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7-28 11:33
商业与经济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各自有所妥协的中欧峰会

曹辛:此次峰会上,中欧双方一致选择气候问题作为突破口,实际上是有妥协、有合作的,尽管成果有限。
中国欧盟国旗危机与冰期:中欧关系的当下与未来前景
曹辛



在过去的一周中,中欧第25次峰会无疑是世界舆论聚焦的核心之一。在7月24日召开的中欧峰会结束后,应该如何评估这次恰逢高度敏感时刻召开的峰会成果呢?

综合考虑当前中欧间客观存在的深刻利益矛盾、美国的关税战,以及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等一系列因素,评价中欧峰会的标准恐怕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中欧能否在此次峰会上有所妥协;或者说,中欧能否确定一种低标准的、策略性和战术性的合作。如果能,那峰会成果就说的过去,否则就是失败的。笔者的评价是:此次峰会上,中欧双方实际上是有妥协、有合作的,尽管成果有限。

中欧相互妥协

此次中欧峰会除了气候问题外,成果有限。这里的直接原因是:在美国没有对中欧关税给出最终结论的背景下,中欧双方举行峰会的时机不对,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做出任何让步都只会有利于美国,这使得双方都很被动。而且,这种状况也导致双方无法定下心来解决彼此的问题,最后双方一致选择气候问题作为突破口,结果就是现在这个结局。但无论如何,双方也是有妥协、有合作的。

根据中外媒体的报道,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指出:中欧建交50年来,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既成就彼此又惠及世界,其中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这也是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努力方向。

中国领导人就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主张。一是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中方强调:当前欧洲面临的挑战不是来自中国。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和地缘政治矛盾,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的基本面和主基调没有变。二是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中方还针对欧洲内部的情况特别强调:相互依赖不是风险,利益交融不是威胁,提升竞争力不能靠“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降依赖”不能减合作。三是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显然,中方基本上只谈原则,而且在表述上也比较抽象和哲学化。

而欧洲领导人的境况则完全不同,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对象,欧洲面临着美国关税的巨大压力,同时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资料:在2024年的中欧贸易中,中方仅货物贸易一项就顺差3045亿欧元。而且,在今年上半年的中欧货物贸易中,中方顺差1400多亿欧元。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对此语气坚定,在会谈中敦促中国解决这两个主要经济体之间不断上升的贸易失衡问题。

“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拐点。重新平衡我们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根据欧洲官方的介绍,冯德莱恩如是说。同时,她强调双方需要“承认各自的关切,并拿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国际媒体说:今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成为焦点。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中国出口了过剩的工业产品,导致中欧关系紧张。

媒体说:除了贸易失衡,双方在各自市场上的业务限制以及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等方面的冲突,也使北京和布鲁塞尔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据介绍,中国对全球稀土出口的限制也打击了欧洲工业,导致数家欧洲汽车制造商暂时停产。此后中国已着手放松这些限制,并采取了一些专门措施来加快向欧洲企业发放此类出口许可证。

不过媒体说:尽管有所放松,但地缘政治咨询公司欧亚集团表示,“稀土武器化给欧洲留下了深刻印记”,并指出布鲁塞尔官员对北京的行动感到失望,并可能寻求加快欧盟从中国“消除风险”。

上述内容显示,欧盟与中方集中讨论的是具体问题,包括贸易平衡、市场准入以及俄乌战争和稀土问题,但不会有结果。因为美国还没有拿出给中欧双方的关税标准,而且,在美国对欧洲的关税没有出台前,欧洲也不敢让中欧峰会破裂,否则它在美国那里将非常被动。

同样,中欧双方面对如此境遇,也绝不能让峰会失败,而必须有所成就,于是气候问题就成为双方的最佳切入点:这个问题在欧洲很有吸引力,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同样也很重要,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而且在面对美国威胁的当下,这个协议对中欧双方尤其需要。

此外,针对欧盟方面关注的稀土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也发出了重要的信号,展现了灵活性。《纽约时报》记者问:欧盟曾对中方限制稀有金属及稀土磁铁出口表达关切。今天中欧领导人会面时,在这一问题上是否会有进展?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

这意味着中国在稀土问题没有针对欧盟,只要遵守中国的相关规定,欧盟获得稀土不会有困难。

在美国对中欧没有给出最终关税的背景下,中欧峰会难以获得舆论希望的“显著成果”,但此次中欧峰会上,中欧在气候问题签署了协议,在稀土方面,中国则用外交部发言人讲话的形式给予了欧方正面回应。中欧双方已经进行了低标准的、策略性和战术性的合作,这也预示着:未来美国很难一家说了算。

要看美欧关税谈判结果

中欧都在观望美国对欧关税的最终结论,以决定最终对彼此的策略和政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双方针对彼此做的任何事、一切政策都是策略性和战术性的。毕竟,当前的局势是百年未遇的,一切都不确定,对中欧也是一样。如此,这个世界会加速进入多极化的新时代。

直到到上周五为止,一个基本事实是:虽然传说很多,但美欧之间未签署任何协议,也就是没有任何保证。

美国媒体报道说:上周五特朗普告诉记者,美国和欧盟达成协议的几率只有“50%”。

特朗普说:“我想说的是,我们与欧盟达成协议的几率是五五开,可能还不到这个概率,但五五开。”

一位欧盟外交官告诉CNBC,“最终决定在特朗普总统手中”。另一位欧盟官员似乎也犹豫不决,他对CNBC表示,媒体报道欧盟和美国即将达成协议的说法“过于乐观”。“双方的接触仍在继续,但在特朗普总统说出他的想法之前,我们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一切仍然悬而未决。”

与此同时,欧盟仍在制定如果美国关税下周生效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美国媒体介绍说:首先,这些措施将包括报复性关税,可能在美国征收关税几天后生效。根据欧盟的新计划,针对商品的先前准备好的反制措施清单将合并为一个清单,总额达930亿欧元(1094亿美元)。

此外,欧盟还广泛讨论了部署其所谓的“反胁迫工具”,该工具被称为“核选项”。

据介绍:如果强制执行,美国供应商可能会面临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例如,他们将无法参与欧盟的公开招标,进出口可能会受到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也可能受到限制。

可以预测,如果美欧关税谈判失败,欧盟反击,则美欧关税战就此开打。如此,则中欧关系相对容易处理。而特朗普上周五说的上述美欧达成协议的可能是“五五开”的言论,一来说明特朗普还在施压欧盟,二来说明至少到上周五为止,美欧还没达成协议。

其次,如果如市场传说的那样,最终美欧达成15%关税的协议,那也是欧洲的大损失,欧洲对美欧关系的未来也不可能放心。那样,中欧关系也坏不到哪去。

未来的世界一切都不确定,每个国家或组织都会给自己留后路。对中国来说,世界共同的要求是开放其国内市场,笔者认为这并非完全不合理,实施前景也未必就一片黑暗,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事。

而对欧洲来说,中国除了逐步开放市场外,在经贸关系中还应秉持互利、给别人出路的原则;其次就是处理好俄乌战争问题。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欧盟国旗危机与冰期:中欧关系的当下与未来前景
2025-07-28 11:33
商业与经济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各自有所妥协的中欧峰会

曹辛:此次峰会上,中欧双方一致选择气候问题作为突破口,实际上是有妥协、有合作的,尽管成果有限。
广告
OR
+
曹辛



在过去的一周中,中欧第25次峰会无疑是世界舆论聚焦的核心之一。在7月24日召开的中欧峰会结束后,应该如何评估这次恰逢高度敏感时刻召开的峰会成果呢?

综合考虑当前中欧间客观存在的深刻利益矛盾、美国的关税战,以及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等一系列因素,评价中欧峰会的标准恐怕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中欧能否在此次峰会上有所妥协;或者说,中欧能否确定一种低标准的、策略性和战术性的合作。如果能,那峰会成果就说的过去,否则就是失败的。笔者的评价是:此次峰会上,中欧双方实际上是有妥协、有合作的,尽管成果有限。

中欧相互妥协

此次中欧峰会除了气候问题外,成果有限。这里的直接原因是:在美国没有对中欧关税给出最终结论的背景下,中欧双方举行峰会的时机不对,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做出任何让步都只会有利于美国,这使得双方都很被动。而且,这种状况也导致双方无法定下心来解决彼此的问题,最后双方一致选择气候问题作为突破口,结果就是现在这个结局。但无论如何,双方也是有妥协、有合作的。

根据中外媒体的报道,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指出:中欧建交50年来,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既成就彼此又惠及世界,其中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这也是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努力方向。

中国领导人就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主张。一是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中方强调:当前欧洲面临的挑战不是来自中国。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和地缘政治矛盾,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的基本面和主基调没有变。二是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中方还针对欧洲内部的情况特别强调:相互依赖不是风险,利益交融不是威胁,提升竞争力不能靠“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降依赖”不能减合作。三是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显然,中方基本上只谈原则,而且在表述上也比较抽象和哲学化。

而欧洲领导人的境况则完全不同,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对象,欧洲面临着美国关税的巨大压力,同时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资料:在2024年的中欧贸易中,中方仅货物贸易一项就顺差3045亿欧元。而且,在今年上半年的中欧货物贸易中,中方顺差1400多亿欧元。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对此语气坚定,在会谈中敦促中国解决这两个主要经济体之间不断上升的贸易失衡问题。

“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拐点。重新平衡我们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根据欧洲官方的介绍,冯德莱恩如是说。同时,她强调双方需要“承认各自的关切,并拿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国际媒体说:今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成为焦点。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中国出口了过剩的工业产品,导致中欧关系紧张。

媒体说:除了贸易失衡,双方在各自市场上的业务限制以及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等方面的冲突,也使北京和布鲁塞尔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据介绍,中国对全球稀土出口的限制也打击了欧洲工业,导致数家欧洲汽车制造商暂时停产。此后中国已着手放松这些限制,并采取了一些专门措施来加快向欧洲企业发放此类出口许可证。

不过媒体说:尽管有所放松,但地缘政治咨询公司欧亚集团表示,“稀土武器化给欧洲留下了深刻印记”,并指出布鲁塞尔官员对北京的行动感到失望,并可能寻求加快欧盟从中国“消除风险”。

上述内容显示,欧盟与中方集中讨论的是具体问题,包括贸易平衡、市场准入以及俄乌战争和稀土问题,但不会有结果。因为美国还没有拿出给中欧双方的关税标准,而且,在美国对欧洲的关税没有出台前,欧洲也不敢让中欧峰会破裂,否则它在美国那里将非常被动。

同样,中欧双方面对如此境遇,也绝不能让峰会失败,而必须有所成就,于是气候问题就成为双方的最佳切入点:这个问题在欧洲很有吸引力,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同样也很重要,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而且在面对美国威胁的当下,这个协议对中欧双方尤其需要。

此外,针对欧盟方面关注的稀土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也发出了重要的信号,展现了灵活性。《纽约时报》记者问:欧盟曾对中方限制稀有金属及稀土磁铁出口表达关切。今天中欧领导人会面时,在这一问题上是否会有进展?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

这意味着中国在稀土问题没有针对欧盟,只要遵守中国的相关规定,欧盟获得稀土不会有困难。

在美国对中欧没有给出最终关税的背景下,中欧峰会难以获得舆论希望的“显著成果”,但此次中欧峰会上,中欧在气候问题签署了协议,在稀土方面,中国则用外交部发言人讲话的形式给予了欧方正面回应。中欧双方已经进行了低标准的、策略性和战术性的合作,这也预示着:未来美国很难一家说了算。

要看美欧关税谈判结果

中欧都在观望美国对欧关税的最终结论,以决定最终对彼此的策略和政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双方针对彼此做的任何事、一切政策都是策略性和战术性的。毕竟,当前的局势是百年未遇的,一切都不确定,对中欧也是一样。如此,这个世界会加速进入多极化的新时代。

直到到上周五为止,一个基本事实是:虽然传说很多,但美欧之间未签署任何协议,也就是没有任何保证。

美国媒体报道说:上周五特朗普告诉记者,美国和欧盟达成协议的几率只有“50%”。

特朗普说:“我想说的是,我们与欧盟达成协议的几率是五五开,可能还不到这个概率,但五五开。”

一位欧盟外交官告诉CNBC,“最终决定在特朗普总统手中”。另一位欧盟官员似乎也犹豫不决,他对CNBC表示,媒体报道欧盟和美国即将达成协议的说法“过于乐观”。“双方的接触仍在继续,但在特朗普总统说出他的想法之前,我们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一切仍然悬而未决。”

与此同时,欧盟仍在制定如果美国关税下周生效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美国媒体介绍说:首先,这些措施将包括报复性关税,可能在美国征收关税几天后生效。根据欧盟的新计划,针对商品的先前准备好的反制措施清单将合并为一个清单,总额达930亿欧元(1094亿美元)。

此外,欧盟还广泛讨论了部署其所谓的“反胁迫工具”,该工具被称为“核选项”。

据介绍:如果强制执行,美国供应商可能会面临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例如,他们将无法参与欧盟的公开招标,进出口可能会受到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也可能受到限制。

可以预测,如果美欧关税谈判失败,欧盟反击,则美欧关税战就此开打。如此,则中欧关系相对容易处理。而特朗普上周五说的上述美欧达成协议的可能是“五五开”的言论,一来说明特朗普还在施压欧盟,二来说明至少到上周五为止,美欧还没达成协议。

其次,如果如市场传说的那样,最终美欧达成15%关税的协议,那也是欧洲的大损失,欧洲对美欧关系的未来也不可能放心。那样,中欧关系也坏不到哪去。

未来的世界一切都不确定,每个国家或组织都会给自己留后路。对中国来说,世界共同的要求是开放其国内市场,笔者认为这并非完全不合理,实施前景也未必就一片黑暗,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事。

而对欧洲来说,中国除了逐步开放市场外,在经贸关系中还应秉持互利、给别人出路的原则;其次就是处理好俄乌战争问题。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