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7-15 07:49
商业与经济

中欧峰会预期为何持续走低?

张冬方:中欧原本有意进行贸易对话,以解决贸易关系中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没有解决,分歧却在加剧。
中国欧盟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借助欧洲应对美俄接近
张冬方



一个月前,我曾写到中欧经贸之间原本有望归于平静的局面,又开始暗流涌动。一个月以来,中欧峰会召开前不到两周,中欧之间的经贸又掀起了几股风浪。这几股风浪虽然不至于大到彻底掀翻友谊的小船,但足以将对中欧峰会达成实质成果的预期拉到最低。

在6月的G7会议上,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将全球贸易秩序的混乱归结于中国,并追溯到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时,称“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之际,中国却专注于削弱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大规模补贴,目的就是主导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这不是市场竞争——而是蓄意的扭曲行为。这种行为削弱了我们的制造业。”与此同时,冯德莱恩将中国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进行的出口管制定性为中国惯用的“主导—依赖—胁迫”模式,并向特朗普和其他G7伙伴抛出新的新一轮的“中国冲击论”。

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台着实打乱了冯德莱恩的节奏,无论是在对华关系上,还是对美关系上。此番“中国冲击论”亦如此,在与美贸易谈判进入最后期限之际,冯德莱恩冒着与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将胜算压在与美联合对抗中国的方案上,以此转移特朗普对欧盟的敌意。

而今年早些时候,在特朗普上任和关税威胁之际,欧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对华立场。1月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双方谈到了中欧建交50周年,科斯塔表达了对该重要节点的积极期待。几天后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则称“025年将是我们联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我认为这是一个与中国接触并深化关系的机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拓展我们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在特朗普4月初宣布全面关税之后,欧委会成立了进口监控工作小组,以密切监控进入欧盟市场的进口趋势。此举正是出于对原本流向美国的其他国家产品,尤其是中国产品转而涌向欧盟市场的担忧。

几乎就在7月9日期限的前夕,特朗普政府又将把恢复全面关税的最后期限推迟至8月1日。这意味着,欧盟有了更多的喘息时间和机会,但同时也有风险。中方的立场很明确,反对一切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的与美协议。

但另一方面,冯德莱恩在G7上的对华强硬言论,沿袭了冯德莱恩自第一任期以来的对华立场。冯德莱恩一直在谈论欧中贸易逆差、中国产能过剩和“中国冲击”。对华去风险基调和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税,均出自冯德莱恩之手。

7月8日,在欧洲议会关于中欧关系的讲话中,冯德莱恩保持了G7讲话中的激烈程度,为峰会定下欧盟的基本立场。她将欧盟面临着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归因为中国:“这些风险的根源在于中国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并且拥有一系列可用于规避规则的独特工具。这也使得中国能以补贴推动过剩产能,充斥全球市场——不仅为了发展自身产业,更是打压国际竞争者”,“中国早早投资了许多未来关键技术。但随后却通过补贴推动的廉价产品,充斥全球市场,以消灭竞争者。整个西方产业链都因此倒下——从太阳能电池板到矿产加工——中国趁势取得主导地位。” 冯德莱恩也强调重塑中欧经济关系和加快去风险的计划。

体现事态急转直下的不仅仅是欧盟对华举措和言论,还有中方的一系列回击。面对冯德莱恩的“新中国冲击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做出了如此回击:“所谓‘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有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意图以此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措施,过剩的是焦虑,不是产能。”他同时指出欧盟自身进行补贴行为和采取双重标准:“近年来,欧盟不断出台产业政策,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欧洲企业,甚至公开提出优先购买欧洲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30年间,欧盟将提供超过1.44万亿欧元的各类补贴,截至2024年已实际发放超过3000亿欧元。欧盟还出台了一系列经贸‘工具箱’。”

针对欧盟委员会6月20日将中国公司排除在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政府医疗设备采购之外的决定,中国财政部于7月3日发布通知中称,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

次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自2025年7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

如果说,中方今年1月发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是对欧盟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反补贴税的回击,且仍然留有余地,那么,该反倾销税终裁,则可以理解为中方对中欧双方就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税替代方案迟迟达成一致下的反制。

至于对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中方毫不掩饰该举措的反制性质。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此问题答记者问时说,“欧盟委员会持续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而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在中欧峰会之前,欧中原本有意进行贸易对话,以解决贸易关系中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没有解决,分歧却在加剧,由此也就是难以指望能在峰会期间实质上解决问题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欧盟每周时事分析:中国借助欧洲应对美俄接近
2025-07-15 07:49
商业与经济

中欧峰会预期为何持续走低?

张冬方:中欧原本有意进行贸易对话,以解决贸易关系中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没有解决,分歧却在加剧。
张冬方



一个月前,我曾写到中欧经贸之间原本有望归于平静的局面,又开始暗流涌动。一个月以来,中欧峰会召开前不到两周,中欧之间的经贸又掀起了几股风浪。这几股风浪虽然不至于大到彻底掀翻友谊的小船,但足以将对中欧峰会达成实质成果的预期拉到最低。

在6月的G7会议上,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将全球贸易秩序的混乱归结于中国,并追溯到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时,称“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之际,中国却专注于削弱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大规模补贴,目的就是主导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这不是市场竞争——而是蓄意的扭曲行为。这种行为削弱了我们的制造业。”与此同时,冯德莱恩将中国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进行的出口管制定性为中国惯用的“主导—依赖—胁迫”模式,并向特朗普和其他G7伙伴抛出新的新一轮的“中国冲击论”。

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台着实打乱了冯德莱恩的节奏,无论是在对华关系上,还是对美关系上。此番“中国冲击论”亦如此,在与美贸易谈判进入最后期限之际,冯德莱恩冒着与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将胜算压在与美联合对抗中国的方案上,以此转移特朗普对欧盟的敌意。

而今年早些时候,在特朗普上任和关税威胁之际,欧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对华立场。1月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双方谈到了中欧建交50周年,科斯塔表达了对该重要节点的积极期待。几天后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则称“025年将是我们联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我认为这是一个与中国接触并深化关系的机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拓展我们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在特朗普4月初宣布全面关税之后,欧委会成立了进口监控工作小组,以密切监控进入欧盟市场的进口趋势。此举正是出于对原本流向美国的其他国家产品,尤其是中国产品转而涌向欧盟市场的担忧。

几乎就在7月9日期限的前夕,特朗普政府又将把恢复全面关税的最后期限推迟至8月1日。这意味着,欧盟有了更多的喘息时间和机会,但同时也有风险。中方的立场很明确,反对一切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的与美协议。

但另一方面,冯德莱恩在G7上的对华强硬言论,沿袭了冯德莱恩自第一任期以来的对华立场。冯德莱恩一直在谈论欧中贸易逆差、中国产能过剩和“中国冲击”。对华去风险基调和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税,均出自冯德莱恩之手。

7月8日,在欧洲议会关于中欧关系的讲话中,冯德莱恩保持了G7讲话中的激烈程度,为峰会定下欧盟的基本立场。她将欧盟面临着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归因为中国:“这些风险的根源在于中国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并且拥有一系列可用于规避规则的独特工具。这也使得中国能以补贴推动过剩产能,充斥全球市场——不仅为了发展自身产业,更是打压国际竞争者”,“中国早早投资了许多未来关键技术。但随后却通过补贴推动的廉价产品,充斥全球市场,以消灭竞争者。整个西方产业链都因此倒下——从太阳能电池板到矿产加工——中国趁势取得主导地位。” 冯德莱恩也强调重塑中欧经济关系和加快去风险的计划。

体现事态急转直下的不仅仅是欧盟对华举措和言论,还有中方的一系列回击。面对冯德莱恩的“新中国冲击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做出了如此回击:“所谓‘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有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意图以此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措施,过剩的是焦虑,不是产能。”他同时指出欧盟自身进行补贴行为和采取双重标准:“近年来,欧盟不断出台产业政策,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欧洲企业,甚至公开提出优先购买欧洲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30年间,欧盟将提供超过1.44万亿欧元的各类补贴,截至2024年已实际发放超过3000亿欧元。欧盟还出台了一系列经贸‘工具箱’。”

针对欧盟委员会6月20日将中国公司排除在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政府医疗设备采购之外的决定,中国财政部于7月3日发布通知中称,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

次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自2025年7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

如果说,中方今年1月发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是对欧盟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反补贴税的回击,且仍然留有余地,那么,该反倾销税终裁,则可以理解为中方对中欧双方就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税替代方案迟迟达成一致下的反制。

至于对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中方毫不掩饰该举措的反制性质。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此问题答记者问时说,“欧盟委员会持续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而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在中欧峰会之前,欧中原本有意进行贸易对话,以解决贸易关系中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没有解决,分歧却在加剧,由此也就是难以指望能在峰会期间实质上解决问题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