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7-14 06:44
商业与经济

外卖大战中的赢家和输家

闫曼:这一届消费者是“见过世面”的,经过这么多次外卖大战之后,像我这样薅了羊毛就走的消费者比比皆是。
京东外卖骑手
闫曼



每天打开App弹出来的红包和优惠券、社交媒体上的“0元购”奶茶和薅羊毛攻略、街上川流不息的外卖骑手们,和接单接到崩溃的餐饮店员……在这两周被大家称为“史诗级”外卖大战中,这一幕幕变得特别常见。

之所以被称为“史诗级”,大概是因为红包额度又大范围又广,基本上没什么门槛,光阿里就宣称淘宝闪购药投入500亿元补贴。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喝到“0元购”奶茶咖啡的消费者。就连我这种平时不喝奶茶不点外卖的“僵尸”用户,都在红包的诱惑下“支棱”起来,怒点了两杯回来尝了一尝。



这一轮外卖大战始自4月份,京东突然开始向美团挑战,一边在给骑手社保的问题上占据道德高地,一边开始进军外卖领域。这边京东和美团打得激烈还没有分出个胜负,那边淘宝迅速上线了闪购业务,不敲锣不打鼓,直接发红包。至此平台之间的战争迅速升级。

周围有朋友不禁感慨:在最该减肥的年纪遭遇了最让人惊艳的外卖大战。

我曾经在4月份的专栏文章《京东战美团,二次外卖大战为何而起》中解释过为什么势力范围已经相对稳定的外卖消费市场,现在又开始爆发商战。无论是什么时候,商战自然是为了抢地盘。

美团最近几年将自己在外卖和餐饮领域积累的供应链能力拓展到零售领域,号称“30分钟送万物”的闪购业务,已经动到了电商平台的蛋糕。虽然看起来京东是第一个跳起来反击的,但是淘宝的参战是必然的,而且应该也观望和策划了一段时间。业界的共识摆在那里:老大和老二打起来,到头来死掉的可能是老三。前几个月业界常拿这句话来调侃饿了么,阿里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真的发生。

所以现阶段这场升级了的外卖大战,实际上抢的并不仅仅是外卖领域的市场,而是包括外卖在内的全品类即时零售这个大场景。

红包开道之下消费者趋之若鹜,现阶段看上去几家放出来的数据自然是光鲜亮丽,但是就此庆贺消费场景的扩展,甚至言及消费市场活力的提振,可能还是有点过于乐观了。

虽然也可以称其为是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升级,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闪购和即时零售并不能算是一个特别新的消费场景,在此之前,抢地盘抢得如火如荼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即时生鲜配送,小程序下单即时配送的商超们已经司空见惯。

在互联网消费红利见顶的情况下,现在的消费市场已经很难说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增量。传统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扩展电商业务的社交平台,大家依然还在一个存量市场里面打滚,存量市场的争夺和增量市场的扩展,现如今很难说哪个更难。

最关键的是,这场外卖大战之后,烧钱烧出来的这么多新用户是否愿意在奶茶咖啡外卖之外,顺势在平台下单其他品类?消费者在薅到0元购奶茶之后,是否愿意拿出更多钱在平台上消费并坚持这种消费习惯?换言之就是,这场即时零售的补贴战争是否能够激发出新的消费增量?

这一点可能是存疑的,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果这么好培养的话,经济学界也不用天天为怎么刺激消费伤脑筋了。

更何况这一届消费者是“见过世面”的,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网约车大战、外卖大战之后,消费者对平台很难说有什么忠诚度或者依赖性。哪个平台优惠更多就去哪个平台;有些消费品类有红包就买,没红包也可以不买。像我这样薅了羊毛就走的消费者比比皆是。

总而言之,这场史诗级外卖大战,赢家是谁不好说,未来可能也不会有谁是长久的赢家,但是输家一定是我的体重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京东外卖骑手
2025-07-14 06:44
商业与经济

外卖大战中的赢家和输家

闫曼:这一届消费者是“见过世面”的,经过这么多次外卖大战之后,像我这样薅了羊毛就走的消费者比比皆是。
闫曼



每天打开App弹出来的红包和优惠券、社交媒体上的“0元购”奶茶和薅羊毛攻略、街上川流不息的外卖骑手们,和接单接到崩溃的餐饮店员……在这两周被大家称为“史诗级”外卖大战中,这一幕幕变得特别常见。

之所以被称为“史诗级”,大概是因为红包额度又大范围又广,基本上没什么门槛,光阿里就宣称淘宝闪购药投入500亿元补贴。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喝到“0元购”奶茶咖啡的消费者。就连我这种平时不喝奶茶不点外卖的“僵尸”用户,都在红包的诱惑下“支棱”起来,怒点了两杯回来尝了一尝。



这一轮外卖大战始自4月份,京东突然开始向美团挑战,一边在给骑手社保的问题上占据道德高地,一边开始进军外卖领域。这边京东和美团打得激烈还没有分出个胜负,那边淘宝迅速上线了闪购业务,不敲锣不打鼓,直接发红包。至此平台之间的战争迅速升级。

周围有朋友不禁感慨:在最该减肥的年纪遭遇了最让人惊艳的外卖大战。

我曾经在4月份的专栏文章《京东战美团,二次外卖大战为何而起》中解释过为什么势力范围已经相对稳定的外卖消费市场,现在又开始爆发商战。无论是什么时候,商战自然是为了抢地盘。

美团最近几年将自己在外卖和餐饮领域积累的供应链能力拓展到零售领域,号称“30分钟送万物”的闪购业务,已经动到了电商平台的蛋糕。虽然看起来京东是第一个跳起来反击的,但是淘宝的参战是必然的,而且应该也观望和策划了一段时间。业界的共识摆在那里:老大和老二打起来,到头来死掉的可能是老三。前几个月业界常拿这句话来调侃饿了么,阿里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真的发生。

所以现阶段这场升级了的外卖大战,实际上抢的并不仅仅是外卖领域的市场,而是包括外卖在内的全品类即时零售这个大场景。

红包开道之下消费者趋之若鹜,现阶段看上去几家放出来的数据自然是光鲜亮丽,但是就此庆贺消费场景的扩展,甚至言及消费市场活力的提振,可能还是有点过于乐观了。

虽然也可以称其为是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升级,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闪购和即时零售并不能算是一个特别新的消费场景,在此之前,抢地盘抢得如火如荼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即时生鲜配送,小程序下单即时配送的商超们已经司空见惯。

在互联网消费红利见顶的情况下,现在的消费市场已经很难说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增量。传统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扩展电商业务的社交平台,大家依然还在一个存量市场里面打滚,存量市场的争夺和增量市场的扩展,现如今很难说哪个更难。

最关键的是,这场外卖大战之后,烧钱烧出来的这么多新用户是否愿意在奶茶咖啡外卖之外,顺势在平台下单其他品类?消费者在薅到0元购奶茶之后,是否愿意拿出更多钱在平台上消费并坚持这种消费习惯?换言之就是,这场即时零售的补贴战争是否能够激发出新的消费增量?

这一点可能是存疑的,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果这么好培养的话,经济学界也不用天天为怎么刺激消费伤脑筋了。

更何况这一届消费者是“见过世面”的,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网约车大战、外卖大战之后,消费者对平台很难说有什么忠诚度或者依赖性。哪个平台优惠更多就去哪个平台;有些消费品类有红包就买,没红包也可以不买。像我这样薅了羊毛就走的消费者比比皆是。

总而言之,这场史诗级外卖大战,赢家是谁不好说,未来可能也不会有谁是长久的赢家,但是输家一定是我的体重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