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数字之外,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生物技术创新质量的飞跃;截至2024年,中国在获得此类快速审查方面略微领先于欧盟。
2025-07-14 14:21
商业与经济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美国关税战加剧中欧冲突+ 查看更多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美国关税战加剧中欧冲突
+ 查看更多
曹辛:冯德莱恩试图利用中美博弈,从中获利。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症结,而中国对欧洲,在经济和外交领域,客观上也存在着提升关系的必要。
曹辛
■
上周中欧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之一。在本月即将举办中欧峰会的时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公开向中国提出三大诉求:要求中国放宽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放松稀土出口管制;并要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支持问题。这一切使得今年的中欧峰会马上变得有些不确定了。
中欧关系的现状是多种原因决定的,最重要的三大原因是: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俄乌战争。这一切使得冯德莱恩试图利用中美博弈,并以此从中获利。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症结,而中国对欧洲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外交领域,客观上也存在着提升关系的必要。
美国关税战加剧中欧矛盾
当前欧洲面临着三大冲击:美国正在向包括欧盟在内的全世界征税,中美博弈正酣,俄乌战争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失去了俄罗斯的能源以及正在和即将失去中美市场、自身安全面临俄乌战争威胁的欧洲,选择了与上述三大冲击密切相关的中国为切入点,利用中美博弈从中牟利,这是当前中欧冲突的根本原因,而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是最大的外部冲击因素。
据近日国际媒体介绍:分析人士说,中国和欧盟不太可能迅速成为亲密盟友,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恶化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与它的跨大西洋盟友和北京之间的关系。
“我不认为欧盟和中国会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欧洲、俄罗斯和欧亚项目主任Max Bergmann说。他解释说,经济冲突以及与贸易和竞争有关的现有问题是主要障碍。
Bergmann指出:“欧盟和中国的经济结盟潜力有限,因为两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因此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汽车和清洁技术领域。”
“我认为……除非中国愿意做出一些重大让步,否则我很难看到欧盟会团结起来支持深化接触的战略。”
格拉佐格•斯泰克是中国研究的Mercator研究所高级分析师,他向国际媒体指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受到许多挑战和风险的阻碍,这些挑战和风险往往与经济地位的冲突有关。
“欧盟和中国在贸易和产业政策方面存在根本性分歧,”他告诉CNBC。他解释说,争议焦点包括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以及欧洲的贸易分流问题。
这一切揭示了中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的根源。
ESSEC地缘政治与商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ean-Marc Fenet认为,中欧在新形势下合作失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北京觉得自己在与华盛顿的贸易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因此,与欧盟建立共同阵线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费内特说,“事实上,现在北京担心的是,欧盟会接受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之外强加给它的反华路线。”
这种分析说明了中国在当前中欧冲突中缺乏灵活性的根源。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向媒体表示:尽管如此,中国仍可以利用美欧关系松动的机会,试图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中国尤其会看到一个机会来打破跨大西洋联盟,让欧洲更接近”。但另一方面,另一些欧洲人可能在想象“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对冲,让中国减少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并(向欧洲)开放经济”。
国际舆论认为,美国的关税行动甚至可能使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更加困难,因为它们可能会加剧现有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出口产能过剩。
有国际媒体认为:在特朗普2.0时代,欧盟与美国的冲突增多,影响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发展。甚至有中国学者观察到,欧盟对中国和中欧关系的定位已改变,越来越重视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也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阵营。
中国专家分析说,俄乌冲突与中美竞争彻底改变了欧盟对中国的定位,中欧之间的竞争性已占据主导位置,“欧盟现在觉得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对抗的阵营里面的一员。”
专家因此评估说:尽管特朗普让欧洲人感到“痛苦和屈辱”,但欧洲并未明显向中国靠拢,或意图拉拢中国来制衡美国。相反,欧盟更希望特朗普为欧洲“火中取栗”,借助中美之间的冲突,来迫使中国做出有利于欧洲的政策改变。
这一切的根源正如笔者上文所言,在于美国开启的关税战、中美博弈和俄乌战争。它们给欧洲带来了经济、外交和安全上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选择中美博弈作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在经济上施压中国,与美国建立利益一致的统一战线,同时在中国面前抬高欧洲的重要性,在外交上迫使中国减少对俄罗斯的支持,最终获得经济和外交收益。
客观地说,如果欧洲真的放弃一切,在中美之间选择一家站队的话,它大概率会倒向美国而不是中国。
中国应对欧洲调整政策
当前中欧关系的现状说明,无论是在双边经贸还是外交上,中国都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而不宜只是对抗,这不利于自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扭转这一切。
在当前欧洲与中美俄三国的博弈中,欧洲绝对处于下风。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警告欧洲领导人称,他们面临竞争力问题,目前正在“输掉”与美国和中国的竞争。
戴蒙在爱尔兰外交部于都柏林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在过去10年或15年里,欧洲的GDP已从占美国的90%下降至65%。这并不妙。你们正在输掉。”
戴蒙的言论突显了欧盟在努力振兴经济之际面临的挑战,而俄乌战争更是其无力解决的。
考虑到特朗普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乌克兰战争的现状,中国从现在开始就要确立对欧关系的新原则。
首先,在经贸关系上必须真正落实以互利为主的原则,在对欧投资上多考虑采取合资而非独资的形式在欧洲运作,更不能采取全资投资,将当地技术学到手后就关闭在当地的投资企业的做法。
要考虑对欧洲放开中国市场准入,包括稀土出口问题,在设立不得将中国出口的稀土转让、销售他国的原则后,应放松出口限制。
而在地缘政治上,应以开放态度同欧洲进行更多的接触,并力求取得共识或部分共识,尤其是对一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国际舆论诟病的特朗普对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例如俄乌战争、伊朗和朝鲜问题等,应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这对双方都很需要,而且十分迫切。
笔者认为,只要中国不希望未来欧洲垮掉并最终无可奈何地彻底倒向美国,导致国际舞台只剩下中美两家博弈而不是有至少三家参与的话,上述原则就必须确立并切实落实,这是战略和全局性的问题,同眼前国内的经济困难相比,无疑应该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上周中欧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之一。在本月即将举办中欧峰会的时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公开向中国提出三大诉求:要求中国放宽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放松稀土出口管制;并要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支持问题。这一切使得今年的中欧峰会马上变得有些不确定了。
中欧关系的现状是多种原因决定的,最重要的三大原因是: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俄乌战争。这一切使得冯德莱恩试图利用中美博弈,并以此从中获利。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症结,而中国对欧洲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外交领域,客观上也存在着提升关系的必要。
美国关税战加剧中欧矛盾
当前欧洲面临着三大冲击:美国正在向包括欧盟在内的全世界征税,中美博弈正酣,俄乌战争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失去了俄罗斯的能源以及正在和即将失去中美市场、自身安全面临俄乌战争威胁的欧洲,选择了与上述三大冲击密切相关的中国为切入点,利用中美博弈从中牟利,这是当前中欧冲突的根本原因,而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是最大的外部冲击因素。
据近日国际媒体介绍:分析人士说,中国和欧盟不太可能迅速成为亲密盟友,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恶化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与它的跨大西洋盟友和北京之间的关系。
“我不认为欧盟和中国会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欧洲、俄罗斯和欧亚项目主任Max Bergmann说。他解释说,经济冲突以及与贸易和竞争有关的现有问题是主要障碍。
Bergmann指出:“欧盟和中国的经济结盟潜力有限,因为两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因此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汽车和清洁技术领域。”
“我认为……除非中国愿意做出一些重大让步,否则我很难看到欧盟会团结起来支持深化接触的战略。”
格拉佐格•斯泰克是中国研究的Mercator研究所高级分析师,他向国际媒体指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受到许多挑战和风险的阻碍,这些挑战和风险往往与经济地位的冲突有关。
“欧盟和中国在贸易和产业政策方面存在根本性分歧,”他告诉CNBC。他解释说,争议焦点包括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以及欧洲的贸易分流问题。
这一切揭示了中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的根源。
ESSEC地缘政治与商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ean-Marc Fenet认为,中欧在新形势下合作失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北京觉得自己在与华盛顿的贸易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因此,与欧盟建立共同阵线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费内特说,“事实上,现在北京担心的是,欧盟会接受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之外强加给它的反华路线。”
这种分析说明了中国在当前中欧冲突中缺乏灵活性的根源。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向媒体表示:尽管如此,中国仍可以利用美欧关系松动的机会,试图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中国尤其会看到一个机会来打破跨大西洋联盟,让欧洲更接近”。但另一方面,另一些欧洲人可能在想象“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对冲,让中国减少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并(向欧洲)开放经济”。
国际舆论认为,美国的关税行动甚至可能使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更加困难,因为它们可能会加剧现有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出口产能过剩。
有国际媒体认为:在特朗普2.0时代,欧盟与美国的冲突增多,影响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发展。甚至有中国学者观察到,欧盟对中国和中欧关系的定位已改变,越来越重视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也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阵营。
中国专家分析说,俄乌冲突与中美竞争彻底改变了欧盟对中国的定位,中欧之间的竞争性已占据主导位置,“欧盟现在觉得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对抗的阵营里面的一员。”
专家因此评估说:尽管特朗普让欧洲人感到“痛苦和屈辱”,但欧洲并未明显向中国靠拢,或意图拉拢中国来制衡美国。相反,欧盟更希望特朗普为欧洲“火中取栗”,借助中美之间的冲突,来迫使中国做出有利于欧洲的政策改变。
这一切的根源正如笔者上文所言,在于美国开启的关税战、中美博弈和俄乌战争。它们给欧洲带来了经济、外交和安全上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选择中美博弈作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在经济上施压中国,与美国建立利益一致的统一战线,同时在中国面前抬高欧洲的重要性,在外交上迫使中国减少对俄罗斯的支持,最终获得经济和外交收益。
客观地说,如果欧洲真的放弃一切,在中美之间选择一家站队的话,它大概率会倒向美国而不是中国。
中国应对欧洲调整政策
当前中欧关系的现状说明,无论是在双边经贸还是外交上,中国都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而不宜只是对抗,这不利于自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扭转这一切。
在当前欧洲与中美俄三国的博弈中,欧洲绝对处于下风。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警告欧洲领导人称,他们面临竞争力问题,目前正在“输掉”与美国和中国的竞争。
戴蒙在爱尔兰外交部于都柏林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在过去10年或15年里,欧洲的GDP已从占美国的90%下降至65%。这并不妙。你们正在输掉。”
戴蒙的言论突显了欧盟在努力振兴经济之际面临的挑战,而俄乌战争更是其无力解决的。
考虑到特朗普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乌克兰战争的现状,中国从现在开始就要确立对欧关系的新原则。
首先,在经贸关系上必须真正落实以互利为主的原则,在对欧投资上多考虑采取合资而非独资的形式在欧洲运作,更不能采取全资投资,将当地技术学到手后就关闭在当地的投资企业的做法。
要考虑对欧洲放开中国市场准入,包括稀土出口问题,在设立不得将中国出口的稀土转让、销售他国的原则后,应放松出口限制。
而在地缘政治上,应以开放态度同欧洲进行更多的接触,并力求取得共识或部分共识,尤其是对一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国际舆论诟病的特朗普对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例如俄乌战争、伊朗和朝鲜问题等,应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这对双方都很需要,而且十分迫切。
笔者认为,只要中国不希望未来欧洲垮掉并最终无可奈何地彻底倒向美国,导致国际舞台只剩下中美两家博弈而不是有至少三家参与的话,上述原则就必须确立并切实落实,这是战略和全局性的问题,同眼前国内的经济困难相比,无疑应该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曹辛
■
上周中欧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之一。在本月即将举办中欧峰会的时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公开向中国提出三大诉求:要求中国放宽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放松稀土出口管制;并要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支持问题。这一切使得今年的中欧峰会马上变得有些不确定了。
中欧关系的现状是多种原因决定的,最重要的三大原因是: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俄乌战争。这一切使得冯德莱恩试图利用中美博弈,并以此从中获利。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症结,而中国对欧洲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外交领域,客观上也存在着提升关系的必要。
美国关税战加剧中欧矛盾
当前欧洲面临着三大冲击:美国正在向包括欧盟在内的全世界征税,中美博弈正酣,俄乌战争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失去了俄罗斯的能源以及正在和即将失去中美市场、自身安全面临俄乌战争威胁的欧洲,选择了与上述三大冲击密切相关的中国为切入点,利用中美博弈从中牟利,这是当前中欧冲突的根本原因,而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是最大的外部冲击因素。
据近日国际媒体介绍:分析人士说,中国和欧盟不太可能迅速成为亲密盟友,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恶化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与它的跨大西洋盟友和北京之间的关系。
“我不认为欧盟和中国会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欧洲、俄罗斯和欧亚项目主任Max Bergmann说。他解释说,经济冲突以及与贸易和竞争有关的现有问题是主要障碍。
Bergmann指出:“欧盟和中国的经济结盟潜力有限,因为两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因此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汽车和清洁技术领域。”
“我认为……除非中国愿意做出一些重大让步,否则我很难看到欧盟会团结起来支持深化接触的战略。”
格拉佐格•斯泰克是中国研究的Mercator研究所高级分析师,他向国际媒体指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受到许多挑战和风险的阻碍,这些挑战和风险往往与经济地位的冲突有关。
“欧盟和中国在贸易和产业政策方面存在根本性分歧,”他告诉CNBC。他解释说,争议焦点包括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以及欧洲的贸易分流问题。
这一切揭示了中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的根源。
ESSEC地缘政治与商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ean-Marc Fenet认为,中欧在新形势下合作失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北京觉得自己在与华盛顿的贸易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因此,与欧盟建立共同阵线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费内特说,“事实上,现在北京担心的是,欧盟会接受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之外强加给它的反华路线。”
这种分析说明了中国在当前中欧冲突中缺乏灵活性的根源。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向媒体表示:尽管如此,中国仍可以利用美欧关系松动的机会,试图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中国尤其会看到一个机会来打破跨大西洋联盟,让欧洲更接近”。但另一方面,另一些欧洲人可能在想象“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对冲,让中国减少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并(向欧洲)开放经济”。
国际舆论认为,美国的关税行动甚至可能使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更加困难,因为它们可能会加剧现有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出口产能过剩。
有国际媒体认为:在特朗普2.0时代,欧盟与美国的冲突增多,影响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发展。甚至有中国学者观察到,欧盟对中国和中欧关系的定位已改变,越来越重视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也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阵营。
中国专家分析说,俄乌冲突与中美竞争彻底改变了欧盟对中国的定位,中欧之间的竞争性已占据主导位置,“欧盟现在觉得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对抗的阵营里面的一员。”
专家因此评估说:尽管特朗普让欧洲人感到“痛苦和屈辱”,但欧洲并未明显向中国靠拢,或意图拉拢中国来制衡美国。相反,欧盟更希望特朗普为欧洲“火中取栗”,借助中美之间的冲突,来迫使中国做出有利于欧洲的政策改变。
这一切的根源正如笔者上文所言,在于美国开启的关税战、中美博弈和俄乌战争。它们给欧洲带来了经济、外交和安全上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选择中美博弈作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在经济上施压中国,与美国建立利益一致的统一战线,同时在中国面前抬高欧洲的重要性,在外交上迫使中国减少对俄罗斯的支持,最终获得经济和外交收益。
客观地说,如果欧洲真的放弃一切,在中美之间选择一家站队的话,它大概率会倒向美国而不是中国。
中国应对欧洲调整政策
当前中欧关系的现状说明,无论是在双边经贸还是外交上,中国都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而不宜只是对抗,这不利于自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扭转这一切。
在当前欧洲与中美俄三国的博弈中,欧洲绝对处于下风。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警告欧洲领导人称,他们面临竞争力问题,目前正在“输掉”与美国和中国的竞争。
戴蒙在爱尔兰外交部于都柏林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在过去10年或15年里,欧洲的GDP已从占美国的90%下降至65%。这并不妙。你们正在输掉。”
戴蒙的言论突显了欧盟在努力振兴经济之际面临的挑战,而俄乌战争更是其无力解决的。
考虑到特朗普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乌克兰战争的现状,中国从现在开始就要确立对欧关系的新原则。
首先,在经贸关系上必须真正落实以互利为主的原则,在对欧投资上多考虑采取合资而非独资的形式在欧洲运作,更不能采取全资投资,将当地技术学到手后就关闭在当地的投资企业的做法。
要考虑对欧洲放开中国市场准入,包括稀土出口问题,在设立不得将中国出口的稀土转让、销售他国的原则后,应放松出口限制。
而在地缘政治上,应以开放态度同欧洲进行更多的接触,并力求取得共识或部分共识,尤其是对一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国际舆论诟病的特朗普对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例如俄乌战争、伊朗和朝鲜问题等,应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这对双方都很需要,而且十分迫切。
笔者认为,只要中国不希望未来欧洲垮掉并最终无可奈何地彻底倒向美国,导致国际舞台只剩下中美两家博弈而不是有至少三家参与的话,上述原则就必须确立并切实落实,这是战略和全局性的问题,同眼前国内的经济困难相比,无疑应该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上周中欧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之一。在本月即将举办中欧峰会的时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公开向中国提出三大诉求:要求中国放宽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放松稀土出口管制;并要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支持问题。这一切使得今年的中欧峰会马上变得有些不确定了。
中欧关系的现状是多种原因决定的,最重要的三大原因是: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俄乌战争。这一切使得冯德莱恩试图利用中美博弈,并以此从中获利。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症结,而中国对欧洲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外交领域,客观上也存在着提升关系的必要。
美国关税战加剧中欧矛盾
当前欧洲面临着三大冲击:美国正在向包括欧盟在内的全世界征税,中美博弈正酣,俄乌战争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失去了俄罗斯的能源以及正在和即将失去中美市场、自身安全面临俄乌战争威胁的欧洲,选择了与上述三大冲击密切相关的中国为切入点,利用中美博弈从中牟利,这是当前中欧冲突的根本原因,而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是最大的外部冲击因素。
据近日国际媒体介绍:分析人士说,中国和欧盟不太可能迅速成为亲密盟友,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恶化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与它的跨大西洋盟友和北京之间的关系。
“我不认为欧盟和中国会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欧洲、俄罗斯和欧亚项目主任Max Bergmann说。他解释说,经济冲突以及与贸易和竞争有关的现有问题是主要障碍。
Bergmann指出:“欧盟和中国的经济结盟潜力有限,因为两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因此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汽车和清洁技术领域。”
“我认为……除非中国愿意做出一些重大让步,否则我很难看到欧盟会团结起来支持深化接触的战略。”
格拉佐格•斯泰克是中国研究的Mercator研究所高级分析师,他向国际媒体指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受到许多挑战和风险的阻碍,这些挑战和风险往往与经济地位的冲突有关。
“欧盟和中国在贸易和产业政策方面存在根本性分歧,”他告诉CNBC。他解释说,争议焦点包括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以及欧洲的贸易分流问题。
这一切揭示了中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的根源。
ESSEC地缘政治与商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ean-Marc Fenet认为,中欧在新形势下合作失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北京觉得自己在与华盛顿的贸易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因此,与欧盟建立共同阵线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费内特说,“事实上,现在北京担心的是,欧盟会接受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之外强加给它的反华路线。”
这种分析说明了中国在当前中欧冲突中缺乏灵活性的根源。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向媒体表示:尽管如此,中国仍可以利用美欧关系松动的机会,试图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中国尤其会看到一个机会来打破跨大西洋联盟,让欧洲更接近”。但另一方面,另一些欧洲人可能在想象“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对冲,让中国减少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并(向欧洲)开放经济”。
国际舆论认为,美国的关税行动甚至可能使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更加困难,因为它们可能会加剧现有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出口产能过剩。
有国际媒体认为:在特朗普2.0时代,欧盟与美国的冲突增多,影响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发展。甚至有中国学者观察到,欧盟对中国和中欧关系的定位已改变,越来越重视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也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阵营。
中国专家分析说,俄乌冲突与中美竞争彻底改变了欧盟对中国的定位,中欧之间的竞争性已占据主导位置,“欧盟现在觉得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对抗的阵营里面的一员。”
专家因此评估说:尽管特朗普让欧洲人感到“痛苦和屈辱”,但欧洲并未明显向中国靠拢,或意图拉拢中国来制衡美国。相反,欧盟更希望特朗普为欧洲“火中取栗”,借助中美之间的冲突,来迫使中国做出有利于欧洲的政策改变。
这一切的根源正如笔者上文所言,在于美国开启的关税战、中美博弈和俄乌战争。它们给欧洲带来了经济、外交和安全上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选择中美博弈作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在经济上施压中国,与美国建立利益一致的统一战线,同时在中国面前抬高欧洲的重要性,在外交上迫使中国减少对俄罗斯的支持,最终获得经济和外交收益。
客观地说,如果欧洲真的放弃一切,在中美之间选择一家站队的话,它大概率会倒向美国而不是中国。
中国应对欧洲调整政策
当前中欧关系的现状说明,无论是在双边经贸还是外交上,中国都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而不宜只是对抗,这不利于自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扭转这一切。
在当前欧洲与中美俄三国的博弈中,欧洲绝对处于下风。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警告欧洲领导人称,他们面临竞争力问题,目前正在“输掉”与美国和中国的竞争。
戴蒙在爱尔兰外交部于都柏林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在过去10年或15年里,欧洲的GDP已从占美国的90%下降至65%。这并不妙。你们正在输掉。”
戴蒙的言论突显了欧盟在努力振兴经济之际面临的挑战,而俄乌战争更是其无力解决的。
考虑到特朗普的关税战、中美博弈以及乌克兰战争的现状,中国从现在开始就要确立对欧关系的新原则。
首先,在经贸关系上必须真正落实以互利为主的原则,在对欧投资上多考虑采取合资而非独资的形式在欧洲运作,更不能采取全资投资,将当地技术学到手后就关闭在当地的投资企业的做法。
要考虑对欧洲放开中国市场准入,包括稀土出口问题,在设立不得将中国出口的稀土转让、销售他国的原则后,应放松出口限制。
而在地缘政治上,应以开放态度同欧洲进行更多的接触,并力求取得共识或部分共识,尤其是对一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国际舆论诟病的特朗普对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例如俄乌战争、伊朗和朝鲜问题等,应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这对双方都很需要,而且十分迫切。
笔者认为,只要中国不希望未来欧洲垮掉并最终无可奈何地彻底倒向美国,导致国际舞台只剩下中美两家博弈而不是有至少三家参与的话,上述原则就必须确立并切实落实,这是战略和全局性的问题,同眼前国内的经济困难相比,无疑应该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