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7-10 20:00
科技 金融

“具身智能第一股”之争,催生资本新玩法

双重赛道竞逐。
智元灵犀X2机器人公布售价区间-今年下半年将实现规模化出货
刘兰香



在融资消息纷至沓来的具身智能领域,资本的新玩法正成为加速产业升级的又一重要推手。

7月8日晚间,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公告,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计划收购其66.99%股份,交易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智元董事长兼CEO邓泰华。这一动作迅速被市场解读为智元可能借壳上市冲击“具身智能第一股”,并推动上纬新材股价9日触及20%涨停。不过,智元在9日晚间澄清,明确表示暂无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纬新材主营业务或进行重大重组的计划。

由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彭志辉)于2023年2月联合创立的智元机器人,是近年来在具身智能浪潮中崛起的明星企业之一。2024年8月,智元发布了“远征”与“灵犀”两大家族五款商用新品。今年1月,智元宣布实现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且智元高管透露,2025年规划销售远征A2约4500台、灵犀系列约2000台,预示着可观的收入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智元完成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舒远春变更为邓泰华,而邓泰华同时担任智元机器人的董事长和CEO。公开信息显示,稚晖君与邓泰华不仅是华为时期的上下级,还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全球性的研发与产业化热潮,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上纬新材这一突如其来的公告揭示智元“不走寻常路”的一面时,具身智能领域另一家明星企业宇树科技正快速推进科创板IPO。其创始人王兴兴与智元的稚晖君,两位90后领军人物或许是在争夺“具身智能第一股”,这也是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在技术落地与资本创新的双重赛道竞逐的缩影。

资本对具身智能赛道热情之高涨,在智元的融资历程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截至目前,智元已完成不少于九轮融资。早期其获得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的天使轮投资,A轮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M31资本、上汽创投、比亚迪、软通动力、中科创星、鼎晖投资等。在此次收购消息之前,其最近的两轮融资为:今年3月腾讯领投,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蓝驰创投等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5月京东和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新一轮融资,上汽等老股东进行了增资。

智元对上纬新材的此次收购方案设计堪称巧妙,且契合政策窗口。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智元方将分两步走:首先通过协议转让以每股7.78元获得29.99%股份(精准低于要约收购触发线),耗资9.41亿元;随后发起部分要约收购增持37%,预计再耗资11.59亿元。同时,交易条款的关键点之一,是上市公司原剩余股东放弃表决权,使得智元方累计出资约21亿元即获得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尽管智元否认此次收购是借壳上市,但7月10日,上纬新材股价开盘即再次触及20%涨停。这家此前寂寂无名的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循环经济材料等领域,与机器人几无关联。在收购消息发布前,该公司市值约为30亿,最新市值则已超45亿,但目前智元在一级市场的估值约为100亿至150亿,这无疑给已然收获两个涨停板的上纬新材进一步释放估值空间带来了支撑。

市场人士分析,在收购完成后,智元可能会先在上市公司体系内培育机器人业务,待时机成熟(如36个月后)再注入核心资产。这既可规避严苛的借壳上市审批,又精准利用了资本市场新政的窗口期。继去年9月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获取资本助力后,今年5月发布的修订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审核效率,简化信披要求,降低重组门槛,这有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行业的重组整合。这些政策本质上是鼓励符合国家战略定位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获得上市平台,加速扩张。

目前,具身智能领域正以惊人的资本热度加速产业化进程。仅在7月7日至8日,行业融资消息就已密集爆发:7日上午,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其产品年内已交付超200台,且海外订单占比超50%;同日下午,云深处披露数亿元的新一轮融资;8日上午,小雨智造称获亿元级A+轮融资;同日下午,它石智航称完成1.22亿美元由美团领投的天使+轮融资,创下中国具身智能天使轮融资纪录。

显然,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业落地这一关键爬坡期的具身智能需要巨额且持续的资本投入,而智元在“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利好后快速出手,若成功将成为政策鼓励下产业资本运作的标志性案例,也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打开新的空间。同时,智元的资本新玩法既给了一级市场更多退出的机会,也为一些转型乏力的上市公司带来了第二增长曲线,尤其在支持新质生产力的风向下,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概念的争夺日趋激烈——上纬新材原股东虽然失去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但也能借此加速公司的转型重生。

不过,尽管智元借道“闪电战”改写具身智能企业的资本化规则,商业化仍是行业的共同瓶颈——无论是宇树的10万台消费级机器人出货,还是智元的千台量产里程碑,均未突破盈利魔咒。资本化之外,更大的挑战仍需直面。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智元灵犀X2机器人公布售价区间-今年下半年将实现规模化出货
2025-07-10 20:00
科技 金融

“具身智能第一股”之争,催生资本新玩法

双重赛道竞逐。
刘兰香



在融资消息纷至沓来的具身智能领域,资本的新玩法正成为加速产业升级的又一重要推手。

7月8日晚间,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公告,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计划收购其66.99%股份,交易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智元董事长兼CEO邓泰华。这一动作迅速被市场解读为智元可能借壳上市冲击“具身智能第一股”,并推动上纬新材股价9日触及20%涨停。不过,智元在9日晚间澄清,明确表示暂无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纬新材主营业务或进行重大重组的计划。

由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彭志辉)于2023年2月联合创立的智元机器人,是近年来在具身智能浪潮中崛起的明星企业之一。2024年8月,智元发布了“远征”与“灵犀”两大家族五款商用新品。今年1月,智元宣布实现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且智元高管透露,2025年规划销售远征A2约4500台、灵犀系列约2000台,预示着可观的收入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智元完成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舒远春变更为邓泰华,而邓泰华同时担任智元机器人的董事长和CEO。公开信息显示,稚晖君与邓泰华不仅是华为时期的上下级,还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全球性的研发与产业化热潮,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上纬新材这一突如其来的公告揭示智元“不走寻常路”的一面时,具身智能领域另一家明星企业宇树科技正快速推进科创板IPO。其创始人王兴兴与智元的稚晖君,两位90后领军人物或许是在争夺“具身智能第一股”,这也是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在技术落地与资本创新的双重赛道竞逐的缩影。

资本对具身智能赛道热情之高涨,在智元的融资历程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截至目前,智元已完成不少于九轮融资。早期其获得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的天使轮投资,A轮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M31资本、上汽创投、比亚迪、软通动力、中科创星、鼎晖投资等。在此次收购消息之前,其最近的两轮融资为:今年3月腾讯领投,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蓝驰创投等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5月京东和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新一轮融资,上汽等老股东进行了增资。

智元对上纬新材的此次收购方案设计堪称巧妙,且契合政策窗口。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智元方将分两步走:首先通过协议转让以每股7.78元获得29.99%股份(精准低于要约收购触发线),耗资9.41亿元;随后发起部分要约收购增持37%,预计再耗资11.59亿元。同时,交易条款的关键点之一,是上市公司原剩余股东放弃表决权,使得智元方累计出资约21亿元即获得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尽管智元否认此次收购是借壳上市,但7月10日,上纬新材股价开盘即再次触及20%涨停。这家此前寂寂无名的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循环经济材料等领域,与机器人几无关联。在收购消息发布前,该公司市值约为30亿,最新市值则已超45亿,但目前智元在一级市场的估值约为100亿至150亿,这无疑给已然收获两个涨停板的上纬新材进一步释放估值空间带来了支撑。

市场人士分析,在收购完成后,智元可能会先在上市公司体系内培育机器人业务,待时机成熟(如36个月后)再注入核心资产。这既可规避严苛的借壳上市审批,又精准利用了资本市场新政的窗口期。继去年9月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获取资本助力后,今年5月发布的修订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审核效率,简化信披要求,降低重组门槛,这有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行业的重组整合。这些政策本质上是鼓励符合国家战略定位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获得上市平台,加速扩张。

目前,具身智能领域正以惊人的资本热度加速产业化进程。仅在7月7日至8日,行业融资消息就已密集爆发:7日上午,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其产品年内已交付超200台,且海外订单占比超50%;同日下午,云深处披露数亿元的新一轮融资;8日上午,小雨智造称获亿元级A+轮融资;同日下午,它石智航称完成1.22亿美元由美团领投的天使+轮融资,创下中国具身智能天使轮融资纪录。

显然,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业落地这一关键爬坡期的具身智能需要巨额且持续的资本投入,而智元在“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利好后快速出手,若成功将成为政策鼓励下产业资本运作的标志性案例,也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打开新的空间。同时,智元的资本新玩法既给了一级市场更多退出的机会,也为一些转型乏力的上市公司带来了第二增长曲线,尤其在支持新质生产力的风向下,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概念的争夺日趋激烈——上纬新材原股东虽然失去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但也能借此加速公司的转型重生。

不过,尽管智元借道“闪电战”改写具身智能企业的资本化规则,商业化仍是行业的共同瓶颈——无论是宇树的10万台消费级机器人出货,还是智元的千台量产里程碑,均未突破盈利魔咒。资本化之外,更大的挑战仍需直面。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