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7-08 13:43
商业与经济 时政

中国握有强大稀土“武器”,为何不早点使用?

邓聿文:中国没有在拜登时期打稀土牌,丧失原本可能在战略节奏上争取的先机,这跟中国外交的底色是维持全球贸易稳定和避免硬脱钩有关。
稀土磁铁美媒|中国称已与美国确认贸易框架细节
邓聿文



稀土的重要性如今毋庸置疑。中美的对等关税谈判被普遍解读为稀土谈判。在两国最近就伦敦会谈框架细节达成的共识中,中方恢复了对美稀土出口,美方也解除了此前增加的对华EDA软件、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的出口限制。美方的这些限制,其目的就是要换取中国在稀土上放行。仅此一例,凸显了稀土在中美关税战中的关键角色。

既然中国手中握有这么强大的“武器”,问题也来了,为什么不早点——比如在拜登时期——就对美国打出这张王牌?要知道,从特朗普2017年和中国打贸易战开始,经过拜登四年,再到特朗普和中国二打贸易战,已经过去了近八年。这八年中国一直处于守势,吃力应对美国的关税和科技打压。尤其在拜登时期,美国在芯片上卡中国的脖子,弄得中国非常难受,以致像华为这样中国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不得不在多方面从头追赶。如果中国在稀土上也卡美脖子,也许美国就会放松在科技特别是在芯片上对华遏制,中国就可换来宝贵的时间,在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业上早点取得突破。

之所以提出这个假定,是因为从中可以窥见在攸关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上,中国官方的决策思路。很多人对此作了不同解释。有人认为,稀土作为一张王牌,不能轻易过早打出,而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效果才最好;有人认为,整顿国内稀土行业的各种乱相,包括打击走私,合并企业,统一管理等,都需要时间;有人认为,中国要利用美国的科技打压,倒逼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也有人认为,用稀土卡不住美国脖子,稀土提炼不是高精尖技术,美国之前也有稀土企业,只是后来基于环保等理由,不愿开采稀土,如果中国过早打稀土牌,反会刺激美国联手盟友开发稀土技术,摆脱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

上述因素或许多少影响到了中国官方对稀土“武器”的使用。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可能都不是关键原因。以整合国内稀土产业为例,假如官方很早就像今天一样,认识到了稀土的巨大“杀伤力”,以中国的集中统一体制和快速高效的行政效率,其实用不了几年时间。至于说到美国的科技打压倒逼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这实际上是无奈之举,若能用稀土换取美国在科技上放松对中国的打压,岂不是能更快发展芯片产业?还有,担忧会过早刺激美国重建稀土供应链,这个问题只要中国动用稀土杠杆,都会出现。然而,美国要恢复稀土供应链,并非那么容易,一般认为,最快也要到2030年,即便如此,在产能和技术上还是无法和中国相比。

可见,如果中国更早对美国打出稀土牌,至少可赢得五年左右的战略时间,也许就不必像之前那样艰难应对美国的关税战和科技战,早点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其实,中国不是没有认识稀土的重要,还在2010年,在和日本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中,就曾用稀土小试牛刀。但直到拜登执政后期,中国才陆续对镓、锗、石墨、重稀土磁材实施出口管制,开始尝试着让稀土“武器化”,而真正把它作为一项“武器”使用,后发制人,则要等到特朗普这次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

对于中国一直选择“按兵不动”,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以下三点:一是战略判断出了问题,误判了拜登政府的“意图与底线”,总以为拜登说美中竞争是可控竞争,有护栏有边界,拜登政府不会无底线地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二是对稀土牌的效力评估过于谨慎,未料到它对美国会有如此大的功效;三是中国内部“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惯性还很强大,以为可以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让在华美企去游说美国政府放松打压。下面一一来分析。

先说第一点。比较起来,与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的极限施压不同,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技术遏制,一方面在手段上显得精密和系统,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强调“负责任竞争”、“不寻求新冷战”,不和中国脱钩,这套说辞对中国官方产生了一定的迷惑性。另外,不像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拜登作为建制派政治人物,又回到了美国传统政治和外交的可预测性上来,让官方也判断拜登政府的遏制会更“软”,存在博弈空间,不会失控,寄望于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彼此分歧和核心关切点,回到2015年前后那种“可控对抗”状态。官方确实也试图通过外交重启、产业让利、市场开放——例如批准波音采购、修改反垄断审查等——来换取拜登政府放松科技限制。在这种思路下,官方可能认为打出稀土牌意味对美彻底摊牌,不符合同美竞争“拖而不决”的战略节奏,但这明显是对拜登政府的误判,直到拜登临近下台时,才醒悟到这点。

再看第二点。中国虽然早就认识到了稀土的重要性,但它能够起到“一剑封喉”的作用,可能确实出乎预料。官方大概认为美国有所预备,毕竟2010年曾对日使用过这张牌,美国不会没有记忆。拜登政府的确也在推进稀土供应链的重建——国防部直接投资稀土项目、拜登签署《关键矿产法案》、美澳合作建设磁材链条等。然而,即便是拜登政府,可能也没意识到重建稀土供应链的复杂性,没有料到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竟如此严重。而中国在2023年对美祭出镓、锗、石墨后,初步评估效果不错,于是这次面对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威胁,想用稀土来反制试试,未料它一击竟打中了美国的“命门”,成了中国对付美国最厉害的“武器”。

最后一点,“市场换技术”是中国实行开放后一直奉行的引资策略。中国有十几亿人的庞大市场,西方有技术,用中国的比较优势换西方的比较优势,双方都获益。尽管在拜登时期,美中从过去的战略接触变成了战略遏制和竞争,两国关系显著恶化,但中国官方仍寄希望于吸引苹果、特斯拉、高通等美国大企业在华“深扎根”,来制衡美国政府。可这个策略的有效性此时大大下降,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不只是拜登政府,也是华盛顿的两党共识乃至几乎整个美国社会。所以这些企业虽然享受了中国市场的好处,但不太可能去游说拜登政府减轻对中国的技术打压,或者它们的游说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从这个角度,过度依赖“美企+中国市场绑定”的逻辑,反而容易让中国官方放弃稀土这个更果断和有效的战略反制工具。

总之,如果中国早点动用稀土这一强大杠杆,虽然未必在战术上立刻收效,但在战略上能为自己赢得主动,很可能迫使美国国防工业、航天部门面临“现实威胁”,倒逼美国政府放松技术限制,这将会给中国芯片产业争取更长时间窗口,让光刻机、EDA软件、先进制程等不至于被全面封死得那么早。就此而言,中国没有在拜登时期打稀土牌,丧失了原本可能在战略节奏上争取的先机。这个案例反映出,在中国官方的对外战略决策中,有时由于过于追求“稳定”,反而忽视了主动打乱对手部署的战略时机。说到底,这可能也跟中国外交的底色是维持全球贸易稳定和避免硬脱钩有关。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潘石屹张欣彻底告别房地产
    视频|精准逃顶的潘石屹,如今成了最大赢家

    全网唾骂的潘石屹夫妇,成了中国房地产最被羡慕的人。


  • 为什么又是杭州?
    杭州,中国人工智能热潮的中心

    随着中美争夺科技主导权,杭州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热潮的中心。这里不仅有科技巨头,更集中了大批年轻程序员。他们定居良渚,自称“村民”,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创业。


  • 特朗普称与中国“相处良好”,淡化与北京相关的“侵略性”行为
    特朗普宣布14国新关税税率但最后期限延长三周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迟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更高关税,同时向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14个国家发出信函,详细说明它们将面临的关税。


  • 房地产那些决定买房的年轻人
    投资下降和经济增长

    古尧:当资源配置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影响因素时,投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三者间的关系越来越脱节。如何调节与改变?


稀土磁铁美媒|中国称已与美国确认贸易框架细节
2025-07-08 13:43
商业与经济 时政

中国握有强大稀土“武器”,为何不早点使用?

邓聿文:中国没有在拜登时期打稀土牌,丧失原本可能在战略节奏上争取的先机,这跟中国外交的底色是维持全球贸易稳定和避免硬脱钩有关。
邓聿文



稀土的重要性如今毋庸置疑。中美的对等关税谈判被普遍解读为稀土谈判。在两国最近就伦敦会谈框架细节达成的共识中,中方恢复了对美稀土出口,美方也解除了此前增加的对华EDA软件、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的出口限制。美方的这些限制,其目的就是要换取中国在稀土上放行。仅此一例,凸显了稀土在中美关税战中的关键角色。

既然中国手中握有这么强大的“武器”,问题也来了,为什么不早点——比如在拜登时期——就对美国打出这张王牌?要知道,从特朗普2017年和中国打贸易战开始,经过拜登四年,再到特朗普和中国二打贸易战,已经过去了近八年。这八年中国一直处于守势,吃力应对美国的关税和科技打压。尤其在拜登时期,美国在芯片上卡中国的脖子,弄得中国非常难受,以致像华为这样中国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不得不在多方面从头追赶。如果中国在稀土上也卡美脖子,也许美国就会放松在科技特别是在芯片上对华遏制,中国就可换来宝贵的时间,在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业上早点取得突破。

之所以提出这个假定,是因为从中可以窥见在攸关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上,中国官方的决策思路。很多人对此作了不同解释。有人认为,稀土作为一张王牌,不能轻易过早打出,而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效果才最好;有人认为,整顿国内稀土行业的各种乱相,包括打击走私,合并企业,统一管理等,都需要时间;有人认为,中国要利用美国的科技打压,倒逼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也有人认为,用稀土卡不住美国脖子,稀土提炼不是高精尖技术,美国之前也有稀土企业,只是后来基于环保等理由,不愿开采稀土,如果中国过早打稀土牌,反会刺激美国联手盟友开发稀土技术,摆脱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

上述因素或许多少影响到了中国官方对稀土“武器”的使用。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可能都不是关键原因。以整合国内稀土产业为例,假如官方很早就像今天一样,认识到了稀土的巨大“杀伤力”,以中国的集中统一体制和快速高效的行政效率,其实用不了几年时间。至于说到美国的科技打压倒逼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这实际上是无奈之举,若能用稀土换取美国在科技上放松对中国的打压,岂不是能更快发展芯片产业?还有,担忧会过早刺激美国重建稀土供应链,这个问题只要中国动用稀土杠杆,都会出现。然而,美国要恢复稀土供应链,并非那么容易,一般认为,最快也要到2030年,即便如此,在产能和技术上还是无法和中国相比。

可见,如果中国更早对美国打出稀土牌,至少可赢得五年左右的战略时间,也许就不必像之前那样艰难应对美国的关税战和科技战,早点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其实,中国不是没有认识稀土的重要,还在2010年,在和日本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中,就曾用稀土小试牛刀。但直到拜登执政后期,中国才陆续对镓、锗、石墨、重稀土磁材实施出口管制,开始尝试着让稀土“武器化”,而真正把它作为一项“武器”使用,后发制人,则要等到特朗普这次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

对于中国一直选择“按兵不动”,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以下三点:一是战略判断出了问题,误判了拜登政府的“意图与底线”,总以为拜登说美中竞争是可控竞争,有护栏有边界,拜登政府不会无底线地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二是对稀土牌的效力评估过于谨慎,未料到它对美国会有如此大的功效;三是中国内部“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惯性还很强大,以为可以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让在华美企去游说美国政府放松打压。下面一一来分析。

先说第一点。比较起来,与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的极限施压不同,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技术遏制,一方面在手段上显得精密和系统,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强调“负责任竞争”、“不寻求新冷战”,不和中国脱钩,这套说辞对中国官方产生了一定的迷惑性。另外,不像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拜登作为建制派政治人物,又回到了美国传统政治和外交的可预测性上来,让官方也判断拜登政府的遏制会更“软”,存在博弈空间,不会失控,寄望于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彼此分歧和核心关切点,回到2015年前后那种“可控对抗”状态。官方确实也试图通过外交重启、产业让利、市场开放——例如批准波音采购、修改反垄断审查等——来换取拜登政府放松科技限制。在这种思路下,官方可能认为打出稀土牌意味对美彻底摊牌,不符合同美竞争“拖而不决”的战略节奏,但这明显是对拜登政府的误判,直到拜登临近下台时,才醒悟到这点。

再看第二点。中国虽然早就认识到了稀土的重要性,但它能够起到“一剑封喉”的作用,可能确实出乎预料。官方大概认为美国有所预备,毕竟2010年曾对日使用过这张牌,美国不会没有记忆。拜登政府的确也在推进稀土供应链的重建——国防部直接投资稀土项目、拜登签署《关键矿产法案》、美澳合作建设磁材链条等。然而,即便是拜登政府,可能也没意识到重建稀土供应链的复杂性,没有料到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竟如此严重。而中国在2023年对美祭出镓、锗、石墨后,初步评估效果不错,于是这次面对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威胁,想用稀土来反制试试,未料它一击竟打中了美国的“命门”,成了中国对付美国最厉害的“武器”。

最后一点,“市场换技术”是中国实行开放后一直奉行的引资策略。中国有十几亿人的庞大市场,西方有技术,用中国的比较优势换西方的比较优势,双方都获益。尽管在拜登时期,美中从过去的战略接触变成了战略遏制和竞争,两国关系显著恶化,但中国官方仍寄希望于吸引苹果、特斯拉、高通等美国大企业在华“深扎根”,来制衡美国政府。可这个策略的有效性此时大大下降,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不只是拜登政府,也是华盛顿的两党共识乃至几乎整个美国社会。所以这些企业虽然享受了中国市场的好处,但不太可能去游说拜登政府减轻对中国的技术打压,或者它们的游说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从这个角度,过度依赖“美企+中国市场绑定”的逻辑,反而容易让中国官方放弃稀土这个更果断和有效的战略反制工具。

总之,如果中国早点动用稀土这一强大杠杆,虽然未必在战术上立刻收效,但在战略上能为自己赢得主动,很可能迫使美国国防工业、航天部门面临“现实威胁”,倒逼美国政府放松技术限制,这将会给中国芯片产业争取更长时间窗口,让光刻机、EDA软件、先进制程等不至于被全面封死得那么早。就此而言,中国没有在拜登时期打稀土牌,丧失了原本可能在战略节奏上争取的先机。这个案例反映出,在中国官方的对外战略决策中,有时由于过于追求“稳定”,反而忽视了主动打乱对手部署的战略时机。说到底,这可能也跟中国外交的底色是维持全球贸易稳定和避免硬脱钩有关。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