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关税举措或将对通胀和整体经济动能造成影响。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08 09:32
商业与经济 社会与生活
在环京楼市里赔掉十年的年轻人+ 查看更多
在环京楼市里赔掉十年的年轻人
+ 查看更多
小唐决心离开北京回老家了。12年前,他在北京工作,想要在这座城市扎根留下,想在北京给自己一个家。12年后,他身处失业的浪潮里,唯一的愿望是快点卖掉房子,回到老家县城。
王璐瑶
■
小唐决心离开北京回老家了。
回家前,他要卖掉两处在环京地区购置的房产:一套在河北廊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一套在天津宝坻的京津新城;一套还了11年房贷,一套还了9年。等房子终于卖完,小唐算了算账,两套房亏了70万,天津那套就占了60万,那处曾经被看好的、距离天安门只有130公里的优质大两居,成了他焦虑、痛苦的根源。
12年前,他在北京工作,想要在这座城市扎根留下,想在北京给自己一个家。12年后,他身处失业的浪潮里,唯一的愿望是快点卖掉房子,回到老家县城。
在北京辛苦工作十几年攒下的钱,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唐失望地在社交媒体留下记录,自嘲为“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而评论里,还有许多和他同期买房、感同身受的人。他们都曾经相信自己顺应时代,做出了正确决定,北京房价太贵,环京地区的楼盘价格是北京的十分之一,这里进可涨价,套现离场,退可自住,落户生活。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畅想,满心欢喜地买下,直到环京房市跌穿人们的心理底线。
“家”的蓝图消失了,小唐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买房是一笔风险极高的超前消费,他因为短暂上涨的房价喜悦过,也得面对飞速下跌的痛苦。天津宝坻96平方米的大两居,售价15万,在老家县城却只能当作首付。
失业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马上35岁,小唐找了很久,始终没有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卖掉房子、“割肉”离场是不得不做的选择。房子真正卖掉的那天,亏损固然让他心痛,更多的却是解脱。
环京楼市的潮水退去了,小唐最本质的心愿却还在。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而不是平白空置十年的房子,他还是想攒钱在老家县城里买房,即便首付就要15万。他知道县城的房价还有些泡沫,他会再等等。
以下是小唐的自述:
卖掉天津房子,只能付县城首付
2016年,我用65万的总价买了这套位于天津宝坻京津新城的房子,96.4平方米的大两居,首付34万,贷款31万,还了9年房贷,还款加利息已经付了12.79万。上个月,我还完26.25万的尾款,最终,这套房子以15万的价格卖掉。也就是说,这套房子,一共让我亏了60多万。
15万能做什么?在我家乡县城,只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在天津远郊区,可以买到水系景观小区的大两居。房子离天津市区50公里,离北京天安门130公里,最近的高铁站只有7公里。15万不是首付,是全款,一辆不错的新能源汽车,就能抵得上两套房子。
9年前,我在大望路和朋友吃完饭闲逛,收到了一张房产传单,楼盘名叫锦绣香江,传单上印着漂亮的花园湖景小洋房,大标题写着4800落户天津。这些描述,瞬间勾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打了咨询电话,约了周末去看房。
房产销售把我从北京的土桥地铁站带到天津宝坻,一路上说着这里的房子环境多好,将来会有高铁站,半小时就能到北京。车子路过京津新城字样的大门楼,我想起来看过的新闻,问了句,这是网上说的那个鬼城吧?销售说,网上尽瞎扯,怎么可能是鬼城?你看着像吗?我心想其实看着挺像的,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她带我去了锦绣香江附近的一处楼盘,看完我就想走了,太荒凉了,像个烂尾楼一样,已经停工好多年,几栋水泥楼矗立在一人多高的荒草里,这个场景,怕是拍恐怖片也绰绰有余。
楼盘讲解和房产销售围着我一唱一和,说着房子的好处和未来的宏伟蓝图,一副不成交誓不罢休的样子,从天亮一直游说到天黑。她们想让我先交8万订金,到了最后,销售的语气已经有了威胁的意味,她说不能让她白跑一趟——这钱非交不可了。
一人多高、荒草丛生的野地,马上要到月黑风高的时刻,人生地不熟,为了安全,我打算先妥协,回了北京再说,于是把订金讨价还价到了2万。我和她一再确认,订金是不是能退掉,销售爽快地告诉我,都能退。
第二天,“都能退”变成了“退不了”。放到现在,我能想出无数解决办法,但那时我太年轻,不敢去维权,也害怕订金打水漂,就找人草草咨询了楼盘周边的情况,得到高铁开通会让房价涨起来的安慰。两周之后,我去交了首付,但不愉快的买房经历,一直让我心里有个结。
买都买了,总要往好的方向去想,我给自己构想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先安家落户,这里有学区,孩子能上学,也能把户口迁到天津。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大饼,比在互联网工作时画得更惨烈,毕竟,这个饼的付出成本太高了。
我手机里存了很多装修的照片,总是畅想未来的家。为了这个房子,我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高铁很快开通,通勤只要半小时,那我就搬去天津;如果超了半小时,那就等高铁开通,房价涨了再卖掉。销售跟我说,高铁开通后,房价每平方米最少能涨三四千块钱,我这套房子最少也能赚二三十万。只是没想到,这两手准备都落空了。
中介承诺的2019年将开通的高铁,迟迟不见踪影,交通不便,从小区到北京,只有两趟公交,早上一班,下午一班,错过这两趟车就回不来了,根本没办法京津通勤,不能住,自然房子也不敢装修。等买房6年后,高铁才终于开通了,即使如此,半小时到北京也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从小区到高铁站,再从北京丰台站到公司,时间远超一个小时。
房子我一天也没有住过,在那里空置了9年。2020年,房价降了些,有中介打来电话,想以58万的价格抄底收房,大家都觉得,再放几年,房子总归能涨回去,我也这么想。等到了2022年,我决定挂牌出售的时候,中介给我提出的卖价是45万,那时候我仍然相信有涨回去的可能,大不了我放10年、20年,它总不至于跌到20万,没必要急着出售。
结果,行情飞快地跌破了20万。今年五月,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售价是17、18万,远超我的想象,更可怕的是下跌的速度,2024年年底,还是27、28万,隔了五个月,十万块钱像水一样蒸发消失,房子跌到没有底线。我心想,完了,跌破个位数指日可待。
心理防线和房价一起崩溃了,我必须要“割肉”,卖掉这套房。
我甚至有PTSD了,有一段时间,所有显示天津的来电我都不接。销售和我说,你不接电话怎么卖掉房子啊,每次都打不通。但我真的不想接,我不想听到关于天津房子的任何消息,它们全是坏消息,要么是客户砍价,要么是市场降价,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难过好几天。到了最后,我和中介们说,有事微信留言,不要给我打电话。
父母那边,我也一直不太敢讲房价下跌这件事,买房时他们给了我十万,最后还贷时又给了我十万。我不敢跟他们提这件事,如果需要安慰他们,我只能把一切归结于命运。
有人跟我说,你总比买到烂尾楼的强点,烂尾楼买了几年都没交房,还是一样要还房贷。但我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说有些烂尾楼不需要还剩余贷款,可以断供了。买了我们小区隔壁烂尾楼的人,他还了四五年的房贷就停下了,我还了9年房贷,最后还结清了一大笔尾款,赔掉了整整60万,我甚至已经开始羡慕烂尾楼业主的人生,忍不住和他们比比谁更惨。
困在环京楼市里
我2009年毕业,留在北京工作,因为在老家县城很少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我是北方人,也没想过去其他城市,能留在北京安家最好了。
天津其实并不是我最早买下的环京房,2013年,我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买了一套,房价和税加在一起花了51万。当时想法很美好,等涨价了,就卖掉这套换一套北京的。可年轻时太幼稚,你涨价,北京也涨价,房子不会等你。最后,就算把大厂和天津的房子全卖掉,也换不了一套北京的房,一开始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
大厂的房子比天津的房子早卖一年,买卖都早一些,亏得也就少一些。我最初觉得,大厂的房子会很好卖,已经通了高铁,人大附中在那儿有一个校区,只要学校一开始招生,房价就该平稳了。但实际上,大厂的房价也一直在掉,飞快地掉,每次下决心卖房,其实都是我被吓着了。
大厂的房子刚刚挂牌时,价格是105万,中介和我说,最多只能卖到95万。我关注过之前的市场,2021年时已经降了点价,仍然能卖到120万左右。我不急着用钱,决定先放着,随缘等待买家。等到第二次有人出价,价格已经变成了75万,第三次是68万,第四次是55万。一次比一次低,降得也越来越快,报价从55万到48万,只用了两个礼拜。我熬不住,同意了,最后的争取是减免了5000块中介费,买家出了48.5万——你没看错,在大厂,房源被中介垄断,买家要交中介费,卖家也要交名为推广的中介费用。
这套房子看起来赔得不多,但加上已经还了11年的房贷,亏损也有十多万。
我关注房产市场信息,但环京区域的房价一直众说纷纭,很难得出有效的判断。大家都看涨北京,看跌二、三线小城市,环京这种不尴不尬的位置,万一北京有个利好政策,也许就能涨起来。比如大厂这套,“人大附中小学部一招生,房价就稳定”的概念说了十几年,但直到最近,才有邻居在业主群说学校发布招生信息了。也有中介也劝过我赶紧卖,但不少中介为了成交的佣金,买家开个价就劝卖家出售,也很难完全相信,拖着拖着,房价来到了48万,我的心理防线又被击穿了。
买了11年的大厂房子赔了,买了9年的天津房子也亏了,这就是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
但真正促使我卖房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失业。天津和大厂的两套房子加在一起,每个月要还将近4000元的房贷,在北京租房,每个月还要花2500元的房租,再加上基础的生活费,即使什么都不做,我每个月也要支出9000元。那时候和朋友聊天,我每次都会说同一个愿望,赶紧把房贷还清,以后赚的钱只留下生活费,其他就都能攒起来了。
我有两张卡,一张卡专门用来还房贷,每个月十号发工资,我先给房贷卡转一笔钱。失业之后,转账时间已经没办法固定了,我常常得拖到房贷扣款的前一天再去转钱,转一次心痛一次。
还房贷的时候,精神压力一直很大,我喜欢“AJ”的运动鞋,一双1000块的鞋子,我看了很久都舍不得买,而实际上,每给天津宝坻的房子还一次房贷,我就没了一双运动鞋。我还了9年房贷,一年12双,我整整丢了108双鞋。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进项稳定,心里还会好受一点。失业之后,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外包宣传设计,随着线下活动减少、预算缩减,这样的活儿也没有了。
大家都说35岁是互联网员工的分水岭,20多岁时的我当然也知道,但我总是觉得这件事非常遥远,它会是真的吗?心里总有半信半疑的感觉。公司也有年长些的同事,他们照样也在工作,这种不幸的事情会轮到我吗?但35岁失业这件事,只有真的发生自己身上时才会有体会。
我觉得,人眼前有困境其实不怕,最怕的是未来的希望破灭了:房子这样跌,卖掉赚点钱是不可能了,连工作也没了,你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这才是最黑暗的时刻。房价大跌或是失业,单独一件事都不足以打击一个人,只有综合在一起,才让心态发生了变化。
也不是没想过去天津工作,但小区附近只有一家工业园,根本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负担太重,我只能选择回老家。可是我在老家县城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小县城有房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拆迁户,一种是20多岁时父母和自己的工资加起来买了一套房。我和我父母倒是也买了,可它砸在了别的城市,甚至它比我们小县城的房价还要低,我卖了它,也没办法在小县城置换了。
有后悔,但也会向前看
我刚毕业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哪里都有机会,一切都会变好。
最开始工作时,我的月工资只有两千块。前三年,我跳槽也很频繁。在公司干一阵,工资不涨,再问一下工作五六年的老同事,如果涨幅很小,我就会找下一份工作。我强迫自己跳槽涨工资,不然在北京真的没有安全感,等到2013年买房的时候,我每个月工资已经涨到了12000元。北京房租年年都涨,总是被迫搬家,那时候,我特别想拥有一处稳定的居所。
我做的是电影票务相关的工作,眼看着电影市场的票房,从2010年的刚过百亿,到2017年的500多亿。人们有钱,需要娱乐消费,所以市场规模增大,行业繁荣,工资越来越高,你总觉得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时代的氛围也在烘托着你去看房、买房,哪里有了新楼盘,同事间也会互相交流信息,约着一起去看房。之前还有同事喊我一起去河北廊坊的香河县、天津的武清区看房,那里的房价现在也跌了很多。其实亏的不是我一个人,买在环京区域的这一个群体都亏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消息,那个人说,上下5000年,买任何东西都有赔钱的,就是没见过买房子赔钱的。他举例子,讲有人靠一套房子供养子孙一生,就是鲁迅买房的故事,房价略微下降的时候,销售们会发:房价都在停下来等你了,你还不上车。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宣传,再加上房价已经20多年没有大降过,你天然地觉得买房是件稳妥的事情。
十年前我总是重复听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老太太的故事。一个老太太在年轻时贷款买了房、买了车,等到了六七十岁,她还完了贷款,也享受了人生的过程。而另一个老太太一生都在攒钱,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最后也在60多岁买了车、房,最后只享受了十年。我觉得十年前的整个市场都在鼓吹着这样的超前消费,但他们都不讲超前消费的代价。
绝大部分人的职场波动起伏太大了,年轻时根本预测不到以后会发生什么,有一些人能成为那个幸运的老太太,但大部分人都是另一位,需要攒钱,需要评估自己的支付能力,看高昂的超前消费是否会在人生不顺时成为毁灭性的累赘。
宝坻房子的业主群里,有人说大不了就留着养老吧,反正环境也挺好,但这其实是不得不做的选择。还有人说实在不行放骨灰,价格比墓地便宜。房子跌成这个样子,很多人都说你别发出来,我的社交媒体下也有人评论,建议你不要发出来扰乱这个区域的房价。业主们也不希望在群里看到不好的消息,大家可能都和我当初一样,想逃避。
现在还愿意买那里房子的,大多是来陪读的家长。孩子们在附近的中学上学,高考完就走了,顶多就住三年,人口流动性也很大,几乎没什么人常住。这里的空房太多了,卖家也丧失了议价权。中介在抖音发看房视频,底下没有几个评论,没评论就意味着没人关心房子的好与坏,价格高与否。
和这里形成对比的是我老家县城的房子,只要中介发看房视频,就会有很多人询问总价、首付。我们的小县城比宝坻还要小一些,但它有百万人口,密度更大,需求反而更旺盛。我观察了一年,它的房价几乎没有太大的降幅。
对我来说,房子卖掉了就是卖掉了,我也不想一直记得那个痛苦。后悔总是会后悔,现在回想起来,前30年有很多做错的决策,但总结下来只能是别想了,向前看吧。老家县城的房子还得再观察一下,我得看看行情有没有跌到心理价位,吃了那么多的亏,再买房得考虑更多的因素。
■
小唐决心离开北京回老家了。
回家前,他要卖掉两处在环京地区购置的房产:一套在河北廊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一套在天津宝坻的京津新城;一套还了11年房贷,一套还了9年。等房子终于卖完,小唐算了算账,两套房亏了70万,天津那套就占了60万,那处曾经被看好的、距离天安门只有130公里的优质大两居,成了他焦虑、痛苦的根源。
12年前,他在北京工作,想要在这座城市扎根留下,想在北京给自己一个家。12年后,他身处失业的浪潮里,唯一的愿望是快点卖掉房子,回到老家县城。
在北京辛苦工作十几年攒下的钱,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唐失望地在社交媒体留下记录,自嘲为“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而评论里,还有许多和他同期买房、感同身受的人。他们都曾经相信自己顺应时代,做出了正确决定,北京房价太贵,环京地区的楼盘价格是北京的十分之一,这里进可涨价,套现离场,退可自住,落户生活。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畅想,满心欢喜地买下,直到环京房市跌穿人们的心理底线。
“家”的蓝图消失了,小唐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买房是一笔风险极高的超前消费,他因为短暂上涨的房价喜悦过,也得面对飞速下跌的痛苦。天津宝坻96平方米的大两居,售价15万,在老家县城却只能当作首付。
失业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马上35岁,小唐找了很久,始终没有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卖掉房子、“割肉”离场是不得不做的选择。房子真正卖掉的那天,亏损固然让他心痛,更多的却是解脱。
环京楼市的潮水退去了,小唐最本质的心愿却还在。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而不是平白空置十年的房子,他还是想攒钱在老家县城里买房,即便首付就要15万。他知道县城的房价还有些泡沫,他会再等等。
以下是小唐的自述:
卖掉天津房子,只能付县城首付
2016年,我用65万的总价买了这套位于天津宝坻京津新城的房子,96.4平方米的大两居,首付34万,贷款31万,还了9年房贷,还款加利息已经付了12.79万。上个月,我还完26.25万的尾款,最终,这套房子以15万的价格卖掉。也就是说,这套房子,一共让我亏了60多万。
15万能做什么?在我家乡县城,只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在天津远郊区,可以买到水系景观小区的大两居。房子离天津市区50公里,离北京天安门130公里,最近的高铁站只有7公里。15万不是首付,是全款,一辆不错的新能源汽车,就能抵得上两套房子。
9年前,我在大望路和朋友吃完饭闲逛,收到了一张房产传单,楼盘名叫锦绣香江,传单上印着漂亮的花园湖景小洋房,大标题写着4800落户天津。这些描述,瞬间勾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打了咨询电话,约了周末去看房。
房产销售把我从北京的土桥地铁站带到天津宝坻,一路上说着这里的房子环境多好,将来会有高铁站,半小时就能到北京。车子路过京津新城字样的大门楼,我想起来看过的新闻,问了句,这是网上说的那个鬼城吧?销售说,网上尽瞎扯,怎么可能是鬼城?你看着像吗?我心想其实看着挺像的,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她带我去了锦绣香江附近的一处楼盘,看完我就想走了,太荒凉了,像个烂尾楼一样,已经停工好多年,几栋水泥楼矗立在一人多高的荒草里,这个场景,怕是拍恐怖片也绰绰有余。
楼盘讲解和房产销售围着我一唱一和,说着房子的好处和未来的宏伟蓝图,一副不成交誓不罢休的样子,从天亮一直游说到天黑。她们想让我先交8万订金,到了最后,销售的语气已经有了威胁的意味,她说不能让她白跑一趟——这钱非交不可了。
一人多高、荒草丛生的野地,马上要到月黑风高的时刻,人生地不熟,为了安全,我打算先妥协,回了北京再说,于是把订金讨价还价到了2万。我和她一再确认,订金是不是能退掉,销售爽快地告诉我,都能退。
第二天,“都能退”变成了“退不了”。放到现在,我能想出无数解决办法,但那时我太年轻,不敢去维权,也害怕订金打水漂,就找人草草咨询了楼盘周边的情况,得到高铁开通会让房价涨起来的安慰。两周之后,我去交了首付,但不愉快的买房经历,一直让我心里有个结。
买都买了,总要往好的方向去想,我给自己构想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先安家落户,这里有学区,孩子能上学,也能把户口迁到天津。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大饼,比在互联网工作时画得更惨烈,毕竟,这个饼的付出成本太高了。
我手机里存了很多装修的照片,总是畅想未来的家。为了这个房子,我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高铁很快开通,通勤只要半小时,那我就搬去天津;如果超了半小时,那就等高铁开通,房价涨了再卖掉。销售跟我说,高铁开通后,房价每平方米最少能涨三四千块钱,我这套房子最少也能赚二三十万。只是没想到,这两手准备都落空了。
中介承诺的2019年将开通的高铁,迟迟不见踪影,交通不便,从小区到北京,只有两趟公交,早上一班,下午一班,错过这两趟车就回不来了,根本没办法京津通勤,不能住,自然房子也不敢装修。等买房6年后,高铁才终于开通了,即使如此,半小时到北京也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从小区到高铁站,再从北京丰台站到公司,时间远超一个小时。
房子我一天也没有住过,在那里空置了9年。2020年,房价降了些,有中介打来电话,想以58万的价格抄底收房,大家都觉得,再放几年,房子总归能涨回去,我也这么想。等到了2022年,我决定挂牌出售的时候,中介给我提出的卖价是45万,那时候我仍然相信有涨回去的可能,大不了我放10年、20年,它总不至于跌到20万,没必要急着出售。
结果,行情飞快地跌破了20万。今年五月,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售价是17、18万,远超我的想象,更可怕的是下跌的速度,2024年年底,还是27、28万,隔了五个月,十万块钱像水一样蒸发消失,房子跌到没有底线。我心想,完了,跌破个位数指日可待。
心理防线和房价一起崩溃了,我必须要“割肉”,卖掉这套房。
我甚至有PTSD了,有一段时间,所有显示天津的来电我都不接。销售和我说,你不接电话怎么卖掉房子啊,每次都打不通。但我真的不想接,我不想听到关于天津房子的任何消息,它们全是坏消息,要么是客户砍价,要么是市场降价,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难过好几天。到了最后,我和中介们说,有事微信留言,不要给我打电话。
父母那边,我也一直不太敢讲房价下跌这件事,买房时他们给了我十万,最后还贷时又给了我十万。我不敢跟他们提这件事,如果需要安慰他们,我只能把一切归结于命运。
有人跟我说,你总比买到烂尾楼的强点,烂尾楼买了几年都没交房,还是一样要还房贷。但我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说有些烂尾楼不需要还剩余贷款,可以断供了。买了我们小区隔壁烂尾楼的人,他还了四五年的房贷就停下了,我还了9年房贷,最后还结清了一大笔尾款,赔掉了整整60万,我甚至已经开始羡慕烂尾楼业主的人生,忍不住和他们比比谁更惨。
困在环京楼市里
我2009年毕业,留在北京工作,因为在老家县城很少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我是北方人,也没想过去其他城市,能留在北京安家最好了。
天津其实并不是我最早买下的环京房,2013年,我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买了一套,房价和税加在一起花了51万。当时想法很美好,等涨价了,就卖掉这套换一套北京的。可年轻时太幼稚,你涨价,北京也涨价,房子不会等你。最后,就算把大厂和天津的房子全卖掉,也换不了一套北京的房,一开始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
大厂的房子比天津的房子早卖一年,买卖都早一些,亏得也就少一些。我最初觉得,大厂的房子会很好卖,已经通了高铁,人大附中在那儿有一个校区,只要学校一开始招生,房价就该平稳了。但实际上,大厂的房价也一直在掉,飞快地掉,每次下决心卖房,其实都是我被吓着了。
大厂的房子刚刚挂牌时,价格是105万,中介和我说,最多只能卖到95万。我关注过之前的市场,2021年时已经降了点价,仍然能卖到120万左右。我不急着用钱,决定先放着,随缘等待买家。等到第二次有人出价,价格已经变成了75万,第三次是68万,第四次是55万。一次比一次低,降得也越来越快,报价从55万到48万,只用了两个礼拜。我熬不住,同意了,最后的争取是减免了5000块中介费,买家出了48.5万——你没看错,在大厂,房源被中介垄断,买家要交中介费,卖家也要交名为推广的中介费用。
这套房子看起来赔得不多,但加上已经还了11年的房贷,亏损也有十多万。
我关注房产市场信息,但环京区域的房价一直众说纷纭,很难得出有效的判断。大家都看涨北京,看跌二、三线小城市,环京这种不尴不尬的位置,万一北京有个利好政策,也许就能涨起来。比如大厂这套,“人大附中小学部一招生,房价就稳定”的概念说了十几年,但直到最近,才有邻居在业主群说学校发布招生信息了。也有中介也劝过我赶紧卖,但不少中介为了成交的佣金,买家开个价就劝卖家出售,也很难完全相信,拖着拖着,房价来到了48万,我的心理防线又被击穿了。
买了11年的大厂房子赔了,买了9年的天津房子也亏了,这就是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
但真正促使我卖房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失业。天津和大厂的两套房子加在一起,每个月要还将近4000元的房贷,在北京租房,每个月还要花2500元的房租,再加上基础的生活费,即使什么都不做,我每个月也要支出9000元。那时候和朋友聊天,我每次都会说同一个愿望,赶紧把房贷还清,以后赚的钱只留下生活费,其他就都能攒起来了。
我有两张卡,一张卡专门用来还房贷,每个月十号发工资,我先给房贷卡转一笔钱。失业之后,转账时间已经没办法固定了,我常常得拖到房贷扣款的前一天再去转钱,转一次心痛一次。
还房贷的时候,精神压力一直很大,我喜欢“AJ”的运动鞋,一双1000块的鞋子,我看了很久都舍不得买,而实际上,每给天津宝坻的房子还一次房贷,我就没了一双运动鞋。我还了9年房贷,一年12双,我整整丢了108双鞋。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进项稳定,心里还会好受一点。失业之后,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外包宣传设计,随着线下活动减少、预算缩减,这样的活儿也没有了。
大家都说35岁是互联网员工的分水岭,20多岁时的我当然也知道,但我总是觉得这件事非常遥远,它会是真的吗?心里总有半信半疑的感觉。公司也有年长些的同事,他们照样也在工作,这种不幸的事情会轮到我吗?但35岁失业这件事,只有真的发生自己身上时才会有体会。
我觉得,人眼前有困境其实不怕,最怕的是未来的希望破灭了:房子这样跌,卖掉赚点钱是不可能了,连工作也没了,你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这才是最黑暗的时刻。房价大跌或是失业,单独一件事都不足以打击一个人,只有综合在一起,才让心态发生了变化。
也不是没想过去天津工作,但小区附近只有一家工业园,根本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负担太重,我只能选择回老家。可是我在老家县城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小县城有房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拆迁户,一种是20多岁时父母和自己的工资加起来买了一套房。我和我父母倒是也买了,可它砸在了别的城市,甚至它比我们小县城的房价还要低,我卖了它,也没办法在小县城置换了。
有后悔,但也会向前看
我刚毕业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哪里都有机会,一切都会变好。
最开始工作时,我的月工资只有两千块。前三年,我跳槽也很频繁。在公司干一阵,工资不涨,再问一下工作五六年的老同事,如果涨幅很小,我就会找下一份工作。我强迫自己跳槽涨工资,不然在北京真的没有安全感,等到2013年买房的时候,我每个月工资已经涨到了12000元。北京房租年年都涨,总是被迫搬家,那时候,我特别想拥有一处稳定的居所。
我做的是电影票务相关的工作,眼看着电影市场的票房,从2010年的刚过百亿,到2017年的500多亿。人们有钱,需要娱乐消费,所以市场规模增大,行业繁荣,工资越来越高,你总觉得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时代的氛围也在烘托着你去看房、买房,哪里有了新楼盘,同事间也会互相交流信息,约着一起去看房。之前还有同事喊我一起去河北廊坊的香河县、天津的武清区看房,那里的房价现在也跌了很多。其实亏的不是我一个人,买在环京区域的这一个群体都亏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消息,那个人说,上下5000年,买任何东西都有赔钱的,就是没见过买房子赔钱的。他举例子,讲有人靠一套房子供养子孙一生,就是鲁迅买房的故事,房价略微下降的时候,销售们会发:房价都在停下来等你了,你还不上车。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宣传,再加上房价已经20多年没有大降过,你天然地觉得买房是件稳妥的事情。
十年前我总是重复听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老太太的故事。一个老太太在年轻时贷款买了房、买了车,等到了六七十岁,她还完了贷款,也享受了人生的过程。而另一个老太太一生都在攒钱,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最后也在60多岁买了车、房,最后只享受了十年。我觉得十年前的整个市场都在鼓吹着这样的超前消费,但他们都不讲超前消费的代价。
绝大部分人的职场波动起伏太大了,年轻时根本预测不到以后会发生什么,有一些人能成为那个幸运的老太太,但大部分人都是另一位,需要攒钱,需要评估自己的支付能力,看高昂的超前消费是否会在人生不顺时成为毁灭性的累赘。
宝坻房子的业主群里,有人说大不了就留着养老吧,反正环境也挺好,但这其实是不得不做的选择。还有人说实在不行放骨灰,价格比墓地便宜。房子跌成这个样子,很多人都说你别发出来,我的社交媒体下也有人评论,建议你不要发出来扰乱这个区域的房价。业主们也不希望在群里看到不好的消息,大家可能都和我当初一样,想逃避。
现在还愿意买那里房子的,大多是来陪读的家长。孩子们在附近的中学上学,高考完就走了,顶多就住三年,人口流动性也很大,几乎没什么人常住。这里的空房太多了,卖家也丧失了议价权。中介在抖音发看房视频,底下没有几个评论,没评论就意味着没人关心房子的好与坏,价格高与否。
和这里形成对比的是我老家县城的房子,只要中介发看房视频,就会有很多人询问总价、首付。我们的小县城比宝坻还要小一些,但它有百万人口,密度更大,需求反而更旺盛。我观察了一年,它的房价几乎没有太大的降幅。
对我来说,房子卖掉了就是卖掉了,我也不想一直记得那个痛苦。后悔总是会后悔,现在回想起来,前30年有很多做错的决策,但总结下来只能是别想了,向前看吧。老家县城的房子还得再观察一下,我得看看行情有没有跌到心理价位,吃了那么多的亏,再买房得考虑更多的因素。
■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最受欢迎(图文左右滑动)
OR
+
王璐瑶
■
小唐决心离开北京回老家了。
回家前,他要卖掉两处在环京地区购置的房产:一套在河北廊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一套在天津宝坻的京津新城;一套还了11年房贷,一套还了9年。等房子终于卖完,小唐算了算账,两套房亏了70万,天津那套就占了60万,那处曾经被看好的、距离天安门只有130公里的优质大两居,成了他焦虑、痛苦的根源。
12年前,他在北京工作,想要在这座城市扎根留下,想在北京给自己一个家。12年后,他身处失业的浪潮里,唯一的愿望是快点卖掉房子,回到老家县城。
在北京辛苦工作十几年攒下的钱,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唐失望地在社交媒体留下记录,自嘲为“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而评论里,还有许多和他同期买房、感同身受的人。他们都曾经相信自己顺应时代,做出了正确决定,北京房价太贵,环京地区的楼盘价格是北京的十分之一,这里进可涨价,套现离场,退可自住,落户生活。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畅想,满心欢喜地买下,直到环京房市跌穿人们的心理底线。
“家”的蓝图消失了,小唐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买房是一笔风险极高的超前消费,他因为短暂上涨的房价喜悦过,也得面对飞速下跌的痛苦。天津宝坻96平方米的大两居,售价15万,在老家县城却只能当作首付。
失业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马上35岁,小唐找了很久,始终没有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卖掉房子、“割肉”离场是不得不做的选择。房子真正卖掉的那天,亏损固然让他心痛,更多的却是解脱。
环京楼市的潮水退去了,小唐最本质的心愿却还在。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而不是平白空置十年的房子,他还是想攒钱在老家县城里买房,即便首付就要15万。他知道县城的房价还有些泡沫,他会再等等。
以下是小唐的自述:
卖掉天津房子,只能付县城首付
2016年,我用65万的总价买了这套位于天津宝坻京津新城的房子,96.4平方米的大两居,首付34万,贷款31万,还了9年房贷,还款加利息已经付了12.79万。上个月,我还完26.25万的尾款,最终,这套房子以15万的价格卖掉。也就是说,这套房子,一共让我亏了60多万。
15万能做什么?在我家乡县城,只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在天津远郊区,可以买到水系景观小区的大两居。房子离天津市区50公里,离北京天安门130公里,最近的高铁站只有7公里。15万不是首付,是全款,一辆不错的新能源汽车,就能抵得上两套房子。
9年前,我在大望路和朋友吃完饭闲逛,收到了一张房产传单,楼盘名叫锦绣香江,传单上印着漂亮的花园湖景小洋房,大标题写着4800落户天津。这些描述,瞬间勾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打了咨询电话,约了周末去看房。
房产销售把我从北京的土桥地铁站带到天津宝坻,一路上说着这里的房子环境多好,将来会有高铁站,半小时就能到北京。车子路过京津新城字样的大门楼,我想起来看过的新闻,问了句,这是网上说的那个鬼城吧?销售说,网上尽瞎扯,怎么可能是鬼城?你看着像吗?我心想其实看着挺像的,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她带我去了锦绣香江附近的一处楼盘,看完我就想走了,太荒凉了,像个烂尾楼一样,已经停工好多年,几栋水泥楼矗立在一人多高的荒草里,这个场景,怕是拍恐怖片也绰绰有余。
楼盘讲解和房产销售围着我一唱一和,说着房子的好处和未来的宏伟蓝图,一副不成交誓不罢休的样子,从天亮一直游说到天黑。她们想让我先交8万订金,到了最后,销售的语气已经有了威胁的意味,她说不能让她白跑一趟——这钱非交不可了。
一人多高、荒草丛生的野地,马上要到月黑风高的时刻,人生地不熟,为了安全,我打算先妥协,回了北京再说,于是把订金讨价还价到了2万。我和她一再确认,订金是不是能退掉,销售爽快地告诉我,都能退。
第二天,“都能退”变成了“退不了”。放到现在,我能想出无数解决办法,但那时我太年轻,不敢去维权,也害怕订金打水漂,就找人草草咨询了楼盘周边的情况,得到高铁开通会让房价涨起来的安慰。两周之后,我去交了首付,但不愉快的买房经历,一直让我心里有个结。
买都买了,总要往好的方向去想,我给自己构想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先安家落户,这里有学区,孩子能上学,也能把户口迁到天津。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大饼,比在互联网工作时画得更惨烈,毕竟,这个饼的付出成本太高了。
我手机里存了很多装修的照片,总是畅想未来的家。为了这个房子,我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高铁很快开通,通勤只要半小时,那我就搬去天津;如果超了半小时,那就等高铁开通,房价涨了再卖掉。销售跟我说,高铁开通后,房价每平方米最少能涨三四千块钱,我这套房子最少也能赚二三十万。只是没想到,这两手准备都落空了。
中介承诺的2019年将开通的高铁,迟迟不见踪影,交通不便,从小区到北京,只有两趟公交,早上一班,下午一班,错过这两趟车就回不来了,根本没办法京津通勤,不能住,自然房子也不敢装修。等买房6年后,高铁才终于开通了,即使如此,半小时到北京也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从小区到高铁站,再从北京丰台站到公司,时间远超一个小时。
房子我一天也没有住过,在那里空置了9年。2020年,房价降了些,有中介打来电话,想以58万的价格抄底收房,大家都觉得,再放几年,房子总归能涨回去,我也这么想。等到了2022年,我决定挂牌出售的时候,中介给我提出的卖价是45万,那时候我仍然相信有涨回去的可能,大不了我放10年、20年,它总不至于跌到20万,没必要急着出售。
结果,行情飞快地跌破了20万。今年五月,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售价是17、18万,远超我的想象,更可怕的是下跌的速度,2024年年底,还是27、28万,隔了五个月,十万块钱像水一样蒸发消失,房子跌到没有底线。我心想,完了,跌破个位数指日可待。
心理防线和房价一起崩溃了,我必须要“割肉”,卖掉这套房。
我甚至有PTSD了,有一段时间,所有显示天津的来电我都不接。销售和我说,你不接电话怎么卖掉房子啊,每次都打不通。但我真的不想接,我不想听到关于天津房子的任何消息,它们全是坏消息,要么是客户砍价,要么是市场降价,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难过好几天。到了最后,我和中介们说,有事微信留言,不要给我打电话。
父母那边,我也一直不太敢讲房价下跌这件事,买房时他们给了我十万,最后还贷时又给了我十万。我不敢跟他们提这件事,如果需要安慰他们,我只能把一切归结于命运。
有人跟我说,你总比买到烂尾楼的强点,烂尾楼买了几年都没交房,还是一样要还房贷。但我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说有些烂尾楼不需要还剩余贷款,可以断供了。买了我们小区隔壁烂尾楼的人,他还了四五年的房贷就停下了,我还了9年房贷,最后还结清了一大笔尾款,赔掉了整整60万,我甚至已经开始羡慕烂尾楼业主的人生,忍不住和他们比比谁更惨。
困在环京楼市里
我2009年毕业,留在北京工作,因为在老家县城很少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我是北方人,也没想过去其他城市,能留在北京安家最好了。
天津其实并不是我最早买下的环京房,2013年,我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买了一套,房价和税加在一起花了51万。当时想法很美好,等涨价了,就卖掉这套换一套北京的。可年轻时太幼稚,你涨价,北京也涨价,房子不会等你。最后,就算把大厂和天津的房子全卖掉,也换不了一套北京的房,一开始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
大厂的房子比天津的房子早卖一年,买卖都早一些,亏得也就少一些。我最初觉得,大厂的房子会很好卖,已经通了高铁,人大附中在那儿有一个校区,只要学校一开始招生,房价就该平稳了。但实际上,大厂的房价也一直在掉,飞快地掉,每次下决心卖房,其实都是我被吓着了。
大厂的房子刚刚挂牌时,价格是105万,中介和我说,最多只能卖到95万。我关注过之前的市场,2021年时已经降了点价,仍然能卖到120万左右。我不急着用钱,决定先放着,随缘等待买家。等到第二次有人出价,价格已经变成了75万,第三次是68万,第四次是55万。一次比一次低,降得也越来越快,报价从55万到48万,只用了两个礼拜。我熬不住,同意了,最后的争取是减免了5000块中介费,买家出了48.5万——你没看错,在大厂,房源被中介垄断,买家要交中介费,卖家也要交名为推广的中介费用。
这套房子看起来赔得不多,但加上已经还了11年的房贷,亏损也有十多万。
我关注房产市场信息,但环京区域的房价一直众说纷纭,很难得出有效的判断。大家都看涨北京,看跌二、三线小城市,环京这种不尴不尬的位置,万一北京有个利好政策,也许就能涨起来。比如大厂这套,“人大附中小学部一招生,房价就稳定”的概念说了十几年,但直到最近,才有邻居在业主群说学校发布招生信息了。也有中介也劝过我赶紧卖,但不少中介为了成交的佣金,买家开个价就劝卖家出售,也很难完全相信,拖着拖着,房价来到了48万,我的心理防线又被击穿了。
买了11年的大厂房子赔了,买了9年的天津房子也亏了,这就是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
但真正促使我卖房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失业。天津和大厂的两套房子加在一起,每个月要还将近4000元的房贷,在北京租房,每个月还要花2500元的房租,再加上基础的生活费,即使什么都不做,我每个月也要支出9000元。那时候和朋友聊天,我每次都会说同一个愿望,赶紧把房贷还清,以后赚的钱只留下生活费,其他就都能攒起来了。
我有两张卡,一张卡专门用来还房贷,每个月十号发工资,我先给房贷卡转一笔钱。失业之后,转账时间已经没办法固定了,我常常得拖到房贷扣款的前一天再去转钱,转一次心痛一次。
还房贷的时候,精神压力一直很大,我喜欢“AJ”的运动鞋,一双1000块的鞋子,我看了很久都舍不得买,而实际上,每给天津宝坻的房子还一次房贷,我就没了一双运动鞋。我还了9年房贷,一年12双,我整整丢了108双鞋。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进项稳定,心里还会好受一点。失业之后,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外包宣传设计,随着线下活动减少、预算缩减,这样的活儿也没有了。
大家都说35岁是互联网员工的分水岭,20多岁时的我当然也知道,但我总是觉得这件事非常遥远,它会是真的吗?心里总有半信半疑的感觉。公司也有年长些的同事,他们照样也在工作,这种不幸的事情会轮到我吗?但35岁失业这件事,只有真的发生自己身上时才会有体会。
我觉得,人眼前有困境其实不怕,最怕的是未来的希望破灭了:房子这样跌,卖掉赚点钱是不可能了,连工作也没了,你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这才是最黑暗的时刻。房价大跌或是失业,单独一件事都不足以打击一个人,只有综合在一起,才让心态发生了变化。
也不是没想过去天津工作,但小区附近只有一家工业园,根本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负担太重,我只能选择回老家。可是我在老家县城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小县城有房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拆迁户,一种是20多岁时父母和自己的工资加起来买了一套房。我和我父母倒是也买了,可它砸在了别的城市,甚至它比我们小县城的房价还要低,我卖了它,也没办法在小县城置换了。
有后悔,但也会向前看
我刚毕业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哪里都有机会,一切都会变好。
最开始工作时,我的月工资只有两千块。前三年,我跳槽也很频繁。在公司干一阵,工资不涨,再问一下工作五六年的老同事,如果涨幅很小,我就会找下一份工作。我强迫自己跳槽涨工资,不然在北京真的没有安全感,等到2013年买房的时候,我每个月工资已经涨到了12000元。北京房租年年都涨,总是被迫搬家,那时候,我特别想拥有一处稳定的居所。
我做的是电影票务相关的工作,眼看着电影市场的票房,从2010年的刚过百亿,到2017年的500多亿。人们有钱,需要娱乐消费,所以市场规模增大,行业繁荣,工资越来越高,你总觉得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时代的氛围也在烘托着你去看房、买房,哪里有了新楼盘,同事间也会互相交流信息,约着一起去看房。之前还有同事喊我一起去河北廊坊的香河县、天津的武清区看房,那里的房价现在也跌了很多。其实亏的不是我一个人,买在环京区域的这一个群体都亏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消息,那个人说,上下5000年,买任何东西都有赔钱的,就是没见过买房子赔钱的。他举例子,讲有人靠一套房子供养子孙一生,就是鲁迅买房的故事,房价略微下降的时候,销售们会发:房价都在停下来等你了,你还不上车。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宣传,再加上房价已经20多年没有大降过,你天然地觉得买房是件稳妥的事情。
十年前我总是重复听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老太太的故事。一个老太太在年轻时贷款买了房、买了车,等到了六七十岁,她还完了贷款,也享受了人生的过程。而另一个老太太一生都在攒钱,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最后也在60多岁买了车、房,最后只享受了十年。我觉得十年前的整个市场都在鼓吹着这样的超前消费,但他们都不讲超前消费的代价。
绝大部分人的职场波动起伏太大了,年轻时根本预测不到以后会发生什么,有一些人能成为那个幸运的老太太,但大部分人都是另一位,需要攒钱,需要评估自己的支付能力,看高昂的超前消费是否会在人生不顺时成为毁灭性的累赘。
宝坻房子的业主群里,有人说大不了就留着养老吧,反正环境也挺好,但这其实是不得不做的选择。还有人说实在不行放骨灰,价格比墓地便宜。房子跌成这个样子,很多人都说你别发出来,我的社交媒体下也有人评论,建议你不要发出来扰乱这个区域的房价。业主们也不希望在群里看到不好的消息,大家可能都和我当初一样,想逃避。
现在还愿意买那里房子的,大多是来陪读的家长。孩子们在附近的中学上学,高考完就走了,顶多就住三年,人口流动性也很大,几乎没什么人常住。这里的空房太多了,卖家也丧失了议价权。中介在抖音发看房视频,底下没有几个评论,没评论就意味着没人关心房子的好与坏,价格高与否。
和这里形成对比的是我老家县城的房子,只要中介发看房视频,就会有很多人询问总价、首付。我们的小县城比宝坻还要小一些,但它有百万人口,密度更大,需求反而更旺盛。我观察了一年,它的房价几乎没有太大的降幅。
对我来说,房子卖掉了就是卖掉了,我也不想一直记得那个痛苦。后悔总是会后悔,现在回想起来,前30年有很多做错的决策,但总结下来只能是别想了,向前看吧。老家县城的房子还得再观察一下,我得看看行情有没有跌到心理价位,吃了那么多的亏,再买房得考虑更多的因素。
■
小唐决心离开北京回老家了。
回家前,他要卖掉两处在环京地区购置的房产:一套在河北廊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一套在天津宝坻的京津新城;一套还了11年房贷,一套还了9年。等房子终于卖完,小唐算了算账,两套房亏了70万,天津那套就占了60万,那处曾经被看好的、距离天安门只有130公里的优质大两居,成了他焦虑、痛苦的根源。
12年前,他在北京工作,想要在这座城市扎根留下,想在北京给自己一个家。12年后,他身处失业的浪潮里,唯一的愿望是快点卖掉房子,回到老家县城。
在北京辛苦工作十几年攒下的钱,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唐失望地在社交媒体留下记录,自嘲为“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而评论里,还有许多和他同期买房、感同身受的人。他们都曾经相信自己顺应时代,做出了正确决定,北京房价太贵,环京地区的楼盘价格是北京的十分之一,这里进可涨价,套现离场,退可自住,落户生活。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畅想,满心欢喜地买下,直到环京房市跌穿人们的心理底线。
“家”的蓝图消失了,小唐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买房是一笔风险极高的超前消费,他因为短暂上涨的房价喜悦过,也得面对飞速下跌的痛苦。天津宝坻96平方米的大两居,售价15万,在老家县城却只能当作首付。
失业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马上35岁,小唐找了很久,始终没有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卖掉房子、“割肉”离场是不得不做的选择。房子真正卖掉的那天,亏损固然让他心痛,更多的却是解脱。
环京楼市的潮水退去了,小唐最本质的心愿却还在。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而不是平白空置十年的房子,他还是想攒钱在老家县城里买房,即便首付就要15万。他知道县城的房价还有些泡沫,他会再等等。
以下是小唐的自述:
卖掉天津房子,只能付县城首付
2016年,我用65万的总价买了这套位于天津宝坻京津新城的房子,96.4平方米的大两居,首付34万,贷款31万,还了9年房贷,还款加利息已经付了12.79万。上个月,我还完26.25万的尾款,最终,这套房子以15万的价格卖掉。也就是说,这套房子,一共让我亏了60多万。
15万能做什么?在我家乡县城,只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在天津远郊区,可以买到水系景观小区的大两居。房子离天津市区50公里,离北京天安门130公里,最近的高铁站只有7公里。15万不是首付,是全款,一辆不错的新能源汽车,就能抵得上两套房子。
9年前,我在大望路和朋友吃完饭闲逛,收到了一张房产传单,楼盘名叫锦绣香江,传单上印着漂亮的花园湖景小洋房,大标题写着4800落户天津。这些描述,瞬间勾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打了咨询电话,约了周末去看房。
房产销售把我从北京的土桥地铁站带到天津宝坻,一路上说着这里的房子环境多好,将来会有高铁站,半小时就能到北京。车子路过京津新城字样的大门楼,我想起来看过的新闻,问了句,这是网上说的那个鬼城吧?销售说,网上尽瞎扯,怎么可能是鬼城?你看着像吗?我心想其实看着挺像的,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她带我去了锦绣香江附近的一处楼盘,看完我就想走了,太荒凉了,像个烂尾楼一样,已经停工好多年,几栋水泥楼矗立在一人多高的荒草里,这个场景,怕是拍恐怖片也绰绰有余。
楼盘讲解和房产销售围着我一唱一和,说着房子的好处和未来的宏伟蓝图,一副不成交誓不罢休的样子,从天亮一直游说到天黑。她们想让我先交8万订金,到了最后,销售的语气已经有了威胁的意味,她说不能让她白跑一趟——这钱非交不可了。
一人多高、荒草丛生的野地,马上要到月黑风高的时刻,人生地不熟,为了安全,我打算先妥协,回了北京再说,于是把订金讨价还价到了2万。我和她一再确认,订金是不是能退掉,销售爽快地告诉我,都能退。
第二天,“都能退”变成了“退不了”。放到现在,我能想出无数解决办法,但那时我太年轻,不敢去维权,也害怕订金打水漂,就找人草草咨询了楼盘周边的情况,得到高铁开通会让房价涨起来的安慰。两周之后,我去交了首付,但不愉快的买房经历,一直让我心里有个结。
买都买了,总要往好的方向去想,我给自己构想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先安家落户,这里有学区,孩子能上学,也能把户口迁到天津。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大饼,比在互联网工作时画得更惨烈,毕竟,这个饼的付出成本太高了。
我手机里存了很多装修的照片,总是畅想未来的家。为了这个房子,我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高铁很快开通,通勤只要半小时,那我就搬去天津;如果超了半小时,那就等高铁开通,房价涨了再卖掉。销售跟我说,高铁开通后,房价每平方米最少能涨三四千块钱,我这套房子最少也能赚二三十万。只是没想到,这两手准备都落空了。
中介承诺的2019年将开通的高铁,迟迟不见踪影,交通不便,从小区到北京,只有两趟公交,早上一班,下午一班,错过这两趟车就回不来了,根本没办法京津通勤,不能住,自然房子也不敢装修。等买房6年后,高铁才终于开通了,即使如此,半小时到北京也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从小区到高铁站,再从北京丰台站到公司,时间远超一个小时。
房子我一天也没有住过,在那里空置了9年。2020年,房价降了些,有中介打来电话,想以58万的价格抄底收房,大家都觉得,再放几年,房子总归能涨回去,我也这么想。等到了2022年,我决定挂牌出售的时候,中介给我提出的卖价是45万,那时候我仍然相信有涨回去的可能,大不了我放10年、20年,它总不至于跌到20万,没必要急着出售。
结果,行情飞快地跌破了20万。今年五月,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售价是17、18万,远超我的想象,更可怕的是下跌的速度,2024年年底,还是27、28万,隔了五个月,十万块钱像水一样蒸发消失,房子跌到没有底线。我心想,完了,跌破个位数指日可待。
心理防线和房价一起崩溃了,我必须要“割肉”,卖掉这套房。
我甚至有PTSD了,有一段时间,所有显示天津的来电我都不接。销售和我说,你不接电话怎么卖掉房子啊,每次都打不通。但我真的不想接,我不想听到关于天津房子的任何消息,它们全是坏消息,要么是客户砍价,要么是市场降价,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难过好几天。到了最后,我和中介们说,有事微信留言,不要给我打电话。
父母那边,我也一直不太敢讲房价下跌这件事,买房时他们给了我十万,最后还贷时又给了我十万。我不敢跟他们提这件事,如果需要安慰他们,我只能把一切归结于命运。
有人跟我说,你总比买到烂尾楼的强点,烂尾楼买了几年都没交房,还是一样要还房贷。但我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说有些烂尾楼不需要还剩余贷款,可以断供了。买了我们小区隔壁烂尾楼的人,他还了四五年的房贷就停下了,我还了9年房贷,最后还结清了一大笔尾款,赔掉了整整60万,我甚至已经开始羡慕烂尾楼业主的人生,忍不住和他们比比谁更惨。
困在环京楼市里
我2009年毕业,留在北京工作,因为在老家县城很少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我是北方人,也没想过去其他城市,能留在北京安家最好了。
天津其实并不是我最早买下的环京房,2013年,我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买了一套,房价和税加在一起花了51万。当时想法很美好,等涨价了,就卖掉这套换一套北京的。可年轻时太幼稚,你涨价,北京也涨价,房子不会等你。最后,就算把大厂和天津的房子全卖掉,也换不了一套北京的房,一开始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
大厂的房子比天津的房子早卖一年,买卖都早一些,亏得也就少一些。我最初觉得,大厂的房子会很好卖,已经通了高铁,人大附中在那儿有一个校区,只要学校一开始招生,房价就该平稳了。但实际上,大厂的房价也一直在掉,飞快地掉,每次下决心卖房,其实都是我被吓着了。
大厂的房子刚刚挂牌时,价格是105万,中介和我说,最多只能卖到95万。我关注过之前的市场,2021年时已经降了点价,仍然能卖到120万左右。我不急着用钱,决定先放着,随缘等待买家。等到第二次有人出价,价格已经变成了75万,第三次是68万,第四次是55万。一次比一次低,降得也越来越快,报价从55万到48万,只用了两个礼拜。我熬不住,同意了,最后的争取是减免了5000块中介费,买家出了48.5万——你没看错,在大厂,房源被中介垄断,买家要交中介费,卖家也要交名为推广的中介费用。
这套房子看起来赔得不多,但加上已经还了11年的房贷,亏损也有十多万。
我关注房产市场信息,但环京区域的房价一直众说纷纭,很难得出有效的判断。大家都看涨北京,看跌二、三线小城市,环京这种不尴不尬的位置,万一北京有个利好政策,也许就能涨起来。比如大厂这套,“人大附中小学部一招生,房价就稳定”的概念说了十几年,但直到最近,才有邻居在业主群说学校发布招生信息了。也有中介也劝过我赶紧卖,但不少中介为了成交的佣金,买家开个价就劝卖家出售,也很难完全相信,拖着拖着,房价来到了48万,我的心理防线又被击穿了。
买了11年的大厂房子赔了,买了9年的天津房子也亏了,这就是我这“地狱笑话的一生”。
但真正促使我卖房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失业。天津和大厂的两套房子加在一起,每个月要还将近4000元的房贷,在北京租房,每个月还要花2500元的房租,再加上基础的生活费,即使什么都不做,我每个月也要支出9000元。那时候和朋友聊天,我每次都会说同一个愿望,赶紧把房贷还清,以后赚的钱只留下生活费,其他就都能攒起来了。
我有两张卡,一张卡专门用来还房贷,每个月十号发工资,我先给房贷卡转一笔钱。失业之后,转账时间已经没办法固定了,我常常得拖到房贷扣款的前一天再去转钱,转一次心痛一次。
还房贷的时候,精神压力一直很大,我喜欢“AJ”的运动鞋,一双1000块的鞋子,我看了很久都舍不得买,而实际上,每给天津宝坻的房子还一次房贷,我就没了一双运动鞋。我还了9年房贷,一年12双,我整整丢了108双鞋。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进项稳定,心里还会好受一点。失业之后,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外包宣传设计,随着线下活动减少、预算缩减,这样的活儿也没有了。
大家都说35岁是互联网员工的分水岭,20多岁时的我当然也知道,但我总是觉得这件事非常遥远,它会是真的吗?心里总有半信半疑的感觉。公司也有年长些的同事,他们照样也在工作,这种不幸的事情会轮到我吗?但35岁失业这件事,只有真的发生自己身上时才会有体会。
我觉得,人眼前有困境其实不怕,最怕的是未来的希望破灭了:房子这样跌,卖掉赚点钱是不可能了,连工作也没了,你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这才是最黑暗的时刻。房价大跌或是失业,单独一件事都不足以打击一个人,只有综合在一起,才让心态发生了变化。
也不是没想过去天津工作,但小区附近只有一家工业园,根本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负担太重,我只能选择回老家。可是我在老家县城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小县城有房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拆迁户,一种是20多岁时父母和自己的工资加起来买了一套房。我和我父母倒是也买了,可它砸在了别的城市,甚至它比我们小县城的房价还要低,我卖了它,也没办法在小县城置换了。
有后悔,但也会向前看
我刚毕业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哪里都有机会,一切都会变好。
最开始工作时,我的月工资只有两千块。前三年,我跳槽也很频繁。在公司干一阵,工资不涨,再问一下工作五六年的老同事,如果涨幅很小,我就会找下一份工作。我强迫自己跳槽涨工资,不然在北京真的没有安全感,等到2013年买房的时候,我每个月工资已经涨到了12000元。北京房租年年都涨,总是被迫搬家,那时候,我特别想拥有一处稳定的居所。
我做的是电影票务相关的工作,眼看着电影市场的票房,从2010年的刚过百亿,到2017年的500多亿。人们有钱,需要娱乐消费,所以市场规模增大,行业繁荣,工资越来越高,你总觉得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时代的氛围也在烘托着你去看房、买房,哪里有了新楼盘,同事间也会互相交流信息,约着一起去看房。之前还有同事喊我一起去河北廊坊的香河县、天津的武清区看房,那里的房价现在也跌了很多。其实亏的不是我一个人,买在环京区域的这一个群体都亏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消息,那个人说,上下5000年,买任何东西都有赔钱的,就是没见过买房子赔钱的。他举例子,讲有人靠一套房子供养子孙一生,就是鲁迅买房的故事,房价略微下降的时候,销售们会发:房价都在停下来等你了,你还不上车。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宣传,再加上房价已经20多年没有大降过,你天然地觉得买房是件稳妥的事情。
十年前我总是重复听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老太太的故事。一个老太太在年轻时贷款买了房、买了车,等到了六七十岁,她还完了贷款,也享受了人生的过程。而另一个老太太一生都在攒钱,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最后也在60多岁买了车、房,最后只享受了十年。我觉得十年前的整个市场都在鼓吹着这样的超前消费,但他们都不讲超前消费的代价。
绝大部分人的职场波动起伏太大了,年轻时根本预测不到以后会发生什么,有一些人能成为那个幸运的老太太,但大部分人都是另一位,需要攒钱,需要评估自己的支付能力,看高昂的超前消费是否会在人生不顺时成为毁灭性的累赘。
宝坻房子的业主群里,有人说大不了就留着养老吧,反正环境也挺好,但这其实是不得不做的选择。还有人说实在不行放骨灰,价格比墓地便宜。房子跌成这个样子,很多人都说你别发出来,我的社交媒体下也有人评论,建议你不要发出来扰乱这个区域的房价。业主们也不希望在群里看到不好的消息,大家可能都和我当初一样,想逃避。
现在还愿意买那里房子的,大多是来陪读的家长。孩子们在附近的中学上学,高考完就走了,顶多就住三年,人口流动性也很大,几乎没什么人常住。这里的空房太多了,卖家也丧失了议价权。中介在抖音发看房视频,底下没有几个评论,没评论就意味着没人关心房子的好与坏,价格高与否。
和这里形成对比的是我老家县城的房子,只要中介发看房视频,就会有很多人询问总价、首付。我们的小县城比宝坻还要小一些,但它有百万人口,密度更大,需求反而更旺盛。我观察了一年,它的房价几乎没有太大的降幅。
对我来说,房子卖掉了就是卖掉了,我也不想一直记得那个痛苦。后悔总是会后悔,现在回想起来,前30年有很多做错的决策,但总结下来只能是别想了,向前看吧。老家县城的房子还得再观察一下,我得看看行情有没有跌到心理价位,吃了那么多的亏,再买房得考虑更多的因素。
■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