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07 06:02
商业与经济

数据信仰崩塌,美国经济成“皇帝的新衣”?

中国治理通缩的政策也在与市场信心赛跑。
人民币数据信仰崩塌,美国经济成“皇帝的新衣”?
刘兰香



一面是财政扩张与股市狂欢,一面是就业数据“断崖式”下修,美国经济统计的公信力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风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人意料的5月和6月非农就业数据爆冷的当日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急剧飙升,而当鲍威尔面对可能频繁被“技术性修正”过的经济指标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正沦为在迷雾中航行的巨轮。

当前的美国经济局势犹如台风来临前的平静,表面数据波澜下,真正决定方向的洋流已在深处涌动。同时,中国也在通过全方位反内卷行动及发放生育补贴等措施应对内外多重压力,经济能否走出通缩螺旋备受关注。而太平洋两岸的企业竞争图景揭示了两大经济体的另一面向:202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美国138家企业平均利润97亿美元,中国大陆(含香港)124家企业的平均利润为42亿美元,两者的差距超过一倍。



曾任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长的陈黎明在2019年以李白的这句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容跨国企业深陷大国贸易摩擦的无所适从。六年后来看,无论企业还是国家,真正的竞争力鸿沟或许不在短期的数据,而在战略定力与时间沉淀之中。

美国就业数据真实性崩塌,挑战市场旧逻辑

八月第一周,美国劳工统计局投下一枚深水炸弹:5月和6月的新增就业人数被砍掉整整25.8万人,是1968年以来非经济衰退时期最大的一次两月下修,也相当于原先报告的三个岗位中有一个“凭空消失”。

面对舆论哗然,统计机构将原因归咎于问卷回收率跌破 60%的季节性调整问题。但特朗普的回应更具戏剧性,他直接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指控其“操纵数据助选民主党”。市场反应则折射出更深层焦虑:首先,美国股市存在“坏消息即好消息”(疲软数据推升降息预期助涨股市)的旧逻辑。但是,数据公布当日,尽管9月美联储隆息概率应声从37%跃升至80%,市场反应却没有遵循旧逻辑,美股“反常”下跌。也许是因为这次的坏消息不是某项数据的崩塌,而是数据“真实性的崩塌”——作为市场信心晴雨表的就业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这是市场的信任危机,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利空。

而在七月份,华盛顿还洋溢着政策胜利的气息。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正式生效,企业税率永久性降至20%,研发费用抵扣和设备折旧优惠延长。资本市场的回应热烈而直接,道指与纳斯达克携手创下历史新高,仿佛再次印证“美国优先”经济策略的有效性。

但法案背后实则是一笔沉重的账单。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测算显示,2025-2034年间联邦赤字将因此净增4.1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从117%飙升至130%,到2034年利息支出或将吞噬GDP的5.3%。

数据统计的愈发混乱,于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就在非农数据公布前一周发布的二季度GDP增速高达3%,描绘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图景。但处于风暴眼的美国劳工统计局此前承认,消费者物价指数样本中15%的数据收集被迫暂停,三个大都市区统计工作因资源不足而中断。对此现象,安永-帕特农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曾发出警告:“政府机构资金削减正在影响所有经济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

数据生产机制遭遇政治干预,也令市场因怀疑美国经济变成“皇帝的新衣”而陷入两难:降息若属预防性质,则利好风险资产;但若被疲软数据证实为衰退应对之举,反而可能触发恐慌性抛售。当前局面正滑向后者——非农数据的断崖式下修如同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中国治理通缩的政策,也在与市场信心赛跑

美国宏观政策和数据明暗交错的七八月份,中国正展开从反内卷到生育补贴的系统性破局。

在供给端,反内卷行动已从政策倡导升格至立法实践。八月第一天,长三角三省一市同步出台《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以协同立法形式打破区域间重复招商、产业同构的痼疾。此前一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直指“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要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将反内卷纳入宏观经济治理的核心框架。

在需求端,真金白银的生育补贴成为刺激消费的新杠杆。2025年国家层面推行“育儿补贴+地方加码”的双轨制:全国统一对三岁以下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年度财政投入预计超1000亿元;地方政府另外发力,如呼和浩特对三孩家庭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这类政策瞄准的是最具消费潜力的年轻家庭,因为补贴不仅缓解其生育成本,更通过释放母婴、教育、家居等链条需求,直接撬动内需。

招商证券测算,2025年全国生育补贴总规模约5400亿元,若60%转化为消费,将直接拉动社会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在PPI连续18个月负增长的背景下,这种需求释放对打破“降价→减产→裁员→消费降级→降价”的通缩螺旋尤为关键。

目前来看,政策重点仍在供给侧。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修订《价格法》将低价倾销界定标准从商品扩展至服务领域,且选取“内卷式”竞争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开展成本调查,摸清生产经营情况,督促企业自觉规范价格行为。这有助于遏制“赔本赚吆喝”的恶性竞争,帮助企业修复利润率。而若反内卷改善企业盈利并推升股市,带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进一步释放消费,也有助于形成正向循环。

摩根士丹利则指出,供给侧措施虽有帮助,但仅靠其自身可能不够。虽然中国在过去的周期中通过出口和房地产行业实现了总需求的再通胀,但鉴于贸易紧张局势和房地产行业持续的结构性放缓,这些驱动因素目前的支撑作用较弱,因此其认为通缩问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在于系统性地增加社会福利支出以支持消费,特别是针对城市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

无论是以立法反内卷,还是以财政支出和制度改革转化预防性储蓄,都有望推动通缩“灰犀牛”逐步转向。当美国深陷数据信任危机,中国治理通缩的政策也在与市场信心赛跑,这场转型注定艰难但却至关重要。

中美经济博弈终局未定,胜负手仍在于生产力

中美经济博弈相持之际,企业基本盘揭示出这两大经济体的更多面向。

从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来看,美国科技巨头时至今日依然实力惊人。在今年排行榜上的34家高技术企业中,美国高技术企业有15家,包括苹果、Alphabet、微软、Meta、英伟达、戴尔、IBM、思科、惠普、英特尔、甲骨文、博通、Uber、高通、赛富时。这15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平均营业收入1,217亿美元,盈利310亿美元。上榜的中国大陆(含香港)高技术企业仅有6家,平均营业收入为677亿美元,平均盈利73.6亿美元。

经济学家王志乐在该榜单的分析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与美国高科技企业规模和效益的距离还在拉大,这个局面的形成与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限制、打压分不开。他提醒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高科技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寻找摆脱美国对中国企业限制打压的路径,从而在全球竞争中促使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尽管各种矛盾信号交织,宏观趋势还是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罗盘。中、美、日三国7月制造业PMI同步走弱,印证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全面抑制。这场经济博弈的终局不取决于数据粉饰或政策调节,真正的胜负手仍在于生产力:从AI和新能源这两个最核心的赛道来看,美国掌控全球90%新增智能算力,中国则包揽全球60%电动汽车电池和85%光伏组件产能。

这意味着无论“东升西落”还是“西升东落”可能都是过于简单的宏观思维——落到投资者的决策上,分散配置仍为理性选择,跨地区、跨资产类别的多元布局比押注单边行情更具韧性。特朗普的任期仅剩三年半,大国角逐的胜败需要更长时间显现。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博士近日就表示,“至少在AI领域,我们确实是在跑一场马拉松,而且肯定还处在早期阶段。所以,短期的胜负其实并不重要。”他还直言,AI的未来在中国,不在硅谷。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最受欢迎(图文左右滑动)
OR
+
人民币数据信仰崩塌,美国经济成“皇帝的新衣”?
2025-08-07 06:02
商业与经济

数据信仰崩塌,美国经济成“皇帝的新衣”?

中国治理通缩的政策也在与市场信心赛跑。
刘兰香



一面是财政扩张与股市狂欢,一面是就业数据“断崖式”下修,美国经济统计的公信力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风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人意料的5月和6月非农就业数据爆冷的当日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急剧飙升,而当鲍威尔面对可能频繁被“技术性修正”过的经济指标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正沦为在迷雾中航行的巨轮。

当前的美国经济局势犹如台风来临前的平静,表面数据波澜下,真正决定方向的洋流已在深处涌动。同时,中国也在通过全方位反内卷行动及发放生育补贴等措施应对内外多重压力,经济能否走出通缩螺旋备受关注。而太平洋两岸的企业竞争图景揭示了两大经济体的另一面向:202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美国138家企业平均利润97亿美元,中国大陆(含香港)124家企业的平均利润为42亿美元,两者的差距超过一倍。



曾任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长的陈黎明在2019年以李白的这句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容跨国企业深陷大国贸易摩擦的无所适从。六年后来看,无论企业还是国家,真正的竞争力鸿沟或许不在短期的数据,而在战略定力与时间沉淀之中。

美国就业数据真实性崩塌,挑战市场旧逻辑

八月第一周,美国劳工统计局投下一枚深水炸弹:5月和6月的新增就业人数被砍掉整整25.8万人,是1968年以来非经济衰退时期最大的一次两月下修,也相当于原先报告的三个岗位中有一个“凭空消失”。

面对舆论哗然,统计机构将原因归咎于问卷回收率跌破 60%的季节性调整问题。但特朗普的回应更具戏剧性,他直接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指控其“操纵数据助选民主党”。市场反应则折射出更深层焦虑:首先,美国股市存在“坏消息即好消息”(疲软数据推升降息预期助涨股市)的旧逻辑。但是,数据公布当日,尽管9月美联储隆息概率应声从37%跃升至80%,市场反应却没有遵循旧逻辑,美股“反常”下跌。也许是因为这次的坏消息不是某项数据的崩塌,而是数据“真实性的崩塌”——作为市场信心晴雨表的就业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这是市场的信任危机,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利空。

而在七月份,华盛顿还洋溢着政策胜利的气息。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正式生效,企业税率永久性降至20%,研发费用抵扣和设备折旧优惠延长。资本市场的回应热烈而直接,道指与纳斯达克携手创下历史新高,仿佛再次印证“美国优先”经济策略的有效性。

但法案背后实则是一笔沉重的账单。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测算显示,2025-2034年间联邦赤字将因此净增4.1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从117%飙升至130%,到2034年利息支出或将吞噬GDP的5.3%。

数据统计的愈发混乱,于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就在非农数据公布前一周发布的二季度GDP增速高达3%,描绘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图景。但处于风暴眼的美国劳工统计局此前承认,消费者物价指数样本中15%的数据收集被迫暂停,三个大都市区统计工作因资源不足而中断。对此现象,安永-帕特农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曾发出警告:“政府机构资金削减正在影响所有经济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

数据生产机制遭遇政治干预,也令市场因怀疑美国经济变成“皇帝的新衣”而陷入两难:降息若属预防性质,则利好风险资产;但若被疲软数据证实为衰退应对之举,反而可能触发恐慌性抛售。当前局面正滑向后者——非农数据的断崖式下修如同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中国治理通缩的政策,也在与市场信心赛跑

美国宏观政策和数据明暗交错的七八月份,中国正展开从反内卷到生育补贴的系统性破局。

在供给端,反内卷行动已从政策倡导升格至立法实践。八月第一天,长三角三省一市同步出台《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以协同立法形式打破区域间重复招商、产业同构的痼疾。此前一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直指“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要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将反内卷纳入宏观经济治理的核心框架。

在需求端,真金白银的生育补贴成为刺激消费的新杠杆。2025年国家层面推行“育儿补贴+地方加码”的双轨制:全国统一对三岁以下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年度财政投入预计超1000亿元;地方政府另外发力,如呼和浩特对三孩家庭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这类政策瞄准的是最具消费潜力的年轻家庭,因为补贴不仅缓解其生育成本,更通过释放母婴、教育、家居等链条需求,直接撬动内需。

招商证券测算,2025年全国生育补贴总规模约5400亿元,若60%转化为消费,将直接拉动社会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在PPI连续18个月负增长的背景下,这种需求释放对打破“降价→减产→裁员→消费降级→降价”的通缩螺旋尤为关键。

目前来看,政策重点仍在供给侧。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修订《价格法》将低价倾销界定标准从商品扩展至服务领域,且选取“内卷式”竞争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开展成本调查,摸清生产经营情况,督促企业自觉规范价格行为。这有助于遏制“赔本赚吆喝”的恶性竞争,帮助企业修复利润率。而若反内卷改善企业盈利并推升股市,带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进一步释放消费,也有助于形成正向循环。

摩根士丹利则指出,供给侧措施虽有帮助,但仅靠其自身可能不够。虽然中国在过去的周期中通过出口和房地产行业实现了总需求的再通胀,但鉴于贸易紧张局势和房地产行业持续的结构性放缓,这些驱动因素目前的支撑作用较弱,因此其认为通缩问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在于系统性地增加社会福利支出以支持消费,特别是针对城市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

无论是以立法反内卷,还是以财政支出和制度改革转化预防性储蓄,都有望推动通缩“灰犀牛”逐步转向。当美国深陷数据信任危机,中国治理通缩的政策也在与市场信心赛跑,这场转型注定艰难但却至关重要。

中美经济博弈终局未定,胜负手仍在于生产力

中美经济博弈相持之际,企业基本盘揭示出这两大经济体的更多面向。

从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来看,美国科技巨头时至今日依然实力惊人。在今年排行榜上的34家高技术企业中,美国高技术企业有15家,包括苹果、Alphabet、微软、Meta、英伟达、戴尔、IBM、思科、惠普、英特尔、甲骨文、博通、Uber、高通、赛富时。这15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平均营业收入1,217亿美元,盈利310亿美元。上榜的中国大陆(含香港)高技术企业仅有6家,平均营业收入为677亿美元,平均盈利73.6亿美元。

经济学家王志乐在该榜单的分析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与美国高科技企业规模和效益的距离还在拉大,这个局面的形成与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限制、打压分不开。他提醒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高科技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寻找摆脱美国对中国企业限制打压的路径,从而在全球竞争中促使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尽管各种矛盾信号交织,宏观趋势还是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罗盘。中、美、日三国7月制造业PMI同步走弱,印证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全面抑制。这场经济博弈的终局不取决于数据粉饰或政策调节,真正的胜负手仍在于生产力:从AI和新能源这两个最核心的赛道来看,美国掌控全球90%新增智能算力,中国则包揽全球60%电动汽车电池和85%光伏组件产能。

这意味着无论“东升西落”还是“西升东落”可能都是过于简单的宏观思维——落到投资者的决策上,分散配置仍为理性选择,跨地区、跨资产类别的多元布局比押注单边行情更具韧性。特朗普的任期仅剩三年半,大国角逐的胜败需要更长时间显现。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博士近日就表示,“至少在AI领域,我们确实是在跑一场马拉松,而且肯定还处在早期阶段。所以,短期的胜负其实并不重要。”他还直言,AI的未来在中国,不在硅谷。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