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9-26 09:58
商业与经济

中国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仍有薄弱环节——为什么下个五年就能修复这些环节

尽管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依然强大,但高端技术领域的脆弱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表明,仍然存在瓶颈。
手机制造“反内卷”上升至国家战略行动
Luna Sun

从纸面上看,当苹果公司本月初发布其最新旗舰智能手机时,所有销往美国的 iPhone 17 型号都据称是在印度生产的——这一引人注目的声明据称反映了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同时也加剧了脱钩言论。

然而,一部“印度制造”的 iPhone 通常只意味着在印度拧紧最后的螺丝,而设备的核心部分——包括电池、显示器和相机模块——仍然来自中国无与伦比的供应链,《苹果在中国:世界最伟大公司的夺冠》一书的作者帕特里克·麦吉在 5 月份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

这凸显了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经过数十年的完善,中国已成为众多行业中全球最完整、最具弹性的生态系统——这一成就往往成为民族的骄傲。

随着北京考虑制定“十五”规划——这份发展蓝图将决定未来十年的政策轨迹,而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中国仍将经历国内经济转型和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时期——分析人士预计,政策制定者将巩固中国在供应链弹性方面已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同时解决高科技领域的更多瓶颈问题。

经济学人智库(EIU)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贸易主管尼克·马罗表示:“中国非常成功地扩大了其生产和制造能力,尤其是在科技行业的中下游环节,包括半导体制造。但在上游环节,它仍然非常依赖海外合作伙伴。”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将这些领域视为战略重点,但由于现有巨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一直难以取得突破。”

过去五年,中国将供应链实力和安全作为经济战略的核心,取得了长足进步。“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居世界前列。

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将增加8万亿元人民币(1.13万亿美元),拉动全球制造业增长30%以上,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上升到近30%。

就苹果的供应链而言,根据《2024邮报》的分析,中国大陆仍然是该公司的主要制造基地,其187家已披露的供应商运营的工厂中,超过三分之一位于中国大陆。当年,共有157家承包商在中国大陆进行制造,占苹果全球产品材料、制造和组装直接支出的98%。

这一进步的背后是研发支出的增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7月份表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研发总经费投入规模将增长近50%,增加1.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有助于深化对从半导体到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五年,中国预计将继续将政策重点放在实现突破上,特别是在先进技术领域,因为高端半导体、精密机械和工业软件等领域仍然存在限制——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华盛顿加强了对关键先进技术领域的限制,这些弱点变得更加明显。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林学平8月份在《企业管理》杂志上表示,“中国供应链的短板在于脆弱性,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存在缺口”。

今年5月,美国限制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新思科技(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Siemens)等全球领先供应商被禁止向中国提供其高端软件。

尽管供应现已恢复,但林指出,这凸显了一个可能再次被利用的漏洞。“如何尽快修复供应链漏洞是我们需要承认并积极解决的关键问题,”他指出。

在过去十年的转型中——从生产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到成为汽车、造船、航空航天、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关键的供应链瓶颈在与美国紧张关系加剧的情况下暴露无遗,而这些弱点促使北京加倍努力实现自力更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承认,在高算力的先进汽车芯片等领域,“我国还存在一些短板,一些领域不合理竞争现象仍然突出”。

他在9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完善政策支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监管,促进工业更健康、更高质量增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刘尧表示,北京应该继续“强调更深层次的供应链首席治理,扩大对‘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并加快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以提高可追溯性和灵活性”。

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产业链长制”来巩固其供应链,即任命高级官员或地方领导来监管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产业链。

与此同时,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培育数千家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即所谓的“小巨人”,以填补先进材料、传感器和工业软件等领域的瓶颈。这些努力使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科技制造业倾斜,凸显了从单纯追求规模到深度和精细化的转变。

但浙江工业和信息化学院下属智库8月份的一篇文章指出,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文章列举了关键瓶颈,其中包括光刻设备——用于芯片制造的先进机器,目前主要由荷兰公司ASML的DUV和EUV光刻系统主导。


未来,中国可能会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内生态系统,尽管一开始可能效率相对较低
庄波,全球宏观策略师

在争夺科技霸权的竞争中,华盛顿还通过荷兰政府采取的限制措施向其盟友荷兰施压,要求其限制 ASML向中国买家出售其最先进的技术。

专家强调,在日益分化的全球格局中,供应链安全已取代效率成为主导逻辑,“去风险化”成为新趋势。

他们补充说,主要经济体在半导体和能源等关键领域采取的“去中国化”举措,加剧了中国制造业被孤立的风险,推高了其供应链的成本和安全漏洞。

“从结构上看,供应链趋势将朝着‘去美国化’和更高程度的本地化方向发展,”Loomis Sayles Investment Asia全球宏观策略师庄波表示。“未来,中国可能会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内生态系统,尽管这个生态系统一开始可能效率相对较低。”

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将寻找能够取得进展或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领域。

经济学人智库的马罗表示:“过去十年,中国政策制定者在把握未来产业方面展现了相当的前瞻性和创新能力。我们预计未来政策制定者将采取类似的举措,探索中国企业如何建立或主导未来产业。这将包括6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在现有政策文件中已得到充分体现,但随着地缘政治考量加剧,它们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紧迫感和关注。”

但他警告称,政策仍然过于注重生产和供应,而对需求关注不够,这可能导致产业格局不平衡。

庄先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先进技术尚未取得突破的同时,中低端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相关内容

  • 超市消费经济“消耗旧储蓄”:中国“十五”规划能成为解决支出问题的灵丹妙药吗?
手机制造“反内卷”上升至国家战略行动
2025-09-26 09:58
商业与经济

中国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仍有薄弱环节——为什么下个五年就能修复这些环节

尽管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依然强大,但高端技术领域的脆弱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表明,仍然存在瓶颈。
Luna Sun

从纸面上看,当苹果公司本月初发布其最新旗舰智能手机时,所有销往美国的 iPhone 17 型号都据称是在印度生产的——这一引人注目的声明据称反映了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同时也加剧了脱钩言论。

然而,一部“印度制造”的 iPhone 通常只意味着在印度拧紧最后的螺丝,而设备的核心部分——包括电池、显示器和相机模块——仍然来自中国无与伦比的供应链,《苹果在中国:世界最伟大公司的夺冠》一书的作者帕特里克·麦吉在 5 月份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

这凸显了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经过数十年的完善,中国已成为众多行业中全球最完整、最具弹性的生态系统——这一成就往往成为民族的骄傲。

随着北京考虑制定“十五”规划——这份发展蓝图将决定未来十年的政策轨迹,而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中国仍将经历国内经济转型和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时期——分析人士预计,政策制定者将巩固中国在供应链弹性方面已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同时解决高科技领域的更多瓶颈问题。

经济学人智库(EIU)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贸易主管尼克·马罗表示:“中国非常成功地扩大了其生产和制造能力,尤其是在科技行业的中下游环节,包括半导体制造。但在上游环节,它仍然非常依赖海外合作伙伴。”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将这些领域视为战略重点,但由于现有巨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一直难以取得突破。”

过去五年,中国将供应链实力和安全作为经济战略的核心,取得了长足进步。“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居世界前列。

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将增加8万亿元人民币(1.13万亿美元),拉动全球制造业增长30%以上,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上升到近30%。

就苹果的供应链而言,根据《2024邮报》的分析,中国大陆仍然是该公司的主要制造基地,其187家已披露的供应商运营的工厂中,超过三分之一位于中国大陆。当年,共有157家承包商在中国大陆进行制造,占苹果全球产品材料、制造和组装直接支出的98%。

这一进步的背后是研发支出的增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7月份表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研发总经费投入规模将增长近50%,增加1.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有助于深化对从半导体到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五年,中国预计将继续将政策重点放在实现突破上,特别是在先进技术领域,因为高端半导体、精密机械和工业软件等领域仍然存在限制——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华盛顿加强了对关键先进技术领域的限制,这些弱点变得更加明显。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林学平8月份在《企业管理》杂志上表示,“中国供应链的短板在于脆弱性,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存在缺口”。

今年5月,美国限制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新思科技(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Siemens)等全球领先供应商被禁止向中国提供其高端软件。

尽管供应现已恢复,但林指出,这凸显了一个可能再次被利用的漏洞。“如何尽快修复供应链漏洞是我们需要承认并积极解决的关键问题,”他指出。

在过去十年的转型中——从生产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到成为汽车、造船、航空航天、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关键的供应链瓶颈在与美国紧张关系加剧的情况下暴露无遗,而这些弱点促使北京加倍努力实现自力更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承认,在高算力的先进汽车芯片等领域,“我国还存在一些短板,一些领域不合理竞争现象仍然突出”。

他在9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完善政策支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监管,促进工业更健康、更高质量增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刘尧表示,北京应该继续“强调更深层次的供应链首席治理,扩大对‘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并加快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以提高可追溯性和灵活性”。

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产业链长制”来巩固其供应链,即任命高级官员或地方领导来监管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产业链。

与此同时,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培育数千家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即所谓的“小巨人”,以填补先进材料、传感器和工业软件等领域的瓶颈。这些努力使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科技制造业倾斜,凸显了从单纯追求规模到深度和精细化的转变。

但浙江工业和信息化学院下属智库8月份的一篇文章指出,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文章列举了关键瓶颈,其中包括光刻设备——用于芯片制造的先进机器,目前主要由荷兰公司ASML的DUV和EUV光刻系统主导。


未来,中国可能会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内生态系统,尽管一开始可能效率相对较低
庄波,全球宏观策略师

在争夺科技霸权的竞争中,华盛顿还通过荷兰政府采取的限制措施向其盟友荷兰施压,要求其限制 ASML向中国买家出售其最先进的技术。

专家强调,在日益分化的全球格局中,供应链安全已取代效率成为主导逻辑,“去风险化”成为新趋势。

他们补充说,主要经济体在半导体和能源等关键领域采取的“去中国化”举措,加剧了中国制造业被孤立的风险,推高了其供应链的成本和安全漏洞。

“从结构上看,供应链趋势将朝着‘去美国化’和更高程度的本地化方向发展,”Loomis Sayles Investment Asia全球宏观策略师庄波表示。“未来,中国可能会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内生态系统,尽管这个生态系统一开始可能效率相对较低。”

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将寻找能够取得进展或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领域。

经济学人智库的马罗表示:“过去十年,中国政策制定者在把握未来产业方面展现了相当的前瞻性和创新能力。我们预计未来政策制定者将采取类似的举措,探索中国企业如何建立或主导未来产业。这将包括6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在现有政策文件中已得到充分体现,但随着地缘政治考量加剧,它们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紧迫感和关注。”

但他警告称,政策仍然过于注重生产和供应,而对需求关注不够,这可能导致产业格局不平衡。

庄先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先进技术尚未取得突破的同时,中低端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相关内容

  • 超市消费经济“消耗旧储蓄”:中国“十五”规划能成为解决支出问题的灵丹妙药吗?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