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7-24 07:53
金融

重回盛夏的港股,与中国大公司“共舞”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上市公司透视。
香港
刘兰香



如果说2024年的港股还只是由冬入春,那么2025年的港股可谓迎来了盛夏。这一演进与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所呈现的图景互为镜像,该榜单采用与《财富》世界500强一脉相承的制榜方法,同时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企业,而众多A股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掀起赴港二次上市的潮流,美的集团去年9月创港股近三年来最大IPO的纪录更是举世瞩目。

7月9日,港股罕见地上演了五家企业集体敲钟的一幕,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同为“A+H”同步上市的蓝思科技。这家自2005年起就在产品开发等方面与苹果建立合作关系的代工企业,借助iPhone热销的浪潮实现快速增长,媒体因此将其与立讯精密和歌尔并称为三大“果链”企业。早在2015年,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就带领公司挂牌A股创业板,此次其从递交招股书到港股挂牌,用时仅100天,赴港上市之路可谓一路畅通。

蓝思科技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飙升63位,凸显其韧性与战略转型成效。在大幅降低对苹果依赖度的同时,周群飞加速布局智能汽车、AI眼镜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可以预期的是,蓝思科技将以港股上市为支点,推动旗下一系列的“中国智造”加速出海。

五家企业同日上市,也令港股市场更难掩其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2019年,港交所曾以2896亿港元的IPO募资额登顶全球市场,但此后因各方面冲击而步入寒冬,2023年港交所IPO项目数甚至仅有68家。去年下半年港股IPO逐渐回温,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的募资额更是达到1067亿港元,不仅超过去年全年募资额,还是2022年以来的最高位。

曾经一度被外资和内资都“看衰”的港股找回昔日荣光,“A+H”同步上市潮流的兴起功不可没。仅在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这四家A股公司就合计为港股市场募资额做出近70%的贡献,宁德时代更是以410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场的募资王。继蓝思科技后,另一家“果链”企业立讯精密7月5日表示也将寻求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同时,赛力斯、牧原股份、晶澳科技等众多《财富》中国500强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筹划赴港上市。

赛力斯已于今年4月向港交所递表,又于6月宣布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完成50亿元战略融资,成功引入工银金融、交银金融等九家重磅战略投资者,为赴港IPO、海外市场布局、深化产业链整合以及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储备。而一旦赛力斯在港股上市,其将成为继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吉利、比亚迪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作为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排名跃升幅度最大的公司(从第404位升至第169位),赛力斯曾经一度是边缘车企的代名词:燃油车滞销、资金链紧绷,几乎被市场遗忘。转折始于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的一次壮士断腕——他决定全面停产燃油车,把全部筹码押向新能源赛道。而其真正的破局则是与华为的握手,AITO问界把赛力斯的整车经验与华为的智能化基因缝合,并攻入长期被外资垄断的豪华市场,把品牌从“活下去”拉升到“被追捧”。

在业务脱胎换骨后,赛力斯市值随之水涨船高,目前超过2000亿元,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其选择此时赴港上市,自然也与港股火热的行情以及企业出海需求有关。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持续扰动,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还是达到约20%的累计涨幅,与港股IPO的爆发同频共振。同时,无论是美的、宁德时代还是蓝思科技,众多赴港上市的企业实质上都在为全球化战略补充弹药,赛力斯加快出海的决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在出海大潮背景下,中国香港仍是内地连接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港股也仍是海外资金参与中国公司主要的渠道。在中国公司中,作为互联网平台的代表,京东、阿里巴巴、腾讯与美团这四家《财富》中国500强企业股价也一如既往地充当着外资判断中国经济的主要观察指标。这四家公司港股去年累计涨幅均不俗,其中美团涨幅超85%,成为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重要风向标——外资在2024年明显逆转此前三年持续减持中概股的策略,尤其在5月和9月两次港股大反弹中,美团均成为外资重点加仓对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在这轮加仓中不再单纯押注中国政策刺激,而是更关注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美团外卖70%的市占率、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守擂成功”、前置仓业务的减亏等,都使外资将其视为“行业格局改善”的代表性标的。但美团在2025年也迎来京东和阿里巴巴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的共同出击。面对这场激战,美团如果要继续说服外资其“护城河仍在”,只有努力证明其即使利润短期下滑,市场份额也不会被过度蚕食。

而如果跳脱出三家巨头的混战,从长期来看令人忧心的一点是,当外卖大战把平台巨头拖入“日补贴、周会战”的低水平循环,中国科技行业最稀缺的资源——资本、人才和时间——被大量消耗在“如何把一杯奶茶20分钟送到”上,而不是如何让科技真正重塑世界。

近日,顶级科技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在杰克·奥特曼的播客节目《Uncapped》中表示,我们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颠覆性变革——这场变革或将击垮大量世界级巨头企业。“我认为到2030年代,《财富》美国500强企业的衰亡速度将创下历史之最。”科斯拉的这一预言,或许也是包括这三家平台巨头在内的中国大公司们都应谨记于心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登《财富》中国500强,折射出充满韧性的中国大公司从绝境中突围的伤痛与重生。在王健林将万达商业地产从港股退市私有化但重启上市之路几经波折后,2024年3月,太盟投资集团联合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等中东主权基金及中信资本等机构,完成对珠海万达商管控股平台——大连新达盟的约600亿元战略投资,投资团合计持有新达盟60%股权,珠海万达商管的实际经营权与董事会主导权随之转移至太盟投资等外部投资人手中。

2014年12月23日,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当前依然坐拥全球最大商业管理规模的珠海万达正在经历的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颠覆性变革”,而重启上市无疑仍是关键目标——至于其能否重回王健林九年前毅然退出的港交所,这一悬念或许是当前处于盛夏的港股最耐人寻味的注脚。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香港
2025-07-24 07:53
金融

重回盛夏的港股,与中国大公司“共舞”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上市公司透视。
刘兰香



如果说2024年的港股还只是由冬入春,那么2025年的港股可谓迎来了盛夏。这一演进与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所呈现的图景互为镜像,该榜单采用与《财富》世界500强一脉相承的制榜方法,同时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企业,而众多A股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掀起赴港二次上市的潮流,美的集团去年9月创港股近三年来最大IPO的纪录更是举世瞩目。

7月9日,港股罕见地上演了五家企业集体敲钟的一幕,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同为“A+H”同步上市的蓝思科技。这家自2005年起就在产品开发等方面与苹果建立合作关系的代工企业,借助iPhone热销的浪潮实现快速增长,媒体因此将其与立讯精密和歌尔并称为三大“果链”企业。早在2015年,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就带领公司挂牌A股创业板,此次其从递交招股书到港股挂牌,用时仅100天,赴港上市之路可谓一路畅通。

蓝思科技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飙升63位,凸显其韧性与战略转型成效。在大幅降低对苹果依赖度的同时,周群飞加速布局智能汽车、AI眼镜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可以预期的是,蓝思科技将以港股上市为支点,推动旗下一系列的“中国智造”加速出海。

五家企业同日上市,也令港股市场更难掩其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2019年,港交所曾以2896亿港元的IPO募资额登顶全球市场,但此后因各方面冲击而步入寒冬,2023年港交所IPO项目数甚至仅有68家。去年下半年港股IPO逐渐回温,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的募资额更是达到1067亿港元,不仅超过去年全年募资额,还是2022年以来的最高位。

曾经一度被外资和内资都“看衰”的港股找回昔日荣光,“A+H”同步上市潮流的兴起功不可没。仅在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这四家A股公司就合计为港股市场募资额做出近70%的贡献,宁德时代更是以410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场的募资王。继蓝思科技后,另一家“果链”企业立讯精密7月5日表示也将寻求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同时,赛力斯、牧原股份、晶澳科技等众多《财富》中国500强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筹划赴港上市。

赛力斯已于今年4月向港交所递表,又于6月宣布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完成50亿元战略融资,成功引入工银金融、交银金融等九家重磅战略投资者,为赴港IPO、海外市场布局、深化产业链整合以及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储备。而一旦赛力斯在港股上市,其将成为继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吉利、比亚迪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作为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排名跃升幅度最大的公司(从第404位升至第169位),赛力斯曾经一度是边缘车企的代名词:燃油车滞销、资金链紧绷,几乎被市场遗忘。转折始于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的一次壮士断腕——他决定全面停产燃油车,把全部筹码押向新能源赛道。而其真正的破局则是与华为的握手,AITO问界把赛力斯的整车经验与华为的智能化基因缝合,并攻入长期被外资垄断的豪华市场,把品牌从“活下去”拉升到“被追捧”。

在业务脱胎换骨后,赛力斯市值随之水涨船高,目前超过2000亿元,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其选择此时赴港上市,自然也与港股火热的行情以及企业出海需求有关。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持续扰动,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还是达到约20%的累计涨幅,与港股IPO的爆发同频共振。同时,无论是美的、宁德时代还是蓝思科技,众多赴港上市的企业实质上都在为全球化战略补充弹药,赛力斯加快出海的决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在出海大潮背景下,中国香港仍是内地连接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港股也仍是海外资金参与中国公司主要的渠道。在中国公司中,作为互联网平台的代表,京东、阿里巴巴、腾讯与美团这四家《财富》中国500强企业股价也一如既往地充当着外资判断中国经济的主要观察指标。这四家公司港股去年累计涨幅均不俗,其中美团涨幅超85%,成为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重要风向标——外资在2024年明显逆转此前三年持续减持中概股的策略,尤其在5月和9月两次港股大反弹中,美团均成为外资重点加仓对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在这轮加仓中不再单纯押注中国政策刺激,而是更关注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美团外卖70%的市占率、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守擂成功”、前置仓业务的减亏等,都使外资将其视为“行业格局改善”的代表性标的。但美团在2025年也迎来京东和阿里巴巴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的共同出击。面对这场激战,美团如果要继续说服外资其“护城河仍在”,只有努力证明其即使利润短期下滑,市场份额也不会被过度蚕食。

而如果跳脱出三家巨头的混战,从长期来看令人忧心的一点是,当外卖大战把平台巨头拖入“日补贴、周会战”的低水平循环,中国科技行业最稀缺的资源——资本、人才和时间——被大量消耗在“如何把一杯奶茶20分钟送到”上,而不是如何让科技真正重塑世界。

近日,顶级科技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在杰克·奥特曼的播客节目《Uncapped》中表示,我们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颠覆性变革——这场变革或将击垮大量世界级巨头企业。“我认为到2030年代,《财富》美国500强企业的衰亡速度将创下历史之最。”科斯拉的这一预言,或许也是包括这三家平台巨头在内的中国大公司们都应谨记于心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登《财富》中国500强,折射出充满韧性的中国大公司从绝境中突围的伤痛与重生。在王健林将万达商业地产从港股退市私有化但重启上市之路几经波折后,2024年3月,太盟投资集团联合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等中东主权基金及中信资本等机构,完成对珠海万达商管控股平台——大连新达盟的约600亿元战略投资,投资团合计持有新达盟60%股权,珠海万达商管的实际经营权与董事会主导权随之转移至太盟投资等外部投资人手中。

2014年12月23日,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当前依然坐拥全球最大商业管理规模的珠海万达正在经历的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颠覆性变革”,而重启上市无疑仍是关键目标——至于其能否重回王健林九年前毅然退出的港交所,这一悬念或许是当前处于盛夏的港股最耐人寻味的注脚。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