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08 05:16
科技

美国关税战只会加快中国科技界自给自足的步伐

中国并未试图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与美国创新正面竞争,而是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聚焦机器人、智能电动汽车等人工智能实体应用领域。
美国关税战只会加快中国科技界自给自足的步伐
Grace Shao



唐纳德·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政策震动全球市场,再度引发对持久贸易战的担忧。尽管这位美国总统正在重新考虑部分最有破坏性的关税措施,并释放出可能达成协议的信号,但他仍在威胁对半导体、药品等领域实施新制裁,试图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这些关税措施将如何影响中国科技行业?就在不久前,中国科技界还因深度求索(DeepSeek)AI模型的成功而士气高涨。

自2018年特朗普发起首轮关税战以来,中国一直在备战。中国早已预料到美国会发动第二轮关税战。面对美国对先进技术更严格的封锁,中国有条不紊地构建了技术供应链。除了兴建本土芯片工厂外,中国还在提升可再生能源产能,通过“东数西算”等国家级工程提升云计算能力,以及投资激光雷达和电池技术。

中国并未试图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与美国创新正面竞争,而是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聚焦机器人、智能电动汽车等人工智能实体应用领域。

虽然中国芯片产业仍落后于尖端水平,但与五年前美国首次收紧芯片出口时相比,中国已大幅提升自给自足的能力。中国科技实力不仅体现在硬件领域,深度求索的开源AI模型更降低了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门槛。

即便特朗普收回他的关税威胁,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态势仍将持续,芯片出口管制等措施已获得美国两党共识。

阿里巴巴(Alibaba)、字节跳动(ByteDance)和深度求索等中国AI企业曾严重依赖备受争议的英伟达(Nvidia)H20芯片——不久前,这款中国境内可合法销售的最先进处理器,是这些公司发展AI业务的关键。全面禁令将迫使中国科技巨头调整芯片战略,华为(Huawei)产品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分析师预测,随着客户放弃英伟达,转而选用华为的人工智能系统,华为的营收可能会大幅增长。半导体分析机构SemiAnalysis的最新报告显示,华为的最新产品在某些配置上甚至可能超越英伟达。

对担忧战略竞争、需要更有韧性的供应链的美国而言,出口管制、针对性关税和产业政策或许有其逻辑。这也正是中国采取类似举措的原因。

供应链转移

自2018年以来,大小企业纷纷将制造和采购转移至越南、孟加拉国和泰国等国。但它们无法彻底放弃中国市场。正如苹果(Apple)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2015年所言,中国的市场规模、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基础设施的综合优势,至少在短期内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至今仍有超80%的iPhone手机在中国生产。

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不仅会推高消费者成本,更会迫使美国科技巨头重新评估数十年构建的供应链战略。对依赖长期规划和稳定环境的跨国企业而言,真正的“隐形税负”是政策的不可预测性,而不是关税。无论是关税调整、出口禁令、实体清单还是豁免政策,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全球市场引发涟漪效应。

目前部分中国企业为规避风险,采取了审慎的观望策略:暂停在美业务,聚焦非美市场。中国企业已经在悄然布局以应对贸易中断:优先深耕国内市场,调整扩张战略,或将研发和销售转向友好地区。

关税也间接影响到中国的人工智能规划。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服务整个科技行业;高管重新评估AI计划,将对中国的AI初创公司生态系统产生下游影响。

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半导体并非孤立的行业,其发展依赖跨国学术界、商界和政府协作。尽管战略自主价值凸显,但技术进步仍受益于开放的环境。

未来会发生些什么?

美国或许期待通过关税、补贴和出口管制的组合拳保持其科技领导地位。但现实是,美国继续限制中国获得先进技术,正倒逼中国加速实现自给自足。即便贸易战最终达成协议,也将强化中国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未来若美国再实施类似H20芯片禁令,对中国AI生态系统的影响或将微乎其微。

竞争可以是良性的,无需走向零和博弈。中美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设定明确的边界,以保障各自的国家安全,但又不能因此完全关闭彼此之间的合作渠道。气候科技、医疗健康、AI安全与开源开发等领域,仍存在合作引领全球创新的现实空间。

本文作者格蕾丝·邵为行业通讯AI Proem的创始人。AI Proem提供对中国AI和科技发展的深度洞察分析,曾与亚太地区的大型科技公司和AI初创公司合作。

Fortune.com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财富》杂志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美国关税战只会加快中国科技界自给自足的步伐
2025-05-08 05:16
科技

美国关税战只会加快中国科技界自给自足的步伐

中国并未试图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与美国创新正面竞争,而是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聚焦机器人、智能电动汽车等人工智能实体应用领域。
Grace Shao



唐纳德·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政策震动全球市场,再度引发对持久贸易战的担忧。尽管这位美国总统正在重新考虑部分最有破坏性的关税措施,并释放出可能达成协议的信号,但他仍在威胁对半导体、药品等领域实施新制裁,试图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这些关税措施将如何影响中国科技行业?就在不久前,中国科技界还因深度求索(DeepSeek)AI模型的成功而士气高涨。

自2018年特朗普发起首轮关税战以来,中国一直在备战。中国早已预料到美国会发动第二轮关税战。面对美国对先进技术更严格的封锁,中国有条不紊地构建了技术供应链。除了兴建本土芯片工厂外,中国还在提升可再生能源产能,通过“东数西算”等国家级工程提升云计算能力,以及投资激光雷达和电池技术。

中国并未试图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与美国创新正面竞争,而是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聚焦机器人、智能电动汽车等人工智能实体应用领域。

虽然中国芯片产业仍落后于尖端水平,但与五年前美国首次收紧芯片出口时相比,中国已大幅提升自给自足的能力。中国科技实力不仅体现在硬件领域,深度求索的开源AI模型更降低了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门槛。

即便特朗普收回他的关税威胁,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态势仍将持续,芯片出口管制等措施已获得美国两党共识。

阿里巴巴(Alibaba)、字节跳动(ByteDance)和深度求索等中国AI企业曾严重依赖备受争议的英伟达(Nvidia)H20芯片——不久前,这款中国境内可合法销售的最先进处理器,是这些公司发展AI业务的关键。全面禁令将迫使中国科技巨头调整芯片战略,华为(Huawei)产品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分析师预测,随着客户放弃英伟达,转而选用华为的人工智能系统,华为的营收可能会大幅增长。半导体分析机构SemiAnalysis的最新报告显示,华为的最新产品在某些配置上甚至可能超越英伟达。

对担忧战略竞争、需要更有韧性的供应链的美国而言,出口管制、针对性关税和产业政策或许有其逻辑。这也正是中国采取类似举措的原因。

供应链转移

自2018年以来,大小企业纷纷将制造和采购转移至越南、孟加拉国和泰国等国。但它们无法彻底放弃中国市场。正如苹果(Apple)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2015年所言,中国的市场规模、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基础设施的综合优势,至少在短期内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至今仍有超80%的iPhone手机在中国生产。

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不仅会推高消费者成本,更会迫使美国科技巨头重新评估数十年构建的供应链战略。对依赖长期规划和稳定环境的跨国企业而言,真正的“隐形税负”是政策的不可预测性,而不是关税。无论是关税调整、出口禁令、实体清单还是豁免政策,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全球市场引发涟漪效应。

目前部分中国企业为规避风险,采取了审慎的观望策略:暂停在美业务,聚焦非美市场。中国企业已经在悄然布局以应对贸易中断:优先深耕国内市场,调整扩张战略,或将研发和销售转向友好地区。

关税也间接影响到中国的人工智能规划。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服务整个科技行业;高管重新评估AI计划,将对中国的AI初创公司生态系统产生下游影响。

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半导体并非孤立的行业,其发展依赖跨国学术界、商界和政府协作。尽管战略自主价值凸显,但技术进步仍受益于开放的环境。

未来会发生些什么?

美国或许期待通过关税、补贴和出口管制的组合拳保持其科技领导地位。但现实是,美国继续限制中国获得先进技术,正倒逼中国加速实现自给自足。即便贸易战最终达成协议,也将强化中国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未来若美国再实施类似H20芯片禁令,对中国AI生态系统的影响或将微乎其微。

竞争可以是良性的,无需走向零和博弈。中美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设定明确的边界,以保障各自的国家安全,但又不能因此完全关闭彼此之间的合作渠道。气候科技、医疗健康、AI安全与开源开发等领域,仍存在合作引领全球创新的现实空间。

本文作者格蕾丝·邵为行业通讯AI Proem的创始人。AI Proem提供对中国AI和科技发展的深度洞察分析,曾与亚太地区的大型科技公司和AI初创公司合作。

Fortune.com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财富》杂志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