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7-12 14:51
商业与经济

中国有 60 种药物正在试验中,与 Ozempic 争夺 1500 亿美元的减肥市场

超过 60 种新型候选药物正在中国进行后期临床试验,这些药物可能会与美国制药商直接竞争。
肥胖从马斯克的减肥药,聊聊让人“躺瘦”的新技术
Eric Ng



香港办公室职员陈伟强(WK Chan)十几岁时就开始发胖,医生说这是由于荷尔蒙失衡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所致。大约一年前,她的体重曾达到100公斤的峰值,但此后减掉了25公斤。

减掉四分之一体重的秘诀是什么?不愿透露全名的陈女士是香港首批200名获得新型减肥药的慢性肥胖症患者之一。这种药物最初是为糖尿病研发的。每月费用高达2700港币(约合344美元),价格不菲。

“我很幸运,因为家里人帮我付了药费,但我那些想吃药的朋友却负担不起,”她说。“医生说,只要我坚持低糖饮食,并进行有氧运动来维持体重,就可以减少剂量和费用。”

分析人士称,陈的朋友和其他有类似健康问题的人可能很快就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药物。

这是因为,索马鲁肽(一种模拟天然产生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的药物,该激素可调节血糖、食欲和消化)在中国的专利将于明年到期。在其他市场,该专利将于2031年或2032年到期。索马鲁肽由诺和诺德公司以Ozempic的商品名销售。

分析人士表示,竞争对手可能会推出更便宜的仿制药,从而压低价格。波士顿LEK咨询公司5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多达20家仿制药公司将争夺市场份额,并对价格施加下行压力。

此外,该公司还补充道,目前有超过60种新型GLP-1候选药物正在中国进行后期临床试验,这些药物可能会与美国礼来公司开发的索马鲁肽及其竞争对手替泽帕肽直接竞争。这两款产品目前在全球减肥药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四月,北京启动了全国性的体重管理运动,以应对所谓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2018 年,约有 34.3% 的成年人超重,另有 16.4% 的成年人肥胖,高于 2002 年的 22.8% 和 7.1%。

该委员会表示,到 2030 年,超过 70% 的人口将超重或肥胖,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它将消耗掉全国 22% 的医疗总预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7年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于2021年延长批准其用于治疗肥胖症及相关疾病。

高盛亚洲医疗保健研究主管陈子怡表示,制药公司纷纷加入进来,因为市场尚未开发,且不受高价阻碍,而且GLP-1药物已被证实有效,可以在50周内使患者的体重减轻12%至20%,同时还声称该药物相对安全,最常见的副作用仅限于胃肠不适。

据医药刊物《药物发现与开发》报道,索马鲁肽是去年全球第二畅销药物,两种糖尿病制剂的销售额为 208 亿美元,一种慢性体重管理制剂的销售额为 84 亿美元,仅次于默克公司的抗癌药物 Keytruda,后者的销售额为 295 亿美元。

礼来公司的 tirzepatide 在糖尿病处方方面的销售额为 115 亿美元,在减肥用途方面的销售额为 49 亿美元。

伦敦咨询公司 Evaluate 在一年前的一份报告中写道:“GLP-1 减肥药物将有助于推动处方药销售总体增长,并在 2020 年前将诺和诺德和礼来推至公司排名的榜首。”

根据《药物研发》的数据,礼来公司和诺和诺德公司去年在全球制药收入方面分别排名第 9 位和第 11 位。

业内人士估计,到 2035 年,全球减肥药物市场的规模将在 1000 亿美元至 1500 亿美元之间。据美国医疗保健数据提供商 IQVIA 的数据,去年的销售额约为 300 亿美元。

相比之下,研究公司 iHealthcareAnalyst 的数据显示,全球 PD-1/PD-L1 免疫疗法市场(按销售额计算最大的肿瘤药物类别)预计将以每年 11.9% 的速度增长,到 2031 年达到 1100 亿美元,高于去年的 500 亿美元。

陈先生表示: “即使是最大的肿瘤药物类别,其销售潜力也可能比减肥药物要小,主要是因为肥胖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慢性疾病。”

在中国大陆,司美格鲁肽于 2021 年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并于去年获批作为抗肥胖药物,而替泽帕肽则于去年获得这两种用途的上市许可。

高盛的陈先生表示,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可能在2035年从低基数增长至400亿元人民币(56亿美元)。销售额主要由诺和诺德公司推动,该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在中国的糖尿病GLP-1药物销售额为2.85亿美元,减肥药物销售额为1100万美元。

陈先生表示,他的预测考虑了肥胖患者的“核心”医疗需求,这些患者往往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需要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也考虑了超重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只需要使用三到四个月的药物。

陈先生表示:“减肥药的需求取决于使用时长、定价以及公司的营销策略。即使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也足以吸引众多国内外公司投资研发。”

他指出,拥有新产品的新进入者将在减肥的深度、速度和持久性以及价格和使用便利性方面与现有企业展开竞争。能够宣称其副作用(例如恶心和肌肉萎缩)较轻,也将为新进入者带来优势。
高盛称,已有五家中国公司申请了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的上市许可。

6 月 27 日,江苏省信达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其马兹度肽已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该公司声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模拟 GLP-1 和胰高血糖素的天然激素的药物,后者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达生物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于2019年从礼来公司获得了马兹度肽在中国的开发和销售权,并已申请在中国批准使用该药物治疗糖尿病。

信达生物表示,通过每周注射一次这种药物,临床试验中约有 610 名超重或肥胖参与者在第 48 周平均体重减轻了 14.8%,肝脏脂肪含量减少了 80%。

今年 1 月,行业媒体 Fierce Pharma 将马兹度肽列为今年最受期待的 10 种上市药物中的第 7 名,预计 2030 年的销售额将达到 13 亿美元。

信达生物尚未回应有关其上市日期、销售渠道和定价的询问,但投资研究公司晨星股票分析师郑毓柔在 7 月 1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信达生物今年可能从马兹度肽中获得超过 6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并在 2029 年达到 35 亿元人民币的峰值销售额。

然而,高盛的陈先生表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人能预测2027年的形势,”他说道。“这太复杂了,因为这也是中国政府国家医保药品报销制度未覆盖的重磅药物首次面临仿制药的冲击。”

陈先生指出,销售渠道和定价策略将决定各个细分市场的增长,其中包括中度超重人群的需求,他们可能会以“非说明书用药”的方式使用这些药物。“非说明书用药”指的是针对特定疾病的用法和处方,以及使用剂量尚未得到药品监管机构批准的情况。

“这将是一个混合市场,医院、零售店和线上渠道等各个渠道的销售额都将占到相当大的比例,”陈说道。“除了医疗需求外,还有人会用两个月的时间,只为了穿一件婚纱。”

他指出,目前中国GLP-1药物的零售价为每月2700元至4800元,但对于非说明书用途,价格可能会更低,远低于美国。

晨星公司的郑先生表示,如果疗效相似或略低,只要差别在几个百分点以内,许多用户可能会转向更便宜的药物。他补充说,长期竞争在于下一代产品,尤其是口服产品。

野村中国医疗保健研究主管张嘉林预计,价格竞争将从 2027 年开始加剧,并补充说,信达生物可能会投资开发零售和网上药店等非传统销售渠道,而现有企业尚未在这些渠道建立强大的影响力。

香港肥胖研究会创会会长周振中表示,虽然 GLP-1 药物可以有效地向大脑发出信号,减少进食并减缓食物消化的速度,但它们需要作为健康饮食和运动的辅助手段来服用。

香港办公室职员陈女士采纳了医生的建议。“自从我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每周注射药物的同时进行适度运动,我的体重减轻比其他许多服用该药物的人都要明显。”她说。

“治疗后我感觉自己重获新生。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现在买衣服的时候也有更多选择了。”她补充道。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肥胖从马斯克的减肥药,聊聊让人“躺瘦”的新技术
2025-07-12 14:51
商业与经济

中国有 60 种药物正在试验中,与 Ozempic 争夺 1500 亿美元的减肥市场

超过 60 种新型候选药物正在中国进行后期临床试验,这些药物可能会与美国制药商直接竞争。
Eric Ng



香港办公室职员陈伟强(WK Chan)十几岁时就开始发胖,医生说这是由于荷尔蒙失衡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所致。大约一年前,她的体重曾达到100公斤的峰值,但此后减掉了25公斤。

减掉四分之一体重的秘诀是什么?不愿透露全名的陈女士是香港首批200名获得新型减肥药的慢性肥胖症患者之一。这种药物最初是为糖尿病研发的。每月费用高达2700港币(约合344美元),价格不菲。

“我很幸运,因为家里人帮我付了药费,但我那些想吃药的朋友却负担不起,”她说。“医生说,只要我坚持低糖饮食,并进行有氧运动来维持体重,就可以减少剂量和费用。”

分析人士称,陈的朋友和其他有类似健康问题的人可能很快就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药物。

这是因为,索马鲁肽(一种模拟天然产生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的药物,该激素可调节血糖、食欲和消化)在中国的专利将于明年到期。在其他市场,该专利将于2031年或2032年到期。索马鲁肽由诺和诺德公司以Ozempic的商品名销售。

分析人士表示,竞争对手可能会推出更便宜的仿制药,从而压低价格。波士顿LEK咨询公司5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多达20家仿制药公司将争夺市场份额,并对价格施加下行压力。

此外,该公司还补充道,目前有超过60种新型GLP-1候选药物正在中国进行后期临床试验,这些药物可能会与美国礼来公司开发的索马鲁肽及其竞争对手替泽帕肽直接竞争。这两款产品目前在全球减肥药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四月,北京启动了全国性的体重管理运动,以应对所谓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2018 年,约有 34.3% 的成年人超重,另有 16.4% 的成年人肥胖,高于 2002 年的 22.8% 和 7.1%。

该委员会表示,到 2030 年,超过 70% 的人口将超重或肥胖,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它将消耗掉全国 22% 的医疗总预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7年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于2021年延长批准其用于治疗肥胖症及相关疾病。

高盛亚洲医疗保健研究主管陈子怡表示,制药公司纷纷加入进来,因为市场尚未开发,且不受高价阻碍,而且GLP-1药物已被证实有效,可以在50周内使患者的体重减轻12%至20%,同时还声称该药物相对安全,最常见的副作用仅限于胃肠不适。

据医药刊物《药物发现与开发》报道,索马鲁肽是去年全球第二畅销药物,两种糖尿病制剂的销售额为 208 亿美元,一种慢性体重管理制剂的销售额为 84 亿美元,仅次于默克公司的抗癌药物 Keytruda,后者的销售额为 295 亿美元。

礼来公司的 tirzepatide 在糖尿病处方方面的销售额为 115 亿美元,在减肥用途方面的销售额为 49 亿美元。

伦敦咨询公司 Evaluate 在一年前的一份报告中写道:“GLP-1 减肥药物将有助于推动处方药销售总体增长,并在 2020 年前将诺和诺德和礼来推至公司排名的榜首。”

根据《药物研发》的数据,礼来公司和诺和诺德公司去年在全球制药收入方面分别排名第 9 位和第 11 位。

业内人士估计,到 2035 年,全球减肥药物市场的规模将在 1000 亿美元至 1500 亿美元之间。据美国医疗保健数据提供商 IQVIA 的数据,去年的销售额约为 300 亿美元。

相比之下,研究公司 iHealthcareAnalyst 的数据显示,全球 PD-1/PD-L1 免疫疗法市场(按销售额计算最大的肿瘤药物类别)预计将以每年 11.9% 的速度增长,到 2031 年达到 1100 亿美元,高于去年的 500 亿美元。

陈先生表示: “即使是最大的肿瘤药物类别,其销售潜力也可能比减肥药物要小,主要是因为肥胖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慢性疾病。”

在中国大陆,司美格鲁肽于 2021 年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并于去年获批作为抗肥胖药物,而替泽帕肽则于去年获得这两种用途的上市许可。

高盛的陈先生表示,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可能在2035年从低基数增长至400亿元人民币(56亿美元)。销售额主要由诺和诺德公司推动,该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在中国的糖尿病GLP-1药物销售额为2.85亿美元,减肥药物销售额为1100万美元。

陈先生表示,他的预测考虑了肥胖患者的“核心”医疗需求,这些患者往往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需要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也考虑了超重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只需要使用三到四个月的药物。

陈先生表示:“减肥药的需求取决于使用时长、定价以及公司的营销策略。即使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也足以吸引众多国内外公司投资研发。”

他指出,拥有新产品的新进入者将在减肥的深度、速度和持久性以及价格和使用便利性方面与现有企业展开竞争。能够宣称其副作用(例如恶心和肌肉萎缩)较轻,也将为新进入者带来优势。
高盛称,已有五家中国公司申请了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的上市许可。

6 月 27 日,江苏省信达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其马兹度肽已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该公司声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模拟 GLP-1 和胰高血糖素的天然激素的药物,后者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达生物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于2019年从礼来公司获得了马兹度肽在中国的开发和销售权,并已申请在中国批准使用该药物治疗糖尿病。

信达生物表示,通过每周注射一次这种药物,临床试验中约有 610 名超重或肥胖参与者在第 48 周平均体重减轻了 14.8%,肝脏脂肪含量减少了 80%。

今年 1 月,行业媒体 Fierce Pharma 将马兹度肽列为今年最受期待的 10 种上市药物中的第 7 名,预计 2030 年的销售额将达到 13 亿美元。

信达生物尚未回应有关其上市日期、销售渠道和定价的询问,但投资研究公司晨星股票分析师郑毓柔在 7 月 1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信达生物今年可能从马兹度肽中获得超过 6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并在 2029 年达到 35 亿元人民币的峰值销售额。

然而,高盛的陈先生表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人能预测2027年的形势,”他说道。“这太复杂了,因为这也是中国政府国家医保药品报销制度未覆盖的重磅药物首次面临仿制药的冲击。”

陈先生指出,销售渠道和定价策略将决定各个细分市场的增长,其中包括中度超重人群的需求,他们可能会以“非说明书用药”的方式使用这些药物。“非说明书用药”指的是针对特定疾病的用法和处方,以及使用剂量尚未得到药品监管机构批准的情况。

“这将是一个混合市场,医院、零售店和线上渠道等各个渠道的销售额都将占到相当大的比例,”陈说道。“除了医疗需求外,还有人会用两个月的时间,只为了穿一件婚纱。”

他指出,目前中国GLP-1药物的零售价为每月2700元至4800元,但对于非说明书用途,价格可能会更低,远低于美国。

晨星公司的郑先生表示,如果疗效相似或略低,只要差别在几个百分点以内,许多用户可能会转向更便宜的药物。他补充说,长期竞争在于下一代产品,尤其是口服产品。

野村中国医疗保健研究主管张嘉林预计,价格竞争将从 2027 年开始加剧,并补充说,信达生物可能会投资开发零售和网上药店等非传统销售渠道,而现有企业尚未在这些渠道建立强大的影响力。

香港肥胖研究会创会会长周振中表示,虽然 GLP-1 药物可以有效地向大脑发出信号,减少进食并减缓食物消化的速度,但它们需要作为健康饮食和运动的辅助手段来服用。

香港办公室职员陈女士采纳了医生的建议。“自从我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每周注射药物的同时进行适度运动,我的体重减轻比其他许多服用该药物的人都要明显。”她说。

“治疗后我感觉自己重获新生。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现在买衣服的时候也有更多选择了。”她补充道。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