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08 18:24
社会与生活

告别温和育儿,FAFO育儿法大行其道

父母们正抛弃一直在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较为温和的育儿方式,转而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生育人口减少是福还是祸?这两位经济学家指出隐患
Ellen Gamerman



卡拉·狄龙(Carla Dillon)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来管教她13岁的野蛮儿子,包括让他把同一句悔过的话写100遍。但是,当他在露营地不顾劝阻地用水枪朝她喷水后,她发现自己只有一个选择:

她把他扔进了池塘,连同衣服什么的一起。

“有时候需要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能得到教训,”她说。

网上称这种育儿方式为 “FAFO”,也就是 “F—Around and Find Out ”的缩写,意思是 “捣蛋就要自食恶果”。这是一种强调后果的育儿方式,不同于塑造了Z世代的那种“温和育儿”方式。

FAFO(通常发音为“faff-oh”)所依据的理念是,父母可以提出要求和警告,但如果孩子违反规则,父母不会阻止他们自食恶果。不愿意带雨衣?那就冒着倾盆大雨走回家。晚餐不想吃千层面?那就熬到早餐。又把玩具随地乱扔?那就去垃圾桶里找吧,就在你没吃完的千层面下面。

近几十年来,纪律宽松的育儿方式一直在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批评人士认为,Z世代成年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是源于这种教育方式。他们援引了一些调查,这些调查显示,年轻人很难处理好职场关系(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从未对他们说“不”吗?),而且还饱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折磨(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帮他们排忧解难吗?)。

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努力满足孩子情感需求但又不至于过度放纵的父母来说,FAFO可能听起来非常简单。

35岁的狄龙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令人反感。“也许你的孩子不喜欢这样,不过恕我直言,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更难搞,”这位住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郊外的两个孩子的母亲说道。

她说,她的儿子水性很好,他觉得扔他下水很可笑,但还是得到了教训。她想教会孩子有责任感,在逆境中坚持下去,并且尊重他人。她补充说,有些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可能需要温柔的教养方式。“如果我这么做,我的孩子们就会蹬鼻子上脸,”她说。“我已经试过了。”

FAFO育儿法还有很多名称:严厉的爱、权威型育儿,或者正如狄龙所说的,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

但这种方法也被运用到其他场合。在与哥伦比亚产生外交争端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转发了一张修过的照片,在照片中,他戴着软呢帽,站在一个黄色的标语牌前面,牌子上写着“FAFO”。

对有些人来说,这种关于育儿方式的争论反映出了一个割裂的国家。温和式家长与FAFO式家长模式的对比,并不完全是“雪花孩子”与“MAGA孩子”的对立,但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不在于实际的政治层面,而是在风格上。

五个孩子的父亲、FAFO式家长乔恩·惠灵顿(Jon Wellington)指出,为了让孩子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强硬的育儿方式很有必要。重在参与的时代已经结束,他说。“它让我们变得有点软弱。”

46岁的惠灵顿是南卡罗来纳州萨默维尔的一名单口喜剧演员。他回忆说,当他和弟弟犯错时,一起被父母打屁股,他们不得不大眼瞪小眼。他认为,尽管上高中的女儿发现自己讨厌仪仗队训练,他还是强迫她去,这种做法并不算过分。

“在现实世界中,当你对贷款、车贷、房贷甚至婚姻做出承诺时,你就必须从始自终地完成这件事,”惠灵顿表示。他当初是在女儿的要求下出钱让她加入这个团体的。

临床儿童心理学家安德莉亚·马塔(Andrea Mata)主持了一场名为“温和育儿法无效”的网络研讨会,她也有自己的FAFO育儿法。最近,她8岁的儿子总是尿裤子,马塔认为,这是因为他在玩兴正浓的时候故意无视自己想上厕所的冲动。在尝试纠正这种行为无果之后,她让儿子用自己的零花钱给自己买新内裤。

后来她发现这是身体原因造成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她也向他道了歉,但并没有退给他零花钱,因为他在这件事上撒了谎,并试图掩盖真相。她坚持认为,如果孩子故意不遵守预期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温和育儿法涉及的技巧很微妙,非常具有挑战性,以至于“你需要读完一个儿童发展临床博士学位”才能掌握它们,41岁的马塔表示。

人称“贝姬博士”的心理学家贝姬·肯尼迪(Becky Kennedy)虽然不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温和育儿法,但人们却经常将她与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她认为FAFO的某些方面确实有效。所有那些对大人的“正念式”教育剥夺了父母的自由,让他们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的感受。她认为,比较温和的育儿方式其实并不提倡这些东西,但在这样一种被极端主义滋养的文化中,这种育儿方式被扭曲了。

然而,作为育儿书籍《看见孩子:洞察、共情与联结》(Good Inside)的作者,贝姬博士反对FAFO的权威型育儿法。“有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不知何故把情感与养育玻璃心孩子划等号,就好像感情很脆弱似的,”她说。

千禧一代家长麦迪逊·巴博萨(Madison Barbosa)表示,由于父母对她的养育方式,她掌握不好与别人的边界,习惯性地取悦别人。所以,她不愿通过吓唬孩子来让他们听话,而是想让他们信任她。

“如果我的孩子遇到麻烦,我不希望他们说,‘妈妈会生我气的,’”31岁的巴博萨表示。“人们觉得培养出一代软弱的孩子感到不安,而我的看法是,这真的很糟糕吗?”她目前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养育两个年幼的孩子。

最近,巴博萨发布了一张她的孩子们打架后其中一个孩子手臂上留下的咬痕照片,称这是“我把温和育儿法搞砸的一次”,因为她当时的反应是冲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大喊大叫。巴博萨的粉丝们纷纷出来挺她。在评论区,很容易看出谁是惩治过咬人孩子的FAFO式家长。

“我反咬了我的孩子一口,”这个人写道,“然后她再也没咬过人。”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最受欢迎(图文左右滑动)
OR
+
生育人口减少是福还是祸?这两位经济学家指出隐患
2025-08-08 18:24
社会与生活

告别温和育儿,FAFO育儿法大行其道

父母们正抛弃一直在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较为温和的育儿方式,转而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Ellen Gamerman



卡拉·狄龙(Carla Dillon)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来管教她13岁的野蛮儿子,包括让他把同一句悔过的话写100遍。但是,当他在露营地不顾劝阻地用水枪朝她喷水后,她发现自己只有一个选择:

她把他扔进了池塘,连同衣服什么的一起。

“有时候需要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能得到教训,”她说。

网上称这种育儿方式为 “FAFO”,也就是 “F—Around and Find Out ”的缩写,意思是 “捣蛋就要自食恶果”。这是一种强调后果的育儿方式,不同于塑造了Z世代的那种“温和育儿”方式。

FAFO(通常发音为“faff-oh”)所依据的理念是,父母可以提出要求和警告,但如果孩子违反规则,父母不会阻止他们自食恶果。不愿意带雨衣?那就冒着倾盆大雨走回家。晚餐不想吃千层面?那就熬到早餐。又把玩具随地乱扔?那就去垃圾桶里找吧,就在你没吃完的千层面下面。

近几十年来,纪律宽松的育儿方式一直在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批评人士认为,Z世代成年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是源于这种教育方式。他们援引了一些调查,这些调查显示,年轻人很难处理好职场关系(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从未对他们说“不”吗?),而且还饱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折磨(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帮他们排忧解难吗?)。

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努力满足孩子情感需求但又不至于过度放纵的父母来说,FAFO可能听起来非常简单。

35岁的狄龙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令人反感。“也许你的孩子不喜欢这样,不过恕我直言,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更难搞,”这位住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郊外的两个孩子的母亲说道。

她说,她的儿子水性很好,他觉得扔他下水很可笑,但还是得到了教训。她想教会孩子有责任感,在逆境中坚持下去,并且尊重他人。她补充说,有些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可能需要温柔的教养方式。“如果我这么做,我的孩子们就会蹬鼻子上脸,”她说。“我已经试过了。”

FAFO育儿法还有很多名称:严厉的爱、权威型育儿,或者正如狄龙所说的,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

但这种方法也被运用到其他场合。在与哥伦比亚产生外交争端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转发了一张修过的照片,在照片中,他戴着软呢帽,站在一个黄色的标语牌前面,牌子上写着“FAFO”。

对有些人来说,这种关于育儿方式的争论反映出了一个割裂的国家。温和式家长与FAFO式家长模式的对比,并不完全是“雪花孩子”与“MAGA孩子”的对立,但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不在于实际的政治层面,而是在风格上。

五个孩子的父亲、FAFO式家长乔恩·惠灵顿(Jon Wellington)指出,为了让孩子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强硬的育儿方式很有必要。重在参与的时代已经结束,他说。“它让我们变得有点软弱。”

46岁的惠灵顿是南卡罗来纳州萨默维尔的一名单口喜剧演员。他回忆说,当他和弟弟犯错时,一起被父母打屁股,他们不得不大眼瞪小眼。他认为,尽管上高中的女儿发现自己讨厌仪仗队训练,他还是强迫她去,这种做法并不算过分。

“在现实世界中,当你对贷款、车贷、房贷甚至婚姻做出承诺时,你就必须从始自终地完成这件事,”惠灵顿表示。他当初是在女儿的要求下出钱让她加入这个团体的。

临床儿童心理学家安德莉亚·马塔(Andrea Mata)主持了一场名为“温和育儿法无效”的网络研讨会,她也有自己的FAFO育儿法。最近,她8岁的儿子总是尿裤子,马塔认为,这是因为他在玩兴正浓的时候故意无视自己想上厕所的冲动。在尝试纠正这种行为无果之后,她让儿子用自己的零花钱给自己买新内裤。

后来她发现这是身体原因造成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她也向他道了歉,但并没有退给他零花钱,因为他在这件事上撒了谎,并试图掩盖真相。她坚持认为,如果孩子故意不遵守预期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温和育儿法涉及的技巧很微妙,非常具有挑战性,以至于“你需要读完一个儿童发展临床博士学位”才能掌握它们,41岁的马塔表示。

人称“贝姬博士”的心理学家贝姬·肯尼迪(Becky Kennedy)虽然不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温和育儿法,但人们却经常将她与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她认为FAFO的某些方面确实有效。所有那些对大人的“正念式”教育剥夺了父母的自由,让他们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的感受。她认为,比较温和的育儿方式其实并不提倡这些东西,但在这样一种被极端主义滋养的文化中,这种育儿方式被扭曲了。

然而,作为育儿书籍《看见孩子:洞察、共情与联结》(Good Inside)的作者,贝姬博士反对FAFO的权威型育儿法。“有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不知何故把情感与养育玻璃心孩子划等号,就好像感情很脆弱似的,”她说。

千禧一代家长麦迪逊·巴博萨(Madison Barbosa)表示,由于父母对她的养育方式,她掌握不好与别人的边界,习惯性地取悦别人。所以,她不愿通过吓唬孩子来让他们听话,而是想让他们信任她。

“如果我的孩子遇到麻烦,我不希望他们说,‘妈妈会生我气的,’”31岁的巴博萨表示。“人们觉得培养出一代软弱的孩子感到不安,而我的看法是,这真的很糟糕吗?”她目前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养育两个年幼的孩子。

最近,巴博萨发布了一张她的孩子们打架后其中一个孩子手臂上留下的咬痕照片,称这是“我把温和育儿法搞砸的一次”,因为她当时的反应是冲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大喊大叫。巴博萨的粉丝们纷纷出来挺她。在评论区,很容易看出谁是惩治过咬人孩子的FAFO式家长。

“我反咬了我的孩子一口,”这个人写道,“然后她再也没咬过人。”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