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7-16 11:16
商业与经济 艺术风尚

史上最热夏天,卷出一个最热单品

一只标价将近100元的防晒口罩,成本价可能只要10元。高利润的市场吸引了许多人跨界入局,做女装的、做医疗口罩的,甚至本职是行政的,都开了网店,做起经销商。
女性防晒口罩
李清扬



一只标价将近100元的防晒口罩,成本价可能只要10元。高利润的市场吸引了许多人跨界入局,做女装的、做医疗口罩的,甚至本职是行政的,都开了网店,做起经销商。
 
但逼近40度的高温下,不少因为害怕晒伤、晒黑买了防晒口罩的年轻人,却轮番被价格和防晒效果背刺。



 
最热夏天,最热单品
 
 
对着镜子摘下口罩的一瞬间,陌陌人傻了。被防晒口罩遮住的,从鼻梁到下巴的部分变得黑黝黝的,与没有口罩遮挡的额头形成了明显的色差,“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戴了个吸热面罩”。
 
陌陌今年刚参加完高考,6月下旬成绩放榜后,她给自己安排了一次三亚潜水之旅。去得急,没带什么防晒的东西,她只能随手在便利店买了一个防晒口罩,没想到还是晒黑了。
 
戴了防晒口罩还被晒黑,并不是个例。上海女孩安安为了防晒,从家里到地铁站的步行十分钟的时间都会认真戴着防晒口罩。令她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周,她的双颊反而变得更黑了,还出现了炎症,泛着明显的红血丝。
 
她检索了一番资料才发现,原来在高温下,一直捂着皮肤导致升温,也会使得皮肤变黑——可能不是晒黑的,而是热黑的。因为高温下,皮肤受到热应激的刺激,会让黑色素细胞变大变活跃,比紫外线更容易伤害皮肤。
 
每年入夏,“一生爱防晒的中国人”都会用各种方式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从防晒帽、防晒手套到防晒服,从头顶武装到脚趾。而面部区域又是重中之重,稍微不留神就容易晒红、晒黑。今年又是一个“史上最热夏天”,各地高温警报不断拉响,防晒口罩也在样式和佩戴方法上卷出了新高度。
 
最基础的是遮住半张脸的,但戴了几天,很容易出现额头黑、脸部白的“面具脸”,平衡的方式之一是额头厚涂防晒霜。再进阶一点的是帽檐一体、全脸除眼睛外都包裹起来的“脸基尼”,美观度随着露肤度直线下降,就是眼周本就不太遮得住的黑眼圈,容易加深存在感。
 
终极版本,是遮住全脸、又不贴着面部的防晒面罩,不仅抠出戴墨镜的两个洞,还为了使呼吸更为顺畅,专门设计了一个长长的“鼻子”挂在脸上。再穿上把帽子翻起来遮住头发、耳朵的防晒服,整套装扮下来直接化身《海绵宝宝》里的章鱼哥。

一个新的趋势是,极端高温天气下,越来越多男性也开始注重防晒了。尤其是经常在户外奔走的外卖员们,不方便打伞,只能把防晒口罩和面罩“焊死”在脸上。
 
柳枫在北京上班,副业是在老家雇了一位宝妈帮自己摆摊,冬天卖防寒用品,夏天卖防晒用品。今年以来,柳枫发现拿货的源头工厂那边,新款防晒口罩样式的更新频率比过去几年都快,商家宣传话术的重点都放到了“夏天必备穿搭单品”上,突出一个面料亲肤、版型显脸小,防晒口罩可选的颜色也多了不少。
 
从最终摆摊售卖的结果看,防晒口罩也成了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一个月能卖出30个,仅次于防晒帽。相比之下,防晒伞几乎无人问津。柳枫去批发市场逛,也发现如今卖防晒产品的批发商很多,但卖伞的越来越少。她分析,这是因为打伞实在是麻烦,而“帽子和口罩一戴就能出门”。
 
比起涂防晒霜黏腻又容易刺激皮肤,“木乃伊式硬防晒”显然更受年轻人追捧。但和太阳交手,是一场消耗金钱的持久战。
 
柳枫摆摊卖的防晒口罩,大多8元、10元一只,算是没啥品牌的。线上专做防晒的新消费品牌,“护眼角防晒口罩”69元两只,要是想选颜色多一些的腮红款,还要贵一些。至于带帽檐、遮住全脸,戴上亲妈都不认识的“脸基尼”,一只能卖到近100元,号称紫外线阻隔率高达99.9%。也不是没有便宜的,3元、4元一只的也有,有的低价秒杀款1毛钱一只。但太低的价格,年轻人看了也下不去手,“这么便宜还能防个啥”。
 
生活在珠海的温温,因为常年做医美项目,平日里就很注重防晒。前年,她买过某品牌的防晒口罩,用完直播间的折扣,两只60元,到了今年再看,同样的口罩一只就要58元。还有一些之前没有听说过的牌子,开始卖真丝口罩,一只就要69元,“这都够买一支防晒霜了”。
 
在一些介绍里,防晒口罩价格贵,是因为与普通一次性口罩不同,大部分防晒口罩都能水洗,晒干后可重复使用。但这无形中又抬高了使用成本,不少人表示很难坚持每日清洗晾晒,而清洗后的防晒效果还能不能保证,也得打个问号。
 
这一点,也成了防晒商战的焦点。高温频繁袭来之前,主要聚焦医疗口罩的稳健医疗,就盯上了防晒口罩的生意,针对“不清洗防晒口罩会滋生细菌”这一问题,推出了“一次性日抛防晒口罩”,大屏广告打到了北京国贸地铁站等多个线下流量高地。
 
日抛防晒口罩免洗、卫生,听上去不错,但价格也很惹眼,官方旗舰店一盒7只的售价为29.84元,相当于一只口罩就需4元左右,每天更换的成本一下子增加不少。或许也因为售价过高,稳健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日抛型防晒口罩已售销量只有几千单,而传统可重复使用的防晒口罩已有近5万单销量。
 
 
做发圈的,卖女装的,都来卷防晒口罩了  
 
 
本质上,消费者对防晒口罩的需求,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阻挡紫外线,又要清爽透气不闷汗,最好还能修饰一下脸型,与此同时,还不能太贵。
 
为了满足需求,防晒口罩的面料也经历了几轮演变。
 
黄睿在江苏徐州开了一家小型口罩工厂,他最早接触防晒口罩是在2020年。那时,市面上不少人用聚酯纤维做口罩,该材料也被称为“牛奶丝”,“和雨衣一样的布料,可以紧贴皮肤上,但很不透气”。后来,逐渐过渡到了锦纶和氨纶,改善了透气性和舒适度,这也是目前品牌防晒口罩最常使用的面料。
 
最开始,黄睿在线上开了一家防晒口罩的网店,从当地代理拿货,做品牌的经销商生意。那时,相较于口罩,防晒口罩还是一个冷门的行业,“出了一个款,不会有很多人跟,(生意)还是很好做的”。
 
今时不同往日。最近一两年以来,越来越多人嗅到了商机,跨界涌入了防晒口罩这个赛道。其中,既有手握资本、有一定知名度的消费品牌,也有不少新涉足、渴望分一杯羹的个人创业者。譬如,主要做防晒、保暖等女性功能服饰的“小野和子”,最近把品类扩大到了防晒口罩;过去专门做真丝发圈的“桑巷”,如今也盯上了防晒口罩。
 
在桑巷淘宝旗舰店,一款发圈能卖近100元,而一款真丝防晒口罩的价格最高标价99元。邱泽在浙江一家真丝纺织厂工作,后者曾给桑巷代工生产过真丝发圈。据他介绍,这些新加入的品牌大多在疫情后成立,走的是与蕉下类似的路线,“价格注定不会太低”。之所以跨界做防晒口罩,邱泽分析说,“跟之前蕉下(的路子)一样,慢慢拓品,扩建一整个体系的影响力”。
 
但少有消费者知道,一只标价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防晒口罩,成本究竟是多少。邱泽算了一笔账,一只以锦纶为主要材料的防晒口罩,生产成本最多10元,此外还得再算上人工费用、货损、售后成本和产品营销成本,但饶是如此,最后剩下来的利润也能有50%左右。
 
冲着高利润摩拳擦掌的商家越来越多,行业肉眼可见地火了起来。在黄睿看来,一个新兴防晒口罩品牌的诞生过程是这样的:“先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把产品升级一下,定一个大差不差的价格,最后再找一些网红或明星代言,买流量助推,这个品牌就成立了。”
 
但在一个注意力如此金贵的年代,流量的标价也水涨船高。据邱泽介绍,过去桑巷光是做发圈,“每天的投流支出就能达到20万元”,如今推新品防晒口罩,营销成本只会更高。对于普通商家而言,动辄几十万元起步的推广费就是天价,毕竟做零售,“一个月的销售额才六七十万元”。
 
去年一年,黄睿投入了真金白银,想在流量场里搏一把。他将投向主流电商平台的预算从20%提到了35%,但销量并没有明显增长。他复盘,这是因为“不只大品牌投流,渴望被看到的白牌也会投流,别人投流可能会比你投入得更多、更猛,流量不够分”。
 
而烧不起钱投流的商家,只能变着法地降低成本。
 
重庆人周建华今年40岁,本职是公司的行政,今年年初,他开始运营一家线上用品店作为副业,出售户外相关产品,防晒口罩也在其中。不比动辄几十元一只的大品牌防晒口罩,周建华店里卖的,一类是某线上品牌的贴牌口罩,定价19.9元一只;还有一类是没有商标的纯白牌口罩,9.9元一只。
 
周建华不生产口罩,而是和相关厂家合作,“有单即发”,在他店内下的单子,都将一键转给厂家发货,他赚取中间的差价。过去两个月需求不少,有几次他找工厂下单,都被通知当天缺货,“需要等待一两天,才能把货补上”。
 
商家在意成本的同时,消费者也在重新审视性价比。防晒口罩可以买,但得买得值。当市面上信得过的产品,价格都高到突破了心理防线,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寻找平替方案,甚至,自制防晒口罩。
 
沪漂七年的柠檬,有一次脸上刷完酸,必须做好防晒出门,但她刚洗完头不想戴帽子,想到可以把两个防晒口罩拼起来,一个戴在额头上,一个戴在面部,“脸基尼就有了”。这个组合随时都可以拆卸,贴合度看上去比买来的“脸基尼”更好,“还可以搞个双拼,想遮住脖子就把下层的口罩替换成带帘子的”。
 
要是觉得买两个防晒口罩还得花钱,网友还想出了更具性价比的方法:选一个不穿的旧衣服,最好是T恤,把领口的部分贴在脸上,袖子绕过左右两边后颈在脖子后面系紧,再从下往上把衣服下半边兜住头——如此,一件遮头又遮脸的0成本防晒口罩便做好了,“抗风又防晒”,就是看上去像下一秒要去抢个银行。
 
防晒越火,生意越难做?
 
虽然目前看上去,防晒口罩是一门火热又有得赚的生意,但服饰行业固有的困扰——高退货率,也很快找上了这批厂商。
 
邱泽所在的工厂既做代工也做零售,店铺里的防晒口罩退货率在15%上下徘徊。但工厂下游的经销商,有的退货率能达到30%,还有些主要做线上电商生意的更苦恼,退货率一度高达60%。
 
从去年开始,黄睿也有点被高退货率卷得受不了了,“看起来一年卖了很多很多东西,但其实它不赚什么钱”。
 
与医疗口罩不同,大多数防晒口罩并不是一次性用品,许多消费者对它寄托着“可以用较长时间”的愿望,又希望能以高性价比买到。长久看来,想稳定获客就需要高品质,但一分钱一分货,“又要品质好又要价格低,这怎么做?”
 
抱着“货比三家”的心态而来的消费者,“觉得你家东西不好,就会退货”。这两天,黄睿又收到一个被退回来的包裹,是一只看上去已经“被用到包浆”的防晒口罩,“顶不住别人就是要退”。
 
有意思的是,不止一位厂商透露,今年进入防晒口罩这个行业的玩家,不少是从女装那边来的——目前看来,防晒口罩的退货率还是低于动辄70%甚至80%的女装品牌,“被女装卷得受不了了,只能另辟蹊径”。邱泽合作过一个在抖音卖女装的主播,类目排行能进前20,在这个主播的店里,一件T恤的成本在10元左右,但定价会定到59元,“不定这么高,根本赚不到钱”。
 
此外,防晒口罩作为季节性很强的消费品,还得考虑备货周期。今年夏天大街上流行的防晒口罩的款式,其实从去年冬天就开始准备了。
 
今年,赛道最火的品类是真丝口罩,原料透气、亲肤、舒适度高,常用来做高端床上用品和贴肤的衣服。在黄睿看来,正是因为普通面料已经卷不出什么花来,“所以要从一个全新的面料上去卷,而真丝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为它本身就很娇贵”。一条真丝裙子的价格动辄几千元,用这样的材质来制作口罩,“消费者天然会觉得这个东西不错”。
 
与当下的炎热相反,最近,防晒口罩的销售却基本陷入疲软,因为“该买的人都买了”。到了八月,更是销售的淡季,“开始清库存了”。

这两天,柳枫已经着手囤秋天要再次上架的袜子,还没入秋,这时候厂家给的货都是去年的尾货,“可以特价拿到”。
 
黄睿更是直接放弃了秋天的生意,未来两个月想休息一下,等秋天来了,再考虑冬天做些什么。未来会流行什么,哪个颜色会踩中喜好,什么面料会取代真丝,“谁都不知道”。浪潮很难预判,身在其中的普通人只能跟着走。
 
聊到之后的打算,黄睿不想在传统电商平台卷了,他觉得,还不如试着做一做自媒体带货。这一次,他没有投流,想靠更新视频吸引自然流量,把自己的账号做成一个IP,算是一种曲线降成本的方式,“省下的20%让定价下来一点,也能吸引顾客”。
 
邱泽则计划着未来减少对国内零售市场的投入,转而在真丝相关的外贸上发力。他身边,不缺跨境电商的成功故事,“国外的零售才是正儿八经赚钱的,比国内挣的数量级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不同于“一生爱防晒的中国人”,欧美人普遍不怎么注重防晒,甚至还要多晒,追求美黑。再卖真丝防晒口罩估计不好使。不过,那都是之后再考虑的事情了——目前,邱泽的创业受到了阻碍,他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开了一个账号,专门给产品做宣传,还没运营多久,就被封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女性防晒口罩
2025-07-16 11:16
商业与经济 艺术风尚

史上最热夏天,卷出一个最热单品

一只标价将近100元的防晒口罩,成本价可能只要10元。高利润的市场吸引了许多人跨界入局,做女装的、做医疗口罩的,甚至本职是行政的,都开了网店,做起经销商。
李清扬



一只标价将近100元的防晒口罩,成本价可能只要10元。高利润的市场吸引了许多人跨界入局,做女装的、做医疗口罩的,甚至本职是行政的,都开了网店,做起经销商。
 
但逼近40度的高温下,不少因为害怕晒伤、晒黑买了防晒口罩的年轻人,却轮番被价格和防晒效果背刺。



 
最热夏天,最热单品
 
 
对着镜子摘下口罩的一瞬间,陌陌人傻了。被防晒口罩遮住的,从鼻梁到下巴的部分变得黑黝黝的,与没有口罩遮挡的额头形成了明显的色差,“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戴了个吸热面罩”。
 
陌陌今年刚参加完高考,6月下旬成绩放榜后,她给自己安排了一次三亚潜水之旅。去得急,没带什么防晒的东西,她只能随手在便利店买了一个防晒口罩,没想到还是晒黑了。
 
戴了防晒口罩还被晒黑,并不是个例。上海女孩安安为了防晒,从家里到地铁站的步行十分钟的时间都会认真戴着防晒口罩。令她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周,她的双颊反而变得更黑了,还出现了炎症,泛着明显的红血丝。
 
她检索了一番资料才发现,原来在高温下,一直捂着皮肤导致升温,也会使得皮肤变黑——可能不是晒黑的,而是热黑的。因为高温下,皮肤受到热应激的刺激,会让黑色素细胞变大变活跃,比紫外线更容易伤害皮肤。
 
每年入夏,“一生爱防晒的中国人”都会用各种方式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从防晒帽、防晒手套到防晒服,从头顶武装到脚趾。而面部区域又是重中之重,稍微不留神就容易晒红、晒黑。今年又是一个“史上最热夏天”,各地高温警报不断拉响,防晒口罩也在样式和佩戴方法上卷出了新高度。
 
最基础的是遮住半张脸的,但戴了几天,很容易出现额头黑、脸部白的“面具脸”,平衡的方式之一是额头厚涂防晒霜。再进阶一点的是帽檐一体、全脸除眼睛外都包裹起来的“脸基尼”,美观度随着露肤度直线下降,就是眼周本就不太遮得住的黑眼圈,容易加深存在感。
 
终极版本,是遮住全脸、又不贴着面部的防晒面罩,不仅抠出戴墨镜的两个洞,还为了使呼吸更为顺畅,专门设计了一个长长的“鼻子”挂在脸上。再穿上把帽子翻起来遮住头发、耳朵的防晒服,整套装扮下来直接化身《海绵宝宝》里的章鱼哥。

一个新的趋势是,极端高温天气下,越来越多男性也开始注重防晒了。尤其是经常在户外奔走的外卖员们,不方便打伞,只能把防晒口罩和面罩“焊死”在脸上。
 
柳枫在北京上班,副业是在老家雇了一位宝妈帮自己摆摊,冬天卖防寒用品,夏天卖防晒用品。今年以来,柳枫发现拿货的源头工厂那边,新款防晒口罩样式的更新频率比过去几年都快,商家宣传话术的重点都放到了“夏天必备穿搭单品”上,突出一个面料亲肤、版型显脸小,防晒口罩可选的颜色也多了不少。
 
从最终摆摊售卖的结果看,防晒口罩也成了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一个月能卖出30个,仅次于防晒帽。相比之下,防晒伞几乎无人问津。柳枫去批发市场逛,也发现如今卖防晒产品的批发商很多,但卖伞的越来越少。她分析,这是因为打伞实在是麻烦,而“帽子和口罩一戴就能出门”。
 
比起涂防晒霜黏腻又容易刺激皮肤,“木乃伊式硬防晒”显然更受年轻人追捧。但和太阳交手,是一场消耗金钱的持久战。
 
柳枫摆摊卖的防晒口罩,大多8元、10元一只,算是没啥品牌的。线上专做防晒的新消费品牌,“护眼角防晒口罩”69元两只,要是想选颜色多一些的腮红款,还要贵一些。至于带帽檐、遮住全脸,戴上亲妈都不认识的“脸基尼”,一只能卖到近100元,号称紫外线阻隔率高达99.9%。也不是没有便宜的,3元、4元一只的也有,有的低价秒杀款1毛钱一只。但太低的价格,年轻人看了也下不去手,“这么便宜还能防个啥”。
 
生活在珠海的温温,因为常年做医美项目,平日里就很注重防晒。前年,她买过某品牌的防晒口罩,用完直播间的折扣,两只60元,到了今年再看,同样的口罩一只就要58元。还有一些之前没有听说过的牌子,开始卖真丝口罩,一只就要69元,“这都够买一支防晒霜了”。
 
在一些介绍里,防晒口罩价格贵,是因为与普通一次性口罩不同,大部分防晒口罩都能水洗,晒干后可重复使用。但这无形中又抬高了使用成本,不少人表示很难坚持每日清洗晾晒,而清洗后的防晒效果还能不能保证,也得打个问号。
 
这一点,也成了防晒商战的焦点。高温频繁袭来之前,主要聚焦医疗口罩的稳健医疗,就盯上了防晒口罩的生意,针对“不清洗防晒口罩会滋生细菌”这一问题,推出了“一次性日抛防晒口罩”,大屏广告打到了北京国贸地铁站等多个线下流量高地。
 
日抛防晒口罩免洗、卫生,听上去不错,但价格也很惹眼,官方旗舰店一盒7只的售价为29.84元,相当于一只口罩就需4元左右,每天更换的成本一下子增加不少。或许也因为售价过高,稳健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日抛型防晒口罩已售销量只有几千单,而传统可重复使用的防晒口罩已有近5万单销量。
 
 
做发圈的,卖女装的,都来卷防晒口罩了  
 
 
本质上,消费者对防晒口罩的需求,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阻挡紫外线,又要清爽透气不闷汗,最好还能修饰一下脸型,与此同时,还不能太贵。
 
为了满足需求,防晒口罩的面料也经历了几轮演变。
 
黄睿在江苏徐州开了一家小型口罩工厂,他最早接触防晒口罩是在2020年。那时,市面上不少人用聚酯纤维做口罩,该材料也被称为“牛奶丝”,“和雨衣一样的布料,可以紧贴皮肤上,但很不透气”。后来,逐渐过渡到了锦纶和氨纶,改善了透气性和舒适度,这也是目前品牌防晒口罩最常使用的面料。
 
最开始,黄睿在线上开了一家防晒口罩的网店,从当地代理拿货,做品牌的经销商生意。那时,相较于口罩,防晒口罩还是一个冷门的行业,“出了一个款,不会有很多人跟,(生意)还是很好做的”。
 
今时不同往日。最近一两年以来,越来越多人嗅到了商机,跨界涌入了防晒口罩这个赛道。其中,既有手握资本、有一定知名度的消费品牌,也有不少新涉足、渴望分一杯羹的个人创业者。譬如,主要做防晒、保暖等女性功能服饰的“小野和子”,最近把品类扩大到了防晒口罩;过去专门做真丝发圈的“桑巷”,如今也盯上了防晒口罩。
 
在桑巷淘宝旗舰店,一款发圈能卖近100元,而一款真丝防晒口罩的价格最高标价99元。邱泽在浙江一家真丝纺织厂工作,后者曾给桑巷代工生产过真丝发圈。据他介绍,这些新加入的品牌大多在疫情后成立,走的是与蕉下类似的路线,“价格注定不会太低”。之所以跨界做防晒口罩,邱泽分析说,“跟之前蕉下(的路子)一样,慢慢拓品,扩建一整个体系的影响力”。
 
但少有消费者知道,一只标价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防晒口罩,成本究竟是多少。邱泽算了一笔账,一只以锦纶为主要材料的防晒口罩,生产成本最多10元,此外还得再算上人工费用、货损、售后成本和产品营销成本,但饶是如此,最后剩下来的利润也能有50%左右。
 
冲着高利润摩拳擦掌的商家越来越多,行业肉眼可见地火了起来。在黄睿看来,一个新兴防晒口罩品牌的诞生过程是这样的:“先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把产品升级一下,定一个大差不差的价格,最后再找一些网红或明星代言,买流量助推,这个品牌就成立了。”
 
但在一个注意力如此金贵的年代,流量的标价也水涨船高。据邱泽介绍,过去桑巷光是做发圈,“每天的投流支出就能达到20万元”,如今推新品防晒口罩,营销成本只会更高。对于普通商家而言,动辄几十万元起步的推广费就是天价,毕竟做零售,“一个月的销售额才六七十万元”。
 
去年一年,黄睿投入了真金白银,想在流量场里搏一把。他将投向主流电商平台的预算从20%提到了35%,但销量并没有明显增长。他复盘,这是因为“不只大品牌投流,渴望被看到的白牌也会投流,别人投流可能会比你投入得更多、更猛,流量不够分”。
 
而烧不起钱投流的商家,只能变着法地降低成本。
 
重庆人周建华今年40岁,本职是公司的行政,今年年初,他开始运营一家线上用品店作为副业,出售户外相关产品,防晒口罩也在其中。不比动辄几十元一只的大品牌防晒口罩,周建华店里卖的,一类是某线上品牌的贴牌口罩,定价19.9元一只;还有一类是没有商标的纯白牌口罩,9.9元一只。
 
周建华不生产口罩,而是和相关厂家合作,“有单即发”,在他店内下的单子,都将一键转给厂家发货,他赚取中间的差价。过去两个月需求不少,有几次他找工厂下单,都被通知当天缺货,“需要等待一两天,才能把货补上”。
 
商家在意成本的同时,消费者也在重新审视性价比。防晒口罩可以买,但得买得值。当市面上信得过的产品,价格都高到突破了心理防线,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寻找平替方案,甚至,自制防晒口罩。
 
沪漂七年的柠檬,有一次脸上刷完酸,必须做好防晒出门,但她刚洗完头不想戴帽子,想到可以把两个防晒口罩拼起来,一个戴在额头上,一个戴在面部,“脸基尼就有了”。这个组合随时都可以拆卸,贴合度看上去比买来的“脸基尼”更好,“还可以搞个双拼,想遮住脖子就把下层的口罩替换成带帘子的”。
 
要是觉得买两个防晒口罩还得花钱,网友还想出了更具性价比的方法:选一个不穿的旧衣服,最好是T恤,把领口的部分贴在脸上,袖子绕过左右两边后颈在脖子后面系紧,再从下往上把衣服下半边兜住头——如此,一件遮头又遮脸的0成本防晒口罩便做好了,“抗风又防晒”,就是看上去像下一秒要去抢个银行。
 
防晒越火,生意越难做?
 
虽然目前看上去,防晒口罩是一门火热又有得赚的生意,但服饰行业固有的困扰——高退货率,也很快找上了这批厂商。
 
邱泽所在的工厂既做代工也做零售,店铺里的防晒口罩退货率在15%上下徘徊。但工厂下游的经销商,有的退货率能达到30%,还有些主要做线上电商生意的更苦恼,退货率一度高达60%。
 
从去年开始,黄睿也有点被高退货率卷得受不了了,“看起来一年卖了很多很多东西,但其实它不赚什么钱”。
 
与医疗口罩不同,大多数防晒口罩并不是一次性用品,许多消费者对它寄托着“可以用较长时间”的愿望,又希望能以高性价比买到。长久看来,想稳定获客就需要高品质,但一分钱一分货,“又要品质好又要价格低,这怎么做?”
 
抱着“货比三家”的心态而来的消费者,“觉得你家东西不好,就会退货”。这两天,黄睿又收到一个被退回来的包裹,是一只看上去已经“被用到包浆”的防晒口罩,“顶不住别人就是要退”。
 
有意思的是,不止一位厂商透露,今年进入防晒口罩这个行业的玩家,不少是从女装那边来的——目前看来,防晒口罩的退货率还是低于动辄70%甚至80%的女装品牌,“被女装卷得受不了了,只能另辟蹊径”。邱泽合作过一个在抖音卖女装的主播,类目排行能进前20,在这个主播的店里,一件T恤的成本在10元左右,但定价会定到59元,“不定这么高,根本赚不到钱”。
 
此外,防晒口罩作为季节性很强的消费品,还得考虑备货周期。今年夏天大街上流行的防晒口罩的款式,其实从去年冬天就开始准备了。
 
今年,赛道最火的品类是真丝口罩,原料透气、亲肤、舒适度高,常用来做高端床上用品和贴肤的衣服。在黄睿看来,正是因为普通面料已经卷不出什么花来,“所以要从一个全新的面料上去卷,而真丝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为它本身就很娇贵”。一条真丝裙子的价格动辄几千元,用这样的材质来制作口罩,“消费者天然会觉得这个东西不错”。
 
与当下的炎热相反,最近,防晒口罩的销售却基本陷入疲软,因为“该买的人都买了”。到了八月,更是销售的淡季,“开始清库存了”。

这两天,柳枫已经着手囤秋天要再次上架的袜子,还没入秋,这时候厂家给的货都是去年的尾货,“可以特价拿到”。
 
黄睿更是直接放弃了秋天的生意,未来两个月想休息一下,等秋天来了,再考虑冬天做些什么。未来会流行什么,哪个颜色会踩中喜好,什么面料会取代真丝,“谁都不知道”。浪潮很难预判,身在其中的普通人只能跟着走。
 
聊到之后的打算,黄睿不想在传统电商平台卷了,他觉得,还不如试着做一做自媒体带货。这一次,他没有投流,想靠更新视频吸引自然流量,把自己的账号做成一个IP,算是一种曲线降成本的方式,“省下的20%让定价下来一点,也能吸引顾客”。
 
邱泽则计划着未来减少对国内零售市场的投入,转而在真丝相关的外贸上发力。他身边,不缺跨境电商的成功故事,“国外的零售才是正儿八经赚钱的,比国内挣的数量级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不同于“一生爱防晒的中国人”,欧美人普遍不怎么注重防晒,甚至还要多晒,追求美黑。再卖真丝防晒口罩估计不好使。不过,那都是之后再考虑的事情了——目前,邱泽的创业受到了阻碍,他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开了一个账号,专门给产品做宣传,还没运营多久,就被封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