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28 06:48
时政

军事:印巴相争中国得利?中国官方保持低调难掩全球军售变局

“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巴基斯坦,连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也可能会购买更多中国武器,也意味着中国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军事中国战机:印巴相争中国得利?中国官方保持低调难掩全球军售变局
吕嘉鸿



2025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军事冲突,战机呼啸、导弹交错,根据报导,两国均动用了先进武器。后来在盟友调停与双方克制下,冲突休兵,但紧张关系依然持续。

此次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源自媒体传出消息,巴基斯坦空军出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与PL-15空对空导弹,成功击落多架印度战机,包括法国制阵风战机(Rafale),震撼全球军事界。根据《纽约时报》分析,若此消息获证实,这将是中国媒体称之为“大国重器”的歼-10战斗机首次参与实战行动。

此战之后,各界将焦点转向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与未来销售:中国军武是否能凭此吸引更多买家,持续扩大市场?这又将如何影响区域政治演变与安全?西方主要竞争对手,如美国,是否会采取行动与此抗衡?

对此,义大利智库“国际安全研究团队”(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国研究专家卡洛塔·里纳多(Carlotta Rinaudo)接受BBC中文采访时直言:“说到底,印巴冲突背后的真正赢家是中国,但北京的这场胜利是在全球认知作战上取得的。”

军售以及中国的长期影响

卡洛塔·里纳多告诉记者称,中国军武的表现成为全球瞩目的“广告”,重塑了军工品牌形象:“中国的武器出口不只是为了利润,而是更大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价格实惠、不附条件、并提供长期支援的军售,中国正建立一个与其利益一致的国家网络。这可能削弱西方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

她进一步表示,中国军售模式类似“一带一路”,透过武器供应、培训与顾问支持,逐步让买家形成对北京的依赖。

美国保守派智库哈德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非长驻研究员长尾贤博士(Satoru Nagao)从战略角度向BBC解释:“对军队来说,通常会使用武器长达30年或更久,这代表买家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关系。因此,若许多国家向中国购买武器,就意味着它们长期依赖中国,中国因此能扩大其影响力。”

长尾贤认为,若歼-10击落阵风战机,对于印度周边国家来说,中国武器显得“性价比”很高,且长期因缺乏实战成果受质疑的中国军武,此次证明其战场实效,“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巴基斯坦,连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也可能会购买更多中国武器,也意味着中国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然而,防卫专家提醒,分析中国军售市场未来发展,不能仅聚焦单一军事采购平台,关键在于中国武器系统的整合能力。以巴基斯坦为例,该国是特殊案例,其军队高度依赖中国装备。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亚洲资深研究员马安洲(Andrew Small)告诉BBC:“中国对全球的军武推销论点不只是‘买我们的战斗机’,而是:与中国建立广泛且深入的国防合作关系(像巴基斯坦这样)有真正的价值。”

马安洲强调,虽短期影响有限,但随着解放军装备品质提升,缩小与西方及俄罗斯差距,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越,这将成为中国未来推销自己军事实力及武器的重点。

中国军武的全球足迹

中国军事工业近年快速崛起,武器出口遍及全球,特别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取代西方供应商。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0至2024年资料库,中国为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占军售市场5.8%,仅次于美国(34.4%)、俄罗斯(14.6%)、法国(10.9%)与德国(5.9%)。主要买家包括巴基斯坦(占50%以上)、孟加拉(约16%)、泰国、缅甸、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与苏丹等。

分析指出,中国武器的低廉价格、低技术门槛及无政治条件,深受无法取得西方武器的国家青睐。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报告称,北京灵活调整法规,填补他国市场空缺。以无人机为例,美国虽技术领先,却因出口限制(如将远程无人机视为巡航导弹)阻碍销售,中国乘势崛起。

CSIS数据还显示,中国军火近十年流向多个冲突区,如刚果共和国、象牙海岸、苏丹与索马利亚,2014年向南苏丹交付100套制导导弹系统、9000余支自动步枪及2400万发弹药。尼日利亚2023年接收中国武直-10攻击直升机,展现“一带一路”与军购合作的扩张。

在非洲,埃及近年成为中国军武新市场。4月,双方首次联合空军演习“2025文明之鹰”登场,中国出动歼-10C、KJ-500等,埃及则派米格-29。《Breaking Defense》5月分析指出,此演习涵盖防空压制、战场搜救与空中加油,中国意图提升埃及影响力。埃及或重新评估韩国FA-50订单,转向歼-10C,与印巴冲突中其疑似击落法国阵风战机有关。

回到此次冲突的主角巴基斯坦,北京长期为其主要武器供应国,透过联合军演与交易深化合作,民众将这种关系称为“巴铁”。自2010年起,巴基斯坦接收50架歼-10C与数百枚PL-15导弹,配备中国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形成“中国中心”军事生态。孟加拉2020年采购K-8W与FTC-2000,缅甸引进中巴联合研发的JF-17战机(也称枭龙,雷电)。

《纽约时报》称,歼-10C若确认战功,将标志其首次实战,象征中国军事自给自足。

防卫专家马安洲(Andrew Small)则说,中国的武器系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则稍显不足——J-10C战斗机、PL-15导弹以及支援它们的雷达和卫星系统表现很好,但解放军的导弹防御系统表现似乎不够理想,这仍是中国国产硬体落后于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的一个领域。

他还补充称,中国先进武器的品质一直备受质疑,因此它们在实战条件下的有效表现,本身就对出口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有两点:“首先,这些武器在对抗相对高阶的西方装备(特别是法国阵风战机)时表现优异。所以中国的宣传重点是:你可能认为像印度这样能全面取得美国、欧洲、以色列和俄罗斯系统的国家有优势,但实际上,即使你主要只有中国装备,也能与这些系统抗衡。”

西方国家的反制

面对近年来中国军武的扩张态势,西方以美国为首积极应对。美国军火以F-16、F-35及精确制导武器为主,客户涵盖欧洲、中东及亚洲盟友如日本、韩国、澳洲与沙乌地阿拉伯。SIPRI数据显示,2020-2024年美国向70余国出口武器,F-16占20%以上,F-35项目14盟友参与,总值超4000亿美元。其优势在技术领先与全球后勤,但高价与政治条件限制吸引力。

《日经亚洲》报导,欧盟加强与印尼等东协成员合作,提供训练与海军装备,平衡中国影响。印尼海军在义大利造船厂训练,展现欧洲军火商布局东南亚,成为一向在美中之间不愿意许边站的东协国家选项。

此外,美国与日本推动印太战略推动军演与军售,如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舰、越南军事训练。路透社称,与中国在南海有主权争议的菲律宾正计划首次购买潜舰,评估来自韩国韩华海洋(Hanhwa Ocean)、法国海军集团(Naval Group)、西班牙纳凡蒂亚公司(Navantia),以及义大利芬坎蒂尼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联合潜舰建造提案。。

防卫专家卡洛塔·里纳多向BBC强调:“欧美以武器销售增强影响力,但(他们的)附加条件让中国无条件军售更吸引专制或反西方国家。”

中国官方这次为何出言谨慎

此次印巴冲突后,中国网民视歼-10C胜过阵风战机为民族骄傲,社群媒体充斥爱国内容与表情包,分析称这种情绪与北京打造独立国防工业的努力相呼应。

然而,北京这次对民族主义浪潮谨慎以对。换言之,对此次印度淡化歼-10C战果,强调摧毁中国雷达,遏制中国军售,北京选择低调报导,避免激怒印度,以维护南亚平衡:“中国的谨慎姿态反映其不希望冲突升级为更大规模的对抗,这可能损害其在南亚的长期利益。”马安洲向BBC说。

长尾贤则认为,中国谨慎的姿态背后,“中国民众的过度自信可能会给中国领导层带来发动战争的压力。这也是有风险的。”

最后,此次冲突主角印度同样试图淡化自身战机被击毁的影响。长尾贤告诉BBC,他认为击落阵风战机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只是象征性的事件。“印度并没有寻求明确的胜利,即使他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可以宣称胜利,并且可以在不升级的情况下结束。这是印度长期以来在处理这一问题方面的高明外交。”

“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佳。我认为印度对巴基斯坦空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果我们比较两者的损失,巴基斯坦受到的损害远远超过印度,后者也摧毁了中国制的雷达。而且在这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印度并未落败。”他强调。

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则在个人网站说,说到底印巴两国都需要利用危机来巩固支持度,(特别是巴基斯坦军方),除非有必胜的把握,双方都不会愿意冒险打大战:“既然无人机可以降低风险(例如机师被俘),社交媒体的大内宣又可以无论发生甚么都宣传成胜利,根本不需要战场上决胜负,已经可以各取所需。”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军事中国战机:印巴相争中国得利?中国官方保持低调难掩全球军售变局
2025-05-28 06:48
时政

军事:印巴相争中国得利?中国官方保持低调难掩全球军售变局

“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巴基斯坦,连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也可能会购买更多中国武器,也意味着中国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吕嘉鸿



2025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军事冲突,战机呼啸、导弹交错,根据报导,两国均动用了先进武器。后来在盟友调停与双方克制下,冲突休兵,但紧张关系依然持续。

此次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源自媒体传出消息,巴基斯坦空军出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与PL-15空对空导弹,成功击落多架印度战机,包括法国制阵风战机(Rafale),震撼全球军事界。根据《纽约时报》分析,若此消息获证实,这将是中国媒体称之为“大国重器”的歼-10战斗机首次参与实战行动。

此战之后,各界将焦点转向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与未来销售:中国军武是否能凭此吸引更多买家,持续扩大市场?这又将如何影响区域政治演变与安全?西方主要竞争对手,如美国,是否会采取行动与此抗衡?

对此,义大利智库“国际安全研究团队”(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国研究专家卡洛塔·里纳多(Carlotta Rinaudo)接受BBC中文采访时直言:“说到底,印巴冲突背后的真正赢家是中国,但北京的这场胜利是在全球认知作战上取得的。”

军售以及中国的长期影响

卡洛塔·里纳多告诉记者称,中国军武的表现成为全球瞩目的“广告”,重塑了军工品牌形象:“中国的武器出口不只是为了利润,而是更大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价格实惠、不附条件、并提供长期支援的军售,中国正建立一个与其利益一致的国家网络。这可能削弱西方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

她进一步表示,中国军售模式类似“一带一路”,透过武器供应、培训与顾问支持,逐步让买家形成对北京的依赖。

美国保守派智库哈德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非长驻研究员长尾贤博士(Satoru Nagao)从战略角度向BBC解释:“对军队来说,通常会使用武器长达30年或更久,这代表买家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关系。因此,若许多国家向中国购买武器,就意味着它们长期依赖中国,中国因此能扩大其影响力。”

长尾贤认为,若歼-10击落阵风战机,对于印度周边国家来说,中国武器显得“性价比”很高,且长期因缺乏实战成果受质疑的中国军武,此次证明其战场实效,“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巴基斯坦,连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也可能会购买更多中国武器,也意味着中国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然而,防卫专家提醒,分析中国军售市场未来发展,不能仅聚焦单一军事采购平台,关键在于中国武器系统的整合能力。以巴基斯坦为例,该国是特殊案例,其军队高度依赖中国装备。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亚洲资深研究员马安洲(Andrew Small)告诉BBC:“中国对全球的军武推销论点不只是‘买我们的战斗机’,而是:与中国建立广泛且深入的国防合作关系(像巴基斯坦这样)有真正的价值。”

马安洲强调,虽短期影响有限,但随着解放军装备品质提升,缩小与西方及俄罗斯差距,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越,这将成为中国未来推销自己军事实力及武器的重点。

中国军武的全球足迹

中国军事工业近年快速崛起,武器出口遍及全球,特别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取代西方供应商。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0至2024年资料库,中国为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占军售市场5.8%,仅次于美国(34.4%)、俄罗斯(14.6%)、法国(10.9%)与德国(5.9%)。主要买家包括巴基斯坦(占50%以上)、孟加拉(约16%)、泰国、缅甸、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与苏丹等。

分析指出,中国武器的低廉价格、低技术门槛及无政治条件,深受无法取得西方武器的国家青睐。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报告称,北京灵活调整法规,填补他国市场空缺。以无人机为例,美国虽技术领先,却因出口限制(如将远程无人机视为巡航导弹)阻碍销售,中国乘势崛起。

CSIS数据还显示,中国军火近十年流向多个冲突区,如刚果共和国、象牙海岸、苏丹与索马利亚,2014年向南苏丹交付100套制导导弹系统、9000余支自动步枪及2400万发弹药。尼日利亚2023年接收中国武直-10攻击直升机,展现“一带一路”与军购合作的扩张。

在非洲,埃及近年成为中国军武新市场。4月,双方首次联合空军演习“2025文明之鹰”登场,中国出动歼-10C、KJ-500等,埃及则派米格-29。《Breaking Defense》5月分析指出,此演习涵盖防空压制、战场搜救与空中加油,中国意图提升埃及影响力。埃及或重新评估韩国FA-50订单,转向歼-10C,与印巴冲突中其疑似击落法国阵风战机有关。

回到此次冲突的主角巴基斯坦,北京长期为其主要武器供应国,透过联合军演与交易深化合作,民众将这种关系称为“巴铁”。自2010年起,巴基斯坦接收50架歼-10C与数百枚PL-15导弹,配备中国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形成“中国中心”军事生态。孟加拉2020年采购K-8W与FTC-2000,缅甸引进中巴联合研发的JF-17战机(也称枭龙,雷电)。

《纽约时报》称,歼-10C若确认战功,将标志其首次实战,象征中国军事自给自足。

防卫专家马安洲(Andrew Small)则说,中国的武器系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则稍显不足——J-10C战斗机、PL-15导弹以及支援它们的雷达和卫星系统表现很好,但解放军的导弹防御系统表现似乎不够理想,这仍是中国国产硬体落后于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的一个领域。

他还补充称,中国先进武器的品质一直备受质疑,因此它们在实战条件下的有效表现,本身就对出口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有两点:“首先,这些武器在对抗相对高阶的西方装备(特别是法国阵风战机)时表现优异。所以中国的宣传重点是:你可能认为像印度这样能全面取得美国、欧洲、以色列和俄罗斯系统的国家有优势,但实际上,即使你主要只有中国装备,也能与这些系统抗衡。”

西方国家的反制

面对近年来中国军武的扩张态势,西方以美国为首积极应对。美国军火以F-16、F-35及精确制导武器为主,客户涵盖欧洲、中东及亚洲盟友如日本、韩国、澳洲与沙乌地阿拉伯。SIPRI数据显示,2020-2024年美国向70余国出口武器,F-16占20%以上,F-35项目14盟友参与,总值超4000亿美元。其优势在技术领先与全球后勤,但高价与政治条件限制吸引力。

《日经亚洲》报导,欧盟加强与印尼等东协成员合作,提供训练与海军装备,平衡中国影响。印尼海军在义大利造船厂训练,展现欧洲军火商布局东南亚,成为一向在美中之间不愿意许边站的东协国家选项。

此外,美国与日本推动印太战略推动军演与军售,如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舰、越南军事训练。路透社称,与中国在南海有主权争议的菲律宾正计划首次购买潜舰,评估来自韩国韩华海洋(Hanhwa Ocean)、法国海军集团(Naval Group)、西班牙纳凡蒂亚公司(Navantia),以及义大利芬坎蒂尼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联合潜舰建造提案。。

防卫专家卡洛塔·里纳多向BBC强调:“欧美以武器销售增强影响力,但(他们的)附加条件让中国无条件军售更吸引专制或反西方国家。”

中国官方这次为何出言谨慎

此次印巴冲突后,中国网民视歼-10C胜过阵风战机为民族骄傲,社群媒体充斥爱国内容与表情包,分析称这种情绪与北京打造独立国防工业的努力相呼应。

然而,北京这次对民族主义浪潮谨慎以对。换言之,对此次印度淡化歼-10C战果,强调摧毁中国雷达,遏制中国军售,北京选择低调报导,避免激怒印度,以维护南亚平衡:“中国的谨慎姿态反映其不希望冲突升级为更大规模的对抗,这可能损害其在南亚的长期利益。”马安洲向BBC说。

长尾贤则认为,中国谨慎的姿态背后,“中国民众的过度自信可能会给中国领导层带来发动战争的压力。这也是有风险的。”

最后,此次冲突主角印度同样试图淡化自身战机被击毁的影响。长尾贤告诉BBC,他认为击落阵风战机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只是象征性的事件。“印度并没有寻求明确的胜利,即使他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可以宣称胜利,并且可以在不升级的情况下结束。这是印度长期以来在处理这一问题方面的高明外交。”

“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佳。我认为印度对巴基斯坦空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果我们比较两者的损失,巴基斯坦受到的损害远远超过印度,后者也摧毁了中国制的雷达。而且在这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印度并未落败。”他强调。

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则在个人网站说,说到底印巴两国都需要利用危机来巩固支持度,(特别是巴基斯坦军方),除非有必胜的把握,双方都不会愿意冒险打大战:“既然无人机可以降低风险(例如机师被俘),社交媒体的大内宣又可以无论发生甚么都宣传成胜利,根本不需要战场上决胜负,已经可以各取所需。”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