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9-02 19:16
社会与生活

美媒|教育:主宰中国社会的考试

高考是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但这场考试的影响远不仅限于课堂,而是塑造了中国和中国人的面貌。
高考美媒|教育:主宰中国社会的考试
Ruixue Jia / Hongbin Li



每年六月,中国都会有两天脱离常态。不同寻常的景象随处可见:男性身着象征好运的旗袍(一款通常由女性穿着的传统服饰);警察站在街角,制止司机鸣笛,以确保尽量减少干扰;寺庙里挤满赶在大考前夕烧香拜佛的亲属;人群默默守候在成千上万所学校外面,显得异常安静。官方媒体齐齐将聚光灯对准一场影响1,000万名学生及其众多家庭成员的事件:高考,也就是中国的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

各个省份成绩最高的高考考生可以稳稳进入一所精英大学,随之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在一些地方,高分考生会获得明星般的待遇,在当地电视上接受采访。在另一些地方,现在有法律措施保护高分考生的身份,以防止他们被过度曝光。

高考是中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求学生涯中所参加的成百场考试的终点。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考试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完全由考试成绩来主导,在中国,考试成绩反映并强化了社会结构——中国社会如同展开零和竞争的赛场,如果你身边的人赢了,你很可能就输了。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呈金字塔结构,分为五层。顶层是约100所精英大学,它们在获得政府拨款和资源分配方面享有优先权。其下是数千所被划分为二流、三流、四流的四年制大学,这些大学在声誉和资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金字塔底层是两年制或三年制职业学院,类似美国的社区学院。

每一名考生的高考成绩会与他们所在省份其他考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只有通过了解其他人的表现,才能评估自己的水平。在每年参加高考的1,000万名考生中,约有50万名(即前5%)能考上一流大学。录取与否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而不像在美国,ACT和SAT等标准化考试只是招生办公室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各所大学一般不会完全根据考分高低来录取学生。

中国家庭对高考的执着完全合情合理:除非参加高考,否则在现行体系内几乎没有成功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免费,高中学费也比较低,但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仍要将家庭总支出的约7.9%的用于教育,高于2%至3%的全球平均水平。毕竟,如果每个学生都接受相同的免费公立学校教育,超越同龄人的唯一途径就是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付出一些额外努力。辅导班应运而生。

对于想上好大学的城市学生来说,课外辅导是必上的。如果学生进不了本省前10%的高中,进入北大和清华这两所中国顶尖大学的机会就几乎为零。一个学生要进入顶尖高中,就必须在最好的初中考分拔尖。而要进入最好的初中,必须在最好的小学考分拔尖。这意味着,孩子往往要从4岁或5岁开始辛苦补习。

不菲的课后辅导费用让富裕家庭占据显著优势。许多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但在中国这个强调社会主义理念的国家,教育机会不平等尤成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想方设法解决考试制度中的不平等问题,甚至在2021年取缔了一切形式的课后辅导。政策出台后,中国最知名的教培公司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暴跌90%。

然而,尽管该政策的初衷是帮助面临经济压力的学生和家庭,但丝毫没有改变制度的本质。对高分的追求依然存在,因为高考本身依然存在。富裕群体现在索性私下聘请私人家教,而不再与大公司签约。还有一些教培公司转入地下,这只会推高费用,使那些本来就缺乏资源的学生上辅导班的机会受到限制。

就连住房也可以视为教育支出,因为居住在顶级学区能成为让孩子进入顶尖小学的捷径。在北京,一套位于知名学区的550平方英尺(约合51平方米)公寓售价约为120万美元,每平方英尺价格甚至高于美国最昂贵的城市之一——加州的帕洛阿尔托。

中国为减少家庭教育开支所做的努力不限于打击教培。自2012年以来,政府已将教育预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升至4%以上,与全球平均水平4.3%相仿。政府还对主要城市中心的学区实施抽签制度,以增加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但教育体系中的竞争一如既往地激烈,这些举措几乎没能减轻个人的教育支出负担。中国父母仍然常常听到那句耳熟能详的金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为中国精英大学的毕业生,我们两人都深知,中国教育体系对于这场竞技的赢家而言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但我们在该体系中浸淫多年并投入更多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一体系之后,也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应试教育”阻碍学生探索高考范围之外的学科。它还可能阻碍社交技能的发展,而社交技能在职场中极有价值,随着AI将许多任务自动化,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

培养社交技能无疑是美国教育体系的优势,而且很少有人会质疑“美国大学教育的质量优于中国大学教育”这一点。另一方面,对于年轻学生而言,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具有显著优势。从小学开始,该体系便强调数学和逻辑等“硬技能”以及勤奋和守纪等“软技能”,这些技能在高等教育和职场中都非常有用。

至于中国教育体系是否会扼杀创造力和创新,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目光投向课堂之外。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高考美媒|教育:主宰中国社会的考试
2025-09-02 19:16
社会与生活

美媒|教育:主宰中国社会的考试

高考是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但这场考试的影响远不仅限于课堂,而是塑造了中国和中国人的面貌。
Ruixue Jia / Hongbin Li



每年六月,中国都会有两天脱离常态。不同寻常的景象随处可见:男性身着象征好运的旗袍(一款通常由女性穿着的传统服饰);警察站在街角,制止司机鸣笛,以确保尽量减少干扰;寺庙里挤满赶在大考前夕烧香拜佛的亲属;人群默默守候在成千上万所学校外面,显得异常安静。官方媒体齐齐将聚光灯对准一场影响1,000万名学生及其众多家庭成员的事件:高考,也就是中国的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

各个省份成绩最高的高考考生可以稳稳进入一所精英大学,随之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在一些地方,高分考生会获得明星般的待遇,在当地电视上接受采访。在另一些地方,现在有法律措施保护高分考生的身份,以防止他们被过度曝光。

高考是中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求学生涯中所参加的成百场考试的终点。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考试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完全由考试成绩来主导,在中国,考试成绩反映并强化了社会结构——中国社会如同展开零和竞争的赛场,如果你身边的人赢了,你很可能就输了。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呈金字塔结构,分为五层。顶层是约100所精英大学,它们在获得政府拨款和资源分配方面享有优先权。其下是数千所被划分为二流、三流、四流的四年制大学,这些大学在声誉和资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金字塔底层是两年制或三年制职业学院,类似美国的社区学院。

每一名考生的高考成绩会与他们所在省份其他考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只有通过了解其他人的表现,才能评估自己的水平。在每年参加高考的1,000万名考生中,约有50万名(即前5%)能考上一流大学。录取与否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而不像在美国,ACT和SAT等标准化考试只是招生办公室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各所大学一般不会完全根据考分高低来录取学生。

中国家庭对高考的执着完全合情合理:除非参加高考,否则在现行体系内几乎没有成功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免费,高中学费也比较低,但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仍要将家庭总支出的约7.9%的用于教育,高于2%至3%的全球平均水平。毕竟,如果每个学生都接受相同的免费公立学校教育,超越同龄人的唯一途径就是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付出一些额外努力。辅导班应运而生。

对于想上好大学的城市学生来说,课外辅导是必上的。如果学生进不了本省前10%的高中,进入北大和清华这两所中国顶尖大学的机会就几乎为零。一个学生要进入顶尖高中,就必须在最好的初中考分拔尖。而要进入最好的初中,必须在最好的小学考分拔尖。这意味着,孩子往往要从4岁或5岁开始辛苦补习。

不菲的课后辅导费用让富裕家庭占据显著优势。许多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但在中国这个强调社会主义理念的国家,教育机会不平等尤成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想方设法解决考试制度中的不平等问题,甚至在2021年取缔了一切形式的课后辅导。政策出台后,中国最知名的教培公司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暴跌90%。

然而,尽管该政策的初衷是帮助面临经济压力的学生和家庭,但丝毫没有改变制度的本质。对高分的追求依然存在,因为高考本身依然存在。富裕群体现在索性私下聘请私人家教,而不再与大公司签约。还有一些教培公司转入地下,这只会推高费用,使那些本来就缺乏资源的学生上辅导班的机会受到限制。

就连住房也可以视为教育支出,因为居住在顶级学区能成为让孩子进入顶尖小学的捷径。在北京,一套位于知名学区的550平方英尺(约合51平方米)公寓售价约为120万美元,每平方英尺价格甚至高于美国最昂贵的城市之一——加州的帕洛阿尔托。

中国为减少家庭教育开支所做的努力不限于打击教培。自2012年以来,政府已将教育预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升至4%以上,与全球平均水平4.3%相仿。政府还对主要城市中心的学区实施抽签制度,以增加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但教育体系中的竞争一如既往地激烈,这些举措几乎没能减轻个人的教育支出负担。中国父母仍然常常听到那句耳熟能详的金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为中国精英大学的毕业生,我们两人都深知,中国教育体系对于这场竞技的赢家而言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但我们在该体系中浸淫多年并投入更多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一体系之后,也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应试教育”阻碍学生探索高考范围之外的学科。它还可能阻碍社交技能的发展,而社交技能在职场中极有价值,随着AI将许多任务自动化,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

培养社交技能无疑是美国教育体系的优势,而且很少有人会质疑“美国大学教育的质量优于中国大学教育”这一点。另一方面,对于年轻学生而言,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具有显著优势。从小学开始,该体系便强调数学和逻辑等“硬技能”以及勤奋和守纪等“软技能”,这些技能在高等教育和职场中都非常有用。

至于中国教育体系是否会扼杀创造力和创新,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目光投向课堂之外。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