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24 10:00
时政

中国押注军事工业实力,力争在产量和寿命上超越美国等竞争对手

包括“航天城”在内的大型国防工厂正在融合民用和制造能力,以增强该国武装部队的实力。
中国第六代战机押注军事工业实力,力争在产量和寿命上超越美国等竞争对手
Amber Wang



在东北城市沈阳,中国未来的国防制造能力正在迅速成形——一个巨大的新航空工业综合体最终将占地约 600 个足球场大小。

7月初,该基地的视频在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播出,该节目是有关省长视察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总部的专题报道的一部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拥有一系列新型综合设备,生产中国主力舰载战斗机歼-15,以及中国最先进的歼-35隐形战斗机和第六代战斗机的原型机。

辽宁省省长王新伟在报告中承诺,要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城”。

生产线最终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北京方面也对此类军事设施守口如瓶。然而,该综合设施的规模却令人侧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武器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但在乌克兰和中东战争中,中国在可能爆发长期战争的情况下大规模生产此类武器的工业能力也受到关注。

专家表示,北京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国防工业来支持其军事目标,战时民用制造业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国防工业实力。

他们指出,这些优势可能是赢得包括台海冲突在内的冲突的关键,因为美国等竞争对手的国防工业因预算和官僚程序而陷入困境。

产业基础、产业规模

美国兰德公司高级国际防务研究员蒂莫西·希思表示:“中国国防工业依然强大,并加大了对信息和数字技术的融入力度。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包括中国的航母计划、先进水面舰艇、隐形飞机、高超音速导弹和卫星计划。”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军火工业数据库的数据,2019年,至少有四家中国国有军火公司(按军售额计算)跻身全球前25名。它们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Norinco)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CSGC)。

美国海军估计,中国的造船能力约为美国的230倍。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3月份的一份报告,2024年,中国最大的国有造船厂建造的商用船舶吨位将超过二战结束以来整个美国造船业建造的船舶吨位总和。

根据BRS船舶经纪公司2024年5月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领先地位已连续14年保持领先地位,其前五大造船厂——中船集团、中远集团、江苏汉江集团、南通象屿和扬子江船业集团——占据了全球订单的62.9%。

据五角大楼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作战力量包括370多艘舰艇和潜艇,其中包括140多艘主要水面战舰。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于2012年下水。此后,中国又建造了两艘航空母舰,其中包括配备电磁弹射器的福建舰,预计将于今年服役。据报道,第四艘航空母舰——可能是核动力——正在北部港口城市大连建造。

五角大楼的2024年报告称,解放军空军和海军的飞机队合计构成了印度-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航空力量”,也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力量,共有飞机超过3150架,其中约2400架为战机。

与此同时,中国顶级军用飞机制造商报告利润大幅增长,并承诺进一步扩大产量。

中航工业旗下多家核心子公司均报告了强劲的财务业绩。其位于沈阳的分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23年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86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建设一个占地4.2平方公里(约合1.6平方英里)的生产基地。据信,该基地与上个月新闻节目中出现的基地是同一家。

根据其2024年年度报告,生产轰炸机和运-20等大型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营收为4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

歼-20隐形战斗机的制造商、中国第六代战斗机项目的主要竞争者——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其营收为人民币17.8亿元,较上年增长6.1%。该公司表示,已进入“智能成本控制”和高度自主制造的新阶段。

一位高级研究员在7月份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阐述了这些新的效率提升措施。歼-15战机总设计师孙聪表示,歼-15“正在像手机一样制造,因为其功能现在都是基于软件的,因此系统和软件可以分开设计(以提高效率)。”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其国防开支保持稳定,2021 年增长率为 6.8%,到 2025 年将增长 7.2%。

中国空军前军事分析员傅前哨表示:“全球局势不稳定,多地冲突频发,维护稳定需要强大的国防能力。”

“这意味着要加快先进武器的研发和部署,扩大生产能力,确保最先进的系统投入使用,满足国防需求。”

傅前哨表示,近年来,中国加快了武器研发进度,以实现军事现代化目标。

他说:“传统模式——新一代装备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来设计——已不再满足现代军事现代化的需求。”

中国的国防能力以强大的整体制造业基础为基础,根据兰德公司去年的一份报告,中国的制造业产出约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25%,其中一半被视为军民两用。

台湾分析人士、前台湾海军上校卢立石将这种活力归功于“中国制造2025”等工业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十年前推出的一项旨在升级制造业的国家计划。军民融合不仅鼓励民间力量对军队做出更大贡献,也使军队国有企业能够支持更广泛的经济。

“中国的飞机生产线是军民两用设计的——当军事需求上升时,他们生产军用飞机;当需求下降时,他们又可以转为民用生产,”卢立石说。“这就是中国军民融合的精髓。”

军民融合战略旨在加速军民工业基础的融合,促进两大领域技术和资源的相互转移,增强国防实力和经济发展。

2015年,该战略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自那时起,数千家私营企业被鼓励参与国防采购,以支持解放军实现到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

中美竞争中谁会获胜?

中国军队从强大工业基础获得的支持与美国军队近期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据《国家利益》报道,时任美国负责合同事务的副助理部长、退役空军少将卡梅伦·霍尔特在2022年的一次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军方采购武器的速度是美国的“五到六倍”。

报告指出,尽管美国一些军事硬件项目在早期阶段可能取得快速进展,但它们可能会因预算调整而受到阻碍——本质上是官僚主义盛行。

例如,根据《Breaking Defence》7月份的报道,F-47第六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系统可能面临两年的延迟,并且无法在2030年之前完成。该报道援引一位美国空军代表的话说,这种延迟反映了“供应链挑战”。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7月份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海军下一代攻击型潜艇的研发预计将“大幅推迟”,从2035财年推迟到2040财年。报告称,这种推迟可能会“影响美国未来保持水下优势和执行美国海军任务的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 7 月报道称,下一艘福特级航空母舰将面临两年的延期,即推迟至 2027 年 3 月。

傅前哨表示,美国的计划并非总是得到严格执行。“许多美国计划纸面上看起来不错,但还没完成就被放弃了。由于缺乏完整的研发-生产-维护周期,新武器研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浪费。因此,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高的国防预算,但其生产能力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他补充说,中国的供应链也是一大优势。

“制造业离不开广泛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例如,材料生产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防工业,但却至关重要,”傅前哨说道。“一个全面、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至关重要。没有它,即使是像炮弹这样的基本装备也无法独立生产,”他补充道。

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包括其对制造各种导弹和弹药至关重要的稀有金属的近乎垄断。兰德公司的数据表明,37种与国防应用相关的矿产资源中,有18种集中在中国。

根据2023年CSIS报告,中国也是全球铸件产量的领先者,产量超过排在其后的九个国家的总和,其中美国的产量更是达到其总产量的五倍多。

兰德公司的希思表示,由于美国为降低成本而推行供应链全球化,国防制造业基础已大幅衰退。

“中国国防工业也经常进行军民两用生产,包括商船等民用平台,以抵消成本。美国领导人意识到国防工业产能的缺口,并已就修改供应链和恢复部分损失的制造能力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希思说。

研发、技术人才和工程人才也至关重要。今年,中国科技研发支出增长了10%,达到3981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等领域。

然而,中国在先进芯片方面的不足仍然是与美国的一个关键差距,因为中国仍然依赖某些外国能力(例如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具和软件)来生产人工智能硬件。

台湾冲突的近期教训

智库报告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大陆的国防工业能力为对台军事行动提供了潜在优势。

近期的地区冲突凸显了维持充足库存的重要性。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28日报道,在6月以色列与伊朗持续12天的冲突中,美国消耗了约25%的高端“萨德”(THAAD)导弹拦截系统,这引发了人们对其未来维持导弹防御行动能力的担忧。

根据CSIS 2023 年的报告,乌克兰战争清楚地提醒我们,如今任何旷日持久的冲突都可能以工业战争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国防工业能够生产足够的弹药、武器系统和材料来补充耗尽的库存。

报告指出,在 CSIS 对中美在台湾海峡的冲突进行的近二十次军事演习中,美国通常在三周的冲突中发射超过 5,000 枚远程导弹。

在反舰导弹方面,CSIS的报告称,“在每一次军事演习中,美国都会在冲突开始的第一周内耗尽其远程反舰导弹库存”。报告称,生产一枚远程反舰导弹耗时近两年。

尽管北京从未承认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的时间表,但也从未排除使用武力统一台湾的可能性。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美国不承认这个自治岛屿为独立国家。然而,华盛顿反对任何武力夺取台湾的企图,并致力于武装台湾进行防御。

自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该岛以来,北京加强了在该岛周围的军事演习。

希思表示:“国防工业为中国提供了制造武器和装备的能力,以弥补其他军队因缺乏综合国防工业生产网络而难以复制的损失。”

他补充说,导弹和无人机对现代战争至关重要,中国有能力大量生产这两种武器,这是维持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据五角大楼称,截至2024年中期,中国核武库中的可作战核弹头数量已超过600枚,到2030年将超过1000枚,其中许多将以更高的战备水平部署。报告还称,中国核武力量将至少持续增长至2035年。

中国军事分析家杜文龙 7 月份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表示:“参数很重要,但生产能力更为关键”,他强调了中国大陆脉冲装配线在生产战机和导弹方面的作用。

尽管台湾分析人士卢相信大陆可能会迅速解决台湾问题(在美国航空母舰介入之前),但他认为美军比解放军更有可能面临弹药耗尽的问题。

他还表示,解放军在台湾附近进行的演习是评估其弹药消耗水平的理想方式,演习期间可以做出估算,并提前准备好库存。

从日常演习中可以看出,飞机越过事实上的中线的次数更多,参与的行动也更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相关内容
OR

读者评论
MORE +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中国第六代战机押注军事工业实力,力争在产量和寿命上超越美国等竞争对手
2025-08-24 10:00
时政

中国押注军事工业实力,力争在产量和寿命上超越美国等竞争对手

包括“航天城”在内的大型国防工厂正在融合民用和制造能力,以增强该国武装部队的实力。
Amber Wang



在东北城市沈阳,中国未来的国防制造能力正在迅速成形——一个巨大的新航空工业综合体最终将占地约 600 个足球场大小。

7月初,该基地的视频在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播出,该节目是有关省长视察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总部的专题报道的一部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拥有一系列新型综合设备,生产中国主力舰载战斗机歼-15,以及中国最先进的歼-35隐形战斗机和第六代战斗机的原型机。

辽宁省省长王新伟在报告中承诺,要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城”。

生产线最终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北京方面也对此类军事设施守口如瓶。然而,该综合设施的规模却令人侧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武器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但在乌克兰和中东战争中,中国在可能爆发长期战争的情况下大规模生产此类武器的工业能力也受到关注。

专家表示,北京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国防工业来支持其军事目标,战时民用制造业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国防工业实力。

他们指出,这些优势可能是赢得包括台海冲突在内的冲突的关键,因为美国等竞争对手的国防工业因预算和官僚程序而陷入困境。

产业基础、产业规模

美国兰德公司高级国际防务研究员蒂莫西·希思表示:“中国国防工业依然强大,并加大了对信息和数字技术的融入力度。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包括中国的航母计划、先进水面舰艇、隐形飞机、高超音速导弹和卫星计划。”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军火工业数据库的数据,2019年,至少有四家中国国有军火公司(按军售额计算)跻身全球前25名。它们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Norinco)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CSGC)。

美国海军估计,中国的造船能力约为美国的230倍。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3月份的一份报告,2024年,中国最大的国有造船厂建造的商用船舶吨位将超过二战结束以来整个美国造船业建造的船舶吨位总和。

根据BRS船舶经纪公司2024年5月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领先地位已连续14年保持领先地位,其前五大造船厂——中船集团、中远集团、江苏汉江集团、南通象屿和扬子江船业集团——占据了全球订单的62.9%。

据五角大楼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作战力量包括370多艘舰艇和潜艇,其中包括140多艘主要水面战舰。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于2012年下水。此后,中国又建造了两艘航空母舰,其中包括配备电磁弹射器的福建舰,预计将于今年服役。据报道,第四艘航空母舰——可能是核动力——正在北部港口城市大连建造。

五角大楼的2024年报告称,解放军空军和海军的飞机队合计构成了印度-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航空力量”,也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力量,共有飞机超过3150架,其中约2400架为战机。

与此同时,中国顶级军用飞机制造商报告利润大幅增长,并承诺进一步扩大产量。

中航工业旗下多家核心子公司均报告了强劲的财务业绩。其位于沈阳的分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23年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86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建设一个占地4.2平方公里(约合1.6平方英里)的生产基地。据信,该基地与上个月新闻节目中出现的基地是同一家。

根据其2024年年度报告,生产轰炸机和运-20等大型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营收为4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

歼-20隐形战斗机的制造商、中国第六代战斗机项目的主要竞争者——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其营收为人民币17.8亿元,较上年增长6.1%。该公司表示,已进入“智能成本控制”和高度自主制造的新阶段。

一位高级研究员在7月份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阐述了这些新的效率提升措施。歼-15战机总设计师孙聪表示,歼-15“正在像手机一样制造,因为其功能现在都是基于软件的,因此系统和软件可以分开设计(以提高效率)。”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其国防开支保持稳定,2021 年增长率为 6.8%,到 2025 年将增长 7.2%。

中国空军前军事分析员傅前哨表示:“全球局势不稳定,多地冲突频发,维护稳定需要强大的国防能力。”

“这意味着要加快先进武器的研发和部署,扩大生产能力,确保最先进的系统投入使用,满足国防需求。”

傅前哨表示,近年来,中国加快了武器研发进度,以实现军事现代化目标。

他说:“传统模式——新一代装备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来设计——已不再满足现代军事现代化的需求。”

中国的国防能力以强大的整体制造业基础为基础,根据兰德公司去年的一份报告,中国的制造业产出约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25%,其中一半被视为军民两用。

台湾分析人士、前台湾海军上校卢立石将这种活力归功于“中国制造2025”等工业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十年前推出的一项旨在升级制造业的国家计划。军民融合不仅鼓励民间力量对军队做出更大贡献,也使军队国有企业能够支持更广泛的经济。

“中国的飞机生产线是军民两用设计的——当军事需求上升时,他们生产军用飞机;当需求下降时,他们又可以转为民用生产,”卢立石说。“这就是中国军民融合的精髓。”

军民融合战略旨在加速军民工业基础的融合,促进两大领域技术和资源的相互转移,增强国防实力和经济发展。

2015年,该战略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自那时起,数千家私营企业被鼓励参与国防采购,以支持解放军实现到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

中美竞争中谁会获胜?

中国军队从强大工业基础获得的支持与美国军队近期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据《国家利益》报道,时任美国负责合同事务的副助理部长、退役空军少将卡梅伦·霍尔特在2022年的一次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军方采购武器的速度是美国的“五到六倍”。

报告指出,尽管美国一些军事硬件项目在早期阶段可能取得快速进展,但它们可能会因预算调整而受到阻碍——本质上是官僚主义盛行。

例如,根据《Breaking Defence》7月份的报道,F-47第六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系统可能面临两年的延迟,并且无法在2030年之前完成。该报道援引一位美国空军代表的话说,这种延迟反映了“供应链挑战”。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7月份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海军下一代攻击型潜艇的研发预计将“大幅推迟”,从2035财年推迟到2040财年。报告称,这种推迟可能会“影响美国未来保持水下优势和执行美国海军任务的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 7 月报道称,下一艘福特级航空母舰将面临两年的延期,即推迟至 2027 年 3 月。

傅前哨表示,美国的计划并非总是得到严格执行。“许多美国计划纸面上看起来不错,但还没完成就被放弃了。由于缺乏完整的研发-生产-维护周期,新武器研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浪费。因此,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高的国防预算,但其生产能力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他补充说,中国的供应链也是一大优势。

“制造业离不开广泛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例如,材料生产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防工业,但却至关重要,”傅前哨说道。“一个全面、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至关重要。没有它,即使是像炮弹这样的基本装备也无法独立生产,”他补充道。

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包括其对制造各种导弹和弹药至关重要的稀有金属的近乎垄断。兰德公司的数据表明,37种与国防应用相关的矿产资源中,有18种集中在中国。

根据2023年CSIS报告,中国也是全球铸件产量的领先者,产量超过排在其后的九个国家的总和,其中美国的产量更是达到其总产量的五倍多。

兰德公司的希思表示,由于美国为降低成本而推行供应链全球化,国防制造业基础已大幅衰退。

“中国国防工业也经常进行军民两用生产,包括商船等民用平台,以抵消成本。美国领导人意识到国防工业产能的缺口,并已就修改供应链和恢复部分损失的制造能力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希思说。

研发、技术人才和工程人才也至关重要。今年,中国科技研发支出增长了10%,达到3981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等领域。

然而,中国在先进芯片方面的不足仍然是与美国的一个关键差距,因为中国仍然依赖某些外国能力(例如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具和软件)来生产人工智能硬件。

台湾冲突的近期教训

智库报告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大陆的国防工业能力为对台军事行动提供了潜在优势。

近期的地区冲突凸显了维持充足库存的重要性。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28日报道,在6月以色列与伊朗持续12天的冲突中,美国消耗了约25%的高端“萨德”(THAAD)导弹拦截系统,这引发了人们对其未来维持导弹防御行动能力的担忧。

根据CSIS 2023 年的报告,乌克兰战争清楚地提醒我们,如今任何旷日持久的冲突都可能以工业战争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国防工业能够生产足够的弹药、武器系统和材料来补充耗尽的库存。

报告指出,在 CSIS 对中美在台湾海峡的冲突进行的近二十次军事演习中,美国通常在三周的冲突中发射超过 5,000 枚远程导弹。

在反舰导弹方面,CSIS的报告称,“在每一次军事演习中,美国都会在冲突开始的第一周内耗尽其远程反舰导弹库存”。报告称,生产一枚远程反舰导弹耗时近两年。

尽管北京从未承认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的时间表,但也从未排除使用武力统一台湾的可能性。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美国不承认这个自治岛屿为独立国家。然而,华盛顿反对任何武力夺取台湾的企图,并致力于武装台湾进行防御。

自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该岛以来,北京加强了在该岛周围的军事演习。

希思表示:“国防工业为中国提供了制造武器和装备的能力,以弥补其他军队因缺乏综合国防工业生产网络而难以复制的损失。”

他补充说,导弹和无人机对现代战争至关重要,中国有能力大量生产这两种武器,这是维持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据五角大楼称,截至2024年中期,中国核武库中的可作战核弹头数量已超过600枚,到2030年将超过1000枚,其中许多将以更高的战备水平部署。报告还称,中国核武力量将至少持续增长至2035年。

中国军事分析家杜文龙 7 月份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表示:“参数很重要,但生产能力更为关键”,他强调了中国大陆脉冲装配线在生产战机和导弹方面的作用。

尽管台湾分析人士卢相信大陆可能会迅速解决台湾问题(在美国航空母舰介入之前),但他认为美军比解放军更有可能面临弹药耗尽的问题。

他还表示,解放军在台湾附近进行的演习是评估其弹药消耗水平的理想方式,演习期间可以做出估算,并提前准备好库存。

从日常演习中可以看出,飞机越过事实上的中线的次数更多,参与的行动也更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相关内容
OR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移动设备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