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13 07:54
时政

军事|中国军事研究人员试图从俄乌电子战干扰中吸取经验

战争初期卫星系统如何被封锁的研究凸显了对未来战争的“关键影响”。
军事|中国卫星军事研究人员试图从俄乌电子战干扰中吸取经验
Stephen Chen



2022 年 2 月,俄乌战争爆发,卫星导航信号是其首批目标之一。

干扰最初针对的是民用导航系统,但不到两周,军用频段也成为目标。战区内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甚至俄罗斯自己的格洛纳斯系统,都成了目标。

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立即发起反干扰行动,阻止俄罗斯的企图。

虽然当时此事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主要军事大国之间首次大规模电子战。

这也为中国观察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特别是考虑到北斗是受影响的系统之一。

电子战日益成为现代军事冲突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空战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相对未经考验的歼-10战机击落了至少一架法国阵风战斗机。一些中国国防技术分析人士认为,由北斗系统驱动的电子制导系统是关键。

仔细研究过该案例的中国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北京没有直接卷入乌克兰战争,但对俄罗斯电子战战术以及美国随后采取的应对措施的研究,对于“应对未来战争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与测绘学教授徐英写道,战争刚开始时,只有民用卫星制导系统受到干扰,但随着俄罗斯入侵遭遇顽强抵抗,干扰越来越强。

例如,徐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发现,在乌克兰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2 月 24 日至 3 月 2 日期间,仅在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GPS、伽利略和格洛纳斯系统)的民用频段检测到了俄罗斯的干扰。

但3月2日之后,俄罗斯将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频率。

徐英的团队写道:“早期干扰以精确、短促的脉冲攻击为主,针对民用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信号。”该团队还包括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以及徐建军所在大学的研究人员。

“后期转向对所有四个系统进行全方位、短时攻击,偶尔会升级为强烈、持续的干扰。”

然而,根据上个月发表在《射弹、火箭、导弹与制导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欧洲和美国的信号受到的干扰是北斗的两倍。

北斗是世界上最大的导航网络,拥有民用和军用频段。研究人员表示,军用频段(B3)在2022年3月2日之后遭到干扰。

俄罗斯干扰该频率的原因尚不清楚。《南华早报》已联系俄罗斯和中国国防部征求意见。

目前尚不清楚乌克兰军方是否一直在使用北斗服务,或者是否可以使用其军用级系统。

尽管与莫斯科关系密切,但中国表示在冲突中保持中立,并坚称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尽管双方都使用中国制造的民用无人机或零部件,且北京对军民两用技术实施了出口限制,但在战区没有发现中国武器。

该研究并未说明北斗系统是否以及如何抵御了俄罗斯的干扰。但它详细介绍了美国的策略,称当美国军用频段受到干扰时,GPS卫星会增强战区上空的功率,从而使乌克兰导弹能够绕过俄罗斯的干扰。

他们的分析中使用的数据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国际 GNSS 服务站。

干扰活动也密切关注着战争的进展。在基辅,早期干扰十分猛烈,3月25日俄军撤离后干扰强度进一步加剧。

随着美国高级官员 4 月底访问乌克兰并获得更多电子防御援助,援助金额再次飙升。

然而,该研究还指出,俄罗斯军队的干扰比乌克兰军队更多,并补充道:“乌克兰缺乏空中力量,缺乏精确打击。它对干扰的需求较小。”

该报还称,随着战区 GPS 信号的增强,“电力供应也与美军的行动相匹配”。

乌克兰政府表示,干扰并未破坏任何北斗卫星,四个系统均能继续为乌克兰以外的用户提供服务。
   


相关内容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军事|中国卫星军事研究人员试图从俄乌电子战干扰中吸取经验
2025-08-13 07:54
时政

军事|中国军事研究人员试图从俄乌电子战干扰中吸取经验

战争初期卫星系统如何被封锁的研究凸显了对未来战争的“关键影响”。
Stephen Chen



2022 年 2 月,俄乌战争爆发,卫星导航信号是其首批目标之一。

干扰最初针对的是民用导航系统,但不到两周,军用频段也成为目标。战区内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甚至俄罗斯自己的格洛纳斯系统,都成了目标。

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立即发起反干扰行动,阻止俄罗斯的企图。

虽然当时此事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主要军事大国之间首次大规模电子战。

这也为中国观察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特别是考虑到北斗是受影响的系统之一。

电子战日益成为现代军事冲突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空战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相对未经考验的歼-10战机击落了至少一架法国阵风战斗机。一些中国国防技术分析人士认为,由北斗系统驱动的电子制导系统是关键。

仔细研究过该案例的中国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北京没有直接卷入乌克兰战争,但对俄罗斯电子战战术以及美国随后采取的应对措施的研究,对于“应对未来战争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与测绘学教授徐英写道,战争刚开始时,只有民用卫星制导系统受到干扰,但随着俄罗斯入侵遭遇顽强抵抗,干扰越来越强。

例如,徐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发现,在乌克兰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2 月 24 日至 3 月 2 日期间,仅在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GPS、伽利略和格洛纳斯系统)的民用频段检测到了俄罗斯的干扰。

但3月2日之后,俄罗斯将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频率。

徐英的团队写道:“早期干扰以精确、短促的脉冲攻击为主,针对民用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信号。”该团队还包括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以及徐建军所在大学的研究人员。

“后期转向对所有四个系统进行全方位、短时攻击,偶尔会升级为强烈、持续的干扰。”

然而,根据上个月发表在《射弹、火箭、导弹与制导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欧洲和美国的信号受到的干扰是北斗的两倍。

北斗是世界上最大的导航网络,拥有民用和军用频段。研究人员表示,军用频段(B3)在2022年3月2日之后遭到干扰。

俄罗斯干扰该频率的原因尚不清楚。《南华早报》已联系俄罗斯和中国国防部征求意见。

目前尚不清楚乌克兰军方是否一直在使用北斗服务,或者是否可以使用其军用级系统。

尽管与莫斯科关系密切,但中国表示在冲突中保持中立,并坚称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尽管双方都使用中国制造的民用无人机或零部件,且北京对军民两用技术实施了出口限制,但在战区没有发现中国武器。

该研究并未说明北斗系统是否以及如何抵御了俄罗斯的干扰。但它详细介绍了美国的策略,称当美国军用频段受到干扰时,GPS卫星会增强战区上空的功率,从而使乌克兰导弹能够绕过俄罗斯的干扰。

他们的分析中使用的数据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国际 GNSS 服务站。

干扰活动也密切关注着战争的进展。在基辅,早期干扰十分猛烈,3月25日俄军撤离后干扰强度进一步加剧。

随着美国高级官员 4 月底访问乌克兰并获得更多电子防御援助,援助金额再次飙升。

然而,该研究还指出,俄罗斯军队的干扰比乌克兰军队更多,并补充道:“乌克兰缺乏空中力量,缺乏精确打击。它对干扰的需求较小。”

该报还称,随着战区 GPS 信号的增强,“电力供应也与美军的行动相匹配”。

乌克兰政府表示,干扰并未破坏任何北斗卫星,四个系统均能继续为乌克兰以外的用户提供服务。
   


相关内容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