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22 09:36
商业与经济

雷军的烦恼,源于当初拥抱“观念延迟”红利

刘远举: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更戏剧性的是,这馈赠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雷军的“艰难时刻”仍未结束
刘远举



雷军现在的烦心事挺多。先是小米车祸,然后是小米出事率高,接下来是小米车主要求退订,小米保险杠变形。

技术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都不难,无非是成本问题。不过这些烦恼其实都是表象。表象之下,最根本的是小米造车一开始的思路可能就有问题。某种程度上,小米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小米高管会说,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崩塌。当然小米的这位高管随后否认了这个说法。

把这个背后的根本性问题说清楚,还得从引发退订的风道说起。

小米SU7 Ultra的车主发现,花费4.2万选装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仅具装饰性,无法实现宣传中提到的“高效导流”等功能,于是,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

之前曾经给某地做舆情点评,当地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品质不好要求退房的事件很多。装修质量不好,楼道漏水、绿化和宣传不符等等,都是要求退房的理由。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质量不好要求恢复质量就行,要求退房是因为房价降了。



车主要求退车或许是一种谈判的策略,但也有一个可能是,这些小米车主,强烈地想要退订,根本原因或许不在于这个孔是真打的还是假打,而是他们后悔了,不想要车了。

这背后,是市场对小米的设计思路的反馈发生了迅速转变。从一开始的惊艳,到如今的无感甚至负面情绪。

传统燃油车上,前盖的风道功能主要有三个用处。一,为发动机和涡轮降温引入空气降温;二,为刹车降温;三,高速行驶时,利用风力产生的下压力,防止车辆漂移,确保操控性。

然而,这些功能对电车而言并无实际意义。电车没有发动机,不会产生高热;电车重量大于燃油车,无需额外下压力;若需为刹车降温,直接在车轮前开孔即可,无需在前盖上开孔,以免影响发动机舱设计。这才是电动车的合理设计思路。因此,这些风道不管是真是假,对一辆电车而言,注定就是装饰。

所以说起来,这些小米车主也是奇怪。注定是装饰的东西,有没有实际风道,又有什么关系呢?

车主想要这个装饰,其实是出于一种“观念延迟”。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空气动力学设计常出现在高性能、昂贵的车型上。对于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这类功能,即使简化作为装饰,传统燃油车厂商,也不会随意下放。他们拥有庞大的产品线,每个档次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不会轻易破坏产品体系。久而久之,风道逐渐成为一种象征,表明这是一辆跑车或豪车。

但对小米来说,没有这个顾虑,小米没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入局已经晚了,主要目标是生存下来,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客户。这种设计,就是利用了“有风道即豪车”的观念。虽然电车并不需要这个孔,但在观念延迟效应下,这个孔有一种虚荣意义。

这就是小米“观念延迟“红利。

某种意义上,这个孔,正是具体而微地反映了小米su7的整个产品思路。那么,围绕这个孔的纷争,也体现在小米的整车上。

观念延迟的另一个例子,是电车的加速性能。

一辆0到100公里加速,能跑进3秒的油车,为什么是超跑?

燃油发动机由于工作原理限制,扭矩较小,需要通过变速器放大。因此,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性能难以提升,而一辆加速性能出色的车,需要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轮胎、刹车等整体性能的提升,价格自然昂贵。因此,“超级加速”等同于昂贵的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观念形成后,所谓的加速性能,就成为一个信号机制。这个信号背后,是一套复杂的机械,更高的成本,更贵的价格,以及最重要的:一个有钱人。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电动机天然扭矩大,加速性能更易提升,成本也更低。虽然高加速性能便宜了,但是观念还不会那么快就变化,于是,在加速好等于好车的观念影响下,市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小米的估价就高,那么,小米自然就卖得好。

从特斯拉开始,电车都会宣传加速性能。不过,既然加速性是电车自带属性,各家的产品整体思路,并没有围绕加速性进行,去收获“观念延迟红利”,更多的是去做新增卖点,或解决电车的痛点,比如强调的是舒适、操控、续航、智能驾驶。待到小米入局的时候,差异化的打法空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小米选了捷径,拥抱观念延迟红利,做性能车。

实际上,利用电油差异的观念延迟的产品不止电动车。一些电瓶车也利用了这一思路,声称零百加速在6秒内,甚至5秒内。这也是利用了摩托车时代的观念。

捷径很好走,小米su7受到了市场,特别是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但正如那句话所说,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更戏剧性的是,这馈赠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观念延迟,说白了,这本是一个时间差,随着技术普及,一定会消失。如果高加速的车持续热销,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其他车企一定会跟进,市场上将迅速出现各种高加速性能的车。一种新技术的一旦普及,其性能就不再是卖点,这就像智能手机超越了当年的诺基亚8888,但没人会炫耀这一点。

观念延迟背后,还有管制延迟。燃油车时代,具备高加速性能的车寥寥无几,昂贵的价格使得驾驶者小心翼翼,这都使得出事的概率很小。所以,燃油车时代,加速性能所导致的风险,并未成为公共交通安全立法要考虑的问题,立法只关注速度而非加速度。

但到了电车时代,随着技术特征的变化,高加速性能不再昂贵,这种车的规模不再是几百辆,而是几万、几十万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还会累计更高。随着超级加速性能的车越来越多,社会上必然会出现“使用超级加速性能”造成的悲剧性事件,监管必然跟进。

实际上,小米的最新政策要求上赛道考核才能解锁性能,本质上就是对监管的一个预先应对。但这使得小米的功能出现了一个折损。

小米频繁出事,会让人质疑操控品质,会对使用高性能产生畏惧。更重要的是,出事、舆论反应、管制呼吁,都加速了观念延迟的消失。小米的动力性卖点,在出事后迅速地贬值了。

最终公众会认识到一辆具有高加速性能的电车里,坐的不再是一个有钱人,而可能只是一个年入10万,正在月供3000元车贷的年轻人。这时,所有那些利用观念错位的产品设计,都会变为一种讽刺。邀请36位车手及中德专家共同调校,打造出的扣人心弦的运动声浪,也变得不再自豪,而是一种讽刺。一句“发动机都没有,那么大声干嘛”,绝不会是小米车主想听到的。

这时,所有那些利用观念延迟的产品思路,不仅不能带来溢价,反而会形成一种讽刺与羞耻。小米电车的观念延迟溢价没有了,su7最大的卖点也没有了,所以那些车主才坚持退车。

小米思路的失误,本质在于,过高地估计了观念延迟的维持时间,并且,没有重视产品的公共性,忽略了产品的负外部性。当这些负面因素在社会舆论层面发酵,就会加速观念延迟红利的消失。

不过,高加速性能的电车并非没有出路。

人类对速度的激情是真实存在的。新能源车企不妨抛弃观念延迟,回归本源,回归驾驶的乐趣本身。既然加速度这个性能的成本已经下降,那么赛车的普及化,速度娱乐的普遍化,或许也是一个新兴的方向。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市场,而且,相关产业链、生态更加庞大。现在各地文旅都在发力,这种可持续的,高消费的行业,远不是烧烤、唱歌的网红能比的。

所以在我看来,相关车企可以联合起来,投资行业,进行公共游说,联合各地政府、产业生态,建立赛道,共建生态,给高加速电车一个合法的使用加速性能的空间。当追求速度的激情被释放后,公共道路也更加安全,高性能车也有了出路。这也才是小米su系车的根本出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雷军的“艰难时刻”仍未结束
2025-05-22 09:36
商业与经济

雷军的烦恼,源于当初拥抱“观念延迟”红利

刘远举: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更戏剧性的是,这馈赠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刘远举



雷军现在的烦心事挺多。先是小米车祸,然后是小米出事率高,接下来是小米车主要求退订,小米保险杠变形。

技术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都不难,无非是成本问题。不过这些烦恼其实都是表象。表象之下,最根本的是小米造车一开始的思路可能就有问题。某种程度上,小米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小米高管会说,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崩塌。当然小米的这位高管随后否认了这个说法。

把这个背后的根本性问题说清楚,还得从引发退订的风道说起。

小米SU7 Ultra的车主发现,花费4.2万选装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仅具装饰性,无法实现宣传中提到的“高效导流”等功能,于是,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

之前曾经给某地做舆情点评,当地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品质不好要求退房的事件很多。装修质量不好,楼道漏水、绿化和宣传不符等等,都是要求退房的理由。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质量不好要求恢复质量就行,要求退房是因为房价降了。



车主要求退车或许是一种谈判的策略,但也有一个可能是,这些小米车主,强烈地想要退订,根本原因或许不在于这个孔是真打的还是假打,而是他们后悔了,不想要车了。

这背后,是市场对小米的设计思路的反馈发生了迅速转变。从一开始的惊艳,到如今的无感甚至负面情绪。

传统燃油车上,前盖的风道功能主要有三个用处。一,为发动机和涡轮降温引入空气降温;二,为刹车降温;三,高速行驶时,利用风力产生的下压力,防止车辆漂移,确保操控性。

然而,这些功能对电车而言并无实际意义。电车没有发动机,不会产生高热;电车重量大于燃油车,无需额外下压力;若需为刹车降温,直接在车轮前开孔即可,无需在前盖上开孔,以免影响发动机舱设计。这才是电动车的合理设计思路。因此,这些风道不管是真是假,对一辆电车而言,注定就是装饰。

所以说起来,这些小米车主也是奇怪。注定是装饰的东西,有没有实际风道,又有什么关系呢?

车主想要这个装饰,其实是出于一种“观念延迟”。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空气动力学设计常出现在高性能、昂贵的车型上。对于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这类功能,即使简化作为装饰,传统燃油车厂商,也不会随意下放。他们拥有庞大的产品线,每个档次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不会轻易破坏产品体系。久而久之,风道逐渐成为一种象征,表明这是一辆跑车或豪车。

但对小米来说,没有这个顾虑,小米没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入局已经晚了,主要目标是生存下来,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客户。这种设计,就是利用了“有风道即豪车”的观念。虽然电车并不需要这个孔,但在观念延迟效应下,这个孔有一种虚荣意义。

这就是小米“观念延迟“红利。

某种意义上,这个孔,正是具体而微地反映了小米su7的整个产品思路。那么,围绕这个孔的纷争,也体现在小米的整车上。

观念延迟的另一个例子,是电车的加速性能。

一辆0到100公里加速,能跑进3秒的油车,为什么是超跑?

燃油发动机由于工作原理限制,扭矩较小,需要通过变速器放大。因此,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性能难以提升,而一辆加速性能出色的车,需要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轮胎、刹车等整体性能的提升,价格自然昂贵。因此,“超级加速”等同于昂贵的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观念形成后,所谓的加速性能,就成为一个信号机制。这个信号背后,是一套复杂的机械,更高的成本,更贵的价格,以及最重要的:一个有钱人。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电动机天然扭矩大,加速性能更易提升,成本也更低。虽然高加速性能便宜了,但是观念还不会那么快就变化,于是,在加速好等于好车的观念影响下,市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小米的估价就高,那么,小米自然就卖得好。

从特斯拉开始,电车都会宣传加速性能。不过,既然加速性是电车自带属性,各家的产品整体思路,并没有围绕加速性进行,去收获“观念延迟红利”,更多的是去做新增卖点,或解决电车的痛点,比如强调的是舒适、操控、续航、智能驾驶。待到小米入局的时候,差异化的打法空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小米选了捷径,拥抱观念延迟红利,做性能车。

实际上,利用电油差异的观念延迟的产品不止电动车。一些电瓶车也利用了这一思路,声称零百加速在6秒内,甚至5秒内。这也是利用了摩托车时代的观念。

捷径很好走,小米su7受到了市场,特别是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但正如那句话所说,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更戏剧性的是,这馈赠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观念延迟,说白了,这本是一个时间差,随着技术普及,一定会消失。如果高加速的车持续热销,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其他车企一定会跟进,市场上将迅速出现各种高加速性能的车。一种新技术的一旦普及,其性能就不再是卖点,这就像智能手机超越了当年的诺基亚8888,但没人会炫耀这一点。

观念延迟背后,还有管制延迟。燃油车时代,具备高加速性能的车寥寥无几,昂贵的价格使得驾驶者小心翼翼,这都使得出事的概率很小。所以,燃油车时代,加速性能所导致的风险,并未成为公共交通安全立法要考虑的问题,立法只关注速度而非加速度。

但到了电车时代,随着技术特征的变化,高加速性能不再昂贵,这种车的规模不再是几百辆,而是几万、几十万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还会累计更高。随着超级加速性能的车越来越多,社会上必然会出现“使用超级加速性能”造成的悲剧性事件,监管必然跟进。

实际上,小米的最新政策要求上赛道考核才能解锁性能,本质上就是对监管的一个预先应对。但这使得小米的功能出现了一个折损。

小米频繁出事,会让人质疑操控品质,会对使用高性能产生畏惧。更重要的是,出事、舆论反应、管制呼吁,都加速了观念延迟的消失。小米的动力性卖点,在出事后迅速地贬值了。

最终公众会认识到一辆具有高加速性能的电车里,坐的不再是一个有钱人,而可能只是一个年入10万,正在月供3000元车贷的年轻人。这时,所有那些利用观念错位的产品设计,都会变为一种讽刺。邀请36位车手及中德专家共同调校,打造出的扣人心弦的运动声浪,也变得不再自豪,而是一种讽刺。一句“发动机都没有,那么大声干嘛”,绝不会是小米车主想听到的。

这时,所有那些利用观念延迟的产品思路,不仅不能带来溢价,反而会形成一种讽刺与羞耻。小米电车的观念延迟溢价没有了,su7最大的卖点也没有了,所以那些车主才坚持退车。

小米思路的失误,本质在于,过高地估计了观念延迟的维持时间,并且,没有重视产品的公共性,忽略了产品的负外部性。当这些负面因素在社会舆论层面发酵,就会加速观念延迟红利的消失。

不过,高加速性能的电车并非没有出路。

人类对速度的激情是真实存在的。新能源车企不妨抛弃观念延迟,回归本源,回归驾驶的乐趣本身。既然加速度这个性能的成本已经下降,那么赛车的普及化,速度娱乐的普遍化,或许也是一个新兴的方向。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市场,而且,相关产业链、生态更加庞大。现在各地文旅都在发力,这种可持续的,高消费的行业,远不是烧烤、唱歌的网红能比的。

所以在我看来,相关车企可以联合起来,投资行业,进行公共游说,联合各地政府、产业生态,建立赛道,共建生态,给高加速电车一个合法的使用加速性能的空间。当追求速度的激情被释放后,公共道路也更加安全,高性能车也有了出路。这也才是小米su系车的根本出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