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2-27 20:09
艺术风尚

王家卫首部电视剧《繁花》今晚首播,重温20世纪上海市民心灵史

《繁花》有望为2024年严肃文学改编剧开一个好头。
王家卫与《繁花》的上海传奇
胡毓靖

■12月27日,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繁花》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和腾讯视频播出。这部筹备三年的剧集饱受期待,开播前,微博“剧集繁花“阅读量超10亿,腾讯视频站内预约量破300万。

《繁花》是金宇澄201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它以1960至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两条故事线,碎片化地描摹了一幅完整的上海人生活图景,讲述了阿宝、沪生、小毛三个不同家庭背景的上海少年的成长与经历,“表面是饮食男女,里面是山河岁月,时代变迁”。

《繁花》由中央电视台、企鹅影视、上海电影和上海繁花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王家卫的泽东电影制作。2014年到2015年,王家卫获得《繁花》影视化改编权后,曾在不同场合提及要将这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电影和话剧等形式,而今,剧版《繁花》最早与观众见面。

剧版《繁花》以阿宝的故事展开,叙述起点是90年代阿宝跟着爷叔做生意,做外贸、炒股票,摇身一变成人人追捧的宝总,也惹来不少的人情债和麻烦,整日周旋于黄河路的生意场中。

《繁花》全书用改良的吴语方言写就, “建立了一座与南方有关、与城市有关的人情世态的博物馆”,被文学评论家称为20世纪上海市民的心灵史。剧版《繁花》承继了原著浓厚的上海风味,选用了胡歌、马伊琍、唐嫣等一批沪籍演员,播出时观众可选择沪语版和普通话版,密集的对白里,观众可以窥见独属于90年代上海人际交往中的里子和面子。

《繁花》的影视剧改编交在上海出生、香港成长的导演王家卫手上,他和金宇澄惺惺相惜,对何为上海味道共鸣极深。

王家卫曾多次表达对这本小说的喜爱。2014年的香港书展上,王家卫形容他对《繁花》的感觉是“一见如故”,一口气看完,看完“像经历了一生一世”,补白了他去香港后对上海家族生活面貌的想象,“寻回了小时候的记忆线索”。

而《繁花》书中阿宝也的确有一个少年时被送去香港的哥哥,无形中也呼应了王家卫那一代人的成长记忆。这种漂泊的情愫也能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找到线索,在电影《阿飞正传》里,张国荣饰演的阿飞漂泊无归依,执拗地找寻着生母的下落,他形容自己是一只“无脚的鸟”,只有死的时候才能落地。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数钞票......”《繁花》开篇,金宇澄恰巧也用了《阿飞正传》的结尾引出故事。金宇澄在书中说,梁朝伟这半分钟的戏,就是“上海味道”。

从前四集的风格来看,《繁花》是王家卫导演风格与这种“上海味道”的结合。剧中人物独白、黑底白字的字幕、被音乐裹挟的慢镜头、构图的前景遮挡、模糊暧昧的光影等,都是典型的王家卫电影风格。

对城市的怀旧、对旧物的依恋也是贯穿王家卫作品的审美意趣。《蓝莓之夜》《重庆森林》里纽约和香港两座大都市里,人与人之间同样疏离。据《解放日报》报道,2015年上影创作座谈会上,王家卫曾经说过自己改编《繁花》的原因——美国电影是双城记,西海岸是洛杉矶(好莱坞),东海岸是纽约,好莱坞产生作品,纽约产生作者,比如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北京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大本营,而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它有能力成为中国的纽约,它需要自己的故事,而《繁花》就上海的《清明上河图》。

从《花样年华》《2046》到《繁花》,东方意境的怀旧感贯穿其间,张曼玉的旗袍、梁朝伟一直用钢笔写的小说、指尖的香烟,到《繁花》里变成了宝总细嚼慢咽的茶泡饭、派力司香灰色西裤。

王家卫和《繁花》的契合点还在于碎片化。王家卫导演的电影通常很少有连续性的场景,时间也往往是断开的。以《一代宗师》为例,叶问、宫二、一线天常常在时间线上交错出现,故事连贯性常被旁白、字幕打散,叙事讲究精致和留白。

《繁花》的叙事也是如此,时间在1960、1970年代和1990年代间切换,主体也常常游移不定,不同时间段的沪生、阿宝、小毛的故事被碎片化地讲述,读者要花时间慢慢拼凑故事的全貌。全书共有1000多次“不响”,金宇澄解读称,“不响”,即是“无语”,由这个态度可以感受到上海人的聪明,“很多事可以大声疾呼,但也可以一声不响。什么事情都看得明白,但不一定非要点破。”

《繁花》是一部纯方言剧,过去几年在国内剧集中也较为罕见,不同于《山海情》《东北一家人》等使用的北方方言接近于普通话,沪语本身较难理解,《繁花》播放时提供沪语版和普通话版两个版本,一定程度降低了观众追剧的门槛。

同时,剧版《繁花》故事聚焦在阿宝一人身上,是个人命运与时代的风云际会,整体有“沪上盖茨比”的观感,这种叙事模式在近年来国产剧中也比较常见,如宋运辉和《大江大河》,高启强与《狂飙》等,王响与《漫长的季节》等,也能一定程度消解非原著读者观众的距离感。

沪语文化近两年正在迎来一波回暖。Papi酱、G僧东、徐祥等上海博主方言短视频热度不俗,2021年上映的电影《爱情神话》全程使用上海对白,总票房达2.6亿。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吴语所覆盖的江浙沪地区为该片票房主要来源。同时,仅以上海、北京、深圳三城票房计算,就为《爱情神话》贡献了近一半的票房。由此可见,上海方言影视剧在守住地域观众同时,对一线城市观众吸引力也较强。

此外,近年来,传统、严肃文学改编逐渐在影视剧改编重获青睐。今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回响》同名改编剧集播出,同样获奖的孙甘露《千里江山图》将被改编为谍战剧。此外,《战争和人》《张居正》《北上》《主角》等矛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也都传来影视化改编消息。

顺应长视频平台回归理性的行业取向,严肃文学改编作品锚定精品化路线,对近年来的古装偶像剧、职场剧、悬疑剧、现代言情剧形成类型补充,参考曾经《白鹿原》《人世间》的成功,《繁花》也有望为2024年严肃文学改编剧目开一个好头。■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王家卫与《繁花》的上海传奇
2023-12-27 20:09
艺术风尚

王家卫首部电视剧《繁花》今晚首播,重温20世纪上海市民心灵史

《繁花》有望为2024年严肃文学改编剧开一个好头。
胡毓靖

■12月27日,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繁花》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和腾讯视频播出。这部筹备三年的剧集饱受期待,开播前,微博“剧集繁花“阅读量超10亿,腾讯视频站内预约量破300万。

《繁花》是金宇澄201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它以1960至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两条故事线,碎片化地描摹了一幅完整的上海人生活图景,讲述了阿宝、沪生、小毛三个不同家庭背景的上海少年的成长与经历,“表面是饮食男女,里面是山河岁月,时代变迁”。

《繁花》由中央电视台、企鹅影视、上海电影和上海繁花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王家卫的泽东电影制作。2014年到2015年,王家卫获得《繁花》影视化改编权后,曾在不同场合提及要将这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电影和话剧等形式,而今,剧版《繁花》最早与观众见面。

剧版《繁花》以阿宝的故事展开,叙述起点是90年代阿宝跟着爷叔做生意,做外贸、炒股票,摇身一变成人人追捧的宝总,也惹来不少的人情债和麻烦,整日周旋于黄河路的生意场中。

《繁花》全书用改良的吴语方言写就, “建立了一座与南方有关、与城市有关的人情世态的博物馆”,被文学评论家称为20世纪上海市民的心灵史。剧版《繁花》承继了原著浓厚的上海风味,选用了胡歌、马伊琍、唐嫣等一批沪籍演员,播出时观众可选择沪语版和普通话版,密集的对白里,观众可以窥见独属于90年代上海人际交往中的里子和面子。

《繁花》的影视剧改编交在上海出生、香港成长的导演王家卫手上,他和金宇澄惺惺相惜,对何为上海味道共鸣极深。

王家卫曾多次表达对这本小说的喜爱。2014年的香港书展上,王家卫形容他对《繁花》的感觉是“一见如故”,一口气看完,看完“像经历了一生一世”,补白了他去香港后对上海家族生活面貌的想象,“寻回了小时候的记忆线索”。

而《繁花》书中阿宝也的确有一个少年时被送去香港的哥哥,无形中也呼应了王家卫那一代人的成长记忆。这种漂泊的情愫也能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找到线索,在电影《阿飞正传》里,张国荣饰演的阿飞漂泊无归依,执拗地找寻着生母的下落,他形容自己是一只“无脚的鸟”,只有死的时候才能落地。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数钞票......”《繁花》开篇,金宇澄恰巧也用了《阿飞正传》的结尾引出故事。金宇澄在书中说,梁朝伟这半分钟的戏,就是“上海味道”。

从前四集的风格来看,《繁花》是王家卫导演风格与这种“上海味道”的结合。剧中人物独白、黑底白字的字幕、被音乐裹挟的慢镜头、构图的前景遮挡、模糊暧昧的光影等,都是典型的王家卫电影风格。

对城市的怀旧、对旧物的依恋也是贯穿王家卫作品的审美意趣。《蓝莓之夜》《重庆森林》里纽约和香港两座大都市里,人与人之间同样疏离。据《解放日报》报道,2015年上影创作座谈会上,王家卫曾经说过自己改编《繁花》的原因——美国电影是双城记,西海岸是洛杉矶(好莱坞),东海岸是纽约,好莱坞产生作品,纽约产生作者,比如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北京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大本营,而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它有能力成为中国的纽约,它需要自己的故事,而《繁花》就上海的《清明上河图》。

从《花样年华》《2046》到《繁花》,东方意境的怀旧感贯穿其间,张曼玉的旗袍、梁朝伟一直用钢笔写的小说、指尖的香烟,到《繁花》里变成了宝总细嚼慢咽的茶泡饭、派力司香灰色西裤。

王家卫和《繁花》的契合点还在于碎片化。王家卫导演的电影通常很少有连续性的场景,时间也往往是断开的。以《一代宗师》为例,叶问、宫二、一线天常常在时间线上交错出现,故事连贯性常被旁白、字幕打散,叙事讲究精致和留白。

《繁花》的叙事也是如此,时间在1960、1970年代和1990年代间切换,主体也常常游移不定,不同时间段的沪生、阿宝、小毛的故事被碎片化地讲述,读者要花时间慢慢拼凑故事的全貌。全书共有1000多次“不响”,金宇澄解读称,“不响”,即是“无语”,由这个态度可以感受到上海人的聪明,“很多事可以大声疾呼,但也可以一声不响。什么事情都看得明白,但不一定非要点破。”

《繁花》是一部纯方言剧,过去几年在国内剧集中也较为罕见,不同于《山海情》《东北一家人》等使用的北方方言接近于普通话,沪语本身较难理解,《繁花》播放时提供沪语版和普通话版两个版本,一定程度降低了观众追剧的门槛。

同时,剧版《繁花》故事聚焦在阿宝一人身上,是个人命运与时代的风云际会,整体有“沪上盖茨比”的观感,这种叙事模式在近年来国产剧中也比较常见,如宋运辉和《大江大河》,高启强与《狂飙》等,王响与《漫长的季节》等,也能一定程度消解非原著读者观众的距离感。

沪语文化近两年正在迎来一波回暖。Papi酱、G僧东、徐祥等上海博主方言短视频热度不俗,2021年上映的电影《爱情神话》全程使用上海对白,总票房达2.6亿。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吴语所覆盖的江浙沪地区为该片票房主要来源。同时,仅以上海、北京、深圳三城票房计算,就为《爱情神话》贡献了近一半的票房。由此可见,上海方言影视剧在守住地域观众同时,对一线城市观众吸引力也较强。

此外,近年来,传统、严肃文学改编逐渐在影视剧改编重获青睐。今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回响》同名改编剧集播出,同样获奖的孙甘露《千里江山图》将被改编为谍战剧。此外,《战争和人》《张居正》《北上》《主角》等矛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也都传来影视化改编消息。

顺应长视频平台回归理性的行业取向,严肃文学改编作品锚定精品化路线,对近年来的古装偶像剧、职场剧、悬疑剧、现代言情剧形成类型补充,参考曾经《白鹿原》《人世间》的成功,《繁花》也有望为2024年严肃文学改编剧目开一个好头。■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