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8-07 10:55
时政

“参会不意味中国同意任何事”

“参加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表明中方愿意倾听和讨论,并不意味中国需要同意任何事”
乌克兰与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白宫对乌克兰提出新经济要求
陈思佳

■当地时间8月5日至6日,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举行,除美欧等西方国家之外,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代表也受邀出席。沙特外交部7日发表声明称,会议强调了通过国际社会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的重要性。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来自美国、中国、印度、乌克兰等42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参加了本次会议。知情人士透露,与会各国同意就俄乌冲突的全球影响开展更详细的研究,大多数国家愿意在未来几周内以同样的形式再次举行会议。俄罗斯没有被邀请参会。

报道称,由于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正试图争取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此次会议的地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几名西方外交官员透露,选择沙特作为主办国的部分原因是希望邀请中国参会,因为沙特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东道主沙特的外交接触功不可没”。

应沙特邀请,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吉达参会。中方代表此次出席被一些西方媒体视为“重大外交成果”,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方愿意倾听和讨论,绝不意味着中方需要同意乌克兰及其盟友寻求的结果。

《华尔街日报》援引西方外交官的话称,中国被视为推动会谈的关键,有助于将俄罗斯方面的关切纳入讨论,沙特和乌克兰领导层都曾极力要求中国出席会议。中方代表也在会谈期间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直言,“中国能够参加会议是好事”。

西方国家6月曾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过小范围的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当时共有15个国家出席。美媒称,中国受邀参加哥本哈根的会议,但没有出席。

英国路透社6日发文,试图解读中国参加吉达会议的原因。报道援引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的分析称,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俄乌冲突,“但北京也知道,目前西方不太可能接受中国领导的和平倡议……北京不想缺席由非西方领导的其他和平倡议。”

孙韵认为,中国派代表出席吉达会议,不代表中方会同意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寻求的结果,“参加会议表明中方愿意倾听和讨论,但绝不意味着中国最终需要同意任何事情。”

对于俄乌冲突,中方早已多次阐明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重申,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通过对话谈判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

在俄乌冲突的当事双方看来,吉达会议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美国彭博社称,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想要在会谈中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寻求有利于乌克兰的谈判条件。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还发文称,会议就“建立公正、牢固的和平的关键原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磋商。

但会上的各方表态显示,许多国家没有改变中立的立场。巴西代表团团长、总统外交政策顾问塞尔索·阿莫里姆表示,谈判必须包含有关各方,“虽然乌克兰是‘最大受害者’,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的和平,就必须让俄罗斯以某种方式参与这一进程。”

俄罗斯没有受邀参加本次会议,莫斯科对此发出了“复杂的信号”。克里姆林宫表示将密切关注会议结果,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却将讨论称为“一场骗局”。

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6日对塔斯社表示,吉达会议表明西方国家试图“动员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支持乌克兰的和平方案,“这一努力必然会失败”。但他同时表示金砖国家成员国参加会议可以向西方国家传递一些理智的观点,可能带来“某些益处”。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6日还邀请多名俄专家讨论对吉达会议的看法。俄政治学者安德烈·杜布诺夫直言,俄军在战场上依然占据优势,很难想象莫斯科会主动让步。他形容吉达会议是一次“大型公关活动”,“外交需要沉默和保密,沙特的会议尚没有这样的迹象。它更像是政治会议,而不是寻求通过外交解决问题。”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总干事伊万·季莫费耶夫则表示,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和平计划都不太可能被俄方接受。他认为,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俄乌关系矛盾引发的,也涉及莫斯科与西方集团之间的安全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就无法指望有持久的解决方案。■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中美关系美中经济脱钩催生“新冷战”阴云
    印巴冲突升级背后:武器贸易折射中美角力

    传统上不结盟的印度近年来日益增加从美国和西方的武器采购,巴基斯坦则加深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印巴之间的地区冲突正被中美间的大国博弈重塑,安全局势趋于复杂化。


  • 习近平普京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合组织在世界舞台上究竟有多重要
    美媒: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中俄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他们驳斥了所谓美国“双遏制”企图,誓言“中俄将加强协调配合”。习近平还谈到两人保持互信的重要性。


  • GPT-4首次亮相,在消费办公工具人工智能的竞赛中,谷歌击败微软
    AI对谷歌的威胁变得真切起来

    苹果公司一位高管周三表示,过去两个月,通过Safari网络浏览器进行的谷歌搜索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已经20多年没发生过了”。


  • 贸易港口关税战冲击下,中国发往美国的航运货运量骤降
    中国4月份出口增速仍保持韧性

    尽管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但中国4月份出口仍同比增长8.1%。这一结果超出预期2.5%的增幅。


乌克兰与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白宫对乌克兰提出新经济要求
2023-08-07 10:55
时政

“参会不意味中国同意任何事”

“参加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表明中方愿意倾听和讨论,并不意味中国需要同意任何事”
陈思佳

■当地时间8月5日至6日,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举行,除美欧等西方国家之外,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代表也受邀出席。沙特外交部7日发表声明称,会议强调了通过国际社会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的重要性。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来自美国、中国、印度、乌克兰等42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参加了本次会议。知情人士透露,与会各国同意就俄乌冲突的全球影响开展更详细的研究,大多数国家愿意在未来几周内以同样的形式再次举行会议。俄罗斯没有被邀请参会。

报道称,由于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正试图争取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此次会议的地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几名西方外交官员透露,选择沙特作为主办国的部分原因是希望邀请中国参会,因为沙特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东道主沙特的外交接触功不可没”。

应沙特邀请,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吉达参会。中方代表此次出席被一些西方媒体视为“重大外交成果”,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方愿意倾听和讨论,绝不意味着中方需要同意乌克兰及其盟友寻求的结果。

《华尔街日报》援引西方外交官的话称,中国被视为推动会谈的关键,有助于将俄罗斯方面的关切纳入讨论,沙特和乌克兰领导层都曾极力要求中国出席会议。中方代表也在会谈期间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直言,“中国能够参加会议是好事”。

西方国家6月曾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过小范围的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当时共有15个国家出席。美媒称,中国受邀参加哥本哈根的会议,但没有出席。

英国路透社6日发文,试图解读中国参加吉达会议的原因。报道援引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的分析称,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俄乌冲突,“但北京也知道,目前西方不太可能接受中国领导的和平倡议……北京不想缺席由非西方领导的其他和平倡议。”

孙韵认为,中国派代表出席吉达会议,不代表中方会同意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寻求的结果,“参加会议表明中方愿意倾听和讨论,但绝不意味着中国最终需要同意任何事情。”

对于俄乌冲突,中方早已多次阐明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重申,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通过对话谈判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

在俄乌冲突的当事双方看来,吉达会议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美国彭博社称,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想要在会谈中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寻求有利于乌克兰的谈判条件。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还发文称,会议就“建立公正、牢固的和平的关键原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磋商。

但会上的各方表态显示,许多国家没有改变中立的立场。巴西代表团团长、总统外交政策顾问塞尔索·阿莫里姆表示,谈判必须包含有关各方,“虽然乌克兰是‘最大受害者’,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的和平,就必须让俄罗斯以某种方式参与这一进程。”

俄罗斯没有受邀参加本次会议,莫斯科对此发出了“复杂的信号”。克里姆林宫表示将密切关注会议结果,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却将讨论称为“一场骗局”。

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6日对塔斯社表示,吉达会议表明西方国家试图“动员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支持乌克兰的和平方案,“这一努力必然会失败”。但他同时表示金砖国家成员国参加会议可以向西方国家传递一些理智的观点,可能带来“某些益处”。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6日还邀请多名俄专家讨论对吉达会议的看法。俄政治学者安德烈·杜布诺夫直言,俄军在战场上依然占据优势,很难想象莫斯科会主动让步。他形容吉达会议是一次“大型公关活动”,“外交需要沉默和保密,沙特的会议尚没有这样的迹象。它更像是政治会议,而不是寻求通过外交解决问题。”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总干事伊万·季莫费耶夫则表示,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和平计划都不太可能被俄方接受。他认为,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俄乌关系矛盾引发的,也涉及莫斯科与西方集团之间的安全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就无法指望有持久的解决方案。■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