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06 10:03
商业与经济

对美国来说,要么赢得帕斯山,要么失败,否则中国将夺取稀土霸主地位

中国花了数十年时间在稀土领域建立起领先地位。如今,美国想要夺回其原有的供应链——这还能实现吗?
中美科技卫星混战会成为中美太空竞争的最后战场吗?
Alice Li and Kandy Wong



从消费电子产品到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战斗机,各种产品都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控着稀土供应链。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如何逐渐在稀土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美国目前如何努力加强其稀土资源和生产。

近半个世纪以来,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山一直是全球主要的稀土元素供应地,如今,它再次承担起挖掘名副其实的金属和矿物宝库的重任,美国希望借此弥合与中国在日益重要的稀土行业中的供应差距。

美国国防部投入了数亿美元,动用大量公共资金来恢复这座历史坎坷的矿山。

2002 年,由于环境问题,芒廷帕斯矿被关闭。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执政初期,私营企业莫利矿业公司 (Molycorp Minerals) 成立,芒廷帕斯矿得以重新复苏。



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投资约15亿美元恢复生产,提升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竞争力。但2015年,随着该公司破产,这项努力戛然而止。

在此后的十年里,华盛顿逐渐意识到北京控制稀土市场的现实,并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在双方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中最大的筹码。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的政府正加紧努力,试图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加大力度减少美国对中国在军事武器、半导体、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等各种产品原材料方面的深度依赖。

为回击特朗普4月份的“解放日”关税,中国收紧了七种关键元素的出口。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赋予它们特殊的磁性。此举影响深远,波及全球各地的工厂,并加速了它们减少对中国深度依赖的努力。

但要削弱中国在稀土价值链几乎每个环节根深蒂固的主导地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从芒廷帕斯成为供应链中一股强大力量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储量,打造并完善了一条由国家支持的一体化供应链,其成本结构令大多数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打破中国对稀土的控制极其困难,而且越来越难
塞巴斯蒂安·康坦·特里罗-菲格罗亚

“中国稀土行业的主导地位源于刻意的国家政策,而非运气,”驻香港的地缘政治分析师塞巴斯蒂安·康廷·特里洛-菲格罗亚(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一直将其视为战略资产,大力投资于稀土的开采、研究、精炼和制造。其他企业则因利润率低和环境成本而退出(该行业);中国则扩大规模,吸收早期亏损,从而锁定长期控制权。”

“打破中国对稀土的控制极其困难,而且越来越难。”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其中大量中重稀土元素矿床集中在其南部地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1987年发表了著名言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最重要的轻稀土元素之一是钕——电动汽车磁铁的关键材料。

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是高性能磁体和航空航天部件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钇在激光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尽管稀土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其商业回报却微薄。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MARC集团的数据, 2024年全球稀土元素市场价值为124.4亿美元。该数字包括稀土供应链的下游产品,例如磁铁、镍氢电池和柴油发动机。相比之下,这一数字约相当于苹果去年3910亿美元营收的3%。

然而,中国利用规模经济实现了成本效益最大化,成功地在这一领域蓬勃发展,同时对稀土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容忍度。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很少以纯金属形式存在,通常分散在复杂的矿石中。尤其是中重稀土元素,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肉眼难以察觉。

因此,提取和分离过程对于获取工业用高纯度稀土元素至关重要。

尽管美国在20世纪中期率先采用了成本高昂的稀土提取方法,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开发出一种更经济的提取方法,即使用硫酸。此前,1969年,中国在江西发现了一处丰富的稀土矿床。

然而,硫酸溶液腐蚀性极强,当大量这种溶液被施用于森林砍伐区或采矿区时,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

稀土元素开采后,含有有毒元素的残留废物通常会留在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水,对饮用水供应构成严重威胁,并阻碍农业活动。

尽管存在环境污染,这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还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凭借丰富的稀土资源,中国在20世纪末已成为稀土市场的霸主。

特里洛-菲格罗亚表示:“中国通过污染和规模来削减成本,而其他国家则只能在拖延、绿色觉醒政策或不干净的手段之间做出选择。”

“耐污染性加速了生产,并允许采用更脏、更便宜的方法。这可以保持低成本,并将受监管限制的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1981年,中国出口了2800吨稀土原材料。根据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23年发布的一份关于“迎接新的稀土供应格局”的研究报告,到1995年,中国的出口量首次超过美国,达到2.7万吨。

随着中国稀土出口激增并涌入全球市场,这种关键矿物及其合金的价格暴跌。

中金公司指出,氧化镨钕(生产高强度永磁体的关键原材料)的全球价格从 1989 年的每吨 12 万美元左右下跌至 1993 年的每吨 4 万美元,到 2001 年又跌至每吨 6,200 美元。

中国稀土行业的快速扩张和竞争性定价逐渐淘汰了海外竞争对手,美国于1994年成为稀土精矿的净进口国。

亚太经济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拉吉夫·比斯瓦斯指出:“中国作为低成本稀土元素加工中心的竞争力,为其他国家发展具有商业利润的替代性稀土元素加工中心设置了重大障碍。”他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且国家进行战略性投资。

中国稀土行业的所有主要矿业公司要么是国有企业,要么与政府关系密切,这使得它们能够建立大规模的冶炼业务。

与此同时,中国相对较低的电力成本也支持从提取的化合物中大量提炼稀土金属。

东海证券上个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稀土冶炼是高能耗产业。如果在欧洲或美国建立类似的项目,电力成本通常会比中国高出好几倍。”

报告指出,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冶炼分离能力、69%的稀土合金冶炼能力。

东海的分析师还估计,中国占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的 85%,稀土永磁材料是电动汽车、机器人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部件。

由于磁铁在先进制造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成为贸易紧张局势的焦点,中国于四月份限制了磁铁的出口,以应对美国提高关税。

继 4 月和 5 月暴跌约 50% 之后,随着 6 月份中美贸易官员在伦敦举行会谈后中国加快了出口许可证审批速度,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在 6 月份出现反弹。
几十年前,中国最初只是稀土矿开采和精炼国,而非磁铁主要生产国。但随着国内产量激增、出口价格暴跌,政府于1998年引入了出口配额,并于2006年征收了出口税,以控制破坏性的价格竞争。

中金公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这些政策举措促使全球磁铁制造商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有助于缩小技术差距,并加速中国向下游磁铁加工领域的推进。”

1998年,美国钕磁铁制造商麦格昆磁(Magnequench)——五角大楼的供应商——被投资者收购后,开始在天津建厂。这些投资者包括两家中国国有企业,其中一家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北京中科三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2003年,麦格昆磁关闭了其在美国的最后一家工厂。

同样,2000 年,日本磁铁制造商精工爱普生将所有粘结钕磁铁生产转移到上海,并与北京中科三环高科技公司合作。


磁铁生产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关键技术壁垒,因为只有中国和日本拥有这项技术
Dario Pong,Ferro Resources

如今,像北京中科三环这样的公司可以生产音圈执行器——一种利用磁场和线圈产生力的线性电动机。钕磁铁的这种精密应用长期以来一直由日本制造商主导。

由于中国花费数十年时间开发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稀土行业站稳了脚跟,分析人士预测,美国重振国内稀土产业并挑战中国的努力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

除了五角大楼对拥有 Mountain Pass 矿的 MP Materials 的投资外,苹果还与该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 5 亿美元的四年期协议,以确保稀土磁体的供应。

MP Materials 公司今年 1 月宣布,已开始试生产汽车级烧结钕铁硼磁体,并已开始生产钕镨金属。

“现在美国正强行重返市场,”特里洛-菲格罗亚说。“这与利润或市场份额无关,而是一个国家安全项目。”

“MP 仍未完成,但它的支持表明华盛顿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整个价值链的决心。然而,这一努力面临障碍。”

他说,由于北京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重建将需要美国多年的昂贵投资和持久的政治耐力。

“与此同时,北京可能随时收紧出口或降低价格,以削弱美国的进步。”

美国致力于加强稀土生产力,并一直在寻找全球合作伙伴。

为了资助格陵兰岛南部的一个稀土项目,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Critical Metals 今年 6 月表示,已从美国进出口银行获得高达 1.2 亿美元的贷款。

同样在六月,美国资源公司宣布与一家印度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专注于从报废产品中回收稀土磁铁并从中提取稀土元素。

但香港 Ferro Resources 创始人达里奥·庞 (Dario Pong) 表示,尽管印度拥有世界第五大稀土元素储量,但在该行业“落后太多”。

而美国可能也需要 10 年时间才能奠定制造磁铁的基础,从采矿到分离和磁铁生产。

庞说:“即使美国或其他国家能够成功完成基本工作,他们最终也必须在整个过程中使用来自中国的设备。”

“磁铁生产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关键技术壁垒,因为只有中国和日本拥有这项技术,”他解释道。“就连日本排名前三的磁铁生产商也在中国生产。”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最受欢迎(图文左右滑动)
OR
+
中美科技卫星混战会成为中美太空竞争的最后战场吗?
2025-08-06 10:03
商业与经济

对美国来说,要么赢得帕斯山,要么失败,否则中国将夺取稀土霸主地位

中国花了数十年时间在稀土领域建立起领先地位。如今,美国想要夺回其原有的供应链——这还能实现吗?
Alice Li and Kandy Wong



从消费电子产品到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战斗机,各种产品都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控着稀土供应链。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如何逐渐在稀土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美国目前如何努力加强其稀土资源和生产。

近半个世纪以来,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山一直是全球主要的稀土元素供应地,如今,它再次承担起挖掘名副其实的金属和矿物宝库的重任,美国希望借此弥合与中国在日益重要的稀土行业中的供应差距。

美国国防部投入了数亿美元,动用大量公共资金来恢复这座历史坎坷的矿山。

2002 年,由于环境问题,芒廷帕斯矿被关闭。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执政初期,私营企业莫利矿业公司 (Molycorp Minerals) 成立,芒廷帕斯矿得以重新复苏。



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投资约15亿美元恢复生产,提升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竞争力。但2015年,随着该公司破产,这项努力戛然而止。

在此后的十年里,华盛顿逐渐意识到北京控制稀土市场的现实,并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在双方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中最大的筹码。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的政府正加紧努力,试图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加大力度减少美国对中国在军事武器、半导体、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等各种产品原材料方面的深度依赖。

为回击特朗普4月份的“解放日”关税,中国收紧了七种关键元素的出口。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赋予它们特殊的磁性。此举影响深远,波及全球各地的工厂,并加速了它们减少对中国深度依赖的努力。

但要削弱中国在稀土价值链几乎每个环节根深蒂固的主导地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从芒廷帕斯成为供应链中一股强大力量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储量,打造并完善了一条由国家支持的一体化供应链,其成本结构令大多数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打破中国对稀土的控制极其困难,而且越来越难
塞巴斯蒂安·康坦·特里罗-菲格罗亚

“中国稀土行业的主导地位源于刻意的国家政策,而非运气,”驻香港的地缘政治分析师塞巴斯蒂安·康廷·特里洛-菲格罗亚(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一直将其视为战略资产,大力投资于稀土的开采、研究、精炼和制造。其他企业则因利润率低和环境成本而退出(该行业);中国则扩大规模,吸收早期亏损,从而锁定长期控制权。”

“打破中国对稀土的控制极其困难,而且越来越难。”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其中大量中重稀土元素矿床集中在其南部地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1987年发表了著名言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最重要的轻稀土元素之一是钕——电动汽车磁铁的关键材料。

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是高性能磁体和航空航天部件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钇在激光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尽管稀土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其商业回报却微薄。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MARC集团的数据, 2024年全球稀土元素市场价值为124.4亿美元。该数字包括稀土供应链的下游产品,例如磁铁、镍氢电池和柴油发动机。相比之下,这一数字约相当于苹果去年3910亿美元营收的3%。

然而,中国利用规模经济实现了成本效益最大化,成功地在这一领域蓬勃发展,同时对稀土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容忍度。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很少以纯金属形式存在,通常分散在复杂的矿石中。尤其是中重稀土元素,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肉眼难以察觉。

因此,提取和分离过程对于获取工业用高纯度稀土元素至关重要。

尽管美国在20世纪中期率先采用了成本高昂的稀土提取方法,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开发出一种更经济的提取方法,即使用硫酸。此前,1969年,中国在江西发现了一处丰富的稀土矿床。

然而,硫酸溶液腐蚀性极强,当大量这种溶液被施用于森林砍伐区或采矿区时,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

稀土元素开采后,含有有毒元素的残留废物通常会留在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水,对饮用水供应构成严重威胁,并阻碍农业活动。

尽管存在环境污染,这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还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凭借丰富的稀土资源,中国在20世纪末已成为稀土市场的霸主。

特里洛-菲格罗亚表示:“中国通过污染和规模来削减成本,而其他国家则只能在拖延、绿色觉醒政策或不干净的手段之间做出选择。”

“耐污染性加速了生产,并允许采用更脏、更便宜的方法。这可以保持低成本,并将受监管限制的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1981年,中国出口了2800吨稀土原材料。根据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23年发布的一份关于“迎接新的稀土供应格局”的研究报告,到1995年,中国的出口量首次超过美国,达到2.7万吨。

随着中国稀土出口激增并涌入全球市场,这种关键矿物及其合金的价格暴跌。

中金公司指出,氧化镨钕(生产高强度永磁体的关键原材料)的全球价格从 1989 年的每吨 12 万美元左右下跌至 1993 年的每吨 4 万美元,到 2001 年又跌至每吨 6,200 美元。

中国稀土行业的快速扩张和竞争性定价逐渐淘汰了海外竞争对手,美国于1994年成为稀土精矿的净进口国。

亚太经济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拉吉夫·比斯瓦斯指出:“中国作为低成本稀土元素加工中心的竞争力,为其他国家发展具有商业利润的替代性稀土元素加工中心设置了重大障碍。”他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且国家进行战略性投资。

中国稀土行业的所有主要矿业公司要么是国有企业,要么与政府关系密切,这使得它们能够建立大规模的冶炼业务。

与此同时,中国相对较低的电力成本也支持从提取的化合物中大量提炼稀土金属。

东海证券上个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稀土冶炼是高能耗产业。如果在欧洲或美国建立类似的项目,电力成本通常会比中国高出好几倍。”

报告指出,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冶炼分离能力、69%的稀土合金冶炼能力。

东海的分析师还估计,中国占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的 85%,稀土永磁材料是电动汽车、机器人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部件。

由于磁铁在先进制造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成为贸易紧张局势的焦点,中国于四月份限制了磁铁的出口,以应对美国提高关税。

继 4 月和 5 月暴跌约 50% 之后,随着 6 月份中美贸易官员在伦敦举行会谈后中国加快了出口许可证审批速度,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在 6 月份出现反弹。
几十年前,中国最初只是稀土矿开采和精炼国,而非磁铁主要生产国。但随着国内产量激增、出口价格暴跌,政府于1998年引入了出口配额,并于2006年征收了出口税,以控制破坏性的价格竞争。

中金公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这些政策举措促使全球磁铁制造商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有助于缩小技术差距,并加速中国向下游磁铁加工领域的推进。”

1998年,美国钕磁铁制造商麦格昆磁(Magnequench)——五角大楼的供应商——被投资者收购后,开始在天津建厂。这些投资者包括两家中国国有企业,其中一家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北京中科三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2003年,麦格昆磁关闭了其在美国的最后一家工厂。

同样,2000 年,日本磁铁制造商精工爱普生将所有粘结钕磁铁生产转移到上海,并与北京中科三环高科技公司合作。


磁铁生产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关键技术壁垒,因为只有中国和日本拥有这项技术
Dario Pong,Ferro Resources

如今,像北京中科三环这样的公司可以生产音圈执行器——一种利用磁场和线圈产生力的线性电动机。钕磁铁的这种精密应用长期以来一直由日本制造商主导。

由于中国花费数十年时间开发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稀土行业站稳了脚跟,分析人士预测,美国重振国内稀土产业并挑战中国的努力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

除了五角大楼对拥有 Mountain Pass 矿的 MP Materials 的投资外,苹果还与该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 5 亿美元的四年期协议,以确保稀土磁体的供应。

MP Materials 公司今年 1 月宣布,已开始试生产汽车级烧结钕铁硼磁体,并已开始生产钕镨金属。

“现在美国正强行重返市场,”特里洛-菲格罗亚说。“这与利润或市场份额无关,而是一个国家安全项目。”

“MP 仍未完成,但它的支持表明华盛顿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整个价值链的决心。然而,这一努力面临障碍。”

他说,由于北京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重建将需要美国多年的昂贵投资和持久的政治耐力。

“与此同时,北京可能随时收紧出口或降低价格,以削弱美国的进步。”

美国致力于加强稀土生产力,并一直在寻找全球合作伙伴。

为了资助格陵兰岛南部的一个稀土项目,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Critical Metals 今年 6 月表示,已从美国进出口银行获得高达 1.2 亿美元的贷款。

同样在六月,美国资源公司宣布与一家印度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专注于从报废产品中回收稀土磁铁并从中提取稀土元素。

但香港 Ferro Resources 创始人达里奥·庞 (Dario Pong) 表示,尽管印度拥有世界第五大稀土元素储量,但在该行业“落后太多”。

而美国可能也需要 10 年时间才能奠定制造磁铁的基础,从采矿到分离和磁铁生产。

庞说:“即使美国或其他国家能够成功完成基本工作,他们最终也必须在整个过程中使用来自中国的设备。”

“磁铁生产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关键技术壁垒,因为只有中国和日本拥有这项技术,”他解释道。“就连日本排名前三的磁铁生产商也在中国生产。”


相关内容(图文左右滑动)
OR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