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7-29 17:08
时政

“掌控叙事”:呼吁中国掌控叙事并与亚洲接触以抗衡西方

中国政治、媒体和政党意识形态专家认为,话语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
红旗“掌控叙事”:呼吁中国掌控叙事并与亚洲接触以抗衡西方
Meredith Chen



中国专家表示,中国必须利用其新的文化符号,并保持与亚洲各地学者的开放互动,以重塑其全球信息,并敦促北京方面平衡他们所说的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叙事。

他们还指出,北京应该在制定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和规范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以使软实力与中国的增长保持一致,特别是在美国硬实力的基础显得日益脆弱的情况下。

著名政治学家郑永年表示,中国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塑造“亚洲叙事”中发挥主导作用,邀请更多亚洲学者参与,寻求共识,促进对话,以抵制西方话语的根深蒂固的主导地位。

他在 7 月 17 日接受中宣部下属的中国国际传播集团亚太分部的采访时表示,亚洲价值观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原则,亚洲地区应该回归基于共识的政治传统。

“长期以来,西方话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大多数中国学者都接受过这种框架下的教育。因此,中国一直难以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今,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但这需要时间,”他说。

中国必须在塑造亚洲话语的下一阶段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应对。你不能像美国那样,把现成的叙事强加于人。

专家表示,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美国从参与国际事务转向更加关注国内事务,而全球南方国家和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则寻求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话语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

美国本月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文化和教育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进一步推动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内让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一系列全球机构的努力。

本月,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正式停止了其对外援助计划。

郑表示,美国过于强调所谓的软实力,而忽视了支撑其发展的“硬实力”,尤其是其制造业基础。他表示,真正的软实力是硬实力的软运用。

他补充说,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拥有强大的文明、经济和社会基础,可以塑造亚洲叙事。

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表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尚未赶上其不断增长的硬实力,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仍然有限,缺乏清晰度和有效的影响力。

她在7月22日首次发表于国务院直属报纸《经济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日益复杂严峻,提升全球传播能力、突破西方主导的中国叙事壁垒显得尤为紧迫。”

中央党校讲师陈劲本月在党刊《理论建设》上撰文指出,尽管新兴经济体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全球话语格局仍是“西强东弱”的不平衡格局,这一说法在中国政界和学术界长期使用。

他说,西方政客、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媒体试图通过西方民主、法治、公民社会和言论自由的视角,将中国的现代化描述为与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相矛盾。

例如,陈表示,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量子通信和无人机方面的进步与安全和隐私问题联系起来,“试图将中国的技术发展描绘成对国际社会的潜在威胁”。

“如果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能在国际话语中得到客观准确的呈现,将会损害中国的全球形象,并减少在全球治理、贸易和技术交流方面的合作机会。”

他举例说,中国必须阻止西方的叙述将其排除在全球南方的定义之外。

北京大学的程曼丽教授写道:“中国必须摆脱由其他国家塑造的形象,而是掌控自己的叙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值得信赖、可爱和受人尊敬的国家。”

她列举了近年来在全球引发热烈讨论的中国科技和文化产品,包括《深寻人工智能》、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破纪录的动画电影《哪吒》。

“这些新兴文化形态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方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话语权,最终改变全球信息传播不平衡的现状。”程曼丽写道。

中央党校讲师陈志坚表示,新兴技术缺乏全球标准和规范,这为中国从规则遵守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提供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增强了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也让更多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他以人工智能治理为例,指出中国可能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周六,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呼吁建立一个国际中心,以更好地协调全球人工智能合作,避免其沦为少数国家的“独家游戏”。此前,北京已于2023年提出了名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框架。

陈志坚表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把高技术人才培养成标准化专家,鼓励科研院所、大型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增强中国在全球科技和产业规范制定中的影响力。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红旗“掌控叙事”:呼吁中国掌控叙事并与亚洲接触以抗衡西方
2025-07-29 17:08
时政

“掌控叙事”:呼吁中国掌控叙事并与亚洲接触以抗衡西方

中国政治、媒体和政党意识形态专家认为,话语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
广告
OR
+
Meredith Chen



中国专家表示,中国必须利用其新的文化符号,并保持与亚洲各地学者的开放互动,以重塑其全球信息,并敦促北京方面平衡他们所说的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叙事。

他们还指出,北京应该在制定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和规范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以使软实力与中国的增长保持一致,特别是在美国硬实力的基础显得日益脆弱的情况下。

著名政治学家郑永年表示,中国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塑造“亚洲叙事”中发挥主导作用,邀请更多亚洲学者参与,寻求共识,促进对话,以抵制西方话语的根深蒂固的主导地位。

他在 7 月 17 日接受中宣部下属的中国国际传播集团亚太分部的采访时表示,亚洲价值观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原则,亚洲地区应该回归基于共识的政治传统。

“长期以来,西方话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大多数中国学者都接受过这种框架下的教育。因此,中国一直难以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今,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但这需要时间,”他说。

中国必须在塑造亚洲话语的下一阶段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应对。你不能像美国那样,把现成的叙事强加于人。

专家表示,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美国从参与国际事务转向更加关注国内事务,而全球南方国家和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则寻求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话语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

美国本月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文化和教育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进一步推动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内让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一系列全球机构的努力。

本月,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正式停止了其对外援助计划。

郑表示,美国过于强调所谓的软实力,而忽视了支撑其发展的“硬实力”,尤其是其制造业基础。他表示,真正的软实力是硬实力的软运用。

他补充说,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拥有强大的文明、经济和社会基础,可以塑造亚洲叙事。

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表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尚未赶上其不断增长的硬实力,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仍然有限,缺乏清晰度和有效的影响力。

她在7月22日首次发表于国务院直属报纸《经济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日益复杂严峻,提升全球传播能力、突破西方主导的中国叙事壁垒显得尤为紧迫。”

中央党校讲师陈劲本月在党刊《理论建设》上撰文指出,尽管新兴经济体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全球话语格局仍是“西强东弱”的不平衡格局,这一说法在中国政界和学术界长期使用。

他说,西方政客、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媒体试图通过西方民主、法治、公民社会和言论自由的视角,将中国的现代化描述为与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相矛盾。

例如,陈表示,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量子通信和无人机方面的进步与安全和隐私问题联系起来,“试图将中国的技术发展描绘成对国际社会的潜在威胁”。

“如果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能在国际话语中得到客观准确的呈现,将会损害中国的全球形象,并减少在全球治理、贸易和技术交流方面的合作机会。”

他举例说,中国必须阻止西方的叙述将其排除在全球南方的定义之外。

北京大学的程曼丽教授写道:“中国必须摆脱由其他国家塑造的形象,而是掌控自己的叙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值得信赖、可爱和受人尊敬的国家。”

她列举了近年来在全球引发热烈讨论的中国科技和文化产品,包括《深寻人工智能》、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破纪录的动画电影《哪吒》。

“这些新兴文化形态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方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话语权,最终改变全球信息传播不平衡的现状。”程曼丽写道。

中央党校讲师陈志坚表示,新兴技术缺乏全球标准和规范,这为中国从规则遵守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提供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增强了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也让更多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他以人工智能治理为例,指出中国可能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周六,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呼吁建立一个国际中心,以更好地协调全球人工智能合作,避免其沦为少数国家的“独家游戏”。此前,北京已于2023年提出了名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框架。

陈志坚表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把高技术人才培养成标准化专家,鼓励科研院所、大型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增强中国在全球科技和产业规范制定中的影响力。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