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6-27 17:27
商业与经济

Labubu的最大威胁不是Wakuku 也不是Lafufu

泡泡玛特国际集团2025年股价暴涨178%,市值达430亿美元;尽管两者可能蚕食Labubu的部分业务,但均无法使其垮台。
泡泡玛特中国新消费趋势:不想买房,钟情拉布布和奶茶
Bloomberg



Labubu,这个长着尖耳朵和九颗锯齿状牙齿的精灵般毛绒玩具,已成为全球的现象级存在,连蕾哈娜(Rihanna)、杜阿·利帕(Dua Lipa)等明星都对其青睐有加。从新加坡到伦敦的门店全线售罄,而不久前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个真人大小的Labubu更是拍出了高达15万美元的天价。在社交媒体的一片热议中,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见证的是新时代收藏品的崛起,还是一个注定转瞬即逝的潮流?

投资者无疑想了解其中缘由。作为这款热门玩具背后的中国制造商,泡泡玛特国际集团2025年股价暴涨178%,市值达430亿美元,比三丽鸥(Sanrio)和美泰(Mattel)两家公司市值总和的两倍还多——这两家公司分别是深受喜爱的Hello Kitty和芭比娃娃的母公司。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实现倍增,至130亿元(18亿美元),毛利率高达67%,盈利能力约为普通玩具制造商的两倍,实现营业利润40亿元,较2023年的10亿元显著提升。

然而,外界担忧模仿品可能削弱Labubu的品牌形象——这正是泡泡玛特超额利润的根基。生活零售连锁名创优品(Miniso Group Holding Ltd.)推出了Wakuku:这个带着似曾相识调皮笑容的圆胖角色,讲述着森林中叛逆野孩子的故事。该玩偶同样采用盲盒形式销售,这一巧妙的营销手法正是泡泡玛特首创的惊喜营销模式。名创优品采取这一策略目前收效显著:Wakuku玩偶已在其中国旗舰店引发排队热潮。与此同时,2025年3月通过收购最终获得Wakuku知识产权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量子之歌(QuantaSing),年内股价飙升了365%。

此外还有Lafufu——收藏者对充斥网络市场的仿冒Labubu玩偶的称呼。这些廉价仿制品有着歪斜的面孔和错位的四肢,却凭借自身特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在“丑陋”程度上与正品一较高下。毕竟,Labubu之所以走红,正是因为其古怪却不失可爱的外观,而那些定制的Lafufu通过独特的服饰或表情,进一步凸显了这种美学风格。

尽管两者可能蚕食Labubu的部分业务,但均无法使其垮台:Wakuku仍属于更具利润空间的设计师玩具品类,未在价格上与泡泡玛特形成直接竞争;而Lafufu的拥有者往往最终会购买正品,至少是为定制玩偶建立参考标准。至于官媒对盲盒销售的警示,Labubu作为品牌已不再依赖这一营销工具。

事实上,对Labubu作为收藏品吸引力的最大威胁,在于泡泡玛特与玩具转售者之间的微妙博弈:一方面,若玩偶大量落入黄牛手中,公司将难以培育广泛的粉丝群体;另一方面,若没有具韧性的二手市场,Labubu便无法跻身奢侈品行列——在经济下行时,消费者往往会追捧具有更高转售价值的奢侈品。

6月18日,即中国为期一个月的购物节的最后一天,泡泡玛特检测了这种韧性,启动了第三代Labubu毛绒玩具的首次线上预售。尽管这为公司盈利带来巨大成功——预售收入预计超过5亿元——却重创了二手市场。受“公司将比以往更快、更频繁地清库存”的担忧影响,该玩偶的平均交易价格暴跌达40%。

在此次突袭预售前,一款99元的玩具在二级市场大致可以卖到200至500元。换言之,转售者从Labubu身上赚取的利润甚至超过了制造商。然而,随着未来几个月更多消费者收到玩偶,Labubu的二手市场将呈现何种态势?套利者的盈利逻辑是否还能成立?

眼下,泡泡玛特最大的难题在于厘清Labubu销量中被转售者分走的比例。对于茅台等烈性白酒这类奢侈品,行业分析师能大致估算出转售者多年来的囤积量,从而让生产商贵州茅台(1403.090, -16.91, -1.19%)公司知晓应向市场投放多少新货源,同时维持稀缺性以确保品牌专属性。但Labubu的这类信息根本无从获取,因为它仍是一个新兴现象,社交媒体的喧嚣还可能干扰判断。

当然,泡泡玛特理应为Labubu的走红感到欣喜。但近来,这个造型古怪的玩偶正变得有些难以掌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泡泡玛特中国新消费趋势:不想买房,钟情拉布布和奶茶
2025-06-27 17:27
商业与经济

Labubu的最大威胁不是Wakuku 也不是Lafufu

泡泡玛特国际集团2025年股价暴涨178%,市值达430亿美元;尽管两者可能蚕食Labubu的部分业务,但均无法使其垮台。
Bloomberg



Labubu,这个长着尖耳朵和九颗锯齿状牙齿的精灵般毛绒玩具,已成为全球的现象级存在,连蕾哈娜(Rihanna)、杜阿·利帕(Dua Lipa)等明星都对其青睐有加。从新加坡到伦敦的门店全线售罄,而不久前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个真人大小的Labubu更是拍出了高达15万美元的天价。在社交媒体的一片热议中,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见证的是新时代收藏品的崛起,还是一个注定转瞬即逝的潮流?

投资者无疑想了解其中缘由。作为这款热门玩具背后的中国制造商,泡泡玛特国际集团2025年股价暴涨178%,市值达430亿美元,比三丽鸥(Sanrio)和美泰(Mattel)两家公司市值总和的两倍还多——这两家公司分别是深受喜爱的Hello Kitty和芭比娃娃的母公司。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实现倍增,至130亿元(18亿美元),毛利率高达67%,盈利能力约为普通玩具制造商的两倍,实现营业利润40亿元,较2023年的10亿元显著提升。

然而,外界担忧模仿品可能削弱Labubu的品牌形象——这正是泡泡玛特超额利润的根基。生活零售连锁名创优品(Miniso Group Holding Ltd.)推出了Wakuku:这个带着似曾相识调皮笑容的圆胖角色,讲述着森林中叛逆野孩子的故事。该玩偶同样采用盲盒形式销售,这一巧妙的营销手法正是泡泡玛特首创的惊喜营销模式。名创优品采取这一策略目前收效显著:Wakuku玩偶已在其中国旗舰店引发排队热潮。与此同时,2025年3月通过收购最终获得Wakuku知识产权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量子之歌(QuantaSing),年内股价飙升了365%。

此外还有Lafufu——收藏者对充斥网络市场的仿冒Labubu玩偶的称呼。这些廉价仿制品有着歪斜的面孔和错位的四肢,却凭借自身特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在“丑陋”程度上与正品一较高下。毕竟,Labubu之所以走红,正是因为其古怪却不失可爱的外观,而那些定制的Lafufu通过独特的服饰或表情,进一步凸显了这种美学风格。

尽管两者可能蚕食Labubu的部分业务,但均无法使其垮台:Wakuku仍属于更具利润空间的设计师玩具品类,未在价格上与泡泡玛特形成直接竞争;而Lafufu的拥有者往往最终会购买正品,至少是为定制玩偶建立参考标准。至于官媒对盲盒销售的警示,Labubu作为品牌已不再依赖这一营销工具。

事实上,对Labubu作为收藏品吸引力的最大威胁,在于泡泡玛特与玩具转售者之间的微妙博弈:一方面,若玩偶大量落入黄牛手中,公司将难以培育广泛的粉丝群体;另一方面,若没有具韧性的二手市场,Labubu便无法跻身奢侈品行列——在经济下行时,消费者往往会追捧具有更高转售价值的奢侈品。

6月18日,即中国为期一个月的购物节的最后一天,泡泡玛特检测了这种韧性,启动了第三代Labubu毛绒玩具的首次线上预售。尽管这为公司盈利带来巨大成功——预售收入预计超过5亿元——却重创了二手市场。受“公司将比以往更快、更频繁地清库存”的担忧影响,该玩偶的平均交易价格暴跌达40%。

在此次突袭预售前,一款99元的玩具在二级市场大致可以卖到200至500元。换言之,转售者从Labubu身上赚取的利润甚至超过了制造商。然而,随着未来几个月更多消费者收到玩偶,Labubu的二手市场将呈现何种态势?套利者的盈利逻辑是否还能成立?

眼下,泡泡玛特最大的难题在于厘清Labubu销量中被转售者分走的比例。对于茅台等烈性白酒这类奢侈品,行业分析师能大致估算出转售者多年来的囤积量,从而让生产商贵州茅台(1403.090, -16.91, -1.19%)公司知晓应向市场投放多少新货源,同时维持稀缺性以确保品牌专属性。但Labubu的这类信息根本无从获取,因为它仍是一个新兴现象,社交媒体的喧嚣还可能干扰判断。

当然,泡泡玛特理应为Labubu的走红感到欣喜。但近来,这个造型古怪的玩偶正变得有些难以掌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