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28 17:09
金融

美国国债:中国落至第三大持有国,是否和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有关?

5月12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把互相施加的关税大幅下调,并且设定90天的谈判期限。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同意暂停大部分关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债面临的尴尬局面。
人民币本币走弱之下,如何投资?
BBC



5月12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把互相施加的关税大幅下调,并且设定90天的谈判期限。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同意暂停大部分关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债面临的尴尬局面。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曾经作为美债最大持有者的中国,开始逐步减持美债,俄乌战争后,这一进程进一步加剧,中国持有量也下滑至第二位,低于日本。

5月16日,美国财政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3月英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金额(779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7654亿美元),中国落到了美国第三大持有美债的外国投资者。

在中美谈判过程中,美债涨跌牵动着财政部的发债成本,这也是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主要工作,因此中国是否会将美债“武器化”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到底谁在抛售美债?

债券收益率与价格反向相关,收益率飙升往往意味着市场的抛售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举例而言,100美元的债券,到期后获得103美元,那么其收益率是3%;但是如果市场抛售债券,那么只能按照低于票面价格的98美元卖出,到期还是获得103美元,收益为5美元,那么收益率为5/98美元,即5.1%。

不仅是美债价格在急跌,特朗普“解放日”关税日后,美国金融市场面临罕见的三重局面:美国股市下跌、美元走弱,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

摩根大通市场和投资策略部主席岑博智(Michael Cembalest)表示,类似情形自1970年以来仅发生过13次,而今年这次是自1981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现象。

岑博智解释,一般来说,市场不确定性上升时,美国国债和美元通常会走强,而此次股市抛售期间,美债未能发挥“避风港”的作用,违背了传统的既定关系,引发人们对于投资者这一资产类别的信心是否受到动摇的质疑。

另一个疑问是,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是否在出售或“武器化”其美国国债以进行报复?还是这可能成为贸易谈判的筹码?

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研究认为,中国并未在结构上进行减持美国国债的动作。储备管理者倾向于持有短期美国国债,而非近期遭到抛售的10年或30年长期国债。此外,中国一直不愿大规模抛售,因为市场无法迅速吸收如此大量的债务,这样做会导致其剩余储备的价值下降。此外,近期的趋势主要由私营部门的资产配置决策驱动,而非官方将国债“武器化”所致。

经济学人智库(EIU)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此前向BBC中文表示,在特朗普执政的第一任期内,中国开始减持美国国债,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这一行为变得更加激进,显然意图减少对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直接暴露。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可能使中国意识到其海外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美债的风险

美国政府目前债务高企,总负债36万亿美元,其中约10万亿美元今年到期,这占到美国GDP的30%,美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在5万亿美元左右,而每年的债务利息支出就达到1万亿美元。

巨大的偿还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发新债偿旧债”,然而如果此时市场上的美债收益率飙升,将会大幅增加财政部的发债成本,使财政压力雪上加霜。

理论上讲,中国政府依然持有7600亿美元的美债,一旦抛售,确实可能造成全球市场大地震,推动利率飙升。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信贷的一个参照指标,从公司债到住房抵押贷款的各种利率将会上升,可能导致经济放缓。

因此路透社将抛售美债形容为“核武选项”。然而,对于中国而言,摁下这个“核武按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直接的坏处是投资损失。如果中国选择抛售美债,会造成美债价格暴跌,中国手中剩余的美债也会贬值。

其次,中国手中的美债,还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工具。一旦人民币面临大幅贬值,为了稳定汇率,中国政府可以出售美国债券,买入人民币。

路透社援引美国财政贝森特上个月的观点——将美债武器化对中国来说既危险又困难。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未来可能会放开手脚,但目前来看习近平表达了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强烈愿望。所以,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客观上将阻碍中美两国快速金融脱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人民币本币走弱之下,如何投资?
2025-05-28 17:09
金融

美国国债:中国落至第三大持有国,是否和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有关?

5月12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把互相施加的关税大幅下调,并且设定90天的谈判期限。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同意暂停大部分关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债面临的尴尬局面。
BBC



5月12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把互相施加的关税大幅下调,并且设定90天的谈判期限。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同意暂停大部分关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债面临的尴尬局面。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曾经作为美债最大持有者的中国,开始逐步减持美债,俄乌战争后,这一进程进一步加剧,中国持有量也下滑至第二位,低于日本。

5月16日,美国财政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3月英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金额(779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7654亿美元),中国落到了美国第三大持有美债的外国投资者。

在中美谈判过程中,美债涨跌牵动着财政部的发债成本,这也是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主要工作,因此中国是否会将美债“武器化”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到底谁在抛售美债?

债券收益率与价格反向相关,收益率飙升往往意味着市场的抛售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举例而言,100美元的债券,到期后获得103美元,那么其收益率是3%;但是如果市场抛售债券,那么只能按照低于票面价格的98美元卖出,到期还是获得103美元,收益为5美元,那么收益率为5/98美元,即5.1%。

不仅是美债价格在急跌,特朗普“解放日”关税日后,美国金融市场面临罕见的三重局面:美国股市下跌、美元走弱,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

摩根大通市场和投资策略部主席岑博智(Michael Cembalest)表示,类似情形自1970年以来仅发生过13次,而今年这次是自1981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现象。

岑博智解释,一般来说,市场不确定性上升时,美国国债和美元通常会走强,而此次股市抛售期间,美债未能发挥“避风港”的作用,违背了传统的既定关系,引发人们对于投资者这一资产类别的信心是否受到动摇的质疑。

另一个疑问是,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是否在出售或“武器化”其美国国债以进行报复?还是这可能成为贸易谈判的筹码?

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研究认为,中国并未在结构上进行减持美国国债的动作。储备管理者倾向于持有短期美国国债,而非近期遭到抛售的10年或30年长期国债。此外,中国一直不愿大规模抛售,因为市场无法迅速吸收如此大量的债务,这样做会导致其剩余储备的价值下降。此外,近期的趋势主要由私营部门的资产配置决策驱动,而非官方将国债“武器化”所致。

经济学人智库(EIU)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此前向BBC中文表示,在特朗普执政的第一任期内,中国开始减持美国国债,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这一行为变得更加激进,显然意图减少对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直接暴露。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可能使中国意识到其海外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美债的风险

美国政府目前债务高企,总负债36万亿美元,其中约10万亿美元今年到期,这占到美国GDP的30%,美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在5万亿美元左右,而每年的债务利息支出就达到1万亿美元。

巨大的偿还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发新债偿旧债”,然而如果此时市场上的美债收益率飙升,将会大幅增加财政部的发债成本,使财政压力雪上加霜。

理论上讲,中国政府依然持有7600亿美元的美债,一旦抛售,确实可能造成全球市场大地震,推动利率飙升。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信贷的一个参照指标,从公司债到住房抵押贷款的各种利率将会上升,可能导致经济放缓。

因此路透社将抛售美债形容为“核武选项”。然而,对于中国而言,摁下这个“核武按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直接的坏处是投资损失。如果中国选择抛售美债,会造成美债价格暴跌,中国手中剩余的美债也会贬值。

其次,中国手中的美债,还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工具。一旦人民币面临大幅贬值,为了稳定汇率,中国政府可以出售美国债券,买入人民币。

路透社援引美国财政贝森特上个月的观点——将美债武器化对中国来说既危险又困难。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未来可能会放开手脚,但目前来看习近平表达了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强烈愿望。所以,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客观上将阻碍中美两国快速金融脱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