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27 10:09
商业与经济

大搞辣妹风的优衣库,抛弃普通人

自2023年优衣库开始重点推广辣妹装后,大有越来越“辣”的趋势。今年夏天,有人发现想买到一件合身的女款T恤越来越难,甚至连IP联名款都比其他国家的同款短。这就让人不得不感到被“背刺”了。
优衣库大搞辣妹风的优衣库,抛弃普通人
郑思芳



仿佛一夜之间,女装变小了。不管是“被制造”小码需求的消费者,还是跟风制造小码女装的商家,都成了市场上的大多数。
 
曾经,无论外界趋势如何变化,打工人还能在优衣库找到最后的体面——不仅不会被价格背刺、更不会被尺码挑剔。
 
而自2023年优衣库开始重点推广辣妹装后,大有越来越“辣”的趋势。今年夏天,有人发现想买到一件合身的女款T恤越来越难,甚至连IP联名款都比其他国家的同款短。这就让人不得不感到被“背刺”了。



优衣库女装更“辣”了

“这还是优衣库么?”今年,陈弥第一次走进优衣库,不敢相信眼前的款式和版型会出现在优衣库的衣架上。
 
那是足足挂满一整个货架的短款紧身T恤,它们有着淡淡的细碎印花、紧凑的版型,不过腰的长度搭配大大的领口和小小的袖口,让人很难把这些衣服和优衣库联系到一起。
 
“这真的不是BM的衣服么?”Brandy Melville(简称“BM”)是一个来自意大利,主打少女感、辣妹风的快时尚品牌,与她印象中原本主打基础款、注重衣服功能性的优衣库相比,不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不过真正让人陌生的并不是衣服风格的变化,而是女装尺码变小、衣长变短带来的不便。几年前,陈弥不是没买过优衣库的短款T恤。那是一件与史努比联名的橙黄色复古短T,试穿时不觉得长度过短就拿下了一件。等回去再拿出来穿时,她才发现,每次弯腰、抬手臂时,腰总是会不经意露出来,这不符合她穿衣的习惯。穿过几次后,那件T恤被她打入“冷宫”,后来成了她穿不出门的家居服。
 
只是她没想到,今年优衣库的女装越来越向BM风靠拢,不仅短而且更小更紧了。
 
很多时候,优衣库是基础、舒适的代名词,它的衣服可能不够时尚,但代表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仅适合男女老少,也适合高矮胖瘦,而且不论春夏秋冬,总是能在地铁、办公室撞到同款,所以也被誉为打工人的“工服”“通勤装”。
 
日本时尚产业顾问斋藤孝浩在《如此不同,如此成功》一书中说:“由于优衣库主打适合各年龄层顾客的休闲服装和内衣,所以其商品不能太紧身,要具备功能性、耐洗涤性以及无可挑剔的品质。因此优衣库的服装以JIS规格(日本工业规格)为标准,而且为了适合更多人,实际尺寸还要大一些。优衣库并不向顾客展示最新的服装风格,而是提供不受潮流影响的简洁西式服装和内衣,让顾客按自己的风格自由地搭配。”
 
放在以往,优衣库之于打工人就像心里的一道防线,无论外界的服装趋势如何纷纷扰扰,始终有优衣库托举起最后的体面——走进优衣库,不仅不会被价格背刺、更不会被尺码挑剔。
 
所以当优衣库女装也开始变小变“辣”,最先出现不适的是把它当作“衣柜”的打工人。
 
赵妍是一位出入北京国贸的白领,她对衣服的需求不高,一件大小合身、不长不短的优衣库T恤就可以穿很多年,衣柜里也几乎都是优衣库的衣服。但不久前去过优衣库后她感到震惊,一件S码的女装T恤比140尺码的童装还要小上一截。这也意味着,一位成年女性所穿的S码女装,可能比身高一米四的孩子穿的衣服还要小。对比两件衣服后,赵妍有点气愤——即便是BMI正常范围内的女性,想要买一件合适的衣服,都可能需要买L甚至XL码,这很难不制造出一种“你太胖了”的隐形身材焦虑。
 
还有一种细微的变化在挤占女装的空间。优衣库里适合各类女性尺码的选项正在变少。作为联名T恤爱好者,遇到喜欢的IP联名款,赵妍也会买上几件,但她发现从前两年开始,联名款T恤越来越难买到合适的,女款太小,男款衣长太长,她感觉被抛弃了。
 
关于“优衣库女装变小”,从2023年开始就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上被讨论。虽然都是变“小”,却各有各的“小”法。
 
小红书上,网友“温底迪”汇总自己查到的信息和评论区反馈,将世界不同地区的同款作对比,证明有的优衣库女装款式在中国市场确实更短。相比于其他亚洲国家,同一款背心在日本、韩国、泰国推出的是长款,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却是短款。联名款也未能幸免,网友“生活梦想家小O”在日本买了几件迪士尼联名款后,回国想对比下价格,结果发现,就连联名款UT,国内也做成了“短”“紧”“小”的款式。
 
更多人则是在穿上这些辣妹T恤时,才真切感受到“紧”带来的压迫感。当BM风吹过,即使是从未尝试这种风格,林绰也跟风去店里试过,身高接近一米七,她拿了一件平时穿的L码,试穿时她明显感觉到“胃这里像被什么东西箍起来一样难受”,袖口也紧紧束在她的胳膊上,穿着虽然紧,肚子却在时刻漏风。那次之后,林绰再也没有试过“辣妹”T恤了。
 
整个女装行业的尺码也开始变得“不正常”,尺码越标越大,衣服围度却越来越小。小红书博主“夏时”发过一篇“今年的女装是疯了吗”的笔记,评论区就有不止一位以前穿S码的女性,在身材体型不变的情况下,也开始穿L码、XL码了,还有人原本穿L码,如今尺码直飙4XL。
 
这篇笔记获得了1.2万的点赞,几千人评论,“身材焦虑”以及被“背刺”的情绪不自觉蔓延。有人吐槽女装堪比童装:“一米六买的M码,只够一米四的女儿穿”、“我三岁弟弟衣服比这还大”,有人摆烂“改变不了尺码只能适应”,还有人扭头就走,“这就去买男装”。
 
还是有一部分人接受了小码女装,但她们需要买更多的衣服挡住小码女装“漏掉的部分”,在短T、背心之外,再搭一件开衫、衬衫、防晒衣来作为搭配。博主“因特娃子”就发现,当她在网上搜索女装上衣时,出来的都是紧身短款无袖上衣,看到商家给的穿搭,她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顺便再卖我一件开衫”。
 
女装变小,在中国服装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连作为“底线”的优衣库也跟风下场,这就格外刺痛打工人。然而优衣库只是庞大女装市场的冰山一角,有人发现,在偌大的女装市场里,优衣库的尺码已经在变化中保持了克制,布料更少、尺码更小的女装遍布了线上线下越来越多服装店。在Zara、Gap等快时尚品牌的门店,小尺码女装也几乎占据了货架的半壁江山,有种“不知是来童装区还是女装区”的错觉。
 
 
女装为什么越来越小?
 
实际上女装界的BM风已经刮了有一阵了。2019年9月,BM在上海安福路开出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实体店。一时之间,BM成为年轻女性推崇的时尚单品,女孩们挤进同一种尺码,享用同一种身材评价体系。辣妹们纷纷在美式仓储装修的门店里打卡,留下自己的身影,此后BM又陆续在北京、香港和成都等城市开出门店,成了一些女明星私下爱逛的服装店。
 
彼时,一条“被问要不要当BM店员”的帖子,就能让一位自称“素人”的博主瞬间收获上万点赞,经过BM“盖章认证”的身材和美貌,成了很多博主开启颜值赛道的通行证。
 
借助辣妹店员和明星的持续曝光,以BM为首的辣妹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杜华投资的Basement FG、来自宁波的W.Management、创始于广州的Weekend Hub,也各自有着像“BM”一般方便被记住和传播的英文简称,BF、WM和WKH。店员的颜值身材也和BM一样卷,有网友感叹“简直是选美模特大赛”。
 
显然,传统女装的“好看”已经不够用了,衣服必须得像BM,还得“辣”。
 
在这种评判标准之下,BM风、辣妹装、纯欲风成了诸多服装公司创业的首选风格。在女装行业从业25年的打版师熊奕,就发现这类衣服在两年前开始销量暴涨,杭州、广州新开的服装公司大多做这个赛道。夸张的时候,他将定位选在杭州、广州时,Boss直聘上招人的,都是做纯欲风、辣妹装的服装公司。
 
这类女装的特点就是尺码越来越小、布料越来越少。熊奕就听说,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只做XS码的样衣了,而放在以前,样衣一般都是M码。
 
实际上,做更小码的女装并不一定更加节省成本。根据熊奕的经验,布料虽然减少,但工费却可能比以往更高。一件正常的大衣,前后需要4片布料,但纯欲风需要修身合体,虽然用料整体面积变少,衣服需要的片数却在增加,做工难度也会更大。
 
真正让商家涌入“小码”赛道的,还是整个女装市场的风向。
 
那些成立不久的品牌,一般是看到什么款式有爆款,再跟风做类似的款式,而往往是尺码更小的衣服更容易成为爆款。去年一个在抖音上卖女装的老板告诉熊奕,他们家卖女装是先看市场上哪一款好卖,只要某款衣服一天的销量能过千,他们马上就下单做2000件,2天之内就能做出样衣在直播间里预售,预售效果好的话就再生产一两万件。因为在同一个平台上销售,这些衣服还不至于和原版一模一样,但看起来也差别不大,结果同一个款式的辣妹装就以各种“变体”充斥于不同的服装店中。
 
有些原本不是做“小码女装”的老板,看到这种小码需求越来越多,也会跟着转换赛道。一部分做原创设计的女装店,原本走小众路线,也开始被迫转型,做更受欢迎的辣妹款。熊奕之前工作过的一家原创女装店,原本有自己的工厂,因为效益不好,2022年就关掉了。以前主打的设计风格是前卫大胆,价格最贵的时候可以卖到上千元一件,而现在他们也关掉了最后一家实体店,只剩线上渠道。在购物平台上搜索他们的店名,排在检索结果最前列的服装也成了两三百元的辣妹T恤,这也是店里销量最多的款式。
 
一夜之间,不管是“被制造”小码需求的消费者,还是跟风制造小码女装的商家,都成了市场上的大多数,“上紧下长”的穿搭对普通人来说是最高效的变美路径,复制爆款对商家来说则是稳赚不赔,女装看起来没理由不变小。
 
乘着“辣妹”的东风,一些服装企业也找到了救命稻草。自从切入“辣妹”赛道之后,优衣库确实减轻了业绩不断下滑的压力。根据迅销集团(优衣库母公司)发布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在上线辣妹短T的2023年,优衣库第三季度营收达到6761.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0.66亿元),同比大增23.8%。在几大主要市场中,增长最为亮眼的正是加码布局辣妹装的大中华市场。这一季度大中华区营收和利润双双大幅增长,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同店销售净额增长超40%。
 
尝到甜头的优衣库,似乎离“普通人的衣柜”这个初衷越来越远了。

 
小码女装流行之后
 
尽管“小码”看起来是消费者和商家的双向奔赴,但并不意味着这适合大多数人。
 
早在几年前,反手摸肚脐、A4纸漫画腰、锁骨放硬币等等以瘦为美的身材挑战风靡过整个互联网,和女装尺码越来越小一样,这些趋势非但没有让人更有自信,反而卷起了新一轮身材焦虑。当BM风裹挟着“穿不进S码是当代女孩原罪”的潜台词席卷街头,这场打着甜美旗号的尺码围剿,更是将女性重新推回被凝视的客体位置。
 
不过在这种焦虑笼罩下,已经有一批人意识到,出问题的不是自己,而是现在的女装市场。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穿上辣妹短T的照片,却“怎么看都不对劲”,评论区的网友纷纷安慰这位博主,虽然大家不如图中的模特瘦但也是正常身材,是女装商家们选择放弃了一大半女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一定参照女性的主观意愿,而是时代环境作用的结果。工业革命时期束腰与裙撑的流行,是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规训;直到20世纪女权运动兴起,裤装革命才真正打破了性别符号的牢笼。从缠足布到迷你裙,一针一线都是权力结构在不同时代的注脚。
 
但事实是,在性别意识觉醒的大趋势下,中国女性的平均身高更高,女装的尺码却更小了。
 
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身高体重健康数据报告》,2022年,18~44岁女性平均身高是161.4cm,女性下一代比上一代平均高0.6cm。然而在优衣库这样面向男女老少的服装品牌,如今也出现了“一件成人M码女装的尺寸比1米四童装还要小”的情况。
 
就连女明星都开始控诉女装变小带来的苦恼。“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演员张馨予在微博上的吐槽,是时下女装越做越小的缩影,很多衣服连体重超过100斤的女明星都穿不上了。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用消费“投票”。为了穿得舒适,有人选择了抛弃女装,穿上男装。在林绰眼中,优衣库几乎跟时尚不沾边,如果想尝试辣妹风,她会去BM,并不会考虑所谓的“辣妹平替”优衣库。来优衣库,她更看重舒适与和谐。在女装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林绰在优衣库陆续买了许多件男装,其中一件长款牛仔外套,从秋冬穿到春夏,既可以穿去旅游,也可以当作上下班的通勤装。
 
不过再舒适,男装毕竟是为男性设计的,总有不那么合适的地方。也有人开始选择看起来过时的外贸。陈弥开始在网上淘过去的外贸衣服,这些衣服的设计款式停留在十几年前,穿在身上却格外合身。她买过几件纯棉短袖,腰线卡得刚刚好,既不会留出过多空间也不会箍在身上,长度正好盖到小腹下方,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这些衣服单价不超过30元,即便一次性买上10件都贵不过一件从实体品牌店里买来的T恤。
 
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人挑衣服,而不是衣服挑人。真正的穿衣自由,从不是让所有女性想方设法挤进同一个尺码模具,而是打破小码优越论的消费神话,让不同的身体都能在衣服褶皱里自信舒展。

 
(文中讲述者皆为化名。)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优衣库大搞辣妹风的优衣库,抛弃普通人
2025-05-27 10:09
商业与经济

大搞辣妹风的优衣库,抛弃普通人

自2023年优衣库开始重点推广辣妹装后,大有越来越“辣”的趋势。今年夏天,有人发现想买到一件合身的女款T恤越来越难,甚至连IP联名款都比其他国家的同款短。这就让人不得不感到被“背刺”了。
郑思芳



仿佛一夜之间,女装变小了。不管是“被制造”小码需求的消费者,还是跟风制造小码女装的商家,都成了市场上的大多数。
 
曾经,无论外界趋势如何变化,打工人还能在优衣库找到最后的体面——不仅不会被价格背刺、更不会被尺码挑剔。
 
而自2023年优衣库开始重点推广辣妹装后,大有越来越“辣”的趋势。今年夏天,有人发现想买到一件合身的女款T恤越来越难,甚至连IP联名款都比其他国家的同款短。这就让人不得不感到被“背刺”了。



优衣库女装更“辣”了

“这还是优衣库么?”今年,陈弥第一次走进优衣库,不敢相信眼前的款式和版型会出现在优衣库的衣架上。
 
那是足足挂满一整个货架的短款紧身T恤,它们有着淡淡的细碎印花、紧凑的版型,不过腰的长度搭配大大的领口和小小的袖口,让人很难把这些衣服和优衣库联系到一起。
 
“这真的不是BM的衣服么?”Brandy Melville(简称“BM”)是一个来自意大利,主打少女感、辣妹风的快时尚品牌,与她印象中原本主打基础款、注重衣服功能性的优衣库相比,不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不过真正让人陌生的并不是衣服风格的变化,而是女装尺码变小、衣长变短带来的不便。几年前,陈弥不是没买过优衣库的短款T恤。那是一件与史努比联名的橙黄色复古短T,试穿时不觉得长度过短就拿下了一件。等回去再拿出来穿时,她才发现,每次弯腰、抬手臂时,腰总是会不经意露出来,这不符合她穿衣的习惯。穿过几次后,那件T恤被她打入“冷宫”,后来成了她穿不出门的家居服。
 
只是她没想到,今年优衣库的女装越来越向BM风靠拢,不仅短而且更小更紧了。
 
很多时候,优衣库是基础、舒适的代名词,它的衣服可能不够时尚,但代表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仅适合男女老少,也适合高矮胖瘦,而且不论春夏秋冬,总是能在地铁、办公室撞到同款,所以也被誉为打工人的“工服”“通勤装”。
 
日本时尚产业顾问斋藤孝浩在《如此不同,如此成功》一书中说:“由于优衣库主打适合各年龄层顾客的休闲服装和内衣,所以其商品不能太紧身,要具备功能性、耐洗涤性以及无可挑剔的品质。因此优衣库的服装以JIS规格(日本工业规格)为标准,而且为了适合更多人,实际尺寸还要大一些。优衣库并不向顾客展示最新的服装风格,而是提供不受潮流影响的简洁西式服装和内衣,让顾客按自己的风格自由地搭配。”
 
放在以往,优衣库之于打工人就像心里的一道防线,无论外界的服装趋势如何纷纷扰扰,始终有优衣库托举起最后的体面——走进优衣库,不仅不会被价格背刺、更不会被尺码挑剔。
 
所以当优衣库女装也开始变小变“辣”,最先出现不适的是把它当作“衣柜”的打工人。
 
赵妍是一位出入北京国贸的白领,她对衣服的需求不高,一件大小合身、不长不短的优衣库T恤就可以穿很多年,衣柜里也几乎都是优衣库的衣服。但不久前去过优衣库后她感到震惊,一件S码的女装T恤比140尺码的童装还要小上一截。这也意味着,一位成年女性所穿的S码女装,可能比身高一米四的孩子穿的衣服还要小。对比两件衣服后,赵妍有点气愤——即便是BMI正常范围内的女性,想要买一件合适的衣服,都可能需要买L甚至XL码,这很难不制造出一种“你太胖了”的隐形身材焦虑。
 
还有一种细微的变化在挤占女装的空间。优衣库里适合各类女性尺码的选项正在变少。作为联名T恤爱好者,遇到喜欢的IP联名款,赵妍也会买上几件,但她发现从前两年开始,联名款T恤越来越难买到合适的,女款太小,男款衣长太长,她感觉被抛弃了。
 
关于“优衣库女装变小”,从2023年开始就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上被讨论。虽然都是变“小”,却各有各的“小”法。
 
小红书上,网友“温底迪”汇总自己查到的信息和评论区反馈,将世界不同地区的同款作对比,证明有的优衣库女装款式在中国市场确实更短。相比于其他亚洲国家,同一款背心在日本、韩国、泰国推出的是长款,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却是短款。联名款也未能幸免,网友“生活梦想家小O”在日本买了几件迪士尼联名款后,回国想对比下价格,结果发现,就连联名款UT,国内也做成了“短”“紧”“小”的款式。
 
更多人则是在穿上这些辣妹T恤时,才真切感受到“紧”带来的压迫感。当BM风吹过,即使是从未尝试这种风格,林绰也跟风去店里试过,身高接近一米七,她拿了一件平时穿的L码,试穿时她明显感觉到“胃这里像被什么东西箍起来一样难受”,袖口也紧紧束在她的胳膊上,穿着虽然紧,肚子却在时刻漏风。那次之后,林绰再也没有试过“辣妹”T恤了。
 
整个女装行业的尺码也开始变得“不正常”,尺码越标越大,衣服围度却越来越小。小红书博主“夏时”发过一篇“今年的女装是疯了吗”的笔记,评论区就有不止一位以前穿S码的女性,在身材体型不变的情况下,也开始穿L码、XL码了,还有人原本穿L码,如今尺码直飙4XL。
 
这篇笔记获得了1.2万的点赞,几千人评论,“身材焦虑”以及被“背刺”的情绪不自觉蔓延。有人吐槽女装堪比童装:“一米六买的M码,只够一米四的女儿穿”、“我三岁弟弟衣服比这还大”,有人摆烂“改变不了尺码只能适应”,还有人扭头就走,“这就去买男装”。
 
还是有一部分人接受了小码女装,但她们需要买更多的衣服挡住小码女装“漏掉的部分”,在短T、背心之外,再搭一件开衫、衬衫、防晒衣来作为搭配。博主“因特娃子”就发现,当她在网上搜索女装上衣时,出来的都是紧身短款无袖上衣,看到商家给的穿搭,她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顺便再卖我一件开衫”。
 
女装变小,在中国服装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连作为“底线”的优衣库也跟风下场,这就格外刺痛打工人。然而优衣库只是庞大女装市场的冰山一角,有人发现,在偌大的女装市场里,优衣库的尺码已经在变化中保持了克制,布料更少、尺码更小的女装遍布了线上线下越来越多服装店。在Zara、Gap等快时尚品牌的门店,小尺码女装也几乎占据了货架的半壁江山,有种“不知是来童装区还是女装区”的错觉。
 
 
女装为什么越来越小?
 
实际上女装界的BM风已经刮了有一阵了。2019年9月,BM在上海安福路开出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实体店。一时之间,BM成为年轻女性推崇的时尚单品,女孩们挤进同一种尺码,享用同一种身材评价体系。辣妹们纷纷在美式仓储装修的门店里打卡,留下自己的身影,此后BM又陆续在北京、香港和成都等城市开出门店,成了一些女明星私下爱逛的服装店。
 
彼时,一条“被问要不要当BM店员”的帖子,就能让一位自称“素人”的博主瞬间收获上万点赞,经过BM“盖章认证”的身材和美貌,成了很多博主开启颜值赛道的通行证。
 
借助辣妹店员和明星的持续曝光,以BM为首的辣妹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杜华投资的Basement FG、来自宁波的W.Management、创始于广州的Weekend Hub,也各自有着像“BM”一般方便被记住和传播的英文简称,BF、WM和WKH。店员的颜值身材也和BM一样卷,有网友感叹“简直是选美模特大赛”。
 
显然,传统女装的“好看”已经不够用了,衣服必须得像BM,还得“辣”。
 
在这种评判标准之下,BM风、辣妹装、纯欲风成了诸多服装公司创业的首选风格。在女装行业从业25年的打版师熊奕,就发现这类衣服在两年前开始销量暴涨,杭州、广州新开的服装公司大多做这个赛道。夸张的时候,他将定位选在杭州、广州时,Boss直聘上招人的,都是做纯欲风、辣妹装的服装公司。
 
这类女装的特点就是尺码越来越小、布料越来越少。熊奕就听说,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只做XS码的样衣了,而放在以前,样衣一般都是M码。
 
实际上,做更小码的女装并不一定更加节省成本。根据熊奕的经验,布料虽然减少,但工费却可能比以往更高。一件正常的大衣,前后需要4片布料,但纯欲风需要修身合体,虽然用料整体面积变少,衣服需要的片数却在增加,做工难度也会更大。
 
真正让商家涌入“小码”赛道的,还是整个女装市场的风向。
 
那些成立不久的品牌,一般是看到什么款式有爆款,再跟风做类似的款式,而往往是尺码更小的衣服更容易成为爆款。去年一个在抖音上卖女装的老板告诉熊奕,他们家卖女装是先看市场上哪一款好卖,只要某款衣服一天的销量能过千,他们马上就下单做2000件,2天之内就能做出样衣在直播间里预售,预售效果好的话就再生产一两万件。因为在同一个平台上销售,这些衣服还不至于和原版一模一样,但看起来也差别不大,结果同一个款式的辣妹装就以各种“变体”充斥于不同的服装店中。
 
有些原本不是做“小码女装”的老板,看到这种小码需求越来越多,也会跟着转换赛道。一部分做原创设计的女装店,原本走小众路线,也开始被迫转型,做更受欢迎的辣妹款。熊奕之前工作过的一家原创女装店,原本有自己的工厂,因为效益不好,2022年就关掉了。以前主打的设计风格是前卫大胆,价格最贵的时候可以卖到上千元一件,而现在他们也关掉了最后一家实体店,只剩线上渠道。在购物平台上搜索他们的店名,排在检索结果最前列的服装也成了两三百元的辣妹T恤,这也是店里销量最多的款式。
 
一夜之间,不管是“被制造”小码需求的消费者,还是跟风制造小码女装的商家,都成了市场上的大多数,“上紧下长”的穿搭对普通人来说是最高效的变美路径,复制爆款对商家来说则是稳赚不赔,女装看起来没理由不变小。
 
乘着“辣妹”的东风,一些服装企业也找到了救命稻草。自从切入“辣妹”赛道之后,优衣库确实减轻了业绩不断下滑的压力。根据迅销集团(优衣库母公司)发布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在上线辣妹短T的2023年,优衣库第三季度营收达到6761.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0.66亿元),同比大增23.8%。在几大主要市场中,增长最为亮眼的正是加码布局辣妹装的大中华市场。这一季度大中华区营收和利润双双大幅增长,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同店销售净额增长超40%。
 
尝到甜头的优衣库,似乎离“普通人的衣柜”这个初衷越来越远了。

 
小码女装流行之后
 
尽管“小码”看起来是消费者和商家的双向奔赴,但并不意味着这适合大多数人。
 
早在几年前,反手摸肚脐、A4纸漫画腰、锁骨放硬币等等以瘦为美的身材挑战风靡过整个互联网,和女装尺码越来越小一样,这些趋势非但没有让人更有自信,反而卷起了新一轮身材焦虑。当BM风裹挟着“穿不进S码是当代女孩原罪”的潜台词席卷街头,这场打着甜美旗号的尺码围剿,更是将女性重新推回被凝视的客体位置。
 
不过在这种焦虑笼罩下,已经有一批人意识到,出问题的不是自己,而是现在的女装市场。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穿上辣妹短T的照片,却“怎么看都不对劲”,评论区的网友纷纷安慰这位博主,虽然大家不如图中的模特瘦但也是正常身材,是女装商家们选择放弃了一大半女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一定参照女性的主观意愿,而是时代环境作用的结果。工业革命时期束腰与裙撑的流行,是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规训;直到20世纪女权运动兴起,裤装革命才真正打破了性别符号的牢笼。从缠足布到迷你裙,一针一线都是权力结构在不同时代的注脚。
 
但事实是,在性别意识觉醒的大趋势下,中国女性的平均身高更高,女装的尺码却更小了。
 
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身高体重健康数据报告》,2022年,18~44岁女性平均身高是161.4cm,女性下一代比上一代平均高0.6cm。然而在优衣库这样面向男女老少的服装品牌,如今也出现了“一件成人M码女装的尺寸比1米四童装还要小”的情况。
 
就连女明星都开始控诉女装变小带来的苦恼。“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演员张馨予在微博上的吐槽,是时下女装越做越小的缩影,很多衣服连体重超过100斤的女明星都穿不上了。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用消费“投票”。为了穿得舒适,有人选择了抛弃女装,穿上男装。在林绰眼中,优衣库几乎跟时尚不沾边,如果想尝试辣妹风,她会去BM,并不会考虑所谓的“辣妹平替”优衣库。来优衣库,她更看重舒适与和谐。在女装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林绰在优衣库陆续买了许多件男装,其中一件长款牛仔外套,从秋冬穿到春夏,既可以穿去旅游,也可以当作上下班的通勤装。
 
不过再舒适,男装毕竟是为男性设计的,总有不那么合适的地方。也有人开始选择看起来过时的外贸。陈弥开始在网上淘过去的外贸衣服,这些衣服的设计款式停留在十几年前,穿在身上却格外合身。她买过几件纯棉短袖,腰线卡得刚刚好,既不会留出过多空间也不会箍在身上,长度正好盖到小腹下方,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这些衣服单价不超过30元,即便一次性买上10件都贵不过一件从实体品牌店里买来的T恤。
 
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人挑衣服,而不是衣服挑人。真正的穿衣自由,从不是让所有女性想方设法挤进同一个尺码模具,而是打破小码优越论的消费神话,让不同的身体都能在衣服褶皱里自信舒展。

 
(文中讲述者皆为化名。)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