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一:宣扬美国市场准入的“特权论”。4月2日美国政府在一份关于关税战的说明中称,“进入美国市场是一种特权,而不是一种权利”(“Access to the American market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这种“特权论”,明显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的非歧视性、公开公平、支持欠发达国家等多边贸易主义原则相悖。
特征二:把美国对外贸易泛国家安全化。美国政府在4月3日,也即是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第二天,颁布了一份名为《向总统汇报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执行摘要》(“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the America First Trade Policy: Executive Summary”,以下简称为“执行摘要”)的报告,把国际贸易和国家安全密切联系在一起。该报告称,美国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以促进供应链韧性、制造业回流以及让合作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与美国保持一致。”
特征三:将美国贸易伙伴区别对待,进行“分组”。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早在特朗普还在竞选总统的2024年6月,就宣称美国应该根据各国的货币政策、双边贸易协议和安全协议的条款、价值观等,将不同国家分为不同的组别,适用不同的关税率。特朗普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ran)在2024年11月撰写《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以下简称为“米兰报告”)研究报告,进一步建议美国要“更加明确朋友、敌人和中立贸易伙伴之间的界限。朋友在安全和经济保护伞之内,但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根据这种责任分担的范围,朋友可能会享受更优惠的贸易或货币条件。那些不在安全保护伞下的国家,也不会进入友好贸易安排,它们难以轻松进入美国消费者市场,并将面临更激进的关税和其他政策带来的成本。”
特征四:试图形成围堵中国的“关税墙”(“a global tariff wall around China”)。米兰报告称,“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可以施压其他国家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并创建一道围堵中国的“关税墙”。4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正准备与大约70个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可能会与美国盟友达成关税协议。贝森特妄称,“然后我们可以以一个集团的身份应对中国。”
特朗普政府为了营造各国争先恐后竞相与美国谈判的气氛,甚至使用了房地产市场惯用的“饥饿营销”策略。在4月8日美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总统晚宴上,特朗普炫耀很多国家极其渴求与美国达成谈判协议(“They are dying to make a deal”)。特朗普的儿子Eric Trump也在社交媒体上称,“我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试图与特朗普总统谈判贸易协议的国家。第一个谈判的将会获胜,最后一个绝对会失败。”
同时,特朗普政府对于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显得特别敏感和紧张。4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发出严厉威胁:“那相当于自断后路。”(“That would be cutting your own throat.”)
特征一:宣扬美国市场准入的“特权论”。4月2日美国政府在一份关于关税战的说明中称,“进入美国市场是一种特权,而不是一种权利”(“Access to the American market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这种“特权论”,明显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的非歧视性、公开公平、支持欠发达国家等多边贸易主义原则相悖。
特征二:把美国对外贸易泛国家安全化。美国政府在4月3日,也即是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第二天,颁布了一份名为《向总统汇报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执行摘要》(“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the America First Trade Policy: Executive Summary”,以下简称为“执行摘要”)的报告,把国际贸易和国家安全密切联系在一起。该报告称,美国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以促进供应链韧性、制造业回流以及让合作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与美国保持一致。”
特征三:将美国贸易伙伴区别对待,进行“分组”。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早在特朗普还在竞选总统的2024年6月,就宣称美国应该根据各国的货币政策、双边贸易协议和安全协议的条款、价值观等,将不同国家分为不同的组别,适用不同的关税率。特朗普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ran)在2024年11月撰写《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以下简称为“米兰报告”)研究报告,进一步建议美国要“更加明确朋友、敌人和中立贸易伙伴之间的界限。朋友在安全和经济保护伞之内,但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根据这种责任分担的范围,朋友可能会享受更优惠的贸易或货币条件。那些不在安全保护伞下的国家,也不会进入友好贸易安排,它们难以轻松进入美国消费者市场,并将面临更激进的关税和其他政策带来的成本。”
特征四:试图形成围堵中国的“关税墙”(“a global tariff wall around China”)。米兰报告称,“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可以施压其他国家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并创建一道围堵中国的“关税墙”。4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正准备与大约70个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可能会与美国盟友达成关税协议。贝森特妄称,“然后我们可以以一个集团的身份应对中国。”
特朗普政府为了营造各国争先恐后竞相与美国谈判的气氛,甚至使用了房地产市场惯用的“饥饿营销”策略。在4月8日美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总统晚宴上,特朗普炫耀很多国家极其渴求与美国达成谈判协议(“They are dying to make a deal”)。特朗普的儿子Eric Trump也在社交媒体上称,“我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试图与特朗普总统谈判贸易协议的国家。第一个谈判的将会获胜,最后一个绝对会失败。”
同时,特朗普政府对于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显得特别敏感和紧张。4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发出严厉威胁:“那相当于自断后路。”(“That would be cutting your own thr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