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15 07:49
商业与经济

“美国优先”助推中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陈世渊:“美国优先”和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都正在形成,国际经济秩序面临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变革。“三足鼎立”格局将对“美国优先”形成有力制约。
特朗普再谈中国:对双边贸易急跌感不快 希望和中国达成协议
陈世渊



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正经历后冷战时期的最大变革。美国通过发动关税战,推动形成“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贸易体系。美国意欲在这个体系享有“特权”,区别对待美国贸易伙伴,并形成对中国进行围堵的“关税墙”。这无疑将给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与之制衡的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呼之欲出,将在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经济稳定以及维护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美国推动形成“美国优先”贸易体系

笔者在《特朗普关税的“一石四鸟”之计》一文中,总结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四大政策目标:平衡对外贸易、增加联邦财政收入、重塑美国制造业以及增强美国地缘政治优势。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正是特朗普政府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制度保障。笔者总结,“美国优先”贸易体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特征一:宣扬美国市场准入的“特权论”。4月2日美国政府在一份关于关税战的说明中称,“进入美国市场是一种特权,而不是一种权利”(“Access to the American market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这种“特权论”,明显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的非歧视性、公开公平、支持欠发达国家等多边贸易主义原则相悖。

特征二:把美国对外贸易泛国家安全化。美国政府在4月3日,也即是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第二天,颁布了一份名为《向总统汇报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执行摘要》(“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the America First Trade Policy: Executive Summary”,以下简称为“执行摘要”)的报告,把国际贸易和国家安全密切联系在一起。该报告称,美国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以促进供应链韧性、制造业回流以及让合作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与美国保持一致。”

特征三:将美国贸易伙伴区别对待,进行“分组”。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早在特朗普还在竞选总统的2024年6月,就宣称美国应该根据各国的货币政策、双边贸易协议和安全协议的条款、价值观等,将不同国家分为不同的组别,适用不同的关税率。特朗普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ran)在2024年11月撰写《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以下简称为“米兰报告”)研究报告,进一步建议美国要“更加明确朋友、敌人和中立贸易伙伴之间的界限。朋友在安全和经济保护伞之内,但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根据这种责任分担的范围,朋友可能会享受更优惠的贸易或货币条件。那些不在安全保护伞下的国家,也不会进入友好贸易安排,它们难以轻松进入美国消费者市场,并将面临更激进的关税和其他政策带来的成本。”

笔者预计,美国将在与各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同时,进行所谓“分组”,边谈判,边分组。从时间看,在额外关税暂停征收的90天缓冲期间,将会看到美国贸易伙伴陆续被归入不同组别。这种歧视性做法无疑将给自由贸易精神带来极大的冲击,更是直接严重违反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Most-Favored-Nation, MFN)。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所有成员国之间达成的双边贸易协定,都适合第三国,成员国间的贸易均按相关协议里最优惠的条款进行。

特征四:试图形成围堵中国的“关税墙”(“a global tariff wall around China”)。米兰报告称,“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可以施压其他国家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并创建一道围堵中国的“关税墙”。4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正准备与大约70个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可能会与美国盟友达成关税协议。贝森特妄称,“然后我们可以以一个集团的身份应对中国。”


二、特朗普2.0:从极限施压到“连横”战略

《韩非子•五蠹》中说“而衡(连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美国推动形成“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在策略上可以类比我国战国时期秦国的“连横”战略。这实际上是Trump1.0的极限施压战略的升级版。美国政府对各国发动关税战,胁迫各国分别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从而利用美国实力优势,在双边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

特朗普政府为了营造各国争先恐后竞相与美国谈判的气氛,甚至使用了房地产市场惯用的“饥饿营销”策略。在4月8日美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总统晚宴上,特朗普炫耀很多国家极其渴求与美国达成谈判协议(“They are dying to make a deal”)。特朗普的儿子Eric Trump也在社交媒体上称,“我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试图与特朗普总统谈判贸易协议的国家。第一个谈判的将会获胜,最后一个绝对会失败。”

同时,特朗普政府对于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显得特别敏感和紧张。4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发出严厉威胁:“那相当于自断后路。”(“That would be cutting your own throat.”)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和“连横”战略,大部分中小经济体,由于自身实力与美国差距较大,并没有太多选择。特朗普内阁反华强硬派、总统顾问纳瓦罗曾说,“由于美国拥有远远大于其他国家的实力,其他国家不敢(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

三、中国三招反击,避开关税“谈判陷阱”

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在交易中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让你的对手觉得你非做不可,这种情况下你就在劫难逃(‘Then you’re dead’)。”中国政府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后,针锋相对,维护了国家利益,打击了特朗普的嚣张气焰,避开了特朗普的“谈判陷阱”。

一是严正声明中方立场,识破美国关税勒索图谋。对于美国关税战的图谋,中国政府洞若观火。4月9日中国政府颁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坚决反对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白皮书更是直接揭露美国政府一系列正在实施、计划实施的反华措施。除了正在发动的关税战,还包括滥用出口管制、301关税措施、232调查以及推动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等,共八大类别,严重损害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假设说,如果中国现在和其他国家那样,就降低关税迫切寻求与美国谈判,那么未来可能就需要疲于应对美国需索无度的各种要求,陷入很被动的“谈判陷阱”。

实际上,广大中小国家对特朗普的“谈判陷阱”亦非常警惕。在实施“对等关税”前,美国已在汽车、钢铁、铝等重点行业施加额外进口关税。《执行摘要》第17章更称,美国商务部还确定了可能启动232调查的产品和行业,包括药品、半导体和某些关键矿产等。有鉴于此,4月1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并不认同不断妥协、尽快谈拢就是好的做法。”日本的想法,代表了众多中小经济体的心声。

二是争锋相对,坚决反击,展现强劲国家实力和韧性。前文所述,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美国占据绝对实力优势。这一点对大部分中小国家确实如此,但是对于中国却并非如此。笔者在《特朗普关税的“一石四鸟”之计》中分析,美国的关税牌还是受到较大制衡,对于中国和欧洲很难奏效。这既因为双方立场差距甚远,根本利益不一致,也因为中国强劲的经济、产业和科技实力。如今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很多国家的最大市场,与世界大部分经济体经贸往来非常频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都今非昔比。

从金融市场反应看,美国发动关税战导致美国股市大幅下挫,债券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美元意外失去避险功能,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国国内出现反对关税战的浪潮,共和党内部也有不少反对关税战的声音。4月10,特朗普政府被迫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4月12日,特朗普政府被迫公布相关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

三是积极联合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多边国际贸易秩序。4月8日,我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电话会晤,呼吁中欧双方加强沟通协调,扩大相互开放,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双方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4月9至10日,世界贸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货物贸易理事会年度首次会议。中方主动设置议题,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及其恶劣影响表达严重关切,要求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避免对全球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造成负面冲击。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挪威、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秘鲁、哈萨克斯坦、乍得等46个世贸组织成员在此议程下发言,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表达关注,呼吁美国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4月11日,我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视频通话,强调美“对等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非歧视、约束关税等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则,冲击国际经贸秩序,动摇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伊维拉表示,各方与美国磋商达成的结果应遵守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

四、大国博弈:全球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呼之欲出

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可以起到支配作用的经济体,其实就是中国、美国和欧盟。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占有,但是并非一家独大。从GDP总量看,2023年美国GDP高达27.7万亿美元,欧盟为18.6万亿美元,中国为17.8万亿美元,美国比欧盟高出49%,比中国高出56%;从购买力平价GDP看,按2021年国际美元计价,美国2023年GDP为25万亿美元,欧盟为24.1万亿美元,中国为31.2万亿美元,美国比欧盟高出3%,但是反而比中国低20%。

从国际贸易额(扣除欧盟内部贸易)看,中国进出口总量占世界总额的15%,欧盟占14%,美国占13%;进出口分开看,中国出口占优,占比达17%,美国进口占优,占比达16%,欧盟进出口相对比较均衡,占比都是14%。

很明显,中美欧三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相差不远,也是关税战的三个最主要博弈方。美国和欧盟均是发达国家,是传统盟友。特朗普政府则发动关税战,推动形成“美国优先”贸易体系。而欧盟坚持一个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以及可预测的国际贸易体系,并且是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管制体系的坚定支持者。欧洲和美国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特朗普甚至声称,“欧盟的成立是为了在贸易上真正对美国造成伤害,这就是它成立的原因。”

笔者认为,此次关税战正在倒逼欧盟战略自主,维持自身利益。4月3日,欧盟表态对美国发起关税战极度遗憾,将继续与所有关心公平和基于规则的贸易、以此作为共同繁荣基础的国家建立桥梁。4月10日,欧盟再次表态,对美国加征的国别和行业关税表示深切关注,认为这对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是重大打击。

至此,中美欧在全球经济中“三足鼎立”格局呼之欲出。根据美国政治学家洛厄尔.迪特默(Lowell Dittmer)的“战略三角”论述,当中美处于“敌视”状态,欧盟会有强烈动机选择与中美均保持“友好”关系,从而使自己处于“战略三角”中心位置,获得显著战略利益。

当前,“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和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都正在形成,国际经济秩序面临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变革。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将对“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形成有力制约,在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经济稳定以及维护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特朗普再谈中国:对双边贸易急跌感不快 希望和中国达成协议
2025-05-15 07:49
商业与经济

“美国优先”助推中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陈世渊:“美国优先”和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都正在形成,国际经济秩序面临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变革。“三足鼎立”格局将对“美国优先”形成有力制约。
陈世渊



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正经历后冷战时期的最大变革。美国通过发动关税战,推动形成“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贸易体系。美国意欲在这个体系享有“特权”,区别对待美国贸易伙伴,并形成对中国进行围堵的“关税墙”。这无疑将给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与之制衡的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呼之欲出,将在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经济稳定以及维护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美国推动形成“美国优先”贸易体系

笔者在《特朗普关税的“一石四鸟”之计》一文中,总结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四大政策目标:平衡对外贸易、增加联邦财政收入、重塑美国制造业以及增强美国地缘政治优势。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正是特朗普政府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制度保障。笔者总结,“美国优先”贸易体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特征一:宣扬美国市场准入的“特权论”。4月2日美国政府在一份关于关税战的说明中称,“进入美国市场是一种特权,而不是一种权利”(“Access to the American market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这种“特权论”,明显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的非歧视性、公开公平、支持欠发达国家等多边贸易主义原则相悖。

特征二:把美国对外贸易泛国家安全化。美国政府在4月3日,也即是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第二天,颁布了一份名为《向总统汇报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执行摘要》(“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the America First Trade Policy: Executive Summary”,以下简称为“执行摘要”)的报告,把国际贸易和国家安全密切联系在一起。该报告称,美国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以促进供应链韧性、制造业回流以及让合作伙伴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与美国保持一致。”

特征三:将美国贸易伙伴区别对待,进行“分组”。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早在特朗普还在竞选总统的2024年6月,就宣称美国应该根据各国的货币政策、双边贸易协议和安全协议的条款、价值观等,将不同国家分为不同的组别,适用不同的关税率。特朗普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ran)在2024年11月撰写《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以下简称为“米兰报告”)研究报告,进一步建议美国要“更加明确朋友、敌人和中立贸易伙伴之间的界限。朋友在安全和经济保护伞之内,但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根据这种责任分担的范围,朋友可能会享受更优惠的贸易或货币条件。那些不在安全保护伞下的国家,也不会进入友好贸易安排,它们难以轻松进入美国消费者市场,并将面临更激进的关税和其他政策带来的成本。”

笔者预计,美国将在与各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同时,进行所谓“分组”,边谈判,边分组。从时间看,在额外关税暂停征收的90天缓冲期间,将会看到美国贸易伙伴陆续被归入不同组别。这种歧视性做法无疑将给自由贸易精神带来极大的冲击,更是直接严重违反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Most-Favored-Nation, MFN)。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所有成员国之间达成的双边贸易协定,都适合第三国,成员国间的贸易均按相关协议里最优惠的条款进行。

特征四:试图形成围堵中国的“关税墙”(“a global tariff wall around China”)。米兰报告称,“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可以施压其他国家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并创建一道围堵中国的“关税墙”。4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正准备与大约70个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可能会与美国盟友达成关税协议。贝森特妄称,“然后我们可以以一个集团的身份应对中国。”


二、特朗普2.0:从极限施压到“连横”战略

《韩非子•五蠹》中说“而衡(连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美国推动形成“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在策略上可以类比我国战国时期秦国的“连横”战略。这实际上是Trump1.0的极限施压战略的升级版。美国政府对各国发动关税战,胁迫各国分别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从而利用美国实力优势,在双边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

特朗普政府为了营造各国争先恐后竞相与美国谈判的气氛,甚至使用了房地产市场惯用的“饥饿营销”策略。在4月8日美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总统晚宴上,特朗普炫耀很多国家极其渴求与美国达成谈判协议(“They are dying to make a deal”)。特朗普的儿子Eric Trump也在社交媒体上称,“我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试图与特朗普总统谈判贸易协议的国家。第一个谈判的将会获胜,最后一个绝对会失败。”

同时,特朗普政府对于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显得特别敏感和紧张。4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发出严厉威胁:“那相当于自断后路。”(“That would be cutting your own throat.”)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和“连横”战略,大部分中小经济体,由于自身实力与美国差距较大,并没有太多选择。特朗普内阁反华强硬派、总统顾问纳瓦罗曾说,“由于美国拥有远远大于其他国家的实力,其他国家不敢(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

三、中国三招反击,避开关税“谈判陷阱”

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在交易中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让你的对手觉得你非做不可,这种情况下你就在劫难逃(‘Then you’re dead’)。”中国政府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后,针锋相对,维护了国家利益,打击了特朗普的嚣张气焰,避开了特朗普的“谈判陷阱”。

一是严正声明中方立场,识破美国关税勒索图谋。对于美国关税战的图谋,中国政府洞若观火。4月9日中国政府颁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坚决反对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白皮书更是直接揭露美国政府一系列正在实施、计划实施的反华措施。除了正在发动的关税战,还包括滥用出口管制、301关税措施、232调查以及推动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等,共八大类别,严重损害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假设说,如果中国现在和其他国家那样,就降低关税迫切寻求与美国谈判,那么未来可能就需要疲于应对美国需索无度的各种要求,陷入很被动的“谈判陷阱”。

实际上,广大中小国家对特朗普的“谈判陷阱”亦非常警惕。在实施“对等关税”前,美国已在汽车、钢铁、铝等重点行业施加额外进口关税。《执行摘要》第17章更称,美国商务部还确定了可能启动232调查的产品和行业,包括药品、半导体和某些关键矿产等。有鉴于此,4月1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并不认同不断妥协、尽快谈拢就是好的做法。”日本的想法,代表了众多中小经济体的心声。

二是争锋相对,坚决反击,展现强劲国家实力和韧性。前文所述,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美国占据绝对实力优势。这一点对大部分中小国家确实如此,但是对于中国却并非如此。笔者在《特朗普关税的“一石四鸟”之计》中分析,美国的关税牌还是受到较大制衡,对于中国和欧洲很难奏效。这既因为双方立场差距甚远,根本利益不一致,也因为中国强劲的经济、产业和科技实力。如今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很多国家的最大市场,与世界大部分经济体经贸往来非常频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都今非昔比。

从金融市场反应看,美国发动关税战导致美国股市大幅下挫,债券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美元意外失去避险功能,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国国内出现反对关税战的浪潮,共和党内部也有不少反对关税战的声音。4月10,特朗普政府被迫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4月12日,特朗普政府被迫公布相关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

三是积极联合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多边国际贸易秩序。4月8日,我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电话会晤,呼吁中欧双方加强沟通协调,扩大相互开放,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双方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4月9至10日,世界贸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货物贸易理事会年度首次会议。中方主动设置议题,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及其恶劣影响表达严重关切,要求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避免对全球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造成负面冲击。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挪威、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秘鲁、哈萨克斯坦、乍得等46个世贸组织成员在此议程下发言,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表达关注,呼吁美国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4月11日,我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视频通话,强调美“对等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非歧视、约束关税等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则,冲击国际经贸秩序,动摇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伊维拉表示,各方与美国磋商达成的结果应遵守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

四、大国博弈:全球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呼之欲出

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可以起到支配作用的经济体,其实就是中国、美国和欧盟。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占有,但是并非一家独大。从GDP总量看,2023年美国GDP高达27.7万亿美元,欧盟为18.6万亿美元,中国为17.8万亿美元,美国比欧盟高出49%,比中国高出56%;从购买力平价GDP看,按2021年国际美元计价,美国2023年GDP为25万亿美元,欧盟为24.1万亿美元,中国为31.2万亿美元,美国比欧盟高出3%,但是反而比中国低20%。

从国际贸易额(扣除欧盟内部贸易)看,中国进出口总量占世界总额的15%,欧盟占14%,美国占13%;进出口分开看,中国出口占优,占比达17%,美国进口占优,占比达16%,欧盟进出口相对比较均衡,占比都是14%。

很明显,中美欧三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相差不远,也是关税战的三个最主要博弈方。美国和欧盟均是发达国家,是传统盟友。特朗普政府则发动关税战,推动形成“美国优先”贸易体系。而欧盟坚持一个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以及可预测的国际贸易体系,并且是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管制体系的坚定支持者。欧洲和美国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特朗普甚至声称,“欧盟的成立是为了在贸易上真正对美国造成伤害,这就是它成立的原因。”

笔者认为,此次关税战正在倒逼欧盟战略自主,维持自身利益。4月3日,欧盟表态对美国发起关税战极度遗憾,将继续与所有关心公平和基于规则的贸易、以此作为共同繁荣基础的国家建立桥梁。4月10日,欧盟再次表态,对美国加征的国别和行业关税表示深切关注,认为这对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是重大打击。

至此,中美欧在全球经济中“三足鼎立”格局呼之欲出。根据美国政治学家洛厄尔.迪特默(Lowell Dittmer)的“战略三角”论述,当中美处于“敌视”状态,欧盟会有强烈动机选择与中美均保持“友好”关系,从而使自己处于“战略三角”中心位置,获得显著战略利益。

当前,“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和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都正在形成,国际经济秩序面临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变革。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将对“美国优先”贸易体系形成有力制约,在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经济稳定以及维护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