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13 14:34
商业与经济

中美日内瓦关税谈判的十个看点

叶胜舟:真刀真枪的谈判还未开始,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双方都受不了经贸“硬脱钩”,不得不虚与委蛇,不断试探对方底线,在矛盾中前行。
中美国旗美国“孤立主义”与中国“单边开放”: 表象之下的政治现实
叶胜舟



特朗普2.0政府自4月2日开打贸易战已逾40天,主要对象锁定最大贸易逆差来源中国。美方虎头蛇尾,10日主动暂停征收其他国家对等关税90天,只加征基准关税10%;对中国维持145%高关税不变,作为中国对等报复的惩罚。

北京时间5月12日15时,中国商务部、美国白宫在官网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为贸易战按了“暂停键”,让全球缓口气,但远远不够“撤销键”,也不排除恢复“加速键”。有以下十个看点,既体现双方的精明和务实,也体现双方的分歧和心结。

一、谈判态度避免主动。双方互征高关税,实质是贸易禁运,冲击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代价都惨重,都不可持续。双方大打心理战、认知战,力争本国利益最大化。美方不断传递欢迎谈判、正在对话等信息,明示和暗示中方主动;中方不断澄清,美方发布的“都是假消息”、“纯属混淆视听”,反复强调谈判的前提和基础是“平等、尊重、互惠”;即使上周末的日内瓦会谈,双方都不止一次声称是对方主动。相对而言,美方谈判心态更急切,中方心态更沉稳。

二、谈判目标美国让步更大。上周《华尔街日报》引用白宫高官的消息来源报道,美国考虑将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大幅减少到约50%至65%;特朗普9日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似乎是合理的。”但中方不接受、不让步,坚持要求美方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采购商、供应商咬咬牙,关税10%各承担一半能挺过去;关税20%已经让很多商品没有利润空间,影响很大;关税50%与145%没有实质区别,远超生产和流通成本,普遍扛不住。日内瓦谈判后,双方对等、同步削减115%关税,远超美方放风预期。

三、谈判多处凸显平等。从谈判地点看,美方曾希望中方来华盛顿,中方认为美国理亏,不愿美方保持主场优势,不愿向美方示弱,给外界的感觉还是和其他国家一样来签城下之盟,最终选择中立第三国瑞士进行谈判,并在联合声明中确认,今后在中、美(隐含轮流做东道主)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继续协商。2018年5月17日至18日上轮经贸磋商地点在华盛顿。从参与官员看,据新华社2018年5月16日通稿,央行行长等8个部委负责官员陪同时任副总理刘鹤访美,中方提前一周派出工作组赴美“密集磋商”。本轮日内瓦会谈,中方参与官员明显缩水,更未派工作组赴美打前站。从声明内容看,2018年5月19日在华盛顿发布的《中美经贸磋商联合声明》,多处表述显示中方更弱势,例如,“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本轮联合声明均无相关表述。

四、谈判节奏理性专业。一步到位的难度太大、过程太长、变数太多。双方都足够理性务实,没有指望一次谈判解决多年积怨和问题,而是进行了专业细致地切割。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大幅削减关税,给对方以诚意,给市场和其他国家以信心;第二阶段再谈判复杂的一揽子协议。美国对华关税依然偏高,真刀真枪的谈判还未开始,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日内瓦谈判后,美方2月1日第一轮、3月3日第二轮分别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依然实施,中方2月4日、3月4日两轮报复也依然实施,即在90天暂停期内,美国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30%关税;中国对美国进口的煤炭、液化天然气、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25%关税,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20%关税,其他美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

五、双方展现诚意妥协。都足够专业和精明,对本国依存度高的商品,会默契开绿灯豁免关税,既维护本国利益,也向对方展示诚意,区别在于美方高调,中方低调。美方已经公开豁免手机、电脑、半导体的关税,主要来自中国制造,商品价值约1020亿美元;中方已悄悄豁免芯片、药品、化学品、航空设备等关税,价值约450亿美元。假如谈判不顺利,这个豁免清单将越开越长,也是变相妥协、缓和。双方在日内瓦声明中承诺,5月14日前采取两条举措,实质中方承诺了三条,只是为了体现形式公平,将与美国对等的两条举措合并为一条,多出的一条是“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正式承认4月实施了“非关税反制(报复)”。通俗地描述后果之一是,中国观众有望与北美同步观看好莱坞大片《碟中谍8》、《阿凡达3》。

六、捆绑谈判难度剧增。纯粹贸易谈判,反而好谈,在商言商,中方也有心理准备,和特朗普1.0贸易战一样,多采购农产品、能源缩小贸易逆差。但更大概率是双方都会附加一系列议题,且在多个议题得失、进退之间进行权衡,实现特朗普2.0的中美关系新定位。例如美方或附加芬太尼、稀土等问题,中方或附加芯片、台湾等问题。如果芬太尼问题基本解决,那么特朗普第一、二轮分别对中国加征10%关税就不能成立,中方必然要求取消;美方很难满足,因为双方各保留10%基准关税,远不足以解决中美长期货物贸易逆差。2018年5月19日,中国时任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谈判结束后向媒体乐观表示,“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2025年5月11日,中国接任这两个职务的何立峰与美谈判结束后向媒体介绍共识时没有乐观,只是客观描述“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恢复)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七、耐受程度影响谈判。中、美一季度GDP按可比价,分别同比增长5.4%、2%,环比增长1.2%、-0.3%,这些数据没有可比性。为避开美国高关税,一季度中国出口剧增、货物贸易顺差扩大,美国进口剧增、货物贸易逆差扩大,从而对本国GDP产生阶段性影响。中国电商平台Temu、Shein的玩具、家居等商品大幅上涨,已将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更多商品停止发货。一般认为,中国政府相比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权力更大,中国民众在巨压面前也更团结,中国损失比美国大,但耐受力强于美国。假如美股、美债、美元继续剧烈动荡,通胀明显上升,美国民众的怒火很快将向特朗普政府宣泄。

八、元首峰会存在契机。特朗普风格是先元首会谈,定调后由双方部长落实细节;中方习惯向来是先由下属谈妥,再由元首拍板签署,甚至作为访问成果。今年9月联合国纪念成立80周年举行世界领导人峰会,预计习近平将访问纽约联合国总部,如在此之前或之后顺访美国,将是中美关系缓和尤其贸易战缓和的重大契机。其他国家纷纷前往华盛顿签署贸易协议,预测中方不会接受,最可能的签署地点要么在联合国总部,要么依然在中立第三国如瑞士。

九、国际环境压力引导。美方向所有贸易伙伴发起关税战,颠覆二战后自己率领战胜国确立的国际秩序,严重损害美国信用和软实力,即使盟国也愤慨极多。由于美国综合国力第一且相比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优势明显,多数国家对美国的任性霸凌满腹怨言,却不敢公开表达,更不敢在中美之间选边,反而基于本国利益不得不向美国妥协,只有巴西等个别国家公开表态支持中国。中美贸易战如持续恶化,大象打架、小草遭殃,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多发声,中美受到更多道义压力,更有动力妥协达成最终协议,也更有利于维护脆弱国际秩序。

十、全面竞争影响互信。4月28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说,缓和关税争端的第一步应由中方迈出,美国已暂时搁置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中国外长王毅说,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4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布题为《不跪》的视频。双方高层隔空喊话,相互施压和拆台,可见隔阂之深。美方判断唯有中国对自己的全球霸主构成威胁,中方判断特朗普政府企图剥夺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下跪不会解决问题,除了受到侮辱,还会加捅几刀,死得更快,所以中方立场明显比特朗普1.0贸易战更强硬,让步空间有限,也不轻易妥协。但双方都受不了经贸“硬脱钩”,不得不虚与委蛇,不断试探对方底线,在矛盾中前行,对抗中不崩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美国旗美国“孤立主义”与中国“单边开放”: 表象之下的政治现实
2025-05-13 14:34
商业与经济

中美日内瓦关税谈判的十个看点

叶胜舟:真刀真枪的谈判还未开始,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双方都受不了经贸“硬脱钩”,不得不虚与委蛇,不断试探对方底线,在矛盾中前行。
叶胜舟



特朗普2.0政府自4月2日开打贸易战已逾40天,主要对象锁定最大贸易逆差来源中国。美方虎头蛇尾,10日主动暂停征收其他国家对等关税90天,只加征基准关税10%;对中国维持145%高关税不变,作为中国对等报复的惩罚。

北京时间5月12日15时,中国商务部、美国白宫在官网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为贸易战按了“暂停键”,让全球缓口气,但远远不够“撤销键”,也不排除恢复“加速键”。有以下十个看点,既体现双方的精明和务实,也体现双方的分歧和心结。

一、谈判态度避免主动。双方互征高关税,实质是贸易禁运,冲击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代价都惨重,都不可持续。双方大打心理战、认知战,力争本国利益最大化。美方不断传递欢迎谈判、正在对话等信息,明示和暗示中方主动;中方不断澄清,美方发布的“都是假消息”、“纯属混淆视听”,反复强调谈判的前提和基础是“平等、尊重、互惠”;即使上周末的日内瓦会谈,双方都不止一次声称是对方主动。相对而言,美方谈判心态更急切,中方心态更沉稳。

二、谈判目标美国让步更大。上周《华尔街日报》引用白宫高官的消息来源报道,美国考虑将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大幅减少到约50%至65%;特朗普9日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似乎是合理的。”但中方不接受、不让步,坚持要求美方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采购商、供应商咬咬牙,关税10%各承担一半能挺过去;关税20%已经让很多商品没有利润空间,影响很大;关税50%与145%没有实质区别,远超生产和流通成本,普遍扛不住。日内瓦谈判后,双方对等、同步削减115%关税,远超美方放风预期。

三、谈判多处凸显平等。从谈判地点看,美方曾希望中方来华盛顿,中方认为美国理亏,不愿美方保持主场优势,不愿向美方示弱,给外界的感觉还是和其他国家一样来签城下之盟,最终选择中立第三国瑞士进行谈判,并在联合声明中确认,今后在中、美(隐含轮流做东道主)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继续协商。2018年5月17日至18日上轮经贸磋商地点在华盛顿。从参与官员看,据新华社2018年5月16日通稿,央行行长等8个部委负责官员陪同时任副总理刘鹤访美,中方提前一周派出工作组赴美“密集磋商”。本轮日内瓦会谈,中方参与官员明显缩水,更未派工作组赴美打前站。从声明内容看,2018年5月19日在华盛顿发布的《中美经贸磋商联合声明》,多处表述显示中方更弱势,例如,“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本轮联合声明均无相关表述。

四、谈判节奏理性专业。一步到位的难度太大、过程太长、变数太多。双方都足够理性务实,没有指望一次谈判解决多年积怨和问题,而是进行了专业细致地切割。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大幅削减关税,给对方以诚意,给市场和其他国家以信心;第二阶段再谈判复杂的一揽子协议。美国对华关税依然偏高,真刀真枪的谈判还未开始,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日内瓦谈判后,美方2月1日第一轮、3月3日第二轮分别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依然实施,中方2月4日、3月4日两轮报复也依然实施,即在90天暂停期内,美国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30%关税;中国对美国进口的煤炭、液化天然气、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25%关税,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20%关税,其他美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

五、双方展现诚意妥协。都足够专业和精明,对本国依存度高的商品,会默契开绿灯豁免关税,既维护本国利益,也向对方展示诚意,区别在于美方高调,中方低调。美方已经公开豁免手机、电脑、半导体的关税,主要来自中国制造,商品价值约1020亿美元;中方已悄悄豁免芯片、药品、化学品、航空设备等关税,价值约450亿美元。假如谈判不顺利,这个豁免清单将越开越长,也是变相妥协、缓和。双方在日内瓦声明中承诺,5月14日前采取两条举措,实质中方承诺了三条,只是为了体现形式公平,将与美国对等的两条举措合并为一条,多出的一条是“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正式承认4月实施了“非关税反制(报复)”。通俗地描述后果之一是,中国观众有望与北美同步观看好莱坞大片《碟中谍8》、《阿凡达3》。

六、捆绑谈判难度剧增。纯粹贸易谈判,反而好谈,在商言商,中方也有心理准备,和特朗普1.0贸易战一样,多采购农产品、能源缩小贸易逆差。但更大概率是双方都会附加一系列议题,且在多个议题得失、进退之间进行权衡,实现特朗普2.0的中美关系新定位。例如美方或附加芬太尼、稀土等问题,中方或附加芯片、台湾等问题。如果芬太尼问题基本解决,那么特朗普第一、二轮分别对中国加征10%关税就不能成立,中方必然要求取消;美方很难满足,因为双方各保留10%基准关税,远不足以解决中美长期货物贸易逆差。2018年5月19日,中国时任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谈判结束后向媒体乐观表示,“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2025年5月11日,中国接任这两个职务的何立峰与美谈判结束后向媒体介绍共识时没有乐观,只是客观描述“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恢复)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七、耐受程度影响谈判。中、美一季度GDP按可比价,分别同比增长5.4%、2%,环比增长1.2%、-0.3%,这些数据没有可比性。为避开美国高关税,一季度中国出口剧增、货物贸易顺差扩大,美国进口剧增、货物贸易逆差扩大,从而对本国GDP产生阶段性影响。中国电商平台Temu、Shein的玩具、家居等商品大幅上涨,已将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更多商品停止发货。一般认为,中国政府相比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权力更大,中国民众在巨压面前也更团结,中国损失比美国大,但耐受力强于美国。假如美股、美债、美元继续剧烈动荡,通胀明显上升,美国民众的怒火很快将向特朗普政府宣泄。

八、元首峰会存在契机。特朗普风格是先元首会谈,定调后由双方部长落实细节;中方习惯向来是先由下属谈妥,再由元首拍板签署,甚至作为访问成果。今年9月联合国纪念成立80周年举行世界领导人峰会,预计习近平将访问纽约联合国总部,如在此之前或之后顺访美国,将是中美关系缓和尤其贸易战缓和的重大契机。其他国家纷纷前往华盛顿签署贸易协议,预测中方不会接受,最可能的签署地点要么在联合国总部,要么依然在中立第三国如瑞士。

九、国际环境压力引导。美方向所有贸易伙伴发起关税战,颠覆二战后自己率领战胜国确立的国际秩序,严重损害美国信用和软实力,即使盟国也愤慨极多。由于美国综合国力第一且相比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优势明显,多数国家对美国的任性霸凌满腹怨言,却不敢公开表达,更不敢在中美之间选边,反而基于本国利益不得不向美国妥协,只有巴西等个别国家公开表态支持中国。中美贸易战如持续恶化,大象打架、小草遭殃,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多发声,中美受到更多道义压力,更有动力妥协达成最终协议,也更有利于维护脆弱国际秩序。

十、全面竞争影响互信。4月28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说,缓和关税争端的第一步应由中方迈出,美国已暂时搁置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中国外长王毅说,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4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布题为《不跪》的视频。双方高层隔空喊话,相互施压和拆台,可见隔阂之深。美方判断唯有中国对自己的全球霸主构成威胁,中方判断特朗普政府企图剥夺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下跪不会解决问题,除了受到侮辱,还会加捅几刀,死得更快,所以中方立场明显比特朗普1.0贸易战更强硬,让步空间有限,也不轻易妥协。但双方都受不了经贸“硬脱钩”,不得不虚与委蛇,不断试探对方底线,在矛盾中前行,对抗中不崩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