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12 16:36
商业与经济

关税阴影下,中国仍难摆脱通胀放缓压力

中国消费者价格在4月份同比下降0.1%,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表明北京方面此前旨在提振国内消费的举措未能成功说服谨慎的中国家庭打开钱包。
消费经济中国为何要耗费巨资让人们花钱消费?
By Wall Street Staff



中国消费者价格在4月份继续下降,表明在美国的高关税给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之际,北京方面此前旨在提振国内消费的举措未能成功说服谨慎的中国家庭打开钱包。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与3月份降幅相同,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4月份CPI下降0.1%。

与此同时,中国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3月份的2.5%有所扩大,该指标已连续两年多处于下降态势。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4月份PPI同比下降2.8%。

经济学家们预计,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对中国商品加征的高关税将加剧中国本已顽固的通胀放缓压力;他们同时预计,随着出口发货量减少,中国出口商将不得不将部分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经济学家表示,随着关税对中国制造商造成冲击,潜在的失业率上升和薪资下降问题可能也会促使本已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进一步收紧开支。

尽管上个月中国出口表现良好,对美出口的锐减被对新兴市场商品出口的激增所抵消。4月份官方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降至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随着中美两国定于上周六在瑞士启动破冰式贸易谈判,外界关注的焦点是,是否有任何迹象表明双方会就降低彼此加征的高关税达成协议。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了145%的关税,北京方面则对美国商品全面加征了125%的反制关税。(编者注:截至本文发稿,中美周末的贸易会谈已经结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会谈“富有成效”)

在中美举行会谈前,特朗普上周五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似乎是合适的”。分析师表示,尽管这代表着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这样的关税水平仍将阻碍正常的双边贸易。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周六刊发社论称,指望一两次谈判解决问题不现实,中方对谈判的复杂性有清醒认知。这显示出中国政府对达成贸易协议的耐心。

在官方设定的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面临威胁之际,中国政府上周三采取了行动,比预期更早地降息和提振流动性。然而,中国领导层一直没有宣布进一步的财政扩张计划,而经济学家认为,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承压的双重挑战,财政扩张在任何刺激计划中都应占据核心位置。

野村(Nomura)经济学家在上周评论中国的货币宽松政策时表示:“为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中国需要采取更大胆的举措,清理房地产行业的混乱局面,通过改革养老金体系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支持消费,完善财政体系以更好地保护企业主,并改善与其他经济体的关系。”

瑞银(UBS)经济学家认为,鉴于他们预计达成一项实质性协议需要一些时间,中国政府需要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1.5%-2%的额外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以缓冲关税带来的影响。

瑞银经济学家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称,新的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不会立即出台,但在中国加速其计划中的预算支出以及在未来几个月评估关税冲击的实际影响之后,最早可能在第二季度末落地。

中国央行在上周五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采用了异常强烈的措辞,敦促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提振消费价格,这突显出当局应对通胀放缓压力的紧迫感有所增强。

中国央行表示,国内需求疲软和部分行业领域存在的过度竞争导致物价低位运行,需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来促进经济供需平衡,物价合理回升。

中国央行称,在价格调控思路上,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消费经济中国为何要耗费巨资让人们花钱消费?
2025-05-12 16:36
商业与经济

关税阴影下,中国仍难摆脱通胀放缓压力

中国消费者价格在4月份同比下降0.1%,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表明北京方面此前旨在提振国内消费的举措未能成功说服谨慎的中国家庭打开钱包。
By Wall Street Staff



中国消费者价格在4月份继续下降,表明在美国的高关税给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之际,北京方面此前旨在提振国内消费的举措未能成功说服谨慎的中国家庭打开钱包。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与3月份降幅相同,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4月份CPI下降0.1%。

与此同时,中国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3月份的2.5%有所扩大,该指标已连续两年多处于下降态势。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4月份PPI同比下降2.8%。

经济学家们预计,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对中国商品加征的高关税将加剧中国本已顽固的通胀放缓压力;他们同时预计,随着出口发货量减少,中国出口商将不得不将部分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经济学家表示,随着关税对中国制造商造成冲击,潜在的失业率上升和薪资下降问题可能也会促使本已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进一步收紧开支。

尽管上个月中国出口表现良好,对美出口的锐减被对新兴市场商品出口的激增所抵消。4月份官方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降至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随着中美两国定于上周六在瑞士启动破冰式贸易谈判,外界关注的焦点是,是否有任何迹象表明双方会就降低彼此加征的高关税达成协议。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了145%的关税,北京方面则对美国商品全面加征了125%的反制关税。(编者注:截至本文发稿,中美周末的贸易会谈已经结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会谈“富有成效”)

在中美举行会谈前,特朗普上周五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似乎是合适的”。分析师表示,尽管这代表着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这样的关税水平仍将阻碍正常的双边贸易。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周六刊发社论称,指望一两次谈判解决问题不现实,中方对谈判的复杂性有清醒认知。这显示出中国政府对达成贸易协议的耐心。

在官方设定的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面临威胁之际,中国政府上周三采取了行动,比预期更早地降息和提振流动性。然而,中国领导层一直没有宣布进一步的财政扩张计划,而经济学家认为,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承压的双重挑战,财政扩张在任何刺激计划中都应占据核心位置。

野村(Nomura)经济学家在上周评论中国的货币宽松政策时表示:“为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中国需要采取更大胆的举措,清理房地产行业的混乱局面,通过改革养老金体系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支持消费,完善财政体系以更好地保护企业主,并改善与其他经济体的关系。”

瑞银(UBS)经济学家认为,鉴于他们预计达成一项实质性协议需要一些时间,中国政府需要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1.5%-2%的额外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以缓冲关税带来的影响。

瑞银经济学家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称,新的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不会立即出台,但在中国加速其计划中的预算支出以及在未来几个月评估关税冲击的实际影响之后,最早可能在第二季度末落地。

中国央行在上周五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采用了异常强烈的措辞,敦促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提振消费价格,这突显出当局应对通胀放缓压力的紧迫感有所增强。

中国央行表示,国内需求疲软和部分行业领域存在的过度竞争导致物价低位运行,需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来促进经济供需平衡,物价合理回升。

中国央行称,在价格调控思路上,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