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13 05:40
科技

中国人工智能强势逆袭

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大幅缩小了与美国硅谷人工智能巨头的差距。事实证明,中国的“快速跟随者”仍然能够在商业竞赛中披荆斩棘,后来居上。
中国ai美国关税战只会加快中国科技界自给自足的步伐
高名历(Nicholas Gordon)



美国引领创新,中国擅长迭代。这个说法(或者更加直白的版本:“中国擅长模仿”)长期主导着关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相对实力的诸多讨论。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始终矗立在技术前沿,用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引领全球经济;而中国往往会借鉴这些创意,迅速推出更廉价、或许质量稍逊的产品版本。

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这一陈见多年来似乎都有据可依。面对财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美国科技巨头,中国企业始终疲于追赶。但在今年1月,一家中国新创企业打破了这种说法。

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深度求索(DeepSeek)——严格来说甚至算不上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对冲基金幻方量化的衍生团队——发布了“推理型”大语言模型(LLM)R1。其性能竟与美国的人工智能翘楚OpenAI公司在几个月之前发布的大语言模型o1旗鼓相当。R1感觉像是从天而降,不仅创新性十足,成本也低得令人震惊。据DeepSeek透露,其前代模型V3最终的训练成本仅为600万美元。特斯拉(Tesla)的前人工智能科学家安德烈·卡尔帕西(Andrej Karpathy)评价称:“如此低的预算简直是开玩笑。”要知道,美国同类模型的训练费用动辄高达数千万美元乃至数亿美元。

这一消息引发巨震:随着R1迅速登顶全球最受欢迎应用程序下载榜,大型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惊慌失措,英伟达(Nvidia)和微软(Microsoft)等科技巨头的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公开表露焦虑,甚至开始考虑转向开源模式——这正是DeepSeek的策略:公开模型并允许修改,从而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低估了中国实现尖端技术突破的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政治学助理教授、时事通讯《ChinAI》的作者杰弗里·丁(Jeffrey Ding)坦言。

美国的紧张不安与中国的欣喜若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年2月,在中国政府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峰获得了一个令人艳羡的席位,与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等重量级企业家比肩而坐。中国各大企业,例如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和家电巨头美的,正在竞相把DeepSeek的人工智能模型集成到自家的产品中。

在中国经济被悲观情绪笼罩之际,DeepSeek的崛起犹如一剂强心针。咨询公司DGA–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科技政策负责人保罗·特寥洛(Paul Triolo)指出:“DeepSeek凭一己之力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可能远超政府祭出的任何调控手段。”

但DeepSeek只是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的冰山一角。许多美国首席执行官尚未意识到,这个充满活力的产业正在全面爆发。阿里巴巴、字节跳动(TikTok的母公司)等科技巨头相继发布的人工智能模型已经在推理基准测试中超越了西方产品。新一代“人工智能小龙”正在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人工智能代理和机器人,将中国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现实场景。

与此同时,投资者重新押注中国科技股。追踪港股科技股的恒生科技指数(Hang Seng Tech Index)的年内涨幅达到35%。领涨的股票除阿里巴巴之外,还包括推出文生视频人工智能模型可灵的快手公司,以及助力华为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中芯国际。

尽管投资者对DeepSeek的横空出世感到震惊,但长期观察中国经济的人士却鲜有惊讶。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又一个印证中国“快速跟随”战略的行业。凭借这一策略,中国已经在诸多领域赶上其他国家,甚至领先全球。如今,中国的光伏板和风力涡轮机正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电动汽车助力中国跃居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就连海外品牌的电动汽车现在也依赖中国电池驱动。在无人机、机器人、生物科技等领域,中国企业同样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一些西方企业高管对这些成就嗤之以鼻,将其归因于政府补贴、盗窃知识产权、走私和违反出口管制等行为。但事实证明,支撑中国在多项科技竞赛中持续追赶的因素既持久又强大: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积极效仿国外竞争对手的进取心、深厚的人才储备,以及一个既充当后盾又摇旗呐喊的政府体系。

著有《中国新策略》(The New China Playbook)一书的经济学家金刻羽指出,中国的创新者或许更专注于“量体裁衣式解题”,而非美国式的“突破性、系统性思维”。但正是这种“够用就好”的精准创新模式,使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价格亲民的技术产品——即便诸如DeepSeek这类逼近技术前沿的成果也不例外。当西方商业领袖还在为人工智能研发的巨额成本犯愁时,中国或许很快就可以兜售其他国家梦寐以求的技术方案。

快速逆袭

就在两年前,中国似乎还注定要在人工智能领域远远地落后下去。2020年,中国政府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科技行业整顿行动——部分政策制定者认为该行业的权势过大且缺乏责任感。随着数据隐私监管趋严,曾经源源不断的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浪潮骤然消退。

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后,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之广愈发凸显。此后发布的中国大语言模型表现普遍逊于ChatGPT,即便在处理中文时也不例外。与此同时,美国的出口管制使得中国企业无法获取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而这些芯片正是训练和运行大语言模型的关键所在。

杰弗里·丁指出,2024年秋季是舆论风向转变的关键节点。“人们开始看到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开源领域。“中国企业开始优化小规模模型架构,显著提升了训练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正在孵化出一波又一波的新创企业。最初吸引全球目光的“小龙”,是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深耕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公司。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焦点之后,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等“人工智能小龙”相继成为新宠。如今,这些企业又被新一代“小龙”的锐气所掩盖——包括DeepSeek在内,总部位于杭州的六家新创企业正在崭露锋芒。

作为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杭州已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的热土。“这里既远离北京,能够避免各种繁琐的行政流程;又毗邻上海,便于获取国际资本和人才。此外,坐拥阿里巴巴和网易等科技公司的杭州还具有雄厚的人才储备。”人工智能咨询公司Proem的创始人格蕾丝·邵(Grace Shao)解释道。阿里巴巴自身也是开源生态的重要推手:在开源人工智能社区Hugging Face的排行榜上,性能排名前十位的大语言模型均基于阿里云的“通义千问”模型训练而成。

新崛起的“杭州小龙”包括宇树科技(其机器狗登上今年的央视春晚,在全国数亿观众面前翩翩起舞)、游戏科学(这家游戏开发公司打造的《黑神话:悟空》成为有史以来销售速度最快的视频游戏之一),以及专注于3D渲染技术的“空间智能”公司群核科技。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为何可以如此迅速地迎头赶上?一大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格蕾丝·邵指出,在腾讯向超过10亿的微信用户推送DeepSeek的大语言模型之后,这家新创企业的用户数量旋即爆炸式增长,一跃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

中国政府在这一规模优势的转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法规规范和财政补贴等组合拳,各级政府打造了一个“国家主导”的创新体系,私营部门则主动围绕这一体系的战略重点进行布局。是的,中国政府正在扮演“啦啦队”的角色。特寥洛说:“中国领导人会见梁文锋,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事实上,也正是今年2月的那场高规格会议,让DeepSeek在一夜之间火爆全国:电信运营商率先接入并推广DeepSeek的大语言模型,科技企业和消费品牌随即跟进,最终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加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反倒成为中国创新的加速器。梁文峰在2024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坦言:“资金从来不是瓶颈,先进芯片禁运才是痛点。”多年来,由于各大厂商能够从海外采购更优质的芯片,中国本土的芯片产业始终难以突破发展瓶颈。但美国的芯片出口禁令“激发起全国上下攻关尖端技术的决心。”经济学家金刻羽指出。

通信巨头华为如今成为中国高端芯片供应链的领头羊。其昇腾人工智能芯片虽然性能依旧逊于英伟达,但已经被DeepSeek等新创企业广泛应用于“推理”环节,即完成训练后的人工智能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人才是最后一块拼图:中国高校正在源源不断输送人工智能新创企业急需的热血工程师。尽管部分DeepSeek的工程师拥有西方教育背景,但特寥洛说:“梁文锋招募的顶尖人才大多没有西方留学或工作经历,这些年轻精英并非出自麻省理工学院(MIT)或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这类顶尖海外名校。”企业高管常常被“中国二三本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所震撼,而如此大规模的高质量人才是美国高校体系难以复制的。”

有观察家发现,中国“90后”创业者群体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老一辈科技创业者认为“模仿也无妨,但要做得更好。”格蕾丝·邵指出,“相比之下,新一代企业家把开源视为一种哲学选择。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真正的创新,而非止步于模仿。”

亟待突破的瓶颈

尽管DeepSeek的成功堪称颠覆性突破,但这并不必然预示着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再次上演其在光伏或电动汽车行业逆袭成为全球王者的剧本。

中国科技新创企业面临多重壁垒,首当其冲的是融资渠道匮乏——这跟美国同行享有的充沛资本支持和明确退出机制形成鲜明反差。2020年代初的行业监管风暴,令本已疲软的中国风投市场几近停滞。中国本土的风投机构的数量有限。雪上加霜的是,随着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外资风投纷纷撤离中国市场(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并未引进风投资本,而是依托其对冲基金母公司的雄厚财力支撑发展)。

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对尚未盈利的新创企业持审慎态度。曾几何时,赴美上市是中国新创企业的首选方案,但随着中美监管审查的双重收紧,这条融资通道已经基本关闭。“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全、不成熟且流动性匮乏。”特寥洛说,“这是一个让中国政府夜不能寐的重大难题。”

在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公布了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其中包括拟设立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扶持“硬科技行业”——这一举措实则默认了私营部门的发展仍然需要国家力量的助推。

但DeepSeek的成就表明,中国人工智能新创企业或许无需巨额资金也可以获得全球竞争力。中国官方正在支持企业利用开源方式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人工智能模型,以此推动国产技术的广泛应用。阿里巴巴等企业也宣称,开源模式将吸引更多的客户接入其生态系统。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府不断祭出贸易保护政策的背景下,这些人工智能模型或许很难在美国市场广泛落地,但很有希望赢得其他地区的客户。对于创新能力强但算力和资金匮乏的新兴市场而言,DeepSeek注重效能与开放的模式,可能比OpenAI那样的昂贵闭源技术更具吸引力。

凭借可靠实惠的光伏板、经济型电动汽车和平价智能手机,中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倘若DeepSeek、阿里巴巴等企业能够持续降低对昂贵算力的依赖,全球南方国家就完全有可能放弃追逐世界上最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转而选择极具性价比的中国人工智能产品。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ai美国关税战只会加快中国科技界自给自足的步伐
2025-05-13 05:40
科技

中国人工智能强势逆袭

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大幅缩小了与美国硅谷人工智能巨头的差距。事实证明,中国的“快速跟随者”仍然能够在商业竞赛中披荆斩棘,后来居上。
高名历(Nicholas Gordon)



美国引领创新,中国擅长迭代。这个说法(或者更加直白的版本:“中国擅长模仿”)长期主导着关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相对实力的诸多讨论。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始终矗立在技术前沿,用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引领全球经济;而中国往往会借鉴这些创意,迅速推出更廉价、或许质量稍逊的产品版本。

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这一陈见多年来似乎都有据可依。面对财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美国科技巨头,中国企业始终疲于追赶。但在今年1月,一家中国新创企业打破了这种说法。

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深度求索(DeepSeek)——严格来说甚至算不上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对冲基金幻方量化的衍生团队——发布了“推理型”大语言模型(LLM)R1。其性能竟与美国的人工智能翘楚OpenAI公司在几个月之前发布的大语言模型o1旗鼓相当。R1感觉像是从天而降,不仅创新性十足,成本也低得令人震惊。据DeepSeek透露,其前代模型V3最终的训练成本仅为600万美元。特斯拉(Tesla)的前人工智能科学家安德烈·卡尔帕西(Andrej Karpathy)评价称:“如此低的预算简直是开玩笑。”要知道,美国同类模型的训练费用动辄高达数千万美元乃至数亿美元。

这一消息引发巨震:随着R1迅速登顶全球最受欢迎应用程序下载榜,大型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惊慌失措,英伟达(Nvidia)和微软(Microsoft)等科技巨头的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公开表露焦虑,甚至开始考虑转向开源模式——这正是DeepSeek的策略:公开模型并允许修改,从而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低估了中国实现尖端技术突破的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政治学助理教授、时事通讯《ChinAI》的作者杰弗里·丁(Jeffrey Ding)坦言。

美国的紧张不安与中国的欣喜若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年2月,在中国政府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峰获得了一个令人艳羡的席位,与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等重量级企业家比肩而坐。中国各大企业,例如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和家电巨头美的,正在竞相把DeepSeek的人工智能模型集成到自家的产品中。

在中国经济被悲观情绪笼罩之际,DeepSeek的崛起犹如一剂强心针。咨询公司DGA–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科技政策负责人保罗·特寥洛(Paul Triolo)指出:“DeepSeek凭一己之力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可能远超政府祭出的任何调控手段。”

但DeepSeek只是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的冰山一角。许多美国首席执行官尚未意识到,这个充满活力的产业正在全面爆发。阿里巴巴、字节跳动(TikTok的母公司)等科技巨头相继发布的人工智能模型已经在推理基准测试中超越了西方产品。新一代“人工智能小龙”正在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人工智能代理和机器人,将中国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现实场景。

与此同时,投资者重新押注中国科技股。追踪港股科技股的恒生科技指数(Hang Seng Tech Index)的年内涨幅达到35%。领涨的股票除阿里巴巴之外,还包括推出文生视频人工智能模型可灵的快手公司,以及助力华为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中芯国际。

尽管投资者对DeepSeek的横空出世感到震惊,但长期观察中国经济的人士却鲜有惊讶。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又一个印证中国“快速跟随”战略的行业。凭借这一策略,中国已经在诸多领域赶上其他国家,甚至领先全球。如今,中国的光伏板和风力涡轮机正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电动汽车助力中国跃居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就连海外品牌的电动汽车现在也依赖中国电池驱动。在无人机、机器人、生物科技等领域,中国企业同样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一些西方企业高管对这些成就嗤之以鼻,将其归因于政府补贴、盗窃知识产权、走私和违反出口管制等行为。但事实证明,支撑中国在多项科技竞赛中持续追赶的因素既持久又强大: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积极效仿国外竞争对手的进取心、深厚的人才储备,以及一个既充当后盾又摇旗呐喊的政府体系。

著有《中国新策略》(The New China Playbook)一书的经济学家金刻羽指出,中国的创新者或许更专注于“量体裁衣式解题”,而非美国式的“突破性、系统性思维”。但正是这种“够用就好”的精准创新模式,使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价格亲民的技术产品——即便诸如DeepSeek这类逼近技术前沿的成果也不例外。当西方商业领袖还在为人工智能研发的巨额成本犯愁时,中国或许很快就可以兜售其他国家梦寐以求的技术方案。

快速逆袭

就在两年前,中国似乎还注定要在人工智能领域远远地落后下去。2020年,中国政府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科技行业整顿行动——部分政策制定者认为该行业的权势过大且缺乏责任感。随着数据隐私监管趋严,曾经源源不断的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浪潮骤然消退。

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后,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之广愈发凸显。此后发布的中国大语言模型表现普遍逊于ChatGPT,即便在处理中文时也不例外。与此同时,美国的出口管制使得中国企业无法获取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而这些芯片正是训练和运行大语言模型的关键所在。

杰弗里·丁指出,2024年秋季是舆论风向转变的关键节点。“人们开始看到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开源领域。“中国企业开始优化小规模模型架构,显著提升了训练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正在孵化出一波又一波的新创企业。最初吸引全球目光的“小龙”,是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深耕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公司。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焦点之后,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等“人工智能小龙”相继成为新宠。如今,这些企业又被新一代“小龙”的锐气所掩盖——包括DeepSeek在内,总部位于杭州的六家新创企业正在崭露锋芒。

作为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杭州已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的热土。“这里既远离北京,能够避免各种繁琐的行政流程;又毗邻上海,便于获取国际资本和人才。此外,坐拥阿里巴巴和网易等科技公司的杭州还具有雄厚的人才储备。”人工智能咨询公司Proem的创始人格蕾丝·邵(Grace Shao)解释道。阿里巴巴自身也是开源生态的重要推手:在开源人工智能社区Hugging Face的排行榜上,性能排名前十位的大语言模型均基于阿里云的“通义千问”模型训练而成。

新崛起的“杭州小龙”包括宇树科技(其机器狗登上今年的央视春晚,在全国数亿观众面前翩翩起舞)、游戏科学(这家游戏开发公司打造的《黑神话:悟空》成为有史以来销售速度最快的视频游戏之一),以及专注于3D渲染技术的“空间智能”公司群核科技。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为何可以如此迅速地迎头赶上?一大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格蕾丝·邵指出,在腾讯向超过10亿的微信用户推送DeepSeek的大语言模型之后,这家新创企业的用户数量旋即爆炸式增长,一跃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

中国政府在这一规模优势的转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法规规范和财政补贴等组合拳,各级政府打造了一个“国家主导”的创新体系,私营部门则主动围绕这一体系的战略重点进行布局。是的,中国政府正在扮演“啦啦队”的角色。特寥洛说:“中国领导人会见梁文锋,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事实上,也正是今年2月的那场高规格会议,让DeepSeek在一夜之间火爆全国:电信运营商率先接入并推广DeepSeek的大语言模型,科技企业和消费品牌随即跟进,最终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加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反倒成为中国创新的加速器。梁文峰在2024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坦言:“资金从来不是瓶颈,先进芯片禁运才是痛点。”多年来,由于各大厂商能够从海外采购更优质的芯片,中国本土的芯片产业始终难以突破发展瓶颈。但美国的芯片出口禁令“激发起全国上下攻关尖端技术的决心。”经济学家金刻羽指出。

通信巨头华为如今成为中国高端芯片供应链的领头羊。其昇腾人工智能芯片虽然性能依旧逊于英伟达,但已经被DeepSeek等新创企业广泛应用于“推理”环节,即完成训练后的人工智能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人才是最后一块拼图:中国高校正在源源不断输送人工智能新创企业急需的热血工程师。尽管部分DeepSeek的工程师拥有西方教育背景,但特寥洛说:“梁文锋招募的顶尖人才大多没有西方留学或工作经历,这些年轻精英并非出自麻省理工学院(MIT)或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这类顶尖海外名校。”企业高管常常被“中国二三本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所震撼,而如此大规模的高质量人才是美国高校体系难以复制的。”

有观察家发现,中国“90后”创业者群体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老一辈科技创业者认为“模仿也无妨,但要做得更好。”格蕾丝·邵指出,“相比之下,新一代企业家把开源视为一种哲学选择。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真正的创新,而非止步于模仿。”

亟待突破的瓶颈

尽管DeepSeek的成功堪称颠覆性突破,但这并不必然预示着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再次上演其在光伏或电动汽车行业逆袭成为全球王者的剧本。

中国科技新创企业面临多重壁垒,首当其冲的是融资渠道匮乏——这跟美国同行享有的充沛资本支持和明确退出机制形成鲜明反差。2020年代初的行业监管风暴,令本已疲软的中国风投市场几近停滞。中国本土的风投机构的数量有限。雪上加霜的是,随着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外资风投纷纷撤离中国市场(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并未引进风投资本,而是依托其对冲基金母公司的雄厚财力支撑发展)。

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对尚未盈利的新创企业持审慎态度。曾几何时,赴美上市是中国新创企业的首选方案,但随着中美监管审查的双重收紧,这条融资通道已经基本关闭。“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全、不成熟且流动性匮乏。”特寥洛说,“这是一个让中国政府夜不能寐的重大难题。”

在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公布了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其中包括拟设立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扶持“硬科技行业”——这一举措实则默认了私营部门的发展仍然需要国家力量的助推。

但DeepSeek的成就表明,中国人工智能新创企业或许无需巨额资金也可以获得全球竞争力。中国官方正在支持企业利用开源方式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人工智能模型,以此推动国产技术的广泛应用。阿里巴巴等企业也宣称,开源模式将吸引更多的客户接入其生态系统。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府不断祭出贸易保护政策的背景下,这些人工智能模型或许很难在美国市场广泛落地,但很有希望赢得其他地区的客户。对于创新能力强但算力和资金匮乏的新兴市场而言,DeepSeek注重效能与开放的模式,可能比OpenAI那样的昂贵闭源技术更具吸引力。

凭借可靠实惠的光伏板、经济型电动汽车和平价智能手机,中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倘若DeepSeek、阿里巴巴等企业能够持续降低对昂贵算力的依赖,全球南方国家就完全有可能放弃追逐世界上最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转而选择极具性价比的中国人工智能产品。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