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5-05-14 08:30
商业与经济

中美“对等关税”谈判的漫漫长路

李瀚明:达成的实质性共识只有一个——互相取消“螺旋式加码”的91%关税,同时暂停90天征收24%的关税。
中美国旗美中同意大幅降低关税
李瀚明



中美如期谈判出了一份声明——双方都表示这么玩命加关税不是办法,回到了今年4月加10%的基础“对等关税”水平。不过“细节是老虎”,所以还是要捋捋声明本身,把细节说清楚。

双方达成的实质性共识只有一个——互相取消“螺旋式加码”的91%关税,同时暂停90天征收24%的关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暂停90天征收24%的关税”,其实和特朗普4月9日宣布的对其它国家的措施是一样的——暂停90天各国超过10%的部分。

不过,中国迟了整整一个月,这使得美国和中国谈判的截止日期也相应推迟了一个月。这使得各国谈判出现了一个显著的不确定性——会不会集体拖延,等待和中国的谈判出结果。

这种关税谈判问题,是典型的合纵连横问题——各国可以“合纵”,互相以拖延时间的形式等待转机;也可以“连横”,藉由尽早达成协议,以获得比较优惠的条件。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看,当然是鼓励“连横”的:藉由给第一个谈判者较好的条件,美方可以鼓励大家尽早让步。

但是,各国对于能否通过尽早达成协议获得优惠这一点,显然都是将信将疑的。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后面的国家因为种种的原因达成了更好的条件,先达成协议的国家就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这会给国内留下“热脸贴了冷屁股”的印象,对于政治家的政治生命是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之前着急谈判的英国就面临这样的困境。在英美达成的共识中,美方对英方商品施加的10%关税并没有给予豁免,只是对于英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汽车,放缓了原先25%的额外关税(并且还是以配额制进行放宽,首10万辆从2.5%涨到10%,之后27.5%)。与之相对的是,英国对美国放开了不少农产品(例如牛肉和酒精)的进口,还得花钱购买价值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虽然单就条件来看不算不合理,不过对于顺差国英国而言,这个协议谈得如何,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如果说英国的谈判最后还算谈成了点东西的话,越南的谈判就显得异常艰难。从4月开始到5月谈了整整一个月,现在还停留在“推动谈判进程”上,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

如果说英国的关税谈判是一个案例的话,中国的则是另外一个案例。在全文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应该是中方减税措施文句中的“相应Accordingly”一词;同时,联合声明的中英文版,都是美方在先,中方“相应”在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方一直表示的“会谈应美方的要求而举行,中方在美方撤除前不会先撤除”的立场。

可以看到的是,世界各国看到这样的立场,心里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主动连横的人并没有获得更好的结果——身为顺差国的英国被要求扩大顺差;另一方面,中国坚持立场,反而把美国逼上了谈判桌。

这显然对美国的关税谈判团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不过照理来讲,同时和一百多个国家进行关税谈判这种事情,纵观世界历史来看,美国这次真是头一遭;全世界百来个国家,即使一个国家只用一天,显然也不可能在90天内达成协议——美国官僚体系有多少官员和公务员(尤其是有一定级别,可以代表美国对外谈判的高级官员)能让特朗普这么折腾呢?如果再加上各国态度反复,一天之内谈不成,再拖上几天,90天就更加捉襟见肘,疲于奔命了。

这会使得关税谈判进一步复杂化,在90天内达成协议相当困难——因此,10%的关税大概率会延伸过7月(对中国是8月),并在最后成为事实标准。但是,如果对世界各国都收取10%的关税,那谈判也没有意义了;对世界各国而言,如果不谈也是10%,谈了除了10%还要做出其它让步,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虚与委蛇,等着90天熬过去。

因此,在英国和中国的谈判之后,看到了这一点的各国纷纷对美国的态度更加强硬,赌的就是特朗普团队驾驭不了关税这种“七伤拳”(崆峒派七伤拳的特点是先伤己,再伤人,使用者功力不足会遭反噬)。例如,日本的石破首相在4月7日和特朗普通电话的时候,态度还是相对温和地在强调日本对美国的重要性;到了5月11日,英国协议谈判一出来,加上中美开始谈,石破首相就开始看着对英国汽车实施的10%的关税,说着“要把汽车关税向0的方向谈判”了。

我们说完了关税谈判的节奏和复杂性,我们再来继续看这份声明。

美方此前对华的关税措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关税本身,一个是停止跨境小包免税政策。

中国2024年对美国出口的金额为4389亿美元(美方统计口径,中方统计5247亿美元),跨境小包在里面占多大的比例呢?2024年美国海关的统计,全年接收小包13.6亿个,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和香港(即9亿个)。按每个小包的金额在100美元计算(虽然美国官方声称每个小包的平均申报金额是20美元,但当中不可避免存在虚报),小包的进口额就有900亿美元,相当于中美贸易的两成。

在2025年5月12日的新行政命令中,特朗普提出将邮政渠道小包的关税从120%降低到54%。但是这对于小包而言并没有什么用——此前的行政命令中对邮政小包的承运人(例如航空公司)施加了不合理的代扣代缴义务(航空公司和邮政企业需预付一笔价值数亿元的保证金),而中国邮政和香港邮政都拒绝了这么做。中国邮政态度较为委婉,声明“不具备缴税条件”,而香港邮政则直白指出“绝不会代收所谓关税”。

这使得中美小包在事实上处于断绝状态——无论关税降低到多少,只要预收保证金,代扣代缴的制度不改变,不恢复快递企业和民营物流企业的小包报关,就无法改变小包贸易一时半会无法恢复的现状。

如果考虑到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特点的话,大宗出口的电子产品等等已经被事先豁免关税,小包进口额占受关税影响的进口额的比例只会更高;如果再考虑小包商品出口商以民营企业(而非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的现实,小包出口其实对中国出口产业对应的就业等,实在是相当的重要。

但是,美方显然并不想放开这个口子——或者至少说,美方不想在没有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放开这个口子。一方面,如果正式报关仍然征收关税,小包却不收税的话,事情就会像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一样,迅速变成小包和正式贸易之间的不对称战争;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禁止中国小包,美国的日用商品供给确实也大受影响。

同时,由于小包价值实在不高,为了降低执法成本,特朗普行政命令当中,对于普通商品的界定是“原产地”界定,进口商要提交原产地证书,而小包则是以“寄出地”界定,只看发件人的所在地。这使得如果抠字眼的话,在小包领域转口贸易是完全可行的。因此,之前在行政命令中可以看到,除了废除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始发包裹的小包通关政策以外,还非常严肃地考虑要不要把世界各国的小包政策一起废除了。

因此,贸易谈判真正的困难点,在于这些细节性的具体条款。在接下来的90天当中,双方势必还要谈判个好一阵子呢。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美国旗美中同意大幅降低关税
2025-05-14 08:30
商业与经济

中美“对等关税”谈判的漫漫长路

李瀚明:达成的实质性共识只有一个——互相取消“螺旋式加码”的91%关税,同时暂停90天征收24%的关税。
李瀚明



中美如期谈判出了一份声明——双方都表示这么玩命加关税不是办法,回到了今年4月加10%的基础“对等关税”水平。不过“细节是老虎”,所以还是要捋捋声明本身,把细节说清楚。

双方达成的实质性共识只有一个——互相取消“螺旋式加码”的91%关税,同时暂停90天征收24%的关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暂停90天征收24%的关税”,其实和特朗普4月9日宣布的对其它国家的措施是一样的——暂停90天各国超过10%的部分。

不过,中国迟了整整一个月,这使得美国和中国谈判的截止日期也相应推迟了一个月。这使得各国谈判出现了一个显著的不确定性——会不会集体拖延,等待和中国的谈判出结果。

这种关税谈判问题,是典型的合纵连横问题——各国可以“合纵”,互相以拖延时间的形式等待转机;也可以“连横”,藉由尽早达成协议,以获得比较优惠的条件。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看,当然是鼓励“连横”的:藉由给第一个谈判者较好的条件,美方可以鼓励大家尽早让步。

但是,各国对于能否通过尽早达成协议获得优惠这一点,显然都是将信将疑的。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后面的国家因为种种的原因达成了更好的条件,先达成协议的国家就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这会给国内留下“热脸贴了冷屁股”的印象,对于政治家的政治生命是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之前着急谈判的英国就面临这样的困境。在英美达成的共识中,美方对英方商品施加的10%关税并没有给予豁免,只是对于英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汽车,放缓了原先25%的额外关税(并且还是以配额制进行放宽,首10万辆从2.5%涨到10%,之后27.5%)。与之相对的是,英国对美国放开了不少农产品(例如牛肉和酒精)的进口,还得花钱购买价值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虽然单就条件来看不算不合理,不过对于顺差国英国而言,这个协议谈得如何,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如果说英国的谈判最后还算谈成了点东西的话,越南的谈判就显得异常艰难。从4月开始到5月谈了整整一个月,现在还停留在“推动谈判进程”上,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

如果说英国的关税谈判是一个案例的话,中国的则是另外一个案例。在全文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应该是中方减税措施文句中的“相应Accordingly”一词;同时,联合声明的中英文版,都是美方在先,中方“相应”在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方一直表示的“会谈应美方的要求而举行,中方在美方撤除前不会先撤除”的立场。

可以看到的是,世界各国看到这样的立场,心里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主动连横的人并没有获得更好的结果——身为顺差国的英国被要求扩大顺差;另一方面,中国坚持立场,反而把美国逼上了谈判桌。

这显然对美国的关税谈判团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不过照理来讲,同时和一百多个国家进行关税谈判这种事情,纵观世界历史来看,美国这次真是头一遭;全世界百来个国家,即使一个国家只用一天,显然也不可能在90天内达成协议——美国官僚体系有多少官员和公务员(尤其是有一定级别,可以代表美国对外谈判的高级官员)能让特朗普这么折腾呢?如果再加上各国态度反复,一天之内谈不成,再拖上几天,90天就更加捉襟见肘,疲于奔命了。

这会使得关税谈判进一步复杂化,在90天内达成协议相当困难——因此,10%的关税大概率会延伸过7月(对中国是8月),并在最后成为事实标准。但是,如果对世界各国都收取10%的关税,那谈判也没有意义了;对世界各国而言,如果不谈也是10%,谈了除了10%还要做出其它让步,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虚与委蛇,等着90天熬过去。

因此,在英国和中国的谈判之后,看到了这一点的各国纷纷对美国的态度更加强硬,赌的就是特朗普团队驾驭不了关税这种“七伤拳”(崆峒派七伤拳的特点是先伤己,再伤人,使用者功力不足会遭反噬)。例如,日本的石破首相在4月7日和特朗普通电话的时候,态度还是相对温和地在强调日本对美国的重要性;到了5月11日,英国协议谈判一出来,加上中美开始谈,石破首相就开始看着对英国汽车实施的10%的关税,说着“要把汽车关税向0的方向谈判”了。

我们说完了关税谈判的节奏和复杂性,我们再来继续看这份声明。

美方此前对华的关税措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关税本身,一个是停止跨境小包免税政策。

中国2024年对美国出口的金额为4389亿美元(美方统计口径,中方统计5247亿美元),跨境小包在里面占多大的比例呢?2024年美国海关的统计,全年接收小包13.6亿个,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和香港(即9亿个)。按每个小包的金额在100美元计算(虽然美国官方声称每个小包的平均申报金额是20美元,但当中不可避免存在虚报),小包的进口额就有900亿美元,相当于中美贸易的两成。

在2025年5月12日的新行政命令中,特朗普提出将邮政渠道小包的关税从120%降低到54%。但是这对于小包而言并没有什么用——此前的行政命令中对邮政小包的承运人(例如航空公司)施加了不合理的代扣代缴义务(航空公司和邮政企业需预付一笔价值数亿元的保证金),而中国邮政和香港邮政都拒绝了这么做。中国邮政态度较为委婉,声明“不具备缴税条件”,而香港邮政则直白指出“绝不会代收所谓关税”。

这使得中美小包在事实上处于断绝状态——无论关税降低到多少,只要预收保证金,代扣代缴的制度不改变,不恢复快递企业和民营物流企业的小包报关,就无法改变小包贸易一时半会无法恢复的现状。

如果考虑到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特点的话,大宗出口的电子产品等等已经被事先豁免关税,小包进口额占受关税影响的进口额的比例只会更高;如果再考虑小包商品出口商以民营企业(而非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的现实,小包出口其实对中国出口产业对应的就业等,实在是相当的重要。

但是,美方显然并不想放开这个口子——或者至少说,美方不想在没有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放开这个口子。一方面,如果正式报关仍然征收关税,小包却不收税的话,事情就会像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一样,迅速变成小包和正式贸易之间的不对称战争;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禁止中国小包,美国的日用商品供给确实也大受影响。

同时,由于小包价值实在不高,为了降低执法成本,特朗普行政命令当中,对于普通商品的界定是“原产地”界定,进口商要提交原产地证书,而小包则是以“寄出地”界定,只看发件人的所在地。这使得如果抠字眼的话,在小包领域转口贸易是完全可行的。因此,之前在行政命令中可以看到,除了废除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始发包裹的小包通关政策以外,还非常严肃地考虑要不要把世界各国的小包政策一起废除了。

因此,贸易谈判真正的困难点,在于这些细节性的具体条款。在接下来的90天当中,双方势必还要谈判个好一阵子呢。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