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11-08 16:57
社会与生活

教育:特朗普再任使中国国际教育重构迫在眉睫

肖经栋: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已经有21年的历史,也已经到了需要重构和反思阶段。特朗普的再任所引发的留学限制预期,会加快重构步骤。
哈佛大学
肖经栋


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前总统特朗普将重返白宫。特朗普在前一任总统执政期间(2017年-2021年),通过收缩中国学生签证、提出“安全校园”法案、签订10043号总统令,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进行了限制和打压,这些让中国国际教育界记忆犹新和心有余悸。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引发了中国国际教育界对留学美国的普遍担忧,也使得诸多留学家庭人心惶惶。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特朗普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总统,但却是以代言美国中西部广袤农村以及南方保守白人利益而获得总统宝座 。美国的铁锈区选民多为特朗普的铁粉 。在前一任总统就职期间,特朗普所采取的去国际化、限制移民、产业回归美国等诸多措施,符合其铁粉利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再次打动了饱受社会变迁而利益受损的美国中下层选民的心。

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趋势,让美国整体获得了利益,但这些并不是让所有美国人获益。在美国这辆快速前进的车辆中,更多的人被甩下,少数人一骑绝尘。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让美国精英阶层赚得盆满钵满,但美国工人则面临失业和生活成本提高的苦楚。为此,特朗普的反全球化言论和政策,在美国国内有诸多的拥趸,被视为为普通美国人利益代言的总统。尽管有激烈的国内外争议,美国人还是用选票选择了特朗普再任总统。

特朗普的两次就任美国总统,重构了美国国内和国际政治格局,并进而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开放并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而是将人陷入到信息茧房中,也让诸多原本沉默的螺旋有机会发声和主导社会发展方向。原有政治格局、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变,首富保安、重生逆袭等无脑爽剧在中国大火,和美国选出永远不知道下步会干啥的特朗普做总统,其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美国国会席位为共和党主导,特朗普的执政理念和措施将更加容易得到落实,再次执政大概率会更加的激进和去国际化。即便4年后卸任,特朗普成功当选经验也很难不被美国其他总统竞选人借鉴,其执政理念大概率会长期持续。而去国际化会直接影响到留学,这将会关系到中国的国际教育走向。

中国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在2018年的秋招开始变冷,这是特朗普执政的第二年。我先是从深圳发现了这个苗头,当年年底我用一个半月时间,调研了全国21个省市区的50多所学校,结果发现有八成的学校没有完成招生指标,下降最大幅度超过了2017年的一半。我所调研的50多所学校,基本上都是各个区域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招生都如此糟糕,其他的学校更可想而知。

2018年国际教育骤冷,原因有很多,但很关键的一点是特朗普上台后所采取的各方面反全球化、关闭边境限制移民等政策,已经让中国留学家庭感到了寒意,进而吓退了不少家庭。而三年的疫情,更是加剧了世界的割裂。不过在2023年,中国国际教育短暂火爆,就读人数达到了近7年来最高峰。

2024年,国际教育又开始变冷。宜校抽样调研了全国近100所国际化学校/国际部,从现在所收集到的数据来看,2024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要比2023年下滑了约5%。这次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因素。经济下行尤其是房价的断崖式下降,以及留学成本的急剧上升,能够支付得起留学费用的家庭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以往罕见的国际高中学费也需要分期支付的现象。2025年有意愿本科留学的人数很有可能会继续下降。特朗普的再任美国总统会让中国的国际教育雪上加霜。

中考分流政策的执行,出国留学在中国具有刚性需求。即便面临罕见的疫情,留学也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而特朗普的重返白宫,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但由于留学的刚需性,会出现更多的分流和多样化,也将会重构中国的国际教育。

中国学生前往美国本科留学,约占留学人数总量的1/3。由于赴美留学流程十分复杂,导致对留学服务需求大。美本升学辅导费用在上海已经高至百万,加上其他标准化考试、语言培训等费用,费用不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本科申请流程比较简单,申请费用也基本上在10万以内。为此,由于商业利益的存在,赴美留学行业形成了牢固利益链条。针对美国留学的讨论和分析,占到信息量的主体,在中国形成了留学就是美国的错觉。

特朗普上台对留学所采取的种种限制措施,从留学历史来看是十分罕见。留学会因战乱而中断,但在和平时期用强制政策来限制则少之又少,毕竟留学对接受国来说利益更大。大学在西方诞生,带有浓厚的宗教背景。而宗教的全球性间接使得留学也带有全球性,在学签和流动上享受充分的自由。而这个自由源自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所颁布的旨在保护博洛尼亚大学师生流动自由和居住安全的特权文件,我在下个月即将付梓的《择校之道:十年走访洞察国际教育底层逻辑》这本书中做了详细的介绍。

留学具有双向性的特性,即有一方愿意留学,另一方愿意接纳。在1978年重启留学后,中国政府对留学一直持支持态度,即便碰到了严重政治事件,也没有关闭让中国学子留学的大门。

特朗普对中国学子留学的限制和打压,则是中美留学史上罕见的现象。而这些将会重构中国国际教育。重构将会从宏观方面的政策导向调整、中观方面的学校办学方式完善、微观方面的家长留学预期改变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来看宏观方面的政策导向调整。

众所周知,中国国际教育的法规依据是2003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个条例的核心是拿来主义,即重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在高中和大学段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国内快速崛起的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11所中外合作大学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

美国已经对中美大学合作项目以国家安全名义进行了干涉,一些项目为此夭折,比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今年9月份宣布终止参与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建设。特朗普的政策导向是让中国学子赴美学文,但学文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文化的差异性,会让中国学生很难深入到文科学习中;另一方面学文在工作选择上有比较大的局限性,比如美国学法律很难,但即便中国学生在美国顺利完成学法学业,国内合适的岗位寥寥无几。

美国对前沿和敏感专业的学习限制主要集中在硕博阶段,而美国名校本科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强制性。尽管可以曲线救国,但本科阶段的前沿专业学习仍然浅尝辄止。

前面提到,随着美国对中美合作项目的限制加剧,会让中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受限。在这种情况,中国的国际教育政策应该从原先偏重拿来主义改变成输出,以及向更多的国家开放,以及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

这点在世界上是有成功案例的,很典型的则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大学资源十分短缺,整个大马甚至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独立高校。此时大量的马来西亚学生出国留学,在1980年和1985年,马来西亚曾一度为高居世界第二位的留学生生源国。1983年,马来西亚国内在校大学生总数约为2.8万人,但同期在国外求学的学生竟高达3.5万人。这么高的留学率令人咂舌,中国现有本科以及研究生留学总量只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2%。

同时,马来西亚鼓励发展私立大学以及引进诸多的国外大学建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政府无力再支持学生出国留学,学生开始大量留在国内就读,并借助之前所引进的国外大学分校,大量招录外国学生。而今马来西亚也成为中国学生重要的留学国之一。中国学生在1998年到1999年学年,前往马来西亚留学的仅有76人,但在2002年到2003年学年则为10849人。而在2023年,中国学生在马来西亚留学总数高达26507人,超过留学马来西亚学生总数的一半。

经过20来年的发展,中国的大学以及国际化学校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已经很深,办学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而随着国内出生率的下降,教育资源富余,这和英美加澳等国家吸引亚洲学生前来就读有比较类似的背景。

美国刻意要关教育大门,这无疑迫使中国教育要寻找到另一个走向世界的路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实施已经有21年,政策出台背景和现在大相径庭。国际教育已经从原先的资源短缺到现在的丰富多样,从原先对办学陌生惶恐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条例当中一些条款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情况,比如高中段必须要找一所境外学校合作。目前这个政策已经没有存在的基础,这反而给国外一些垃圾学校为赚取中国学校的合作费用提供了机会。

其次看中观层面的学校办学方式完善。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段的中外合作项目必须开足开满国内的普高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会考获得普高毕业证。由于有需要学习普高课程的要求,不少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往往多倾向于开设AP课程。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AP并不是国际课程体系,是一种学术能力测试,和SAT或托福之类的考试没有本质性差别。AP考试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所主导,学生的AP成绩受美国大学认可。同时,AP课程学习和设置比较灵活,中国学生一般会考四五门。为此,AP课程在中国的公立名校当中很受欢迎,拿到美本名校offer的中国学生也以学习AP课程居多。但这并不是说学AP更容易申请美国名校,而是有志于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以学习AP课程为主。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原有AP学校必然会碰到课程重设的问题,以便让学生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我估计AP学校会更多地增设A-level课程。

课程设置的改变会在部分学校当中,但申请更是更多学校会碰到的问题。国内申请工作最为复杂的学校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申请的方向比较多元,这给升导老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而这些情况也将会逐步复制到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国际部。特朗普让人很难预料到他下步会采取什么措施,赴美留学存在很大的变数。中国的家庭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国联申情况将会复苏且长期存在。

在传统的留学方向,比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受到追捧,但随着申请的内卷,会让家长考虑更多的国家和大学,而欧洲、日韩甚至泰国等小众留学也将会兴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申请机制很不一样,这会使得升导工作更加得复杂,这也为学校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因此,我估计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将会更加的开放。因为,今后学校的办学环境会更加得复杂难度加大,这需要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

尽管中国长期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但很遗憾行业并没有形成合力,处在令人宰割的境地当中。中国国际化学校和学生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国外大学对录取中国学生可谓是随心所欲。为此,我一直建议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国际部需要形成联盟,规范国内办学行为,对造假和学术诚信下重手整治,比如对有造假恶习的升学辅导机构或个人进行全行业封杀。对国外大学的招生等进行沟通和博弈,为中国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录取可能性或在奖学金等方面给与优待。

最后看家长留学预期改变。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仍然坚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这些家庭是对留学的真爱。我经常用我曾经长期工作过十年的媒体行业来解读。记者这份工作在广东不受重视和待见,收入低和工作量大,这点和江浙沪把记者当成文化人且倍加尊重形成很大的反差。但众所周知,广东的纸媒在媒体黄金时期是全国做得最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因记者工作在广东不受待见,没有职业光环,所以愿意从事这个领域的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工作自然不会做得差。

同样的道理,在留学碰到外部阻拦以及没有光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愿意让子女出国留学,是发自对留学真心喜欢和认可,这反而回归到了留学以及教育的本源。

当然,这些留学家庭对留学的了解会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也能够为子女的留学做好相应的规划和调整。因此,国际教育重构在家长方面,则是表现出马太效应,会出现一批真正接受和理解留学的家庭,她们充分意识到留学不会有什么光环,更多得是子女教育路径之一。

当然,在这些过程中,很难避免家长会感到惶恐不安,甚至丧失对留学的信心。我很能理解这些家庭的担忧和顾虑,不过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思考这些问题。留学本身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美国留学变得越发不确定和复杂,这只是留学过程中偶发因素但不是全部,还有N多的国家和国外大学可以考虑和选择,在现在这个阶段也完全有办法来消弭这些风险。

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已经有21年的历史,也已经到了需要重构和反思阶段。特朗普的再任所引发的留学限制预期,会加快重构步骤。当然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际教育政策的调整;对学校而言,一方面需要重塑家长信心,另一方面办学的要求和成本会大幅提升;对家长而言,留学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性,对留学的理解需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源。

面对特朗普上台已成定局的事情,哀叹和抱怨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中国国际教育重构已经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凤凰涅槃,开启中国国际教育新的篇章。我们很希望能够看到,当特朗普第二任总统期满后,中国的国际教育变得更加得强大、从容和自信。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英伟达黄仁勋财经早餐 | 2024年6月3日
    英伟达CEO黄仁勋是如何避税80亿美元的

    通过把个人财富转化为金融工具、利用慈善基金会捐款等操作,黄仁勋和家人预计可以省下约80亿美元税金。这些规避遗产税的措施凸显出极富阶层如何操控美国税收系统。


  • 乐高
    视频:全球最赚钱的玩具公司 - 乐高

    乐高,毫无疑问是地球上最成功、最赚钱的玩具公司。 每年都能卖出上亿套玩具,2023年它的营收高达98亿美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电子游戏盛行、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它是如何做到靠卖积木玩具风靡全球的呢?


  • 玩具制造商泡泡玛特,结束收入高增长周期
    “盲盒”出海增势喜人, 泡泡玛特股价水涨船高

    泡泡玛特是低迷的中国股票中一个罕见的亮点,这家香港上市公司将盲盒玩具打造成了摇钱树,至少目前而言是如此。


  • 视频:波司登为何越来越贵?
    波司登赢在一个“贵”字

    波司登赢在一个“贵”字。


哈佛大学
2024-11-08 16:57
社会与生活

教育:特朗普再任使中国国际教育重构迫在眉睫

肖经栋: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已经有21年的历史,也已经到了需要重构和反思阶段。特朗普的再任所引发的留学限制预期,会加快重构步骤。
肖经栋


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前总统特朗普将重返白宫。特朗普在前一任总统执政期间(2017年-2021年),通过收缩中国学生签证、提出“安全校园”法案、签订10043号总统令,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进行了限制和打压,这些让中国国际教育界记忆犹新和心有余悸。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引发了中国国际教育界对留学美国的普遍担忧,也使得诸多留学家庭人心惶惶。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特朗普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总统,但却是以代言美国中西部广袤农村以及南方保守白人利益而获得总统宝座 。美国的铁锈区选民多为特朗普的铁粉 。在前一任总统就职期间,特朗普所采取的去国际化、限制移民、产业回归美国等诸多措施,符合其铁粉利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再次打动了饱受社会变迁而利益受损的美国中下层选民的心。

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趋势,让美国整体获得了利益,但这些并不是让所有美国人获益。在美国这辆快速前进的车辆中,更多的人被甩下,少数人一骑绝尘。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让美国精英阶层赚得盆满钵满,但美国工人则面临失业和生活成本提高的苦楚。为此,特朗普的反全球化言论和政策,在美国国内有诸多的拥趸,被视为为普通美国人利益代言的总统。尽管有激烈的国内外争议,美国人还是用选票选择了特朗普再任总统。

特朗普的两次就任美国总统,重构了美国国内和国际政治格局,并进而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开放并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而是将人陷入到信息茧房中,也让诸多原本沉默的螺旋有机会发声和主导社会发展方向。原有政治格局、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变,首富保安、重生逆袭等无脑爽剧在中国大火,和美国选出永远不知道下步会干啥的特朗普做总统,其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美国国会席位为共和党主导,特朗普的执政理念和措施将更加容易得到落实,再次执政大概率会更加的激进和去国际化。即便4年后卸任,特朗普成功当选经验也很难不被美国其他总统竞选人借鉴,其执政理念大概率会长期持续。而去国际化会直接影响到留学,这将会关系到中国的国际教育走向。

中国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在2018年的秋招开始变冷,这是特朗普执政的第二年。我先是从深圳发现了这个苗头,当年年底我用一个半月时间,调研了全国21个省市区的50多所学校,结果发现有八成的学校没有完成招生指标,下降最大幅度超过了2017年的一半。我所调研的50多所学校,基本上都是各个区域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招生都如此糟糕,其他的学校更可想而知。

2018年国际教育骤冷,原因有很多,但很关键的一点是特朗普上台后所采取的各方面反全球化、关闭边境限制移民等政策,已经让中国留学家庭感到了寒意,进而吓退了不少家庭。而三年的疫情,更是加剧了世界的割裂。不过在2023年,中国国际教育短暂火爆,就读人数达到了近7年来最高峰。

2024年,国际教育又开始变冷。宜校抽样调研了全国近100所国际化学校/国际部,从现在所收集到的数据来看,2024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要比2023年下滑了约5%。这次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因素。经济下行尤其是房价的断崖式下降,以及留学成本的急剧上升,能够支付得起留学费用的家庭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以往罕见的国际高中学费也需要分期支付的现象。2025年有意愿本科留学的人数很有可能会继续下降。特朗普的再任美国总统会让中国的国际教育雪上加霜。

中考分流政策的执行,出国留学在中国具有刚性需求。即便面临罕见的疫情,留学也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而特朗普的重返白宫,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但由于留学的刚需性,会出现更多的分流和多样化,也将会重构中国的国际教育。

中国学生前往美国本科留学,约占留学人数总量的1/3。由于赴美留学流程十分复杂,导致对留学服务需求大。美本升学辅导费用在上海已经高至百万,加上其他标准化考试、语言培训等费用,费用不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本科申请流程比较简单,申请费用也基本上在10万以内。为此,由于商业利益的存在,赴美留学行业形成了牢固利益链条。针对美国留学的讨论和分析,占到信息量的主体,在中国形成了留学就是美国的错觉。

特朗普上台对留学所采取的种种限制措施,从留学历史来看是十分罕见。留学会因战乱而中断,但在和平时期用强制政策来限制则少之又少,毕竟留学对接受国来说利益更大。大学在西方诞生,带有浓厚的宗教背景。而宗教的全球性间接使得留学也带有全球性,在学签和流动上享受充分的自由。而这个自由源自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所颁布的旨在保护博洛尼亚大学师生流动自由和居住安全的特权文件,我在下个月即将付梓的《择校之道:十年走访洞察国际教育底层逻辑》这本书中做了详细的介绍。

留学具有双向性的特性,即有一方愿意留学,另一方愿意接纳。在1978年重启留学后,中国政府对留学一直持支持态度,即便碰到了严重政治事件,也没有关闭让中国学子留学的大门。

特朗普对中国学子留学的限制和打压,则是中美留学史上罕见的现象。而这些将会重构中国国际教育。重构将会从宏观方面的政策导向调整、中观方面的学校办学方式完善、微观方面的家长留学预期改变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来看宏观方面的政策导向调整。

众所周知,中国国际教育的法规依据是2003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个条例的核心是拿来主义,即重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在高中和大学段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国内快速崛起的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11所中外合作大学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

美国已经对中美大学合作项目以国家安全名义进行了干涉,一些项目为此夭折,比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今年9月份宣布终止参与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建设。特朗普的政策导向是让中国学子赴美学文,但学文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文化的差异性,会让中国学生很难深入到文科学习中;另一方面学文在工作选择上有比较大的局限性,比如美国学法律很难,但即便中国学生在美国顺利完成学法学业,国内合适的岗位寥寥无几。

美国对前沿和敏感专业的学习限制主要集中在硕博阶段,而美国名校本科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强制性。尽管可以曲线救国,但本科阶段的前沿专业学习仍然浅尝辄止。

前面提到,随着美国对中美合作项目的限制加剧,会让中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受限。在这种情况,中国的国际教育政策应该从原先偏重拿来主义改变成输出,以及向更多的国家开放,以及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

这点在世界上是有成功案例的,很典型的则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大学资源十分短缺,整个大马甚至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独立高校。此时大量的马来西亚学生出国留学,在1980年和1985年,马来西亚曾一度为高居世界第二位的留学生生源国。1983年,马来西亚国内在校大学生总数约为2.8万人,但同期在国外求学的学生竟高达3.5万人。这么高的留学率令人咂舌,中国现有本科以及研究生留学总量只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2%。

同时,马来西亚鼓励发展私立大学以及引进诸多的国外大学建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政府无力再支持学生出国留学,学生开始大量留在国内就读,并借助之前所引进的国外大学分校,大量招录外国学生。而今马来西亚也成为中国学生重要的留学国之一。中国学生在1998年到1999年学年,前往马来西亚留学的仅有76人,但在2002年到2003年学年则为10849人。而在2023年,中国学生在马来西亚留学总数高达26507人,超过留学马来西亚学生总数的一半。

经过20来年的发展,中国的大学以及国际化学校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已经很深,办学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而随着国内出生率的下降,教育资源富余,这和英美加澳等国家吸引亚洲学生前来就读有比较类似的背景。

美国刻意要关教育大门,这无疑迫使中国教育要寻找到另一个走向世界的路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实施已经有21年,政策出台背景和现在大相径庭。国际教育已经从原先的资源短缺到现在的丰富多样,从原先对办学陌生惶恐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条例当中一些条款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情况,比如高中段必须要找一所境外学校合作。目前这个政策已经没有存在的基础,这反而给国外一些垃圾学校为赚取中国学校的合作费用提供了机会。

其次看中观层面的学校办学方式完善。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段的中外合作项目必须开足开满国内的普高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会考获得普高毕业证。由于有需要学习普高课程的要求,不少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往往多倾向于开设AP课程。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AP并不是国际课程体系,是一种学术能力测试,和SAT或托福之类的考试没有本质性差别。AP考试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所主导,学生的AP成绩受美国大学认可。同时,AP课程学习和设置比较灵活,中国学生一般会考四五门。为此,AP课程在中国的公立名校当中很受欢迎,拿到美本名校offer的中国学生也以学习AP课程居多。但这并不是说学AP更容易申请美国名校,而是有志于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以学习AP课程为主。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原有AP学校必然会碰到课程重设的问题,以便让学生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我估计AP学校会更多地增设A-level课程。

课程设置的改变会在部分学校当中,但申请更是更多学校会碰到的问题。国内申请工作最为复杂的学校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申请的方向比较多元,这给升导老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而这些情况也将会逐步复制到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国际部。特朗普让人很难预料到他下步会采取什么措施,赴美留学存在很大的变数。中国的家庭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国联申情况将会复苏且长期存在。

在传统的留学方向,比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受到追捧,但随着申请的内卷,会让家长考虑更多的国家和大学,而欧洲、日韩甚至泰国等小众留学也将会兴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申请机制很不一样,这会使得升导工作更加得复杂,这也为学校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因此,我估计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将会更加的开放。因为,今后学校的办学环境会更加得复杂难度加大,这需要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

尽管中国长期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但很遗憾行业并没有形成合力,处在令人宰割的境地当中。中国国际化学校和学生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国外大学对录取中国学生可谓是随心所欲。为此,我一直建议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国际部需要形成联盟,规范国内办学行为,对造假和学术诚信下重手整治,比如对有造假恶习的升学辅导机构或个人进行全行业封杀。对国外大学的招生等进行沟通和博弈,为中国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录取可能性或在奖学金等方面给与优待。

最后看家长留学预期改变。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仍然坚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这些家庭是对留学的真爱。我经常用我曾经长期工作过十年的媒体行业来解读。记者这份工作在广东不受重视和待见,收入低和工作量大,这点和江浙沪把记者当成文化人且倍加尊重形成很大的反差。但众所周知,广东的纸媒在媒体黄金时期是全国做得最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因记者工作在广东不受待见,没有职业光环,所以愿意从事这个领域的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工作自然不会做得差。

同样的道理,在留学碰到外部阻拦以及没有光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愿意让子女出国留学,是发自对留学真心喜欢和认可,这反而回归到了留学以及教育的本源。

当然,这些留学家庭对留学的了解会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也能够为子女的留学做好相应的规划和调整。因此,国际教育重构在家长方面,则是表现出马太效应,会出现一批真正接受和理解留学的家庭,她们充分意识到留学不会有什么光环,更多得是子女教育路径之一。

当然,在这些过程中,很难避免家长会感到惶恐不安,甚至丧失对留学的信心。我很能理解这些家庭的担忧和顾虑,不过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思考这些问题。留学本身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美国留学变得越发不确定和复杂,这只是留学过程中偶发因素但不是全部,还有N多的国家和国外大学可以考虑和选择,在现在这个阶段也完全有办法来消弭这些风险。

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已经有21年的历史,也已经到了需要重构和反思阶段。特朗普的再任所引发的留学限制预期,会加快重构步骤。当然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际教育政策的调整;对学校而言,一方面需要重塑家长信心,另一方面办学的要求和成本会大幅提升;对家长而言,留学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性,对留学的理解需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源。

面对特朗普上台已成定局的事情,哀叹和抱怨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中国国际教育重构已经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凤凰涅槃,开启中国国际教育新的篇章。我们很希望能够看到,当特朗普第二任总统期满后,中国的国际教育变得更加得强大、从容和自信。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