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08-19 07:16
商业与经济

这些公用事业股正在坐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人工智能对电力的高涨需求正在推动许多公用事业公司扩大电网。
特高压电网
Leo Schwartz


自从说出“GPT”这三个字母足以让风险投资人垂涎欲滴以来,科技巨头们就一直在吞噬电力,其用电规模堪比一些小国家——这些与日俱增的电力消耗,都是为了给人工智能的未来提供不竭动力。为了满足这种欲壑难填的需求,科技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创造力:微软(Microsoft)在2023年5月与一家核聚变新创企业签署购电协议;亚马逊(Amazon)在今年3月收购了一个核动力数据中心;今年早些时候,Meta宣布了一项近400亿美元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人工智能是新的金矿,但没有电力就无法开采。这可能会为那些渴望跟随这一趋势的散户投资者提供一个机会。许多投资者现在都对英伟达(Nvidia)或者所谓的超大规模巨头[即管理人工智能模型所使用的计算能力的大型云服务提供商,比如亚马逊、微软和谷歌(Google)]这类人工智能概念股的高估值持怀疑态度。但那些充当科技巨头的能源管道的公司或许更加值得入手。

公用事业股从来都不诱人,当然也无法提供人工智能投资者梦寐以求的那种曲棍球杆式的增长曲线,尽管大多数公司都有不错的分红。过去五年,标准普尔500公用事业指数(S&P 500 Utilities Index)的年化总回报率为6.1%,其中约一半来自股息;在此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涨幅超过15%。

但人工智能淘金热正在颠覆这个原本呆板的行业。原因很简单:人工智能采用的大型语言模型需要巨额电力来训练系统,数据中心为此配备了专用处理器。每当你向ChatGPT或者其竞争对手输入一个新问题时,那个被称为“推理”的回答过程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分析师预测称,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助推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160%。“对公用事业公司来说,数据中心的扩张是一代人难遇的增长机会。”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能源和公用事业策略师特拉维斯·米勒(Travis Miller)对《财富》杂志表示。

为了适应这一增长势头,大多数的公用事业公司将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从能源存储到电网扩建,不一而足。事实上,许多公司正在疲于应对电网的过度负荷。一些公用事业公司还制定了新的规则,以适应新技术的需求。例如,许多比特币(Bitcoin)矿工采用了一种名为“削减”的做法,即在用电高峰时段关闭挖矿机。

相较之下,数据中心就没有这种回旋余地了,尤其是在推理需求方面。正如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 Global)的首席分析师丹·汤普森(Dan Thompson)所解释的那样,“这些需求是非常实时的,无法削减。”而且,随着数据中心开始用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图形处理器取代一排排老式芯片,这种需求只会增长。“这是每个人都关切、兴奋、感兴趣的事情——不管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就在人工智能赢得万千关注的时候,能源需求开始全面上升。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股票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安德鲁·奥宾(Andrew Obin)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美国总电力负荷将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而在2013年至2023年这段时期每年仅增长0.4%。他指出,尽管数据中心是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来源,但电动汽车销量上升和制造业“回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人工智能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它最闪亮、最耀眼。”

对公用事业公司而言,新增电力需求很难等同于纯利润。一切都取决于它们手头上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米勒指出,南方电力公司(Southern Co.)、杜克能源(Duke Energy)和Entergy等大市值公司在这方面最具优势。2024年迄今为止,Vistra和Constellation的股价涨幅与英伟达相当,这得益于这两家大型公用事业公司对清洁能源的重视——许多科技公司和监管机构都要求尽可能多地使用清洁能源。

“一些中型公用事业公司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奥宾说。总部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NiSource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最近透露称,在过去一年收到了30多份新建数据中心的询价,但到2035年,仅仅增加两三个数据中心就可能导致系统负荷增加一倍。公用事业公司如果无法应对电力需求增长带来的压力,就会面临停电问题,从而连累股价。

无论何时,公用事业公司都能够通过向发电厂输送更多的天然气来解决需求激增的问题。这意味着,专注于石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的所谓中游公司,可能会在人工智能热潮中扮演尤为重要的角色。晨星公司的能源策略师斯蒂芬·埃利斯(Stephen Ellis)表示,与公用事业公司类似,中游公司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这些公司正在进行调整,通过把天然气输送到新目的地和建造新管道等方式来更好地为数据中心服务。

埃利斯指出,有两家公司处于有利地位。一家是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专注于将自家管道与公用事业公司连接起来的Energy Transfer;另一家是TC Energy,这家加拿大公司正在建设一条通往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天然气管道,那里是世界上数据中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然后是数据中心公司本身,以及为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电气设备供应商、暖通空调公司和软件公司。奥宾称,这些公司最有机会获得意外之财。随着市场走向繁荣,它们可以给自家的设备贴上利润空间更大的价格标签。给变压器和开关柜等关键设备加价,已经是“相当普遍的做法”。有望受益的公司包括美国最大的两家电气设备供应商Eaton和Vertiv。

最后一个紧迫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最终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所有的这些新基础设施都白建了,那会发生什么?汤普森认为,鉴于科技巨头在这一领域的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诱发另一场互联网泡沫破裂。“我们要问的是,微软是否大到不能倒闭。”他说,“哪怕只是依靠蛮力,他们也会设法让这一切运转起来的。”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他信之女贝东丹当选为泰国新总理
    泰国春节旅游,还能去吗?

    演员星星从泰国顺利回国后,预订了泰国行程的中国游客却陷入进退两难。泰国还能去吗?到底安不安全?会不会上车就被拉到“园区”?社交平台上弥漫着恐慌情绪。


  • 张一鸣住新加坡仍是中国籍,在字节持股21%
    张一鸣善用公式走天下,这次他能破解TikTok美国之围吗?

    张一鸣凭借独特的算法颠覆了全球科技行业,但随着TikTok在美国面临禁令,他手中尚无一套公式可以指引他应对TikTok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


  • 全球经济准备迎来“新特朗普时代”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特朗普的领土诉求炸了锅

    曹辛:特朗普新政府对其他国家的领土要求,在世界不同国家里引发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并非清一色的反对,这必将在全球大国中引发巨大波澜。


  • 人民币如何重新理解金融对创新的意义
    中国央行和外管局承诺稳定人民币

    官员们强调,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 比亚迪美媒:中国是如何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的
    一些中国新能源企业已有经验应对出海“劳工风波”

    蒋亦凡:比亚迪在巴西卷入劳工风波,宣布对侵犯人权和劳动法的行为零容忍。讨论这起事件及其应对措施,有助于为更多出海企业照亮前路。


  • 哪吒汽车GT
    张勇没有雷军的命

    张勇沉寂后,哪吒汽车在成立十年后,也走到了悬崖边缘。


  • 北京CBD2025展望:中国如何重启经济?
    展望2025:迈入低利率时代

    古尧:利息是时间市场上交换的产物,人的偏好决定了利率的高低。低迷时,资产专用性溢价自然是趋于下降甚至为负,企业家才能不确定性溢价也趋降低。


  • 马斯克对话特朗普 谈了这些……
    丹麦“私信”特朗普:可以谈

    丹麦“私信”特朗普:拒绝出售格陵兰岛,但愿讨论加强美军存在。


  • 洛杉矶大火灾
    洛杉矶最大野火向内陆蔓延,“情况可能继续恶化”

    自当地时间1月7日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发生多起野火,已造成至少13人死亡,上万座建筑毁于一旦。


  • 机遇、梦想与风险:中国直播带货浪潮的起与落
    2024十大直播战,赚了我们多少钱?

    刚刚过去的2024年,大主播们接连塌房。“油橄榄精华”里没有油橄榄,“红薯粉”里只有木薯粉,而“香港美诚月饼”压根儿就不在香港。道歉、赔偿也没用,骆王宇、东北雨姐和小杨哥们,只能战术性退网。


特高压电网
2024-08-19 07:16
商业与经济

这些公用事业股正在坐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人工智能对电力的高涨需求正在推动许多公用事业公司扩大电网。
Leo Schwartz


自从说出“GPT”这三个字母足以让风险投资人垂涎欲滴以来,科技巨头们就一直在吞噬电力,其用电规模堪比一些小国家——这些与日俱增的电力消耗,都是为了给人工智能的未来提供不竭动力。为了满足这种欲壑难填的需求,科技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创造力:微软(Microsoft)在2023年5月与一家核聚变新创企业签署购电协议;亚马逊(Amazon)在今年3月收购了一个核动力数据中心;今年早些时候,Meta宣布了一项近400亿美元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人工智能是新的金矿,但没有电力就无法开采。这可能会为那些渴望跟随这一趋势的散户投资者提供一个机会。许多投资者现在都对英伟达(Nvidia)或者所谓的超大规模巨头[即管理人工智能模型所使用的计算能力的大型云服务提供商,比如亚马逊、微软和谷歌(Google)]这类人工智能概念股的高估值持怀疑态度。但那些充当科技巨头的能源管道的公司或许更加值得入手。

公用事业股从来都不诱人,当然也无法提供人工智能投资者梦寐以求的那种曲棍球杆式的增长曲线,尽管大多数公司都有不错的分红。过去五年,标准普尔500公用事业指数(S&P 500 Utilities Index)的年化总回报率为6.1%,其中约一半来自股息;在此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涨幅超过15%。

但人工智能淘金热正在颠覆这个原本呆板的行业。原因很简单:人工智能采用的大型语言模型需要巨额电力来训练系统,数据中心为此配备了专用处理器。每当你向ChatGPT或者其竞争对手输入一个新问题时,那个被称为“推理”的回答过程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分析师预测称,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助推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160%。“对公用事业公司来说,数据中心的扩张是一代人难遇的增长机会。”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能源和公用事业策略师特拉维斯·米勒(Travis Miller)对《财富》杂志表示。

为了适应这一增长势头,大多数的公用事业公司将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从能源存储到电网扩建,不一而足。事实上,许多公司正在疲于应对电网的过度负荷。一些公用事业公司还制定了新的规则,以适应新技术的需求。例如,许多比特币(Bitcoin)矿工采用了一种名为“削减”的做法,即在用电高峰时段关闭挖矿机。

相较之下,数据中心就没有这种回旋余地了,尤其是在推理需求方面。正如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 Global)的首席分析师丹·汤普森(Dan Thompson)所解释的那样,“这些需求是非常实时的,无法削减。”而且,随着数据中心开始用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图形处理器取代一排排老式芯片,这种需求只会增长。“这是每个人都关切、兴奋、感兴趣的事情——不管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就在人工智能赢得万千关注的时候,能源需求开始全面上升。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股票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安德鲁·奥宾(Andrew Obin)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美国总电力负荷将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而在2013年至2023年这段时期每年仅增长0.4%。他指出,尽管数据中心是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来源,但电动汽车销量上升和制造业“回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人工智能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它最闪亮、最耀眼。”

对公用事业公司而言,新增电力需求很难等同于纯利润。一切都取决于它们手头上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米勒指出,南方电力公司(Southern Co.)、杜克能源(Duke Energy)和Entergy等大市值公司在这方面最具优势。2024年迄今为止,Vistra和Constellation的股价涨幅与英伟达相当,这得益于这两家大型公用事业公司对清洁能源的重视——许多科技公司和监管机构都要求尽可能多地使用清洁能源。

“一些中型公用事业公司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奥宾说。总部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NiSource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最近透露称,在过去一年收到了30多份新建数据中心的询价,但到2035年,仅仅增加两三个数据中心就可能导致系统负荷增加一倍。公用事业公司如果无法应对电力需求增长带来的压力,就会面临停电问题,从而连累股价。

无论何时,公用事业公司都能够通过向发电厂输送更多的天然气来解决需求激增的问题。这意味着,专注于石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的所谓中游公司,可能会在人工智能热潮中扮演尤为重要的角色。晨星公司的能源策略师斯蒂芬·埃利斯(Stephen Ellis)表示,与公用事业公司类似,中游公司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这些公司正在进行调整,通过把天然气输送到新目的地和建造新管道等方式来更好地为数据中心服务。

埃利斯指出,有两家公司处于有利地位。一家是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专注于将自家管道与公用事业公司连接起来的Energy Transfer;另一家是TC Energy,这家加拿大公司正在建设一条通往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天然气管道,那里是世界上数据中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然后是数据中心公司本身,以及为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电气设备供应商、暖通空调公司和软件公司。奥宾称,这些公司最有机会获得意外之财。随着市场走向繁荣,它们可以给自家的设备贴上利润空间更大的价格标签。给变压器和开关柜等关键设备加价,已经是“相当普遍的做法”。有望受益的公司包括美国最大的两家电气设备供应商Eaton和Vertiv。

最后一个紧迫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最终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所有的这些新基础设施都白建了,那会发生什么?汤普森认为,鉴于科技巨头在这一领域的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诱发另一场互联网泡沫破裂。“我们要问的是,微软是否大到不能倒闭。”他说,“哪怕只是依靠蛮力,他们也会设法让这一切运转起来的。”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