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济学家表示,如果关税维持在当前水平,仅美国关税一项就将导致 600 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晨枫
■《自然》杂志根据自然指数,排名世界200强科研城市。计分方法和自然指数一样,只是现在用作者城市进行排名。
2023年前20
前5是北京、纽约、上海、波士顿、旧金山,中国vs美国是2:3。前10 里,中国加上南京、广州、武汉,美国加上巴尔的摩-华盛顿,中国vs美国是5:4。前10里此外只有东京。前20里,中国还有合肥、杭州、天津、深圳、西安,美国加上洛杉矶、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0:6。中美之外加上巴黎、首尔、伦敦。
对比2022年
北京、上海都熟悉,不用多说。
波士顿是哈佛、麻省理工所在地,旧金山大湾区有斯坦福、伯克利。纽约有哥伦比亚、NYU、康奈尔,都是名校扎堆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南京、广州,然后是东京、武汉,都排在巴黎、首尔、洛杉矶、伦敦、芝加哥之前。日本毕竟曾经是日出之国,韩国干得不错,老欧洲落后了。
在前200个“科技城市”中,中国有32个。所有中国城市的2023年排名都比2022年提前了,只有太原例外,从189滑落到192。
也就是说,前5里,中国有2,美国有3,与2022年一样;前10里,中国有5,比2022年增加了武汉;美国还是有5,不变;日本有1;前20里,中国有10,比2022年增加深圳和西安;美国有6,不变;7,日本、法国、英国、韩国各1。新加坡、苏黎世跌出前20。
前200里,中国有32个(大陆,比2022年增加3个,开封,154,镇江,166,新乡,195)、1个(香港),1个(台湾,台北从第59滑落到第66),美国有55个,少了一个(英国13个,日本有8个,德国有22个,法国有7个,韩国有4个,荷兰有6个,意大利有5个,俄罗斯有1个(莫斯科,圣彼得堡跌出前200)。
列以下所有34个中国城市吧,偏心中国,没办法:
北京(1)
上海(3)
南京(5)
广州(8)
武汉(10)
合肥(13)
杭州(16)
天津(18)
深圳(19)
西安(20)
香港(21)
成都(24)
长沙(30)
长春(31)
济南(32)
重庆(36)
大连(37)
厦门(38)
苏州(40)
青岛(43)
福州(45)
兰州(57)
哈尔滨(64)
台北(66)
郑州(76)
南昌(106)
昆明(122)
沈阳(124)
宁波(145)
开封(154)
镇江(166)
无锡(188)
太原(192)
新乡(195)
中国城市分布很广,并不集中在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发达地带。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广西、海南、贵州,基本上所有省市都有分布。但还是长三角最多一点,有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珠三角只有广州、深圳,京津唐只有北京、天津。有两市入榜的有浙江(杭州、宁波)、山东(济南、青岛)、福建(厦门、福州),当然还有珠三角里已经算过的广东。河南不错,唯一有三市入榜的省,有郑州、开封、新乡入榜。四市入榜的只有江苏,不过长三角已经算过了。
必须说,一些中国城市一下子竟然想不起来有什么名校或者主要研究所,比如南昌、宁波、开封、镇江、无锡、太原、新乡。开封的上游邻居是马赛和亚琛,下游邻居是根特和波恩,都是老资格的名校所在地;镇江的上下游分别是橡树岭和洛斯-阿拉莫斯,都是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所在地。
相比之下,美国主要集中在东西海岸,中部上榜城市很稀少。
有意思的是,印度有4个,班加罗尔(从88上升到81)、加尔各答(从103跌到105)、孟买(从119跌到120)、德里(从130上升到114),排名都在中后,但也不垫底。昌奈(原来193)跌出前200。
显然,美国的上榜城市依然最多,反映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实力分布。但垫底的最末20个里,有5个是美国的,只有1个是中国的(太原),还有4个英国的,反映了升降趋势。实际上,前50里中国的18个城市都提升了位置,北京保持绝对第一,伦敦、巴黎、东京都滑落了,只有首尔提升了2位。南京从第8爬升到第6,把巴尔的摩-华盛顿和东京往后挤,广州从第10爬升到第8,把巴黎挤出前10。合肥从第16爬升到第13,把伦敦和洛杉矶挤到后面去了。
自然指数在2018年开始科技城市排名时,中国只有10个城市在前50,现在已经翻倍。
2023年化学前20
化学依然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前10里前7个(北京1,上海2,南京3,广州4,合肥5,天津6,武汉7)都是中国的,只有东京(8)、纽约(9)、首尔(10)“溜进来”。前20里再加杭州(11)、成都(13)、深圳(14)、长春(16)、西安(17)、济南(18)、大连(20),美国再加旧金山、波士顿、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4:4,大胜!在前50里,还有香港(21)、长沙(22)、福州(24)、重庆(25)、苏州(28)、厦门(29)、青岛(32)、兰州(35)、郑州(40)、台北(49)。
2023年地球和环境科学前20
地球科学也是中国强项,前10里中国占5(北京1,南京2,广州3,上海5,武汉8),美国占4,还溜进来一个法国巴黎。前20的话,中国加上杭州(13)、青岛(16)、香港(17)、天津(18)、合肥(20),中国vs美国是10:6,依然胜出。前50里,还有深圳(22)、西安(28)、厦门(33)、哈尔滨(34)、成都(36)、长沙(37)、兰州(42)。
2023年生物科学前20
生命科学是美国的强项,前5里美国占4,中国只有北京(5);前10里美国占5,中国再加上海(6),中国vs美国是2:6,落败。延伸到前20也还是不行,中国加上广州(17),中国vs美国是3:11。前50里还有:杭州(26)、武汉(28)、南京(34)、香港(44)、深圳(48)。中国加油!
2023年物理科学前20
中国在物理科学又“翻本”了,不过差距很小,中国前5占3(北京1,上海2,南京3),美国2;中国前10再加合肥9,中国占4,美国占3。前20里中国再加武汉(11)、广州(12)、西安(13)、香港(16)、天津(19)、深圳(20),中国占16,美国占6,还是胜出。前50里还有:杭州(21)、长沙(25)、成都(26)、长春(29)、苏州(30)、济南(34)、哈尔滨(36)、重庆(41)。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北京十大名校/研究所:
国科大
北大
清华
北理工
北化工
中科院化学所
北师大
中科院物理所
北航
解放军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上海十大名校/研究所:
复旦
交大
同济
华东理工
华东师大
上海科大
上大
中科院有机所
东华大学
中科院生物所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纽约地区十大名校:
耶鲁
哥伦比亚
普林斯顿
NYU
Rutgers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
西奈山医院
洛克菲勒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布鲁克林国家实验室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波士顿地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哈佛
麻省理工
波士顿大学
东北大学
布兰迪斯大学
塔夫茨大学
波士顿学院
Thermo Fisher科学公司(不知道这是什么来路)
新罕布什尔大学
诺瓦迪斯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旧金山大湾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斯坦福
UC伯克利
UC旧金山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Genentech Inc
Alphabet(谷歌)
Chan Zuckerberg Biohub(应该是扎克伯格的)
斯坦福健康中心
斯坦福儿童医院

中国的科技强城有集中化的趋势,北京、上海的贡献一直在增加。相比之下,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的贡献一直在下滑。
但从收入方面来说,北京上海还是不如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哈。
自然指数反映的是基础研究。有人质疑基础研究有什么用,比较中国、美国、欧洲、以色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其他国家,应用研究领导前沿的国家与基础研究发达的国家大体重合。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国家、地区有突出的强项,如以色列的军工很发达,台湾的芯片很发达,等等。但这些偏科生只是偏科生,只是在外部的全面支持下才得以发展。以色列的军工和台湾的芯片离开美国的科技支持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反,中国科技在贸易战和科技战中战线了强大的韧性和自我可持续性,正是因为全面、均衡、发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体系。■
2023年前20
前5是北京、纽约、上海、波士顿、旧金山,中国vs美国是2:3。前10 里,中国加上南京、广州、武汉,美国加上巴尔的摩-华盛顿,中国vs美国是5:4。前10里此外只有东京。前20里,中国还有合肥、杭州、天津、深圳、西安,美国加上洛杉矶、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0:6。中美之外加上巴黎、首尔、伦敦。
对比2022年
北京、上海都熟悉,不用多说。
波士顿是哈佛、麻省理工所在地,旧金山大湾区有斯坦福、伯克利。纽约有哥伦比亚、NYU、康奈尔,都是名校扎堆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南京、广州,然后是东京、武汉,都排在巴黎、首尔、洛杉矶、伦敦、芝加哥之前。日本毕竟曾经是日出之国,韩国干得不错,老欧洲落后了。
在前200个“科技城市”中,中国有32个。所有中国城市的2023年排名都比2022年提前了,只有太原例外,从189滑落到192。
也就是说,前5里,中国有2,美国有3,与2022年一样;前10里,中国有5,比2022年增加了武汉;美国还是有5,不变;日本有1;前20里,中国有10,比2022年增加深圳和西安;美国有6,不变;7,日本、法国、英国、韩国各1。新加坡、苏黎世跌出前20。
前200里,中国有32个(大陆,比2022年增加3个,开封,154,镇江,166,新乡,195)、1个(香港),1个(台湾,台北从第59滑落到第66),美国有55个,少了一个(英国13个,日本有8个,德国有22个,法国有7个,韩国有4个,荷兰有6个,意大利有5个,俄罗斯有1个(莫斯科,圣彼得堡跌出前200)。
列以下所有34个中国城市吧,偏心中国,没办法:
北京(1)
上海(3)
南京(5)
广州(8)
武汉(10)
合肥(13)
杭州(16)
天津(18)
深圳(19)
西安(20)
香港(21)
成都(24)
长沙(30)
长春(31)
济南(32)
重庆(36)
大连(37)
厦门(38)
苏州(40)
青岛(43)
福州(45)
兰州(57)
哈尔滨(64)
台北(66)
郑州(76)
南昌(106)
昆明(122)
沈阳(124)
宁波(145)
开封(154)
镇江(166)
无锡(188)
太原(192)
新乡(195)
中国城市分布很广,并不集中在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发达地带。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广西、海南、贵州,基本上所有省市都有分布。但还是长三角最多一点,有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珠三角只有广州、深圳,京津唐只有北京、天津。有两市入榜的有浙江(杭州、宁波)、山东(济南、青岛)、福建(厦门、福州),当然还有珠三角里已经算过的广东。河南不错,唯一有三市入榜的省,有郑州、开封、新乡入榜。四市入榜的只有江苏,不过长三角已经算过了。
必须说,一些中国城市一下子竟然想不起来有什么名校或者主要研究所,比如南昌、宁波、开封、镇江、无锡、太原、新乡。开封的上游邻居是马赛和亚琛,下游邻居是根特和波恩,都是老资格的名校所在地;镇江的上下游分别是橡树岭和洛斯-阿拉莫斯,都是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所在地。
相比之下,美国主要集中在东西海岸,中部上榜城市很稀少。
有意思的是,印度有4个,班加罗尔(从88上升到81)、加尔各答(从103跌到105)、孟买(从119跌到120)、德里(从130上升到114),排名都在中后,但也不垫底。昌奈(原来193)跌出前200。
显然,美国的上榜城市依然最多,反映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实力分布。但垫底的最末20个里,有5个是美国的,只有1个是中国的(太原),还有4个英国的,反映了升降趋势。实际上,前50里中国的18个城市都提升了位置,北京保持绝对第一,伦敦、巴黎、东京都滑落了,只有首尔提升了2位。南京从第8爬升到第6,把巴尔的摩-华盛顿和东京往后挤,广州从第10爬升到第8,把巴黎挤出前10。合肥从第16爬升到第13,把伦敦和洛杉矶挤到后面去了。
自然指数在2018年开始科技城市排名时,中国只有10个城市在前50,现在已经翻倍。
2023年化学前20
化学依然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前10里前7个(北京1,上海2,南京3,广州4,合肥5,天津6,武汉7)都是中国的,只有东京(8)、纽约(9)、首尔(10)“溜进来”。前20里再加杭州(11)、成都(13)、深圳(14)、长春(16)、西安(17)、济南(18)、大连(20),美国再加旧金山、波士顿、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4:4,大胜!在前50里,还有香港(21)、长沙(22)、福州(24)、重庆(25)、苏州(28)、厦门(29)、青岛(32)、兰州(35)、郑州(40)、台北(49)。
2023年地球和环境科学前20
地球科学也是中国强项,前10里中国占5(北京1,南京2,广州3,上海5,武汉8),美国占4,还溜进来一个法国巴黎。前20的话,中国加上杭州(13)、青岛(16)、香港(17)、天津(18)、合肥(20),中国vs美国是10:6,依然胜出。前50里,还有深圳(22)、西安(28)、厦门(33)、哈尔滨(34)、成都(36)、长沙(37)、兰州(42)。
2023年生物科学前20
生命科学是美国的强项,前5里美国占4,中国只有北京(5);前10里美国占5,中国再加上海(6),中国vs美国是2:6,落败。延伸到前20也还是不行,中国加上广州(17),中国vs美国是3:11。前50里还有:杭州(26)、武汉(28)、南京(34)、香港(44)、深圳(48)。中国加油!
2023年物理科学前20
中国在物理科学又“翻本”了,不过差距很小,中国前5占3(北京1,上海2,南京3),美国2;中国前10再加合肥9,中国占4,美国占3。前20里中国再加武汉(11)、广州(12)、西安(13)、香港(16)、天津(19)、深圳(20),中国占16,美国占6,还是胜出。前50里还有:杭州(21)、长沙(25)、成都(26)、长春(29)、苏州(30)、济南(34)、哈尔滨(36)、重庆(41)。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北京十大名校/研究所:
国科大
北大
清华
北理工
北化工
中科院化学所
北师大
中科院物理所
北航
解放军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上海十大名校/研究所:
复旦
交大
同济
华东理工
华东师大
上海科大
上大
中科院有机所
东华大学
中科院生物所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纽约地区十大名校:
耶鲁
哥伦比亚
普林斯顿
NYU
Rutgers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
西奈山医院
洛克菲勒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布鲁克林国家实验室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波士顿地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哈佛
麻省理工
波士顿大学
东北大学
布兰迪斯大学
塔夫茨大学
波士顿学院
Thermo Fisher科学公司(不知道这是什么来路)
新罕布什尔大学
诺瓦迪斯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旧金山大湾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斯坦福
UC伯克利
UC旧金山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Genentech Inc
Alphabet(谷歌)
Chan Zuckerberg Biohub(应该是扎克伯格的)
斯坦福健康中心
斯坦福儿童医院

中国的科技强城有集中化的趋势,北京、上海的贡献一直在增加。相比之下,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的贡献一直在下滑。
但从收入方面来说,北京上海还是不如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哈。
自然指数反映的是基础研究。有人质疑基础研究有什么用,比较中国、美国、欧洲、以色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其他国家,应用研究领导前沿的国家与基础研究发达的国家大体重合。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国家、地区有突出的强项,如以色列的军工很发达,台湾的芯片很发达,等等。但这些偏科生只是偏科生,只是在外部的全面支持下才得以发展。以色列的军工和台湾的芯片离开美国的科技支持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反,中国科技在贸易战和科技战中战线了强大的韧性和自我可持续性,正是因为全面、均衡、发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体系。■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晨枫
■《自然》杂志根据自然指数,排名世界200强科研城市。计分方法和自然指数一样,只是现在用作者城市进行排名。
2023年前20
前5是北京、纽约、上海、波士顿、旧金山,中国vs美国是2:3。前10 里,中国加上南京、广州、武汉,美国加上巴尔的摩-华盛顿,中国vs美国是5:4。前10里此外只有东京。前20里,中国还有合肥、杭州、天津、深圳、西安,美国加上洛杉矶、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0:6。中美之外加上巴黎、首尔、伦敦。
对比2022年
北京、上海都熟悉,不用多说。
波士顿是哈佛、麻省理工所在地,旧金山大湾区有斯坦福、伯克利。纽约有哥伦比亚、NYU、康奈尔,都是名校扎堆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南京、广州,然后是东京、武汉,都排在巴黎、首尔、洛杉矶、伦敦、芝加哥之前。日本毕竟曾经是日出之国,韩国干得不错,老欧洲落后了。
在前200个“科技城市”中,中国有32个。所有中国城市的2023年排名都比2022年提前了,只有太原例外,从189滑落到192。
也就是说,前5里,中国有2,美国有3,与2022年一样;前10里,中国有5,比2022年增加了武汉;美国还是有5,不变;日本有1;前20里,中国有10,比2022年增加深圳和西安;美国有6,不变;7,日本、法国、英国、韩国各1。新加坡、苏黎世跌出前20。
前200里,中国有32个(大陆,比2022年增加3个,开封,154,镇江,166,新乡,195)、1个(香港),1个(台湾,台北从第59滑落到第66),美国有55个,少了一个(英国13个,日本有8个,德国有22个,法国有7个,韩国有4个,荷兰有6个,意大利有5个,俄罗斯有1个(莫斯科,圣彼得堡跌出前200)。
列以下所有34个中国城市吧,偏心中国,没办法:
北京(1)
上海(3)
南京(5)
广州(8)
武汉(10)
合肥(13)
杭州(16)
天津(18)
深圳(19)
西安(20)
香港(21)
成都(24)
长沙(30)
长春(31)
济南(32)
重庆(36)
大连(37)
厦门(38)
苏州(40)
青岛(43)
福州(45)
兰州(57)
哈尔滨(64)
台北(66)
郑州(76)
南昌(106)
昆明(122)
沈阳(124)
宁波(145)
开封(154)
镇江(166)
无锡(188)
太原(192)
新乡(195)
中国城市分布很广,并不集中在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发达地带。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广西、海南、贵州,基本上所有省市都有分布。但还是长三角最多一点,有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珠三角只有广州、深圳,京津唐只有北京、天津。有两市入榜的有浙江(杭州、宁波)、山东(济南、青岛)、福建(厦门、福州),当然还有珠三角里已经算过的广东。河南不错,唯一有三市入榜的省,有郑州、开封、新乡入榜。四市入榜的只有江苏,不过长三角已经算过了。
必须说,一些中国城市一下子竟然想不起来有什么名校或者主要研究所,比如南昌、宁波、开封、镇江、无锡、太原、新乡。开封的上游邻居是马赛和亚琛,下游邻居是根特和波恩,都是老资格的名校所在地;镇江的上下游分别是橡树岭和洛斯-阿拉莫斯,都是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所在地。
相比之下,美国主要集中在东西海岸,中部上榜城市很稀少。
有意思的是,印度有4个,班加罗尔(从88上升到81)、加尔各答(从103跌到105)、孟买(从119跌到120)、德里(从130上升到114),排名都在中后,但也不垫底。昌奈(原来193)跌出前200。
显然,美国的上榜城市依然最多,反映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实力分布。但垫底的最末20个里,有5个是美国的,只有1个是中国的(太原),还有4个英国的,反映了升降趋势。实际上,前50里中国的18个城市都提升了位置,北京保持绝对第一,伦敦、巴黎、东京都滑落了,只有首尔提升了2位。南京从第8爬升到第6,把巴尔的摩-华盛顿和东京往后挤,广州从第10爬升到第8,把巴黎挤出前10。合肥从第16爬升到第13,把伦敦和洛杉矶挤到后面去了。
自然指数在2018年开始科技城市排名时,中国只有10个城市在前50,现在已经翻倍。
2023年化学前20
化学依然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前10里前7个(北京1,上海2,南京3,广州4,合肥5,天津6,武汉7)都是中国的,只有东京(8)、纽约(9)、首尔(10)“溜进来”。前20里再加杭州(11)、成都(13)、深圳(14)、长春(16)、西安(17)、济南(18)、大连(20),美国再加旧金山、波士顿、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4:4,大胜!在前50里,还有香港(21)、长沙(22)、福州(24)、重庆(25)、苏州(28)、厦门(29)、青岛(32)、兰州(35)、郑州(40)、台北(49)。
2023年地球和环境科学前20
地球科学也是中国强项,前10里中国占5(北京1,南京2,广州3,上海5,武汉8),美国占4,还溜进来一个法国巴黎。前20的话,中国加上杭州(13)、青岛(16)、香港(17)、天津(18)、合肥(20),中国vs美国是10:6,依然胜出。前50里,还有深圳(22)、西安(28)、厦门(33)、哈尔滨(34)、成都(36)、长沙(37)、兰州(42)。
2023年生物科学前20
生命科学是美国的强项,前5里美国占4,中国只有北京(5);前10里美国占5,中国再加上海(6),中国vs美国是2:6,落败。延伸到前20也还是不行,中国加上广州(17),中国vs美国是3:11。前50里还有:杭州(26)、武汉(28)、南京(34)、香港(44)、深圳(48)。中国加油!
2023年物理科学前20
中国在物理科学又“翻本”了,不过差距很小,中国前5占3(北京1,上海2,南京3),美国2;中国前10再加合肥9,中国占4,美国占3。前20里中国再加武汉(11)、广州(12)、西安(13)、香港(16)、天津(19)、深圳(20),中国占16,美国占6,还是胜出。前50里还有:杭州(21)、长沙(25)、成都(26)、长春(29)、苏州(30)、济南(34)、哈尔滨(36)、重庆(41)。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北京十大名校/研究所:
国科大
北大
清华
北理工
北化工
中科院化学所
北师大
中科院物理所
北航
解放军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上海十大名校/研究所:
复旦
交大
同济
华东理工
华东师大
上海科大
上大
中科院有机所
东华大学
中科院生物所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纽约地区十大名校:
耶鲁
哥伦比亚
普林斯顿
NYU
Rutgers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
西奈山医院
洛克菲勒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布鲁克林国家实验室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波士顿地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哈佛
麻省理工
波士顿大学
东北大学
布兰迪斯大学
塔夫茨大学
波士顿学院
Thermo Fisher科学公司(不知道这是什么来路)
新罕布什尔大学
诺瓦迪斯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旧金山大湾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斯坦福
UC伯克利
UC旧金山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Genentech Inc
Alphabet(谷歌)
Chan Zuckerberg Biohub(应该是扎克伯格的)
斯坦福健康中心
斯坦福儿童医院

中国的科技强城有集中化的趋势,北京、上海的贡献一直在增加。相比之下,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的贡献一直在下滑。
但从收入方面来说,北京上海还是不如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哈。
自然指数反映的是基础研究。有人质疑基础研究有什么用,比较中国、美国、欧洲、以色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其他国家,应用研究领导前沿的国家与基础研究发达的国家大体重合。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国家、地区有突出的强项,如以色列的军工很发达,台湾的芯片很发达,等等。但这些偏科生只是偏科生,只是在外部的全面支持下才得以发展。以色列的军工和台湾的芯片离开美国的科技支持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反,中国科技在贸易战和科技战中战线了强大的韧性和自我可持续性,正是因为全面、均衡、发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体系。■
2023年前20
前5是北京、纽约、上海、波士顿、旧金山,中国vs美国是2:3。前10 里,中国加上南京、广州、武汉,美国加上巴尔的摩-华盛顿,中国vs美国是5:4。前10里此外只有东京。前20里,中国还有合肥、杭州、天津、深圳、西安,美国加上洛杉矶、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0:6。中美之外加上巴黎、首尔、伦敦。
对比2022年
北京、上海都熟悉,不用多说。
波士顿是哈佛、麻省理工所在地,旧金山大湾区有斯坦福、伯克利。纽约有哥伦比亚、NYU、康奈尔,都是名校扎堆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南京、广州,然后是东京、武汉,都排在巴黎、首尔、洛杉矶、伦敦、芝加哥之前。日本毕竟曾经是日出之国,韩国干得不错,老欧洲落后了。
在前200个“科技城市”中,中国有32个。所有中国城市的2023年排名都比2022年提前了,只有太原例外,从189滑落到192。
也就是说,前5里,中国有2,美国有3,与2022年一样;前10里,中国有5,比2022年增加了武汉;美国还是有5,不变;日本有1;前20里,中国有10,比2022年增加深圳和西安;美国有6,不变;7,日本、法国、英国、韩国各1。新加坡、苏黎世跌出前20。
前200里,中国有32个(大陆,比2022年增加3个,开封,154,镇江,166,新乡,195)、1个(香港),1个(台湾,台北从第59滑落到第66),美国有55个,少了一个(英国13个,日本有8个,德国有22个,法国有7个,韩国有4个,荷兰有6个,意大利有5个,俄罗斯有1个(莫斯科,圣彼得堡跌出前200)。
列以下所有34个中国城市吧,偏心中国,没办法:
北京(1)
上海(3)
南京(5)
广州(8)
武汉(10)
合肥(13)
杭州(16)
天津(18)
深圳(19)
西安(20)
香港(21)
成都(24)
长沙(30)
长春(31)
济南(32)
重庆(36)
大连(37)
厦门(38)
苏州(40)
青岛(43)
福州(45)
兰州(57)
哈尔滨(64)
台北(66)
郑州(76)
南昌(106)
昆明(122)
沈阳(124)
宁波(145)
开封(154)
镇江(166)
无锡(188)
太原(192)
新乡(195)
中国城市分布很广,并不集中在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发达地带。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广西、海南、贵州,基本上所有省市都有分布。但还是长三角最多一点,有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珠三角只有广州、深圳,京津唐只有北京、天津。有两市入榜的有浙江(杭州、宁波)、山东(济南、青岛)、福建(厦门、福州),当然还有珠三角里已经算过的广东。河南不错,唯一有三市入榜的省,有郑州、开封、新乡入榜。四市入榜的只有江苏,不过长三角已经算过了。
必须说,一些中国城市一下子竟然想不起来有什么名校或者主要研究所,比如南昌、宁波、开封、镇江、无锡、太原、新乡。开封的上游邻居是马赛和亚琛,下游邻居是根特和波恩,都是老资格的名校所在地;镇江的上下游分别是橡树岭和洛斯-阿拉莫斯,都是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所在地。
相比之下,美国主要集中在东西海岸,中部上榜城市很稀少。
有意思的是,印度有4个,班加罗尔(从88上升到81)、加尔各答(从103跌到105)、孟买(从119跌到120)、德里(从130上升到114),排名都在中后,但也不垫底。昌奈(原来193)跌出前200。
显然,美国的上榜城市依然最多,反映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实力分布。但垫底的最末20个里,有5个是美国的,只有1个是中国的(太原),还有4个英国的,反映了升降趋势。实际上,前50里中国的18个城市都提升了位置,北京保持绝对第一,伦敦、巴黎、东京都滑落了,只有首尔提升了2位。南京从第8爬升到第6,把巴尔的摩-华盛顿和东京往后挤,广州从第10爬升到第8,把巴黎挤出前10。合肥从第16爬升到第13,把伦敦和洛杉矶挤到后面去了。
自然指数在2018年开始科技城市排名时,中国只有10个城市在前50,现在已经翻倍。
2023年化学前20
化学依然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前10里前7个(北京1,上海2,南京3,广州4,合肥5,天津6,武汉7)都是中国的,只有东京(8)、纽约(9)、首尔(10)“溜进来”。前20里再加杭州(11)、成都(13)、深圳(14)、长春(16)、西安(17)、济南(18)、大连(20),美国再加旧金山、波士顿、芝加哥,中国vs美国是14:4,大胜!在前50里,还有香港(21)、长沙(22)、福州(24)、重庆(25)、苏州(28)、厦门(29)、青岛(32)、兰州(35)、郑州(40)、台北(49)。
2023年地球和环境科学前20
地球科学也是中国强项,前10里中国占5(北京1,南京2,广州3,上海5,武汉8),美国占4,还溜进来一个法国巴黎。前20的话,中国加上杭州(13)、青岛(16)、香港(17)、天津(18)、合肥(20),中国vs美国是10:6,依然胜出。前50里,还有深圳(22)、西安(28)、厦门(33)、哈尔滨(34)、成都(36)、长沙(37)、兰州(42)。
2023年生物科学前20
生命科学是美国的强项,前5里美国占4,中国只有北京(5);前10里美国占5,中国再加上海(6),中国vs美国是2:6,落败。延伸到前20也还是不行,中国加上广州(17),中国vs美国是3:11。前50里还有:杭州(26)、武汉(28)、南京(34)、香港(44)、深圳(48)。中国加油!
2023年物理科学前20
中国在物理科学又“翻本”了,不过差距很小,中国前5占3(北京1,上海2,南京3),美国2;中国前10再加合肥9,中国占4,美国占3。前20里中国再加武汉(11)、广州(12)、西安(13)、香港(16)、天津(19)、深圳(20),中国占16,美国占6,还是胜出。前50里还有:杭州(21)、长沙(25)、成都(26)、长春(29)、苏州(30)、济南(34)、哈尔滨(36)、重庆(41)。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北京十大名校/研究所:
国科大
北大
清华
北理工
北化工
中科院化学所
北师大
中科院物理所
北航
解放军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上海十大名校/研究所:
复旦
交大
同济
华东理工
华东师大
上海科大
上大
中科院有机所
东华大学
中科院生物所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纽约地区十大名校:
耶鲁
哥伦比亚
普林斯顿
NYU
Rutgers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
西奈山医院
洛克菲勒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布鲁克林国家实验室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波士顿地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哈佛
麻省理工
波士顿大学
东北大学
布兰迪斯大学
塔夫茨大学
波士顿学院
Thermo Fisher科学公司(不知道这是什么来路)
新罕布什尔大学
诺瓦迪斯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按照自然指数排名的旧金山大湾区十大名校/研究所:
斯坦福
UC伯克利
UC旧金山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Genentech Inc
Alphabet(谷歌)
Chan Zuckerberg Biohub(应该是扎克伯格的)
斯坦福健康中心
斯坦福儿童医院

中国的科技强城有集中化的趋势,北京、上海的贡献一直在增加。相比之下,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的贡献一直在下滑。
但从收入方面来说,北京上海还是不如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哈。
自然指数反映的是基础研究。有人质疑基础研究有什么用,比较中国、美国、欧洲、以色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其他国家,应用研究领导前沿的国家与基础研究发达的国家大体重合。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国家、地区有突出的强项,如以色列的军工很发达,台湾的芯片很发达,等等。但这些偏科生只是偏科生,只是在外部的全面支持下才得以发展。以色列的军工和台湾的芯片离开美国的科技支持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反,中国科技在贸易战和科技战中战线了强大的韧性和自我可持续性,正是因为全面、均衡、发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体系。■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