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5-22 14:24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

曹辛:中国与中亚的合作走向机制化。中国在中亚的经营如果成功,既能发展自己,又能抵制美国,对未来中俄关系发展也可以起到良性功效。
中国为什么重视中亚?
曹辛

■上周5月18、19日两天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成为了国际舆论的聚焦点。

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是:这次峰会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此言十分意味深长。而世界媒体关注的是:中亚这次就是中国领导人单独会晤了五国,并无俄罗斯参与。于是国际媒体就纷纷把新闻聚焦在一个点上:北京要对俄罗斯的后花园“出手”;甚至有些媒体直指“普京深陷侵乌战泥淖 中国乘势收割中亚果实”。

无论如何,此次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元首峰会与2022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决定共同修筑一条连接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的铁路,以防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出现不测不同,此次元首会晤意味着: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已经开始机制化了。

中国与中亚合作已机制化

此次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峰会最大的意义是:中国与中亚的合作走向了机制化。其标志就是,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同中亚五国元首宣布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

中国新华社报道说:中国和中亚国家元首同意,以举办这次峰会为契机,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举办。下次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同时,六国元首还一致同意:在中国设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

这意味着:中国与中亚五国政府间首次有了一个联络彼此的常设机构,加上六国元首首次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六国元首峰会,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便进入了一个机制化的状态,而且是国家元首层级的机制。这一切同样也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的首次,这对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合作甚至联合,都会产生现实的影响。

而就此次中国与中亚峰会的成就来说,也十分引人注目。中国新华社报道说:此次为期两天的峰会共取得54项成果,建立19个多边合作平台,通过九个多边合作文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和安全领域。为此彭博社说:中国与中亚五国“讨论了从防务到金融再到贸易和能源等各领域深化合作的途径。”

其中给人深刻的是如下几点:

首先是中国强调与中亚五国在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这实际上已经是抱团安全互助,这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域内的一个力量中心。

其次就是反对外部力量干涉域内国家内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要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地区国家内政、策动‘颜色革命’,保持对‘三股势力’零容忍,着力破解地区安全困境,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

客观地说,这不仅是指美国,也必然涉及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这同样是属于安全领域的互助,但指向明显,尤其对中亚五国这样的小国来说,至关重要。

第三就是中国给中亚五国坚定的经济支持。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就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包括: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总额260亿元的融资支持和无偿援助。在俄罗斯因出兵乌克兰而遭受西方制裁,使得中亚五国经贸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中国的援助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峰会的上述成就,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机制性的合作或联合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国—中亚峰会是在G7 峰会召开前一天开幕的,而根据《纽约时报》介绍,“G7领导人的一个主要议题将是如何应对美国所说的中国日益强硬的姿态”,因此本次中国—中亚峰会客观上就和G7峰会构成了擂台之势。而按照峰会成果比较,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就当然对G7峰会是一种讽刺:正如笔者上周发文所言,因为美日欧自身的对华利益差距太大,导致G7峰会很难对中国施加实质性的有效压力;而前者几乎要形成新的力量中心了。

中亚地缘位置可以兴中遏美

中国在中亚的拓展是中亚的地缘位置要求使然。中国在这一地缘位置的经营如果成功,既能发展自己,又能抵制美国,甚至对未来中俄关系发展也可以起到良性功效。

笔者去年在发文谈及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共同修建通往欧洲的大铁路时曾经表示:中国在中亚的经营成功,才会真正实现中国陆上“一带一路”战略,而不是只靠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这已经被俄乌战争导致俄罗斯被欧盟实施全面陆上和空中封锁的结果所证明。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发展轨迹看,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方向和中国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西进通道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线控制在俄罗斯手里,不确定因素太多。反过来说,修建并使用中亚铁路,并与域内国家建立机制性的良好关系并互帮互助,不仅可以增加安全性,还能带动中国国内的“西部大开发”,同时使中国的能源来源多渠道化,调整中国的能源战略并最终使之合理化。

另一方面,中国在中亚的经营成功,将形成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态势,这在当前的中美博弈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一,可以减少海上霸主美国对中国航运通道的安全威胁,增加中国贸易、原材料和能源通道的安全性,如此,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手段将会相当程度地受到削弱和减少。

其二,中亚通道如同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所阐述的,可以连接非洲、中东和欧洲,这里有中国的市场,也是中国原材料和能源的来源通道,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成功经营,对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同样可以获得对美国博弈的优先地位。

即便对于中俄关系来说,中国“一带一路”的西进路线有中亚的另一条路线,而且安全、与域内相关国家彼此互助,对未来中俄关系也能起到良性和平衡发展的作用,至少不至于发生“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这样的事情。

得中亚者得天下,中国领导人的地缘战略眼光,可谓相当深远。■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为什么重视中亚?
2023-05-22 14:24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

曹辛:中国与中亚的合作走向机制化。中国在中亚的经营如果成功,既能发展自己,又能抵制美国,对未来中俄关系发展也可以起到良性功效。
曹辛

■上周5月18、19日两天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成为了国际舆论的聚焦点。

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是:这次峰会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此言十分意味深长。而世界媒体关注的是:中亚这次就是中国领导人单独会晤了五国,并无俄罗斯参与。于是国际媒体就纷纷把新闻聚焦在一个点上:北京要对俄罗斯的后花园“出手”;甚至有些媒体直指“普京深陷侵乌战泥淖 中国乘势收割中亚果实”。

无论如何,此次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元首峰会与2022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决定共同修筑一条连接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的铁路,以防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出现不测不同,此次元首会晤意味着: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已经开始机制化了。

中国与中亚合作已机制化

此次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峰会最大的意义是:中国与中亚的合作走向了机制化。其标志就是,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同中亚五国元首宣布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

中国新华社报道说:中国和中亚国家元首同意,以举办这次峰会为契机,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举办。下次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同时,六国元首还一致同意:在中国设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

这意味着:中国与中亚五国政府间首次有了一个联络彼此的常设机构,加上六国元首首次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六国元首峰会,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便进入了一个机制化的状态,而且是国家元首层级的机制。这一切同样也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的首次,这对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合作甚至联合,都会产生现实的影响。

而就此次中国与中亚峰会的成就来说,也十分引人注目。中国新华社报道说:此次为期两天的峰会共取得54项成果,建立19个多边合作平台,通过九个多边合作文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和安全领域。为此彭博社说:中国与中亚五国“讨论了从防务到金融再到贸易和能源等各领域深化合作的途径。”

其中给人深刻的是如下几点:

首先是中国强调与中亚五国在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这实际上已经是抱团安全互助,这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域内的一个力量中心。

其次就是反对外部力量干涉域内国家内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要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地区国家内政、策动‘颜色革命’,保持对‘三股势力’零容忍,着力破解地区安全困境,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

客观地说,这不仅是指美国,也必然涉及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这同样是属于安全领域的互助,但指向明显,尤其对中亚五国这样的小国来说,至关重要。

第三就是中国给中亚五国坚定的经济支持。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就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包括: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总额260亿元的融资支持和无偿援助。在俄罗斯因出兵乌克兰而遭受西方制裁,使得中亚五国经贸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中国的援助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峰会的上述成就,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机制性的合作或联合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国—中亚峰会是在G7 峰会召开前一天开幕的,而根据《纽约时报》介绍,“G7领导人的一个主要议题将是如何应对美国所说的中国日益强硬的姿态”,因此本次中国—中亚峰会客观上就和G7峰会构成了擂台之势。而按照峰会成果比较,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就当然对G7峰会是一种讽刺:正如笔者上周发文所言,因为美日欧自身的对华利益差距太大,导致G7峰会很难对中国施加实质性的有效压力;而前者几乎要形成新的力量中心了。

中亚地缘位置可以兴中遏美

中国在中亚的拓展是中亚的地缘位置要求使然。中国在这一地缘位置的经营如果成功,既能发展自己,又能抵制美国,甚至对未来中俄关系发展也可以起到良性功效。

笔者去年在发文谈及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共同修建通往欧洲的大铁路时曾经表示:中国在中亚的经营成功,才会真正实现中国陆上“一带一路”战略,而不是只靠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这已经被俄乌战争导致俄罗斯被欧盟实施全面陆上和空中封锁的结果所证明。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发展轨迹看,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方向和中国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西进通道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线控制在俄罗斯手里,不确定因素太多。反过来说,修建并使用中亚铁路,并与域内国家建立机制性的良好关系并互帮互助,不仅可以增加安全性,还能带动中国国内的“西部大开发”,同时使中国的能源来源多渠道化,调整中国的能源战略并最终使之合理化。

另一方面,中国在中亚的经营成功,将形成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态势,这在当前的中美博弈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一,可以减少海上霸主美国对中国航运通道的安全威胁,增加中国贸易、原材料和能源通道的安全性,如此,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手段将会相当程度地受到削弱和减少。

其二,中亚通道如同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所阐述的,可以连接非洲、中东和欧洲,这里有中国的市场,也是中国原材料和能源的来源通道,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成功经营,对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同样可以获得对美国博弈的优先地位。

即便对于中俄关系来说,中国“一带一路”的西进路线有中亚的另一条路线,而且安全、与域内相关国家彼此互助,对未来中俄关系也能起到良性和平衡发展的作用,至少不至于发生“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这样的事情。

得中亚者得天下,中国领导人的地缘战略眼光,可谓相当深远。■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