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2-15 18:14
社会与生活

无问西东 上下求索

所谓西东说的是物质追求,说的是外王;上下说的是精神追求,说的是内圣;古代的皇帝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左”的位置也随之高贵起来。
太极图
知止斋主

■方向有自然的方向、天地的方向和人生的方向之分:

——自然的方向有东西南北之分;

——天地的方向有上下之分:

——人生的方向是理想、追求和目标。所以我们常说,风雨兼程,无问西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所谓西东说的是物质追求,说的是外王;上下说的是精神追求,说的是内圣。唯有内圣外王的合一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天地有五行,方向有尊卑。元亨利贞,春秋夏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动态平衡,好与坏,阴与阳,皆在“天、地、人、阴、阳、木、火、土、金、水”之中,此乃中国文化的“十字”核心。

古代中国常常把南方视为至尊,因为南方五行属火,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五行属水。宫殿和庙宇往往都是面朝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古代的皇帝又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常常称为“败北”“北面称臣”。

古人在东西方向上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我们常常看电视剧里面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也是要建在皇宫的东侧。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东家”“房东”也是由此而来的。

东为生发,为春天;西为收敛,为秋天;南为生长,为夏天;北为收藏,为冬天。所以说,古代北京城南面有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北面有德胜门、安定门;东面有东直门、朝阳门;西面有阜成门、西直门。这就是北京城内九门的来历。九门各有分工,衣食住行,各得其所,又有说“九门走九车”。

东西南北是自然的方向,前后左右是人的关系方向,皆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的皇帝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左”的位置也随之高贵起来。古代文化中的“文左武右”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就连“意识形态”也有“左右”之别。

古代北京最尊贵的“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天、地、东、西所代表的就是天、地、春、秋,就是古代中国人时空宇宙观。



我们常说的命运,指的是生命之本质和生活之习惯的组成。这一点也符合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运气往往都藏在我们的生活习惯里,“一个好的习惯往往顶上我们一生的奋斗”。

科学上,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定律、定理、定则、法则来解决问题,而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只需要方法。生活中抽象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往往又从方式上思考,譬如说处事方式、生活方式、恋爱方式。乾卦和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最特殊的两个卦。既可以从方向上思考,也可以从方式、方法上思考。乾坤有四个共同的字:元、亨、利、贞。乾卦是全阳的,坤卦是全阴的,当这两个卦象合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乾坤是绝配的。历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乾坤绝配,有的乾坤流芳青史,有的乾坤却留下千古骂名。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孔明。孔明如果没有遇到刘备,一生可能默默无闻;刘备如果没有遇到孔明,一生可能闯荡江湖;又比如,历史上的乾隆与和珅,配合得很好,和珅把乾隆服侍得很好,但对整个社会影响并不好。

《易经》是通过阴阳的自然爻动原理来推论人生哲理的,我们称之为天地的循环往复。《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代表了宇宙中的六十四种情境,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六十四种情境,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种共同的规律:

初难知,上易知。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开始时是很难看清楚的,但到最后倒是很容易看明白的,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太多的“事后诸葛亮”;

二多誉:第二阶段,会得到赞誉;

三多凶:第三阶段要记住随时有凶祸会发生;

四多惧:第四阶段,要有恐惧,有磨练,不经过磨练,碰点问题就过不去了;

五多功:第五阶段会获得功劳。

这种规律就是阴阳变化规律,这样的人生就是乾坤人生。

几乎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飞龙在天,但是很少有父母愿意培养孩子去做一匹脚踏实地的马。岂不知龙就是马,马就是龙。这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我们的教育有时在方向上给搞错了。当一匹马很能干,飞上天,就是龙。

参透了乾坤两卦,做父母的把望子成龙的念头放在心里,先教小孩当好一匹骏马,等做好马的事情的时候,自然就成了一条龙。庄子的《逍遥游》中“鲲鹏”寓言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鲲鹏一体两面,或者说是生命的两个境遇。





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男人女人,家有贤妻乾坤配。乾坤精神在教育方面便是龙马精神,就是牝马之贞。乾坤阴阳是不分的,当太阳很亮的时候,我们看不见影子,但影子是永远存在的,只是隐而不现而已。

既济,未济,一个水一个火,两个卦紧密相连。人生是什么?就是水深火热、火热水深。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经过检验的过程。不要选择,火来就火来,水来就水来,水火交融方能既济。

《易经》不仅教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还教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为宇宙里的所有事情都藏在这里。

《易经》卦象中有这样一个道理:世间但凡大智慧,其实都是蕴涵在最简单的事物之中。其实不是《易经》复杂,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复杂。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不信,所以我们就需要悟。事物太复杂,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于是就有人开始被世间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不由自主地陷入日常琐事之中,进而忽略了对大方向的把握。

“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多数人都是懂得的,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把握住“不变之宗”,并且善于以其为据掌握世间事物的运行规律,进而才可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有些人虽然也懂得其中道理,但不能获得自己想要成功的关键,要么没有把握住那“不变之宗”,要么就是即使把握了那“不变之宗”,也未能据此掌握世间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记得有句话说得好:“我本平常人,曾经辉煌过;要想更辉煌,还做平常人!”做人要懂得“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做事要懂得“学则不固,择善固之”;做管理要懂得“尊德问学,修己安人”,时常内省,慎始善终,则无败绩。



人们常说命运就是命和运的关系。

何谓命?命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

何谓运?运是人身上养成的习惯而已。这种习惯就是我们说的运气,到底这口气谁在“运”呢?是我们自己在“运”。

为什么每个人的命运会不相同呢?是不是命中注定?是不是不可改变?我们常说的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这里的志就是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个人的命运就是一个人意志的外在显现。

现代科学可以预报天气,现代科学是否可以预测人的命运呢?当我们揭开命运神秘面纱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命运不过是一种自然规律而已。《易经》所揭示的就是宇宙人生、世界人生、天地人生中潜在的自然规律。

命就是人在宇宙自然中潜在的自然规律,就是命和运的合一。我们常说的迷信,那是人的事情,而不是《易经》。

所谓命,气在命就在;命在就是说你要接受命令,问题是你在接受谁的命令,这很重要。你在接受“天”的命令,说明你是中国人;你接受“神”的命令,说明你是基督徒;你接受“自己”的命令,说明你是科学主义者。

关于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求同尊异,这是生命的基本原则。

“天命之谓性”,我们的“命”首先是创造性,否则文明从何而来;“率性之谓道”,其次是自主性,每个人想的都是不一样的;“修道之谓教”,再其次是局限性,自古以来,有多少科学家、哲学家想突破了这个难题,至今依然没有实现。

人生在世,有的可控,有的不可控,这种不可控的无可奈何,就是局限性,这就是我们的“命”。所以说,“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你改变的是很有限的。这是一种理性认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个清晰的概念。

正如曾仕强老师说的那样:“凡是服从命的,都不是高人;凡是创造的,有成果的,都是高人。”





孔子说的“知天命,尽人事”,这里面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是局限性。“知天命”就是知道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这指的就是“命”;“尽人事”就是后天的规划尽量做好,这指的就是“运”。

“听天命”要配合先天,规划尽量做得更好一些,努力使二者更吻合一些。有的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动脑筋,完全照着“命”在走,十年二十年,没有创造,没有改变;有的人,每做完一件事,都要检讨反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停地创造,不断地创新,这样的努力改的是自己的“运”,这样“命运”也就跟着改变了。此也正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地算,天地算不如己算”。如果二者相互矛盾了,你的人生自然就会太劳累了,很多时候很难操作。

人生是有趣的,原因是每个人都知道到头来一定会死,但却不知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死,否则,人生就会很乏味,一定也很难过。人生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门:生死之门。

人拼尽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们到底有什么用。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为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命”是虽然当时不受重视,但他很愉快,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的“命”。他是给后世人做万世师表的,不是给当时人做治世能臣的。

所以说,命,你相信,你不相信,都很危险。《易经》告诉我们,应该站在相信的立场不相信,站在不相信的立场相信,阴阳纠缠不清即为生命的智慧。

孔子说:“时也,命也,运也。”人生在世要认清时代,如果你是创造之命,那就看看时代是否允许你创造;如果你是规矩之命,那就看看时代是否允许你坚守规矩。

《易经》的思维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存在两个方面,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阴阳是互相变化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说到哪些因素影响着一个人一辈子的生活的时候,常被引用的俗话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六工作,七嫁娶,八遇贵人,九养生。你觉得有道理吗?

读书虽然不是排在第一位,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仍是读书,因为读书排在第五位。中国传统文化里“五”为“中”,即为中道思维,即为中庸思维,更是至德思维。

如今虽然说是知识时代,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明理。明什么理?明的是天理,明的是道理,明的是情理,这便是古圣贤留下了的千年不变的大道之理。

虽然现代的人读书比古人多了不知多少倍,但不一定就更明白事理。所谓事理,就是《易经》的道理:自然,不是人为,一切按照自然的规律,才能做到最重要的心安理得。

何谓阴德?人想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人都没有把握。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不得已退而求其次,要积阴德来补,补上认知上的不足。心理健全,从来不害人的人,老天自然护佑,而在一旁有限地帮助你。天就是自然,完全靠它也是靠不住的。

你的命就是你的意志造出来的,不要认命,而要创造,但也不要太过勉强。不然就像《中庸》说的“过犹不及”了,“无过无不及”才是中庸思维。孔子告诉我们,不要管你的“命”怎么样,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正当的事,从正当的事情中再选你最喜欢的。孔子说的“从吾所好”,讲的就是这个生命之理。■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太极图
2023-12-15 18:14
社会与生活

无问西东 上下求索

所谓西东说的是物质追求,说的是外王;上下说的是精神追求,说的是内圣;古代的皇帝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左”的位置也随之高贵起来。
知止斋主

■方向有自然的方向、天地的方向和人生的方向之分:

——自然的方向有东西南北之分;

——天地的方向有上下之分:

——人生的方向是理想、追求和目标。所以我们常说,风雨兼程,无问西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所谓西东说的是物质追求,说的是外王;上下说的是精神追求,说的是内圣。唯有内圣外王的合一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天地有五行,方向有尊卑。元亨利贞,春秋夏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动态平衡,好与坏,阴与阳,皆在“天、地、人、阴、阳、木、火、土、金、水”之中,此乃中国文化的“十字”核心。

古代中国常常把南方视为至尊,因为南方五行属火,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五行属水。宫殿和庙宇往往都是面朝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古代的皇帝又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常常称为“败北”“北面称臣”。

古人在东西方向上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我们常常看电视剧里面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也是要建在皇宫的东侧。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东家”“房东”也是由此而来的。

东为生发,为春天;西为收敛,为秋天;南为生长,为夏天;北为收藏,为冬天。所以说,古代北京城南面有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北面有德胜门、安定门;东面有东直门、朝阳门;西面有阜成门、西直门。这就是北京城内九门的来历。九门各有分工,衣食住行,各得其所,又有说“九门走九车”。

东西南北是自然的方向,前后左右是人的关系方向,皆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的皇帝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左”的位置也随之高贵起来。古代文化中的“文左武右”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就连“意识形态”也有“左右”之别。

古代北京最尊贵的“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天、地、东、西所代表的就是天、地、春、秋,就是古代中国人时空宇宙观。



我们常说的命运,指的是生命之本质和生活之习惯的组成。这一点也符合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运气往往都藏在我们的生活习惯里,“一个好的习惯往往顶上我们一生的奋斗”。

科学上,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定律、定理、定则、法则来解决问题,而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只需要方法。生活中抽象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往往又从方式上思考,譬如说处事方式、生活方式、恋爱方式。乾卦和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最特殊的两个卦。既可以从方向上思考,也可以从方式、方法上思考。乾坤有四个共同的字:元、亨、利、贞。乾卦是全阳的,坤卦是全阴的,当这两个卦象合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乾坤是绝配的。历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乾坤绝配,有的乾坤流芳青史,有的乾坤却留下千古骂名。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孔明。孔明如果没有遇到刘备,一生可能默默无闻;刘备如果没有遇到孔明,一生可能闯荡江湖;又比如,历史上的乾隆与和珅,配合得很好,和珅把乾隆服侍得很好,但对整个社会影响并不好。

《易经》是通过阴阳的自然爻动原理来推论人生哲理的,我们称之为天地的循环往复。《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代表了宇宙中的六十四种情境,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六十四种情境,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种共同的规律:

初难知,上易知。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开始时是很难看清楚的,但到最后倒是很容易看明白的,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太多的“事后诸葛亮”;

二多誉:第二阶段,会得到赞誉;

三多凶:第三阶段要记住随时有凶祸会发生;

四多惧:第四阶段,要有恐惧,有磨练,不经过磨练,碰点问题就过不去了;

五多功:第五阶段会获得功劳。

这种规律就是阴阳变化规律,这样的人生就是乾坤人生。

几乎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飞龙在天,但是很少有父母愿意培养孩子去做一匹脚踏实地的马。岂不知龙就是马,马就是龙。这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我们的教育有时在方向上给搞错了。当一匹马很能干,飞上天,就是龙。

参透了乾坤两卦,做父母的把望子成龙的念头放在心里,先教小孩当好一匹骏马,等做好马的事情的时候,自然就成了一条龙。庄子的《逍遥游》中“鲲鹏”寓言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鲲鹏一体两面,或者说是生命的两个境遇。





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男人女人,家有贤妻乾坤配。乾坤精神在教育方面便是龙马精神,就是牝马之贞。乾坤阴阳是不分的,当太阳很亮的时候,我们看不见影子,但影子是永远存在的,只是隐而不现而已。

既济,未济,一个水一个火,两个卦紧密相连。人生是什么?就是水深火热、火热水深。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经过检验的过程。不要选择,火来就火来,水来就水来,水火交融方能既济。

《易经》不仅教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还教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为宇宙里的所有事情都藏在这里。

《易经》卦象中有这样一个道理:世间但凡大智慧,其实都是蕴涵在最简单的事物之中。其实不是《易经》复杂,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复杂。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不信,所以我们就需要悟。事物太复杂,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于是就有人开始被世间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不由自主地陷入日常琐事之中,进而忽略了对大方向的把握。

“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多数人都是懂得的,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把握住“不变之宗”,并且善于以其为据掌握世间事物的运行规律,进而才可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有些人虽然也懂得其中道理,但不能获得自己想要成功的关键,要么没有把握住那“不变之宗”,要么就是即使把握了那“不变之宗”,也未能据此掌握世间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记得有句话说得好:“我本平常人,曾经辉煌过;要想更辉煌,还做平常人!”做人要懂得“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做事要懂得“学则不固,择善固之”;做管理要懂得“尊德问学,修己安人”,时常内省,慎始善终,则无败绩。



人们常说命运就是命和运的关系。

何谓命?命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

何谓运?运是人身上养成的习惯而已。这种习惯就是我们说的运气,到底这口气谁在“运”呢?是我们自己在“运”。

为什么每个人的命运会不相同呢?是不是命中注定?是不是不可改变?我们常说的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这里的志就是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个人的命运就是一个人意志的外在显现。

现代科学可以预报天气,现代科学是否可以预测人的命运呢?当我们揭开命运神秘面纱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命运不过是一种自然规律而已。《易经》所揭示的就是宇宙人生、世界人生、天地人生中潜在的自然规律。

命就是人在宇宙自然中潜在的自然规律,就是命和运的合一。我们常说的迷信,那是人的事情,而不是《易经》。

所谓命,气在命就在;命在就是说你要接受命令,问题是你在接受谁的命令,这很重要。你在接受“天”的命令,说明你是中国人;你接受“神”的命令,说明你是基督徒;你接受“自己”的命令,说明你是科学主义者。

关于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求同尊异,这是生命的基本原则。

“天命之谓性”,我们的“命”首先是创造性,否则文明从何而来;“率性之谓道”,其次是自主性,每个人想的都是不一样的;“修道之谓教”,再其次是局限性,自古以来,有多少科学家、哲学家想突破了这个难题,至今依然没有实现。

人生在世,有的可控,有的不可控,这种不可控的无可奈何,就是局限性,这就是我们的“命”。所以说,“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你改变的是很有限的。这是一种理性认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个清晰的概念。

正如曾仕强老师说的那样:“凡是服从命的,都不是高人;凡是创造的,有成果的,都是高人。”





孔子说的“知天命,尽人事”,这里面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是局限性。“知天命”就是知道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这指的就是“命”;“尽人事”就是后天的规划尽量做好,这指的就是“运”。

“听天命”要配合先天,规划尽量做得更好一些,努力使二者更吻合一些。有的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动脑筋,完全照着“命”在走,十年二十年,没有创造,没有改变;有的人,每做完一件事,都要检讨反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停地创造,不断地创新,这样的努力改的是自己的“运”,这样“命运”也就跟着改变了。此也正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地算,天地算不如己算”。如果二者相互矛盾了,你的人生自然就会太劳累了,很多时候很难操作。

人生是有趣的,原因是每个人都知道到头来一定会死,但却不知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死,否则,人生就会很乏味,一定也很难过。人生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门:生死之门。

人拼尽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们到底有什么用。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为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命”是虽然当时不受重视,但他很愉快,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的“命”。他是给后世人做万世师表的,不是给当时人做治世能臣的。

所以说,命,你相信,你不相信,都很危险。《易经》告诉我们,应该站在相信的立场不相信,站在不相信的立场相信,阴阳纠缠不清即为生命的智慧。

孔子说:“时也,命也,运也。”人生在世要认清时代,如果你是创造之命,那就看看时代是否允许你创造;如果你是规矩之命,那就看看时代是否允许你坚守规矩。

《易经》的思维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存在两个方面,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阴阳是互相变化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说到哪些因素影响着一个人一辈子的生活的时候,常被引用的俗话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六工作,七嫁娶,八遇贵人,九养生。你觉得有道理吗?

读书虽然不是排在第一位,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仍是读书,因为读书排在第五位。中国传统文化里“五”为“中”,即为中道思维,即为中庸思维,更是至德思维。

如今虽然说是知识时代,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明理。明什么理?明的是天理,明的是道理,明的是情理,这便是古圣贤留下了的千年不变的大道之理。

虽然现代的人读书比古人多了不知多少倍,但不一定就更明白事理。所谓事理,就是《易经》的道理:自然,不是人为,一切按照自然的规律,才能做到最重要的心安理得。

何谓阴德?人想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人都没有把握。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不得已退而求其次,要积阴德来补,补上认知上的不足。心理健全,从来不害人的人,老天自然护佑,而在一旁有限地帮助你。天就是自然,完全靠它也是靠不住的。

你的命就是你的意志造出来的,不要认命,而要创造,但也不要太过勉强。不然就像《中庸》说的“过犹不及”了,“无过无不及”才是中庸思维。孔子告诉我们,不要管你的“命”怎么样,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正当的事,从正当的事情中再选你最喜欢的。孔子说的“从吾所好”,讲的就是这个生命之理。■ 
                                                                                      
 

读者评论
OR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