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11-11 06:46
商业与经济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其经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跨越关键的人口结构门槛,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老年人养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其经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Luna Sun

清晨,在中国各地的城市里,人们聚集在广场上,动作缓慢而沉稳,仿佛融为一体地练习太极拳。他们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个年龄段的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日常生活节奏的主宰。

虽然这些敬业的从业者几十年来一直是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中国人口动态发生深刻变化,他们的普遍存在也具有了新的含义:中国正在迅速老龄化。

截至去年,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0个已经进入人口学家所说的“中老龄化社会”,其中至少14%的居民年龄在65岁及以上,或者五分之一的居民年龄在60岁以上。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当时的记录,2018 年,这六个地区中只有六个——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和重庆——达到了阈值。

这一趋势,再加上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该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在减少,这给寻求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重大挑战。

随着北京扩大养老服务网络、提高退休年龄、向新父母发放补贴,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面向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务“银发经济”,将其视为一项社会挑战和一次绝佳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广泛、多维和根深蒂固的,几乎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北京公共政策咨询公司安邦的研究员夏日表示。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面临人口红利加速消退、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面临日益增长的风险、医疗卫生领域挑战不断加剧以及财政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正在重塑家庭结构、文化规范和传统的孝道观念,”夏补充道,他指的是儒家关于终身赡养父母的观念。

政府正在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在上个月发布的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书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呼吁“改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扩大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可及性”。

委员会还建议促进医疗和老年护理一体化,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并加强对残疾或痴呆症老年人的支持体系。

此外,去年几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鼓励发展“智能居家养老床”,鼓励私人和社区服务提供商为老年居民提供送餐、洗浴、医疗、行动和紧急援助服务。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顾问杨成刚表示,“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建议采用“升级版”社区护理,让老年人可以待在家里,但可以获得按需服务,例如上门探访和日常支持,并借助人工智能 (AI) 等技术。

中国人口已连续三年下降,在 2021 年达到峰值后,预计 2024 年将降至 14.08 亿,原因是死亡人数持续超过出生人数。

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工作压力增大以及社会对婚姻和生育态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不愿意组建家庭,这促使政府出台新的财政激励措施来减轻他们的负担。其中包括一项全国性的托幼补贴计划,该计划为每个三岁以下儿童提供最高10800元人民币(约合1516美元)的补贴。

与此同时,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2020年的13.5%上升至15.6%,这加剧了人们对中国人口加速下降的担忧。

该国的养老金体系也面临压力,由于在职人员减少而退休人员增多,现有的资金缺口正在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代中期,主要的公共养老基金可能会出现赤字,因为缴款速度跟不上支出速度。

据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副经济学家徐天增表示,到 2040 年,老年抚养比(即每位退休人员需要赡养的劳动者人数)预计将翻一番,从目前的每位退休人员大约对应 6 名劳动者,而到 2040 年则只有 3 名劳动者。

“这可能会削弱养老金替代率,考验代际公平,”他说道,“人口老龄化将抑制创新,减缓总需求,从而削弱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

为了弥补劳动力缺口,中国将退休年龄提高了至多五年。从1月1日起的15年间,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0岁提高到63岁,女性办公室职员的退休年龄将从55岁提高到58岁。此前可在50岁退休的女性蓝领工人,现在则必须等到55岁才能退休。

虽然之前的退休年龄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即使提高退休年龄后,仍然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退休年龄。在日本,人们可以从6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而在韩国,退休年龄是63岁。

去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3.1亿,占总人口的22%,高于十年前的15.5%。这一群体的人口数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远远超过该国2.4亿15岁以下儿童的人口数量。

虽然这一趋势往往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诸多难题,但就市场潜力而言,它也蕴含着“一线希望”。

根据中国社会福利和老年服务协会2024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银发经济”(即服务老年人的产业)的产值约为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983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该协会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产值将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老年人的需求……这些趋势将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袁欣,南开大学

该协会表示,与老龄化相关的行业——包括老年护理、医疗服务、金融产品和休闲娱乐——预计将出现爆炸式增长。

“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老年人的需求,从以生存为导向转变为以发展为导向,”天津南开大学人口学教授袁欣说。

他指出,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收入稳步增长,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偏好。

袁先生表示:“从智能医疗产品和康复辅助设备到抗衰老服务、老年金融和老年旅游,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的适老改造,这些趋势将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他还补充说,能够追踪心率、血压和步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值得信赖的伙伴”。

虽然这种趋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体现,但并不统一。

北方老龄化速度比南方快,长江以北的20个省份中有12个达到了“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位于中国东北最北端的三个地区——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每个地区约有五分之一的居民年龄在 65 岁或以上,这一水平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超老龄化社会”。

“我们早就预料到了”:民众对中国提高退休年龄的反应

辽宁省是全国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在 60 岁及以上。

相比之下,广东仍然是中国最年轻的地区之一——仅次于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西藏和新疆自治区——这得益于稳定的农民工流入和相对较高的出生率。

该省已连续七年成为全国出生率最高的省份,也是唯一一个每年新生儿数量超过100万的省份。

即便如此,广东省民政厅预测,广东省到 2030 年将跨越“中年老龄化”门槛。

鉴于未来几年该国劳动力的绝对人数几乎肯定会下降,从而抑制增长潜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人们认为,更紧迫的挑战正出现在需求和消费方面。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10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青年失业率持续高于15%等因素,“2026-2030年,人口结构恶化的主要经济影响将体现在……消费者减少在基础设施、住房、子女和婚礼等领域的支出”。

他表示,小城市将受到尤其严重的打击,因为年轻人通常在大城市上大学,毕业后也经常留在那里工作。



相关内容

  • 老年养老全球最适合养老的十个国家
老年人养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其经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025-11-11 06:46
商业与经济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其经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跨越关键的人口结构门槛,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Luna Sun

清晨,在中国各地的城市里,人们聚集在广场上,动作缓慢而沉稳,仿佛融为一体地练习太极拳。他们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个年龄段的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日常生活节奏的主宰。

虽然这些敬业的从业者几十年来一直是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中国人口动态发生深刻变化,他们的普遍存在也具有了新的含义:中国正在迅速老龄化。

截至去年,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0个已经进入人口学家所说的“中老龄化社会”,其中至少14%的居民年龄在65岁及以上,或者五分之一的居民年龄在60岁以上。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当时的记录,2018 年,这六个地区中只有六个——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和重庆——达到了阈值。

这一趋势,再加上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该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在减少,这给寻求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重大挑战。

随着北京扩大养老服务网络、提高退休年龄、向新父母发放补贴,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面向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务“银发经济”,将其视为一项社会挑战和一次绝佳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广泛、多维和根深蒂固的,几乎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北京公共政策咨询公司安邦的研究员夏日表示。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面临人口红利加速消退、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面临日益增长的风险、医疗卫生领域挑战不断加剧以及财政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正在重塑家庭结构、文化规范和传统的孝道观念,”夏补充道,他指的是儒家关于终身赡养父母的观念。

政府正在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在上个月发布的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书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呼吁“改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扩大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可及性”。

委员会还建议促进医疗和老年护理一体化,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并加强对残疾或痴呆症老年人的支持体系。

此外,去年几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鼓励发展“智能居家养老床”,鼓励私人和社区服务提供商为老年居民提供送餐、洗浴、医疗、行动和紧急援助服务。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顾问杨成刚表示,“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建议采用“升级版”社区护理,让老年人可以待在家里,但可以获得按需服务,例如上门探访和日常支持,并借助人工智能 (AI) 等技术。

中国人口已连续三年下降,在 2021 年达到峰值后,预计 2024 年将降至 14.08 亿,原因是死亡人数持续超过出生人数。

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工作压力增大以及社会对婚姻和生育态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不愿意组建家庭,这促使政府出台新的财政激励措施来减轻他们的负担。其中包括一项全国性的托幼补贴计划,该计划为每个三岁以下儿童提供最高10800元人民币(约合1516美元)的补贴。

与此同时,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2020年的13.5%上升至15.6%,这加剧了人们对中国人口加速下降的担忧。

该国的养老金体系也面临压力,由于在职人员减少而退休人员增多,现有的资金缺口正在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代中期,主要的公共养老基金可能会出现赤字,因为缴款速度跟不上支出速度。

据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副经济学家徐天增表示,到 2040 年,老年抚养比(即每位退休人员需要赡养的劳动者人数)预计将翻一番,从目前的每位退休人员大约对应 6 名劳动者,而到 2040 年则只有 3 名劳动者。

“这可能会削弱养老金替代率,考验代际公平,”他说道,“人口老龄化将抑制创新,减缓总需求,从而削弱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

为了弥补劳动力缺口,中国将退休年龄提高了至多五年。从1月1日起的15年间,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0岁提高到63岁,女性办公室职员的退休年龄将从55岁提高到58岁。此前可在50岁退休的女性蓝领工人,现在则必须等到55岁才能退休。

虽然之前的退休年龄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即使提高退休年龄后,仍然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退休年龄。在日本,人们可以从6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而在韩国,退休年龄是63岁。

去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3.1亿,占总人口的22%,高于十年前的15.5%。这一群体的人口数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远远超过该国2.4亿15岁以下儿童的人口数量。

虽然这一趋势往往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诸多难题,但就市场潜力而言,它也蕴含着“一线希望”。

根据中国社会福利和老年服务协会2024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银发经济”(即服务老年人的产业)的产值约为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983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该协会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产值将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老年人的需求……这些趋势将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袁欣,南开大学

该协会表示,与老龄化相关的行业——包括老年护理、医疗服务、金融产品和休闲娱乐——预计将出现爆炸式增长。

“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老年人的需求,从以生存为导向转变为以发展为导向,”天津南开大学人口学教授袁欣说。

他指出,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收入稳步增长,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偏好。

袁先生表示:“从智能医疗产品和康复辅助设备到抗衰老服务、老年金融和老年旅游,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的适老改造,这些趋势将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他还补充说,能够追踪心率、血压和步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值得信赖的伙伴”。

虽然这种趋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体现,但并不统一。

北方老龄化速度比南方快,长江以北的20个省份中有12个达到了“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位于中国东北最北端的三个地区——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每个地区约有五分之一的居民年龄在 65 岁或以上,这一水平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超老龄化社会”。

“我们早就预料到了”:民众对中国提高退休年龄的反应

辽宁省是全国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在 60 岁及以上。

相比之下,广东仍然是中国最年轻的地区之一——仅次于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西藏和新疆自治区——这得益于稳定的农民工流入和相对较高的出生率。

该省已连续七年成为全国出生率最高的省份,也是唯一一个每年新生儿数量超过100万的省份。

即便如此,广东省民政厅预测,广东省到 2030 年将跨越“中年老龄化”门槛。

鉴于未来几年该国劳动力的绝对人数几乎肯定会下降,从而抑制增长潜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人们认为,更紧迫的挑战正出现在需求和消费方面。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10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青年失业率持续高于15%等因素,“2026-2030年,人口结构恶化的主要经济影响将体现在……消费者减少在基础设施、住房、子女和婚礼等领域的支出”。

他表示,小城市将受到尤其严重的打击,因为年轻人通常在大城市上大学,毕业后也经常留在那里工作。



相关内容

  • 老年养老全球最适合养老的十个国家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新媒体是聚焦政经、商业与科技领域的权威数字媒体。我们以深度内容和专业洞察系统解读全球趋势,提供高价值资讯,打造财经领域“必读”平台。
■ 平台官网 oror.vip 支持全终端访问,无论您使用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或手机,均可提供流畅优质的无缝阅读体验。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