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9-28 15:09
时政

美印贸易争端的新战场:H-1B身份

李瀚明:H-1B身份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争拗,只不过把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卷了进来而已。
印度美国国旗
李瀚明

特朗普9月19日一嘴“H-1B 每人加收10万美元”的发言,在美国移民留学的圈子里实在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最开始时政策实在语焉不详,亚马逊等各大公司的律师为求稳妥,要求员工务必在9月21日的大限前赶回美国。这搞得在海外出差或休假的打工人社群人心惶惶——大家纷纷扔下手上的事情,急急忙忙从外地赶回美国,导致赴美机票的价格急涨,社交媒体上一时哀鸿遍野。

为了理清楚H-1B事件的来龙和去脉,我们一如既往从介绍美国的非移民工作身份体系开始。美国的非移民工作身份(H 身份)涵盖两个层次——对学历和收入有要求的 H-1B“人才”身份和对学历和收入要求不高,主要起到临时引进劳动力作用的H-2身份。除了非移民工作身份以外,也有涉及到职业移民的EB-1/2/3等职业移民类型;同时,我们上一篇讲现代的文章说到,除了H-1B身份以外,有志在美国发展的人,还可以选择L-1身份和O-1身份等其它附有工作许可的身份类型赴美。

单就H-1B身份而言,美国现在对H-1B身份设有营利机构每年可新引进8.5万人的规模;带上非营利机构的人数,每年可新引进10万人左右。由于H-1B身份实行3 +3模式(首次批准三年,续期再给三年),期满需要离开美国至少一年后重新抽签,因此全美大约有60万人(不计因等待I-485而一年一续H-1B的人)持有有效的H-1B身份,每年有约40万人(10 万人新申请+10万人续签+20万人转职、一年一续等)提出申请。而在这每年40万申请中,又有四分之三左右是印度人;而中国人只占12%左右,其它国家加起来,也就13%。

因此,H-1B身份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争拗,只不过把中国留学生卷了进来而已:外国人在美工作带来的侨汇(汇回母国的赡家款),就是美国进口外国劳动力的逆差。

那么印度何以能够如此充分地利用H-1B签证呢?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有雇主的配合。要想申请H-1B必须有雇主给你作保,前置条件是获得雇主的录用通知(即 Offer)。但是,如果接触不上雇主,那就拿不到录用,更别提签证了。

中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首次申请时为了拿到录用,往往走的是“校招”的路线——先以F-1身份来美读书,毕业后面试美国公司,获得录用后以F-1 OPT身份全职在美国“实习” 1 年(理工科 STEM 学生可获额外2年);在 F-1 OPT期间如果抽签成功,就会通过身份调整(Adjustment of Status,下称 AoS,体现为获批 I-797A 表)转为为期六年的 H-1B(首次批准3年,其后可续签3年)。

但是,以印度人均GDP2700美元(约中国五分之一)的水平,一方面印度人确实希望到美国讨生活过好日子,另一方面国际学生要给美国交学费也实在不容易,经济上很难承受。

万幸的是“天无绝人之路”,美国法律给苦命的印度人还是开了一条路子。除了为已经在美国境内的人申请H-1B外,企业也可以从海外直接招聘人才并为他们申请H-1B。这种情况下,移民局会通过领事处理(Consular Processing,下称 CP,体现为获批 I-797B表),要求获聘者在前往美国前凭表到驻外使领馆申请签证,获批后方可入美工作。因此,如果我可以直接在外国见到美国的用人单位并且拿到录用,就可以直接在外国申请担保,不需要给美国“交学费”了。

读者朋友们不要忘记,印度人均GDP低,对企业主而言不一定是坏事——这意味着劳动力人力成本便宜呀!既然美国法律指了这条路子,那我在美国开一家公司,去印度面试人,面试过了就给人办H-1B带到美国来就好了嘛!

这个思路就是今天我们所知的“印度外包”。印度外包公司除了在印度承揽美国人的生意以外,对于一些必须要在美国完成的工作,也会通过H-1B将人送到美国去。由于外包公司已经形成了成体系的“产业链”工作模式,因此在世界各国中占多数也不奇怪。

如果算到H-1B很大程度上涉及印度对美的劳务输出这一点的话,就不难理解这10万美元的用意了。H-1B签证一次六年,按照最低年薪6万美元来算,税前赚了36万美元,相当于要先收28%的“关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和生活成本;哪怕是按100万美元年薪计算,也是先收10%的“关税”。

而且,与商品贸易高度复杂,申报种类多样,监管颇有难度不同,每个外国人入境美国都要打指纹,入境者以什么身份入境,有没有交过这十万美元,实在一清二楚;同时,外国劳动者没有投票权,又顾虑失去身份遣返母国,即使提起法律诉讼,也难以激起本国劳动者共鸣,始终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即使美国雇主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但雇主也会顾虑引火上身,不愿挺身而出为外国劳动者“仗义执言”。换言之,外国劳动者实在是好捏的甜柿子,不捏两下那不是特朗普的行事风格。

那这就话又说回来了,每张H-1B签证收10万美元,按每年新办10万张签证的场合,一年有100亿美元的收入。不过,相比于美国每年两万多亿美元的赤字,100亿美元实在是杯水车薪;同时,移民手法也不单单是H-1B一种,还有别的方法将劳动力移到美国。因此,未来特朗普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第一个观点,是特朗普已经从“对外收税”上尝到了甜头。关税虽然法理上是进口商负担,但是经济上如果出口商议价权不够,事实上会由出口商以降价的形式承担;同理,虽然这10万美元特朗普说是雇主(进口商)负担,但是由于印度劳动力议价权不够,最终雇主会通过降低工资事实上将此改为由雇员承担。因此,最好的结果,就是外国人没有议价权,默默吃下关税,美国人生活不受影响;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外国人有议价权,美国人民默默吃下关税,特朗普也保全了面子。这是一招进则利益无穷,退则毫无损失的路,必然会在未来多次“故伎重演”。

因此,第二个观点是特朗普不会废除H-1B工作签证,正如特朗普哪怕在贸易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都没有完全切断中美贸易那样。对他而言,只有当美国从中国购买商品的时候,中国商品的关税才能收得上来;只有当仍然有人想以H-1B签证赴美工作,才能收到这每一个人10万美元的“提成”;只有当仍然有人想移民美国,特朗普的“金卡”才能卖得出去。斗而不破,才是精髓;真的破了,这税就收不上来了。

第三个观点,是这些规定最终会螺旋式上升,最终扩散到其他工作签证类别(例如L-1和O-1)甚至绿卡职业移民类别(EB),从而堵上所有的“漏洞”。在之前关税的例子中,小包禁令从中国扩大到全世界,就是例子;不然马上就有中国商品假道伐虢了。同理,如果H-1B签证需要额外费用,那企业可以通过先在印度子公司雇佣一年,再跨国调动到美国公司的形式,获得L-1A/B签证;或者也可以通过培养知名度,获得O-1签证,两者都可以绕过H-1B签证的10万美元费用;再比如甚至可以无限制实习(一直用CPT、OPT在美国工作)。特朗普此前放出风声,禁止国际学生重读既有学位(也即不可读完一个硕士再读一个),就是防止无限制实习的做法。

第四个观点,是一旦从没有投票权的移民群体上尝到甜头,移民群体的生活会迅速恶化。可以想见的是,在特朗普不敢对内加税,柿子只能捡软的捏的背景下,未来移民美国必然会遇到更多“掏钱”的场合。但是,贸易商还能灵活处理,移民实在是无路可走。

最终,特朗普势必会将外国人能在美国挣到的所有经济利益(亦即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都收上关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标好了价格”,充满了特朗普特色的雁过拔毛兽走留皮。



相关内容

  • 特朗普抛出阴谋论 声称在联合国遭“蓄意破坏”
印度美国国旗
2025-09-28 15:09
时政

美印贸易争端的新战场:H-1B身份

李瀚明:H-1B身份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争拗,只不过把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卷了进来而已。
李瀚明

特朗普9月19日一嘴“H-1B 每人加收10万美元”的发言,在美国移民留学的圈子里实在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最开始时政策实在语焉不详,亚马逊等各大公司的律师为求稳妥,要求员工务必在9月21日的大限前赶回美国。这搞得在海外出差或休假的打工人社群人心惶惶——大家纷纷扔下手上的事情,急急忙忙从外地赶回美国,导致赴美机票的价格急涨,社交媒体上一时哀鸿遍野。

为了理清楚H-1B事件的来龙和去脉,我们一如既往从介绍美国的非移民工作身份体系开始。美国的非移民工作身份(H 身份)涵盖两个层次——对学历和收入有要求的 H-1B“人才”身份和对学历和收入要求不高,主要起到临时引进劳动力作用的H-2身份。除了非移民工作身份以外,也有涉及到职业移民的EB-1/2/3等职业移民类型;同时,我们上一篇讲现代的文章说到,除了H-1B身份以外,有志在美国发展的人,还可以选择L-1身份和O-1身份等其它附有工作许可的身份类型赴美。

单就H-1B身份而言,美国现在对H-1B身份设有营利机构每年可新引进8.5万人的规模;带上非营利机构的人数,每年可新引进10万人左右。由于H-1B身份实行3 +3模式(首次批准三年,续期再给三年),期满需要离开美国至少一年后重新抽签,因此全美大约有60万人(不计因等待I-485而一年一续H-1B的人)持有有效的H-1B身份,每年有约40万人(10 万人新申请+10万人续签+20万人转职、一年一续等)提出申请。而在这每年40万申请中,又有四分之三左右是印度人;而中国人只占12%左右,其它国家加起来,也就13%。

因此,H-1B身份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争拗,只不过把中国留学生卷了进来而已:外国人在美工作带来的侨汇(汇回母国的赡家款),就是美国进口外国劳动力的逆差。

那么印度何以能够如此充分地利用H-1B签证呢?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有雇主的配合。要想申请H-1B必须有雇主给你作保,前置条件是获得雇主的录用通知(即 Offer)。但是,如果接触不上雇主,那就拿不到录用,更别提签证了。

中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首次申请时为了拿到录用,往往走的是“校招”的路线——先以F-1身份来美读书,毕业后面试美国公司,获得录用后以F-1 OPT身份全职在美国“实习” 1 年(理工科 STEM 学生可获额外2年);在 F-1 OPT期间如果抽签成功,就会通过身份调整(Adjustment of Status,下称 AoS,体现为获批 I-797A 表)转为为期六年的 H-1B(首次批准3年,其后可续签3年)。

但是,以印度人均GDP2700美元(约中国五分之一)的水平,一方面印度人确实希望到美国讨生活过好日子,另一方面国际学生要给美国交学费也实在不容易,经济上很难承受。

万幸的是“天无绝人之路”,美国法律给苦命的印度人还是开了一条路子。除了为已经在美国境内的人申请H-1B外,企业也可以从海外直接招聘人才并为他们申请H-1B。这种情况下,移民局会通过领事处理(Consular Processing,下称 CP,体现为获批 I-797B表),要求获聘者在前往美国前凭表到驻外使领馆申请签证,获批后方可入美工作。因此,如果我可以直接在外国见到美国的用人单位并且拿到录用,就可以直接在外国申请担保,不需要给美国“交学费”了。

读者朋友们不要忘记,印度人均GDP低,对企业主而言不一定是坏事——这意味着劳动力人力成本便宜呀!既然美国法律指了这条路子,那我在美国开一家公司,去印度面试人,面试过了就给人办H-1B带到美国来就好了嘛!

这个思路就是今天我们所知的“印度外包”。印度外包公司除了在印度承揽美国人的生意以外,对于一些必须要在美国完成的工作,也会通过H-1B将人送到美国去。由于外包公司已经形成了成体系的“产业链”工作模式,因此在世界各国中占多数也不奇怪。

如果算到H-1B很大程度上涉及印度对美的劳务输出这一点的话,就不难理解这10万美元的用意了。H-1B签证一次六年,按照最低年薪6万美元来算,税前赚了36万美元,相当于要先收28%的“关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和生活成本;哪怕是按100万美元年薪计算,也是先收10%的“关税”。

而且,与商品贸易高度复杂,申报种类多样,监管颇有难度不同,每个外国人入境美国都要打指纹,入境者以什么身份入境,有没有交过这十万美元,实在一清二楚;同时,外国劳动者没有投票权,又顾虑失去身份遣返母国,即使提起法律诉讼,也难以激起本国劳动者共鸣,始终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即使美国雇主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但雇主也会顾虑引火上身,不愿挺身而出为外国劳动者“仗义执言”。换言之,外国劳动者实在是好捏的甜柿子,不捏两下那不是特朗普的行事风格。

那这就话又说回来了,每张H-1B签证收10万美元,按每年新办10万张签证的场合,一年有100亿美元的收入。不过,相比于美国每年两万多亿美元的赤字,100亿美元实在是杯水车薪;同时,移民手法也不单单是H-1B一种,还有别的方法将劳动力移到美国。因此,未来特朗普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第一个观点,是特朗普已经从“对外收税”上尝到了甜头。关税虽然法理上是进口商负担,但是经济上如果出口商议价权不够,事实上会由出口商以降价的形式承担;同理,虽然这10万美元特朗普说是雇主(进口商)负担,但是由于印度劳动力议价权不够,最终雇主会通过降低工资事实上将此改为由雇员承担。因此,最好的结果,就是外国人没有议价权,默默吃下关税,美国人生活不受影响;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外国人有议价权,美国人民默默吃下关税,特朗普也保全了面子。这是一招进则利益无穷,退则毫无损失的路,必然会在未来多次“故伎重演”。

因此,第二个观点是特朗普不会废除H-1B工作签证,正如特朗普哪怕在贸易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都没有完全切断中美贸易那样。对他而言,只有当美国从中国购买商品的时候,中国商品的关税才能收得上来;只有当仍然有人想以H-1B签证赴美工作,才能收到这每一个人10万美元的“提成”;只有当仍然有人想移民美国,特朗普的“金卡”才能卖得出去。斗而不破,才是精髓;真的破了,这税就收不上来了。

第三个观点,是这些规定最终会螺旋式上升,最终扩散到其他工作签证类别(例如L-1和O-1)甚至绿卡职业移民类别(EB),从而堵上所有的“漏洞”。在之前关税的例子中,小包禁令从中国扩大到全世界,就是例子;不然马上就有中国商品假道伐虢了。同理,如果H-1B签证需要额外费用,那企业可以通过先在印度子公司雇佣一年,再跨国调动到美国公司的形式,获得L-1A/B签证;或者也可以通过培养知名度,获得O-1签证,两者都可以绕过H-1B签证的10万美元费用;再比如甚至可以无限制实习(一直用CPT、OPT在美国工作)。特朗普此前放出风声,禁止国际学生重读既有学位(也即不可读完一个硕士再读一个),就是防止无限制实习的做法。

第四个观点,是一旦从没有投票权的移民群体上尝到甜头,移民群体的生活会迅速恶化。可以想见的是,在特朗普不敢对内加税,柿子只能捡软的捏的背景下,未来移民美国必然会遇到更多“掏钱”的场合。但是,贸易商还能灵活处理,移民实在是无路可走。

最终,特朗普势必会将外国人能在美国挣到的所有经济利益(亦即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都收上关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标好了价格”,充满了特朗普特色的雁过拔毛兽走留皮。



相关内容

  • 特朗普抛出阴谋论 声称在联合国遭“蓄意破坏”
 

读者评论
OR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共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