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9-09 10:12
社会与生活

卖盒饭上瘾的年轻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卖盒饭。一个人在家庭厨房里就可以制作,订单数量在个位到几十单之间,食材新鲜、比外卖健康、性价比高,这种自制盒饭正在渴望好好吃饭的打工人之间流行。
生活盒饭
李清扬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卖盒饭。一个人在家庭厨房里就可以制作,订单数量在个位到几十单之间,食材新鲜、比外卖健康、性价比高,这种自制盒饭正在渴望好好吃饭的打工人之间流行。

以前,经济上行的时候,私厨是消费升级的象征,代表着高端、昂贵、个性化餐饮。但现在,私厨转型盒饭,成了性价比的一环。

做盒饭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被裁员后Gap的,有稳定在编却面临巨大心理压力的,有兼职做美术教师渴望重新锚定个人价值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卖盒饭的收入不高,只够一个月生活费。但重要的是,卖盒饭更像一个度过低潮期的手段,有的人甚至就图那份被肯定的情绪价值,“没有哪份工作能获得这么多正反馈”。

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事,可是淘好了米,装适量的水,放进电饭煲,会煮出松松软软的米饭,这是确定无疑的事。



成人小饭桌,打工人的精神食粮
 
6月刚刚入夏,天气就热得让人丧失干活动力。出去送餐,电动车的垫子都烫得人没法坐,芝麻酱决定歇业一个月。熄火没做的这段时间里,一位骨灰级顾客时不时给她发消息:“姐,求你了,什么时候回来做小饭桌。”

芝麻酱生活在浙江宁波,做家庭小饭桌卖盒饭已接近一年。去年9月,她辞掉了原先在暑期托班的工作,开始做起盒饭,制作菜单、备菜、配送,全由她独立完成。

这位骨灰级顾客是一位男生,住在距离芝麻酱4公里的位置。由于配送距离太远会影响出餐效率,只有顺路的时候,芝麻酱才能给他配送。即使如此,男生锲而不舍,专门坐地铁,再骑共享小电驴,亲自来取餐。

芝麻酱在他心里仿佛厨神一般。她推荐他找家附近的盒饭小饭桌,他表示曾经沧海难为水,“都没你做得好吃”。芝麻酱不开火的这一个月,他只好仰赖外卖为生,吃到口腔溃疡,叫苦连天,央求厨师长早日归来。

一旦胃被某种固定口味养刁了,“口腹之欲”这份羁绊的深厚程度远超想象。

生活在北京的可可,被大厂裁员后,Gap了将近一年。今年上半年,朋友建议她可以用擅长做饭的长处,做点盒饭,赚些外快。

朋友在北京国贸区域上班,每天中午和同事的固定台词都是“今天吃什么呀?”“不知道。”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偶尔结伴出去吃,大部分时候,都是靠周边的外卖搞定午饭。

朋友先是引荐可可给一位怀孕的同事做饭,第一餐,同事在公共区域摊开饭盒,就引发其他人围观。当天,一个“国贸拼好饭”群就拉起来了。可可紧急采购了一批一次性饭盒,构思菜单,还找朋友借了辆小电动,正式开始接单。

由于生产力有限,加上“做多了不好吃”,她每日的盒饭上限是7份。每天下午,她在群里发出明日菜单,顾客进行接龙,达到7位就结单。有些可以提早采购的食材她会晚上去超市,有些需要确保新鲜的,比如鱼肉,就留到翌日一大早去采购。

做饭于她而言得心应手,“整个过程是放松的”,每天8点起床,一个半小时就能搞定所有。做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草鱼炖豆腐,自制卤鸡腿海带莲藕,土豆炖牛肉都是受欢迎的主菜。主食除了米饭,也有玉米和贝贝南瓜,需要减肥的人可以备注。

盒饭之所以如此受青睐,原因在于其食材健康、口味家常、价格友好。在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盒饭的定价大概在20到35元左右。可可给盒饭的定价介于,“比普通外卖高一点,比精致外卖便宜一些”的中间区域,40元一份,一个主菜一个配菜,加上主食,食材加起来也有五六样,还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是可以让她们不用想每天中午吃什么了”。
 
生活在北京顺义的江玥,一年半前因病休假,手术后一直在家里休养。恢复身体的这段时间,小区群有宝妈在找上门做饭的人,她想,自己既然每天做饭,不如也给邻居做几份试试。江玥自制的盒饭为三菜,一荤一素加一道半荤半素。根据每日菜品,定价在18元到40元之间浮动。她时不时会做一些比较复杂、费时费工序的菜,比如黄豆焖猪蹄、青椒酿肉、面筋烧肉等。

在江玥的菜单里,亲自擀皮、和面做的包子最受欢迎。原先她一个人做,只能做几十个,完全满足不了广大邻里的胃口。后来她和婆婆两人一起合作,3个小时能做出100个左右的包子。

群里的顾客就像她创业投资的股东,她偶尔有事不能做,还要在群里跟大家告假。为了敲定下周五的包子是吃豆角馅还是梅干菜馅,“股东”们举行热烈的“股东大会”进行表决,“为了给喜欢的梅干菜拉票,有人把老公也拉进群一起投票”。

青睐小饭桌的不止个人。公司、学校,也是小饭桌盒饭的配送对象。进入暑假后,芝麻酱重新营业,有两个暑托班找她合作,每天只做午餐,一天的订餐量大概在25到35份。

过去,公司、学校多和餐饮企业或机构合作,“但他们做得都不好吃”。辞职之前,芝麻酱曾在一家机构担任校区管理,校区与校外餐饮机构合作,19元一餐,一荤两素一汤,“巨难吃”。她想,这么难吃都有人吃,为何不自己做?

“入行”之后,她加入了一个同城小饭桌的群,她发现,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在做盒饭的。群里一共9个人,有和芝麻酱一样,把小饭桌作为副业的;有体制内病休在家的,做盒饭赚外快,并且靠送盒饭保持跟外界的联系;有之前做小区团购,利用积攒的稳定私域流量开设盒饭业务的,“简直易如反掌”。
 
盒饭不是一线城市才有的需求,社交媒体上搜索“盒饭”话题,有7.7亿浏览量。甚至不限于国内,只要有中国胃的地方,都有人在卖盒饭:英国爱丁堡、澳大利亚悉尼、阿联酋……民以食为天,不管在哪里生活,都有在一餐一饭中寻找确定性的中国人。

卖盒饭能赚钱吗?
 
做盒饭,可能是最小单位的创业形式之一,创业规模虽小,困难却不少。

如何招揽客源是第一步。在广东中山做小饭桌的大鱼,最开始卖盒饭时,为了揽客,和丈夫上街挨个发传单,并搞了开业优惠活动,“买3送1”,第一天开业,就累计了50多单。不过,这些客户大多是散客,“配送非常累”。

配送是私厨卖盒饭的普遍难题。夏天配送,小电驴的坐垫烫到爆炸,“都不敢坐”。出去一趟,浑身汗湿。

如果接单区域较远,配送时间变长,会增加很多损耗。

江玥曾想找骑手帮忙配送,一问,“一单要8元”,比她的纯利润还高,只好继续自己配送。偶尔有意外发生。前几周,配送完最后一份饭后,江玥骑着电动车被人撞了,脚摔得乌青,休息了整整一周。

除了配送,卖盒饭的成本还涉及到餐盒和菜品损耗。长沙妈妈邓琳,暑期主要给父母要全职上班的初高中小顾客们送盒饭,9月一开学,孩子们返校之后,她的单量一下锐减,“食材浪费严重,就没怎么接单了”。
 
消费者对价格很是敏感。以前,经济上行的时候,私厨是消费升级的象征,代表着高端、昂贵。但现在,私厨转型盒饭,成了性价比的一环。

最初做的一个月,江玥定价在十几元,菜单里包括鸡翅、排骨,她对食材的价格不熟悉,以为“鸡翅也是不贵的”,月末结账一看,亏了将近700元。第二个月把价格提到25元左右,一波顾客如潮水般退去了,“一天的订单只有一两份”。直到进入暑假,社交媒体给她推了一波流量,每天的客单量稳定在十几份。

江玥一天做中餐与晚餐两顿,定价和利润根据菜品有所不同,“做鸡肉的话,利润会大一些,排骨和牛肉会少一些”。订单最多的一天,两顿饭加起来接了35单,净赚200多元。

然而,私厨盒饭由于人手限制,出餐量有限,单量无法提高,利润终究有限,“只能赚个人工费”。

全职妈妈邓琳,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照顾孩子之外,流水线般地完成买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的工作,送完餐,收拾好厨房常常已到下午2点,相当于不间断忙碌了6个多小时,才有时间喘口气。

而她一人的劳动力,一天最多出餐10份,25元一份,利润大概在7到8元一份。换句话说,每天劳动大半天,日薪在70到80元上下。邓琳从八月下旬开始做盒饭,将近三周的时候,利润堪堪1000元。

这多少有些打击邓琳的积极性,她萌生了放弃的念头,“赚的钱跟付出的时间比起来,还是有点少的”。

但也有人挣到了钱。芝麻酱所在的盒饭群里,有几个在她看来可称之为“做饭超人”——有人一中午的营业额做到2995元,有人一中午做了140份,如果每天都能完成这么多单,每月开张20天,月入账也能有几万元。

而赚到钱的前提一定是勤奋。餐饮是一门辛苦活儿,一中午做了140份的那位,大清早6点半就去买菜,早上9点就开始打包装盒。她盘下了一间店铺,用老虎灶,大火大锅,加上大电饭煲,“量大的时候就要这么做”。有人一直忙碌到晚上9点,翌日5点起床干活,如此循环往复。

芝麻酱的盒饭固定三菜一汤一饭,28元,盒饭一共4格,会随机赠送水果、面点或蔬菜。她虽自认是群里最小的“卡拉米”,倘若可以与稳定的团餐客户合作,每天做20单,一个月做20天,也能有6000元的收入,加上兼职教画画的2000元,“一个月差不多能苟过去”。

“实话说,散客购买力太低,而且送餐难度很大,小饭桌要想做好,还得靠团单发力。”相比散客,团单的配送也更简单,跑一趟就能搞定。大鱼后期转变了获客方向,专门跑公司、机构、工厂,从散客到团单,从客源结构方面进行升级。
 
开学之后,没有托班的需求,光靠散客,单量锐减到每顿3单左右,没什么收入。这便是小饭桌的不稳定性。一旦没有顾客,小饭桌很容易倒闭。
 
是否取得餐饮资质也是这门生意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按照法律法规,餐饮行业需要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某种程度上,自制盒饭处在食品安全监督之外的灰色地带,在食品安全上主要依赖信任。
 
在芝麻酱看来,做小饭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爱吃不好吃嫌贵可以不吃,同理,要是真的不赚钱亏本,又何必要做小饭桌”。
 
 
“没有哪份工作能获得这么多正反馈”
 
除了赚钱,卖盒饭更像一个度过低潮期的维生手段,一种自救方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卖盒饭的收入不高,只够一个月生活费,但做这件事带来的正反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给陷入困境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支点。

可可工作多年,“没有哪份工作能获得这么多正反馈”,接单群常常变成“夸夸群”,“好家伙,秒没,整得跟小米SU7一样”“美味,想要食谱”“今天又光盘了”——有同样来自湖北的老乡,夸可可做的饭让她想起了妈妈的味道;有人为错过群里的接龙名额扼腕叹息;有人跟她说,因为可以吃到她做的饭,对上班都多了几分期待。

大家对她感情“复杂”:既希望她能找到工作重返工作岗位,又担心她重新上班之后,自己的午餐没有着落。

“如果我哪天忘记发菜单,(大家)会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她还畅想如果大家搬去什么山清水秀的地方办公,“把我也带过去”。

芝麻酱原来是一名全职的美术培训老师,结婚生子之后,从全职转为兼职,“白天在家带孩子,下午4点到8点出门上课”。带娃的压力、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她像陷入泥沼一样瘫软下去。最先是身体上的孱弱,生孩子之后,身体没能好好恢复,再到心力的下降,婚姻和友情她都没心思经营。

回忆那段时间的心情,她在社交媒体上写,“痛苦爬满了我的心”。最难受的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是世界上最毁灭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卖盒饭让芝麻酱恢复正常生活的节奏,收到的认可也成为她修复信心的支撑。做菜单,联系客户,准备食材,采购,备菜,购置保温饭盒、保温袋,“妈呀,要干的事情可太多了!”

做盒饭的2个月,可可每天入账约200元,她没有算过纯利润,最多能覆盖生活费。对她而言重要的是,一天的开头把钱赚到,“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是自己的”,生活像找到了锚点。
 
江玥形容做盒饭的快乐是,“上班发工资,一个月开心一下,但卖盒饭,每一天都能开心一下”。金钱和情绪的反馈,都是即时的。

如果把找工作需要的能力分点罗列,这里面绝不包括“做饭好吃”。在经历过被裁员、一年多的求职、碰壁、再求职之后,可可更加明白,比起虚无的东西,比如流量、比如写在工作汇报里的数字,她更喜欢真实的人来人往。

回顾过去2年在大厂的工作,她没有获得任何成就感和认同感。她觉得自己只是大厂这个巨大机器里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她不知道她所做的运营,所维护的流量,到底能带来什么实际的结果。

而曾在大厂工作的背景如今非但不能为简历加分,反而成了她找工作时被卡住的原因,“小一点的公司不需要我,大厂又没有很匹配的岗位”。回望过去进入大厂的时刻,她用脱口秀段子里的话自嘲,“就像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我是‘水’进来的”。

大厂以开会、拉齐进度闻名的工作作风令她不适应。她曾有个同事,以自豪的口吻告诉她,“今天有7个会要开”。但她不明白,150字一段话能讲完的内容,为什么非要开会。把日程表塞满,就能证明这个人在做事吗?

但她也是矛盾的。她羡慕会汇报的同事,“换个说法就能把报告说得那么漂亮”,她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不会?”

领导曾经在她面前直接爆粗口,明晃晃指向她,她很快消化了,“反正你开不了我”。但之后,整个事业线被优化了,链条上的人都要随之消失。

但是做饭这个手艺不会消失。她最近又重新上班了,“国贸拼好饭”群的反应让她莞尔,“应该说恭喜的,但又很伤心,午餐又流离失所,回到到处找吃的的生活”。即使不再是食客与主厨的关系,她们也因为好好做饭、好好吃饭这件事产生了情感连接。
 
要是时间精力允许,她很想把做盒饭发展成稳定的副业。工作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可是淘好了米,装适量的水,放进电饭煲,会煮出松松软软的米饭,这是确定无疑的事。这份确定性给予人安心。

然而,入职新工作的头两天,她就累得回家倒头就睡,根本抽不出时间做别的事,“要是她们星期六、星期天上班就好了!”

有人退出,就有人加入。

做盒饭那段时间,可可还被引荐上门去给上班族做晚饭,她上班后,原先找她做饭的食客栗子也开始另寻大厨。栗子在闲鱼上联系到了一位厨师,上门做饭,两菜一汤38元,三菜一汤48元。

对方是个30多岁的男性,在一家食堂做厨师,每天下午3点结束工作,下班后,每晚6点到10点,他开始做上门做饭的副业。

专职厨师的专业性从菜品可以体现,“他会做羊蝎子、辣子鸡,真的非常好吃”。

为了赚这38块钱,他往返的时间足有三个小时,栗子会给他报销乘坐地铁的费用。栗子和舍友吃饭的时候,他会留下来把整个厨房(包括壁橱)里里外外清扫一遍,“现在我家里最干净的地方就是厨房”。
 
掌厨盒饭,即使最少时只有几个顾客,江玥也要求自己出品的盒饭,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

有一回,她做了芹菜炒牛肉,搭配青椒土豆丝,“全部都是绿色,菜盛出来我就不开心”。后来她总结了经验,先把大菜定好,“大菜若是深色系的,其它菜就要搭配一个浅色系的”。

为了炒出锅气,她特意买了一个大锅。之前用小锅,数量一多,“青菜容易煮出水来,变得像炖菜,炒不出锅气”。买了大锅之后,炒手撕包菜好吃很多。

随着做盒饭的时间累积,芝麻酱的右手食指根部多出了一个老茧,“切肉切的”,她很高兴,“这是做小饭桌留给我的纪念品”。

 
(讲述者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东鹏饮料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生活盒饭
2025-09-09 10:12
社会与生活

卖盒饭上瘾的年轻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卖盒饭。一个人在家庭厨房里就可以制作,订单数量在个位到几十单之间,食材新鲜、比外卖健康、性价比高,这种自制盒饭正在渴望好好吃饭的打工人之间流行。
李清扬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卖盒饭。一个人在家庭厨房里就可以制作,订单数量在个位到几十单之间,食材新鲜、比外卖健康、性价比高,这种自制盒饭正在渴望好好吃饭的打工人之间流行。

以前,经济上行的时候,私厨是消费升级的象征,代表着高端、昂贵、个性化餐饮。但现在,私厨转型盒饭,成了性价比的一环。

做盒饭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被裁员后Gap的,有稳定在编却面临巨大心理压力的,有兼职做美术教师渴望重新锚定个人价值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卖盒饭的收入不高,只够一个月生活费。但重要的是,卖盒饭更像一个度过低潮期的手段,有的人甚至就图那份被肯定的情绪价值,“没有哪份工作能获得这么多正反馈”。

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事,可是淘好了米,装适量的水,放进电饭煲,会煮出松松软软的米饭,这是确定无疑的事。



成人小饭桌,打工人的精神食粮
 
6月刚刚入夏,天气就热得让人丧失干活动力。出去送餐,电动车的垫子都烫得人没法坐,芝麻酱决定歇业一个月。熄火没做的这段时间里,一位骨灰级顾客时不时给她发消息:“姐,求你了,什么时候回来做小饭桌。”

芝麻酱生活在浙江宁波,做家庭小饭桌卖盒饭已接近一年。去年9月,她辞掉了原先在暑期托班的工作,开始做起盒饭,制作菜单、备菜、配送,全由她独立完成。

这位骨灰级顾客是一位男生,住在距离芝麻酱4公里的位置。由于配送距离太远会影响出餐效率,只有顺路的时候,芝麻酱才能给他配送。即使如此,男生锲而不舍,专门坐地铁,再骑共享小电驴,亲自来取餐。

芝麻酱在他心里仿佛厨神一般。她推荐他找家附近的盒饭小饭桌,他表示曾经沧海难为水,“都没你做得好吃”。芝麻酱不开火的这一个月,他只好仰赖外卖为生,吃到口腔溃疡,叫苦连天,央求厨师长早日归来。

一旦胃被某种固定口味养刁了,“口腹之欲”这份羁绊的深厚程度远超想象。

生活在北京的可可,被大厂裁员后,Gap了将近一年。今年上半年,朋友建议她可以用擅长做饭的长处,做点盒饭,赚些外快。

朋友在北京国贸区域上班,每天中午和同事的固定台词都是“今天吃什么呀?”“不知道。”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偶尔结伴出去吃,大部分时候,都是靠周边的外卖搞定午饭。

朋友先是引荐可可给一位怀孕的同事做饭,第一餐,同事在公共区域摊开饭盒,就引发其他人围观。当天,一个“国贸拼好饭”群就拉起来了。可可紧急采购了一批一次性饭盒,构思菜单,还找朋友借了辆小电动,正式开始接单。

由于生产力有限,加上“做多了不好吃”,她每日的盒饭上限是7份。每天下午,她在群里发出明日菜单,顾客进行接龙,达到7位就结单。有些可以提早采购的食材她会晚上去超市,有些需要确保新鲜的,比如鱼肉,就留到翌日一大早去采购。

做饭于她而言得心应手,“整个过程是放松的”,每天8点起床,一个半小时就能搞定所有。做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草鱼炖豆腐,自制卤鸡腿海带莲藕,土豆炖牛肉都是受欢迎的主菜。主食除了米饭,也有玉米和贝贝南瓜,需要减肥的人可以备注。

盒饭之所以如此受青睐,原因在于其食材健康、口味家常、价格友好。在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盒饭的定价大概在20到35元左右。可可给盒饭的定价介于,“比普通外卖高一点,比精致外卖便宜一些”的中间区域,40元一份,一个主菜一个配菜,加上主食,食材加起来也有五六样,还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是可以让她们不用想每天中午吃什么了”。
 
生活在北京顺义的江玥,一年半前因病休假,手术后一直在家里休养。恢复身体的这段时间,小区群有宝妈在找上门做饭的人,她想,自己既然每天做饭,不如也给邻居做几份试试。江玥自制的盒饭为三菜,一荤一素加一道半荤半素。根据每日菜品,定价在18元到40元之间浮动。她时不时会做一些比较复杂、费时费工序的菜,比如黄豆焖猪蹄、青椒酿肉、面筋烧肉等。

在江玥的菜单里,亲自擀皮、和面做的包子最受欢迎。原先她一个人做,只能做几十个,完全满足不了广大邻里的胃口。后来她和婆婆两人一起合作,3个小时能做出100个左右的包子。

群里的顾客就像她创业投资的股东,她偶尔有事不能做,还要在群里跟大家告假。为了敲定下周五的包子是吃豆角馅还是梅干菜馅,“股东”们举行热烈的“股东大会”进行表决,“为了给喜欢的梅干菜拉票,有人把老公也拉进群一起投票”。

青睐小饭桌的不止个人。公司、学校,也是小饭桌盒饭的配送对象。进入暑假后,芝麻酱重新营业,有两个暑托班找她合作,每天只做午餐,一天的订餐量大概在25到35份。

过去,公司、学校多和餐饮企业或机构合作,“但他们做得都不好吃”。辞职之前,芝麻酱曾在一家机构担任校区管理,校区与校外餐饮机构合作,19元一餐,一荤两素一汤,“巨难吃”。她想,这么难吃都有人吃,为何不自己做?

“入行”之后,她加入了一个同城小饭桌的群,她发现,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在做盒饭的。群里一共9个人,有和芝麻酱一样,把小饭桌作为副业的;有体制内病休在家的,做盒饭赚外快,并且靠送盒饭保持跟外界的联系;有之前做小区团购,利用积攒的稳定私域流量开设盒饭业务的,“简直易如反掌”。
 
盒饭不是一线城市才有的需求,社交媒体上搜索“盒饭”话题,有7.7亿浏览量。甚至不限于国内,只要有中国胃的地方,都有人在卖盒饭:英国爱丁堡、澳大利亚悉尼、阿联酋……民以食为天,不管在哪里生活,都有在一餐一饭中寻找确定性的中国人。

卖盒饭能赚钱吗?
 
做盒饭,可能是最小单位的创业形式之一,创业规模虽小,困难却不少。

如何招揽客源是第一步。在广东中山做小饭桌的大鱼,最开始卖盒饭时,为了揽客,和丈夫上街挨个发传单,并搞了开业优惠活动,“买3送1”,第一天开业,就累计了50多单。不过,这些客户大多是散客,“配送非常累”。

配送是私厨卖盒饭的普遍难题。夏天配送,小电驴的坐垫烫到爆炸,“都不敢坐”。出去一趟,浑身汗湿。

如果接单区域较远,配送时间变长,会增加很多损耗。

江玥曾想找骑手帮忙配送,一问,“一单要8元”,比她的纯利润还高,只好继续自己配送。偶尔有意外发生。前几周,配送完最后一份饭后,江玥骑着电动车被人撞了,脚摔得乌青,休息了整整一周。

除了配送,卖盒饭的成本还涉及到餐盒和菜品损耗。长沙妈妈邓琳,暑期主要给父母要全职上班的初高中小顾客们送盒饭,9月一开学,孩子们返校之后,她的单量一下锐减,“食材浪费严重,就没怎么接单了”。
 
消费者对价格很是敏感。以前,经济上行的时候,私厨是消费升级的象征,代表着高端、昂贵。但现在,私厨转型盒饭,成了性价比的一环。

最初做的一个月,江玥定价在十几元,菜单里包括鸡翅、排骨,她对食材的价格不熟悉,以为“鸡翅也是不贵的”,月末结账一看,亏了将近700元。第二个月把价格提到25元左右,一波顾客如潮水般退去了,“一天的订单只有一两份”。直到进入暑假,社交媒体给她推了一波流量,每天的客单量稳定在十几份。

江玥一天做中餐与晚餐两顿,定价和利润根据菜品有所不同,“做鸡肉的话,利润会大一些,排骨和牛肉会少一些”。订单最多的一天,两顿饭加起来接了35单,净赚200多元。

然而,私厨盒饭由于人手限制,出餐量有限,单量无法提高,利润终究有限,“只能赚个人工费”。

全职妈妈邓琳,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照顾孩子之外,流水线般地完成买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的工作,送完餐,收拾好厨房常常已到下午2点,相当于不间断忙碌了6个多小时,才有时间喘口气。

而她一人的劳动力,一天最多出餐10份,25元一份,利润大概在7到8元一份。换句话说,每天劳动大半天,日薪在70到80元上下。邓琳从八月下旬开始做盒饭,将近三周的时候,利润堪堪1000元。

这多少有些打击邓琳的积极性,她萌生了放弃的念头,“赚的钱跟付出的时间比起来,还是有点少的”。

但也有人挣到了钱。芝麻酱所在的盒饭群里,有几个在她看来可称之为“做饭超人”——有人一中午的营业额做到2995元,有人一中午做了140份,如果每天都能完成这么多单,每月开张20天,月入账也能有几万元。

而赚到钱的前提一定是勤奋。餐饮是一门辛苦活儿,一中午做了140份的那位,大清早6点半就去买菜,早上9点就开始打包装盒。她盘下了一间店铺,用老虎灶,大火大锅,加上大电饭煲,“量大的时候就要这么做”。有人一直忙碌到晚上9点,翌日5点起床干活,如此循环往复。

芝麻酱的盒饭固定三菜一汤一饭,28元,盒饭一共4格,会随机赠送水果、面点或蔬菜。她虽自认是群里最小的“卡拉米”,倘若可以与稳定的团餐客户合作,每天做20单,一个月做20天,也能有6000元的收入,加上兼职教画画的2000元,“一个月差不多能苟过去”。

“实话说,散客购买力太低,而且送餐难度很大,小饭桌要想做好,还得靠团单发力。”相比散客,团单的配送也更简单,跑一趟就能搞定。大鱼后期转变了获客方向,专门跑公司、机构、工厂,从散客到团单,从客源结构方面进行升级。
 
开学之后,没有托班的需求,光靠散客,单量锐减到每顿3单左右,没什么收入。这便是小饭桌的不稳定性。一旦没有顾客,小饭桌很容易倒闭。
 
是否取得餐饮资质也是这门生意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按照法律法规,餐饮行业需要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某种程度上,自制盒饭处在食品安全监督之外的灰色地带,在食品安全上主要依赖信任。
 
在芝麻酱看来,做小饭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爱吃不好吃嫌贵可以不吃,同理,要是真的不赚钱亏本,又何必要做小饭桌”。
 
 
“没有哪份工作能获得这么多正反馈”
 
除了赚钱,卖盒饭更像一个度过低潮期的维生手段,一种自救方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卖盒饭的收入不高,只够一个月生活费,但做这件事带来的正反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给陷入困境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支点。

可可工作多年,“没有哪份工作能获得这么多正反馈”,接单群常常变成“夸夸群”,“好家伙,秒没,整得跟小米SU7一样”“美味,想要食谱”“今天又光盘了”——有同样来自湖北的老乡,夸可可做的饭让她想起了妈妈的味道;有人为错过群里的接龙名额扼腕叹息;有人跟她说,因为可以吃到她做的饭,对上班都多了几分期待。

大家对她感情“复杂”:既希望她能找到工作重返工作岗位,又担心她重新上班之后,自己的午餐没有着落。

“如果我哪天忘记发菜单,(大家)会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她还畅想如果大家搬去什么山清水秀的地方办公,“把我也带过去”。

芝麻酱原来是一名全职的美术培训老师,结婚生子之后,从全职转为兼职,“白天在家带孩子,下午4点到8点出门上课”。带娃的压力、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她像陷入泥沼一样瘫软下去。最先是身体上的孱弱,生孩子之后,身体没能好好恢复,再到心力的下降,婚姻和友情她都没心思经营。

回忆那段时间的心情,她在社交媒体上写,“痛苦爬满了我的心”。最难受的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是世界上最毁灭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卖盒饭让芝麻酱恢复正常生活的节奏,收到的认可也成为她修复信心的支撑。做菜单,联系客户,准备食材,采购,备菜,购置保温饭盒、保温袋,“妈呀,要干的事情可太多了!”

做盒饭的2个月,可可每天入账约200元,她没有算过纯利润,最多能覆盖生活费。对她而言重要的是,一天的开头把钱赚到,“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是自己的”,生活像找到了锚点。
 
江玥形容做盒饭的快乐是,“上班发工资,一个月开心一下,但卖盒饭,每一天都能开心一下”。金钱和情绪的反馈,都是即时的。

如果把找工作需要的能力分点罗列,这里面绝不包括“做饭好吃”。在经历过被裁员、一年多的求职、碰壁、再求职之后,可可更加明白,比起虚无的东西,比如流量、比如写在工作汇报里的数字,她更喜欢真实的人来人往。

回顾过去2年在大厂的工作,她没有获得任何成就感和认同感。她觉得自己只是大厂这个巨大机器里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她不知道她所做的运营,所维护的流量,到底能带来什么实际的结果。

而曾在大厂工作的背景如今非但不能为简历加分,反而成了她找工作时被卡住的原因,“小一点的公司不需要我,大厂又没有很匹配的岗位”。回望过去进入大厂的时刻,她用脱口秀段子里的话自嘲,“就像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我是‘水’进来的”。

大厂以开会、拉齐进度闻名的工作作风令她不适应。她曾有个同事,以自豪的口吻告诉她,“今天有7个会要开”。但她不明白,150字一段话能讲完的内容,为什么非要开会。把日程表塞满,就能证明这个人在做事吗?

但她也是矛盾的。她羡慕会汇报的同事,“换个说法就能把报告说得那么漂亮”,她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不会?”

领导曾经在她面前直接爆粗口,明晃晃指向她,她很快消化了,“反正你开不了我”。但之后,整个事业线被优化了,链条上的人都要随之消失。

但是做饭这个手艺不会消失。她最近又重新上班了,“国贸拼好饭”群的反应让她莞尔,“应该说恭喜的,但又很伤心,午餐又流离失所,回到到处找吃的的生活”。即使不再是食客与主厨的关系,她们也因为好好做饭、好好吃饭这件事产生了情感连接。
 
要是时间精力允许,她很想把做盒饭发展成稳定的副业。工作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可是淘好了米,装适量的水,放进电饭煲,会煮出松松软软的米饭,这是确定无疑的事。这份确定性给予人安心。

然而,入职新工作的头两天,她就累得回家倒头就睡,根本抽不出时间做别的事,“要是她们星期六、星期天上班就好了!”

有人退出,就有人加入。

做盒饭那段时间,可可还被引荐上门去给上班族做晚饭,她上班后,原先找她做饭的食客栗子也开始另寻大厨。栗子在闲鱼上联系到了一位厨师,上门做饭,两菜一汤38元,三菜一汤48元。

对方是个30多岁的男性,在一家食堂做厨师,每天下午3点结束工作,下班后,每晚6点到10点,他开始做上门做饭的副业。

专职厨师的专业性从菜品可以体现,“他会做羊蝎子、辣子鸡,真的非常好吃”。

为了赚这38块钱,他往返的时间足有三个小时,栗子会给他报销乘坐地铁的费用。栗子和舍友吃饭的时候,他会留下来把整个厨房(包括壁橱)里里外外清扫一遍,“现在我家里最干净的地方就是厨房”。
 
掌厨盒饭,即使最少时只有几个顾客,江玥也要求自己出品的盒饭,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

有一回,她做了芹菜炒牛肉,搭配青椒土豆丝,“全部都是绿色,菜盛出来我就不开心”。后来她总结了经验,先把大菜定好,“大菜若是深色系的,其它菜就要搭配一个浅色系的”。

为了炒出锅气,她特意买了一个大锅。之前用小锅,数量一多,“青菜容易煮出水来,变得像炖菜,炒不出锅气”。买了大锅之后,炒手撕包菜好吃很多。

随着做盒饭的时间累积,芝麻酱的右手食指根部多出了一个老茧,“切肉切的”,她很高兴,“这是做小饭桌留给我的纪念品”。

 
(讲述者均为化名)


相关内容

  • 东鹏饮料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