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更可能是一场“试探式对话”而非突破性外交行动。美俄乌三方分歧巨大的格局决定了停火协议难以立即达成。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14 07:35
商业与经济 时政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去看待中美贸易摩擦+ 查看更多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去看待中美贸易摩擦
+ 查看更多
李伟:发展仍是硬道理,而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因此管理好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阻止“修昔底德陷阱”的发生就是中国的一堂必修课。
李伟
■
关于自由贸易的好处,经济学教科书已经讲的很透彻了,笔者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也多次谈到过这个问题。对美国经济总体上来说,自由贸易的好处肯定是远大于其带来的损失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简称特朗普)政府在不断推进美国的关税壁垒,“孜孜不倦”的采取措施阻碍自由贸易,他们这样伤害美国的利益,难道他们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特朗普这么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那些因自由贸易而失业的产业工人的政治压力,但这不是全部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就意味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用现行汇率来计算的话,美国经济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除了直接消费舶来品外,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也有赖于他国的供应,因此一旦供应链出问题,美国经济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稀土。稀土实际上在地球上并不稀有,但由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开采了全球70%左右的稀土原料,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正所谓“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种格局意味着在这个地球上,只要你要用到稀土,你就绕不开中国。从用量上来说,全球每年对稀土的需求并不大,但它几乎不可替代。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发电机、工业机器人到导弹、军用战斗机和军舰,稀土是生产一系列现代工业产品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这种格局给了中国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中国可以通过控制稀土的供给来影响别国的经济。
2010年,日本海岸警卫队扣押在钓鱼岛附近与日本海岸巡逻艇发生碰撞的中国渔船后,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近两个月,这引起了全球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关注。但那只是中国小试牛刀了一把,稀土作为大杀器真正的亮相是在2025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2025年4月,中美两国大幅升级了本已存在的贸易摩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大幅减少了对美稀土出口,这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制造业。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相关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巨大压力下,特朗普政府缓和了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并一再要求中国恢复对美的稀土出口。
特朗普这次真是在稀土问题上吃了一个大亏,因此美国政府已紧急行动起来,着手构建一个避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2025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与稀土开采商“MP Materials”(简称MP材料)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该协议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在未来十年内,美国政府对两种主流稀土(钕和镨)的氧化物设定110美元/公斤的最低收购价,这是当时国际售价的两倍。
第二,美国政府将购买MP材料4亿美元的优先股以及认股权证,这些股权工具若行权后美国政府将持有其1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第三,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MP材料将在美国建造第二座磁体制造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8年投产,届时美国的稀土磁体年产能将达到一万吨。美国政府已同意,在新工厂建成后的十年内购买该工厂生产的所有磁体,以支持国防需求和商业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MP材料运营着目前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稀土矿(Mountain Pass Rare Earth Mine),但此前该公司生产的所有矿石都是被运往中国进行精炼的,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稀土产业的依赖有多深。
实际上,2010年中国限制对日出口稀土之后,美国的稀土产业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复兴,但在中国恢复向全球供应稀土后,国际稀土价格随即大跌。这种局面严重冲击了当时美国唯一的一家稀土元素生产商——钼业公司(Molycorp),并使得这家公司于2015年破产。MP材料就是在钼业公司的残骸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也不是没有生产稀土的能力,但在市场竞争中,它不是中国企业的对手。
不厌其烦的去谈论稀土问题就是想说明一点——当下在有关贸易问题的决策中,地缘政治的考量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事实上,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和平年代,自由贸易会带来双赢的结果;但在对抗的时代,经济帐上的双赢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削弱你的对手才是关键的决策出发点。
这方面冷战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参考。在东西方冷战的年代,美国虽然在全球大部分地方都倡导自由贸易,但整个西方阵营是很少和苏东国家做交易的。1950年1月,由西方国家设立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即大名鼎鼎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就是专门负责对苏东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一个国际组织。
巴统可不是光吃饭不干活,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芝机械违反禁运令事件(Toshiba-Kongsberg Scandal)。事件的经过是东芝机械(东芝占股50.1%的子公司)从1982年12月至1984年间,通过伪造出口许可申请书的形式骗过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九轴联动数控机床伪造成大型两轴联动立式车床,以零件的形式出口给苏联技术机械进口公司并进行组装。这种先进的机床被用于制造苏联核潜艇的螺旋桨,大幅降低了苏联核潜艇的噪音,加大了美国海军对苏联潜艇的侦测难度。
1986年底,有人向巴统举报了相关情况。1987年4月30日,日本警方对东芝机械进行了搜查,1987年5月27日逮捕两名东芝机械的高管。1988年3月22日,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东芝机械被罚款200万日元,被逮捕的东芝机械公司材料事业部铸造部部长林隆三和机床事业部机床第一技术部副主任谷村弘明分别被处以10个月(缓刑3年)和1年(缓刑3年)的有期徒刑。东芝董事长佐波正一和社长渡里杉一郎宣布辞职。
看看当年的九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不是有点像今天ASML的EUV光刻机或英伟达的高端芯片?
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前,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是很少的。但随着中美两国的建交和关系的改善,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美国和全球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出现了大发展的态势。很长时间以来,中美之间虽然多次发生各种纠纷,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之中。这方面看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即可窥见一二,在蒂姆•库克(Tim Cook)就任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之后,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苹果的生产链搬到中国来。这种供应链的迁移极大地提升了苹果公司的利润率,为苹果公司过去长时间保持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管是在竞选的时候,还是在上任之后,特朗普经常提的一点就是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大多数人对此的解读都是特朗普在迎合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喜好,争取他们的选票。笔者一度也是这么看的,但现在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有一定的偏颇性。迎合那些因全球化而失业的工人固然是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的重要原因,但地缘政治恐怕也是一种重要的考量。
这种地缘政治的考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实力的下降。在冷战时期,全球供应链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其盟友的手中,那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较为容易的对其他国家发起经济制裁。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深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已经建立起了一条相对完备的生产链,西方发达国家再想对别国发起经济制裁,其效果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苹果将部分生产链从中国迁移到印度之后,特朗普政府却仍要穷追猛打,对印度下狠手——因为他们希望这些公司将生产链转移回美国,让美国再度拥有那种可以随意制裁他国的霸权。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和天方夜谭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中美两国的各种矛盾不断,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的迹象,就像2025年4月那样。在这种斗争中,军事力量的对比也是重要的一环,而军工与制造业是无法分离的。以海军为例,近年来中国海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造船能力,这是美国完全不可比拟的。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上文所说的稀土,公开资料显示,制造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8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阿利•伯克型驱逐舰需要2600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核潜艇需要4600千克的稀土,而美国70%以上的稀土来自中国进口。这些稀土在短时间内既没有替代品也没有可替换的供应方,那么中国限制向美国出口稀土,不是卡住了美国的脖子吗?
笔者早在拜登政府对中国实施高科技产品禁运时就提议过,中国应对卡脖子性制裁的良策就是拿出家伙来去卡住对手的脖子。卡脖子用的“杀手锏”就像核武器一样,在今天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你要想和不友好的国家维持和平,最廉价的战略资产就是让全球人都知道你拥有毁灭性报复的能力和意愿。哎,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避免被卡脖子的长期国策还应该是提高国内基础和实用科研水平,增强国内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当你的脖子硬到卡不动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人妄为。
实际上,这些东西和近年来流行的在岸(Onshoring)、友岸(Friendshoring)和敌岸(Offshoring to Adversarial Nations)等概念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岸指的是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保持在国内,也就是本土化。友岸是指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建立在与本国价值观相近、政治稳定的盟友之中,以减少地缘政治风险。敌岸则指与本国存在地缘政治冲突或敌对关系的国家,本国通常会避免与之建立贸易或供应链联系。这三种“岸”的概念描述了不同的供应链和贸易策略,反映了不同国家在追求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安全之间的平衡。那么中国是美国的什么“岸”呢?在笔者看来,肯定不是友岸,但也不是完全的敌岸。有些令人担忧的是,中美正在向互为敌岸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中国希望的,但也不是中国能左右的。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祝寿为由派遣乔治•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简称马嘎尔尼)为正使,率领使团到访清朝觐见乾隆皇帝,实则要求中国允许英国派驻公使。当时英国希望打开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中国做生意,因此高度重视此次出访。没想到的是,对于英方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的要求,乾隆皇帝以“不合体制”为由一律不准,只留下了那句名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中国力主自由贸易,而美国主张限制自由贸易了。中国不是前苏联,前苏联当时主要的出口产品是能源和原材料,但中国已经深深的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之中。除非发生战争,不然中美经济脱钩就是痴人说梦。三百年前,中国的闭关锁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愚昧,那么美国现在的做法会给自身和整个世界带来什么呢?在笔者看来,美国的做法无异于伤人一千,自损两千,实在是得不偿失。
最后,对中国来说,发展仍是硬道理,而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因此管理好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阻止“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该短语是美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创造的术语,用来描述当新兴强国的崛起越威胁到现有强国的国际霸主地位时,双方越可能直接爆发战争冲突】的发生就是中国的一堂必修课。对此,国人应该早思、深思、提前做好准备。
■
关于自由贸易的好处,经济学教科书已经讲的很透彻了,笔者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也多次谈到过这个问题。对美国经济总体上来说,自由贸易的好处肯定是远大于其带来的损失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简称特朗普)政府在不断推进美国的关税壁垒,“孜孜不倦”的采取措施阻碍自由贸易,他们这样伤害美国的利益,难道他们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特朗普这么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那些因自由贸易而失业的产业工人的政治压力,但这不是全部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就意味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用现行汇率来计算的话,美国经济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除了直接消费舶来品外,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也有赖于他国的供应,因此一旦供应链出问题,美国经济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稀土。稀土实际上在地球上并不稀有,但由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开采了全球70%左右的稀土原料,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正所谓“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种格局意味着在这个地球上,只要你要用到稀土,你就绕不开中国。从用量上来说,全球每年对稀土的需求并不大,但它几乎不可替代。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发电机、工业机器人到导弹、军用战斗机和军舰,稀土是生产一系列现代工业产品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这种格局给了中国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中国可以通过控制稀土的供给来影响别国的经济。
2010年,日本海岸警卫队扣押在钓鱼岛附近与日本海岸巡逻艇发生碰撞的中国渔船后,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近两个月,这引起了全球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关注。但那只是中国小试牛刀了一把,稀土作为大杀器真正的亮相是在2025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2025年4月,中美两国大幅升级了本已存在的贸易摩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大幅减少了对美稀土出口,这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制造业。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相关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巨大压力下,特朗普政府缓和了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并一再要求中国恢复对美的稀土出口。
特朗普这次真是在稀土问题上吃了一个大亏,因此美国政府已紧急行动起来,着手构建一个避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2025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与稀土开采商“MP Materials”(简称MP材料)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该协议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在未来十年内,美国政府对两种主流稀土(钕和镨)的氧化物设定110美元/公斤的最低收购价,这是当时国际售价的两倍。
第二,美国政府将购买MP材料4亿美元的优先股以及认股权证,这些股权工具若行权后美国政府将持有其1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第三,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MP材料将在美国建造第二座磁体制造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8年投产,届时美国的稀土磁体年产能将达到一万吨。美国政府已同意,在新工厂建成后的十年内购买该工厂生产的所有磁体,以支持国防需求和商业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MP材料运营着目前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稀土矿(Mountain Pass Rare Earth Mine),但此前该公司生产的所有矿石都是被运往中国进行精炼的,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稀土产业的依赖有多深。
实际上,2010年中国限制对日出口稀土之后,美国的稀土产业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复兴,但在中国恢复向全球供应稀土后,国际稀土价格随即大跌。这种局面严重冲击了当时美国唯一的一家稀土元素生产商——钼业公司(Molycorp),并使得这家公司于2015年破产。MP材料就是在钼业公司的残骸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也不是没有生产稀土的能力,但在市场竞争中,它不是中国企业的对手。
不厌其烦的去谈论稀土问题就是想说明一点——当下在有关贸易问题的决策中,地缘政治的考量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事实上,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和平年代,自由贸易会带来双赢的结果;但在对抗的时代,经济帐上的双赢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削弱你的对手才是关键的决策出发点。
这方面冷战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参考。在东西方冷战的年代,美国虽然在全球大部分地方都倡导自由贸易,但整个西方阵营是很少和苏东国家做交易的。1950年1月,由西方国家设立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即大名鼎鼎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就是专门负责对苏东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一个国际组织。
巴统可不是光吃饭不干活,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芝机械违反禁运令事件(Toshiba-Kongsberg Scandal)。事件的经过是东芝机械(东芝占股50.1%的子公司)从1982年12月至1984年间,通过伪造出口许可申请书的形式骗过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九轴联动数控机床伪造成大型两轴联动立式车床,以零件的形式出口给苏联技术机械进口公司并进行组装。这种先进的机床被用于制造苏联核潜艇的螺旋桨,大幅降低了苏联核潜艇的噪音,加大了美国海军对苏联潜艇的侦测难度。
1986年底,有人向巴统举报了相关情况。1987年4月30日,日本警方对东芝机械进行了搜查,1987年5月27日逮捕两名东芝机械的高管。1988年3月22日,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东芝机械被罚款200万日元,被逮捕的东芝机械公司材料事业部铸造部部长林隆三和机床事业部机床第一技术部副主任谷村弘明分别被处以10个月(缓刑3年)和1年(缓刑3年)的有期徒刑。东芝董事长佐波正一和社长渡里杉一郎宣布辞职。
看看当年的九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不是有点像今天ASML的EUV光刻机或英伟达的高端芯片?
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前,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是很少的。但随着中美两国的建交和关系的改善,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美国和全球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出现了大发展的态势。很长时间以来,中美之间虽然多次发生各种纠纷,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之中。这方面看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即可窥见一二,在蒂姆•库克(Tim Cook)就任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之后,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苹果的生产链搬到中国来。这种供应链的迁移极大地提升了苹果公司的利润率,为苹果公司过去长时间保持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管是在竞选的时候,还是在上任之后,特朗普经常提的一点就是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大多数人对此的解读都是特朗普在迎合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喜好,争取他们的选票。笔者一度也是这么看的,但现在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有一定的偏颇性。迎合那些因全球化而失业的工人固然是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的重要原因,但地缘政治恐怕也是一种重要的考量。
这种地缘政治的考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实力的下降。在冷战时期,全球供应链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其盟友的手中,那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较为容易的对其他国家发起经济制裁。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深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已经建立起了一条相对完备的生产链,西方发达国家再想对别国发起经济制裁,其效果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苹果将部分生产链从中国迁移到印度之后,特朗普政府却仍要穷追猛打,对印度下狠手——因为他们希望这些公司将生产链转移回美国,让美国再度拥有那种可以随意制裁他国的霸权。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和天方夜谭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中美两国的各种矛盾不断,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的迹象,就像2025年4月那样。在这种斗争中,军事力量的对比也是重要的一环,而军工与制造业是无法分离的。以海军为例,近年来中国海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造船能力,这是美国完全不可比拟的。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上文所说的稀土,公开资料显示,制造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8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阿利•伯克型驱逐舰需要2600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核潜艇需要4600千克的稀土,而美国70%以上的稀土来自中国进口。这些稀土在短时间内既没有替代品也没有可替换的供应方,那么中国限制向美国出口稀土,不是卡住了美国的脖子吗?
笔者早在拜登政府对中国实施高科技产品禁运时就提议过,中国应对卡脖子性制裁的良策就是拿出家伙来去卡住对手的脖子。卡脖子用的“杀手锏”就像核武器一样,在今天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你要想和不友好的国家维持和平,最廉价的战略资产就是让全球人都知道你拥有毁灭性报复的能力和意愿。哎,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避免被卡脖子的长期国策还应该是提高国内基础和实用科研水平,增强国内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当你的脖子硬到卡不动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人妄为。
实际上,这些东西和近年来流行的在岸(Onshoring)、友岸(Friendshoring)和敌岸(Offshoring to Adversarial Nations)等概念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岸指的是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保持在国内,也就是本土化。友岸是指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建立在与本国价值观相近、政治稳定的盟友之中,以减少地缘政治风险。敌岸则指与本国存在地缘政治冲突或敌对关系的国家,本国通常会避免与之建立贸易或供应链联系。这三种“岸”的概念描述了不同的供应链和贸易策略,反映了不同国家在追求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安全之间的平衡。那么中国是美国的什么“岸”呢?在笔者看来,肯定不是友岸,但也不是完全的敌岸。有些令人担忧的是,中美正在向互为敌岸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中国希望的,但也不是中国能左右的。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祝寿为由派遣乔治•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简称马嘎尔尼)为正使,率领使团到访清朝觐见乾隆皇帝,实则要求中国允许英国派驻公使。当时英国希望打开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中国做生意,因此高度重视此次出访。没想到的是,对于英方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的要求,乾隆皇帝以“不合体制”为由一律不准,只留下了那句名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中国力主自由贸易,而美国主张限制自由贸易了。中国不是前苏联,前苏联当时主要的出口产品是能源和原材料,但中国已经深深的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之中。除非发生战争,不然中美经济脱钩就是痴人说梦。三百年前,中国的闭关锁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愚昧,那么美国现在的做法会给自身和整个世界带来什么呢?在笔者看来,美国的做法无异于伤人一千,自损两千,实在是得不偿失。
最后,对中国来说,发展仍是硬道理,而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因此管理好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阻止“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该短语是美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创造的术语,用来描述当新兴强国的崛起越威胁到现有强国的国际霸主地位时,双方越可能直接爆发战争冲突】的发生就是中国的一堂必修课。对此,国人应该早思、深思、提前做好准备。
■
相关内容OR+ 更多
相关内容
OR
+ 更多
读者评论
MORE +
李伟
■
关于自由贸易的好处,经济学教科书已经讲的很透彻了,笔者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也多次谈到过这个问题。对美国经济总体上来说,自由贸易的好处肯定是远大于其带来的损失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简称特朗普)政府在不断推进美国的关税壁垒,“孜孜不倦”的采取措施阻碍自由贸易,他们这样伤害美国的利益,难道他们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特朗普这么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那些因自由贸易而失业的产业工人的政治压力,但这不是全部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就意味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用现行汇率来计算的话,美国经济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除了直接消费舶来品外,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也有赖于他国的供应,因此一旦供应链出问题,美国经济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稀土。稀土实际上在地球上并不稀有,但由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开采了全球70%左右的稀土原料,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正所谓“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种格局意味着在这个地球上,只要你要用到稀土,你就绕不开中国。从用量上来说,全球每年对稀土的需求并不大,但它几乎不可替代。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发电机、工业机器人到导弹、军用战斗机和军舰,稀土是生产一系列现代工业产品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这种格局给了中国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中国可以通过控制稀土的供给来影响别国的经济。
2010年,日本海岸警卫队扣押在钓鱼岛附近与日本海岸巡逻艇发生碰撞的中国渔船后,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近两个月,这引起了全球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关注。但那只是中国小试牛刀了一把,稀土作为大杀器真正的亮相是在2025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2025年4月,中美两国大幅升级了本已存在的贸易摩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大幅减少了对美稀土出口,这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制造业。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相关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巨大压力下,特朗普政府缓和了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并一再要求中国恢复对美的稀土出口。
特朗普这次真是在稀土问题上吃了一个大亏,因此美国政府已紧急行动起来,着手构建一个避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2025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与稀土开采商“MP Materials”(简称MP材料)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该协议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在未来十年内,美国政府对两种主流稀土(钕和镨)的氧化物设定110美元/公斤的最低收购价,这是当时国际售价的两倍。
第二,美国政府将购买MP材料4亿美元的优先股以及认股权证,这些股权工具若行权后美国政府将持有其1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第三,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MP材料将在美国建造第二座磁体制造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8年投产,届时美国的稀土磁体年产能将达到一万吨。美国政府已同意,在新工厂建成后的十年内购买该工厂生产的所有磁体,以支持国防需求和商业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MP材料运营着目前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稀土矿(Mountain Pass Rare Earth Mine),但此前该公司生产的所有矿石都是被运往中国进行精炼的,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稀土产业的依赖有多深。
实际上,2010年中国限制对日出口稀土之后,美国的稀土产业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复兴,但在中国恢复向全球供应稀土后,国际稀土价格随即大跌。这种局面严重冲击了当时美国唯一的一家稀土元素生产商——钼业公司(Molycorp),并使得这家公司于2015年破产。MP材料就是在钼业公司的残骸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也不是没有生产稀土的能力,但在市场竞争中,它不是中国企业的对手。
不厌其烦的去谈论稀土问题就是想说明一点——当下在有关贸易问题的决策中,地缘政治的考量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事实上,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和平年代,自由贸易会带来双赢的结果;但在对抗的时代,经济帐上的双赢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削弱你的对手才是关键的决策出发点。
这方面冷战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参考。在东西方冷战的年代,美国虽然在全球大部分地方都倡导自由贸易,但整个西方阵营是很少和苏东国家做交易的。1950年1月,由西方国家设立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即大名鼎鼎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就是专门负责对苏东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一个国际组织。
巴统可不是光吃饭不干活,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芝机械违反禁运令事件(Toshiba-Kongsberg Scandal)。事件的经过是东芝机械(东芝占股50.1%的子公司)从1982年12月至1984年间,通过伪造出口许可申请书的形式骗过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九轴联动数控机床伪造成大型两轴联动立式车床,以零件的形式出口给苏联技术机械进口公司并进行组装。这种先进的机床被用于制造苏联核潜艇的螺旋桨,大幅降低了苏联核潜艇的噪音,加大了美国海军对苏联潜艇的侦测难度。
1986年底,有人向巴统举报了相关情况。1987年4月30日,日本警方对东芝机械进行了搜查,1987年5月27日逮捕两名东芝机械的高管。1988年3月22日,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东芝机械被罚款200万日元,被逮捕的东芝机械公司材料事业部铸造部部长林隆三和机床事业部机床第一技术部副主任谷村弘明分别被处以10个月(缓刑3年)和1年(缓刑3年)的有期徒刑。东芝董事长佐波正一和社长渡里杉一郎宣布辞职。
看看当年的九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不是有点像今天ASML的EUV光刻机或英伟达的高端芯片?
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前,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是很少的。但随着中美两国的建交和关系的改善,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美国和全球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出现了大发展的态势。很长时间以来,中美之间虽然多次发生各种纠纷,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之中。这方面看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即可窥见一二,在蒂姆•库克(Tim Cook)就任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之后,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苹果的生产链搬到中国来。这种供应链的迁移极大地提升了苹果公司的利润率,为苹果公司过去长时间保持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管是在竞选的时候,还是在上任之后,特朗普经常提的一点就是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大多数人对此的解读都是特朗普在迎合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喜好,争取他们的选票。笔者一度也是这么看的,但现在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有一定的偏颇性。迎合那些因全球化而失业的工人固然是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的重要原因,但地缘政治恐怕也是一种重要的考量。
这种地缘政治的考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实力的下降。在冷战时期,全球供应链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其盟友的手中,那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较为容易的对其他国家发起经济制裁。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深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已经建立起了一条相对完备的生产链,西方发达国家再想对别国发起经济制裁,其效果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苹果将部分生产链从中国迁移到印度之后,特朗普政府却仍要穷追猛打,对印度下狠手——因为他们希望这些公司将生产链转移回美国,让美国再度拥有那种可以随意制裁他国的霸权。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和天方夜谭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中美两国的各种矛盾不断,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的迹象,就像2025年4月那样。在这种斗争中,军事力量的对比也是重要的一环,而军工与制造业是无法分离的。以海军为例,近年来中国海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造船能力,这是美国完全不可比拟的。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上文所说的稀土,公开资料显示,制造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8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阿利•伯克型驱逐舰需要2600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核潜艇需要4600千克的稀土,而美国70%以上的稀土来自中国进口。这些稀土在短时间内既没有替代品也没有可替换的供应方,那么中国限制向美国出口稀土,不是卡住了美国的脖子吗?
笔者早在拜登政府对中国实施高科技产品禁运时就提议过,中国应对卡脖子性制裁的良策就是拿出家伙来去卡住对手的脖子。卡脖子用的“杀手锏”就像核武器一样,在今天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你要想和不友好的国家维持和平,最廉价的战略资产就是让全球人都知道你拥有毁灭性报复的能力和意愿。哎,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避免被卡脖子的长期国策还应该是提高国内基础和实用科研水平,增强国内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当你的脖子硬到卡不动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人妄为。
实际上,这些东西和近年来流行的在岸(Onshoring)、友岸(Friendshoring)和敌岸(Offshoring to Adversarial Nations)等概念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岸指的是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保持在国内,也就是本土化。友岸是指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建立在与本国价值观相近、政治稳定的盟友之中,以减少地缘政治风险。敌岸则指与本国存在地缘政治冲突或敌对关系的国家,本国通常会避免与之建立贸易或供应链联系。这三种“岸”的概念描述了不同的供应链和贸易策略,反映了不同国家在追求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安全之间的平衡。那么中国是美国的什么“岸”呢?在笔者看来,肯定不是友岸,但也不是完全的敌岸。有些令人担忧的是,中美正在向互为敌岸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中国希望的,但也不是中国能左右的。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祝寿为由派遣乔治•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简称马嘎尔尼)为正使,率领使团到访清朝觐见乾隆皇帝,实则要求中国允许英国派驻公使。当时英国希望打开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中国做生意,因此高度重视此次出访。没想到的是,对于英方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的要求,乾隆皇帝以“不合体制”为由一律不准,只留下了那句名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中国力主自由贸易,而美国主张限制自由贸易了。中国不是前苏联,前苏联当时主要的出口产品是能源和原材料,但中国已经深深的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之中。除非发生战争,不然中美经济脱钩就是痴人说梦。三百年前,中国的闭关锁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愚昧,那么美国现在的做法会给自身和整个世界带来什么呢?在笔者看来,美国的做法无异于伤人一千,自损两千,实在是得不偿失。
最后,对中国来说,发展仍是硬道理,而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因此管理好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阻止“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该短语是美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创造的术语,用来描述当新兴强国的崛起越威胁到现有强国的国际霸主地位时,双方越可能直接爆发战争冲突】的发生就是中国的一堂必修课。对此,国人应该早思、深思、提前做好准备。
■
关于自由贸易的好处,经济学教科书已经讲的很透彻了,笔者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也多次谈到过这个问题。对美国经济总体上来说,自由贸易的好处肯定是远大于其带来的损失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简称特朗普)政府在不断推进美国的关税壁垒,“孜孜不倦”的采取措施阻碍自由贸易,他们这样伤害美国的利益,难道他们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特朗普这么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那些因自由贸易而失业的产业工人的政治压力,但这不是全部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就意味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用现行汇率来计算的话,美国经济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除了直接消费舶来品外,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也有赖于他国的供应,因此一旦供应链出问题,美国经济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稀土。稀土实际上在地球上并不稀有,但由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开采了全球70%左右的稀土原料,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正所谓“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种格局意味着在这个地球上,只要你要用到稀土,你就绕不开中国。从用量上来说,全球每年对稀土的需求并不大,但它几乎不可替代。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发电机、工业机器人到导弹、军用战斗机和军舰,稀土是生产一系列现代工业产品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这种格局给了中国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中国可以通过控制稀土的供给来影响别国的经济。
2010年,日本海岸警卫队扣押在钓鱼岛附近与日本海岸巡逻艇发生碰撞的中国渔船后,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近两个月,这引起了全球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关注。但那只是中国小试牛刀了一把,稀土作为大杀器真正的亮相是在2025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2025年4月,中美两国大幅升级了本已存在的贸易摩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大幅减少了对美稀土出口,这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制造业。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相关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巨大压力下,特朗普政府缓和了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并一再要求中国恢复对美的稀土出口。
特朗普这次真是在稀土问题上吃了一个大亏,因此美国政府已紧急行动起来,着手构建一个避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2025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与稀土开采商“MP Materials”(简称MP材料)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该协议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在未来十年内,美国政府对两种主流稀土(钕和镨)的氧化物设定110美元/公斤的最低收购价,这是当时国际售价的两倍。
第二,美国政府将购买MP材料4亿美元的优先股以及认股权证,这些股权工具若行权后美国政府将持有其1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第三,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MP材料将在美国建造第二座磁体制造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8年投产,届时美国的稀土磁体年产能将达到一万吨。美国政府已同意,在新工厂建成后的十年内购买该工厂生产的所有磁体,以支持国防需求和商业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MP材料运营着目前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稀土矿(Mountain Pass Rare Earth Mine),但此前该公司生产的所有矿石都是被运往中国进行精炼的,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稀土产业的依赖有多深。
实际上,2010年中国限制对日出口稀土之后,美国的稀土产业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复兴,但在中国恢复向全球供应稀土后,国际稀土价格随即大跌。这种局面严重冲击了当时美国唯一的一家稀土元素生产商——钼业公司(Molycorp),并使得这家公司于2015年破产。MP材料就是在钼业公司的残骸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也不是没有生产稀土的能力,但在市场竞争中,它不是中国企业的对手。
不厌其烦的去谈论稀土问题就是想说明一点——当下在有关贸易问题的决策中,地缘政治的考量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事实上,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和平年代,自由贸易会带来双赢的结果;但在对抗的时代,经济帐上的双赢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削弱你的对手才是关键的决策出发点。
这方面冷战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参考。在东西方冷战的年代,美国虽然在全球大部分地方都倡导自由贸易,但整个西方阵营是很少和苏东国家做交易的。1950年1月,由西方国家设立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即大名鼎鼎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就是专门负责对苏东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一个国际组织。
巴统可不是光吃饭不干活,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芝机械违反禁运令事件(Toshiba-Kongsberg Scandal)。事件的经过是东芝机械(东芝占股50.1%的子公司)从1982年12月至1984年间,通过伪造出口许可申请书的形式骗过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九轴联动数控机床伪造成大型两轴联动立式车床,以零件的形式出口给苏联技术机械进口公司并进行组装。这种先进的机床被用于制造苏联核潜艇的螺旋桨,大幅降低了苏联核潜艇的噪音,加大了美国海军对苏联潜艇的侦测难度。
1986年底,有人向巴统举报了相关情况。1987年4月30日,日本警方对东芝机械进行了搜查,1987年5月27日逮捕两名东芝机械的高管。1988年3月22日,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东芝机械被罚款200万日元,被逮捕的东芝机械公司材料事业部铸造部部长林隆三和机床事业部机床第一技术部副主任谷村弘明分别被处以10个月(缓刑3年)和1年(缓刑3年)的有期徒刑。东芝董事长佐波正一和社长渡里杉一郎宣布辞职。
看看当年的九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不是有点像今天ASML的EUV光刻机或英伟达的高端芯片?
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前,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是很少的。但随着中美两国的建交和关系的改善,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美国和全球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出现了大发展的态势。很长时间以来,中美之间虽然多次发生各种纠纷,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之中。这方面看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即可窥见一二,在蒂姆•库克(Tim Cook)就任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之后,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苹果的生产链搬到中国来。这种供应链的迁移极大地提升了苹果公司的利润率,为苹果公司过去长时间保持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管是在竞选的时候,还是在上任之后,特朗普经常提的一点就是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大多数人对此的解读都是特朗普在迎合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喜好,争取他们的选票。笔者一度也是这么看的,但现在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有一定的偏颇性。迎合那些因全球化而失业的工人固然是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的重要原因,但地缘政治恐怕也是一种重要的考量。
这种地缘政治的考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实力的下降。在冷战时期,全球供应链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其盟友的手中,那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较为容易的对其他国家发起经济制裁。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深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已经建立起了一条相对完备的生产链,西方发达国家再想对别国发起经济制裁,其效果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苹果将部分生产链从中国迁移到印度之后,特朗普政府却仍要穷追猛打,对印度下狠手——因为他们希望这些公司将生产链转移回美国,让美国再度拥有那种可以随意制裁他国的霸权。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和天方夜谭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中美两国的各种矛盾不断,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的迹象,就像2025年4月那样。在这种斗争中,军事力量的对比也是重要的一环,而军工与制造业是无法分离的。以海军为例,近年来中国海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造船能力,这是美国完全不可比拟的。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上文所说的稀土,公开资料显示,制造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8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阿利•伯克型驱逐舰需要2600千克的稀土,制造一艘核潜艇需要4600千克的稀土,而美国70%以上的稀土来自中国进口。这些稀土在短时间内既没有替代品也没有可替换的供应方,那么中国限制向美国出口稀土,不是卡住了美国的脖子吗?
笔者早在拜登政府对中国实施高科技产品禁运时就提议过,中国应对卡脖子性制裁的良策就是拿出家伙来去卡住对手的脖子。卡脖子用的“杀手锏”就像核武器一样,在今天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你要想和不友好的国家维持和平,最廉价的战略资产就是让全球人都知道你拥有毁灭性报复的能力和意愿。哎,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避免被卡脖子的长期国策还应该是提高国内基础和实用科研水平,增强国内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当你的脖子硬到卡不动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人妄为。
实际上,这些东西和近年来流行的在岸(Onshoring)、友岸(Friendshoring)和敌岸(Offshoring to Adversarial Nations)等概念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岸指的是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保持在国内,也就是本土化。友岸是指将供应链和贸易关系建立在与本国价值观相近、政治稳定的盟友之中,以减少地缘政治风险。敌岸则指与本国存在地缘政治冲突或敌对关系的国家,本国通常会避免与之建立贸易或供应链联系。这三种“岸”的概念描述了不同的供应链和贸易策略,反映了不同国家在追求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安全之间的平衡。那么中国是美国的什么“岸”呢?在笔者看来,肯定不是友岸,但也不是完全的敌岸。有些令人担忧的是,中美正在向互为敌岸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中国希望的,但也不是中国能左右的。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祝寿为由派遣乔治•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简称马嘎尔尼)为正使,率领使团到访清朝觐见乾隆皇帝,实则要求中国允许英国派驻公使。当时英国希望打开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中国做生意,因此高度重视此次出访。没想到的是,对于英方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的要求,乾隆皇帝以“不合体制”为由一律不准,只留下了那句名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中国力主自由贸易,而美国主张限制自由贸易了。中国不是前苏联,前苏联当时主要的出口产品是能源和原材料,但中国已经深深的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之中。除非发生战争,不然中美经济脱钩就是痴人说梦。三百年前,中国的闭关锁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愚昧,那么美国现在的做法会给自身和整个世界带来什么呢?在笔者看来,美国的做法无异于伤人一千,自损两千,实在是得不偿失。
最后,对中国来说,发展仍是硬道理,而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因此管理好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阻止“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该短语是美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创造的术语,用来描述当新兴强国的崛起越威胁到现有强国的国际霸主地位时,双方越可能直接爆发战争冲突】的发生就是中国的一堂必修课。对此,国人应该早思、深思、提前做好准备。
■
相关内容OR+ 更多
相关内容
OR
+ 更多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