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8-14 05:55
商业与经济 科技

专访王兴兴:越是理性的人,越是克制,未来的AI也是一样

已经站在全球聚光灯下的宇树科技在担心什么?
宇树科技王兴兴
杨安琪



编者按:昨日,Fortune发布了“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当下人类正处于“数字原生”与“智能原生”的夹层时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让完成了基本的数字化进程,即所有物理世界均可以孪生为数字世界。人工智能则是在使用过去30年间积累的数据,对整个人类系统进行新的、智能化改造。

越是在跨越时代的夹层之中,越是孕育着更宏大的力量。

具体到宇树科技而言,王兴兴正在打开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人形机器人正在努力参与到人类正常的劳动中。这时,他的思考更显得弥足珍贵。

5月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日均气温徘徊在26摄氏度左右,白天高温可以达到32摄氏度。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温热潮湿的风总是扑面而来。



穿过严格的安保程序,我在吉隆坡文化东方酒店等待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创业明星。

由于Fortune在这里举办“东盟-海合会-中国经济论坛”,一些中国最重要的企业家被邀请至此。

在这份长长的企业家名单中,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名字并不靠前,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代表未来。

王兴兴穿着白衬衫,背着双肩背包姗姗来迟。今年2月,他参加了由中国最高决策层举办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不到40岁的王兴兴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等一起发言。

早期,宇树科技只是一家杭州本地默默无闻的创业公司。

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这家公司“机器牛”舞蹈的亮相,让它被大众知晓。现在宇树科技已经从最初聚焦四足机器人,逐步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佼佼者。

在今年6月底《时代》周刊发布的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中,宇树科技被定义为“颠覆者”角色,与DeepSeek、Scale AI等公司一同入选。

王兴兴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机器人技术方案,他在研究生期间开发的XDog比波士顿动力公司的电驱动方案早公开一年。

面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的难题,王兴兴亦有着清晰认知与规划。

他表示,当下人形机器人直接进入家庭或工厂作业短期在一年至两年内不现实,通过参加格斗大赛、表演等形式,既能够向公众展示机器人技术进展,又可以借助AI技术让机器人实现全身动作,为最终走进家庭、工厂奠定技术基础。

最新的消息是,宇树科技完成股改,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被外界认为是该公司为上市前做最后的准备。最近有消息称,该公司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巴巴、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此轮融资,估值达到100多亿元。

需要注意的大背景是,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与诸多挑战并存的局面。从规模上看,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4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6.44万亿元。

悲观者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巨大的泡沫,这波由AI突飞猛进引发的具身智能投资热潮背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过高的公司估值和目前难以看到的商业闭环都加剧了这种担忧。

乐观者却表示,从需求上来看,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在未来的10年内都存在巨大缺口。美国制造业需要大量部署机器人,而中国面临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必然也让机器人成为解决方案。

诸多问题都涌向风口浪尖的公司宇树科技和创始人王兴兴。

当2022年Fortune第一次见到王兴兴时,他还在一个不大的工作间里向我们展示宇树的四足产品和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如今,他依旧保持着和当时一样的谦虚与灿烂笑容,我的同事用英文向他提问时,他甚至会略带尴尬地表示自己英文不好,需要翻译。

不同的是,宇树科技需要面对这一切陡然而至的增长与挑战。已经站在全球聚光灯下的王兴兴在担心什么?



记者:会不会担心机器人泡沫的出现?

王兴兴:今年全中国的新兴机器人相关行业增长速度非常快,我个人乐观估计今年智能机器行业的总体业绩可以比去年接近翻一番,平均业绩可能比这个还好。

每个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泡沫很难评价。每次有新产品出现之前,大家肯定先有需求情绪,然后再采购、推动产业发展,这肯定存在时间差。

因此,在这个区间上你可以认为有泡沫或者只是有需求和希望,这肯定有高低起伏和回落。

当下需求比较旺盛,实际上可能没有达到那个阶段(编者按,真正的需求阶段)。

但再过20年,你会突然发现,现在并没有什么泡沫,从未来的时间看“现在”可能没有泡沫。

大概是2000年时候,也就是在20几年前,大家觉得互联网泡沫巨大,现在回去看,根本就不是什么泡沫。

记者:你如何理解机器人的效率问题?

王兴兴:全球人形机器人硬件还存在问题,即没有足够好、也没有足够大规模应用或者大量价格较低、可靠性非常高的产品,目前尚未达到这个阶段。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够用的。

类似早些年的车,路上可以开,就够了。类似于现在的智能驾驶,目前虽然不足够好,但也可以用。

现在具身智能AI算法训练、数据都不足够突破临界点,想要到达工厂里和家里都在使用的临界点尚未达到。

当下,科技圈已经看到了趋势,有些公司在做这个方向,只是没有突破临界点,导致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用,或者效率很低。

记者:你如何考虑AI的伦理问题?


王兴兴:我以前参加一些活动,提过多次,目前的智能体在很多情况下像缸中的大脑,没有肉体的感觉、疼痛、欲望和饥饿这些来自身体的感觉。

我一直把目前人类做出来的机器人,很多情况下把它当作纯逻辑体,我更喜欢把它比喻成“你让它干嘛它就干嘛”。它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大家都希望这样——真正“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应该没有自己的想法,更没有自己生存或者征服世界的想法。

纯AI按照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来说不会有(自己生存或者征服世界)这种情况发生,但可能还是会发生极端情况。

比如,有些人可能存在恶意行为,故意对AI进行恶意操作,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大。

我一直认为“越智能的机器人”与人相似,越智能或者越理性的机器人对欲望的克制能力越强,它们想摆脱物理世界的束缚。

越是理性逻辑的人,越是克制,未来的AI也是一样。

记者:未来人类与机器人、AI将呈现一种怎样的关系?

王兴兴:我认为人类与智能体并非同一个生态位。

在整个宇宙中,人的需求与智能体的需求并不直接冲突,智能体的根本需求最多是对能源的需求。

然而人类的生存需求(食物、水、空气)与智能体并不直接冲突。类似于人类与海洋动物的关系,没有本质上的直接竞争关系。

如果畅想一下未来,所有人类的整个主体通过AI构成了一个新的“新人体”,类似于每个人成为这个新的“新人体”的内部细胞。“新人体”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细胞。

大概的意思是,人类社会构造了一个全新的智能体,而每个人是其中一部分。当然,这只是很长久之外的一个畅想。

记者:你认为中国的机器人在全球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王兴兴:我认为当前的AI和机器人领域,中国和全世界整体水平相对同步,不会存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做得特别好,别的国家做得特别不好,或者别的国家做得特别好,中国做得不太好的情况。

在某种意义上,终局可能依靠AI来决定。“一块废铁”和“能够工作的机器人”完全不同。机器人最重要的还是AI,而不是机器人的本体。虽然我们公司最主要的是做机器人本体,但AI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记者: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你还有哪些计划?


王兴兴:我们公司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机器人服务。过去只要客户喜欢,海外和国内的客户,都可以采购我们的机器人。

在2018年时,我们已经有海外客户采购我们的机器人。未来我们将一直致力于为全人类和全世界提供更好、更友善的机器人产品,满足国内和海外客户的需求。

记者:为什么宇树要做机器人格斗大赛?这个大赛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王兴兴:首先,我们一直希望用人形机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工业、家庭服务、To B业务或者个人使用。我们希望每次在技术阶段进步时,可以增大可能性,提供更大的商业市场和商业价值,或者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并进行各种尝试。

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开发类似机器人格斗的算法,但是并不顺利,原因是它的复杂度比跳舞难。去年有些机器人走路已经算比较好了,但是跳舞比走路复杂,动作复杂度高很多,格斗比跳舞更难。我们在今年年初就完成了格斗AI算法开发。格斗动作有个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很多,可以认为一组跳舞动作就是一个格斗动作,格斗动作有很多小动作组在一起,小动作之间需要任意丝滑组合。

格斗的每个动作都是通过数据采集和AI训练完成的。因此动作复杂度非常高。格斗赛有单次组合、侧踢等各种动作。另外,格斗时,机器人的动作还需要满足任意组合,不可能固定动作序列。在机器人做任意动作组合时需要互相切换流畅,不能出现问题。在打斗时还需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跳舞时没有外部干扰,但格斗会有。格斗会有“侧踢”等等外部干扰,因此难度系数比跳舞会提高很多。

我们正在构想,如果今年下半年进展快,明年就会有更好的新机器人AI技术出现,届时机器人可能会达到一定的工作级别。因此,我们有信心在这个领域做得越来越好,商业化前景会更好很多,趣味性也会增强。

我认为,商业化对整个公司很重要,如果技术在前沿领域每年都有进步,就像我们过去制作机器狗一样,商业化增长最大的原因就是技术和产品的进步带来的。

否则,如果技术将停滞不前,商业化就将陷入死循环,大概率会非常快速衰落。所有技术产品,即使现在的手机,如果没有新技术出现,也会逐渐变成平庸、增长乏力的产品。甚至出现行业衰退的现象,尤其是智能机器行业更是如此。每年都需要新技术和相应产品出现。

记者:对于现在的具身智能,你会担心什么?

王兴兴:我们公司一直反对对机器人危险性改造。

目前情况是这样的,有些改造已经出现。前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个人在操作机器人时,踩掉了小朋友的鞋子,这个视频在全网很火。他甚至没有伤害小朋友,没有踩到小朋友的脚、或把小朋友撞了或者倒了,只是踩到一个鞋子,这都引起了很大的广泛讨论。因此,我一直担心未来机器人被人危险性改造后在人与道德、安全性上产生的问题。

如果一辆汽车被人危险改造,大家不会责怪汽车公司。机器人被人改造的概率很大,因为它非常新颖有趣,如果出现问题,大家可能就会直接责怪机器人公司。因此,这是我一直非常担心的问题。


相关内容
OR

读者评论
MORE +

宇树科技王兴兴
2025-08-14 05:55
商业与经济 科技

专访王兴兴:越是理性的人,越是克制,未来的AI也是一样

已经站在全球聚光灯下的宇树科技在担心什么?
杨安琪



编者按:昨日,Fortune发布了“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当下人类正处于“数字原生”与“智能原生”的夹层时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让完成了基本的数字化进程,即所有物理世界均可以孪生为数字世界。人工智能则是在使用过去30年间积累的数据,对整个人类系统进行新的、智能化改造。

越是在跨越时代的夹层之中,越是孕育着更宏大的力量。

具体到宇树科技而言,王兴兴正在打开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人形机器人正在努力参与到人类正常的劳动中。这时,他的思考更显得弥足珍贵。

5月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日均气温徘徊在26摄氏度左右,白天高温可以达到32摄氏度。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温热潮湿的风总是扑面而来。



穿过严格的安保程序,我在吉隆坡文化东方酒店等待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创业明星。

由于Fortune在这里举办“东盟-海合会-中国经济论坛”,一些中国最重要的企业家被邀请至此。

在这份长长的企业家名单中,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名字并不靠前,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代表未来。

王兴兴穿着白衬衫,背着双肩背包姗姗来迟。今年2月,他参加了由中国最高决策层举办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不到40岁的王兴兴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等一起发言。

早期,宇树科技只是一家杭州本地默默无闻的创业公司。

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这家公司“机器牛”舞蹈的亮相,让它被大众知晓。现在宇树科技已经从最初聚焦四足机器人,逐步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佼佼者。

在今年6月底《时代》周刊发布的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中,宇树科技被定义为“颠覆者”角色,与DeepSeek、Scale AI等公司一同入选。

王兴兴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机器人技术方案,他在研究生期间开发的XDog比波士顿动力公司的电驱动方案早公开一年。

面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的难题,王兴兴亦有着清晰认知与规划。

他表示,当下人形机器人直接进入家庭或工厂作业短期在一年至两年内不现实,通过参加格斗大赛、表演等形式,既能够向公众展示机器人技术进展,又可以借助AI技术让机器人实现全身动作,为最终走进家庭、工厂奠定技术基础。

最新的消息是,宇树科技完成股改,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被外界认为是该公司为上市前做最后的准备。最近有消息称,该公司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巴巴、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此轮融资,估值达到100多亿元。

需要注意的大背景是,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与诸多挑战并存的局面。从规模上看,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4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6.44万亿元。

悲观者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巨大的泡沫,这波由AI突飞猛进引发的具身智能投资热潮背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过高的公司估值和目前难以看到的商业闭环都加剧了这种担忧。

乐观者却表示,从需求上来看,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在未来的10年内都存在巨大缺口。美国制造业需要大量部署机器人,而中国面临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必然也让机器人成为解决方案。

诸多问题都涌向风口浪尖的公司宇树科技和创始人王兴兴。

当2022年Fortune第一次见到王兴兴时,他还在一个不大的工作间里向我们展示宇树的四足产品和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如今,他依旧保持着和当时一样的谦虚与灿烂笑容,我的同事用英文向他提问时,他甚至会略带尴尬地表示自己英文不好,需要翻译。

不同的是,宇树科技需要面对这一切陡然而至的增长与挑战。已经站在全球聚光灯下的王兴兴在担心什么?



记者:会不会担心机器人泡沫的出现?

王兴兴:今年全中国的新兴机器人相关行业增长速度非常快,我个人乐观估计今年智能机器行业的总体业绩可以比去年接近翻一番,平均业绩可能比这个还好。

每个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泡沫很难评价。每次有新产品出现之前,大家肯定先有需求情绪,然后再采购、推动产业发展,这肯定存在时间差。

因此,在这个区间上你可以认为有泡沫或者只是有需求和希望,这肯定有高低起伏和回落。

当下需求比较旺盛,实际上可能没有达到那个阶段(编者按,真正的需求阶段)。

但再过20年,你会突然发现,现在并没有什么泡沫,从未来的时间看“现在”可能没有泡沫。

大概是2000年时候,也就是在20几年前,大家觉得互联网泡沫巨大,现在回去看,根本就不是什么泡沫。

记者:你如何理解机器人的效率问题?

王兴兴:全球人形机器人硬件还存在问题,即没有足够好、也没有足够大规模应用或者大量价格较低、可靠性非常高的产品,目前尚未达到这个阶段。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够用的。

类似早些年的车,路上可以开,就够了。类似于现在的智能驾驶,目前虽然不足够好,但也可以用。

现在具身智能AI算法训练、数据都不足够突破临界点,想要到达工厂里和家里都在使用的临界点尚未达到。

当下,科技圈已经看到了趋势,有些公司在做这个方向,只是没有突破临界点,导致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用,或者效率很低。

记者:你如何考虑AI的伦理问题?


王兴兴:我以前参加一些活动,提过多次,目前的智能体在很多情况下像缸中的大脑,没有肉体的感觉、疼痛、欲望和饥饿这些来自身体的感觉。

我一直把目前人类做出来的机器人,很多情况下把它当作纯逻辑体,我更喜欢把它比喻成“你让它干嘛它就干嘛”。它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大家都希望这样——真正“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应该没有自己的想法,更没有自己生存或者征服世界的想法。

纯AI按照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来说不会有(自己生存或者征服世界)这种情况发生,但可能还是会发生极端情况。

比如,有些人可能存在恶意行为,故意对AI进行恶意操作,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大。

我一直认为“越智能的机器人”与人相似,越智能或者越理性的机器人对欲望的克制能力越强,它们想摆脱物理世界的束缚。

越是理性逻辑的人,越是克制,未来的AI也是一样。

记者:未来人类与机器人、AI将呈现一种怎样的关系?

王兴兴:我认为人类与智能体并非同一个生态位。

在整个宇宙中,人的需求与智能体的需求并不直接冲突,智能体的根本需求最多是对能源的需求。

然而人类的生存需求(食物、水、空气)与智能体并不直接冲突。类似于人类与海洋动物的关系,没有本质上的直接竞争关系。

如果畅想一下未来,所有人类的整个主体通过AI构成了一个新的“新人体”,类似于每个人成为这个新的“新人体”的内部细胞。“新人体”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细胞。

大概的意思是,人类社会构造了一个全新的智能体,而每个人是其中一部分。当然,这只是很长久之外的一个畅想。

记者:你认为中国的机器人在全球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王兴兴:我认为当前的AI和机器人领域,中国和全世界整体水平相对同步,不会存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做得特别好,别的国家做得特别不好,或者别的国家做得特别好,中国做得不太好的情况。

在某种意义上,终局可能依靠AI来决定。“一块废铁”和“能够工作的机器人”完全不同。机器人最重要的还是AI,而不是机器人的本体。虽然我们公司最主要的是做机器人本体,但AI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记者: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你还有哪些计划?


王兴兴:我们公司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机器人服务。过去只要客户喜欢,海外和国内的客户,都可以采购我们的机器人。

在2018年时,我们已经有海外客户采购我们的机器人。未来我们将一直致力于为全人类和全世界提供更好、更友善的机器人产品,满足国内和海外客户的需求。

记者:为什么宇树要做机器人格斗大赛?这个大赛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王兴兴:首先,我们一直希望用人形机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工业、家庭服务、To B业务或者个人使用。我们希望每次在技术阶段进步时,可以增大可能性,提供更大的商业市场和商业价值,或者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并进行各种尝试。

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开发类似机器人格斗的算法,但是并不顺利,原因是它的复杂度比跳舞难。去年有些机器人走路已经算比较好了,但是跳舞比走路复杂,动作复杂度高很多,格斗比跳舞更难。我们在今年年初就完成了格斗AI算法开发。格斗动作有个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很多,可以认为一组跳舞动作就是一个格斗动作,格斗动作有很多小动作组在一起,小动作之间需要任意丝滑组合。

格斗的每个动作都是通过数据采集和AI训练完成的。因此动作复杂度非常高。格斗赛有单次组合、侧踢等各种动作。另外,格斗时,机器人的动作还需要满足任意组合,不可能固定动作序列。在机器人做任意动作组合时需要互相切换流畅,不能出现问题。在打斗时还需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跳舞时没有外部干扰,但格斗会有。格斗会有“侧踢”等等外部干扰,因此难度系数比跳舞会提高很多。

我们正在构想,如果今年下半年进展快,明年就会有更好的新机器人AI技术出现,届时机器人可能会达到一定的工作级别。因此,我们有信心在这个领域做得越来越好,商业化前景会更好很多,趣味性也会增强。

我认为,商业化对整个公司很重要,如果技术在前沿领域每年都有进步,就像我们过去制作机器狗一样,商业化增长最大的原因就是技术和产品的进步带来的。

否则,如果技术将停滞不前,商业化就将陷入死循环,大概率会非常快速衰落。所有技术产品,即使现在的手机,如果没有新技术出现,也会逐渐变成平庸、增长乏力的产品。甚至出现行业衰退的现象,尤其是智能机器行业更是如此。每年都需要新技术和相应产品出现。

记者:对于现在的具身智能,你会担心什么?

王兴兴:我们公司一直反对对机器人危险性改造。

目前情况是这样的,有些改造已经出现。前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个人在操作机器人时,踩掉了小朋友的鞋子,这个视频在全网很火。他甚至没有伤害小朋友,没有踩到小朋友的脚、或把小朋友撞了或者倒了,只是踩到一个鞋子,这都引起了很大的广泛讨论。因此,我一直担心未来机器人被人危险性改造后在人与道德、安全性上产生的问题。

如果一辆汽车被人危险改造,大家不会责怪汽车公司。机器人被人改造的概率很大,因为它非常新颖有趣,如果出现问题,大家可能就会直接责怪机器人公司。因此,这是我一直非常担心的问题。


相关内容
OR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OR
+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在手机或平板上生成「OR新媒体」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