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12-10 09:19
商业与经济

官方定调之后,2025经济政策如何走

徐瑾:政治局会议定调宽松,自然会带给资本市场更多想象。实体经济形成正反馈,需要内外环境配合。中国经济在十字路口,以往框架是否还适用?
天安门人群国旗官方定调之后,2025经济政策如何走
徐瑾


站在时代眼光里,若干年后,2024年或许将被定义为转折之年。中秋节后中国迎来了政策转向,美国随后掀起选举风暴,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政策将如何演进?

临近岁末,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定调。这一次会议透露什么清晰?从通稿来看,字里行间,内容出现较大变化,即使相同的措辞,在当下的指向其实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政治经济一盘棋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当然是定调,本次会议整体基调变得更加积极鲜明。

首先,整体基调定性为稳经济。很多人强调“稳中求进”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不新鲜,已经谈过了十多年。但是这个时间点提出来,明显有强调的意思,也可以看出,确实稳经济成为政策共识。

其次,政策取向旗帜鲜明走向宽松,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如此。

从财政政策而言,从“积极”调整为“更加积极”。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2020年,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将更加活跃,对于预算赤字的期待可能提高,很可能到4.5%。从货币政策而言,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化,上一次提出这样的调整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还出现了一个新词,即“超常规周期调节”。这是首次出现“超常规”,显示出政策制定者对此的高度重视。

对于中国万千中产而言,最直接的消息是关于资本市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句话是通稿“稳住楼市和股市”,这个说法与过去提法有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是市场最为关注的要点。

官方消息是在股市收盘后发布的,发布后,海外股市已经有反应,新加坡A50指数立即暴涨,美股中中概股大涨,多只中国资产ETF有飙升。可见这一定性,对股市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对于楼市,不少观点也认为这一表达积极。不过,我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已经过剩。虽然这一消息对楼市产生了一定的止跌效果,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但其他地区的情况仍难以预料。换言之,即使股市存在交易性机会,楼市仍待观察。

总结而言,这一次会议自然会带给资本市场更多想象,但是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可能需要更多落地政策以及时间。可以确定的是,明年政策肯定比今年宽松,但是经济的正反馈,需要内外环境配合。

比起水面之上信息,更为值得关注是水面之下波动。今年三季度后尤其进入12月之后,一个明显感受是,各类观点开始出现,比起过去单调的声音有了一些不同。无论市场层面还是官方层面,都有了一些更多元的表态,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声音来前任央行行长易纲。他在12月4日于东京的一次论坛上表示,无论是面对“小院高墙”还是高关税,自由贸易仍是最佳选择。他指出,从政治学角度来看,自由贸易可能难以应对国内民意,但从经济学和现实角度来看,自由贸易仍是最优解。

这也不是易纲唯一的重要表态。今年,中国经济面临一个重要变化,即对通缩的认定。9月份,易纲率先在上海指出,目前经济面临一些通缩情况,这几乎是官方对通缩最直接的一次承认。这一表态对后续一系列政策的转变产生了一定影响。

值得思考的是,中国经济在十字路口,那么以往的框架是否还适用?比如当前增速回落的原因,有认为认为经济出现了总量失衡,那么方案就是是逆周期调整力度加大,也有人认为结构性失衡,典型如房地产问题,还有观点认为源自资产负债表的收缩,那么就是辜朝明的观点。经济学家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新逻辑与政策新思路》一篇演讲中,分析这三派观点后指出,这三种观点都存在一定问题。

他强调最重要一点应该是中期市场有序的出清和体制机制的重构。这种声音值得重视,因为即使一时财政投资加大,或者战略新兴行业加大,甚至资本市场回暖,如果实体经济路径没有本质变化,那么我们并没有解决问题,很可能只是在延缓甚至放大问题。

当下正值多事之秋,正是应该正面问题集思广益之际。也正因此,当我们能够讨论经济面临的那些问题时,这些问题也许就不再那么无解了。市场对经济有一些分析和判断,如果这些声音能够浮出水面,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所以不必过于悲观地解读2025年经济。

耐人寻味的是,现在人民币汇率走低,甚至接近2007年岁末地点。明年贸易战之后估计面临更大压力,现在政策取向可以看出来,放松是方向,也可以视为一种预防性措施。

在经济下行周期,保持乐观是必要的,但是控制风险同样重要,也许更为重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天安门人群国旗官方定调之后,2025经济政策如何走
2024-12-10 09:19
商业与经济

官方定调之后,2025经济政策如何走

徐瑾:政治局会议定调宽松,自然会带给资本市场更多想象。实体经济形成正反馈,需要内外环境配合。中国经济在十字路口,以往框架是否还适用?
徐瑾


站在时代眼光里,若干年后,2024年或许将被定义为转折之年。中秋节后中国迎来了政策转向,美国随后掀起选举风暴,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政策将如何演进?

临近岁末,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定调。这一次会议透露什么清晰?从通稿来看,字里行间,内容出现较大变化,即使相同的措辞,在当下的指向其实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政治经济一盘棋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当然是定调,本次会议整体基调变得更加积极鲜明。

首先,整体基调定性为稳经济。很多人强调“稳中求进”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不新鲜,已经谈过了十多年。但是这个时间点提出来,明显有强调的意思,也可以看出,确实稳经济成为政策共识。

其次,政策取向旗帜鲜明走向宽松,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如此。

从财政政策而言,从“积极”调整为“更加积极”。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2020年,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将更加活跃,对于预算赤字的期待可能提高,很可能到4.5%。从货币政策而言,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化,上一次提出这样的调整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还出现了一个新词,即“超常规周期调节”。这是首次出现“超常规”,显示出政策制定者对此的高度重视。

对于中国万千中产而言,最直接的消息是关于资本市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句话是通稿“稳住楼市和股市”,这个说法与过去提法有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是市场最为关注的要点。

官方消息是在股市收盘后发布的,发布后,海外股市已经有反应,新加坡A50指数立即暴涨,美股中中概股大涨,多只中国资产ETF有飙升。可见这一定性,对股市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对于楼市,不少观点也认为这一表达积极。不过,我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已经过剩。虽然这一消息对楼市产生了一定的止跌效果,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但其他地区的情况仍难以预料。换言之,即使股市存在交易性机会,楼市仍待观察。

总结而言,这一次会议自然会带给资本市场更多想象,但是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可能需要更多落地政策以及时间。可以确定的是,明年政策肯定比今年宽松,但是经济的正反馈,需要内外环境配合。

比起水面之上信息,更为值得关注是水面之下波动。今年三季度后尤其进入12月之后,一个明显感受是,各类观点开始出现,比起过去单调的声音有了一些不同。无论市场层面还是官方层面,都有了一些更多元的表态,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声音来前任央行行长易纲。他在12月4日于东京的一次论坛上表示,无论是面对“小院高墙”还是高关税,自由贸易仍是最佳选择。他指出,从政治学角度来看,自由贸易可能难以应对国内民意,但从经济学和现实角度来看,自由贸易仍是最优解。

这也不是易纲唯一的重要表态。今年,中国经济面临一个重要变化,即对通缩的认定。9月份,易纲率先在上海指出,目前经济面临一些通缩情况,这几乎是官方对通缩最直接的一次承认。这一表态对后续一系列政策的转变产生了一定影响。

值得思考的是,中国经济在十字路口,那么以往的框架是否还适用?比如当前增速回落的原因,有认为认为经济出现了总量失衡,那么方案就是是逆周期调整力度加大,也有人认为结构性失衡,典型如房地产问题,还有观点认为源自资产负债表的收缩,那么就是辜朝明的观点。经济学家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新逻辑与政策新思路》一篇演讲中,分析这三派观点后指出,这三种观点都存在一定问题。

他强调最重要一点应该是中期市场有序的出清和体制机制的重构。这种声音值得重视,因为即使一时财政投资加大,或者战略新兴行业加大,甚至资本市场回暖,如果实体经济路径没有本质变化,那么我们并没有解决问题,很可能只是在延缓甚至放大问题。

当下正值多事之秋,正是应该正面问题集思广益之际。也正因此,当我们能够讨论经济面临的那些问题时,这些问题也许就不再那么无解了。市场对经济有一些分析和判断,如果这些声音能够浮出水面,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所以不必过于悲观地解读2025年经济。

耐人寻味的是,现在人民币汇率走低,甚至接近2007年岁末地点。明年贸易战之后估计面临更大压力,现在政策取向可以看出来,放松是方向,也可以视为一种预防性措施。

在经济下行周期,保持乐观是必要的,但是控制风险同样重要,也许更为重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