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4-10-17 17:09
商业与经济

麦肯锡在中国减员数百人,减少有政府背景的客户

这家咨询公司正在减少有政府背景的客户,并致力于将其中国业务与全球其他业务隔离开来。这一举措显示出麦肯锡正在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中国经济放缓。
麦肯锡在中国减员数百人,减少有政府背景的客户
Yoko Kubota  发自北京,Raffaele Huang  发自新加坡


麦肯锡(McKinsey)正大幅调整其中国业务,此前削减了有政府背景的客户,并在中国业务部门减员近500人,约占地区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降低在中国经商带来的安全风险,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咨询公司一直设法将中国业务与其他全球业务划清界限。这种做法在跨国公司中越来越流行。

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中国经济放缓,在华经营了几十年的西方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麦肯锡及其服务的企业也不例外。麦肯锡因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业务而在华盛顿受到审查,一些中国客户已转投麦肯锡在中国本地的竞争对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两年,麦肯锡在大中华区(包括香港和台湾)的员工人数减少了数百人。麦肯锡2023年6月在其大中华区网站上提到,公司在该地区拥有近1,500名员工。

麦肯锡中国业务负责人倪以理(Joe Ngai)表示,该公司在华员工自然减员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历史平均水平,但已放缓了招聘速度。他表示,麦肯锡在大中华区的员工人数仍超过1,000人。

麦肯锡已经停止与中国地方政府客户合作,并减少了有政府背景的项目,这些项目过去占该公司项目总数的很大一部分。倪以理说,麦肯锡的最新战略是帮助跨国公司应对中国的变化,为希望向海外扩张的中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与正在经历高管更替的中国公司合作。

倪以理在接受采访时说,麦肯锡的客户都面临着挑战,该公司必须帮助客户应对这些挑战。他表示,在一个困难和低增长的市场中,麦肯锡的许多核心技能和能力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麦肯锡重塑中国业务之际,其竞争对手咨询公司仍在承接政府机构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大量业务。

业务萎缩

麦肯锡于1993年首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壮大,客户包括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2009年至2018年担任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的鲍达民(Dominic Barton)早年曾在上海工作,他的继任者施南德(Kevin Sneader)早年曾在香港工作。

麦肯锡曾以赢得来自中国最大型国有企业的业务而闻名,此类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些客户包括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麦肯锡为这两家公司提供过数字化和运营管理项目咨询服务。另一个大客户是民营保险公司中国平安(Ping An)。

倪以理曾在2020年对中国新闻网站搜狐财经(Sohu Finance)表示,当时麦肯锡中国业务中约80%的客户是国内公司,其中一半是国有企业。他说,其余20%是跨国公司。倪以理和麦肯锡的一位代表没有透露过去几年或现在的客户构成。

据了解麦肯锡策略的人士称,在中国的咨询费往往低于美国,这个问题在麦肯锡内部引发了一些矛盾,但该公司为了追求增长,通常愿意忽略这一点。

这种策略已经改变。

在华盛顿,美国议员已在批评麦肯锡,指责该公司在为美国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国防相关项目)的同时,还服务于中国政府或其关联机构。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Bob Sternfels今年在国会就此事接受了质询。

当被问及麦肯锡目前与中国国有企业有关的业务时,倪以理表示,麦肯锡在选择客户方面非常严格,遵循严格的协议来防止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问题受到审视之后,麦肯锡已在修改其客户名单,并削减某些在华项目。麦肯锡一位代表称,中国中央政府目前不是麦肯锡的客户,且据其所知从未是该公司客户。

在中国国内,最大的挑战包括经济低迷,以及中国政府对外国咨询公司尽职调查和信息收集业务的打击。去年,警方造访了贝恩(Bain)的上海办事处,并突击搜查了凯盛融英(Capvision)的多个办事处。凯盛融英是一家为投资者与提供行业情报的个人专家牵线搭桥的咨询公司。

麦肯锡还面临着价格竞争。一些需要咨询服务的中国公司正转向作为美国品牌平替的国内咨询机构。

一些在海外鲜为人知的公司,如北大纵横管理咨询(Allpku Management Consulting)、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hina Stone Management Consulting)和锐思锐拓(StratOp Group),正在争取客户,诸如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此类本土科技巨头也在为涉及数字化的项目承揽客户。

据中国咨询市场研究公司慎思行(Shensixing)的数据,去年,外国咨询公司在华收入下降了6.3%,而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收入略有增加。慎思行表示,外国公司在这个规模达77亿美元的市场中占据约40%的份额。

麦肯锡不披露其在中国的收入或盈利情况,该公司2023年的全球收入约为16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4.5万名员工。

系统分离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夏天,麦肯锡的一些高级顾问齐聚新加坡,倪以理向他们介绍了麦肯锡截至2026年的三年中国战略。

知情人士说,在与寻求出海的中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麦肯锡为旨在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销售中国电动汽车的项目提供了咨询服务。

此外,麦肯锡已采取一些措施将其中国业务与全球其他地区分开。知情人士称,该公司的全球计算机系统正在被分割,中国大陆的员工已经或即将被禁止访问某些内部知识数据库和文档。

跨国公司中间一直盛行将中国业务隔离出来的做法,目的是在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中国更严格的国家安全规定和数据安全要求的同时,保持中国业务的运营。

一些人表示,过去一年,麦肯锡在亚太地区的求职面试中加入了一些旨在测试候选人对在华营商风险理解的问题,以及有关一家寻求在海外扩张或收购的中国公司的案例研究。

高级管理人员们被告知,在与有政府背景的客户合作以及处理涉及半导体等中国认为敏感的行业项目时要小心谨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麦肯锡在中国减员数百人,减少有政府背景的客户
2024-10-17 17:09
商业与经济

麦肯锡在中国减员数百人,减少有政府背景的客户

这家咨询公司正在减少有政府背景的客户,并致力于将其中国业务与全球其他业务隔离开来。这一举措显示出麦肯锡正在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中国经济放缓。
Yoko Kubota  发自北京,Raffaele Huang  发自新加坡


麦肯锡(McKinsey)正大幅调整其中国业务,此前削减了有政府背景的客户,并在中国业务部门减员近500人,约占地区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降低在中国经商带来的安全风险,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咨询公司一直设法将中国业务与其他全球业务划清界限。这种做法在跨国公司中越来越流行。

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中国经济放缓,在华经营了几十年的西方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麦肯锡及其服务的企业也不例外。麦肯锡因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业务而在华盛顿受到审查,一些中国客户已转投麦肯锡在中国本地的竞争对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两年,麦肯锡在大中华区(包括香港和台湾)的员工人数减少了数百人。麦肯锡2023年6月在其大中华区网站上提到,公司在该地区拥有近1,500名员工。

麦肯锡中国业务负责人倪以理(Joe Ngai)表示,该公司在华员工自然减员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历史平均水平,但已放缓了招聘速度。他表示,麦肯锡在大中华区的员工人数仍超过1,000人。

麦肯锡已经停止与中国地方政府客户合作,并减少了有政府背景的项目,这些项目过去占该公司项目总数的很大一部分。倪以理说,麦肯锡的最新战略是帮助跨国公司应对中国的变化,为希望向海外扩张的中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与正在经历高管更替的中国公司合作。

倪以理在接受采访时说,麦肯锡的客户都面临着挑战,该公司必须帮助客户应对这些挑战。他表示,在一个困难和低增长的市场中,麦肯锡的许多核心技能和能力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麦肯锡重塑中国业务之际,其竞争对手咨询公司仍在承接政府机构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大量业务。

业务萎缩

麦肯锡于1993年首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壮大,客户包括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2009年至2018年担任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的鲍达民(Dominic Barton)早年曾在上海工作,他的继任者施南德(Kevin Sneader)早年曾在香港工作。

麦肯锡曾以赢得来自中国最大型国有企业的业务而闻名,此类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些客户包括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麦肯锡为这两家公司提供过数字化和运营管理项目咨询服务。另一个大客户是民营保险公司中国平安(Ping An)。

倪以理曾在2020年对中国新闻网站搜狐财经(Sohu Finance)表示,当时麦肯锡中国业务中约80%的客户是国内公司,其中一半是国有企业。他说,其余20%是跨国公司。倪以理和麦肯锡的一位代表没有透露过去几年或现在的客户构成。

据了解麦肯锡策略的人士称,在中国的咨询费往往低于美国,这个问题在麦肯锡内部引发了一些矛盾,但该公司为了追求增长,通常愿意忽略这一点。

这种策略已经改变。

在华盛顿,美国议员已在批评麦肯锡,指责该公司在为美国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国防相关项目)的同时,还服务于中国政府或其关联机构。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Bob Sternfels今年在国会就此事接受了质询。

当被问及麦肯锡目前与中国国有企业有关的业务时,倪以理表示,麦肯锡在选择客户方面非常严格,遵循严格的协议来防止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问题受到审视之后,麦肯锡已在修改其客户名单,并削减某些在华项目。麦肯锡一位代表称,中国中央政府目前不是麦肯锡的客户,且据其所知从未是该公司客户。

在中国国内,最大的挑战包括经济低迷,以及中国政府对外国咨询公司尽职调查和信息收集业务的打击。去年,警方造访了贝恩(Bain)的上海办事处,并突击搜查了凯盛融英(Capvision)的多个办事处。凯盛融英是一家为投资者与提供行业情报的个人专家牵线搭桥的咨询公司。

麦肯锡还面临着价格竞争。一些需要咨询服务的中国公司正转向作为美国品牌平替的国内咨询机构。

一些在海外鲜为人知的公司,如北大纵横管理咨询(Allpku Management Consulting)、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hina Stone Management Consulting)和锐思锐拓(StratOp Group),正在争取客户,诸如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此类本土科技巨头也在为涉及数字化的项目承揽客户。

据中国咨询市场研究公司慎思行(Shensixing)的数据,去年,外国咨询公司在华收入下降了6.3%,而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收入略有增加。慎思行表示,外国公司在这个规模达77亿美元的市场中占据约40%的份额。

麦肯锡不披露其在中国的收入或盈利情况,该公司2023年的全球收入约为16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4.5万名员工。

系统分离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夏天,麦肯锡的一些高级顾问齐聚新加坡,倪以理向他们介绍了麦肯锡截至2026年的三年中国战略。

知情人士说,在与寻求出海的中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麦肯锡为旨在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销售中国电动汽车的项目提供了咨询服务。

此外,麦肯锡已采取一些措施将其中国业务与全球其他地区分开。知情人士称,该公司的全球计算机系统正在被分割,中国大陆的员工已经或即将被禁止访问某些内部知识数据库和文档。

跨国公司中间一直盛行将中国业务隔离出来的做法,目的是在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中国更严格的国家安全规定和数据安全要求的同时,保持中国业务的运营。

一些人表示,过去一年,麦肯锡在亚太地区的求职面试中加入了一些旨在测试候选人对在华营商风险理解的问题,以及有关一家寻求在海外扩张或收购的中国公司的案例研究。

高级管理人员们被告知,在与有政府背景的客户合作以及处理涉及半导体等中国认为敏感的行业项目时要小心谨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