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济学家表示,如果关税维持在当前水平,仅美国关税一项就将导致 600 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曹辛
■近期,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在不同的场合透露,原定借道蒙古国的中俄天然气合作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施工日期可能无法实现。按照蒙古总理的信息,中俄之间问题的原因出自于价格,也就是经济问题,而且按照这一信息,施工时间无法按时执行的原因似乎也主要在中国。
笔者认为:钱当然要谈,但能源进口安全更重要,作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唯一途径地蒙古国,没有让中国对这条管道的安全问题放心,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第一
中国是大国,也是国际能源市场几家最大的买家之一,因此中国能源进口,第一重要的是安全,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下。就中俄天然气管道的修建来说,客观上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中俄两个邻国直接将管道连接。
当下中俄蒙“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合作的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在设计这条天然气管道时,以路线短为理由,放弃中俄在新疆阿尔泰山一段边境通道路径,坚持将管道借道蒙古国,再进入中国的内蒙古,而如果管道经新疆入境,则可以直接同新疆的西气东输管道直接连接,中国认为这样更方便。
现在关键的是能源输入中国的安全问题。
在前不久中蒙之间发生的稀土事件中,蒙古本届政府坚持与美国站在一边,和中方唱对台戏,这使得中国对蒙古的信任大打折扣,设想:一旦天然气管道建成,蒙方如果再次与美方站在一起,或者以此要挟中方,乃至直接切断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供给,中国会相当被动。
而且,管道即使建成,也远非万事大吉,还牵涉到日后的保养、维修和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合作不好的国家,往往就是一个问题,这使得中方在中俄天然气管道问题上,必将首先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且,这些问题在俄罗斯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的运作中,就曾经多次出现过,甚至偷气、破坏事件都曾发生。这使得当下中方对中俄天然气管线借道蒙古国一事,变得极其谨慎,过往的历史甚至会使得中国确信:宁可多花钱,也要绕过蒙古,不能将自己的能源生命线放在有过团结美国与中国博弈历史的国家手里,更何况这段历史是发生在同一届蒙古政府身上。
而且即便从经济上看,俄方在设计这条线路时提出的借道蒙古“线路短”、走新疆阿尔泰地区要经过山区的理由,可能也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据称蒙古媒体曾预估,该项目每年将给蒙古带来20多亿美元的收益,包括过路费、维护费等,还有蒙古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所以蒙古国显然不能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也是近来蒙古总理和官员在国际社会展开公共外交的最主要理由。但这一切成本未来恐怕需要中国来承担,至少,中国很难置身事外。
据称,中国已向俄罗斯正式提出:中国仅负责建设境内的管道部分,俄罗斯与蒙古境内的建设,中国政府不负责。中国的立场已经发生变化。
几年前,笔者在被官员就此问题咨询时曾经提出:如果实在无法改变线路,就应坚持同俄方谈到岸价,绝不能谈离岸价。现在看来,这一设想可能都让步太多。因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除了俄罗斯,中东等国家都在等着和中国合作。
就中俄蒙能源合作一事,中国与俄蒙两国曾经有过协定。
中国外交部网站2023年3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高度重视落实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2016年《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
但这一切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据了解,借道蒙古一事,中方当时就非常勉强。对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线一事,笔者不看好借道蒙古国的路径。
中俄还要博弈
对近来蒙古国和俄罗斯围绕“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路径的外交活动,中国一直在保持着沉默。笔者认为,三国恐怕还要围绕这一项目博弈一段时间,对中国来说,此项目搁置一段时间可能比较可行,在此阶段可以中东国家的产品部分代替中国国内的需求。
目前的情况是,蒙古政府高层活动积极,正在展开频繁的公共外交活动。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和中国尚未就这一庞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细节达成一致。他还急切地提出了举行中俄蒙三边峰会的提议,根据他的表述,这一峰会将重点探讨能源和交通合作,重点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与此同时,中俄双方的谈判也没有停止。
但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外交部在发给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一贯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克里姆林宫均未回应该报给予置评的请求。
实际上,中国外交部上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评论已经表明了态度,即:对借道蒙古的路径持保留态度,不能强加给中国,价格也要重新谈判,要互利。
就目前中俄面对的形势来说,由于乌克兰战争使得欧洲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比以前增强了,同时,中国在中东和中亚都能容易地找到卖主,局势对中国比对俄罗斯更有利。所以这一项目中国很可能被暂时搁置,至于搁置时间需要多长,中国的主动性更大。■
笔者认为:钱当然要谈,但能源进口安全更重要,作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唯一途径地蒙古国,没有让中国对这条管道的安全问题放心,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第一
中国是大国,也是国际能源市场几家最大的买家之一,因此中国能源进口,第一重要的是安全,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下。就中俄天然气管道的修建来说,客观上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中俄两个邻国直接将管道连接。
当下中俄蒙“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合作的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在设计这条天然气管道时,以路线短为理由,放弃中俄在新疆阿尔泰山一段边境通道路径,坚持将管道借道蒙古国,再进入中国的内蒙古,而如果管道经新疆入境,则可以直接同新疆的西气东输管道直接连接,中国认为这样更方便。
现在关键的是能源输入中国的安全问题。
在前不久中蒙之间发生的稀土事件中,蒙古本届政府坚持与美国站在一边,和中方唱对台戏,这使得中国对蒙古的信任大打折扣,设想:一旦天然气管道建成,蒙方如果再次与美方站在一起,或者以此要挟中方,乃至直接切断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供给,中国会相当被动。
而且,管道即使建成,也远非万事大吉,还牵涉到日后的保养、维修和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合作不好的国家,往往就是一个问题,这使得中方在中俄天然气管道问题上,必将首先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且,这些问题在俄罗斯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的运作中,就曾经多次出现过,甚至偷气、破坏事件都曾发生。这使得当下中方对中俄天然气管线借道蒙古国一事,变得极其谨慎,过往的历史甚至会使得中国确信:宁可多花钱,也要绕过蒙古,不能将自己的能源生命线放在有过团结美国与中国博弈历史的国家手里,更何况这段历史是发生在同一届蒙古政府身上。
而且即便从经济上看,俄方在设计这条线路时提出的借道蒙古“线路短”、走新疆阿尔泰地区要经过山区的理由,可能也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据称蒙古媒体曾预估,该项目每年将给蒙古带来20多亿美元的收益,包括过路费、维护费等,还有蒙古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所以蒙古国显然不能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也是近来蒙古总理和官员在国际社会展开公共外交的最主要理由。但这一切成本未来恐怕需要中国来承担,至少,中国很难置身事外。
据称,中国已向俄罗斯正式提出:中国仅负责建设境内的管道部分,俄罗斯与蒙古境内的建设,中国政府不负责。中国的立场已经发生变化。
几年前,笔者在被官员就此问题咨询时曾经提出:如果实在无法改变线路,就应坚持同俄方谈到岸价,绝不能谈离岸价。现在看来,这一设想可能都让步太多。因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除了俄罗斯,中东等国家都在等着和中国合作。
就中俄蒙能源合作一事,中国与俄蒙两国曾经有过协定。
中国外交部网站2023年3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高度重视落实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2016年《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
但这一切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据了解,借道蒙古一事,中方当时就非常勉强。对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线一事,笔者不看好借道蒙古国的路径。
中俄还要博弈
对近来蒙古国和俄罗斯围绕“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路径的外交活动,中国一直在保持着沉默。笔者认为,三国恐怕还要围绕这一项目博弈一段时间,对中国来说,此项目搁置一段时间可能比较可行,在此阶段可以中东国家的产品部分代替中国国内的需求。
目前的情况是,蒙古政府高层活动积极,正在展开频繁的公共外交活动。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和中国尚未就这一庞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细节达成一致。他还急切地提出了举行中俄蒙三边峰会的提议,根据他的表述,这一峰会将重点探讨能源和交通合作,重点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与此同时,中俄双方的谈判也没有停止。
但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外交部在发给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一贯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克里姆林宫均未回应该报给予置评的请求。
实际上,中国外交部上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评论已经表明了态度,即:对借道蒙古的路径持保留态度,不能强加给中国,价格也要重新谈判,要互利。
就目前中俄面对的形势来说,由于乌克兰战争使得欧洲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比以前增强了,同时,中国在中东和中亚都能容易地找到卖主,局势对中国比对俄罗斯更有利。所以这一项目中国很可能被暂时搁置,至于搁置时间需要多长,中国的主动性更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曹辛
■近期,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在不同的场合透露,原定借道蒙古国的中俄天然气合作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施工日期可能无法实现。按照蒙古总理的信息,中俄之间问题的原因出自于价格,也就是经济问题,而且按照这一信息,施工时间无法按时执行的原因似乎也主要在中国。
笔者认为:钱当然要谈,但能源进口安全更重要,作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唯一途径地蒙古国,没有让中国对这条管道的安全问题放心,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第一
中国是大国,也是国际能源市场几家最大的买家之一,因此中国能源进口,第一重要的是安全,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下。就中俄天然气管道的修建来说,客观上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中俄两个邻国直接将管道连接。
当下中俄蒙“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合作的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在设计这条天然气管道时,以路线短为理由,放弃中俄在新疆阿尔泰山一段边境通道路径,坚持将管道借道蒙古国,再进入中国的内蒙古,而如果管道经新疆入境,则可以直接同新疆的西气东输管道直接连接,中国认为这样更方便。
现在关键的是能源输入中国的安全问题。
在前不久中蒙之间发生的稀土事件中,蒙古本届政府坚持与美国站在一边,和中方唱对台戏,这使得中国对蒙古的信任大打折扣,设想:一旦天然气管道建成,蒙方如果再次与美方站在一起,或者以此要挟中方,乃至直接切断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供给,中国会相当被动。
而且,管道即使建成,也远非万事大吉,还牵涉到日后的保养、维修和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合作不好的国家,往往就是一个问题,这使得中方在中俄天然气管道问题上,必将首先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且,这些问题在俄罗斯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的运作中,就曾经多次出现过,甚至偷气、破坏事件都曾发生。这使得当下中方对中俄天然气管线借道蒙古国一事,变得极其谨慎,过往的历史甚至会使得中国确信:宁可多花钱,也要绕过蒙古,不能将自己的能源生命线放在有过团结美国与中国博弈历史的国家手里,更何况这段历史是发生在同一届蒙古政府身上。
而且即便从经济上看,俄方在设计这条线路时提出的借道蒙古“线路短”、走新疆阿尔泰地区要经过山区的理由,可能也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据称蒙古媒体曾预估,该项目每年将给蒙古带来20多亿美元的收益,包括过路费、维护费等,还有蒙古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所以蒙古国显然不能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也是近来蒙古总理和官员在国际社会展开公共外交的最主要理由。但这一切成本未来恐怕需要中国来承担,至少,中国很难置身事外。
据称,中国已向俄罗斯正式提出:中国仅负责建设境内的管道部分,俄罗斯与蒙古境内的建设,中国政府不负责。中国的立场已经发生变化。
几年前,笔者在被官员就此问题咨询时曾经提出:如果实在无法改变线路,就应坚持同俄方谈到岸价,绝不能谈离岸价。现在看来,这一设想可能都让步太多。因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除了俄罗斯,中东等国家都在等着和中国合作。
就中俄蒙能源合作一事,中国与俄蒙两国曾经有过协定。
中国外交部网站2023年3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高度重视落实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2016年《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
但这一切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据了解,借道蒙古一事,中方当时就非常勉强。对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线一事,笔者不看好借道蒙古国的路径。
中俄还要博弈
对近来蒙古国和俄罗斯围绕“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路径的外交活动,中国一直在保持着沉默。笔者认为,三国恐怕还要围绕这一项目博弈一段时间,对中国来说,此项目搁置一段时间可能比较可行,在此阶段可以中东国家的产品部分代替中国国内的需求。
目前的情况是,蒙古政府高层活动积极,正在展开频繁的公共外交活动。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和中国尚未就这一庞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细节达成一致。他还急切地提出了举行中俄蒙三边峰会的提议,根据他的表述,这一峰会将重点探讨能源和交通合作,重点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与此同时,中俄双方的谈判也没有停止。
但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外交部在发给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一贯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克里姆林宫均未回应该报给予置评的请求。
实际上,中国外交部上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评论已经表明了态度,即:对借道蒙古的路径持保留态度,不能强加给中国,价格也要重新谈判,要互利。
就目前中俄面对的形势来说,由于乌克兰战争使得欧洲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比以前增强了,同时,中国在中东和中亚都能容易地找到卖主,局势对中国比对俄罗斯更有利。所以这一项目中国很可能被暂时搁置,至于搁置时间需要多长,中国的主动性更大。■
笔者认为:钱当然要谈,但能源进口安全更重要,作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唯一途径地蒙古国,没有让中国对这条管道的安全问题放心,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第一
中国是大国,也是国际能源市场几家最大的买家之一,因此中国能源进口,第一重要的是安全,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下。就中俄天然气管道的修建来说,客观上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中俄两个邻国直接将管道连接。
当下中俄蒙“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合作的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在设计这条天然气管道时,以路线短为理由,放弃中俄在新疆阿尔泰山一段边境通道路径,坚持将管道借道蒙古国,再进入中国的内蒙古,而如果管道经新疆入境,则可以直接同新疆的西气东输管道直接连接,中国认为这样更方便。
现在关键的是能源输入中国的安全问题。
在前不久中蒙之间发生的稀土事件中,蒙古本届政府坚持与美国站在一边,和中方唱对台戏,这使得中国对蒙古的信任大打折扣,设想:一旦天然气管道建成,蒙方如果再次与美方站在一起,或者以此要挟中方,乃至直接切断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供给,中国会相当被动。
而且,管道即使建成,也远非万事大吉,还牵涉到日后的保养、维修和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合作不好的国家,往往就是一个问题,这使得中方在中俄天然气管道问题上,必将首先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且,这些问题在俄罗斯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的运作中,就曾经多次出现过,甚至偷气、破坏事件都曾发生。这使得当下中方对中俄天然气管线借道蒙古国一事,变得极其谨慎,过往的历史甚至会使得中国确信:宁可多花钱,也要绕过蒙古,不能将自己的能源生命线放在有过团结美国与中国博弈历史的国家手里,更何况这段历史是发生在同一届蒙古政府身上。
而且即便从经济上看,俄方在设计这条线路时提出的借道蒙古“线路短”、走新疆阿尔泰地区要经过山区的理由,可能也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据称蒙古媒体曾预估,该项目每年将给蒙古带来20多亿美元的收益,包括过路费、维护费等,还有蒙古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所以蒙古国显然不能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也是近来蒙古总理和官员在国际社会展开公共外交的最主要理由。但这一切成本未来恐怕需要中国来承担,至少,中国很难置身事外。
据称,中国已向俄罗斯正式提出:中国仅负责建设境内的管道部分,俄罗斯与蒙古境内的建设,中国政府不负责。中国的立场已经发生变化。
几年前,笔者在被官员就此问题咨询时曾经提出:如果实在无法改变线路,就应坚持同俄方谈到岸价,绝不能谈离岸价。现在看来,这一设想可能都让步太多。因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除了俄罗斯,中东等国家都在等着和中国合作。
就中俄蒙能源合作一事,中国与俄蒙两国曾经有过协定。
中国外交部网站2023年3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高度重视落实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2016年《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
但这一切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据了解,借道蒙古一事,中方当时就非常勉强。对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线一事,笔者不看好借道蒙古国的路径。
中俄还要博弈
对近来蒙古国和俄罗斯围绕“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路径的外交活动,中国一直在保持着沉默。笔者认为,三国恐怕还要围绕这一项目博弈一段时间,对中国来说,此项目搁置一段时间可能比较可行,在此阶段可以中东国家的产品部分代替中国国内的需求。
目前的情况是,蒙古政府高层活动积极,正在展开频繁的公共外交活动。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和中国尚未就这一庞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细节达成一致。他还急切地提出了举行中俄蒙三边峰会的提议,根据他的表述,这一峰会将重点探讨能源和交通合作,重点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与此同时,中俄双方的谈判也没有停止。
但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外交部在发给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一贯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克里姆林宫均未回应该报给予置评的请求。
实际上,中国外交部上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评论已经表明了态度,即:对借道蒙古的路径持保留态度,不能强加给中国,价格也要重新谈判,要互利。
就目前中俄面对的形势来说,由于乌克兰战争使得欧洲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比以前增强了,同时,中国在中东和中亚都能容易地找到卖主,局势对中国比对俄罗斯更有利。所以这一项目中国很可能被暂时搁置,至于搁置时间需要多长,中国的主动性更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