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0-31 09:36
艺术风尚

抚州白浒窑非遗传人张志刚:陶瓷文化与外交

王英良:张志刚受访认为,陶瓷的温润品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温和、谦和与包容精神,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和推广中国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抚州白浒窑非遗传人张志刚:陶瓷文化与外交
王英良

■张志刚,江西省抚州白浒窑非遗传承人,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2000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专业硕士学位,2022年获圣保罗大学DBA博士学位。2015年12月代表江西抚州临川白浒窑出访欧洲四国,2016获国家艺术基金支助赴英国、意大利开展“大国工匠”展出,2017年代表白浒窑在香港举办迎香港回归陶瓷大展,201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纪念汤显祖陶瓷大展,2019年获“中国文联青年艺术家扶持基金项目”,2020获全国职业技能教育大赛“非遗创新”一等奖。

以下是访谈实录:

问:陶瓷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为非遗传人,您怎么看待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

张志刚:作为临川白浒窑陶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认为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陶瓷制作技艺世界闻名,许多瓷器作品被视为艺术品,并被珍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之中。

首先,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具有多重角色和意义。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从青铜器到瓷器的转变,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其次,陶瓷在经济和贸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瓷器曾是丝绸之路贸易中的重要交易品,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陶瓷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世代相传,通过学习、创新和保护,才能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总之,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工艺美术形式,更是文化、经济和历史的重要象征,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问: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多以中药、刺绣、青铜、书法等作为文化符号,陶瓷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公共外交中具有什么特别的象征和优势?

张志刚:陶瓷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公共外交中具有独特的象征和优势,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象征: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代表了中国丰富、博大的文化传统。中国陶瓷的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常常被用来展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二、美学价值:中国陶瓷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它的瓷器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样和丰富的色彩,承载象征意义的图案和符号。这些美学特点使得中国陶瓷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吸引力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外国人的共鸣和欣赏。

三、交流桥梁:由于中国陶瓷的声誉和影响力,它成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陶瓷作为一种贸易品和礼物,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国打开了与其他国家的纽带。通过展示和交流陶瓷作品,中国能够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促进与其他国家间的对话和合作。

四、经济利益:陶瓷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不仅为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设计创新等。通过对外贸易和市场开拓,中国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一定竞争力,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所以说,中国的陶瓷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公共外交中具有特别的象征和优势。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也通过其美学价值、交流桥梁和经济利益等方面,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独特的渠道和机会。

问:抚州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对接“一带一路”上走在全省前列,这次在菲律宾组织陶瓷文化交流,你们的初衷是什么?效果如何?有哪方面值得改进?

张志刚:江西省抚州市是中国有名的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璀璨的文化催生了以王安石、汤显祖为代表的众多名儒巨公,培育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临川白浒窑、南丰白舍窑等传承千年而窑火不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展现中菲陶瓷文化交流,唱响“文化抚州、梦想之舟”品牌,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传习所精心选择宋、明白浒窑精品陶瓷作品,透物见史,讲述“一带一路”上 “文化交融”与“文化交汇”的历程,呈现当时的世界贸易和早期全球化中以菲律宾为贸易中转的东西汇融。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抚州窑口的300件/组文物和复烧产品,为观众呈现全新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陶瓷贸易和跨文化交流盛况。

中菲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史料显示,早在汉朝时期,中国的航海者已到达菲律宾群岛。隋唐宋时期,从中国南方到这一群岛的固定航线已形成,经济文化往来已较密切。中国商船常到菲贸易。瓷器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之一,不仅见证了唐宋时期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发展,也记录了当时图像、设计、技术与观念的交流,是中菲文化间对话与互动的载体。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即收藏了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藏品。这些古陶瓷有一部分就是抚州窑口当年的外销产品。文物无声,却讲述着两地绵延千年的交往故事。

“中菲文化汇融:抚州窑口陶瓷文化交流特展”于2023年9月20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半岛酒店诺莱多•埃尔南德斯厅开幕,这是抚州市在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开展的又一有益尝试。本次展览得到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以“复烧临川宋代影青瓷相府家宴系列”和“复烧明代玉茗堂款青花瓷系列”为主题,全面展示抚州陶瓷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我们的初衷是促进中菲陶瓷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们希望增进两国之间在陶瓷艺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了解,并推动双方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至于效果如何,这个还需要通过实际的实施和评估来确定。

我们希望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扩大文化交流的影响力。在活动进行中,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从而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无论是活动组织、内容安排还是交流方式等,我们都会对反馈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以进一步提升交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让我们的交流活动更加成功。

近些年,抚州白浒窑陶瓷通过参加国内外的陶瓷展览、艺术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向观众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2015年白浒窑走入欧洲四国展,2016年白浒窑走入英国剑桥大学展,2017年白浒窑“大国工匠”赴意大利、英国巡展,2019年白浒窑复烧“明代玉茗堂青花瓷”结项展。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也加强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问:中国瓷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英文名“China”本身有瓷器的解释,您在实践中观察到陶瓷所展现出的“温润”品质是否契合并体现中国的国家和国民的精神?

张志刚:中国瓷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对全球的陶瓷制作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英文名“China”确实有瓷器的解释,这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作为陶瓷制作和贸易中心的地位。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和手工技艺,不仅仅是物质的制品,更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陶瓷制作注重细致入微和精湛的工艺,与中国人民的性格和文化传统相契合。瓷器的瓷质看似脆弱,但却有着坚韧的品质,象征着中国国家和国民的毅力、忍耐和智慧。

而陶瓷的“温润”品质也恰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瓷器的质地温和细腻,与中国人民对待事物的温和、谦和与包容精神相呼应。这种“温润”品质不仅体现在瓷器的外观和触感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态度。

总体来说,瓷器的制作和陶瓷文化体现了中国国家和国民的精神特质,并且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陶瓷的温润品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温和、谦和与包容精神,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和推广中国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文化有“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意思。作为工艺美术大师,您认为要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陶瓷领域还有哪些要素可以深度挖掘?国以瓷为名,瓷为国添彩,中国陶瓷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互联互通是否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与跨国交融的大文旅产业?

张志刚:作为工艺美术大师,我认为在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陶瓷领域和深度挖掘中国陶瓷文化方面,有以下一些要素可以考虑:

一、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中国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代的青铜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术。传承这些历史文化,讲述背后的故事,可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陶瓷的深度和独特性。

二、技术与创新:中国的陶瓷工艺技术非常丰富,传统的制作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使得中国的陶瓷艺术融合了古典与当代的元素。通过展示陶瓷的制作过程和技术的创新,可以彰显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研究。

三、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中国各地区的陶瓷风格和特色迥然不同,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宜兴的紫砂壶等。挖掘和展示不同地域的陶瓷工艺和民俗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陶瓷的多样性,并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关于中国陶瓷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文化与跨国交流的大文旅产业,我认为是有潜力的。中国的陶瓷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国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加强陶瓷文化的推广和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提供陶瓷制作体验、展览、交流活动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体验和学习,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陶瓷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中国陶瓷的国际交流也可以推动各国陶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促进跨国间的文化互动与合作。

问:艺术超越国界,陶瓷策展可以推动东道国民众直观地了解我国家民族的审美,但是能代表中国的工艺品相众多,与丝绸、戏剧相比,您认为看似“冰冷”的陶瓷会更有助于推动东道国了解中国吗?

张志刚: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陶瓷制作过程中需要借助火焰和高温,在历经1300度高温烧成以后,又会给人一种冷冰温润的感觉。陶瓷制品本身所展现出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是独特而丰富的。

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展览和策展活动来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审美。陶瓷作为材料的属性以及其中体现的绘画、雕刻等技艺都可以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陶瓷工艺品在东方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故事。通过陶瓷策展活动,可以向东道国民众介绍中国的陶瓷文化,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艺术美学和精神价值观。

当然,除了陶瓷,丝绸、戏剧等也是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每种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传播效果。因此,在推动东道国了解中国方面,多种工艺品的展示、交流和推广都是有助于增进了解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陶瓷作为一种 “历经火热淬炼,外在冰冷温润”的工艺品,通过陶瓷策展活动可以向东道国民众展示中国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张志刚:江西省抚州白浒窑非遗传承人,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2000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专业硕士学位,2022年获圣保罗大学DBA博士学位。2015年12月代表江西抚州临川白浒窑出访欧洲四国,2016获国家艺术基金赴英国、意大利开展“大国工匠”展出,2017年代表白浒窑在香港举办迎香港回归陶瓷大展,201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纪念汤显祖陶瓷大展,2019年获“中国文联青年艺术家扶持基金项目”,2020获全国职业技能教育大赛“非遗创新”一等奖。■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抚州白浒窑非遗传人张志刚:陶瓷文化与外交
2023-10-31 09:36
艺术风尚

抚州白浒窑非遗传人张志刚:陶瓷文化与外交

王英良:张志刚受访认为,陶瓷的温润品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温和、谦和与包容精神,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和推广中国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英良

■张志刚,江西省抚州白浒窑非遗传承人,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2000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专业硕士学位,2022年获圣保罗大学DBA博士学位。2015年12月代表江西抚州临川白浒窑出访欧洲四国,2016获国家艺术基金支助赴英国、意大利开展“大国工匠”展出,2017年代表白浒窑在香港举办迎香港回归陶瓷大展,201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纪念汤显祖陶瓷大展,2019年获“中国文联青年艺术家扶持基金项目”,2020获全国职业技能教育大赛“非遗创新”一等奖。

以下是访谈实录:

问:陶瓷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为非遗传人,您怎么看待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

张志刚:作为临川白浒窑陶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认为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陶瓷制作技艺世界闻名,许多瓷器作品被视为艺术品,并被珍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之中。

首先,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具有多重角色和意义。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从青铜器到瓷器的转变,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其次,陶瓷在经济和贸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瓷器曾是丝绸之路贸易中的重要交易品,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陶瓷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世代相传,通过学习、创新和保护,才能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总之,陶瓷在中国文明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工艺美术形式,更是文化、经济和历史的重要象征,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问: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多以中药、刺绣、青铜、书法等作为文化符号,陶瓷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公共外交中具有什么特别的象征和优势?

张志刚:陶瓷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公共外交中具有独特的象征和优势,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象征: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代表了中国丰富、博大的文化传统。中国陶瓷的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常常被用来展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二、美学价值:中国陶瓷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它的瓷器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样和丰富的色彩,承载象征意义的图案和符号。这些美学特点使得中国陶瓷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吸引力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外国人的共鸣和欣赏。

三、交流桥梁:由于中国陶瓷的声誉和影响力,它成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陶瓷作为一种贸易品和礼物,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国打开了与其他国家的纽带。通过展示和交流陶瓷作品,中国能够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促进与其他国家间的对话和合作。

四、经济利益:陶瓷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不仅为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设计创新等。通过对外贸易和市场开拓,中国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一定竞争力,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所以说,中国的陶瓷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公共外交中具有特别的象征和优势。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也通过其美学价值、交流桥梁和经济利益等方面,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独特的渠道和机会。

问:抚州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对接“一带一路”上走在全省前列,这次在菲律宾组织陶瓷文化交流,你们的初衷是什么?效果如何?有哪方面值得改进?

张志刚:江西省抚州市是中国有名的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璀璨的文化催生了以王安石、汤显祖为代表的众多名儒巨公,培育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临川白浒窑、南丰白舍窑等传承千年而窑火不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展现中菲陶瓷文化交流,唱响“文化抚州、梦想之舟”品牌,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传习所精心选择宋、明白浒窑精品陶瓷作品,透物见史,讲述“一带一路”上 “文化交融”与“文化交汇”的历程,呈现当时的世界贸易和早期全球化中以菲律宾为贸易中转的东西汇融。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抚州窑口的300件/组文物和复烧产品,为观众呈现全新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陶瓷贸易和跨文化交流盛况。

中菲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史料显示,早在汉朝时期,中国的航海者已到达菲律宾群岛。隋唐宋时期,从中国南方到这一群岛的固定航线已形成,经济文化往来已较密切。中国商船常到菲贸易。瓷器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之一,不仅见证了唐宋时期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发展,也记录了当时图像、设计、技术与观念的交流,是中菲文化间对话与互动的载体。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即收藏了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藏品。这些古陶瓷有一部分就是抚州窑口当年的外销产品。文物无声,却讲述着两地绵延千年的交往故事。

“中菲文化汇融:抚州窑口陶瓷文化交流特展”于2023年9月20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半岛酒店诺莱多•埃尔南德斯厅开幕,这是抚州市在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开展的又一有益尝试。本次展览得到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以“复烧临川宋代影青瓷相府家宴系列”和“复烧明代玉茗堂款青花瓷系列”为主题,全面展示抚州陶瓷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我们的初衷是促进中菲陶瓷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们希望增进两国之间在陶瓷艺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了解,并推动双方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至于效果如何,这个还需要通过实际的实施和评估来确定。

我们希望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扩大文化交流的影响力。在活动进行中,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从而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无论是活动组织、内容安排还是交流方式等,我们都会对反馈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以进一步提升交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让我们的交流活动更加成功。

近些年,抚州白浒窑陶瓷通过参加国内外的陶瓷展览、艺术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向观众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2015年白浒窑走入欧洲四国展,2016年白浒窑走入英国剑桥大学展,2017年白浒窑“大国工匠”赴意大利、英国巡展,2019年白浒窑复烧“明代玉茗堂青花瓷”结项展。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也加强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问:中国瓷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英文名“China”本身有瓷器的解释,您在实践中观察到陶瓷所展现出的“温润”品质是否契合并体现中国的国家和国民的精神?

张志刚:中国瓷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对全球的陶瓷制作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英文名“China”确实有瓷器的解释,这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作为陶瓷制作和贸易中心的地位。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和手工技艺,不仅仅是物质的制品,更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陶瓷制作注重细致入微和精湛的工艺,与中国人民的性格和文化传统相契合。瓷器的瓷质看似脆弱,但却有着坚韧的品质,象征着中国国家和国民的毅力、忍耐和智慧。

而陶瓷的“温润”品质也恰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瓷器的质地温和细腻,与中国人民对待事物的温和、谦和与包容精神相呼应。这种“温润”品质不仅体现在瓷器的外观和触感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态度。

总体来说,瓷器的制作和陶瓷文化体现了中国国家和国民的精神特质,并且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陶瓷的温润品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温和、谦和与包容精神,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和推广中国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文化有“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意思。作为工艺美术大师,您认为要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陶瓷领域还有哪些要素可以深度挖掘?国以瓷为名,瓷为国添彩,中国陶瓷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互联互通是否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与跨国交融的大文旅产业?

张志刚:作为工艺美术大师,我认为在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陶瓷领域和深度挖掘中国陶瓷文化方面,有以下一些要素可以考虑:

一、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中国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代的青铜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术。传承这些历史文化,讲述背后的故事,可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陶瓷的深度和独特性。

二、技术与创新:中国的陶瓷工艺技术非常丰富,传统的制作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使得中国的陶瓷艺术融合了古典与当代的元素。通过展示陶瓷的制作过程和技术的创新,可以彰显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研究。

三、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中国各地区的陶瓷风格和特色迥然不同,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宜兴的紫砂壶等。挖掘和展示不同地域的陶瓷工艺和民俗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陶瓷的多样性,并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关于中国陶瓷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文化与跨国交流的大文旅产业,我认为是有潜力的。中国的陶瓷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国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加强陶瓷文化的推广和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提供陶瓷制作体验、展览、交流活动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体验和学习,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陶瓷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中国陶瓷的国际交流也可以推动各国陶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促进跨国间的文化互动与合作。

问:艺术超越国界,陶瓷策展可以推动东道国民众直观地了解我国家民族的审美,但是能代表中国的工艺品相众多,与丝绸、戏剧相比,您认为看似“冰冷”的陶瓷会更有助于推动东道国了解中国吗?

张志刚: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陶瓷制作过程中需要借助火焰和高温,在历经1300度高温烧成以后,又会给人一种冷冰温润的感觉。陶瓷制品本身所展现出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是独特而丰富的。

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展览和策展活动来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审美。陶瓷作为材料的属性以及其中体现的绘画、雕刻等技艺都可以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陶瓷工艺品在东方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故事。通过陶瓷策展活动,可以向东道国民众介绍中国的陶瓷文化,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艺术美学和精神价值观。

当然,除了陶瓷,丝绸、戏剧等也是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每种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传播效果。因此,在推动东道国了解中国方面,多种工艺品的展示、交流和推广都是有助于增进了解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陶瓷作为一种 “历经火热淬炼,外在冰冷温润”的工艺品,通过陶瓷策展活动可以向东道国民众展示中国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张志刚:江西省抚州白浒窑非遗传承人,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2000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专业硕士学位,2022年获圣保罗大学DBA博士学位。2015年12月代表江西抚州临川白浒窑出访欧洲四国,2016获国家艺术基金赴英国、意大利开展“大国工匠”展出,2017年代表白浒窑在香港举办迎香港回归陶瓷大展,201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纪念汤显祖陶瓷大展,2019年获“中国文联青年艺术家扶持基金项目”,2020获全国职业技能教育大赛“非遗创新”一等奖。■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