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09 12:08
王英良、魏勇泉
■魏勇泉,工商管理硕士,1997年加入华坚集团,一直负责企业的生产和全面管理工作。2011年华坚集团投资埃塞俄比亚,魏勇泉即来到埃塞俄比亚负责组建海外生产团队,现任华坚集团鞋业部副总裁,主要负责海外事业部的客户开发、生产、销售等全面事务。
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华坚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来看是一项战略性决策,您可以谈一下当时华坚决定对埃塞进行投资时高层的考虑吗?当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魏勇泉:好的,我来谈一下华坚当时对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一些担忧。
首先,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官方语言不是英语,而是阿姆哈拉语,本地人不完全懂英语。这个国家存有90个独立语言,每个州都有自己文字和语言,这客观上增加了沟通的困难。
其次,规范对接上存在差异。埃塞俄比亚每个州有不同的法律,我们对他们的法律也不尽明白,比如投资法、劳动法、税法,处理一些员工问题和合同都需要找不同的律师。但公司最初的人才储备难以有效应对诸如有文字、语言等障碍,实际中也害怕被骗。所以在投资的前期,公司上下都谨小慎微。
此外,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我们对和对方各界的沟通是有担心的,但最终依然实现了坦诚相见,有效的沟通。
最后,物流存在短板。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外贸需要海陆并举,但陆运成本很高,清关还需要经过邻国吉布提。交通时效经常影响到我们的物流,而对非洲的规模性民间投资,华坚属于第一家,当时华坚集团张华荣董事长做出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决策是相当有魄力的,下了很大的决心。现实看,华坚在非洲的商业布局是华坚全球商业网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公司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受到全球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问:华坚是否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文化对接所带来的生产冲击?企业是如何克服文化层面的冲突?
魏勇泉:我们感受很深刻!我们华坚人历尽艰险,跨越欧亚和印度洋去投资,但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物流效率很低,一般都要35-45才能完成一个物流周期。东道国政府办事效率并不高,大部分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而海运到工厂,都快到出货时间了,所以需要紧急加班,员工就不愿意,周末他们说需要去教堂礼拜或别的理由,经常因为这些问题出现员工罢工,这对生产的影响很大。非洲员工的技能本身不如中国,效率不高,这对生产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在2013年,他们国家的工会组织在华坚厂区组织了一场大罢工,提出不能加班,需要增加各种福利,当时埃塞俄比亚政府派各部长(包括劳动部长、工业部长、国防部部长等高级官员)来和员工沟通,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工厂供货。我们最后只能把接单时间提前,减少订单,调整和员工的沟通,提前了解员工的动态,把问题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提前在岗前培训里就和本地籍员工说清楚,我们努力改善员工福利,宣布可以适当加班。另外,餐饮后勤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他们穆斯林员工需要吃的牛肉需要穆斯林人员自己宰杀牛,我们就派穆斯林代表参与采购牛肉,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和其他员工的食物分开,厨师他们需要派代表,餐食也由他们派代表一起制作,这样就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如此慢慢拉进与员工距离,而后面我们适当的加班,提前与工人沟通说明,他们也能理解。
问:埃塞俄比亚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对企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哪些支持?企业经营面临的安全环境如何?实际中的利益如何分配?
魏勇泉:我们去投资的时候,埃塞俄比亚中央政府对我们支持比较大,当时也是东道国中央政府招商进去的,但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不是很大。当时中央政府驻厂帮我们协调与地方和其他部门关系和处理遇到的难题。
关于企业安全方面,企业的财产和厂区安全是有保障的,哪怕国家处于内战期,不管是执政党或反对派都不会攻击我们中方厂区。员工的人身安全当然并没有中国内地那样处于安全盈余的状态,尤其是在工业园区以外,因为埃塞俄比亚是不控制枪支的,所以夜间单独行动是比较危险的。
埃塞俄比亚时常陷入内战,一旦发生内战,很多工厂会受到打击,比如,有一家皮厂就全部被炸毁了,但没有一家中国工厂有被炸毁的记录,中国工业园区没有受到打击和干扰的记录。但在园区外,还是不安全,比如经常发生员工被打劫的事件,甚至我自己的手机也被人抢过。一般晚上最好不要外出,不要一个人去除首都以外的城市和乡下。如果需要出首都以外的地方,我们一般都会雇用临时的联邦警察,带好枪支实施全程护卫,这样相对比较安全一些。
关于税收方面,埃塞俄比亚采取分税制。主要由执政党(联邦政府)收取大部分,具体税收比较复杂,不同地方税制不一样,但在首都基本一样,大部分税收都是联邦政府收取,其他州的企业,主要由当地州政府收取,部分上交联邦政府。
问:您是否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如果对投资进行再设计,华坚会做出哪些改进措施?
魏勇泉:我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因为华坚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前后招聘了500名大学生到中国培训,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接受中国工业文明熏陶,确实回去的员工都很受感染,在工厂里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如果华坚要进行投资再设计,我想还是有很多可以值得改善的地方:其一,比如我们应该增加前期投资调研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方干部应该在中国提前做足培训,不能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参与全球化,这样可以减少出错概率,降低公司的试错成本。二是跨国投资博弈须作精心的商业设计。东道国政府对外资并非采取完全一样的条件,而是根据个体企业的投资行业,评估在他们国家的重要性,此外还根据我们的投资规模,采取“一企一策”,所以我们前期的调研考察时间要充分,我们可以在做投资之前把很多优惠政策写清楚。三是危机意识要强。在国外投资,一旦谈好条件,需要尽快组织动员力量去推进,因为埃塞俄比亚政局不稳,一旦出现政党更替或政权更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以前谈好的条件可能得不到新政府的承认。后面即使你能落实,也会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四是商业模式可以创新。华坚目前主要做出口欧美的订单。在投资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外汇收入,应该可以做一些易货贸易,而埃塞俄比亚因为长期缺外汇,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比如,咖啡、芝麻、大豆、羊皮、牛皮等大宗类的农副产品可以对接交易,这样可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如此有更大利润空间。
问:华坚在当地如何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华坚做了哪些努力?
魏勇泉:华坚一直完全按照东道国劳动法给予员工充分的劳动保障。比如,为每个员工购买社保,提供食宿交通福利。长期给予东道国慈善捐赠,在这一点上一般企业是没有的,华坚在实际中都超过东道国本土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对ESG的回应,华坚一直以绿色发展为基准,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我们做国际品牌产品,本身国际品牌客户就有对企业实施高标准验厂的需求,而针对“6S”以及“人权”,华坚在各类各种的评估考察中都是达标的。
在非洲的工会普遍存在外部势力参与,会干预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多工会组织不受政府制约,他们是拿欧美的人权标准和法律来监督中国企业。
问:华坚董事长张华荣先生在2023年9月16日“思想者论坛”上提出“华坚真正把工业文明平移到了非洲”,推动了一些非洲国家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帮助了非洲企业家的成长,您认为从华坚的实践中,怎么评价中国企业与非洲投资对接的空间?在实际投资中,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评价如何?
魏勇泉:我认为,非洲本身总体是欠发展的。他们的工业水平相比我们应该落后至少30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空间很大,中资企业应该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对非投资是大好的时机。实际上,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投资是非常满意的,给予我们华坚高度评价,我们长期给予员工超出国家标准的福利。另外,我们还长期提供各类捐赠,为很多协会提供帮助。埃塞俄比亚人民和政府都很热爱我们华坚,我在他们国家也很受尊敬。
不过一些埃塞俄比亚民众还期望华坚向他们提供住宿,对此,华坚提供了免费午餐;对于偏远地区的企业干部,我们提供了免费住宿,对于普通员工和附近的干部,之所以我们没提供住宿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常聚集在一起,尤其是晚上下班后。他们有很多工会组织,他们会利用这个聚会时间,一起商量怎么找企业麻烦,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会商量怎么找茬,这样不利于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非洲农村,本身比较温顺,但一旦聚集起来就很容易生事端,闹事。以前华坚一度提供住宿,最后发现罢工越来越多,打架也多,我们后来决定取消这些福利,但大部分员工还是希望公司提供住宿。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高工资,因为考虑成本问题,也只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供一些儿童教育场所和运动场所,因为他们天性爱运动,比如足球,或许增加这些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这些看起来更有利于管理。■
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华坚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来看是一项战略性决策,您可以谈一下当时华坚决定对埃塞进行投资时高层的考虑吗?当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魏勇泉:好的,我来谈一下华坚当时对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一些担忧。
首先,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官方语言不是英语,而是阿姆哈拉语,本地人不完全懂英语。这个国家存有90个独立语言,每个州都有自己文字和语言,这客观上增加了沟通的困难。
其次,规范对接上存在差异。埃塞俄比亚每个州有不同的法律,我们对他们的法律也不尽明白,比如投资法、劳动法、税法,处理一些员工问题和合同都需要找不同的律师。但公司最初的人才储备难以有效应对诸如有文字、语言等障碍,实际中也害怕被骗。所以在投资的前期,公司上下都谨小慎微。
此外,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我们对和对方各界的沟通是有担心的,但最终依然实现了坦诚相见,有效的沟通。
最后,物流存在短板。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外贸需要海陆并举,但陆运成本很高,清关还需要经过邻国吉布提。交通时效经常影响到我们的物流,而对非洲的规模性民间投资,华坚属于第一家,当时华坚集团张华荣董事长做出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决策是相当有魄力的,下了很大的决心。现实看,华坚在非洲的商业布局是华坚全球商业网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公司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受到全球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问:华坚是否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文化对接所带来的生产冲击?企业是如何克服文化层面的冲突?
魏勇泉:我们感受很深刻!我们华坚人历尽艰险,跨越欧亚和印度洋去投资,但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物流效率很低,一般都要35-45才能完成一个物流周期。东道国政府办事效率并不高,大部分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而海运到工厂,都快到出货时间了,所以需要紧急加班,员工就不愿意,周末他们说需要去教堂礼拜或别的理由,经常因为这些问题出现员工罢工,这对生产的影响很大。非洲员工的技能本身不如中国,效率不高,这对生产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在2013年,他们国家的工会组织在华坚厂区组织了一场大罢工,提出不能加班,需要增加各种福利,当时埃塞俄比亚政府派各部长(包括劳动部长、工业部长、国防部部长等高级官员)来和员工沟通,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工厂供货。我们最后只能把接单时间提前,减少订单,调整和员工的沟通,提前了解员工的动态,把问题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提前在岗前培训里就和本地籍员工说清楚,我们努力改善员工福利,宣布可以适当加班。另外,餐饮后勤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他们穆斯林员工需要吃的牛肉需要穆斯林人员自己宰杀牛,我们就派穆斯林代表参与采购牛肉,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和其他员工的食物分开,厨师他们需要派代表,餐食也由他们派代表一起制作,这样就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如此慢慢拉进与员工距离,而后面我们适当的加班,提前与工人沟通说明,他们也能理解。
问:埃塞俄比亚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对企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哪些支持?企业经营面临的安全环境如何?实际中的利益如何分配?
魏勇泉:我们去投资的时候,埃塞俄比亚中央政府对我们支持比较大,当时也是东道国中央政府招商进去的,但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不是很大。当时中央政府驻厂帮我们协调与地方和其他部门关系和处理遇到的难题。
关于企业安全方面,企业的财产和厂区安全是有保障的,哪怕国家处于内战期,不管是执政党或反对派都不会攻击我们中方厂区。员工的人身安全当然并没有中国内地那样处于安全盈余的状态,尤其是在工业园区以外,因为埃塞俄比亚是不控制枪支的,所以夜间单独行动是比较危险的。
埃塞俄比亚时常陷入内战,一旦发生内战,很多工厂会受到打击,比如,有一家皮厂就全部被炸毁了,但没有一家中国工厂有被炸毁的记录,中国工业园区没有受到打击和干扰的记录。但在园区外,还是不安全,比如经常发生员工被打劫的事件,甚至我自己的手机也被人抢过。一般晚上最好不要外出,不要一个人去除首都以外的城市和乡下。如果需要出首都以外的地方,我们一般都会雇用临时的联邦警察,带好枪支实施全程护卫,这样相对比较安全一些。
关于税收方面,埃塞俄比亚采取分税制。主要由执政党(联邦政府)收取大部分,具体税收比较复杂,不同地方税制不一样,但在首都基本一样,大部分税收都是联邦政府收取,其他州的企业,主要由当地州政府收取,部分上交联邦政府。
问:您是否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如果对投资进行再设计,华坚会做出哪些改进措施?
魏勇泉:我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因为华坚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前后招聘了500名大学生到中国培训,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接受中国工业文明熏陶,确实回去的员工都很受感染,在工厂里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如果华坚要进行投资再设计,我想还是有很多可以值得改善的地方:其一,比如我们应该增加前期投资调研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方干部应该在中国提前做足培训,不能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参与全球化,这样可以减少出错概率,降低公司的试错成本。二是跨国投资博弈须作精心的商业设计。东道国政府对外资并非采取完全一样的条件,而是根据个体企业的投资行业,评估在他们国家的重要性,此外还根据我们的投资规模,采取“一企一策”,所以我们前期的调研考察时间要充分,我们可以在做投资之前把很多优惠政策写清楚。三是危机意识要强。在国外投资,一旦谈好条件,需要尽快组织动员力量去推进,因为埃塞俄比亚政局不稳,一旦出现政党更替或政权更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以前谈好的条件可能得不到新政府的承认。后面即使你能落实,也会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四是商业模式可以创新。华坚目前主要做出口欧美的订单。在投资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外汇收入,应该可以做一些易货贸易,而埃塞俄比亚因为长期缺外汇,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比如,咖啡、芝麻、大豆、羊皮、牛皮等大宗类的农副产品可以对接交易,这样可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如此有更大利润空间。
问:华坚在当地如何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华坚做了哪些努力?
魏勇泉:华坚一直完全按照东道国劳动法给予员工充分的劳动保障。比如,为每个员工购买社保,提供食宿交通福利。长期给予东道国慈善捐赠,在这一点上一般企业是没有的,华坚在实际中都超过东道国本土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对ESG的回应,华坚一直以绿色发展为基准,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我们做国际品牌产品,本身国际品牌客户就有对企业实施高标准验厂的需求,而针对“6S”以及“人权”,华坚在各类各种的评估考察中都是达标的。
在非洲的工会普遍存在外部势力参与,会干预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多工会组织不受政府制约,他们是拿欧美的人权标准和法律来监督中国企业。
问:华坚董事长张华荣先生在2023年9月16日“思想者论坛”上提出“华坚真正把工业文明平移到了非洲”,推动了一些非洲国家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帮助了非洲企业家的成长,您认为从华坚的实践中,怎么评价中国企业与非洲投资对接的空间?在实际投资中,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评价如何?
魏勇泉:我认为,非洲本身总体是欠发展的。他们的工业水平相比我们应该落后至少30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空间很大,中资企业应该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对非投资是大好的时机。实际上,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投资是非常满意的,给予我们华坚高度评价,我们长期给予员工超出国家标准的福利。另外,我们还长期提供各类捐赠,为很多协会提供帮助。埃塞俄比亚人民和政府都很热爱我们华坚,我在他们国家也很受尊敬。
不过一些埃塞俄比亚民众还期望华坚向他们提供住宿,对此,华坚提供了免费午餐;对于偏远地区的企业干部,我们提供了免费住宿,对于普通员工和附近的干部,之所以我们没提供住宿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常聚集在一起,尤其是晚上下班后。他们有很多工会组织,他们会利用这个聚会时间,一起商量怎么找企业麻烦,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会商量怎么找茬,这样不利于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非洲农村,本身比较温顺,但一旦聚集起来就很容易生事端,闹事。以前华坚一度提供住宿,最后发现罢工越来越多,打架也多,我们后来决定取消这些福利,但大部分员工还是希望公司提供住宿。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高工资,因为考虑成本问题,也只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供一些儿童教育场所和运动场所,因为他们天性爱运动,比如足球,或许增加这些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这些看起来更有利于管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中,「OR」能给您创造优越的阅读体验。只要您在浏览器中输入我们的网址:
oror.vip
即可畅享我们为您提供的优质资讯。
■ 您也可通过手机而或平板电脑从浏览器输入我们的网址:
oror.vip
访问我们的网站,获得一样的精彩!
2023-10-24 06:38
政经
魏勇泉:中国企业如何对非洲实施发展援助?+ 查看更多
魏勇泉:中国企业如何对非洲实施发展援助?
+ 查看更多
王英良、魏勇泉: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空间很大,中资企业应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对非投资是大好的时机。
王英良、魏勇泉
■魏勇泉,工商管理硕士,1997年加入华坚集团,一直负责企业的生产和全面管理工作。2011年华坚集团投资埃塞俄比亚,魏勇泉即来到埃塞俄比亚负责组建海外生产团队,现任华坚集团鞋业部副总裁,主要负责海外事业部的客户开发、生产、销售等全面事务。
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华坚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来看是一项战略性决策,您可以谈一下当时华坚决定对埃塞进行投资时高层的考虑吗?当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魏勇泉:好的,我来谈一下华坚当时对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一些担忧。
首先,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官方语言不是英语,而是阿姆哈拉语,本地人不完全懂英语。这个国家存有90个独立语言,每个州都有自己文字和语言,这客观上增加了沟通的困难。
其次,规范对接上存在差异。埃塞俄比亚每个州有不同的法律,我们对他们的法律也不尽明白,比如投资法、劳动法、税法,处理一些员工问题和合同都需要找不同的律师。但公司最初的人才储备难以有效应对诸如有文字、语言等障碍,实际中也害怕被骗。所以在投资的前期,公司上下都谨小慎微。
此外,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我们对和对方各界的沟通是有担心的,但最终依然实现了坦诚相见,有效的沟通。
最后,物流存在短板。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外贸需要海陆并举,但陆运成本很高,清关还需要经过邻国吉布提。交通时效经常影响到我们的物流,而对非洲的规模性民间投资,华坚属于第一家,当时华坚集团张华荣董事长做出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决策是相当有魄力的,下了很大的决心。现实看,华坚在非洲的商业布局是华坚全球商业网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公司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受到全球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问:华坚是否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文化对接所带来的生产冲击?企业是如何克服文化层面的冲突?
魏勇泉:我们感受很深刻!我们华坚人历尽艰险,跨越欧亚和印度洋去投资,但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物流效率很低,一般都要35-45才能完成一个物流周期。东道国政府办事效率并不高,大部分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而海运到工厂,都快到出货时间了,所以需要紧急加班,员工就不愿意,周末他们说需要去教堂礼拜或别的理由,经常因为这些问题出现员工罢工,这对生产的影响很大。非洲员工的技能本身不如中国,效率不高,这对生产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在2013年,他们国家的工会组织在华坚厂区组织了一场大罢工,提出不能加班,需要增加各种福利,当时埃塞俄比亚政府派各部长(包括劳动部长、工业部长、国防部部长等高级官员)来和员工沟通,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工厂供货。我们最后只能把接单时间提前,减少订单,调整和员工的沟通,提前了解员工的动态,把问题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提前在岗前培训里就和本地籍员工说清楚,我们努力改善员工福利,宣布可以适当加班。另外,餐饮后勤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他们穆斯林员工需要吃的牛肉需要穆斯林人员自己宰杀牛,我们就派穆斯林代表参与采购牛肉,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和其他员工的食物分开,厨师他们需要派代表,餐食也由他们派代表一起制作,这样就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如此慢慢拉进与员工距离,而后面我们适当的加班,提前与工人沟通说明,他们也能理解。
问:埃塞俄比亚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对企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哪些支持?企业经营面临的安全环境如何?实际中的利益如何分配?
魏勇泉:我们去投资的时候,埃塞俄比亚中央政府对我们支持比较大,当时也是东道国中央政府招商进去的,但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不是很大。当时中央政府驻厂帮我们协调与地方和其他部门关系和处理遇到的难题。
关于企业安全方面,企业的财产和厂区安全是有保障的,哪怕国家处于内战期,不管是执政党或反对派都不会攻击我们中方厂区。员工的人身安全当然并没有中国内地那样处于安全盈余的状态,尤其是在工业园区以外,因为埃塞俄比亚是不控制枪支的,所以夜间单独行动是比较危险的。
埃塞俄比亚时常陷入内战,一旦发生内战,很多工厂会受到打击,比如,有一家皮厂就全部被炸毁了,但没有一家中国工厂有被炸毁的记录,中国工业园区没有受到打击和干扰的记录。但在园区外,还是不安全,比如经常发生员工被打劫的事件,甚至我自己的手机也被人抢过。一般晚上最好不要外出,不要一个人去除首都以外的城市和乡下。如果需要出首都以外的地方,我们一般都会雇用临时的联邦警察,带好枪支实施全程护卫,这样相对比较安全一些。
关于税收方面,埃塞俄比亚采取分税制。主要由执政党(联邦政府)收取大部分,具体税收比较复杂,不同地方税制不一样,但在首都基本一样,大部分税收都是联邦政府收取,其他州的企业,主要由当地州政府收取,部分上交联邦政府。
问:您是否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如果对投资进行再设计,华坚会做出哪些改进措施?
魏勇泉:我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因为华坚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前后招聘了500名大学生到中国培训,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接受中国工业文明熏陶,确实回去的员工都很受感染,在工厂里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如果华坚要进行投资再设计,我想还是有很多可以值得改善的地方:其一,比如我们应该增加前期投资调研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方干部应该在中国提前做足培训,不能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参与全球化,这样可以减少出错概率,降低公司的试错成本。二是跨国投资博弈须作精心的商业设计。东道国政府对外资并非采取完全一样的条件,而是根据个体企业的投资行业,评估在他们国家的重要性,此外还根据我们的投资规模,采取“一企一策”,所以我们前期的调研考察时间要充分,我们可以在做投资之前把很多优惠政策写清楚。三是危机意识要强。在国外投资,一旦谈好条件,需要尽快组织动员力量去推进,因为埃塞俄比亚政局不稳,一旦出现政党更替或政权更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以前谈好的条件可能得不到新政府的承认。后面即使你能落实,也会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四是商业模式可以创新。华坚目前主要做出口欧美的订单。在投资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外汇收入,应该可以做一些易货贸易,而埃塞俄比亚因为长期缺外汇,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比如,咖啡、芝麻、大豆、羊皮、牛皮等大宗类的农副产品可以对接交易,这样可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如此有更大利润空间。
问:华坚在当地如何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华坚做了哪些努力?
魏勇泉:华坚一直完全按照东道国劳动法给予员工充分的劳动保障。比如,为每个员工购买社保,提供食宿交通福利。长期给予东道国慈善捐赠,在这一点上一般企业是没有的,华坚在实际中都超过东道国本土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对ESG的回应,华坚一直以绿色发展为基准,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我们做国际品牌产品,本身国际品牌客户就有对企业实施高标准验厂的需求,而针对“6S”以及“人权”,华坚在各类各种的评估考察中都是达标的。
在非洲的工会普遍存在外部势力参与,会干预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多工会组织不受政府制约,他们是拿欧美的人权标准和法律来监督中国企业。
问:华坚董事长张华荣先生在2023年9月16日“思想者论坛”上提出“华坚真正把工业文明平移到了非洲”,推动了一些非洲国家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帮助了非洲企业家的成长,您认为从华坚的实践中,怎么评价中国企业与非洲投资对接的空间?在实际投资中,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评价如何?
魏勇泉:我认为,非洲本身总体是欠发展的。他们的工业水平相比我们应该落后至少30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空间很大,中资企业应该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对非投资是大好的时机。实际上,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投资是非常满意的,给予我们华坚高度评价,我们长期给予员工超出国家标准的福利。另外,我们还长期提供各类捐赠,为很多协会提供帮助。埃塞俄比亚人民和政府都很热爱我们华坚,我在他们国家也很受尊敬。
不过一些埃塞俄比亚民众还期望华坚向他们提供住宿,对此,华坚提供了免费午餐;对于偏远地区的企业干部,我们提供了免费住宿,对于普通员工和附近的干部,之所以我们没提供住宿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常聚集在一起,尤其是晚上下班后。他们有很多工会组织,他们会利用这个聚会时间,一起商量怎么找企业麻烦,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会商量怎么找茬,这样不利于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非洲农村,本身比较温顺,但一旦聚集起来就很容易生事端,闹事。以前华坚一度提供住宿,最后发现罢工越来越多,打架也多,我们后来决定取消这些福利,但大部分员工还是希望公司提供住宿。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高工资,因为考虑成本问题,也只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供一些儿童教育场所和运动场所,因为他们天性爱运动,比如足球,或许增加这些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这些看起来更有利于管理。■
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华坚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来看是一项战略性决策,您可以谈一下当时华坚决定对埃塞进行投资时高层的考虑吗?当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魏勇泉:好的,我来谈一下华坚当时对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一些担忧。
首先,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官方语言不是英语,而是阿姆哈拉语,本地人不完全懂英语。这个国家存有90个独立语言,每个州都有自己文字和语言,这客观上增加了沟通的困难。
其次,规范对接上存在差异。埃塞俄比亚每个州有不同的法律,我们对他们的法律也不尽明白,比如投资法、劳动法、税法,处理一些员工问题和合同都需要找不同的律师。但公司最初的人才储备难以有效应对诸如有文字、语言等障碍,实际中也害怕被骗。所以在投资的前期,公司上下都谨小慎微。
此外,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我们对和对方各界的沟通是有担心的,但最终依然实现了坦诚相见,有效的沟通。
最后,物流存在短板。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外贸需要海陆并举,但陆运成本很高,清关还需要经过邻国吉布提。交通时效经常影响到我们的物流,而对非洲的规模性民间投资,华坚属于第一家,当时华坚集团张华荣董事长做出对埃塞俄比亚的绿地投资决策是相当有魄力的,下了很大的决心。现实看,华坚在非洲的商业布局是华坚全球商业网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公司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受到全球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问:华坚是否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文化对接所带来的生产冲击?企业是如何克服文化层面的冲突?
魏勇泉:我们感受很深刻!我们华坚人历尽艰险,跨越欧亚和印度洋去投资,但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物流效率很低,一般都要35-45才能完成一个物流周期。东道国政府办事效率并不高,大部分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而海运到工厂,都快到出货时间了,所以需要紧急加班,员工就不愿意,周末他们说需要去教堂礼拜或别的理由,经常因为这些问题出现员工罢工,这对生产的影响很大。非洲员工的技能本身不如中国,效率不高,这对生产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在2013年,他们国家的工会组织在华坚厂区组织了一场大罢工,提出不能加班,需要增加各种福利,当时埃塞俄比亚政府派各部长(包括劳动部长、工业部长、国防部部长等高级官员)来和员工沟通,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工厂供货。我们最后只能把接单时间提前,减少订单,调整和员工的沟通,提前了解员工的动态,把问题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提前在岗前培训里就和本地籍员工说清楚,我们努力改善员工福利,宣布可以适当加班。另外,餐饮后勤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他们穆斯林员工需要吃的牛肉需要穆斯林人员自己宰杀牛,我们就派穆斯林代表参与采购牛肉,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和其他员工的食物分开,厨师他们需要派代表,餐食也由他们派代表一起制作,这样就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如此慢慢拉进与员工距离,而后面我们适当的加班,提前与工人沟通说明,他们也能理解。
问:埃塞俄比亚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对企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哪些支持?企业经营面临的安全环境如何?实际中的利益如何分配?
魏勇泉:我们去投资的时候,埃塞俄比亚中央政府对我们支持比较大,当时也是东道国中央政府招商进去的,但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不是很大。当时中央政府驻厂帮我们协调与地方和其他部门关系和处理遇到的难题。
关于企业安全方面,企业的财产和厂区安全是有保障的,哪怕国家处于内战期,不管是执政党或反对派都不会攻击我们中方厂区。员工的人身安全当然并没有中国内地那样处于安全盈余的状态,尤其是在工业园区以外,因为埃塞俄比亚是不控制枪支的,所以夜间单独行动是比较危险的。
埃塞俄比亚时常陷入内战,一旦发生内战,很多工厂会受到打击,比如,有一家皮厂就全部被炸毁了,但没有一家中国工厂有被炸毁的记录,中国工业园区没有受到打击和干扰的记录。但在园区外,还是不安全,比如经常发生员工被打劫的事件,甚至我自己的手机也被人抢过。一般晚上最好不要外出,不要一个人去除首都以外的城市和乡下。如果需要出首都以外的地方,我们一般都会雇用临时的联邦警察,带好枪支实施全程护卫,这样相对比较安全一些。
关于税收方面,埃塞俄比亚采取分税制。主要由执政党(联邦政府)收取大部分,具体税收比较复杂,不同地方税制不一样,但在首都基本一样,大部分税收都是联邦政府收取,其他州的企业,主要由当地州政府收取,部分上交联邦政府。
问:您是否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如果对投资进行再设计,华坚会做出哪些改进措施?
魏勇泉:我认为华坚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非实施发展援助的一种成功模式,因为华坚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前后招聘了500名大学生到中国培训,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接受中国工业文明熏陶,确实回去的员工都很受感染,在工厂里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如果华坚要进行投资再设计,我想还是有很多可以值得改善的地方:其一,比如我们应该增加前期投资调研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方干部应该在中国提前做足培训,不能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参与全球化,这样可以减少出错概率,降低公司的试错成本。二是跨国投资博弈须作精心的商业设计。东道国政府对外资并非采取完全一样的条件,而是根据个体企业的投资行业,评估在他们国家的重要性,此外还根据我们的投资规模,采取“一企一策”,所以我们前期的调研考察时间要充分,我们可以在做投资之前把很多优惠政策写清楚。三是危机意识要强。在国外投资,一旦谈好条件,需要尽快组织动员力量去推进,因为埃塞俄比亚政局不稳,一旦出现政党更替或政权更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以前谈好的条件可能得不到新政府的承认。后面即使你能落实,也会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四是商业模式可以创新。华坚目前主要做出口欧美的订单。在投资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外汇收入,应该可以做一些易货贸易,而埃塞俄比亚因为长期缺外汇,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比如,咖啡、芝麻、大豆、羊皮、牛皮等大宗类的农副产品可以对接交易,这样可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如此有更大利润空间。
问:华坚在当地如何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华坚做了哪些努力?
魏勇泉:华坚一直完全按照东道国劳动法给予员工充分的劳动保障。比如,为每个员工购买社保,提供食宿交通福利。长期给予东道国慈善捐赠,在这一点上一般企业是没有的,华坚在实际中都超过东道国本土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对ESG的回应,华坚一直以绿色发展为基准,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我们做国际品牌产品,本身国际品牌客户就有对企业实施高标准验厂的需求,而针对“6S”以及“人权”,华坚在各类各种的评估考察中都是达标的。
在非洲的工会普遍存在外部势力参与,会干预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多工会组织不受政府制约,他们是拿欧美的人权标准和法律来监督中国企业。
问:华坚董事长张华荣先生在2023年9月16日“思想者论坛”上提出“华坚真正把工业文明平移到了非洲”,推动了一些非洲国家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帮助了非洲企业家的成长,您认为从华坚的实践中,怎么评价中国企业与非洲投资对接的空间?在实际投资中,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评价如何?
魏勇泉:我认为,非洲本身总体是欠发展的。他们的工业水平相比我们应该落后至少30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空间很大,中资企业应该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对非投资是大好的时机。实际上,埃塞俄比亚民众对华坚的投资是非常满意的,给予我们华坚高度评价,我们长期给予员工超出国家标准的福利。另外,我们还长期提供各类捐赠,为很多协会提供帮助。埃塞俄比亚人民和政府都很热爱我们华坚,我在他们国家也很受尊敬。
不过一些埃塞俄比亚民众还期望华坚向他们提供住宿,对此,华坚提供了免费午餐;对于偏远地区的企业干部,我们提供了免费住宿,对于普通员工和附近的干部,之所以我们没提供住宿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常聚集在一起,尤其是晚上下班后。他们有很多工会组织,他们会利用这个聚会时间,一起商量怎么找企业麻烦,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会商量怎么找茬,这样不利于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非洲农村,本身比较温顺,但一旦聚集起来就很容易生事端,闹事。以前华坚一度提供住宿,最后发现罢工越来越多,打架也多,我们后来决定取消这些福利,但大部分员工还是希望公司提供住宿。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高工资,因为考虑成本问题,也只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公司提供一些儿童教育场所和运动场所,因为他们天性爱运动,比如足球,或许增加这些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这些看起来更有利于管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