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8-22 12:29
艺术风尚

情绪火山的喷发:刀郎、好声音与蒲松龄

沉寂多年的歌手刀郎在这个夏季凭借新歌《罗刹海市》突然爆红,内地娱乐圈是可以吐糟的最后一方领地,但蒲松龄的影响力注定超越圈层。
刀郎恩怨、群众与罗刹海市
FT

■没错,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刀郎。对于1990年以后才出生的听众来说,我只能告诉你,这就是上一次带火刀郎的那首歌,尽管你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一次爆火的《罗刹海市》才刚刚听说他。

那么时隔20年,刀郎怎么又火了呢?

中国的环球时报在英文版发了一篇报道,是这样说的:

“It was not until July 2023 that Dao Lang released his new song. Without any advance hype, it immediately caused a sensation on many ­Chinese music platforms. ”

2023年7月,刀郎发布了自己的新歌。没有任何提前炒作,立即在众多华语音乐平台上引起轰动。

Hype这个词用来指代炒作,意思是利用大量的广告和公众曝光,宣传某个产品,但要注意,这个词也有为做广告而行骗的意思,因此media hype这个词组自然就会带有一点点贬义,因为传统上西方国家民众往往会对媒体报道内容保持天然的怀疑精神。

香港南华早报在报道刀郎新歌时称,其在中国音乐APP的热门榜单上名列前茅,这首歌的标签在抖音上吸引了高达64亿的观看次数。

而这还不是近期最高的播放量。据Cinema Online报道,此前内地网友称,7月19日发行的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现已成为播放量最高的歌曲,超过了迄今为止播放量超80亿的《Despacito》。不过,吉尼斯世界纪录最近否认了刀郎的新歌是其确认过的全球播放量最大的曲目,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到任何纪录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表示,“Despacito” 并不是报道中播放量最大的曲目,因为该记录已被 “Baby Shark” 打破,它在2021年的播放量为83 亿次。

尽管如此,沉寂多年的刀郎,新歌突然火爆远远超出很多人预期却是事实。环球时报翻译了一句经典网友评论:

Some fans joked, "I thought he had stopped singing and composing, but to my surprise, he had been 'sharpening his knife' over the past 10 years" (Dao literally means "knife" in Chinese).

这句评论的原文是:我原以为刀郎早已封刀,没成想一直在磨刀。

不过,如今的年轻一代听众真的都了解刀郎吗?他是否应该被视为与圈子完全对立的草根?

现年52岁的刀郎本名叫罗林,四川人,公开资料显示他的学历停留在高中,原因大概是他在17岁那年就决定辍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内江一家歌厅学习键盘乐器。很多音乐人都有过这样的街头实践经历,未来了不起的大明星,很可能最早也在北京后海的酒吧里唱过歌。

年轻人的刀郎生活困窘,没能守住妻子,只好把女儿送到父母家,继续到处演出过活。后来在海南遇到了一位新疆姑娘,成了他的现任妻子。从此,他的人生就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识了当地热情如火的“麦西热甫“、幽默风趣的”纳孜尔库姆“,听到悠扬婉转的”拉克“与激情高亢的”刀郎人“的歌声,音乐灵感由此产生。


是的,此刀郎非彼刀郎,这也成了罗林以”刀郎“名字出道时面对的第一个争议。

刀郎文化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刀郎歌和刀郎舞上。

Dao Lang songs are folk songs that feature high-pitched and rhythmic singing and drumming, expressing the patriotic feelings, heroic spirit and life joy of the Uyghur people. (刀郎歌是一种民间歌曲,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富有节奏的鼓点为特色,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和生活乐趣。)

刀郎舞是一种民间舞蹈,以快速灵活的动作和刀郎歌相配合,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勇敢、热情和活力。刀郎文化源于古代维吾尔族的军事生活,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和田等地区。

既然只是借了刀郎文化的名字,那么还需要做出自己的成就才行。刀郎早年在新疆发行了《新疆-原创第一击》等专辑,并没有溅出多少水花。直到我们最开始听到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环球英文版写道:

Its album sales reached 2.7 million, topping the charts for the Chinese songs back then, and Dao Lang rose to fame across the country.

那张成名专辑的销量达到270万张,位居当时中国歌曲排行榜榜首,刀郎在全中国声名鹊起,在东南亚的销量也达到6万张。

那么他是否属于音乐人里面的正规军?答案也是肯定的。

从美国权威的流行音乐排行榜Billboard网站2004年的报道就可以看出,刀郎于当年年6月下旬与环球音乐香港(Universal Music Hong Kong, or UMGI)签约了为期五年的中国以外市场唱片艺术家和制作人合同。

文章说,“While Dao Lang sings entirely in Mandarin, his music has the distinctly Central Asian flavor of Xinjiang, an autonomous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where the artist has lived for several years.”(虽然刀郎完全用普通话演唱,但他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中亚风味,新疆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这位艺术家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几年。)

两年后的2006年,经过包装后的刀郎首次涉足国际音乐市场。“Popular Chinese folk-pop singer Dao Lang has made his first foray into the international-music market with the April 20 release of a CD-DVD package titled “Thank You,” which Universal Music Group International is issuing outside of China.”

他有史以来最好的三首热门歌曲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恋人》和《冲动的惩罚》,在当时还处于用手机铃声来听音乐的年代,他们的铃声销量均超过1000万首。

环球音乐不仅让刀郎加入,还囊括了刀郎自己的厂牌及旗下艺术家。近期刀郎又火了,新加坡联合早报透露,当年谭咏麟诚意满满想与刀郎合作,刀郎十分豪气地送了他一首《披着羊皮的狼》。

在Billboard2004年的那篇报道中,Commented Universal Music South East Asia president Harry Hui: “An artist like Dao Lang is a rare treat who comes along every 10 years or so. He will have a long, successful career with Universal Music in and outside of China.”

“像刀郎这样的艺人是难得的,每隔1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他将在中国国内外的环球音乐拥有漫长而成功的职业生涯。” 当时环球高管的这个评价真是一语成谶,只不过没能预见到刀郎之后在中国乐坛经历的一路坎坷,尽管刀郎并不完全是没有得到机构认可的草莽英雄。

2023年夏天,刀郎终于又火了,尤其是那首《罗刹海市》。但最初的那把火,来自民间的“复仇”“谣传”。

Cinema Online这样写道:

It is noted that Dao Lang, who was active back in the early 2000s, suddenly found his song receiving a lot of plays for its folk and ethnic elements, as well as the cryptic lyrics, with many interpretations going around, including that it is a diss against reality singing competition, "Sing! China" as well as one of its former mentors, Na Ying.

在环球的支持下,2006年推出的《谢谢你》依然延续着结合中亚特色的音乐风格,“谢谢你”巡回演唱会从2011年到2013年,做了三年。那次复出,虽然得到了歌迷的认可,但在娱乐圈里,多数人都不看好他。

在2011年度“音乐风云榜 - 10年盛典”的评选活动中,就刀郎是否入围这个问题,身为评委的歌手那英曾表达“即使刀郎唱片销量曾名列前茅,但其作品缺乏音乐性,若可入围,怕是难以服众”之意,推翻刀郎的入围资格。对此,刀郎反应平淡,并表示“对于娱乐性的奖项,不需太认真”。

虽说如此,但刀郎基本淡出了公众视野。直到2020年,他逐渐开始展示新的探索方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相结合,推出专辑《弹词话本》;当年11月刀郎以本名罗林推出新专辑《如是我闻》,部分歌词取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接着就到了这次引爆舆论的专辑《山哥寥哉》,其中不少歌词很容易引人联想。一说是可能影射刀郎与那英、杨坤、汪峰等人的不和,其火爆的更大因素,或许还因为踩触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敏感神经,讽刺了社会上横行的种种不公现象和娱乐圈黑幕,如音乐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Sing!China)。

公众这种对娱乐圈黑幕的反感情绪,近日又从刀郎的音乐,延烧至由那英长期担任评委的《中国好声音》,其中被国际媒体关注到的是离世不久的华裔歌手李玟(Coco)在该档选秀节目中的遭遇。

美国《时代》(Time)杂志写道,The producer of the “The Voice of China” saw its stock tumble by the most on record after a viral video of allegations that a deceased pop star was unfairly treated during her time on the popular televised singing show.

刀郎的《罗刹海市》正是切中了某种情绪才火出了圈层,更多中国民众得以借此对“颠倒黑白”“指鼠为鸭”的社会从侧面表达不满和讽刺,是在逐渐收窄的窒息社会现实中,人们无声的申诉和抗议,巧妙的是它使用了古代文学参考来逃避审查;不过也有人怀疑这种语出惊人的歌词,同样是一种成功的营销策略,火是因为抓住了人们自己“泄愤”的密码。

南华早报写道,Some people have taken the song to be a satirical comment on China’s wider society, particularly its clever use of ancient literary references to evade censorship. A number of people online suspected the fuss over the song’s lyrics was simply a successful marketing ploy while others suggested people had latched on to the words “to vent their own frustrations”.

正因为刀郎这次的整张新专辑几乎都与聊斋概念有关,近年来善于透过网红宣传换取旅游经济的山东淄博,再次站在了流行潮头。中国新闻网8月18日报道取题为《齐国故都淄博掀“聊斋热” 蒲松龄故居焕新升级成“热门”》,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如潮涌入蒲松龄(1640-1715)故里,都想再度领略一下这位中国清代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所留下的文化遗产。8月4日刚重新修缮开馆立即迎来客流高峰,10多天累计接待观众近9万人次。

那么,究竟是刀郎带火了蒲松龄还是蒲松龄带火了刀郎?

《罗刹海市》本来的内容算是《聊斋志异》里一个相对简单的叙事——“年少的中国商贾马骥被飓风吹至一个奇异的岛上,其人皆奇丑,却惧怕马骥,以为妖。其中有相貌稍肖人样者最后壮着胆子道出了本地人的观点:‘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

蒲松龄抨击的是以丑为美的颠倒世界,这在今天大变局的世界里,具有了一些反建制的普遍性。有台湾媒体报道,德国女议员自认为罗刹海市就是德国。尽管大部分中国听众应该不会这么认为,但这已经与音乐本身和刀郎无关了。

《罗刹海市》能在Tiktok上异常火爆,在YouTube上出现各种其他语言的歌词翻译和一些解读,这也部分得益于《聊斋志异》作为东方文化中极其神秘的志怪小说,刚好符合现今西方读者对个人英雄主义对抗集体邪恶的幻想。比如在大受欢迎的美国动漫剧集《爱、死亡与机器人》(Love, Death & Robots)中,华裔导演就将《聊斋志异》中狐仙的故事,幻化为赛博朋克时代对强权的反抗与自我牺牲。

英国利兹大学一篇作者为莎拉·路易丝·多德(Sarah Louise Dodd)的论文提到,在蒲松龄的近五百个故事组成的集子《聊斋志异》中,年轻的学者爱上了美丽的狐狸精,或者在废弃的寺庙里遇到了鬼魂,尸行人化鸟,可怕的幽灵侵入家中,身体变得陌生,死去已久的妇女生下孩子……事情很少像最初看起来的那样。在整个系列中,怪物侵入了人类世界的有序空间,带来了混乱,但也满足了欲望。

作者进而评价道,该文集的作者(蒲松龄)是一位深陷中国公务员制度“考试地狱”的人,在他去世后的这些年里,他为他带来了职业生涯中从未获得的成功,被阅读、被批评、被喜爱、并被历代人改编,直到作品本身变得像书页中的某些生物一样可怕。

Overall, Western scholars appreciate "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 for its intricate narratives, moral complexity, and its ability to provide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当之前被低估的蒲松龄遇上之前被低估的刀郎,通过融合音乐的形式,释放了巨大的情绪冲击波,这是我认为《罗刹海市》得以爆火的原因。

就音乐本身的角度而言,我也同意中国音乐人、同时也担任过《中国好声音》评委的汪峰在8月初的部分回应,他说:“对于这张专辑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去赋予太多道德的东西,如果刀郎的作品有让人去思考,这就是创作者给我们最大的益处,不要把一件事歪曲变性质。”

不过,相比汪峰的总结,我更欣赏闪现着才华的网友留言,比如下面这条:

“这首歌的境界高的,融合了民间小调靠山调,西河大鼓,歌词通篇以中国文化为源头,富含隐喻,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歌词最后引用国外用典: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指的欧洲钢铁公司老板的儿子、哲学家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这个人有句名言:“假话能得好处,谁还愿意说真话”!

瞧瞧,这不是歌词所带的情绪又能是什么?(ps. 已经哲学系人士深究刀郎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尴尬,但如果只是功用性拿来帮着骂战,也就不必深究了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2023-08-22 12:29
艺术风尚

情绪火山的喷发:刀郎、好声音与蒲松龄

沉寂多年的歌手刀郎在这个夏季凭借新歌《罗刹海市》突然爆红,内地娱乐圈是可以吐糟的最后一方领地,但蒲松龄的影响力注定超越圈层。
刀郎恩怨、群众与罗刹海市
FT

■没错,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刀郎。对于1990年以后才出生的听众来说,我只能告诉你,这就是上一次带火刀郎的那首歌,尽管你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一次爆火的《罗刹海市》才刚刚听说他。

那么时隔20年,刀郎怎么又火了呢?

中国的环球时报在英文版发了一篇报道,是这样说的:

“It was not until July 2023 that Dao Lang released his new song. Without any advance hype, it immediately caused a sensation on many ­Chinese music platforms. ”

2023年7月,刀郎发布了自己的新歌。没有任何提前炒作,立即在众多华语音乐平台上引起轰动。

Hype这个词用来指代炒作,意思是利用大量的广告和公众曝光,宣传某个产品,但要注意,这个词也有为做广告而行骗的意思,因此media hype这个词组自然就会带有一点点贬义,因为传统上西方国家民众往往会对媒体报道内容保持天然的怀疑精神。

香港南华早报在报道刀郎新歌时称,其在中国音乐APP的热门榜单上名列前茅,这首歌的标签在抖音上吸引了高达64亿的观看次数。

而这还不是近期最高的播放量。据Cinema Online报道,此前内地网友称,7月19日发行的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现已成为播放量最高的歌曲,超过了迄今为止播放量超80亿的《Despacito》。不过,吉尼斯世界纪录最近否认了刀郎的新歌是其确认过的全球播放量最大的曲目,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到任何纪录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表示,“Despacito” 并不是报道中播放量最大的曲目,因为该记录已被 “Baby Shark” 打破,它在2021年的播放量为83 亿次。

尽管如此,沉寂多年的刀郎,新歌突然火爆远远超出很多人预期却是事实。环球时报翻译了一句经典网友评论:

Some fans joked, "I thought he had stopped singing and composing, but to my surprise, he had been 'sharpening his knife' over the past 10 years" (Dao literally means "knife" in Chinese).

这句评论的原文是:我原以为刀郎早已封刀,没成想一直在磨刀。

不过,如今的年轻一代听众真的都了解刀郎吗?他是否应该被视为与圈子完全对立的草根?

现年52岁的刀郎本名叫罗林,四川人,公开资料显示他的学历停留在高中,原因大概是他在17岁那年就决定辍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内江一家歌厅学习键盘乐器。很多音乐人都有过这样的街头实践经历,未来了不起的大明星,很可能最早也在北京后海的酒吧里唱过歌。

年轻人的刀郎生活困窘,没能守住妻子,只好把女儿送到父母家,继续到处演出过活。后来在海南遇到了一位新疆姑娘,成了他的现任妻子。从此,他的人生就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识了当地热情如火的“麦西热甫“、幽默风趣的”纳孜尔库姆“,听到悠扬婉转的”拉克“与激情高亢的”刀郎人“的歌声,音乐灵感由此产生。


是的,此刀郎非彼刀郎,这也成了罗林以”刀郎“名字出道时面对的第一个争议。

刀郎文化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刀郎歌和刀郎舞上。

Dao Lang songs are folk songs that feature high-pitched and rhythmic singing and drumming, expressing the patriotic feelings, heroic spirit and life joy of the Uyghur people. (刀郎歌是一种民间歌曲,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富有节奏的鼓点为特色,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和生活乐趣。)

刀郎舞是一种民间舞蹈,以快速灵活的动作和刀郎歌相配合,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勇敢、热情和活力。刀郎文化源于古代维吾尔族的军事生活,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和田等地区。

既然只是借了刀郎文化的名字,那么还需要做出自己的成就才行。刀郎早年在新疆发行了《新疆-原创第一击》等专辑,并没有溅出多少水花。直到我们最开始听到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环球英文版写道:

Its album sales reached 2.7 million, topping the charts for the Chinese songs back then, and Dao Lang rose to fame across the country.

那张成名专辑的销量达到270万张,位居当时中国歌曲排行榜榜首,刀郎在全中国声名鹊起,在东南亚的销量也达到6万张。

那么他是否属于音乐人里面的正规军?答案也是肯定的。

从美国权威的流行音乐排行榜Billboard网站2004年的报道就可以看出,刀郎于当年年6月下旬与环球音乐香港(Universal Music Hong Kong, or UMGI)签约了为期五年的中国以外市场唱片艺术家和制作人合同。

文章说,“While Dao Lang sings entirely in Mandarin, his music has the distinctly Central Asian flavor of Xinjiang, an autonomous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where the artist has lived for several years.”(虽然刀郎完全用普通话演唱,但他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中亚风味,新疆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这位艺术家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几年。)

两年后的2006年,经过包装后的刀郎首次涉足国际音乐市场。“Popular Chinese folk-pop singer Dao Lang has made his first foray into the international-music market with the April 20 release of a CD-DVD package titled “Thank You,” which Universal Music Group International is issuing outside of China.”

他有史以来最好的三首热门歌曲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恋人》和《冲动的惩罚》,在当时还处于用手机铃声来听音乐的年代,他们的铃声销量均超过1000万首。

环球音乐不仅让刀郎加入,还囊括了刀郎自己的厂牌及旗下艺术家。近期刀郎又火了,新加坡联合早报透露,当年谭咏麟诚意满满想与刀郎合作,刀郎十分豪气地送了他一首《披着羊皮的狼》。

在Billboard2004年的那篇报道中,Commented Universal Music South East Asia president Harry Hui: “An artist like Dao Lang is a rare treat who comes along every 10 years or so. He will have a long, successful career with Universal Music in and outside of China.”

“像刀郎这样的艺人是难得的,每隔1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他将在中国国内外的环球音乐拥有漫长而成功的职业生涯。” 当时环球高管的这个评价真是一语成谶,只不过没能预见到刀郎之后在中国乐坛经历的一路坎坷,尽管刀郎并不完全是没有得到机构认可的草莽英雄。

2023年夏天,刀郎终于又火了,尤其是那首《罗刹海市》。但最初的那把火,来自民间的“复仇”“谣传”。

Cinema Online这样写道:

It is noted that Dao Lang, who was active back in the early 2000s, suddenly found his song receiving a lot of plays for its folk and ethnic elements, as well as the cryptic lyrics, with many interpretations going around, including that it is a diss against reality singing competition, "Sing! China" as well as one of its former mentors, Na Ying.

在环球的支持下,2006年推出的《谢谢你》依然延续着结合中亚特色的音乐风格,“谢谢你”巡回演唱会从2011年到2013年,做了三年。那次复出,虽然得到了歌迷的认可,但在娱乐圈里,多数人都不看好他。

在2011年度“音乐风云榜 - 10年盛典”的评选活动中,就刀郎是否入围这个问题,身为评委的歌手那英曾表达“即使刀郎唱片销量曾名列前茅,但其作品缺乏音乐性,若可入围,怕是难以服众”之意,推翻刀郎的入围资格。对此,刀郎反应平淡,并表示“对于娱乐性的奖项,不需太认真”。

虽说如此,但刀郎基本淡出了公众视野。直到2020年,他逐渐开始展示新的探索方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相结合,推出专辑《弹词话本》;当年11月刀郎以本名罗林推出新专辑《如是我闻》,部分歌词取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接着就到了这次引爆舆论的专辑《山哥寥哉》,其中不少歌词很容易引人联想。一说是可能影射刀郎与那英、杨坤、汪峰等人的不和,其火爆的更大因素,或许还因为踩触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敏感神经,讽刺了社会上横行的种种不公现象和娱乐圈黑幕,如音乐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Sing!China)。

公众这种对娱乐圈黑幕的反感情绪,近日又从刀郎的音乐,延烧至由那英长期担任评委的《中国好声音》,其中被国际媒体关注到的是离世不久的华裔歌手李玟(Coco)在该档选秀节目中的遭遇。

美国《时代》(Time)杂志写道,The producer of the “The Voice of China” saw its stock tumble by the most on record after a viral video of allegations that a deceased pop star was unfairly treated during her time on the popular televised singing show.

刀郎的《罗刹海市》正是切中了某种情绪才火出了圈层,更多中国民众得以借此对“颠倒黑白”“指鼠为鸭”的社会从侧面表达不满和讽刺,是在逐渐收窄的窒息社会现实中,人们无声的申诉和抗议,巧妙的是它使用了古代文学参考来逃避审查;不过也有人怀疑这种语出惊人的歌词,同样是一种成功的营销策略,火是因为抓住了人们自己“泄愤”的密码。

南华早报写道,Some people have taken the song to be a satirical comment on China’s wider society, particularly its clever use of ancient literary references to evade censorship. A number of people online suspected the fuss over the song’s lyrics was simply a successful marketing ploy while others suggested people had latched on to the words “to vent their own frustrations”.

正因为刀郎这次的整张新专辑几乎都与聊斋概念有关,近年来善于透过网红宣传换取旅游经济的山东淄博,再次站在了流行潮头。中国新闻网8月18日报道取题为《齐国故都淄博掀“聊斋热” 蒲松龄故居焕新升级成“热门”》,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如潮涌入蒲松龄(1640-1715)故里,都想再度领略一下这位中国清代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所留下的文化遗产。8月4日刚重新修缮开馆立即迎来客流高峰,10多天累计接待观众近9万人次。

那么,究竟是刀郎带火了蒲松龄还是蒲松龄带火了刀郎?

《罗刹海市》本来的内容算是《聊斋志异》里一个相对简单的叙事——“年少的中国商贾马骥被飓风吹至一个奇异的岛上,其人皆奇丑,却惧怕马骥,以为妖。其中有相貌稍肖人样者最后壮着胆子道出了本地人的观点:‘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

蒲松龄抨击的是以丑为美的颠倒世界,这在今天大变局的世界里,具有了一些反建制的普遍性。有台湾媒体报道,德国女议员自认为罗刹海市就是德国。尽管大部分中国听众应该不会这么认为,但这已经与音乐本身和刀郎无关了。

《罗刹海市》能在Tiktok上异常火爆,在YouTube上出现各种其他语言的歌词翻译和一些解读,这也部分得益于《聊斋志异》作为东方文化中极其神秘的志怪小说,刚好符合现今西方读者对个人英雄主义对抗集体邪恶的幻想。比如在大受欢迎的美国动漫剧集《爱、死亡与机器人》(Love, Death & Robots)中,华裔导演就将《聊斋志异》中狐仙的故事,幻化为赛博朋克时代对强权的反抗与自我牺牲。

英国利兹大学一篇作者为莎拉·路易丝·多德(Sarah Louise Dodd)的论文提到,在蒲松龄的近五百个故事组成的集子《聊斋志异》中,年轻的学者爱上了美丽的狐狸精,或者在废弃的寺庙里遇到了鬼魂,尸行人化鸟,可怕的幽灵侵入家中,身体变得陌生,死去已久的妇女生下孩子……事情很少像最初看起来的那样。在整个系列中,怪物侵入了人类世界的有序空间,带来了混乱,但也满足了欲望。

作者进而评价道,该文集的作者(蒲松龄)是一位深陷中国公务员制度“考试地狱”的人,在他去世后的这些年里,他为他带来了职业生涯中从未获得的成功,被阅读、被批评、被喜爱、并被历代人改编,直到作品本身变得像书页中的某些生物一样可怕。

Overall, Western scholars appreciate "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 for its intricate narratives, moral complexity, and its ability to provide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当之前被低估的蒲松龄遇上之前被低估的刀郎,通过融合音乐的形式,释放了巨大的情绪冲击波,这是我认为《罗刹海市》得以爆火的原因。

就音乐本身的角度而言,我也同意中国音乐人、同时也担任过《中国好声音》评委的汪峰在8月初的部分回应,他说:“对于这张专辑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去赋予太多道德的东西,如果刀郎的作品有让人去思考,这就是创作者给我们最大的益处,不要把一件事歪曲变性质。”

不过,相比汪峰的总结,我更欣赏闪现着才华的网友留言,比如下面这条:

“这首歌的境界高的,融合了民间小调靠山调,西河大鼓,歌词通篇以中国文化为源头,富含隐喻,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歌词最后引用国外用典: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指的欧洲钢铁公司老板的儿子、哲学家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这个人有句名言:“假话能得好处,谁还愿意说真话”!

瞧瞧,这不是歌词所带的情绪又能是什么?(ps. 已经哲学系人士深究刀郎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尴尬,但如果只是功用性拿来帮着骂战,也就不必深究了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