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05:25
社会与生活
社会|中国抗日题材影视剧融入新元素,以吸引Z世代+ 查看更多
社会|中国抗日题材影视剧融入新元素,以吸引Z世代
+ 查看更多
从包含生存游戏情节的大片,到每集仅几分钟的短剧,中国最新一波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正调整表现手法,以吸引更年轻一代的注意力。
Yoko Kubota,Chun Han Wong
+ 查看更多
■
从包含生存游戏情节的大片,到每集仅几分钟的微短剧,中国最新一波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正调整表现手法,以吸引更年轻一代的注意力。
最新、也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大制作影片《731》(Evil Unbound),这部电影聚焦日本帝国陆军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队,该部队曾进行细菌战和活人化学实验。该片于上上周(9月18日)上映,恰逢1931年日本侵华标志性事件周年纪念日。
影片以这支部队驻扎的中国东北为背景,片中呈现了描绘日军暴行的恐怖场景。这些场景对于老一辈的中国观影者来说并不陌生,其中包括人们被强行感染带毒跳蚤后死亡的场景,以及让未穿衣服的人留在室外受冻以诱发冻伤等实验。片中还有大量死亡婴儿的画面。
不过,影片也融入了更多新颖的元素,包括一个类似生存游戏的剧情,并以此推向电影的高潮:中国、朝鲜和苏联的俘虏们在逃离此地的行动中面对着重重致命挑战。这一设计让人联想到电子游戏以及韩国热门剧集《鱿鱼游戏》(Squid Game)。
影片还加入了怪诞夸张的日本文化元素,例如身着鲜艳和服的花魁送人质走向死亡;还有身穿和服的少女们从巨型药柜中帮助收集药材的超现实场面。
与其他爱国题材作品一样,《731》上映期间,全国各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和员工集体观影。在网上,社交媒体片段显示,一些年幼的学生在影院里害怕得捂住眼睛。许多片段都带有爱国主义信息。
在短视频平台抖音(Douyin)上,河南省一所外国语学校发布的视频显示,中学生们在电影院里齐声高呼:“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另一段视频中,杭州的一名小学生誓言要好好学习,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
最近观看了这部电影的19岁北京大学生Anna Wang说,鉴于许多年轻人不看书,像《731》这样的电影是他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她说,这部电影想以讲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但是感觉没拍好,有些地方她都没太看懂。她还说,影片对暴力的写实描绘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45岁的Wang Yezi在北京首映当天观看了该片。她表示,此类影片能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
她说,在中国,包括儿童和年轻人在内的很多人,对那场战争的印象没有她们这些“七零后”和“八零后”的人那么深刻;这部电影加深了她对当年日本人行径的痛恨。
那场战争夺去了数以百万计中国人的生命,在战争记忆逐渐淡去之际,前述新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大银幕。中国影视公司寻求通过智能手机触达新观众群体,它们抓住“微短剧”(为移动设备量身打造的短视频)人气火爆的机会,运用人工智能(AI)制作更为迎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内容。
这些内容在中国找到了大批受众。
当今中国的叙事强调中共在抗日胜利中的作用,同时谴责东京方面试图粉饰其军国主义历史和战争暴行。
即便如此,学者们表示,中国政府在如何利用民粹爱国主义方面仍然保持谨慎,以免引发过度的情绪爆发或损害党的权威。
过去一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针对日本公民的暴力袭击事件,使中日关系受到冲击。今年7月,在中国东部,一名袭击者投掷一件似乎是石块的物体,导致一名日本公民受伤。去年9月,在中国南部,一名日本小学生被刺死。
近期的一些电影票房表现不俗。《731》一周内揽获2.7亿美元票房;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的大制作影片《南京照相馆》(Dead to Rights)自7月下旬上映以来票房收入已超过4.2亿美元。行业追踪机构猫眼(Maoyan)的数据显示,这两部电影跻身今年中国票房前五。
另一部近期上映的电影《东极岛》(Dongji Rescue)虽然在商业上没那么成功,但主演是两位在年轻人中拥有大量粉丝的中国明星。《东极岛》讲述了1942年一艘载有英国战俘的日本船只沉没、船上战俘被中国村民营救的故事,带有海洋史诗片的元素。在北京最近的一场放映中,片中两位男演员赤裸上身游泳和奔跑的镜头引来女性观众的咯咯笑声。
在大银幕之外,省级广播公司湖南卫视(Hunan Television)制作了一部据其所说全部由AI生成、为智能手机打造的微短剧。这部名为《坐标》(Coordinates)的四集连续剧,讲述了一名被俘的共产党战士用假地图引诱日军进入埋伏圈的故事。该剧无真人出演、无实景拍摄的模式,被当地媒体宣传为一项技术成就。
其他一些剧集则融入科幻元素,为故事线增添趣味。61集微短剧《我比奶奶大三岁》(I’m Three Years Older Than Grandma)讲述了一名中国角色扮演爱好者(cosplayer)意外穿越回1942年,与身为抗日组织成员的祖母一起经历的奇遇。这位角色扮演爱好者携带一个神奇的袋子,可以变出现代药品和装备,为抗日战士提供帮助。
一些中国评论人士已警告说,不要为了吸引新观众而将战争娱乐化。他们说,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抗日神剧”盛行,此类剧中充斥着荒谬、不切实际的剧情和画面。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出自十多年前的一部剧集,一名中国战士徒手将一名日本士兵撕成两半。
7月,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示监管者和创作者,要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创作模式,避免出现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
“过度娱乐化表达,既是对民族苦难的亵渎,也是对牺牲者的不敬,”官方媒体《经济日报》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抗战神剧’可能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取向。”
最新、也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大制作影片《731》(Evil Unbound),这部电影聚焦日本帝国陆军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队,该部队曾进行细菌战和活人化学实验。该片于上上周(9月18日)上映,恰逢1931年日本侵华标志性事件周年纪念日。
影片以这支部队驻扎的中国东北为背景,片中呈现了描绘日军暴行的恐怖场景。这些场景对于老一辈的中国观影者来说并不陌生,其中包括人们被强行感染带毒跳蚤后死亡的场景,以及让未穿衣服的人留在室外受冻以诱发冻伤等实验。片中还有大量死亡婴儿的画面。
不过,影片也融入了更多新颖的元素,包括一个类似生存游戏的剧情,并以此推向电影的高潮:中国、朝鲜和苏联的俘虏们在逃离此地的行动中面对着重重致命挑战。这一设计让人联想到电子游戏以及韩国热门剧集《鱿鱼游戏》(Squid Game)。
影片还加入了怪诞夸张的日本文化元素,例如身着鲜艳和服的花魁送人质走向死亡;还有身穿和服的少女们从巨型药柜中帮助收集药材的超现实场面。
与其他爱国题材作品一样,《731》上映期间,全国各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和员工集体观影。在网上,社交媒体片段显示,一些年幼的学生在影院里害怕得捂住眼睛。许多片段都带有爱国主义信息。
在短视频平台抖音(Douyin)上,河南省一所外国语学校发布的视频显示,中学生们在电影院里齐声高呼:“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另一段视频中,杭州的一名小学生誓言要好好学习,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
最近观看了这部电影的19岁北京大学生Anna Wang说,鉴于许多年轻人不看书,像《731》这样的电影是他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她说,这部电影想以讲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但是感觉没拍好,有些地方她都没太看懂。她还说,影片对暴力的写实描绘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45岁的Wang Yezi在北京首映当天观看了该片。她表示,此类影片能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
她说,在中国,包括儿童和年轻人在内的很多人,对那场战争的印象没有她们这些“七零后”和“八零后”的人那么深刻;这部电影加深了她对当年日本人行径的痛恨。
那场战争夺去了数以百万计中国人的生命,在战争记忆逐渐淡去之际,前述新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大银幕。中国影视公司寻求通过智能手机触达新观众群体,它们抓住“微短剧”(为移动设备量身打造的短视频)人气火爆的机会,运用人工智能(AI)制作更为迎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内容。
这些内容在中国找到了大批受众。
当今中国的叙事强调中共在抗日胜利中的作用,同时谴责东京方面试图粉饰其军国主义历史和战争暴行。
即便如此,学者们表示,中国政府在如何利用民粹爱国主义方面仍然保持谨慎,以免引发过度的情绪爆发或损害党的权威。
过去一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针对日本公民的暴力袭击事件,使中日关系受到冲击。今年7月,在中国东部,一名袭击者投掷一件似乎是石块的物体,导致一名日本公民受伤。去年9月,在中国南部,一名日本小学生被刺死。
近期的一些电影票房表现不俗。《731》一周内揽获2.7亿美元票房;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的大制作影片《南京照相馆》(Dead to Rights)自7月下旬上映以来票房收入已超过4.2亿美元。行业追踪机构猫眼(Maoyan)的数据显示,这两部电影跻身今年中国票房前五。
另一部近期上映的电影《东极岛》(Dongji Rescue)虽然在商业上没那么成功,但主演是两位在年轻人中拥有大量粉丝的中国明星。《东极岛》讲述了1942年一艘载有英国战俘的日本船只沉没、船上战俘被中国村民营救的故事,带有海洋史诗片的元素。在北京最近的一场放映中,片中两位男演员赤裸上身游泳和奔跑的镜头引来女性观众的咯咯笑声。
在大银幕之外,省级广播公司湖南卫视(Hunan Television)制作了一部据其所说全部由AI生成、为智能手机打造的微短剧。这部名为《坐标》(Coordinates)的四集连续剧,讲述了一名被俘的共产党战士用假地图引诱日军进入埋伏圈的故事。该剧无真人出演、无实景拍摄的模式,被当地媒体宣传为一项技术成就。
其他一些剧集则融入科幻元素,为故事线增添趣味。61集微短剧《我比奶奶大三岁》(I’m Three Years Older Than Grandma)讲述了一名中国角色扮演爱好者(cosplayer)意外穿越回1942年,与身为抗日组织成员的祖母一起经历的奇遇。这位角色扮演爱好者携带一个神奇的袋子,可以变出现代药品和装备,为抗日战士提供帮助。
一些中国评论人士已警告说,不要为了吸引新观众而将战争娱乐化。他们说,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抗日神剧”盛行,此类剧中充斥着荒谬、不切实际的剧情和画面。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出自十多年前的一部剧集,一名中国战士徒手将一名日本士兵撕成两半。
7月,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示监管者和创作者,要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创作模式,避免出现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
“过度娱乐化表达,既是对民族苦难的亵渎,也是对牺牲者的不敬,”官方媒体《经济日报》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抗战神剧’可能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取向。”
■
相关内容+ 更多
相关内容
+ 更多
Yoko Kubota,Chun Han Wong
+ 查看更多
■
从包含生存游戏情节的大片,到每集仅几分钟的微短剧,中国最新一波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正调整表现手法,以吸引更年轻一代的注意力。
最新、也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大制作影片《731》(Evil Unbound),这部电影聚焦日本帝国陆军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队,该部队曾进行细菌战和活人化学实验。该片于上上周(9月18日)上映,恰逢1931年日本侵华标志性事件周年纪念日。
影片以这支部队驻扎的中国东北为背景,片中呈现了描绘日军暴行的恐怖场景。这些场景对于老一辈的中国观影者来说并不陌生,其中包括人们被强行感染带毒跳蚤后死亡的场景,以及让未穿衣服的人留在室外受冻以诱发冻伤等实验。片中还有大量死亡婴儿的画面。
不过,影片也融入了更多新颖的元素,包括一个类似生存游戏的剧情,并以此推向电影的高潮:中国、朝鲜和苏联的俘虏们在逃离此地的行动中面对着重重致命挑战。这一设计让人联想到电子游戏以及韩国热门剧集《鱿鱼游戏》(Squid Game)。
影片还加入了怪诞夸张的日本文化元素,例如身着鲜艳和服的花魁送人质走向死亡;还有身穿和服的少女们从巨型药柜中帮助收集药材的超现实场面。
与其他爱国题材作品一样,《731》上映期间,全国各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和员工集体观影。在网上,社交媒体片段显示,一些年幼的学生在影院里害怕得捂住眼睛。许多片段都带有爱国主义信息。
在短视频平台抖音(Douyin)上,河南省一所外国语学校发布的视频显示,中学生们在电影院里齐声高呼:“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另一段视频中,杭州的一名小学生誓言要好好学习,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
最近观看了这部电影的19岁北京大学生Anna Wang说,鉴于许多年轻人不看书,像《731》这样的电影是他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她说,这部电影想以讲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但是感觉没拍好,有些地方她都没太看懂。她还说,影片对暴力的写实描绘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45岁的Wang Yezi在北京首映当天观看了该片。她表示,此类影片能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
她说,在中国,包括儿童和年轻人在内的很多人,对那场战争的印象没有她们这些“七零后”和“八零后”的人那么深刻;这部电影加深了她对当年日本人行径的痛恨。
那场战争夺去了数以百万计中国人的生命,在战争记忆逐渐淡去之际,前述新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大银幕。中国影视公司寻求通过智能手机触达新观众群体,它们抓住“微短剧”(为移动设备量身打造的短视频)人气火爆的机会,运用人工智能(AI)制作更为迎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内容。
这些内容在中国找到了大批受众。
当今中国的叙事强调中共在抗日胜利中的作用,同时谴责东京方面试图粉饰其军国主义历史和战争暴行。
即便如此,学者们表示,中国政府在如何利用民粹爱国主义方面仍然保持谨慎,以免引发过度的情绪爆发或损害党的权威。
过去一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针对日本公民的暴力袭击事件,使中日关系受到冲击。今年7月,在中国东部,一名袭击者投掷一件似乎是石块的物体,导致一名日本公民受伤。去年9月,在中国南部,一名日本小学生被刺死。
近期的一些电影票房表现不俗。《731》一周内揽获2.7亿美元票房;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的大制作影片《南京照相馆》(Dead to Rights)自7月下旬上映以来票房收入已超过4.2亿美元。行业追踪机构猫眼(Maoyan)的数据显示,这两部电影跻身今年中国票房前五。
另一部近期上映的电影《东极岛》(Dongji Rescue)虽然在商业上没那么成功,但主演是两位在年轻人中拥有大量粉丝的中国明星。《东极岛》讲述了1942年一艘载有英国战俘的日本船只沉没、船上战俘被中国村民营救的故事,带有海洋史诗片的元素。在北京最近的一场放映中,片中两位男演员赤裸上身游泳和奔跑的镜头引来女性观众的咯咯笑声。
在大银幕之外,省级广播公司湖南卫视(Hunan Television)制作了一部据其所说全部由AI生成、为智能手机打造的微短剧。这部名为《坐标》(Coordinates)的四集连续剧,讲述了一名被俘的共产党战士用假地图引诱日军进入埋伏圈的故事。该剧无真人出演、无实景拍摄的模式,被当地媒体宣传为一项技术成就。
其他一些剧集则融入科幻元素,为故事线增添趣味。61集微短剧《我比奶奶大三岁》(I’m Three Years Older Than Grandma)讲述了一名中国角色扮演爱好者(cosplayer)意外穿越回1942年,与身为抗日组织成员的祖母一起经历的奇遇。这位角色扮演爱好者携带一个神奇的袋子,可以变出现代药品和装备,为抗日战士提供帮助。
一些中国评论人士已警告说,不要为了吸引新观众而将战争娱乐化。他们说,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抗日神剧”盛行,此类剧中充斥着荒谬、不切实际的剧情和画面。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出自十多年前的一部剧集,一名中国战士徒手将一名日本士兵撕成两半。
7月,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示监管者和创作者,要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创作模式,避免出现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
“过度娱乐化表达,既是对民族苦难的亵渎,也是对牺牲者的不敬,”官方媒体《经济日报》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抗战神剧’可能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取向。”
最新、也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大制作影片《731》(Evil Unbound),这部电影聚焦日本帝国陆军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队,该部队曾进行细菌战和活人化学实验。该片于上上周(9月18日)上映,恰逢1931年日本侵华标志性事件周年纪念日。
影片以这支部队驻扎的中国东北为背景,片中呈现了描绘日军暴行的恐怖场景。这些场景对于老一辈的中国观影者来说并不陌生,其中包括人们被强行感染带毒跳蚤后死亡的场景,以及让未穿衣服的人留在室外受冻以诱发冻伤等实验。片中还有大量死亡婴儿的画面。
不过,影片也融入了更多新颖的元素,包括一个类似生存游戏的剧情,并以此推向电影的高潮:中国、朝鲜和苏联的俘虏们在逃离此地的行动中面对着重重致命挑战。这一设计让人联想到电子游戏以及韩国热门剧集《鱿鱼游戏》(Squid Game)。
影片还加入了怪诞夸张的日本文化元素,例如身着鲜艳和服的花魁送人质走向死亡;还有身穿和服的少女们从巨型药柜中帮助收集药材的超现实场面。
与其他爱国题材作品一样,《731》上映期间,全国各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和员工集体观影。在网上,社交媒体片段显示,一些年幼的学生在影院里害怕得捂住眼睛。许多片段都带有爱国主义信息。
在短视频平台抖音(Douyin)上,河南省一所外国语学校发布的视频显示,中学生们在电影院里齐声高呼:“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另一段视频中,杭州的一名小学生誓言要好好学习,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
最近观看了这部电影的19岁北京大学生Anna Wang说,鉴于许多年轻人不看书,像《731》这样的电影是他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她说,这部电影想以讲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但是感觉没拍好,有些地方她都没太看懂。她还说,影片对暴力的写实描绘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45岁的Wang Yezi在北京首映当天观看了该片。她表示,此类影片能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
她说,在中国,包括儿童和年轻人在内的很多人,对那场战争的印象没有她们这些“七零后”和“八零后”的人那么深刻;这部电影加深了她对当年日本人行径的痛恨。
那场战争夺去了数以百万计中国人的生命,在战争记忆逐渐淡去之际,前述新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大银幕。中国影视公司寻求通过智能手机触达新观众群体,它们抓住“微短剧”(为移动设备量身打造的短视频)人气火爆的机会,运用人工智能(AI)制作更为迎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内容。
这些内容在中国找到了大批受众。
当今中国的叙事强调中共在抗日胜利中的作用,同时谴责东京方面试图粉饰其军国主义历史和战争暴行。
即便如此,学者们表示,中国政府在如何利用民粹爱国主义方面仍然保持谨慎,以免引发过度的情绪爆发或损害党的权威。
过去一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针对日本公民的暴力袭击事件,使中日关系受到冲击。今年7月,在中国东部,一名袭击者投掷一件似乎是石块的物体,导致一名日本公民受伤。去年9月,在中国南部,一名日本小学生被刺死。
近期的一些电影票房表现不俗。《731》一周内揽获2.7亿美元票房;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的大制作影片《南京照相馆》(Dead to Rights)自7月下旬上映以来票房收入已超过4.2亿美元。行业追踪机构猫眼(Maoyan)的数据显示,这两部电影跻身今年中国票房前五。
另一部近期上映的电影《东极岛》(Dongji Rescue)虽然在商业上没那么成功,但主演是两位在年轻人中拥有大量粉丝的中国明星。《东极岛》讲述了1942年一艘载有英国战俘的日本船只沉没、船上战俘被中国村民营救的故事,带有海洋史诗片的元素。在北京最近的一场放映中,片中两位男演员赤裸上身游泳和奔跑的镜头引来女性观众的咯咯笑声。
在大银幕之外,省级广播公司湖南卫视(Hunan Television)制作了一部据其所说全部由AI生成、为智能手机打造的微短剧。这部名为《坐标》(Coordinates)的四集连续剧,讲述了一名被俘的共产党战士用假地图引诱日军进入埋伏圈的故事。该剧无真人出演、无实景拍摄的模式,被当地媒体宣传为一项技术成就。
其他一些剧集则融入科幻元素,为故事线增添趣味。61集微短剧《我比奶奶大三岁》(I’m Three Years Older Than Grandma)讲述了一名中国角色扮演爱好者(cosplayer)意外穿越回1942年,与身为抗日组织成员的祖母一起经历的奇遇。这位角色扮演爱好者携带一个神奇的袋子,可以变出现代药品和装备,为抗日战士提供帮助。
一些中国评论人士已警告说,不要为了吸引新观众而将战争娱乐化。他们说,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抗日神剧”盛行,此类剧中充斥着荒谬、不切实际的剧情和画面。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出自十多年前的一部剧集,一名中国战士徒手将一名日本士兵撕成两半。
7月,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示监管者和创作者,要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创作模式,避免出现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
“过度娱乐化表达,既是对民族苦难的亵渎,也是对牺牲者的不敬,”官方媒体《经济日报》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抗战神剧’可能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取向。”
■
相关内容+ 更多
相关内容
+ 更多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特别报道+ 更多
特别报道
+ 更多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新媒体是聚焦政经、商业与科技领域的权威数字媒体。我们以深度内容和专业洞察系统解读全球趋势,提供高价值资讯,打造财经领域“必读”平台。
■ 平台官网 oror.vip 支持全终端访问,无论您使用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或手机,均可提供流畅优质的无缝阅读体验。
读者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