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1:48
时政
金正恩成为最新一轮东北亚国际博弈的赢家+ 查看更多
金正恩成为最新一轮东北亚国际博弈的赢家
+ 查看更多
邓聿文:金正恩借这次北京之行打破外界对朝鲜“孤立”的固有印象。李在明错过的不仅是一次阅兵观礼,也可能是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机会。
邓聿文
■
中国九三阅兵已成历史,然而,它引发的震荡还余波犹在。这段时间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九三阅兵进行了分析评论,不过,少有人讨论九三阅兵的赢家和输家。在我看来,此次阅兵的最大赢家,无疑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而输家,也许是不在场的韩国总统李在明。
金正恩成为九三阅兵的大赢家,估计没多少人会反对这个看法。几乎没人想到他会来北京出席阅兵观礼,因为之前朝鲜领导人几乎从不出席此类场合。而在2019年后,金正恩也没有来过中国,只跑了一趟俄罗斯,所以,他的出席本身就给外界带来惊奇,吸引了全球舆论目光,借这次北京之行,打破了外界对朝鲜“孤立”的固有印象。
长期以来,朝鲜的外交舞台极为有限,更多是依赖双边会谈和秘密渠道维持存在感。九三阅兵是一次高度公开、国际聚光灯下的多边场合。金正恩不但在天安门城楼与中俄等领导人并列站立,而且还在北京与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谈。这种机会是他父子两代人过去从没有的,但这次他得到了。这让他在国内可以宣称自己得到了大国承认,朝鲜并非国际社会的“孤儿”,从而进一步巩固他在朝鲜的统治。这也就是为什么绿皮火车一回到平壤,他马上下令播放纪录他此次访华行程的50多分钟影片的原因。不仅如此,金正恩通过这次阅兵观礼,还能把朝中关系的改善,以及他和中国领导人建立的私人友谊,转化为现实政治中的筹码,为他接下来对美对韩的谈判增强底气。
相比之下,李在明则错过了一次和金正恩以及中国领导人建立私人关系,改善韩中、韩朝关系的宝贵时机。北京已经邀请他出席阅兵观礼,可由于华盛顿的压力,以及担忧国内舆论的反弹,他拒绝了北京的好意,改由国会议长出席。在九三阅兵的招待会场,金正恩和韩国国会议长的短暂见面一幕被舆论捕捉到,成为一个小插曲,然而,假使这次在北京同金正恩握手的不是国会议长,而是李在明,哪怕只是一句寒暄,必将成为一件轰动舆论的外交事件。事后来看,北京邀请李在明观礼,或许就有安排他们二人见面会谈的用意。可以说,韩朝领导人如果在北京同框,不仅会重塑朝韩关系的舆论氛围,也会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上留下烙印。
作为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本该有更多机会与中朝互动,至少不能在这种重大场合完全缺位。因为李在明出身韩国的进步派,而进步派一般对朝鲜持一种相对同情的态度,对华也持一种相对友好的态度,所以,在接替因戒严而被弹劾下台的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后,外界曾期待他在对朝对华关系上走出一条新路。从这个角度说,出席九三阅兵是一次机会。可他终究未能来,把舞台拱手让给了金正恩。
李在明没能来北京,反映出韩国情报和外交上的失误。从韩国媒体对金正恩的动态报道来看,首尔事前对金正恩出席九三阅兵几乎毫无掌握,这本身就是一次严重的情报失败。倘若李在明提前知道金正恩会出席,极可能顶住国内反华力量和美国的压力,亲自到场,因为不论这两者的压力有多大,对一个有作为的政治人物来说,在这样一个场合同金正恩见面、甚至只是同框,其所带来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这些压力。错过这次机会,等于错过一次同中朝建立私人关系的契机,也错过了一次在半岛问题上重塑主动性的机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金正恩是中国九三阅兵的大赢家,李在明是输家。
这一输一赢,也折射出半岛和东北亚局势在2025年正在发生的变化。李在明和特朗普的相继上台,让区域格局进入新的调整期。特朗普对韩国的安全承诺本就充满不确定性,他强调盟国必须承担更多防务责任,而不愿为韩国付出过多代价。这意味着韩国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已经不再牢靠。而李在明作为进步派总统,试图在安全和经济都依赖美国的同时,维持一种同中国务实但也相对友好的关系,然而,由于他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韩国长期奉行的“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已不再可行,这在北京听来,有些刺耳,不是“务实的转型”,从而对他改善中韩关系的诚意与能力产生某种疑虑。
李在明的对朝政策,同样暴露出类似矛盾。他提出“三阶段无核化方案”,并释放善意,诸如拆除边境对朝广播等象征性举动,显示出改善关系的意愿。但平壤对此完全不买账,依旧保持强烈敌意。在朝鲜看来,李在明的政策和前任并无本质区别,仍然停留在“以制裁为框架,以缓和为点缀”的思路上,没有触及平壤最核心的关切。
可以说,金正恩在九三阅兵中的收获,正是李在明的失落。金正恩通过这次亮相,不但向其民众展示,朝鲜能在大国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也让全世界重新关注这位朝鲜领导人的存在,提升了朝鲜的国际形象,并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获得了某种北京的“背书”。对金正恩而言,北京的支持以及同中国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会转化为今后与韩国和美国打交道时的有力筹码。
反观李在明,他的外交空间则被压缩。无论对朝对中,甚至对俄罗斯,他本有机会通过阅兵实现一次“外交突破”,成为推动半岛对话的契机。尤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十前年,出身保守派的朴瑾惠可以顶着美国和国内的压力来北京出席阅兵,十年后李在明反而对北京的邀请顾虑重重,当然让北京对的信任和期待大打折扣。
李在明的个人背景,亦使得这一落差更显讽刺。他过去一贯主张与朝鲜改善关系,强调对话与合作。他的政治资本部分就来自这种“和解主义”路线,然而在当选总统后的现实外交中,却未能把理念转化为行动,显示他不是那种能够大开大合,有历史担当的政治领导人,也让外界质疑他的战略判断力。特别是情报上的失误,更让人怀疑他的团队是否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半岛局势。
综合来看,九三阅兵不仅是中国展示军力和历史记忆的舞台,更成为检验朝韩外交得失的场合。金正恩在这里大大加分,获得了国内、国际和对华三重收益;李在明则因缺席而失分,错过了一个历史性的舞台。普京在这次阅兵中同样收获了一定的外交加分,但与金正恩相比,他的收益更多是“雪中送炭”,而非“翻盘式”加分。美国和欧盟的缺席则是意料之中,他们既未输分,也未受损,保持了本有的立场。真正的赢家与输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正恩与李在明之间的对比。
李在明错过的不仅是一次阅兵观礼,很有可能也是对未来的半岛关系和东北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错过一次机会,往往就意味着长期被动。九三阅兵清楚地告诉我们,赢家与输家的分野,有时就发生在一念之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更多
相关内容
+ 更多
邓聿文
■
中国九三阅兵已成历史,然而,它引发的震荡还余波犹在。这段时间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九三阅兵进行了分析评论,不过,少有人讨论九三阅兵的赢家和输家。在我看来,此次阅兵的最大赢家,无疑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而输家,也许是不在场的韩国总统李在明。
金正恩成为九三阅兵的大赢家,估计没多少人会反对这个看法。几乎没人想到他会来北京出席阅兵观礼,因为之前朝鲜领导人几乎从不出席此类场合。而在2019年后,金正恩也没有来过中国,只跑了一趟俄罗斯,所以,他的出席本身就给外界带来惊奇,吸引了全球舆论目光,借这次北京之行,打破了外界对朝鲜“孤立”的固有印象。
长期以来,朝鲜的外交舞台极为有限,更多是依赖双边会谈和秘密渠道维持存在感。九三阅兵是一次高度公开、国际聚光灯下的多边场合。金正恩不但在天安门城楼与中俄等领导人并列站立,而且还在北京与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谈。这种机会是他父子两代人过去从没有的,但这次他得到了。这让他在国内可以宣称自己得到了大国承认,朝鲜并非国际社会的“孤儿”,从而进一步巩固他在朝鲜的统治。这也就是为什么绿皮火车一回到平壤,他马上下令播放纪录他此次访华行程的50多分钟影片的原因。不仅如此,金正恩通过这次阅兵观礼,还能把朝中关系的改善,以及他和中国领导人建立的私人友谊,转化为现实政治中的筹码,为他接下来对美对韩的谈判增强底气。
相比之下,李在明则错过了一次和金正恩以及中国领导人建立私人关系,改善韩中、韩朝关系的宝贵时机。北京已经邀请他出席阅兵观礼,可由于华盛顿的压力,以及担忧国内舆论的反弹,他拒绝了北京的好意,改由国会议长出席。在九三阅兵的招待会场,金正恩和韩国国会议长的短暂见面一幕被舆论捕捉到,成为一个小插曲,然而,假使这次在北京同金正恩握手的不是国会议长,而是李在明,哪怕只是一句寒暄,必将成为一件轰动舆论的外交事件。事后来看,北京邀请李在明观礼,或许就有安排他们二人见面会谈的用意。可以说,韩朝领导人如果在北京同框,不仅会重塑朝韩关系的舆论氛围,也会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上留下烙印。
作为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本该有更多机会与中朝互动,至少不能在这种重大场合完全缺位。因为李在明出身韩国的进步派,而进步派一般对朝鲜持一种相对同情的态度,对华也持一种相对友好的态度,所以,在接替因戒严而被弹劾下台的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后,外界曾期待他在对朝对华关系上走出一条新路。从这个角度说,出席九三阅兵是一次机会。可他终究未能来,把舞台拱手让给了金正恩。
李在明没能来北京,反映出韩国情报和外交上的失误。从韩国媒体对金正恩的动态报道来看,首尔事前对金正恩出席九三阅兵几乎毫无掌握,这本身就是一次严重的情报失败。倘若李在明提前知道金正恩会出席,极可能顶住国内反华力量和美国的压力,亲自到场,因为不论这两者的压力有多大,对一个有作为的政治人物来说,在这样一个场合同金正恩见面、甚至只是同框,其所带来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这些压力。错过这次机会,等于错过一次同中朝建立私人关系的契机,也错过了一次在半岛问题上重塑主动性的机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金正恩是中国九三阅兵的大赢家,李在明是输家。
这一输一赢,也折射出半岛和东北亚局势在2025年正在发生的变化。李在明和特朗普的相继上台,让区域格局进入新的调整期。特朗普对韩国的安全承诺本就充满不确定性,他强调盟国必须承担更多防务责任,而不愿为韩国付出过多代价。这意味着韩国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已经不再牢靠。而李在明作为进步派总统,试图在安全和经济都依赖美国的同时,维持一种同中国务实但也相对友好的关系,然而,由于他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韩国长期奉行的“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已不再可行,这在北京听来,有些刺耳,不是“务实的转型”,从而对他改善中韩关系的诚意与能力产生某种疑虑。
李在明的对朝政策,同样暴露出类似矛盾。他提出“三阶段无核化方案”,并释放善意,诸如拆除边境对朝广播等象征性举动,显示出改善关系的意愿。但平壤对此完全不买账,依旧保持强烈敌意。在朝鲜看来,李在明的政策和前任并无本质区别,仍然停留在“以制裁为框架,以缓和为点缀”的思路上,没有触及平壤最核心的关切。
可以说,金正恩在九三阅兵中的收获,正是李在明的失落。金正恩通过这次亮相,不但向其民众展示,朝鲜能在大国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也让全世界重新关注这位朝鲜领导人的存在,提升了朝鲜的国际形象,并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获得了某种北京的“背书”。对金正恩而言,北京的支持以及同中国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会转化为今后与韩国和美国打交道时的有力筹码。
反观李在明,他的外交空间则被压缩。无论对朝对中,甚至对俄罗斯,他本有机会通过阅兵实现一次“外交突破”,成为推动半岛对话的契机。尤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十前年,出身保守派的朴瑾惠可以顶着美国和国内的压力来北京出席阅兵,十年后李在明反而对北京的邀请顾虑重重,当然让北京对的信任和期待大打折扣。
李在明的个人背景,亦使得这一落差更显讽刺。他过去一贯主张与朝鲜改善关系,强调对话与合作。他的政治资本部分就来自这种“和解主义”路线,然而在当选总统后的现实外交中,却未能把理念转化为行动,显示他不是那种能够大开大合,有历史担当的政治领导人,也让外界质疑他的战略判断力。特别是情报上的失误,更让人怀疑他的团队是否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半岛局势。
综合来看,九三阅兵不仅是中国展示军力和历史记忆的舞台,更成为检验朝韩外交得失的场合。金正恩在这里大大加分,获得了国内、国际和对华三重收益;李在明则因缺席而失分,错过了一个历史性的舞台。普京在这次阅兵中同样收获了一定的外交加分,但与金正恩相比,他的收益更多是“雪中送炭”,而非“翻盘式”加分。美国和欧盟的缺席则是意料之中,他们既未输分,也未受损,保持了本有的立场。真正的赢家与输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正恩与李在明之间的对比。
李在明错过的不仅是一次阅兵观礼,很有可能也是对未来的半岛关系和东北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错过一次机会,往往就意味着长期被动。九三阅兵清楚地告诉我们,赢家与输家的分野,有时就发生在一念之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内容+ 更多
相关内容
+ 更多
读者评论OR+ 更多
读者评论
OR
+ 更多
特别报道+ 更多
特别报道
+ 更多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