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2025-09-09 16:03
商业与经济 时政

数读欧洲的衰落

一串串对比数据说明,在经济活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欧洲国家已被远远甩在后头。这个曾经统治世界的大陆会否沦为历史进程的旁观者?
数读欧洲的衰落
David Luhnow,Tom Fairless



5月13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在一天之内成功将28颗卫星送入轨道,这是美国今年逾100次成功的轨道发射之一。自今年1月以来,中国已将40余枚火箭送入太空。就连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潭的俄罗斯也发射了10枚火箭。

而欧洲仅仅发射了四枚。即便如此,这已是不小的进步:在超过一年的时间里,欧洲大陆一直依赖SpaceX来发射关键基础设施。

欧洲迷失了方向。在太空竞赛中落后,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这个非凡的大陆(不包括俄罗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却在过去500年间比任何其他区域都更加深刻地塑造了人类历史,当然,这其中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欧洲列强曾征服并统治地球上多达80%的疆域,通常是采取暴力手段。欧洲列强发动的战争夺走了数百万生命并重塑了世界版图。欧洲还孕育了现代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汽车、火车、电报和青霉素。欧洲的艺术与音乐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音乐厅中陈列或萦绕。

但如今的欧洲,尤其是西欧正陷入迷航。这个逐渐衰老的大陆慢慢丧失了经济、军事和外交影响力。“欧洲塑造过历史,但如今的风险是,我们日后会沦为历史进程的旁观者,”法国前外交官热雷米·加隆(Jérémie Gallon)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数据显示,欧洲经济已在基本停滞的状态中蹉跎了15年左右,这可能是工业革命以来最长的经济停滞期。德国的经济规模较2017年末仅增长了1%,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了19%。

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以美元现值计算,欧洲在全球经济产出中所占份额从2005年的约33%降至2024年的23%。这种相对衰退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如果采用其他产出指标来衡量,则降幅没那么大),但美国在全球产出中的份额则坚挺得多。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追踪经济史的数据库麦迪逊项目(Maddison Project)显示,如今,欧洲在全球经济中占比可能已降至中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经济增长的疲软态势长期持续,导致美欧收入差距显著扩大。自2009年以来,欧洲家庭财富增幅仅为美国家庭的三分之一。目前,美国的人均GDP为8.6万美元,而德国和英国只有5.6万美元和5.3万美元。

美元走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这种比较,在欧洲,医疗保健等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也比美国便宜得多。欧洲人寿命更长,闲暇时间更多,收入差距更小,而且常常居住在历经好几个世纪建造的绝美城镇。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美国人的人均居住面积比欧洲人高出50%以上。逾五分之四的美国人家里有空调和烘干机,而仅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家里有这些电器。纽约市行政助理的薪资与伦敦的专科医生不相上下。

在经济几无增长的背景下,欧洲福利国家(其福利支出占全球的一半)将因人口老龄化而承受日益沉重的压力。欧洲人的平均年龄接近45岁,而美国人仅为39岁;预计到2050年,欧洲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近5,000万,为不断增加的退休者埋单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迄今为止,大多数欧洲政府并没有削减开支,而是选择提高税收,这种做法损害了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实质性改革,欧洲今后将面临财政危机,在愤怒的选民寻求答案之际,欧洲的政局也会越来越不稳定。

“欧洲必须觉醒,否则在许多方面都是死路一条,” 英国资产管理公司Pension Insurance Corporation即将退休的首席执行官特蕾西·布莱克韦尔(Tracy Blackwell)说。正如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近期在都柏林的演讲中所言:“你们正在输掉这场竞争。”

坏运气和坏政策

过去15年,欧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制造业出口——屡屡因无法控制的事件而遭受重创,其中包括美国主导的贸易战,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欧洲能源价格暴涨。“原状是怎样的?美国保障我们的安全,俄罗斯为我们提供能源,中国为我们提供出口市场。猜猜怎么着?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今年3月表示。

但欧洲经济缺乏活力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税收和监管不断加码;自2010年以来,欧盟法规总量翻了一番。繁琐的规则保护着老建筑、既得利益企业和年龄渐增的消费者,限制了新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创建。正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所言:“美国创新,中国模仿,欧洲监管。”

英国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极其严重,电力公司Scottish Power耗费了12年之久,才获得跨苏格兰高压输电线路许可。伦敦郊外的泰晤士河新隧道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花费了3.4亿美元,这还仅仅是规划许可方面的支出——相关文件总计多达35.9万页。快速发展的游戏公司Games Workshop在总部新建停车场的计划被迫延期,只因停车场附近栖息着一只蝙蝠。

另一个问题是能源。德国的工业用电成本是美国的三倍;英国的工业用电成本更是美国的四倍。如今,英国的人均用电量低于中国,德国的整体用电量甚至低于柏林墙倒塌前的水平。但德国却禁止了核能,英国则叫停了新的海上油气勘探项目。欧洲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宣称这些计划终将降低能源成本、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并创造绿色就业岗位。但事实证明,转型是痛苦的。

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化工制造商亨斯迈(Huntsman Corp.)曾将全球运营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并有半数员工在欧洲工作。如今,由于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以及官僚主义管理,该公司仅有三分之一的业务设在欧洲。“对许多行业来说,欧洲已经没有投资价值,”首席执行官彼得·亨斯迈(Peter Huntsman)说。该公司5月份宣布,将关闭德国西部的一家化工厂,转而通过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工厂来服务欧洲客户。

十年前,欧洲有四家企业跻身全球营收前十强。如今,欧洲大陆市值最高的企业——德国软件公司思爱普(SAP)仅位列全球第28位。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在全球股市市值中的占比始终稳定在48%,而欧盟的占比从18%跌至10%,英国则从8.3%降至2.6%。

欧洲的经济下滑伴随着军事力量的萎缩。过去几十年,欧洲侧重福利支出而非国防建设,在全球军事力量中所占份额已降至中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如今,面对想要收复失地的俄罗斯,欧洲领导人誓言加强国防建设,但在扩充军力方面面临重重困难。一个温布利球场(Wembley Stadium)便能轻松容纳英国整个陆军部队。

其结果是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明显衰落。尽管俄乌战争就发生在欧盟的家门口,但欧洲领导人在美俄的乌克兰和平谈判中仅扮演配角。中国没表现出多少要与欧洲大陆加强联系的兴趣。今年7月,欧盟屈从于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对欧洲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的要求——这种投降姿态与中国采取的报复性回应形成鲜明对比。

舒适的衰落?

在互联网平台或云计算等一些产业,欧洲要弥补差距可能为时已晚。但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欧洲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并释放创业活力,在其他领域仍然很有希望迎头赶上。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去年在里程碑式的欧盟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这类举措,包括建立泛欧资本、储蓄与能源市场,减轻初创企业监管负担,以及通过大规模公共支出计划加速创新、基础设施、能源与国防建设。

但这些提案立马就遭遇了阻力。德国反对德拉吉提出的通过欧盟共同债务来负担部分支出的方案;北欧低负债国家不愿为负债较重的南欧邻国埋单。各国工会和行业游说团体往往不希望有来自欧洲邻国企业和劳动力的竞争,因此,它们会阻挠欧洲形成单一市场。 尽管欧盟已协调统一了多项法规,但在商业执照、职业许可、税收以及环境和健康标准等领域,各国的规则仍然存在差异。举例来说,这些摩擦导致德国顾问或电工更难以在法国工作,意大利食品生产商更难以在西班牙销售商品。

“你们对公共债务说不,对单一市场说不,对建立资本市场联盟说不。不可以事事都说不,”德拉吉今年2月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流露出明显的挫败感。“所以当你们问我,‘现在怎样做最好?’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但得做点什么!’”

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一大原因在于未来数十年间,大多数欧洲人将继续享受舒适的生活方式。“从全球视角看,相对的衰落不可避免,但欧洲可能仍然是很不错的地方,对吧?”欧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form)的经济学家桑德·托杜瓦尔(Sander Tordoir)说。

许多欧洲选民可能认为,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毕竟,欧洲人比美国人工作时间少,社会不平等程度更低,而且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网和更高的环境标准。

自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今年3月放松该国的债务限制以来,托杜瓦尔对欧洲前景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此举允许德国通过大规模借贷来提振消费,并投资国防与基础设施建设。托杜瓦尔指出,欧洲近年来经济疲软,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德国经济的停滞。

但德国新出台的约1万亿美元支出刺激计划并不能改变制造业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其中包括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来自中国的竞争加剧和严重的官僚主义。“这只会带来几条漂亮的高速公路,但无法治愈德国经济的病根,”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Robin Brooks)指出。

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洲各国政府将面临两难抉择:要么进一步增税,要么大幅削减福利。布鲁塞尔的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指出原因: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由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的医疗和养老金费用大幅增加,而从现在到2050年,预计劳动年龄人口将以年均200万人的速度持续减少。

欧洲国家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鼓励年轻劳动者移民。但到目前为止,欧洲做得更好的是接纳低技能的寻求庇护者及其家属,而不是高技能的工程师和医生。整个欧洲大陆正掀起一场针对移民的政治反对浪潮,在意大利、芬兰和荷兰等国,极右翼或反移民政党正进入政府,在英国、法国和德国,这类政党首次在民调中占据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依靠税收和债务来支撑福利支出的现行策略已经难以维系。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德国税收收入占经济产出的比重已达38%,意大利为43%,法国为44%,而美国仅为25%。英国的年度债务利息支出高达近1,500亿美元,为国防开支的两倍。在英国,随着债务逼近年度经济产出的100%,借贷成本已经有所上升。

“我们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经济增长低迷……债务水平相当高,利率相当高,税收负担创历史新高,”牛津大学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 at Oxford University)院长、财政专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说。“一切都变得更难了。”

但也有例外。瑞典已经通过削减福利国家开支悄然推动了经济增长——瑞典收紧了政府支出,改革了养老金体系,并大幅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税率。如今,该国人均收入持续攀升,并涌现出创业热潮。由于科技初创企业蓬勃发展,游戏产业推出了《我的世界》(Minecraft)和《糖果粉碎传奇》(Candy Crush)等风靡全球的产品,瑞典亿万富豪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甚至超过了美国。

但事实证明,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此类改革仍面临巨大阻力。欧洲人一贯将选票投给维护现状、扩大社会福利的政客。在法国这个50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国家,政府支出在GDP中的占比高达57%,而美国仅为36%。国家补贴涵盖度假和儿童开学用品等方方面面;敦刻尔克和蒙彼利埃等许多城市还为居民提供免费公共交通。

削减开支的尝试往往引发大规模抗议。今年5月,法国出租车司机便因一项削减接送患者往返诊所的国家补贴的提议而在巴黎举行了罢工。

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Andrew Roberts)认为,欧洲有五分之一的机会采取行动化解危机。“20世纪70年代,情况相当糟糕,后来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扭转了局面,”他说。“但这需要意志和勇气,需要有能力告诉民众,他们不能获得免费的东西,而目前没有任何人说这些话。”


相关内容

  • 欧盟冯德莱恩2025
在移动设备生成「OR新媒体」

app

访问「OR新媒体」官网( oror.vip ,点击分享按钮,选择“添加到主屏幕”即可。
数读欧洲的衰落
2025-09-09 16:03
商业与经济 时政

数读欧洲的衰落

一串串对比数据说明,在经济活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欧洲国家已被远远甩在后头。这个曾经统治世界的大陆会否沦为历史进程的旁观者?
David Luhnow,Tom Fairless



5月13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在一天之内成功将28颗卫星送入轨道,这是美国今年逾100次成功的轨道发射之一。自今年1月以来,中国已将40余枚火箭送入太空。就连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潭的俄罗斯也发射了10枚火箭。

而欧洲仅仅发射了四枚。即便如此,这已是不小的进步:在超过一年的时间里,欧洲大陆一直依赖SpaceX来发射关键基础设施。

欧洲迷失了方向。在太空竞赛中落后,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这个非凡的大陆(不包括俄罗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却在过去500年间比任何其他区域都更加深刻地塑造了人类历史,当然,这其中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欧洲列强曾征服并统治地球上多达80%的疆域,通常是采取暴力手段。欧洲列强发动的战争夺走了数百万生命并重塑了世界版图。欧洲还孕育了现代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汽车、火车、电报和青霉素。欧洲的艺术与音乐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音乐厅中陈列或萦绕。

但如今的欧洲,尤其是西欧正陷入迷航。这个逐渐衰老的大陆慢慢丧失了经济、军事和外交影响力。“欧洲塑造过历史,但如今的风险是,我们日后会沦为历史进程的旁观者,”法国前外交官热雷米·加隆(Jérémie Gallon)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数据显示,欧洲经济已在基本停滞的状态中蹉跎了15年左右,这可能是工业革命以来最长的经济停滞期。德国的经济规模较2017年末仅增长了1%,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了19%。

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以美元现值计算,欧洲在全球经济产出中所占份额从2005年的约33%降至2024年的23%。这种相对衰退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如果采用其他产出指标来衡量,则降幅没那么大),但美国在全球产出中的份额则坚挺得多。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追踪经济史的数据库麦迪逊项目(Maddison Project)显示,如今,欧洲在全球经济中占比可能已降至中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经济增长的疲软态势长期持续,导致美欧收入差距显著扩大。自2009年以来,欧洲家庭财富增幅仅为美国家庭的三分之一。目前,美国的人均GDP为8.6万美元,而德国和英国只有5.6万美元和5.3万美元。

美元走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这种比较,在欧洲,医疗保健等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也比美国便宜得多。欧洲人寿命更长,闲暇时间更多,收入差距更小,而且常常居住在历经好几个世纪建造的绝美城镇。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美国人的人均居住面积比欧洲人高出50%以上。逾五分之四的美国人家里有空调和烘干机,而仅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家里有这些电器。纽约市行政助理的薪资与伦敦的专科医生不相上下。

在经济几无增长的背景下,欧洲福利国家(其福利支出占全球的一半)将因人口老龄化而承受日益沉重的压力。欧洲人的平均年龄接近45岁,而美国人仅为39岁;预计到2050年,欧洲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近5,000万,为不断增加的退休者埋单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迄今为止,大多数欧洲政府并没有削减开支,而是选择提高税收,这种做法损害了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实质性改革,欧洲今后将面临财政危机,在愤怒的选民寻求答案之际,欧洲的政局也会越来越不稳定。

“欧洲必须觉醒,否则在许多方面都是死路一条,” 英国资产管理公司Pension Insurance Corporation即将退休的首席执行官特蕾西·布莱克韦尔(Tracy Blackwell)说。正如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近期在都柏林的演讲中所言:“你们正在输掉这场竞争。”

坏运气和坏政策

过去15年,欧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制造业出口——屡屡因无法控制的事件而遭受重创,其中包括美国主导的贸易战,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欧洲能源价格暴涨。“原状是怎样的?美国保障我们的安全,俄罗斯为我们提供能源,中国为我们提供出口市场。猜猜怎么着?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今年3月表示。

但欧洲经济缺乏活力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税收和监管不断加码;自2010年以来,欧盟法规总量翻了一番。繁琐的规则保护着老建筑、既得利益企业和年龄渐增的消费者,限制了新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创建。正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所言:“美国创新,中国模仿,欧洲监管。”

英国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极其严重,电力公司Scottish Power耗费了12年之久,才获得跨苏格兰高压输电线路许可。伦敦郊外的泰晤士河新隧道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花费了3.4亿美元,这还仅仅是规划许可方面的支出——相关文件总计多达35.9万页。快速发展的游戏公司Games Workshop在总部新建停车场的计划被迫延期,只因停车场附近栖息着一只蝙蝠。

另一个问题是能源。德国的工业用电成本是美国的三倍;英国的工业用电成本更是美国的四倍。如今,英国的人均用电量低于中国,德国的整体用电量甚至低于柏林墙倒塌前的水平。但德国却禁止了核能,英国则叫停了新的海上油气勘探项目。欧洲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宣称这些计划终将降低能源成本、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并创造绿色就业岗位。但事实证明,转型是痛苦的。

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化工制造商亨斯迈(Huntsman Corp.)曾将全球运营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并有半数员工在欧洲工作。如今,由于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以及官僚主义管理,该公司仅有三分之一的业务设在欧洲。“对许多行业来说,欧洲已经没有投资价值,”首席执行官彼得·亨斯迈(Peter Huntsman)说。该公司5月份宣布,将关闭德国西部的一家化工厂,转而通过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工厂来服务欧洲客户。

十年前,欧洲有四家企业跻身全球营收前十强。如今,欧洲大陆市值最高的企业——德国软件公司思爱普(SAP)仅位列全球第28位。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在全球股市市值中的占比始终稳定在48%,而欧盟的占比从18%跌至10%,英国则从8.3%降至2.6%。

欧洲的经济下滑伴随着军事力量的萎缩。过去几十年,欧洲侧重福利支出而非国防建设,在全球军事力量中所占份额已降至中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如今,面对想要收复失地的俄罗斯,欧洲领导人誓言加强国防建设,但在扩充军力方面面临重重困难。一个温布利球场(Wembley Stadium)便能轻松容纳英国整个陆军部队。

其结果是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明显衰落。尽管俄乌战争就发生在欧盟的家门口,但欧洲领导人在美俄的乌克兰和平谈判中仅扮演配角。中国没表现出多少要与欧洲大陆加强联系的兴趣。今年7月,欧盟屈从于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对欧洲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的要求——这种投降姿态与中国采取的报复性回应形成鲜明对比。

舒适的衰落?

在互联网平台或云计算等一些产业,欧洲要弥补差距可能为时已晚。但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欧洲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并释放创业活力,在其他领域仍然很有希望迎头赶上。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去年在里程碑式的欧盟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这类举措,包括建立泛欧资本、储蓄与能源市场,减轻初创企业监管负担,以及通过大规模公共支出计划加速创新、基础设施、能源与国防建设。

但这些提案立马就遭遇了阻力。德国反对德拉吉提出的通过欧盟共同债务来负担部分支出的方案;北欧低负债国家不愿为负债较重的南欧邻国埋单。各国工会和行业游说团体往往不希望有来自欧洲邻国企业和劳动力的竞争,因此,它们会阻挠欧洲形成单一市场。 尽管欧盟已协调统一了多项法规,但在商业执照、职业许可、税收以及环境和健康标准等领域,各国的规则仍然存在差异。举例来说,这些摩擦导致德国顾问或电工更难以在法国工作,意大利食品生产商更难以在西班牙销售商品。

“你们对公共债务说不,对单一市场说不,对建立资本市场联盟说不。不可以事事都说不,”德拉吉今年2月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流露出明显的挫败感。“所以当你们问我,‘现在怎样做最好?’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但得做点什么!’”

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一大原因在于未来数十年间,大多数欧洲人将继续享受舒适的生活方式。“从全球视角看,相对的衰落不可避免,但欧洲可能仍然是很不错的地方,对吧?”欧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form)的经济学家桑德·托杜瓦尔(Sander Tordoir)说。

许多欧洲选民可能认为,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毕竟,欧洲人比美国人工作时间少,社会不平等程度更低,而且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网和更高的环境标准。

自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今年3月放松该国的债务限制以来,托杜瓦尔对欧洲前景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此举允许德国通过大规模借贷来提振消费,并投资国防与基础设施建设。托杜瓦尔指出,欧洲近年来经济疲软,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德国经济的停滞。

但德国新出台的约1万亿美元支出刺激计划并不能改变制造业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其中包括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来自中国的竞争加剧和严重的官僚主义。“这只会带来几条漂亮的高速公路,但无法治愈德国经济的病根,”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Robin Brooks)指出。

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洲各国政府将面临两难抉择:要么进一步增税,要么大幅削减福利。布鲁塞尔的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指出原因: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由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的医疗和养老金费用大幅增加,而从现在到2050年,预计劳动年龄人口将以年均200万人的速度持续减少。

欧洲国家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鼓励年轻劳动者移民。但到目前为止,欧洲做得更好的是接纳低技能的寻求庇护者及其家属,而不是高技能的工程师和医生。整个欧洲大陆正掀起一场针对移民的政治反对浪潮,在意大利、芬兰和荷兰等国,极右翼或反移民政党正进入政府,在英国、法国和德国,这类政党首次在民调中占据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依靠税收和债务来支撑福利支出的现行策略已经难以维系。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德国税收收入占经济产出的比重已达38%,意大利为43%,法国为44%,而美国仅为25%。英国的年度债务利息支出高达近1,500亿美元,为国防开支的两倍。在英国,随着债务逼近年度经济产出的100%,借贷成本已经有所上升。

“我们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经济增长低迷……债务水平相当高,利率相当高,税收负担创历史新高,”牛津大学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 at Oxford University)院长、财政专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说。“一切都变得更难了。”

但也有例外。瑞典已经通过削减福利国家开支悄然推动了经济增长——瑞典收紧了政府支出,改革了养老金体系,并大幅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税率。如今,该国人均收入持续攀升,并涌现出创业热潮。由于科技初创企业蓬勃发展,游戏产业推出了《我的世界》(Minecraft)和《糖果粉碎传奇》(Candy Crush)等风靡全球的产品,瑞典亿万富豪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甚至超过了美国。

但事实证明,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此类改革仍面临巨大阻力。欧洲人一贯将选票投给维护现状、扩大社会福利的政客。在法国这个50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国家,政府支出在GDP中的占比高达57%,而美国仅为36%。国家补贴涵盖度假和儿童开学用品等方方面面;敦刻尔克和蒙彼利埃等许多城市还为居民提供免费公共交通。

削减开支的尝试往往引发大规模抗议。今年5月,法国出租车司机便因一项削减接送患者往返诊所的国家补贴的提议而在巴黎举行了罢工。

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Andrew Roberts)认为,欧洲有五分之一的机会采取行动化解危机。“20世纪70年代,情况相当糟糕,后来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扭转了局面,”他说。“但这需要意志和勇气,需要有能力告诉民众,他们不能获得免费的东西,而目前没有任何人说这些话。”


相关内容

  • 欧盟冯德莱恩2025
 

读者评论
OR

特别报道

最受欢迎
OR
+

分享:
最新资讯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



读者评论
+